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三)基础训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三)基础训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三)基础训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三)基础训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三)基础训练-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55页,共=sectionpages55页试卷第=page44页,共=sectionpages55页基础训练中国近现代史专题(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依托保甲制度多次对全国人口进行比较完整的统计。但自咸丰二年(1852年)起,历年的人口造报每缺数省,缺报最多时可达10个省区,且多个省区的人口统计数据严重失实。这一现象表明(

)A.保甲制度容易人口造假 B.地方膨胀导致中央政令不畅C.西方侵略削弱中央权威 D.社会动荡影响人口统计工作2.甲午战前,湖南“风气未开,向来最恶洋务”。战后“贤大夫渐谙外情,竞讲新政。中国电报,向惟湖南一省不可开办,今于本年三月间即可通行”。这表明甲午战后(

)A.社会变革向纵深发展 B.弃官从商成为潮流C.大众兴起新政热潮 D.洋务运动宣告破产3.当列强用铁路、电线等现代文明成果充当侵略中国的工具时,苦难中的民众只能从最熟悉的民俗传统和宗教信仰中寻求组织力量与精神支撑,不可避免地掺入“降神附体”“刀枪不入”等带有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因素。这场运动(

)A.打乱了列强企图瓜分中国的图谋 B.严重动摇了清政府统治的根基C.阻止了中国滑向半殖民地的深渊 D.导致了南方督抚的“东南互保”4.有人指出,中国同盟会的成立,可谓导致“革命风潮之鼓荡全国者,更为从前所未有”。其意在说明,同盟会的成立(

)A.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兴起 B.给满清王朝以沉重打击C.使革命力量走向了分散 D.推动了革命形势的高涨5.下表是1913-1921年《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一些部门资本额增长情况统计表》(单位:万元),关于此表的说法正确的是(

)行业1913年1921年年均增长率%棉纺1423984227.35面粉885325717.69缫丝160322534.00卷烟138168036.7火柴29474612.34A.轻重工业两大系统在民国初年发展都比较迅速B.民族工业在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下仍有长足发展C.南京国民政府提升民族资产阶级创办实业热情D.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得以迅速聚敛巨额财富6.芮恩施指出:北京学生掀起了大事。千百年来,有组织的舆论,第一次在中国发动了。在山东问题决定前后,由于学生的行动在先,商人同情继起于后,中国自觉了。对“中国自觉了”的理解正确的是()A.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B.从此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五四运动取得彻底胜利 D.民族意识走向全面觉醒7.下图为江苏武锡电力灌溉区的相关数据。对此合理的认知是(

)武锡区电力灌溉面积、电费与用电量年度走势图(1925—1929年)资料来源:戚墅堰电厂:《戚墅堰电厂电力农田灌溉之成绩》,《电力》1930年第1期A.近代工业获得一定发展 B.南京国民政府支持农业灌溉C.农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 D.电力在乡村中发挥主导作用8.日本侵略者在沦陷区任意修改教科书,如删除书中“报国仇”等字句,删除“抗战受伤的追忆”等诗文,篡改地理教材里的国界线(把自近代以来被其侵占的他国领土都圈定在日本版图内)等。这些行径意在(

)A.摧毁中国人民的抗日意志 B.消除沦陷区人民的民族意识C.实现对沦陷区的长期占领 D.控制沦陷区的文化教育活动9.蒋纬国在《国民革命史》中写道:(此战)迫使日军将主力作战由华北移于华东。因此日军将其原可由北平南下汉口最有利的作战线,改由上海西向汉口最不利的作战线,使国军获得一年又两个月时间……将华东、华中凡可供应建设抗战基地之人力物力概行西迁。此战(

)A.为持久抗战创造了一些条件 B.正面战场取得了首次大捷C.敌后战场进行了积极的配合 D.推动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10.以下是毛泽东在一次会议中的报告内容(部分),这次会议的召开(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一百多万人….今后解决这一百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我们必须准备把二百一十万野战军全部地化为工作队。这样,干部就够用了,广大地区的工作就可以展开了。开始着手我们的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A.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发展方向 B.推动长江以北的地区获得解放C.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D.为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11.中国1952年约有600万工人,到1957年,工人人数已增加到约1000万人,城市人口也从7000万人增加到约1亿人。这反映了当时(

)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工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C.国民经济调整已经完成 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12.1958年,中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人民战争——人雀大战。当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在几年内“消灭麻雀”的指示,认为麻雀吃粮食破坏生产与人争食,应该消灭。1959年春,上海等一些大城市的树木发生了严重的虫灾。这表明(

)A.生产关系超越了历史的发展阶段 B.大跃进运动促进生产积极性高涨C.群众运动造成部分生态环境破坏 D.国家经济建设需要科学发展理念13.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一把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

)A.开天辟地 B.人民当家作主 C.遵义会议D.十一届三中全会14.21世纪以来,我国在量子通信、光量子计算机、高温超导、中微子振荡、干细胞、合成生物学、结构生物学、纳米催化、极地研究等领域的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原创成果,且涌现出一批具有创新能力、能运用前沿技术和引领产品创新的企业。这反映了当今我国(

)A.实现了科技强国的目标 B.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高C.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完成 D.引领世界科技发展方向15.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既表达了中国人“一起向未来”的和平理想,还搭建了中国与世界深度对话的平台。在冬奥会前后,中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双边和多边外交,进行了深化合作、维护主权等国际问题的讨论。这反映了新时代中国(

)A.注重发展睦邻间友好关系B.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C.发挥超级大国的引领作用D.代表世界文明的发展方向二、材料分析题16.漫画具有针砭时弊的社会批判功能,尤其是时政漫画富含历史文化价值。指出下列漫画所反映的解放战争的相关信息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向警予原名向俊贤,1895年出生于湖南溆浦。1912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后转入周南女校。在这里,认识了蔡畅、蔡和森和毛泽东。她将自己的名字改为向警予,寓意时刻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求学救国。1916年,毕业后向警予回乡创办了男女兼收的新型学校溆浦女校,以“自治心、公共心”为校训,重视新思想传播,尊重学生个性。1919年秋,向警予应蔡畅之约,去长沙筹备赴法勤工俭学,同时加入新民学会。留法期间,她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积极参与建党工作。1922年初回国后,她认为在帝国主义、军阀高压之下,全体人民变成了奴隶,没有女权存在的余地,也就无女子教育的发展。她积极号召、支持女学生投身于政治运动之中。“空言无补,莫若实行”,她积极投身于发展女子教育的实践和妇女运动中。——摘编自李国忠《警予女子教育思想述论》(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向警予教育思想的特点。(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向警予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三、论述题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顽固派认为可以借助义和团的力量挽救濒于崩溃的统治秩序,但是洋务派认为“草率地向十一国宣战,其结果只能给国家与民族带来灾难”。1900年上半年仅上海一地对外贸易出口总值就减少一千三百万两,这对坐拥东南财富的洋务派官僚来说,是极其巨大的损失。义和团运动中所爆发出的“仇洋”心理和破坏力使列强极度恐惧。东南沿海地区是帝国主义列强较早入侵的地区,列强国家在该地区苦心经营多年。洋务派和帝国主义列强国家均希望维护自身在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利益。晚清时期,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被权重一方的地方督抚破坏,中央政府为依赖地方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赋予地方督抚更多的权力。张之洞在与友人的谈话中指出“坐拥东南,死不奉诏”。——摘编自陈琨《浅析义和团运动中的“东南互保”》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66页,共=sectionpages11页参考答案:1.D2.A3.A4.D5.B6.D7.A8.C9.A10.D11.B12.D13.D14.B15.B16.①淮海战役:猛虎掏心;②平津战役:瓮中捉鳖;③国统区通货膨胀;④粉碎国军全面进攻的运动战;⑤战略进攻:三军逐鹿中原;⑥辽沈战役:关门打狗;17.(1)特点:主张男女平等接受教育;尊重个性和创造性;重视实践和行动;把女子教育、妇女运动、民权运动看作一个联系的整体(或把女子教育看成是妇女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2)原因:教育救国思想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西学东渐或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近代教育的发展;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8.示例1论题:东南互保是洋务派与列强为维护自身利益采取的自保之策。阐述:随着义和团运动的兴起,清政府对列强宣战,东南地区对外贸易总值大幅减少,这对洋务派官僚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一方面,洋务派在东南地区创办了大批企业,在该地区拥有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害怕富庶的东南地区受到战乱的波及;另一方面,义和团的“仇洋”心理和义和团运动的蔓延使列强担心自己在东南地区的既得利益受到损害。因此,洋务派与列强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都希望维护东南地区的繁荣与稳定。这说明东南互保是洋务派与列强为维护自身利益采取的自保之策。示例2论题:东南互保反映出晚清中央集权的衰落。阐述:晚清时期,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