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学上册》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1页
《刑法学上册》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2页
《刑法学上册》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3页
《刑法学上册》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4页
《刑法学上册》第十章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刑法学(上册)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导读:在故意犯罪的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中,犯罪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结局状态,就是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分为两种基本类型:一是犯罪完成形态,即犯罪既遂形态;二是犯罪未完成形态,又可分为犯罪的预备形态、未遂形态和中止形态。犯罪停止形态不存在于过失犯罪和间接故意犯罪中。故意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在于其具备修正的犯罪构成。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研究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意义三、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四、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是指故意犯罪在其产生、发展和完成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而停止下来的各种结局状态。两种基本类型:犯罪完成形态犯罪未完成形态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故意犯罪的预备、未遂、中止和既遂形态,都是犯罪的停止状态,是在故意犯罪过程中不再发展而停止下来的相对静止的不同结局状态,它们之间是一种彼此独立存在的关系,每种停止形态不会再发生转化,如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再前进为未遂形态,未完成形态不可能再转化为完成形态,这一点是各种停止形态非常重要的共同特征。一、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特征(1)在犯罪预备阶段,即从行为人开始犯罪预备行为之时起,至着手犯罪实行行为前,可能出现犯罪的预备和中止这两种形态和结局。(2)在犯罪实行阶段,即从行为人着手实行行为开始,至犯罪完成前,可能出现犯罪的未遂和中止这两种形态与结局。(3)犯罪实行阶段终了(而不仅仅是犯罪实行行为终了)即犯罪完成之时,出现犯罪的既遂形态。二、研究故意犯罪停止形态的意义1有助于正确定罪量刑。2有助于深入理解和科学认识故意犯罪。三、犯罪停止形态存在的范围(一)犯罪停止形态不存在于过失犯罪中(二)犯罪停止形态也不存在于间接故意犯罪中(三)犯罪停止形态并非存在于所有的直接故意犯罪中四、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的根据我国刑法之所以规定对犯罪未完成形态追究刑事责任,是因为犯罪未完成形态完全具备了修正的犯罪构成诸要件,实现了主观犯罪故意与客观危害行为的有机结合。这是犯罪未完成形态负刑事责任最基本、最重要的根据,也体现了我国刑法的立法精神。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一、犯罪既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大体可以分为三种主张:“结果说”“目的说”“构成要件说”——也是中外刑法理论中较为通行的观点。既遂的构成要件说认为,所谓犯罪既遂:是指行为人所故意实施的行为已经具备了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认定犯罪既遂是否成立,应以行为人所实施的行为是否具备了刑法分则所规定的某一犯罪的全部构成要件为标准。二、犯罪既遂形态的类型犯罪既遂形态结果犯:以法定危害结果的发生与否作为既遂与未遂区别标准的犯罪。行为犯:以法定犯罪行为的完成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危险犯:以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

举动犯:只要行为人一着手实行犯罪行为,犯罪即告完成并完全符合犯罪构成的犯罪三、既遂犯的处罚原则关于既遂犯处罚原则的适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注意定罪和法条引用问题。(2)注意区别对待同种罪危害不同的既遂犯。(3)注意在既遂犯同时具备其他宽严处罚的情节尤其是具有法定的宽严处罚情节时,要同时引用相关的条款。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犯罪预备形态:指行为人为实施犯罪而开始创造条件的行为,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犯罪实行行为的犯罪停止形态。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预备形态的特征1犯罪预备形态的客观特征(1)行为人已经实施犯罪预备行为,即必须实施了我国刑法所规定的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2)行为人尚未着手犯罪的实行行为。着手实行犯罪:是指开始实施刑法分则犯罪构成要件客观方面的行为。一、犯罪预备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预备形态的特征2犯罪预备形态的主观特征(1)行为人进行犯罪预备活动的意图和目的,是为了顺利地着手实施和完成犯罪。(2)犯罪预备行为停顿在犯罪预备阶段必须是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所谓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是指不受行为人意志控制的足以制止行为人犯罪意图、迫使其不得不停止犯罪预备行为、不再继续实行犯罪的各种主客观因素。二、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一)为实施犯罪准备犯罪工具的行为所谓犯罪工具,是指犯罪分子进行犯罪活动所用的一切器械物品二、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二)其他为实施犯罪创造便利条件的行为(1)为实施犯罪事先调查犯罪的场所、时机和被害人的行踪;(2)准备实施犯罪的手段例如为实施以技术手段杀人而事先进行练习、为实施扒窃而事先练习扒窃技术;(3)排除实施犯罪的障碍;(4)追踪被害人、守候被害人的到来或者进行其他接近被害人、接近犯罪对象物品的行为;(5)前往犯罪场所守候或者诱骗被害人赶赴犯罪预定地点;(6)勾引、集结共同犯罪人进行犯罪预谋;(7)拟定实施犯罪和犯罪后逃避侦查追踪的计划,等等。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1)从主客观统一上看,由于预备犯在主观上具备的主要是为犯罪实施创造便利条件的意图,在客观上实施的仅是犯罪的预备行为,其危害性一般大大轻于既遂犯,也轻于未遂犯,因而对预备犯要比照既遂犯从宽处罚且轻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这也是主客观相统一和罪刑均衡原则的体现。三、预备犯的处罚原则(2)对预备犯定罪量刑时,应同时引用刑法第22条和刑法分则具体犯罪的条文。(3)对实施犯罪预备行为者决定是否追究刑事责任、是否从宽处罚以及从宽处罚的幅度时,主要应综合考虑行为人所要实施的犯罪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行为人预备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及其进展程度;行为人未能着手实施犯罪的具体原因;行为人的人身危险程度。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一、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特征根据刑法第23条第1款犯罪未遂的概念,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未遂形态具有以下三个特征:1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犯罪2犯罪未完成而停止下来3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一)实行终了未遂与未实行终了未遂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要件的行为,并且自认为已经将实现犯罪意图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施完毕,但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未实行终了的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施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其尚未将他认为实现犯罪意图所必需的全部行为实行完毕,因而未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一)实行终了未遂与未实行终了未遂所谓意志以外的原因,(1)从性质上讲,是指阻碍犯罪人实行和完成犯罪的意志与活动的因素。1)行为人以外的客观原因2)行为自身的客观原因3)行为人主观认识错误(2)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还应该是足以阻止其犯罪意志的原因,这是对“意志以外的原因”的“量”的要求。二、犯罪未遂形态的类型(二)能犯未遂与不能犯未遂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要件的行为,并且这一行为实际有可能完成犯罪达到既遂,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犯罪未能达到既遂而停止下来的犯罪未遂形态。不能犯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着手实行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但由于对行为事实的认识错误而在客观上使其不可能完成犯罪,因而不能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未遂形态。

三、未遂犯的处罚原则不减主义、必减主义、得减主义我国刑法第23条第2款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这一规定采取的是得减主义的处罚原则。(1)注意对未遂犯定罪量刑,应当同时引用刑法总则第23条和刑法分则具体犯罪条文。(2)注意对未遂犯处罚原则的理解与掌握。(3)注意对未遂犯确定是否可因犯罪未遂而从轻、减轻处罚时,应把未遂情况置于全案情节中统筹考虑。(4)注意正确判定未遂案件与既遂案件危害程度的差别。第十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第一节故意犯罪停止形态概述第二节犯罪既遂形态第三节犯罪预备形态第四节犯罪未遂形态第五节犯罪中止形态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未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1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实行过程中,自动放弃实施或者继续犯罪,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特征2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的特征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实施完毕犯罪以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有效性一、犯罪中止形态的概念和特征(三)自动放弃重复侵害行为的定性自动放弃可能重复实施的侵害行为:是指行为人实施了足以造成既遂危害结果出现的第一次侵害行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没有得逞,在能够重复实施同一性质的侵害行为并造成预期的犯罪结果的情况下,出于自己的意志自动放弃继续实施侵害行为,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类型概念举例预备中止发生在犯罪预备阶段的中止行为人预备爆炸杀人,但在制造爆炸物的过程中,惧怕发生严重的后果而自动停止了爆炸物的制作,未着手实施爆炸杀人的行为实行未终了的中止发生在犯罪实行行为尚未终了时的中止强奸犯在着手对被害人实施暴力行为的过程中,基于被害妇女的劝说而放弃了对其进一步实施的奸淫行为,即属于强奸罪实行未了的犯罪中止。实行终了的中止发生在犯罪实行行为实施终了后的犯罪中止投毒杀人者投下毒药后,又采取积极的措施未使被害人吃下毒物,或者在被害人中毒后将其积极抢救而未使其死亡,就是故意杀人罪实行终了的犯罪中止。二、犯罪中止形态的类型(二)消极中止与积极中止(1)消极中止:即犯罪人仅需自动停止犯罪行为的继续实施便可成立的犯罪中止。(2)积极中止:指需要作为形式才能构成的中止。三、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我国刑法对中止犯采取必减免主义。刑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根据这一规定,对于中止犯,只要其犯罪行为没有实际造成损害结果,则定其罪而免其刑;如果其犯罪行为造成了一定损害结果的,则应当减轻处罚。这体现了我国刑法对犯罪中止行为的肯定和鼓励。据此规定,是否造成损害,是对中止犯予以免除处罚或减轻处罚的依据。本章主要相关法条(刑法)第二十二条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第二十三条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第二十四条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1犯罪预备与犯罪预备阶段、犯罪预备行为的概念区分2犯罪预备的条件3犯罪预备与犯意表示的区别4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5犯罪预备的量刑6犯罪未遂的条件7犯罪未遂的分类8犯罪中止的条件9犯罪中止的最根本特征是自动性【近三年司法考试考点】【课后练习】1.犯罪停止形态2.不能犯未遂(考研)3.犯罪未遂一、名词解释二、单项选择题1.刑法第23条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犯罪未得逞”是指()。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5.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司考)A.属于强奸预备B.属于强奸未遂C.属于强奸中止D.不构成强奸罪3.甲为参加了一黑社会性质组织,在未来得及实施其他犯罪活动前,甲就被公安机关抓获。甲的行为属于()。A.预备犯B.实行犯C.帮助犯D.未遂犯4.派出所民警甲因私仇蓄意杀害乙。一日,甲潜伏在乙回家必经的小道上,向乙连开两枪,由于光线较暗,未击中。此时,甲的枪里面尚有子弹5颗,但是甲并没有继续开枪。甲的行为是()。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C.一般违法行为D.意外事件5.甲与乙结有仇恨,准备了猎枪杀害乙。一日,二人在路上相遇,甲对乙扬言说:“你等着,我迟早要收拾你的。”由于甲未将猎枪带在身上,当日甲并未对乙有任何伤害行为。甲的扬言行为属于()。A.犯意表示B.犯罪未遂C.犯罪预备D.犯罪行为6.甲在深夜进入了乙家盗窃,正在翻箱倒柜时,在里屋睡觉的乙听到外屋有动静,大喊“抓贼”,甲只好仓皇逃走。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7.根据刑法规定,对于未遂犯,可以()。A.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比照中止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免除处罚D.比照预备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8.犯罪中止发生的时空范围是()。A.犯罪的预备阶段B.犯罪的实行阶段C.犯罪预备阶段和犯罪实行阶段D.犯罪既遂以前1.根据刑法规定,犯罪预备是指为了犯罪而()的行为。A.排除犯罪障碍B.准备工具C.制造条件D.消除犯罪痕迹2.我国刑法分则对各种直接故意犯罪规定的既遂形态具体包括()。A.结果犯B.危险犯C.行为犯D.举动犯三、多项选择题3.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