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汇编15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毫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展简洁的换算。使学生会用毫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2、使学生经受毫米的含义以及1毫米长度单位观念的形成过程。在实际测量的过程,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和推理力量。
3、会用毫米作为测量物体长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的力量。
4、结合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严密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体验1毫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厘米=10毫米;会简洁的换算;会用毫米作单位进展测量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二年级我们学习过有关长度单位的学问,要准确地测量物体长度,需要什么工具?(用尺子量)
2、请说一说你是怎样测量物体长度的?(学生汇报:把尺子的0刻度对准所量物体的一条边,看这边的另一端指向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读数时要平视。)
3、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并用手比一比有多长?(学生答复)
4、填上适宜的单位(课件演示,指生答复)
5、小组合作学习,估量课本的长、宽、厚。
(1)出例如1情境图,学生仔细观看。教师提出问题。
(2)4人小组合作,分别估量一下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将估量的结果填在记录表的“估量”一栏中。
(3)对估量的结果进展反应。
6、用测量的方法验证估量的结果。
(1)分组测量课本的长、宽和厚。测量时,将遇到的问题记录下来,用自己喜爱的方法表示测量的结果。
7、提问: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该怎么办呢?
8、能不能用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或厘米来准确地表示书本的厚度?(这时我们就要用到比厘米更小的新的长度单位——毫米。)(板书:毫米的熟悉)
【设计意图:借助嬉戏以及学生的生活阅历引出长度单位,帮忙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在活动中产生学问上的冲突,为新知的消失做好铺垫】
二、新授学问
1、建立1毫米的概念,熟悉厘米与毫米的关系。
观看自己的直尺,你能发觉什么呢?(同桌沟通)
(1)许多个1厘米。(0—1、1—2都是1厘米)
(2)除了厘米刻度外,1厘米中间还有更小的格。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找一找尺子上面的小格。
(3)一个小格一个小格地数(一毫米一毫米地数),10个小格就是1厘米。1厘米中有10个1毫米。(板书:1厘米=10毫米,25px=10mm)。
(4)考考你:3小格是多少毫米?7小格是多少毫米?比1厘米多2格,是多长?(1厘米2毫米)
(5)填一填:2厘米=()毫米5厘米=()毫米70毫米=()厘米
(6)你能测量出书本的厚度是多少毫米?(6个小格,是6毫米)
三、想一想
(1)想一想1毫米是多长?拿出一张光盘,看一看,摸一摸。这张光盘的厚度就大约是1毫米。(小魔术: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光盘,再渐渐把它抽出,拇指和食指之间的缝隙宽度大约1毫米。让学生反复做一做,加深对1毫米的熟悉。)闭眼想象并用手势表示1毫米的长度。猜一猜,几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2)在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长度接近1毫米。(电话卡的厚度、学生卡的厚度)【通过屡次的直观操作把抽象的概念详细化、形象化,让概念从实际中来,便于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3)说一说,测量生活中的哪些物品会用到“毫米”作单位?(小的物体)
(4)生活中的毫米:①1角硬币、1元硬币的厚度大约是2毫米。②人的手指甲大约10天长1毫米,脚趾甲大约20天长1毫米。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到处用到毫米。
四、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或数。
一只蚂蚁长约3()。
一本字典厚70(),也就是()厘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熟悉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拟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培育学生观看、比拟的力量及操作、表达力量和合作沟通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受建立分数概念的过程,体验动手操作、合作沟通的方法;让学生主动去寻求分数,能自己往下写分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体验中获得胜利感。
教学重、难点:
熟悉几分之一的分数;初步建立几分之一分数的概念。
教学用具:
各类卡片图,各类折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T:小朋友们,我们都知道在奥运赛场上有公正、公正的裁判员,在法庭上有公正、公正的大法官,在学校里教师又用公正、公正的方法来教育我们,你也想做一个公正、公正的裁判员、小法官和小教师吗?(想!)那教师就来考考你们。
出示:小华、小丽两个小朋友。
a:出示6个大苹果,怎样公正、公正来分一分。(要求学生说出平均分成两份,学生上去分好。)
b:出示四罐牛奶,怎样公正、公正来分一分。(平均分成两份,学生分。)
c:出示两个汉堡,又该怎样来分?(齐分,学生上去分。)
(小结:我们都把它们进展了平均分板书。)
d:出示一个大饼,你能公正公正地来分一分吗?你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数来表示吗?
揭题:我们要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它叫做分数(板书)
(二)探究新知,不断摸索:
1.熟悉。
T:刚刚我们把一个大饼通过平均分分成了两份,其中的一份我们就可以用一个分数来表示,这个分数就是。那怎么来书写呢?跟着教师一起写(学生举起手指一起写),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2表示把大饼平均分成了2份,再写1表示其中的一份,读作二分之一(齐读两遍,并举起手跟教师一起边演示边说:把大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二分之一。)
教师拿起分好的大饼:左边这一份是整个大饼的,那右边这一份呢?(齐说:)
同桌活动:从信封中拿出各种折纸,你能折一折这些图形的吗?(请学生沟通,留意语言的表达。)
T:教师也忍不住想来折一折了(拿起一个正方形的折纸,任凭一折,将它剪下,举起一块说是。)(学生反对,强调没有平均分不能用分数来表示。)
T: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没有遇到过的例子?(学生沟通。)
2.自己再想一个分数,把这个分数折出来,画出来。
请学生同桌合作,利用折纸,折出自己想出的一个分数,用画阴影局部的方法表示好,并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现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选取局部,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留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三)应用迁移,稳固提高:
1.一口气来说一说:
2.用手势来判一判:
3.依据分数在图中涂阴影,认真观看,比拟一下这些分数的大小:
4.它是一个长方形,把它这样对半平分,再平分在每一块上涂上颜色,你知道每种颜色是整体的几分之一吗?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1.今日,你收获了多少,能一起来共享吗?
2.课外,请你再去折一折,你还能折出多少分数来?
3.你还想知道些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能娴熟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2、培育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3、调动学生的学习热忱,激发学生兴趣,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能娴熟的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师预备:
练习十九第3题和第8题的主题。
教学过程:
一、预备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口算题目,并说一说计算的过程。
引导学生采纳较简捷的方法计算。
2、引导学生完成算一算。
巡察、辅导。
帮忙计算有困难的”学生。
准时评价,表扬计算有进步的学生。
【设计意图】:稳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法。
二、学中做
1、组织活动1买东西。
出示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
(1)观看练习十九第3题主题图。汇报观察的东西和价钱。
(2)列式计算。
58+25=83
(3)提示:算的时候要留意些什么?
(4)要是你来到商店,你会想买些什么?提出要求:
小组争论,选出一个记录员,算一算一共要花多少钱?
(5)组织学生进展汇报。
2、组织活动2篮球竞赛。
出示练习十九第8题的主题图。
你看了以后有什么问题吗?
自己独立提出问题,然后同桌沟通,最终进展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买东西的活动,复习稳固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法。
三、做中学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说说意图。
(2)独立计算。
(3)集体订正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九题。
(1)用讲故事的形式说说图意。
(2)解决书上的问题。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解决吗?
3、引导学生完成应用题。
引导读题、理解题意。
列出算式,正确计算。
【设计意图】:在教师引导下,总结所学的学问。
四、课堂总结。
要求学生完成数学日记的填写。
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我们已经学习了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是前面口算教学的连续,又是以后万以内加减法的根底,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的计算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设计理念:
1、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学数学的有用性,学有用的数学。
2、重视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留意表达算法的多样化,提倡学生共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的“构建方法”,运用观看、探求、合作沟通的教学方法培育学生对数学初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3、渗透估算意识。
教学目标:
1、把握口算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展口算。
2、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整理、分析数据,解决实际问题。
3、培育学生解决问题方法多样化,提高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重点:
1、正确地进展两位数加法的口算。
2、能够依据详细状况选择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培育学生的口算力量。
教法学法:
讲解法、引导法、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在()里填上适宜的”数。
复习两位数的分成
2、看谁算得又快又正确。
35+30=64+5=
48+30=79+4=
53+40=66+8=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这些题的呢?先来看左边这一组两位数加整十数,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先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再加上个位上的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师:那么右边这一组两位数加一位数,你又是怎样计算的呢?
生:我想把个位上的数相加,再加整十数。
学生说教师板演。
二、新知讲授。
课件出示“海宝”介绍上海世博会的资料。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观看主题图,找到数学信息。
课件出示,师:观看这幅图,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指名答复
(2)发觉问题,提出问题。
师:假如你是每个年级的领队教师,首先要考虑什么?
预设:应当考虑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指名提问题。
2、自主探究,把握算法。
(1)教学例1
教师选择性地板书问题:“一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师: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汇报沟通。
(2)教学例2
选择学生提出的“二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的问题,针对学生列出的算式39+44=?让学生独立思索,用自己的方法进展口算。
汇报沟通。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口算的?
教师依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3)观看比照
师:刚刚学习的这两道题有什么一样点和不同点?
生:今日学习的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师引导:这两个算式的两个加数的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之和相比拟,有什么发觉?
学生答复。
教师小结:也就是35+34是不进位加法,39+44是进位加法。
师: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在计算时要留意什么呢?
个位相加满十,肯定要向十位进1。
三、学问应用。
1、填一填(推断十位上的数)
师:你能利用口算的方法很快填出方框里的数吗?
2、先说一说,再计算。
23+46=63+17=
3、请你利用主题图中的信息完成下面的题目,并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
三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四年级一共要买多少张车票?
4、解决问题。
课件出示:我和爸爸一共要花多少钱?
四、小结。
师:大家今日肯定有许多收获吧,谁情愿和大家一起共享呢?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把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4.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把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2×8+6=7×9+5=
5×5+3=3×9+7=8×6+4=
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挨次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留意什么?
二、分层练习,稳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7×44=39×5=75×6=
3×284=9×263=6×724=355×8=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察指导,留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答复时要让学生说清晰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依据学生答复,板书:
小云有多少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答复,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看,说说你猎取到了哪些信息?你准备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答复,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看,说说你猎取到了哪些信息?你准备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答复,集体订正。
5.比照练习(练习三第6题)。
13×3=2×14=24×2=
16×3=4×14=24×3=
先让学生观看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觉的?再动手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阅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第1课时:秒的熟悉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沟通、合作,自主熟悉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疼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预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预备一个时钟。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展倒计时)
谈话:刚刚,我们进展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日,我们就共同来熟悉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熟悉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认真观看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觉。
2、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究。
3、学生反应: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假如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认真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精确。
④小结:刚刚,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的确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许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铺张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知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假如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认真观看钟面,自主探究。
3、学生反应。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熟悉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精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精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稳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适宜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竞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急剧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完毕,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发动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宁静,快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信任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仆人。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课后反思:
秒的熟悉”是在学生已经熟悉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课的学问性目标相对简洁,但单位时间比拟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详细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忙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留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识的场景,使学生直观熟悉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忙学生熟悉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加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展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操作、争论、沟通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忙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留意培育学生疼惜时间的意识。
4、留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育学生的实践力量。
5、多给学生供应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拟。
固然,除了在学习秒的熟悉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熟悉,进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展一些简洁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洁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预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嬉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应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
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别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争论答复,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助算一算。
三、稳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赐予嘉奖。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刚是从9时开头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珍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事,长大更好地建立祖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信任学生,赐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历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稳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存解决问题的策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
第3课时:时、分、秒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拟娴熟地进展一些简洁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形成独立思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洁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根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量,再实际进展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拟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展比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依据生活阅历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状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假如局部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赐予适当的帮忙。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4时=()分9分○9秒36分○2时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奇妙的宇宙》从2:05开头,到2:50完毕,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留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育了学生独立思索、勇于创新、擅长表达的力量。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学问应用与生活的欢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70页到74页“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内容。
【教材解读】
《面积》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被安排在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这一单元详细包括: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四局部。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它的教与学是在学生已经把握了长度和长度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及其周长计算的根底上进展的。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从一维空间向二维空间转化的开头,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的一次飞跃。学好本课,不仅是学习面积计算的根底,更是小学阶段几何教学的根底学问。
为了帮忙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特别重视呈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意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意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根据先熟悉面积(包括物体外表的大小和封闭图形的大小),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包含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做面积单位,以及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目标】
(1)通过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建立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积单位的建立规章。(3)熟悉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并在活动中获得关于它们实际大小的空间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
(4)培育学生观看、操作、概括力量,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效劳于生活。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把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的表象。
【教学难点】
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过程】
一、充分感知,理解面积的含义
1、通过物体的外表感知什么是面积
⑴情境导入
教师手中有两张纸,想请两名同学来进展涂色竞赛,看谁涂的快一些,假如是你,你会选择哪一张?为什么?
生可能答复,选择小的那张,由于它小,就涂得快。
师:其实刚刚同学们说的,这张纸小,是指的它的面小,这张纸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实每一个物体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
请你摸摸数学课本的封面在哪里,桌子的面在哪里,你感觉谁的面大一些
生可能说桌子的面大一些。
再摸摸椅子的面,看看黑板的面,你感觉谁的面大?
⑵、教师小结:刚刚我们通过摸和看知道物体外表是有大有小的,我们就把物体外表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板书:物体外表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出示课件:课本封面的大小就是课本封面的面积,钟表外表的大小就是钟表外表的面积。谁还能举例说一说?
2、、通过封闭图形理解面积的含义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体外表的面积。现在教师把这几个物体的面给大家请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观看。现在同学们看到的就是长方形、三角形、圆形。像这样,首尾相连,密封起来的图形就是我们学过的封闭图形
它们有大小吗?谁大?谁小?(生沟通方法)
像刚刚我们讨论的这些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叫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
长方形的大小就是长方形的面积,不规章图形的大小就是不规章图形的面积,圆形的大小就是圆形的面积。你还能举例吗?如:正方形的大小就是正方形的面积等等。
3、小结归纳面积的含义
谁能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师:物体外表或封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补充板书:或
二、动手操作,建立面积单位表象
(一)熟悉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1、设疑。
出示两个长宽各异,但面积一样的长方形纸,它们相比拟,谁的面积大?(生沟通)同学们意见不统一了,用观看法更无法确定谁大谁小,用重叠法试一试。也不行,怎么办?谁来想个好方法?
2、请学具帮助:那就借助学具袋中的学具在这两张纸上摆一摆,比出它们的大小吧!动手操作要求:请同桌两人,每人选择一个长方形,任意选一种学具来测量长方形的大小,比比看哪个长方形大?
(1)全班汇报沟通:学生可能消失的状况:
A:同桌两人,一人用正方形摆,一人用圆形摆,但由于原形没有全部掩盖整个长方形,不能确定哪个图形大,哪个图形小。
B:同桌两人,一人用正方形摆,一人用长方形摆,由于所选的图形大小不一样,也不能依据小长方形或正方形的个数来确定两个长方形的大小。(关键是两人的标准不一样)
C:可能有的同桌都选用正方形来测量由于所选的图形大小一样,所以能依据正方形的个数来确定两个长方形的大小。、
D:外形一样,但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
师质疑:为什么不用圆形?
生展现时,教师不做评价,让学生沟通,质疑。(假如学生没有用到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师可质疑,为什么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或长方形没混着用呢?)
3、师小结:大家都认为要用同样的学具,也就是要统一标准。有的小组用长方形作为标准,有的小组用正方形作为标准,都比拟出了这两张纸面积的大小!
究竟使用哪种标准比拟便利呢?人们习惯上用正方形的面积作为面积单位。
学到这里,让我们不禁想起了长度单位,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二)熟悉面积单位:
1、为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国际上也规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板书)
2、请同学们自学课本内容
3、汇报学习收获:
师:你们学会了吗?教师来考考你
(1)1平方厘米究竟有多大?数学上是怎样规定的?(生沟通)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一厘米吗?用手摸一摸它的大小。再闭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
找找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
假如让同学们用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量一量你的橡皮有多大,能不能量出来?假如让你用它去量你的课桌呢?请同学们试一试?
感觉怎样?太麻烦了?那么有没有更大的面积单位适合量课桌呢?(一平方分米)
(2)一平方分米在数学上是怎样规定的呢?(谁来说)
在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边长是不是一分米?
摸一摸它的面,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的大小。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桌两人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
找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是一平方分米
量一量课桌的面大约是多少平方分米?
(3)假如让你拿这张一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去量一量我们的教室,你感觉怎样?(太麻烦了)教师这儿还预备了更大的面积单位?
出示一张一平方米大的纸贴到黑板上,想一想1平方米的大小。
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面接近1平方米?
估量我们的黑板大约是几平方米?
三、表象运用,形成技能
1、做课本76页第1题,做完后沟通。
2、做课本76页第4题
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
黑板长4()一枚邮票的面积是4()
小明身高128()一块手帕的面积是4()
小华腰围6()一块黑板的面积是4()
四、全课沟通,学问提升:说说你这节课印象最深的地方?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
一节课立刻就要完毕了,我们对面积和面积单位的讨论却刚刚开头,教师给大家留下个课下小调查:除了今日学的,还有哪些其他的面积单位?把你的调查结果与同学和你的数学教师沟通。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在嬉戏竞赛中初步感知轴对称图形的根本特征,并通过观看、动手操作知道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叫轴对称图形。
2、通过推断,辨析和验证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的熟悉和理解,并熟悉对称轴,依据特征会找和画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让学生初步感知几何图形的美,同时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熟悉并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
教学难点:依据特征推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教学预备:媒体、图形等。
教学过程:
一、竞赛引入,初步感知。
1.女同学和男同学比视力,教师分别给你们看一个图形的一局部,猜一猜是什么?出示:相关图形的一半,
女:蝴蝶、飞机、
男:木梳、电筒、
宣布竞赛结果,激化冲突
男生觉得竞赛内容不公正,女生猜的图形另一半与看到的一半一样,他们猜的图形两边不一样。
女生猜的图形两边真的一样吗?(媒体演示)你发觉了什么?
熟悉完全重合(板书)
5.再次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A.出示:半张电话图形,男生猜一猜是什么图形?
B.能用最简洁的方法验证电话图形两边完全重合吗?
C.演示:“对折”、“完全重合”
D.学生动手验证树的图形两边是否完全重合,同桌互说验证结果。
学生得出结论: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板书)
6.熟悉对称轴
二、自主探究,体验新知
1.推断以下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双喜图在推断中进一步明确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中间的直线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同一方向的一双鞋对折后,图形两边没有完全重合,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熟悉。
C、两条相对的鱼
D、叶子图
2、用手式比划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字母:ET汉字:中田)
3.推断图中红线是对称轴吗?(小组争论)
只有沿红线对折后图形两边完全重合,红线才是图形的对称轴。
4.小结:我们怎样来推断图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动手操作,内化新知
1.以小组为单位挑出轴对称图形
A、每组都有一张信封,信封内有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圆各种图形,学生动手验证出轴对称图形。
B、学生动手找出各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C.小组汇报
2.小结: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一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两条对称轴,有的轴对称图形有很多条对称轴。
四、课堂总结,拓展提升
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现象,你能举例吗?
媒体出示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观赏对称的美。
3,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
总结:你是怎么剪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教学目标:
1、根本把握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和笔算。
2、通过独立思索,自主探究,借助实物操作形成“自己的算法”。通过争论和比拟,明确算理。
教学重难点:
在明确算理的根底上,根本把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
课前预备:
口算卡片、幻灯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表内除法口算。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
复习除法笔算的格式。
9÷2=
指名板演。提问各局部名称。
导入新课。
出示课题:除法。
二、新授
1、教学40÷2。
出示场景图。
观看场景图,说说知道了什么。
出示第一个问题:平均每个男孩买多少枝?
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40÷2
2、教学46÷2。
先自己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告知你的同桌。组织全班沟通。
明确:4个十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十,也就是20。出示其次个问题:平均每个女孩买多少枝?
3、练习。
学生口答算式,教师板书:46÷2。
4、教学笔算46÷2。
先用小棒摆一摆,想一想结果是多少,然后和同桌沟通。组织全班沟通。
明确:每人先分得2捆是20枝,再分得3枝,合起来是23枝。板书口算的想:40÷2=206÷2=320+3=23
出示口算卡片,视算。选择几题说说算理。
自学除法笔算的方法。
指导笔算除法的挨次和方法。
提问: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
其次个4是怎么来的?
其次个和第三个6分别是怎样来的?
三、练习
做做第1题。
说明46÷2还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板书246说明竖式的写法,以及在横线格上的位置。
做想想做做第2题。
课堂小结
争论并指名答复。
作业
直接写得数。
写完后比一比每组两题在计算上有什么联系和区分。
(1)先独立做前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比一比两题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完成后两题。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今日你学到了什么学问?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一、教学目标
1.熟悉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会进展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及简洁的计算。
3.进一步培育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力量。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体验,形成对“千米”的量感。
2、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难点:
千米、米之间的换算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1)复习单位
师:这个是一份上海市的地图册,教师也带来了一张,同学们观看一下,想一想这张地图册的厚度是多少呢?生:3毫米
师:那它的宽度有多长?生:7厘米
师:现在我把这张地图册绽开,现在它的宽度变成了多少呢?生:1米这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三个长度单位,你能给这三个单位按从小到大的挨次排一排吗?生:毫米、厘米、米(教师板书)
它们用字母如何表示?生:mm、cm、m(板书)
(2)生活中的mm、cm、m
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生:蚂蚁,硬币的厚度
你觉得1毫米是长还是短?生:很短
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指甲盖的宽度、回形针
你觉得1厘米是长还是短?生:短
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米?生:红领巾
你觉得1米是长还是短?生:有点长
1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10米
10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100米
1000个红领巾连起来是多长?1000米(板书:1000米)
(3)引入
这是哪里?上海迪士尼乐园在今年开园了。
我们康城学校距离上海迪斯尼乐园大约有5()千米
以前学习的长度单位都太小了,今日我们要学习一个更大的长度单位“千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熟悉”。(板书:千米的熟悉)
2、熟悉千米
那1千米有多长呢?
这个1千米和我们1000条红领巾连起来的1000米有什么关系?一样长
生活中的1千米有多长呢?
(1)操场绕的1千米
你们去操场上跑步过吗?100米跑过吗?操场上的这一段直线跑到就是100米,整个一圈跑道是400米,想一想。1千米要跑几圈呢?2圈半
(2)直的1千米
想一想:假如走出校门,沿着康新大路往南走1千米能走到哪里呢?
11号线康新大路站
(3)竖着的1千米
想一想:假如把1千米竖起来,它有多高呢?陆家嘴金融中心聚拢了许多高楼大厦,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1千米比这些高楼都要高许多,要2幢上海环球中心大厦叠起来那么高。也许需要300层楼那么高。
你觉得1千米长不长?长所以:千米通常用来表示较长的路程或者长度。
3、认知千米的练习
(1)填适宜的单位
(2)请你改一改(练习纸)
小胖的爸爸妈妈在迪士尼开园不久,就带他去游玩了,小胖还特点写了一篇日记来介绍迪士尼。但是同学们看了这篇日记之后都偷偷的笑了,为什么呢?有错误请你帮忙小胖改一改,完成练习纸第一大题
(3)请你填一填(练习纸)
这是什么?中国地图,下面的这条线代表的是我国最长的河长江,上面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他们的起源地是同一个地方就是时间上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青藏高原上有世界是最高的山峰,就是珠穆朗玛峰,你能填一填他们各自的长度和高度吗?(同桌争论一下)完成练习纸其次大题
4、单位转换
(1)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能想到哪里会运用到千米这个长度单位?
小胖说:我去迪士尼的路上看到过2次,第一次是这。
但是没有千米啊,原来公里就是千米,是千米的另一种说法。
小胖说:其次次是高速大路上就看到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你看。
这个指示牌上没有千米啊?Km就是千米的字母表达式。
距离我们可以用路牌表示,还可以用数射线表示。
看到路牌的地方就是0,那下一个出口在哪里?A出口呢?B出口呢?
上海工业区呢?
1000米就是1千米,观看数射线1千米里有几个100米?
我们学校动身去迪士尼需要5千米?
5千米里有()个1千米,几个这样的1000米。所以,5千米=5000米
(2)一起练
8千米=8000米(8千米里有几个1000米)
7000米=7千米(7000米里有几个1000米)
2千米=20xx米(2千米里有几个1000米)
6000米=6千米(6千米里有几个1000米)
(3)自己练
2km=m5km=m
11km=m4000m=km
6000m=km28000m=km
8km+1km=m12km-6km=m
5000m-2km=m
5、总结
今日你学到哪些关于千米的学问?
评价
比照这张课堂评价表的要求,你觉得你这节课,上课表现得怎么样?能给自己打几颗星?请你说说看。
你的同桌呢?也请你来说一说。
板书:
千米的熟悉
很长
毫米mm(很短)厘米cm(短)米m(长)
1千米(公里)=1000米
1km=1000m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和观看比拟,使学生熟悉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2.通过试验,使学生知道三角形的稳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育学生观看、操作的力量和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重点:
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义,会在三角形内画高。
教学难点:
三角形高确实定及画法。
教具预备:
多媒体课件、练习纸等
教学过程:
一、找一找,初步感知三角形的特征
师:从这么多图形中的找到三角形,在生活中对三角形并不生疏,今日我们一起来讨论三角形的特性。(板书:三角形的特性)
二、动手操作,构建概念
1.画一画,探究三角形的定义
(1)师:你们会画三角形吗?现在就在练习本上画一画吧。(学生画三角形)
(2)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比照、评价一下你们画的三角形。争论:什么样的图形是三角形?
(3)师:同学们说了自己的想法,究竟谁说的更精确呢?别焦急,教师先请大家帮个忙,推断教师邀请来的图形朋友是不是三角形好吗?(出示下面图形)
(4)全班沟通,说说这些图形哪些是三角形,为什么?
学生汇报预设:图①不是,由于它有四条边。图②不是,由于有一条边弯曲了,不是线段;图③不是,由于没有封闭起来;图④不是,有一条线段多出一局部了;图⑤是三角形;
(5)师:要推断一个图形是不是三角形需要哪些条件呢?引导学生概括出三角形的定义,教师板书: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重点争论理解“三条线段”、“围成”。
2.自学课本,熟悉三角形各局部的名称。
师:同桌相互指一指,说一说三角形各局部的名称,并在自己画的三角形里标出各局部的名称,
指名说出三角形的边、顶点和角。
3.介绍三角形的字母表示法。
师:为了表达便利,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这个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让学生给自己画的三角形标上字母,起个名字。
三、动手操作、学习三角形的高
1.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订校服。
2.熟悉三角形的高和底
师:什么叫做三角形的高呢?课件出示
3.学画三角形的高。
师:现在同学们已经熟悉了三角形的高,你会画三角形的高吗?
(1)学生在练习纸上画三角形的高。指名学生板演,并讲解画高的方法,教师适当赐予点评。
(2)尝试在三角形上画出另外两条高。争论:三角形有几组高和底?
(3)全班集体评价,总结三角形高的画法及留意事项。
4.稳固练习
师:请你选择一个喜爱的三角形,画出已知底边上的高。教师选出几幅作品让学生集体评价。留意指导学生如何画直角三角形的高。
三、试验解疑,探究三角形的稳定性
1.联系生活,查找三角形的特性
教师带来了一些图片,看看生活中的三角形。为什么这些地方要用到三角形呢?
2.嬉戏激趣,发觉三角形的特性
嬉戏:拉一拉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哪种图形更坚固?(板书: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解决问题,应用三角形的特性
四、稳固运用,提高熟悉
1.填空谁最棒。
(1)由三条线段()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三角形有()条高、()条底。
(3)三角形具有()性。
2.思维大比拼。
小白兔和小猴子都用篱笆围了一个菜园,谁的方法更坚固些?为什么?
五、总结评价,回忆全课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学到了哪些学问?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特性
——具有稳定性
定义: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顶点、三个角。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一课时
教学内容
小树有多少棵。(教材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探究并把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展口算。
2.结合详细情境,在解决详细问题的过程中进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力量。
重点难点
重点:探究并把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明确算理。
难点:在理解算理的根底上,能够正确地进展口算。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大家都知道植树造林、绿化环境的好处,今日我们就一起来讨论有关小树的问题,有兴趣吗?
【设计意图:借助谈话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探究体验,经受过程
师:请看下面的情境图,说说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情境图)
学生可能会说:
我知道每捆杨树有20棵,图中有3捆杨树。
我知道每车装有杨树500棵。
师:依据这些信息,你能想到什么问题呢?
生:3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答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1:可以用加法计算,每捆有20棵杨树,3捆就是3个20相加,即20+20+20=60(棵)。
生2:我们也可以依据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计算,3个20的和是多少,就是20×3;依据乘法口诀“二三得六”,知道3个2是6,可以推算出3个20是60。
师:你喜爱用加法计算还是喜爱用乘法计算?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说:喜爱用乘法计算,由于用乘法计算简便。
师:4捆杨树一共有多少棵?5捆呢?用你喜爱的方法算一算。
学生尝试自己计算,教师巡察了解状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沟通汇报,对解答正确的学生赐予表扬和鼓舞。
师:园林工人运走了3车树苗,一共运走了多少棵?
生1:已知每车树苗是500棵,3车就是3个500相加,500+500+500=1500(棵)。
生2:求3车树苗有多少棵,就是计算3个500是多少,可以用乘法计算,即500×3,依据5×3=15,可以推算出500×3=1500(棵)。
师:算一算下面的式题,说说你发觉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30页最下面式题)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争论发觉了什么,教师巡察了解状况。
组织学生沟通汇报,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就要赐予确定和鼓舞。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索、小组争论、沟通汇报,经受探究多种算法的过程,培育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敏捷性。】
三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能会说:我学会了整十、整百数与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我知道可以用表内乘法来解决许多问题。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培育学生的语言表达力量和发觉数学规律的力量。】
板书设计
小树有多少棵
教学反思
1.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导学生探究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2.这是整个单元内容学习的起点,要非常留意让学生主动探究计算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把握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并重视算理的理解、算法的归纳。
3.这节课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并不难,是在以前已经学习的乘法的根底上学习的,可以完全以学生为主体绽开活动,让学生亲自参加,主动探究,以合作的方式总结出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识别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比拟和概括抽象的力量,进展空间想象力量。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教具、学具: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熟悉四边形。
(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日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
依据学生答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图片。
(2)出示以下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
师:那这个是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依据学生答复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推断四边形。
(1)教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推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书第35页中的图形补充4个图形,用课件展现。)
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补充板书:直的。)
(2)你有没有方法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依据学生答复课件中操作。)
(二)查找四边形
1.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那请你们找一找在你四周哪些物体的外表也是四边形的。请你摸给大家看。
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
师:其实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特别广泛的,你看这是一幅校园图,你能从中找到四边形吗?(课件出示,依据学生的答复,相应的四边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
(三)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多指名学生说)
(四)四边形分类
1.指导分法。
师: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你们看,这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个是任意四边形(在黑板上边指边说)。接下来请你们拿出练习纸,你能按肯定的标准给这些特别的四边形分分类吗?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吗?
练习纸:
依据学生答复师: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板书:比),你还可以用尺量一量它们的边长(板书:量)。
2.小组合作进展分类。
师:下面就请你们分类,教师先给你们一些建议。(课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请你选择好工具,定好分类的标准。
2.分类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
3.四人小组沟通,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4.推举一名同学发言。
3.反应、沟通。
各组派代表发言,(实物在黑板上移动展现)说说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4.小结:师:你们分的好极了,都特别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再来确认一下,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五)画四边形(书第36页做一做2)
师: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依据它们的特点进展分类,接下来我们来画一画四边形,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需要教师给你们供应什么工具吗?(尺、格子图)请你们把这6个四边形都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想一想,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实物投影展现,讲评。
你觉得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正方形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菱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一样长,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还有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四个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边形
师:太棒了,你们把这些四边形看的特别透彻了。信封里有一些四边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请你们四人合作,选几个拼成一个四边形(信封材料预备)。
信封里的四边形:
沟通、展现。
还有不同拼法吗?
(七)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的动手力量太强了,教师佩服你们,在这节课里,你们熟悉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还知道了它的哪些学问?四边形还有许多学问,我们以后再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4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学问已经积存了一
些感性的阅历,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根底上,使学生学习识别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熟悉简洁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挨次进展编排,供应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忙学生识别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育学生识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2.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熟悉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洁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熟悉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识别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识别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育
学生的观看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
3.在观看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识别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
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23年的奥运会在哪里进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傲慢,也是
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开心体验,探究新知
1.观看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观察了哪些建筑物?情愿当小导
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相互讲解。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知教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
样去我们的操场上熟悉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
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教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
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
其他同学观看和发觉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稳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四周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
今日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根据4个方向观看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知大家。
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反思】:
第2课时绘制平面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1年煤矿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试卷及答案(三)
- 比亚迪2024校园新声计划
- 工程项目会议纪要三篇
- 十九 课件教学课件
- 《成分输血指南》课件
- 学生会学习部个人工作总结报告(30篇)
- 云南省玉溪市峨山县三中2025届高三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 安徽省皖东县中联盟2025届高考语文二模试卷含解析
- 理解认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 放羊工人合同
- CYYF城镇污水厂全过程除臭工艺课件
- 《美术档案袋》-课件
- 幸福心理学课件
- 吹灰器教学讲解课件-
- 2023年大连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社会工作行政》期末题库及答案
- 上海幼升小面试真题
- 心血管病人手术的麻醉教学课件
- 监控立杆规格及施工规范
- 钢结构识图教程
- 合规风险管理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