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集合15篇)教学目标
1.使学生熟悉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把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熟悉平行四边形。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2.使学生知道周长的含义,探究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使学生能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展测量。
4.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和估算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说明
本单元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根底上教学的,内容包括:四边形和平行四边形的初步熟悉,周长的含义,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探究和应用,对实物的估量等。
本单元分三段编排。第一段主要教学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初步熟悉。其次段主要教学周长的含义及计算。第三段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育学生的估量意识和力量。详细安排如下页表。
在编排上,教材一方面留意挖掘几何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供应了大量与空间观念亲密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
标题
详细内容及要求
主题图
校园场景图。丰富学生对四边形的感性熟悉。
四边形
从各种图形中区分出四边形,熟悉四边形的特征。
平行四边形
结合生活情境和操作活动让学生感悟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以及与其他四边形的联系和区分,初步建立平行四边形的表象,并在方格纸上画平行四边形。
周长
利用实物和一些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进一步加深对周长的理解。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发觉并把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估量
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
教学建议
长期以来,关于“几何”的课程内容和目标,在小学阶段主要侧重于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算,较少涉及三维空间的内容,使学生的空间观念、空间想像力未能得到很好的进展。《标准》将以往的“几何”拓展为“空间与图形”,是对我国传统数学课程内容的一次重大变革,符合数学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为此,小学阶段的教材减弱了单纯的平面图形周长、面积、体积等的计算,加强了与学生生活阅历的联系,增加了图形变换、位置确实定等内容,加强了几何建模以及探究的过程。这样,把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阅历有机地融合,与数学课程中各个分支进展整合,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表达“空间与图形”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更好地熟悉、理解和把握自己赖以生存的空间,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力量。因此,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必需留意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阅历,供应丰富的感性材料。
如上所述,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展是小学数学几何教学的重要任务。而学生生活的世界和所接触的事物大都和空间与图形有关,他们的生活阅历是进展空间观念的珍贵资源。教材选择了很多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题材作为教学素材,如把校园体育运动场景作为单元的主题图,用一个小朋友移推拉门的情境作为平行四边形的导入材料,等等。教学时,要充分发挥这些素材的作用,注意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将视野从课堂拓宽到生活的空间,并引导他们去观看生活,从现实世界中发觉有关空间与图形的问题。
2.注意数学实践活动,突出几何探究过程。
空间观念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建立起来的。回忆生活阅历、观看实物、动手操作、想像、情境描述等都是培育和进展学生空间观念的途径,也是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的重要手段。由于几何初步学问,无论是线、面、体的特征还是图形特征、性质,对于小学生来讲,都比拟抽象。教材在供应大量的、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时,采纳了很多活动化的呈现方式,如量一量、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摆一摆、拼一拼等。教学时,教师就应依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赐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事数学活动,让他们通过观看、操作、有条理的思索和推理、沟通等活动,经受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几何图形的过程,探究图形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过程,从而获得鲜亮、生动和形象的熟悉,进而形成表象,进展空间观念。
3.了解教材编排特点,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学生对一些学问的理解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需要有逐步深化、提高的过程。因此,教材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熟悉力量,采纳了逐步拓展、螺旋上升的构造,把“空间与图形”的内容均衡地安排在不同的学段中,每一学段都有相应的目标。这样,既突出每个年级的学习重点,又留意前后连贯。如平行四边形的熟悉,教材就分两段编写。本单元是第一次消失,只要求学生能够从详细的实物或图形中识别出哪个是平行四边形,对它的一些特点有个初步的直观熟悉即可。其次次将在其次学段消失,要求学生理解:两组对边平行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见,同一内容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教学要求。
另一方面,教材在不同的年段采纳不同的表达形式。就拿常见的数学概念来说,在小学阶段,尽管描述式和定义式是最主要的两种表示方式(定义式是用简明而完整的语言提醒概念的内涵或外延的方法,描述式是用一些生动、详细的语言对概念进展描述),但低年级采纳描述式较多,中年级逐步采纳定义式。在整个小学阶段,大局部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学问阅历动身,帮忙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本单元教材的编排也是如此,对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周长等都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如周长,只要学生能结合详细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材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根底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索、不断感悟和比拟的过程,避开死套公式的现象。
因此,详细教学时,要仔细研读《标准》,认真分析教材,恰当把握教学要求。防止任意拔高要求,或者让学生去死记硬背概念、公式等。
4.本单元可用6课时完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一、教材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东、南、西、北等方向的学问已经积存了一
些感性的阅历,并通过第一学年的学习,已经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本单元在此根底上,使学生学习识别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并熟悉简洁的路线图。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有下面几个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认知挨次进展编排,供应丰富的生活和活动情境,帮忙学生识别方向。
二、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现实的数学活动,培育学生识别方向的意识,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2.结合详细情境,使学生熟悉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识别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3.使学生会看简洁的路线图,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第1课时熟悉东、南、西、北方向
教学内容:教材第2至3页例1及练习一第1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体验使学生熟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
的一个方向识别其余的三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
2.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形成识别东、西、南、北等方向的技能,培育
学生的观看力量,进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量。
3.在观看主题图时,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忱。
教学重难点:会在实景中识别东、南、西、北,并能运用这些词语来描绘物体所
在的方向。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2023年的奥运会在哪里进行吗?这是我们祖国的傲慢,也是
全国人民努力的结果,大家想不想看看首都北京的美景呢?
二、开心体验,探究新知
1.观看主题图
(1)出示第2页彩图。
(2)我们现在来到了北京的天安门广场,你们观察了哪些建筑物?情愿当小导
游为大家介绍一下吗?同桌之间相互讲解。
(3)指名上台讲。
2.学习例1:出示第3页彩图。
(1)图上画的是小明和他的学校,你能告知教师他在干什么吗?大家想和他一
样去我们的操场上熟悉这四个方向吗?
早上太阳在什么方向?面朝太阳,我们面对的是什么方向?背对的方向是什么方
向?
学生相互说说自己前面的和后面的方向。
现在同学们像教师一样伸开两臂,我们左手指的方向是北,右手指的方向是南。
(2)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南、西、北各有什么建筑物。提问学校的教学楼等
建筑物在操场的哪一面?
(3)请4位同学面朝4个方向背对背站好,让他们说说自己面对的方向。引导
其他同学观看和发觉东西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南北两个方向的同学背对背。
强调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4)回教室填写例1。
三、分层练习,稳固新知
1、说一说教室里东、南、西、北各有什么(练习一第1题)?
2、用东、南、西、北这些词语说一说你座位四周同学所在的方向。
3、你说我做:5人一组,1人指挥,4人做动作。(1人指挥站中间,4人听指挥站4个方向。)
四、课堂小结
今日大家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回家根据4个方向观看房间的摆设,明天来告知大家。
板书设计:位置与方向
早上太阳在东方
面东,背西,左手北,右手南
东西相对,南北相对
【教学反思】:
第2课时绘制平面图
教学内容:教材第4页例2及练习一第2题。
教学目标:1.通过让学生在图上表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并集体沟通,使学
生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培育学生的数学实践力量,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展。
3.培育学生仔细观看事物的良好习惯、体会生活中到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知道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教具预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情境
复习四个方向,请学生介绍学校四个方向的建筑物。
想让更多的人了解我们学校,可以使用校园示意图。
二、动手操作,学习新知
出示第4页彩图。
1.这些小朋友正在绘制示意图,看过他们的状况你能说出绘制校园示意图时要画上哪些内容吗?
2.生绘制校园示意图。
3.小组沟通展现。
4.看第4页彩图,说说怎样画更简便、更清晰?
三、稳固练习
1.出示第6页第2题彩图。
这是小明的房间,你能帮他介绍一下四周的摆设吗?
2.一人说房间的陈设,一人绘制出平面示意图。要求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
3.全班沟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把有关方向的学问运用到实际生活当中,学会了绘制简洁的平面示意图。课后请大家根据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绘制一张标准的校园示意图给你们的爸爸妈妈看看,向他们介绍我们的校园。
板书设计:绘制平面图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教学反思】:
第3课时看简洁的路线图(一)
教学内容:教材第5页例3及练习一第3、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会看简洁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2.培育学生的区分力量和数学实践力量。
3.帮忙学生了解生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难点:会看简洁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教具预备:挂图、指南针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出示第5页例3彩图。
小明来到了一个生疏的街区,我们来帮小明看看这个街区有哪些主要建筑物。在这张图上你还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假如小明问的是你,你能精确的告知他行走路线吗?
二、新知探究
1.图上只标明白北方,其余三个方向你能识别出来吗?
2.谁能说说少年宫的位置?体育场的位置呢?
按那个小朋友告知小明的路线能到达少年宫吗?你能告知小明去体育场怎么走
吗?
3.依据挂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来?
小结:刚刚大家说了好多行走路线,我们在为别人指路的时候要先弄清晰方向,再找到要去的建筑物的位置,然后告知问路人行走的路线。
三、稳固练习
1.出示第5页“做一做”彩图。
生说图上的信息,识别四个方向。
描述某些建筑物的位置。
2.练习一第3题。
3.练习一第4题。
四、课堂小结
今日我们学习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五、扩展延长
介绍四大创造的指南针。
板书设计:学看路线图
弄清方向
找到位置
说出路线
【教学反思】:
第4课时熟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
教学内容:教材第8页例4及练习二第1、2、3、4题。
教学目标:1、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识别其余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
2、借助各种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进展空间观念。
3.通过学问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熟悉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北)识别其余七个方向。
教学过程
一、布置课前预习:
1、查找有关指南针的资料。
2、查找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方位的学问。
二、谈话导入
(出示课本情境图)通过前几堂课的学习小明学会识别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今日他带了一个指示方向的工具,再次来到校园中的操场上,预备连续学习更多与方向有关的学问。你们猜他带的是什么?(指南针)
三、亲身实践,承受新知
1、了解指南针的历史和使用方法,增加民族骄傲感。
(出示指南针图)由学生汇报沟通预习1收集的资料,教师赐予归纳,并重点指导怎样利用指南针区分方向:
指南针是用来指示方向的。早在2023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磁石制作了指示方向的仪器──司南,后来又创造了罗盘。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创造之一。指南针盘面上的指针受地球磁场的影响,红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北,白色的一头总是指向南。人们依据这一原理利用指南针来区分方向。
2、依据指南针现在的指示说说校园里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各有什么建筑。(北面是教学楼,南面是花坛,东面是图书馆,西面是体育馆)
3、借助指南针盘面上的标记熟悉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这四个方向。
问:多功能厅、食堂分别在校园的什么位置?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学生归纳:从“东”动身,东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北,东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东南。从“西”动身,西和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北,西和南之间的方向就叫西南。
4、找出校园的东南方和西北方有什么建筑。
四、稳固运用
1、给出一个方向由学生争论后制成方向板。↑北
2、利用方向板识别教室中的八个方向。
3、坐在座位上,说一说你的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分别是哪位同学?
4、练习二第1、2、3题。
5、练习二第4题:出示我国行政区域图,问:这是哪国的地图?适时对学生进展爱国主义教育。
让学生找出我国首都北京的位置和十堰的位置,说说十堰在北京的什么方向,北京在武汉的什么方向?
五、全课小结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
教学目标:
1.在拼搭和观看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育观看、操作和空间想像力量。
2.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通过实践活动,进展与同伴合作的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正确识别从正面、右面、上面观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外形。
教学难点:
正确识别从正面、右面、上面观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外形。
教具:课件、正方体模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已经熟悉了许多立体图形。今日教师邀请正方体和我们一起来学习。用正方体搭一搭立体图形。(板书:搭一搭)
二、动手操作,建立空间观念
1、活动一:探究站在最正确位置观看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几个面。
(1)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这个正方体,看看它有什么特征?(正方体有六个面,每个面都是大小相等的正方形。)
(2)教师任指几个面,让学生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语来描述。
(3)请你拿出一个正方体学具,放在桌上,从一个最正确的角度观看它,看看你最多可以看到它的几个面。用手摸摸你能看到的那几个面。(一个正方体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
(4)小结:你观看到的这三个面就是我们今日要讨论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板书:正面、侧面、上面)
2、活动二:请你用四块大小相等的正方体,自由搭建立体图形。同桌说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看到的是什么外形。(出示课件)从不同的位置观看一个立体图形,所观看到的图形不同。
3、活动三:依据指令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1)李教师设计了一栋大楼,想请同学们用预备好的立方体搭一搭,比比哪个同学能够理解教师的意思,搭出符合要求的房子来。搭完的同学就立刻坐端正,教师就知道你是最棒的了。
1)横着放3个方块,在最左边的正方体上面再放一个正方体。你们是怎样搭的?(电脑出示)你们搭的和李教师设计的完全一样。大家都很棒!理解了我这个设计师的意思。大家都是特别合格的建筑师。
2)先放一个正方体,再在它的前面、上面、右面各放一个正方体。(电脑演示)
(2)教师想找最棒的同学来当“设计师”和“建筑师”。“设计师”的指令要既清楚又简洁,“建筑师”要搭得又快又好。同桌两人轮番互换练习,等会请你们把最棒的“设计师”和“建筑师”推举给教师。(同桌练习搭立体图形)
请一组同桌发指令搭立体图形。在“设计师”发指令的时候,其他同学也一起搭一搭,跟“建筑师”比比,看看谁搭得更好。
4、活动四:通过尽可能少的问题搭出正确的立体图形。
(1)同学们玩得这么快乐,教师也想和你们一起玩。教师不看你们搭好的大楼,不用同学们给我指令,只要问你们一些问题,依据你们的答复,我就会搭出和你们想的一样的大楼来,我们试试看吧!
你用了几个立方体?从正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几个正方形?从侧面看是几个正方形?
(2)你看,教师搭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们同桌两个人也来试一试吧。留意:你们的问题尽可能提得明确些,回答下列问题的同学也尽可能答复精确。互换轮番练习。
三、稳固练习。
1、搭一搭,看一看。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
搭一搭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例1、例2和“做一做”,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学会用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的的数的口算。
2.使学生会用两种读法读一个乘法算式。
3.使学生知道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整千数的简便算法。
教具、学具预备:教师预备6捆小棒(每捆10根),以及例2的图;学生预备6捆小棒(每棒1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算。(教师每题读一遍,学生写得数,集体订正。)
6×49×35×39×77×3
8×57×54×86×82×9
2.指名回答下列问题。
(1)6个十是多少?
10个十是多少?
12个十是多少?
(2)8个百是多少?
10个百是多少?
12个百是多少?
3.先读数,再回答下列问题。
(1)4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十?
(2)8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3)1200读作什么?它是几个百?
二、新课
1.教学例1。
先让学生摆小棒,每堆摆2捆(每捆10根),摆3堆。在学生摆的同时,教师也在黑板上摆出来。然后提问:
“每堆有多少根小棒?”
“要求一共有多少根小棒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用加法和乘法)
“用加法怎样计算?”(20+20+20=60)
“用乘法怎样计算?”(20×3)“你能说一说这个算式的意思吗?”(每堆有20根小棒,一共有3堆,也就是3个20,列成乘法算式就是20×3。)
“20×3得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想:每捆是10根,3个2捆是6捆,也就是3个20是60,所以20×3=60。
教师可以结合表达,在算式下面对比写出想的过程,如:
接着请两个学生说一说思索的过程。
然后教学乘法的另一种读法。
教师告知学生乘法的读法除了已经学过的一种外,还有一种,即20×3还可以读作“3乘20”。
齐读两遍。
2.做第1页“做一做”中的题。
第1题,教师先出示题目让表达用两种读法读出3个乘法算式。可以先让几个学习好的学生做示范,然后把每个算式齐读两遍。接着再让学生口算这3道题目。先让学生独立做20×4,订正时让几个学生说一说思索过程。然后再分别做200×4和20xx×3。做200×4时,可提示学生:你能不能根据刚刚学的方法想出怎样算?假如学生有困难,还可以启发他们想:200是几个百?2个百乘以4是几个百?必要时在200下面注明“2个百”。使学生明确:2个百乘以4是8个百,也就是800,所以200×4=800。最终让学生做20xx×3。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第2题,让学生一栏一栏地做。在学生独立做的时候,教师要留意巡察,了解学生把握的状况,并准时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赐予个别辅导。订正时,指名说一说左边两栏的计算过程。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可有意让学生在读乘法算式时用新学的读法读。
3.教学例2。
教师分步出例如2的图。先出第一组图。问:“这幅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带着学生数出是300个。再出其次组图。问:“这组里面有多少个小正方体?”(300个)“现在有几个300了?”(2个300)类似地,出示第三、第四组图。最终问:“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可以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出乘法算式?”(300×4)“这个算式还可以怎样读?”(4乘300)“你能依据前面的计算方法,想出这道题该怎样计算吗?”可以让学生争论。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熟悉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
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根底上,把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3.初步培育学生观看、比拟、综合的力量。
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培育探究性学习力量。
【教学重点】
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肯定要比除数小。
【教具、学具】
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嬉戏导入,激发兴趣
1.考考教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学问,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知教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教师猜几号学具,教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教师?(可以请不同的学生试一试,学生很惊异。)
2.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教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等你们学会了今日的学问,就知道教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的了。
[评析:从学生已有学问动身,用学生考教师的形式引入新课,这样做,既为学生制造了轻松开心的学习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忱和探究新知的欲望。]
二、探究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绽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校园里学生课外活动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思索:哪些素材可以用除法计算。(如插旗子时按4面为一组的;跳绳时分成4人一组;打篮球的学生为5人一组;板报下面的花为3盆一组等。)
[评析:充分利用教材供应的主题图,引导学生绽开观看、沟通和解决问题等活动,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应用意识,为下面学习“有余数的除法”奠定根底。]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1.教学例题1。
(1)利用课件演例如1:国庆节到了,同学们准备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般来15盆花,他们准备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教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情愿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
(3)提问思索:有15盆花,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15盆花有没有摆完?想一想15里面有几个5?
(4)尝试列式:假如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
15÷5=3(组)
(5)明确写法:(结合操作思索)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并结合详细的情境让学生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同时了解竖式中各局部的名称。
[评析:引导学生在已具备的表内除法学问的根底上进展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学生虽然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感性的熟悉,但还缺乏清楚的熟悉和数学思索。因此,首先由情境引入例题,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运用摆学具的方式感知除法的意义,同时通过理解表内除法竖式的含义,给学生创设自主建构学问的活动空间。]
2.教学例题2。
(1)课件演例如2:同学们将校园一角的23盆花全部搬到了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
(2)动手操作:你们是不是也能用学具代替23盆花来摆一摆。看看每5盆摆一组,能不能全局部完?还剩几盆?剩下的够不够再分一组?
(3)熟悉余数: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你能给它起个名字吗?(板书课题:余数)
(4)尝试列式:23÷5=4(组)……3(盆)
(5)适时小结: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我们把这样的除法,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接着板书课题:有“余数”的除法)
(6)小组争论: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的小朋友说一说。
(7)学生汇报。
(8)列出竖式:
3.观看比拟: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从这两道题的计算中你发觉了什么?
4.尝试练习:选择两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一个不能正好分完。)
[评析:本环节教学,教师依据学生认知的“最近进展区”对新学问的学习进展精确定位,既为学生创设了“跳一跳,摘桃子”的思索平台,又为学生供应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空间,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体会到探究的欢乐和胜利的喜悦。]
三、观看比拟,理解概念
1.探究关系:出例如3,引导学生运用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先列式算一算,再引导学生争论:观看余数与除数,你们发觉了什么?
15÷5=3(组)
17÷5=3(组)……2(盆)
19÷5=3(组)……4(盆)
21÷5=4(组)……1(盆)
23÷5=4(组)……3(盆)
25÷5=5(组)
16÷5=3(组)……1(盆)
18÷5=3(组)……3(盆)
20÷5=4(组)
22÷5=4(组)……2(盆)
24÷5=4(组)……4(盆)
2.归纳总结:(1)剩下不能再分的数才叫余数;(2)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
[评析:本环节是在前两个例题的根底上,引导学生探究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教学中假如让每一个学生都来计算这一组题,势必花费学生许多的时间和精力,学生也会产生厌烦心情;而采纳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既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让学生真正体验到通过团队努力取得胜利的欢乐。]
四、稳固拓展,运用新知
1.稳固题:第52页的“做一做”。(推断题,进一步明确“余数要比除数小”。)
2.开放题:想一想在一道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假如除数是8,余数有可能是几?假如余数是6,除数有可能是什么数?
3.嬉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
4.拓展题:现在你们能想出教师为什么会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你们也能运用今日学的“有余数的除法”学问,很快地猜出第24个、第30个图形是什么吗?
[评析:练习的设计充分表达了层次性、开放性、敏捷性、启发性和挑战性。通过让学生进展不同类型的练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进展。尤其是最终一个练习,给学生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整节课前后照应,使学生把握的学问系统化、构造化。]
五、归纳小结,完毕全课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把握一位数除两位数及几百几十数的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计算。
2、进一步体验除法的意义,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把握口算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够快速正确的计算
教学方法:探究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教师的教学设计:
学生的活动教学反思:
一、复习
口算练习,一位数除整十整百数。
二、新授
1、出示挂图,引导学生看图,渗透环保教育。提出问题:可以分多少组?
2、将学生列的算式及方法板书。并用全班学生一起复述,使每个学生弄白算法。
3、将答案完成在书上。
4、完成试一试第1~2题。
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第2题先说说用什么方法作,然后由学生完成。
三、练习。
完成P111~3题
第一题,学生独立完成
做完后沟通算法。
第2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3题:先让学生看图,明白图意,然后依据问题选择有用的数字信息。
四、课堂小结
说说这节课学了什么?自己学得怎样?
学生听算,做完后沟通。
学生看图,从图中获得数学信息。
学生独立思索列出算式,探究算法,与同伴进展沟通。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沟通算法。
从图中获得信息,然后独立完成。
学生自己完成,个别学生给于适当辅导。
学生互评,自评。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7
教学目标:
1、能够识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看到的立体图形的外形,具有肯定的空间观念。
2、复习稳固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够精确进展测量并求周长。
3、利用周长的相关学问,能够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
4、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简洁几何体的直观阅历。
5、在沟通的过程中回忆求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感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这学期我们学习了如何观看立体图形,通过我们自己亲自动手搭积木,我们学会了什么?
2、除了学习观看立体图形,我们还学习了求什么图形的周长?
今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有关图形方面的学问。
二、稳固探究
1、复习观看立体图形
每出示一个,让学生用自己的正方形积木照样子搭一搭。搭出图形之后,仔细观看,说一说从正面、侧面、上面可以观看到什么样的外形?
沟通,订正。
2、复习周长的计算方法。
什么叫周长?怎样求长方形的周长?正方形的周长又该怎么求呢?
自由完成第12题,汇报订正。
3、完成第13题。请同学们拿出自己预备的20厘米长的铁丝,用它围成一个长方形,它的周长是多少?
还是用这根铁丝围成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通过刚刚的操作,你发觉了什么?
4、刚刚我们又是动手操作,又是测量计算,累了吧?我们一起到足球场去轻松一下吧!看!这就是我们将要去的足球场。出示第14题。
自己看图、读题,想一想,在这道题中都告知了我们什么信息?
这道题一共让你求出几个问题?会不会解答?
做完这道题,你有什么想法吗?
三、拓展实践
我们再独立解决几个实际问题:
1、足球场是个长方形,长120米,宽95米。李林围着足球场跑了3圈,跑了多少米?
2、学校北面有一块长方形的试验园,长是30米,宽是20米,假如四四周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假如有正好一面靠墙,篱笆长多少米?
3、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板书设计:
总复习
立体图形求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
正方形的周长
总复习(四)
教学目标:
1、连续复习有关年、月、日的学问,能够正确地观看日历,回答下列问题。
2、复习可能性的相关学问,进一步感受到大事发生的可能性是不确定的,大事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
3、复习有关搭配的学问,能够根据题意进展正确搭配。
4、能够依据已知信息,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复习加强稳固,进一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在以前的复习中,我们都复习了哪些学问?
本学期我们学的内容除了刚刚说到的,你认为还有哪些学问我们应当再复习整理?
我们一起来整理回忆这些内容,看谁解决这样的实际问题最棒!最棒的同学我们可是有嘉奖的!
我们一起来比一比、赛一赛好吗?
二、稳固探究
1、回忆整理有关年、月、日的学问。
同学们,你还记得有关年、月、日的哪些学问?
出示第16题:一年365天,合几个星期零几天?
请同学们自己试着做一做。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解决实际问题:
出示92页第18题的图片及文字。
请同学们仔细看图,谁能说一说这幅图是什么意思?告知了我们什么?
你是怎样设计住房方案的?
3、复习“搭配中的学问”
出示第20题:我们刚刚解决了住宿问题。现在我们在一起来解决穿衣的问题好不好?
这是我们学过的搭配中的学问。你能不能自己试着解决呢?
假如解决得好、搭配得棒,我们将评比它为“精彩设计师”。
自己解决,评比“精彩设计师”。
4、回忆整理“可能性”
出示第19题,指名读题,自己解答,指名答复。
5、整体回忆:
在这一学期中,你学到了什么学问?
你还有什么想知道的问题?
三、小结: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学问?
四、作业:作业本上的作业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8
教学目标:
1.直观感知四边形,能区分和识别四边形,知道四边形的特征。进一步熟悉长方形和正方形,知道它们的角都是直角。
2.通过画一画、找一找、拼一拼等活动,培育学生的观看比拟和概括抽象的力量,进展空间想象力量。
3.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四边形的特征,能判别四边形。
教具、学具:课件一套、三角尺、四边形、格子纸等。
教学过程:
(一)感知四边形的特征
1.熟悉四边形。
(1)师:(板书课题)看一看,今日我们要学习什么?你见过四边形吗?你认为它是什么样的?
依据学生答复出示长方形、正方形等四边形的图片。
(2)出示以下学生没有说到的图形。
师:那这个是四边形吗?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吗?
依据学生答复板书(四条边,四个角。)
2.推断四边形。
(1)教师这里还有一些图形,请你推断一下它们是四边形吗?(书第35页中的图形补充4个图形,用课件展现。)
说说为什么不是。那你觉得四边形光有四条边行吗?是怎样的四条边?(补充板书:直的。)
(2)你有没有方法把这些不是四边形的图形改成四边形?(依据学生答复课件中操作。)
(二)查找四边形
1.找生活中的四边形。
师:同学们真能干,经过你们的修改,这些图形都成了四边形,那请你们找一找在你四周哪些物体的外表也是四边形的。请你摸给大家看。
2.找主题图中的四边形。
师:其实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是特别广泛的,你看这是一幅校园图,你能从中找到四边形吗?(课件出示,依据学生的答复,相应的四边形用红色闪一闪,提取出来放在屏幕的右边。)
(三)小结:我们找到了这么多的四边形,那么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呢?(多指名学生说)
(四)四边形分类
1.指导分法。
师:虽然这些都是四边形,可它们的样子还是有些不同的,你们看,这是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菱形,这些都有自己的名字,而这个是任意四边形(在黑板上边指边说)。接下来请你们拿出练习纸,你能按肯定的标准给这些特别的四边形分分类吗?先想一想你准备怎么分?需要什么工具吗?
练习纸:
依据学生答复师:你可以用三角尺的直角去比一比这些角的大小(板书:比),你还可以用尺量一量它们的边长(板书:量)。
2.小组合作进展分类。
师:下面就请你们分类,教师先给你们一些建议。(课件出示)
友情提示:
1.请你选择好工具,定好分类的标准。
2.分类并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记录。
3.四人小组沟通,说说你分类的理由。
4.推举一名同学发言。
3.反应、沟通。
各组派代表发言,(实物在黑板上移动展现)说说分法,并说明这样分的理由。
(1)按角分:长方形、正方形一类(四个角都是直角);
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一类(没有直角)。
(2)按边分:长方形、正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梯形一类(对边不相等)。
(3)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一类(对边相等);
正方形、菱形一类(四条边相等);
梯形一类(四条边都不相等)。
4.小结:师:你们分的好极了,都特别有自己的想法。那么我们再来确认一下,究竟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
(五)画四边形(书第36页做一做2)
师:我们已经会认四边形,还会依据它们的特点进展分类,接下来我们来画一画四边形,你觉得怎样才能又标准又快的画出这些四边形呢?需要教师给你们供应什么工具吗?(尺、格子图)请你们把这6个四边形都画一画,一边画一边想一想,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
实物投影展现,讲评。
你觉得这些四边形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吗?
(长方形、正方形有四个直角,长方形的对边一样长,正方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梯形有两个角是直角,但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菱形的四条边都一样长,但它的角不是直角;平行四边形的对边一样长,但它的角也不是直角;还有一个四边形它的四条边都不一样长,四个角也都不是直角。)
(六)拼四边形
师:太棒了,你们把这些四边形看的特别透彻了。信封里有一些四边形,我们来看看有些什么,请你们四人合作,选几个拼成一个四边形(信封材料预备)。
信封里的四边形:
沟通、展现。
还有不同拼法吗?
(七)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的动手力量太强了,教师佩服你们,在这节课里,你们熟悉了什么?它是什么样的?还知道了它的哪些学问?四边形还有许多学问,我们以后再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9
第1课时:秒的熟悉
教学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沟通、合作,自主熟悉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疼惜时间的教育,教育学生要珍惜分分秒秒。
教学重点: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教学难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预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口算卡片,每人预备一个时钟。教学步骤:
一、情境导入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谈话: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展倒计时)
谈话:刚刚,我们进展倒计时,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日,我们就共同来熟悉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熟悉时间单位“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认真观看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觉。
2、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究。
3、学生反应: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假如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认真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精确。
④小结:刚刚,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的确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许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铺张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
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知同桌的小朋友你是怎么知道的。
6、你还知道秒针从哪儿走到哪儿也是10秒?
(二)探究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1、师:假如秒针从数字12起,走一圈,又回到数字12,这时经过多长时间,分针有没有什么变化。
2、让学生小组合作,认真观看钟面,自主探究。
3、学生反应。
4、小结:秒针走1圈,就是60秒,这时分针走1小格,也就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三)练习:体验1分钟
1、让学生看钟表,通过读秒来体验1分钟的长短。
2、师:1分钟能做什么呢?
让学生分组画画、写字、做口算、摸脉搏体验1分钟实际的长短。
3、让学生举例,说说1分钟可以做什么事。
(四)小结
师:通过今日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熟悉时间单位——秒)有了秒针,计时就更精确了,时针、分针、秒针在时间王国里分工合作,精确地为人们报时。
三、稳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2题。
填上适宜的时间单位。
补充:
①们上一节课的时间是40()。
②小明跑100米要用19()。
2、跑步竞赛
师:让我们一起到紧急剧烈的运动场上去看看。50米决赛刚完毕,你能通过钟表的显示,说出运发动的成绩吗?从这张成绩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3、活动:
师:下课铃声响了,请大家宁静,快速地将课桌上的学习用品整理到书包里,看看需要多少时间。看谁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整理,教师报时)
师:信任大家今后每时每刻都能这样珍惜分分秒秒,做时间的仆人。
四、作业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
课后反思:
秒的熟悉”是在学生已经熟悉时、分和会读、会写几时几分的根底上进展教学的。本课的学问性目标相对简洁,但单位时间比拟抽象,不象长度单位、质量单位那样可以借助详细的物体表现出来。本节课的重点是通过一系列的体验活动,帮忙学生逐步建立起1秒、几秒及1分的时间观念。在教学设计中,我留意抓住如下几个环节: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利用学生熟识的场景,使学生直观熟悉生活中“秒”的存在,帮忙学生熟悉抽象的时间概念。通过让学生参加倒计时的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1秒”的长短,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由于学生已经熟悉了“时、分”,因而在教学时,我放手让学生自主进展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看、操作、争论、沟通等形式来解决“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及“分与秒之间的关系”等问题。让学生真
正成为学习的仆人。
3、借助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首先通过让学生拍手、数数、写字、画画等活动让学生体验1秒钟、1分钟的长短,在体验1分钟时还让学生体验同样是1分钟做不同事情时的不同感受。由此帮忙学生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同时留意培育学生疼惜时间的意识。
4、留意让学生收集有关时间的信息,培育学生的实践力量。
5、多给学生供应一些可供参考的事情所需时间,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在估测其他事情时可借鉴作比拟。
固然,除了在学习秒的熟悉是可以这样做,建立其他数学概念也可运用这样一些做法。
第2课时:时间的换算及计算
教学目标:
1、通过加深学生对时间单位的熟悉,进展学生的时间观念。
2、会进展一些简洁的时间计算。
3、养成遵守和疼惜时间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时间单位的简洁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具预备:时钟模型、投影仪、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嬉戏引入:
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一个钟面模型,提问:
①“矮子指的是什么”?“高个指的又是什么?”
②“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
③“1时等于多少分”?“1分等于多少秒”?
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分等。
4、引出课题: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时间的计算”。(板书课题)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1:2时=()分
(1)教师:1时等于???(学生答)那2时呢?
(2)学生合作、自主探究。
(3)反应
a、60+60=120分
b、2时就是2个60分,即60×2=120分
(4)教师小结。
2、完成第4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订正时,可以指名学生说一说得数是多少?是怎样想出来的?然后教师小结出时间转换的方法。
方法(一):时、分、秒
是从大到小的单位,像百位、十位、个位一样;方法(二):时、分、秒中从小单位向相邻大单位换算,即秒向分换算,分向时换算是满六十进一,进位原理与个位到十位、十位到百位的进位类似。
60秒=1分(10个1=1个10)
60分=1时(10个10=1个100)
反过来也是一样的。
3、教学例2。
(1)教师投影例2的情境图,要求学生认真观看图,说说图意:小明7时30分别家,7时45分到校。
(2)师: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呢?
(3)学生争论答复,试着让学生归纳出计算时间的各种方法:
a、分针从6走到9。走了3大格,是15分钟。
b、45-30=15,是15分钟。
4、小结
5、请一至两名学生说说自己从几点出门到学校是几点。让台下的学生帮助算一算。
三、稳固练习:
1、完成第5页“做一做”。
集体订正时,可以指名到黑板前的钟表上实际操作一下。
2、填空:
(1)50分比1时少()分,1时比45分多()分。
(2)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分,再加上()分,就是1时。
3、竞赛:教师口头报时刻,如:3时至3时45分,经过几分?学生抢答,看谁抢答得快,教师赐予嘉奖。
四、全课总结,回归评价:
教师:现在是几时几分?我们刚刚是从9时开头上课,从上课到现在经过了几分?一节课4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时间就像金子那样珍贵,我们要珍惜每一分时间,多学一点本事,长大更好地建立祖国。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能严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利用学生熟知的、感兴趣的计算,用家到学生经过的时间来组织教学。一方面教师要信任学生,赐予学生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的时间与空间,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阅历得出计算的时间和方法。另一方面教师也要细致引导,通过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实际应用稳固所学。通过不断地积存解决问题的策略,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力量。
第3课时:时、分、秒的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充分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2、通过练习,学生比拟娴熟地进展一些简洁的时间计算。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念,形成独立思索的习惯。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洁转换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时针的学问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根本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3题。
要求学生先估量,再实际进展验证,验证的数据可以由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2、完成“练习一”第4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让学生说一说每一题是怎么比拟的,允许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展比拟,只要说得有道理就行。
3、完成“练习一”第5题。
读读书上的三个例子,并要求学生依据生活阅历说一说做这些事情需要多长时间。
4、完成“练习一”第6题。
先让学生尝试做一做,分别测量在跑步或跳绳后,1分钟内心跳和呼吸次数的变化状况。
5、完成“练习一”第8题。
学生计算经过的时间。假如局部学生有困难,让他们借助钟面模型加以演示、理解,教师赐予适当的帮忙。
6、完成“练习一”第9题。
指名说说题意。学生独立列式,说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二、补充题目。
1、1分=()秒4时=()分9分○9秒36分○2时
5分=()秒150秒○2分400分○4时10分○1时
2、电影《奇妙的宇宙》从2:05开头,到2:50完毕,这场电影放映了多长时间?
三、全课总结:你现在回算经过的时间吗?计算经过的时间应留意什么?
四、布置作业:“练习一”的第10、11题。
教学反思:本节练习课,通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等活动,培育了学生独立思索、勇于创新、擅长表达的力量。学生在倾听与表达中,可以学到的时间计算方法,体验到将数学学问应用与生活的欢乐。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0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笔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2.通过不同题型,引导学生理解算理,把握算法。
3.能够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力量。
4.培育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把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教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练习(练习三第1题)。
6×7+4=2×8+6=7×9+5=
5×5+3=3×9+7=8×6+4=
2.提问: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乘法计算挨次是什么?在竖式计算时需要留意什么?
二、分层练习,稳固提高。
1.练习三第2题。
43×8=7×44=39×5=75×6=
3×284=9×263=6×724=355×8=
学生分组计算,教师巡察指导,留意连续三次进位的题目,指名答复时要让学生说清晰千位、百位、十位各是几,是如何得到的。
2.练习三第3题。
(1)出示题目中条件,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
小云有5本相册,每本96张照片;小兰有4本相册,每本126张照片。
教师依据学生答复,板书:
小云有多少张照片?
小兰有多少张照片?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答复,集体订正。
3.练习三第4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看,说说你猎取到了哪些信息?你准备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答复,集体订正。
4.练习三第5题。
(1)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看,说说你猎取到了哪些信息?你准备怎样解答这道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学生独立解答,指名答复,集体订正。
5.比照练习(练习三第6题)。
13×3=2×14=24×2=
16×3=4×14=24×3=
先让学生观看每组中上下两道题,说一说有什么不同?你是如何发觉的?再动手计算。
三、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学生,你获得哪些解决问题的阅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会以千克为单位读出电子称上小数形式显示的重量,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
2.力量目标:结合对电子称上显示重量的熟悉,能进展以千克为单位的名数与克为单位的名数之间的改写。
3.情感目标:实践、沟通、探究与争论中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以千克为单位读出电子称上小数形式显示的重量,并能说出表示的实际含义。
教学难点:
能进展以千克为单位的名数与克为单位的名数之间的改写。
教学过程:
一、引入阶段
师:小丁丁是个爱劳动的好孩子,星期天,他陪妈妈去菜场买菜。(媒体出示主题图)他们先买了什么?(鱼)
二、探究阶段
师:小丁丁在秤上会看到什么?(重量和价钱)
师:小丁丁看到什么?(1.528)
问:那么这里的1.528表示的是什么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小结:小朋友说得真好!电子秤上的1.528是1.528㎏,也就是1528g。
问:1.528㎏中的1和小数点后面的528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呢?(小组争论)
生反应:1.528表示鱼的重量,小数点前面的1表示1千克,后面的528表示528克。1.528就是1.528千克。(多请几个小朋友汇报)
师:小丁丁又买了些什么?谁来读读这些水果和蔬菜的重量?它们各表示几千克或几克?
练一练:
问:从上面的练习中你体会到什么?
小结: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小数点前面的表示多少千克,小数点后面的表示多少克。
三、跟进阶段
1.用千克表示
苹果1970克()
葡萄1485克()
花菜730克()
卢笋545克()
蘑菇258克()
2.填一填
2.432kg=()g
4.056kg=()g
0.630kg=()g
120g=()kg
0.078g=()g
1547g=()kg
42.24kg=()g
10000g=()kg
365g=()kg
3.在〇填上<、>、=。
※5.3kg〇530g
0.655kg〇0.566kg
※7800g〇7.8kg
8.05kg〇8500g
3.35kg〇3.350kg
65.2kg〇6520g
问:打※你是怎样想的?
四、拓展阶段
选择
一袋糖重250克,()袋这样的糖重1千克。
A、4
B、8
C、4000
D、8000
8000克水与8千克铁比拟,()重。
A、水
B、铁
C、一样
D、无法比拟
一只西瓜重2.540千克,一只香蕉重480克,一只西瓜比一只香蕉重()克。
A、2.60
B、20xx
C、2.060
D、2600
问:你是怎么想的?
五、总结
问:今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2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爱看电视吗?今日田教师给大家带来一张节目单,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喜爱看的节目,它几时播出的?
2、学生自由答复,教师适时提问,如:14:00在钟面上怎样表示?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几时?
教师并依据学生答复,板书出相对应的两种记时方法。
3、小结并提醒课题,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究,体会领悟
1、初步熟悉24时记时法
⑴问:你知道一天中有几个小时?想一想,在这24个小时里,钟面上的时针要走几圈?一天时从什么时间开头的?
⑵出示红蓝颜色带,说明:我们把每天的凌晨0:00——中午12:00用红颜色带表示,把中午12:00——夜里12:00用蓝颜色带表示。
⑶问:中午12:00是白天还是晚上?师画出太阳图标。
⑷演示钟面时针的运行状况,了解0:00和24:00之间的关系。
⑸说明:0:00和24:00表示同一个时刻,这个时刻既表示一天的完毕,又表示新的一天的开头,假如是除夕夜的时候,它还表示特别的意义,也就是旧的一年的完毕,又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头。3、一般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之间的相互转换。
⑴观看一般记时法和24时记时法在表示方法上的区分。
⑵练习:说出下面时间用的是哪种记时法:
8:0016:30下午5:00夜里11:30
上午8:00下午4:2521:340:00
4、练习:P50想想做做1中的第一个钟面。
要求说出钟面表示的时间,问:这个时候你可能在干什么?
再出示背景图,问:这时的钟面上表示的什么时间?你怎么看出来的?你能用24时记时法说出钟面上表示的时间吗?
同理学习后两幅图。
5、小结转换的方法。
三、稳固练习,应用拓展
1、出示题目,问:上面的营业时间用的是什么记时法?你能把它转换成一般记时法吗?
在把24时记时法转换的过程中,你发觉了什么?
2、出示题目,直接口答。
3、观看火车票,问:你从火车票上得到了哪些关于时间的信息?
争论:妈妈下午几时前到南京火车站比拟适宜?
4、以四人一组为单位,轮番用24时记时法播报节目。
5、小组争论:看着3个钟面上的时间,说一说这时你可能在做什么?再在班级内沟通。
四、归纳小结,提高熟悉
1、今日你学会了什么?
2、阅读课后常识局部:“你知道吗?”上的内容。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三维目标:
1、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让学生在熟识的生活情境中沟通、合作,自主熟悉新的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通过动手操作等丰富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1秒及1分(60秒)的时间观念。
3、教育学生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借助丰富的活动,让学生体验一段时间,建立正确的时间观念。
教具预备:多媒体课件、时钟
学具预备:每人预备一个时钟、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新年联欢晚会的片段)
师:新年的钟声将敲响,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课件出示钟面,伴随着“滴答”声,让学生共同进展倒计时)
师:刚刚,我们进展倒计时,象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常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日,我们就共同来熟悉这个新朋友。(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熟悉钟面上的秒
1、师:你知道怎样计量用“秒”做单位的时间吗?请认真观看你们所带的钟表,看看有什么发觉。
2、学生自主探究,共同探究
3、学生反应:
①时钟有3根针,走得最快的那根是秒针。
②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就是5秒。
③假如是读取电子表上的时间时,让学生可以利用以前学过的电子表的读取方法进一步类推。
4、体验1秒钟
①师:1秒究竟有多长呢?让我们闭上眼睛,认真听一听。(利用时钟的“滴答声”让学生感受。)钟表发出“滴答”一声所经过的时间就是1秒。
②学生跟着时钟的“滴答声”,做拍
手练习,每一秒拍一下手,看看谁拍得最准。
③比一比,哪位学生不看时钟,每秒数一个数,看谁数得最精确。
④小结:刚刚,我们听到钟声“滴答”一声就是一秒,我们拍一下手用1秒,数一个数也是用1秒。1秒的时间的确很短,但是有些现代化的工具在这短短的1秒钟里却可以做许多事情呢。(举几个具有说服力的数据说明1秒钟的价值)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短短的1秒钟,它的作用可大了。我们要珍惜时间,不铺张每1分、每1秒。
5、师:(边拨秒针)秒针从数字12走到数字6,这表示经过几秒?从数字6走到8,表示经过几秒?请你轻轻告知同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甲醛合作协议书范本
- 武汉海事职业学院《基础医学概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温州大学《测绘管理与法规》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二零二五版房产收购项目验收标准协议书3篇
- 2024高层管理人员保密知识与信息保护合同版B版
- 二零二五版夫妻自愿离婚协议及财产分配范本6篇
- 2025年度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安装与运营服务合同6篇
-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植物营养诊断与施肥(实验)》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版治疗承诺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海鲜产品国际认证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河南鹤壁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招聘12345市长热线人员1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建设项目安全设施施工监理情况报告
- 春节期间安全施工措施
- 2025年大唐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建筑工地春节期间安全保障措施
- 2025山东水发集团限公司招聘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路面弯沉温度修正系数
- 纪律教育月批评与自我批评五篇
- GB/T 26480-2011阀门的检验和试验
- GB/T 13342-2007船用往复式液压缸通用技术条件
- 药店员工教育培训资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