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刺绣文化的探索与创新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土族刺绣文化的探索与创新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土族刺绣文化的探索与创新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土族刺绣文化的探索与创新获奖科研报告_第4页
土族刺绣文化的探索与创新获奖科研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土族刺绣文化的探索与创新获奖科研报告摘

要:刺绣是土族最具特点的手工艺品,它是土族的重要标志之一,其中有一种属于土族独有的刺绣手法——盘绣。土族盘绣作为一门独特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非常浓郁的民族气息;然而,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它并没有得到广泛的传承,其单一的艺术元素也没有得到更好的创新。因此,如何针对土族盘绣这一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传承和创新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本文以此为切入点,以可持续发展的方针分析了土族盘绣所面临的问题,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尝试,从交通旅游、校园文化、互联网科技等方面出发,结合土族传统文化与民俗风情,从其传承、色彩、工艺制作、内涵综合阐述,探索刺绣的创新与传承道路。

关键词:土族刺绣;传承与创新;传统文化

引言:

青海土族的刺绣艺术,堪称我国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1]近年来,土族随着文化的不断发展,刺绣艺术也历经传承,不断发展壮大,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我国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然而,在科技不断发展的今天,土族刺绣正在逐渐被其他高科技技术和其他的文化习俗所淹没。因此,如何结合多元文化进行艺术创新,增加审美元素,让大众及社会去重新认识刺绣文化的艺术元素,具有重大的创新意义。

一、土族刺绣的艺术元素及发展综述

土族刺绣的起源则可以追溯到汉代的丝绸之路时期,2006年土族刺绣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它的材料、色彩、图案及艺术元素可以间接的映射到对应历史时期土族的艺术审美特征、经济生活水平和习俗以及人与社会自然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当时土族人民对生活的思考和创新。

(一)艺术元素

土族刺绣在色彩上追求的是一种强烈的对比,一般都是用黑色的棉布作为刺绣用的底色,再用七彩丝线在黑色棉布上进行刺绣,明暗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大,盘绣是丝线绣,使用的颜色大多特别鲜艳,有红、黄、绿、蓝、桂红、紫、白等七色绣线,绣时一般七色俱全,配色协调,鲜艳夺目[3]。土族盘绣有着精致的针脚和独特鲜明的层次,而且配色大胆,如大红配大绿,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宛如彩虹一般,也因此被称为“彩虹的故乡”。盘绣种类繁多,构思独特,设计巧妙,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包括法轮(当地语言称为“扩日洛”)、太极图、五瓣梅、神仙魁子、云紋、菱形、雀儿头、富贵不断头、人物、佛像等,有几十种款式[4]。图案包括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和一些为供奉使用的佛教图案,在工艺制作方面,以纯手工为主,造型图案多以日常生活中的图案为主,较为古老单一;构图饱满、朴素,反映出来土族人民求真务实的工匠精神[5]。

(二)发展现状

(1)品牌保护意识薄弱

每个民族都应该有自身特色的民族品牌,要实现民族品牌的价值,必须提高自身的质量和创新意识,正是因为土族对其刺绣产品意识理念的保护薄弱,才导致其渐渐衰落,进而导致陷入如此窘困的局面,而降低了自身的艺术审美价值。所以在树立土族自身品牌的同时,应该进行文化贸易往来,走出本土,要有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否则很容易被其他异域民族品牌同化,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同时一定要有自身危机意识,比如最近的华为被美国官方抵制,限制其芯片的供应,此时的华为如果没有对应的产品作为后备力量,很有可能一蹶不振,这一事件从侧面反映出无论是民族或者一个企业,亦或者一个国家,都应该有保护自身品牌的意识,否则很有可能被社会所淘汰。基于此,土族刺绣在走出本土的同时,一定要加强自身品牌的保护意识。

(2)资金困难

尽管土族刺绣作为国家列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然而国家并未采取抢救土族刺绣衰落而制定一些有效措施,青海省互助县东沟乡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在解决民生方面的问题时很难同时兼顾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而且由于土族刺绣产品生产周期较长、工艺繁琐、融资困难,很难调动刺绣手工艺者的积极性,进而导致其再生产受到阻碍,所以国家应该对优秀手工艺者进行相应补助,对生产盘绣的企业减免税收,增加资金投入,去保护这一传统手工艺。

(3)人才短缺

近年来,为了保护土族刺绣这一传统手工艺,政府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抢救、拓展市场、制定相关政策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相应的成果,但是由于该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交通不便,加上外来文化的冲击,导致更多的年轻人走出去,去寻找提高自身生活质量的方式,致使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加入刺绣这一行业,仅剩孤寡老人和劳动力较弱的人在刺绣这一行业孤身奋战,导致后继无人,一些独有的手工艺技巧得不到很好的传承,所以,抢救、继承、保护、创新、探索成为土族盘绣现期发展的当务之急。

(4)生产及设计理念落后

由于盘绣的创作群体多以中老年人居多,设计理念相对较为落后,生产效率低,创新意识薄弱,加之青海省互助县东沟乡的交通相对落后,对外交流较少,导致了艺术审美的单一性和对设计产品的保守性,进而造成了现在年轻一代对个别盘绣作品产生不起兴趣,逐渐走向衰落。而当下社会,年轻人是充满活力的群体,朝气蓬勃,想法新颖,紧跟时代潮流,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和受众需求,则可以创作出更加容易被广大受众所接受和喜爱的产品,在盘绣原有传承基础上进行创新,加入新的元素。因此,对年轻力量的挖掘和传授也是一项很重要的举措,同时也对上文中人才短缺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二、刺绣文化的探索与创新

综上对于土族刺绣现状的探讨,使我们认识到,土族刺绣的发展主要存在着品牌保护意识薄弱、资金困难、人才短缺、生产及设计理念落后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因此我们应当立足土族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原有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设计出具有传统和现代相结合的刺绣元素,紧随世界文化艺术发展潮流,创造出独具一格的土族刺绣文化。为了更好的发展土族刺绣艺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

(一)发展交通旅游业

在现有的社会背景下,为了更好的发展土族刺绣这项民间艺术传统,避免被现代社会某些民俗文化同化,必须加强其自身的影响力,在保持其自身艺术文化元素不改变的基础上,应当加强社会政府与企业和民众的共同引导,扩展自己的发展途径,可以从当地的交通旅游业为切入点,对其进行大力弘扬。

一直以来就有“要致富、先修路”这样的说法,因此交通对于一个地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以交通带动刺绣文化发展为战略目标,充分利用社会交通旅游项目带动刺绣艺术发展,要依托政府、社会和个人的力量共同完成。以刺绣艺术文化反作用于市场经济,拉动其经济发展,综合青海省互助县现有的交通体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在人流密集的车站以交通广播或荧屏展示的方式进行宣扬刺绣文化;在出租车、公交车的座椅上印上土族刺绣文化元素,让外来旅客认识到刺绣文化是土族特有的标志之一;在一些旅游景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服上印制刺绣元素;可以举办中小型有奖知识竞赛活动,可以与车站展开项目合作,让刺绣走出本土。

(二)校园文化文创设计

开展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当地中小学分发关于刺绣文化知识的书籍,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刺绣文化;学校和当地文化部门合作生产带有刺绣文化元素的书包,让学生从小受到土族刺绣文化的熏陶,对于未来刺绣文化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同时在大学校园里面开设土族刺绣选修课,让更多的刺绣爱好者加入其中,进行传承和发扬,并利用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得土族刺绣得到创新和发展;在校园里成立专门的文化部来负责土族刺绣文化的宣传。

(三)互联网科技的应用

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网络直播软件层出不穷,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宣传土族刺绣文化也是其难点之一,为了高效利用网络平台,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着手:其一,可以开发关于刺绣文化的网站平台,让更多的人从网络上认识到土族刺绣文化,同时可以开展视频教学;其二,可以通过当下流行的短视频app,去记录当地传统手工艺人在创造刺绣文化的每一瞬间,通过这个方式更多人可以发现刺绣的艺术审美。在当地文化旅游官网插入关于刺绣文化的广告介绍,让旅客在想了解当地土族文化的同时知道刺绣是土族特有的标志,从而达到宣传目的。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发展和传承土族盘绣这一特有的艺术元素标志,我们要立足以下两点:第一,立足实际,与时俱进,开发具有土族刺绣艺术审美特征的创意产品,避免被其他异域文化所同化,强调其自身的影响力,尤其注意深入挖掘独具特色的土族刺绣艺术文化资源,结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文化开发特色刺绣产品;第二,展望未来,拓展新的发展途径,习近平提出的文化自信让我们更加明确的认识到土族刺绣文化应该以其骄傲的姿态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展开对外开放和文化交流,通过展开文化贸易往来,以刺绣文化拉动当地经济发展,只有这样,才可以让刺绣文化获得长远发展,让更多人认识到土族刺绣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结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