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4页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研究获奖科研报告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第二学段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研究获奖科研报告摘

要:诗歌是文学中的瑰宝,现代诗歌反映现實生活,表达个人情感,形式灵活自由,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能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笔者对小学语文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梳理,探究了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的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

巴尔扎克说过:“诗句是一些种子,应当在别人心底开花。”从审美需求的角度来说,有俗文学与雅文学之分,诗歌一直以来都归类于雅文学之中,而欣赏诗歌则需要一定的审美能力。

一、概念界定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毛诗大序》记载:“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云:“诗者,吟咏性情也”。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现代一般统称为诗歌。现代诗歌的概念始于新诗,胡适说:“新诗,指用白话文而不是文言,是用自由体而不用格律体创作的诗。”1王荣生认为,“现代诗歌指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打破旧诗的格律,用白话写的诗歌,白话诗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分行。”2笔者认为现代诗歌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后用现代汉语写成的诗歌,形式自由灵活,表达个人情感和反应现实生活。

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是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锻炼表达能力和审美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帮助学生提高文化品位,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小学语文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研究现状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语文课程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思想道德修养,为培养未来公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提高国民素质发挥奠基作用。3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我一千次的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表现和审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的发展,儿童思维的天性本身要求富有诗意的创造性。富有诗意的创造,开始于美的幻想……唤醒创造性思维,以独特的体验充实着语言。”4学生全面智力的发展需要富有诗意的情感表现,提高审美情趣,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现代诗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1-4册的语文教材中有45首儿童诗,一二年级最重要的识字任务就是在这些儿童诗的教学中完成的;5-12册的语文教材中也有16首现代诗歌,数量虽然不多,但他们的存在就说明了有学习的必要性。经过统计我发现中高年级几乎每一册教材都会选入一到两首现代诗歌,特别是四年级下册三单元全部都是现代诗,可以看出它的重要性。因此,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小学语文现代诗歌教学进行了研究,如小学现代诗歌的教学现状、教学模式、教学策略、价值与意义的思考等方面。笔者对小学现代诗歌的教学审美性研究进行了梳理,文献综述如下:

诗歌的审美性表现于诗歌的各个方面,我们可以由外向内依次来看。我们可以将诗歌内部的审美性归纳为内容美,将诗歌外部的审美性概括为形式美。内容美还可以细分为情感美、意象美、意境美、朦胧美等。形式美可以分为音乐美、画面美、结构美、细节美等。5徐育电认为新诗审美教育的价值是多重的:新诗教学具有陶冶性情,塑造人格的作用;新诗教学能有效地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新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驾驭母语的能力;新诗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6易华丽在《现代语文呼唤新诗审美教育》中谈到了历史新时期新诗的教育遭遇,分析了新诗的美育价值,如培育学生练就清新感人的意象表达能力、基于生活具象的审美想象能力以及超越表象的高度概括能力等,最终完全实现不可为现代知识教育所替代的独特的美育价值,她认为优秀的新诗应当进入课堂。7任冬梅认为诗歌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感悟人生能力和表达能力,强化向真向善向美的意识,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珍视友谊,提升个人修养的品位。8麦珏昉提出了现代诗歌教学的“激活想象——语言运用——审美鉴赏”模式,提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用、思维、审美在现代诗教学中的重要性。9徐婷婷以朗读为抓手,引领学生逐层欣赏了诗歌的节奏美、情感美、含蓄美、创作美。10

三、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的途径

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可以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发展个性,培养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

首先,每首诗的导读文字,或描述印象,或疏注全诗,或展开创造性联想,或联系写作背景及诗人的艺术主张以揭示创作主旨。11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诗歌导读教师就有这样的设计,或描述印象,或展开联想,或联系写作背景介绍诗人,希望能对学生欣赏现代诗歌起一点指点门径的作用,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能够把握诗歌深层意蕴。如笔者在设计四年级下册三单元的诗歌《绿》时,在第一课时导入部分先让学生展开对绿色的联想,然后通过自由读诗,让学生获得对诗歌初步的整体感受,最后在教师的导读文字插入式的印象下进一步的欣赏诗歌。教学设计片段如下:

师:读着读着,绿的画面逐渐在我们的脑海里清晰起来,同学们一定有了很多奇妙的想象。你从诗里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学生说)

师:是啊,这首诗写出了绿的摇曳、绿的梦幻、绿的闻风而动。我们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次朗读,选择你最喜欢的一节,分享给大家。

诗歌鉴赏有很强的主观性,如赫尔岑所说,人类世世代代各以自己的方式反复阅读荷马。不仅不同的读者读同一首诗会形成不同的审美期待,从而在诗歌中有不尽相同的发现;即使同一位读者,他的审美心理结构也不是凝固不变的,每一次鉴赏都可能触发新的联想,得到新的收获。欣赏诗歌,应该去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与情感积累,自由地驰骋想象,这样才能在茂密的诗的森林中采摘到属于自己的那片绿叶。12在现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进入品读环节时,应该让学生去调动自己的生活积累与情感积累,自由地驰骋想象,获得他们独特的情感体验,在诗行的森林里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绿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目标的一条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笔者设计《绿》的共学部分时,在学生调动了自己的生活和情感积累,进行了自由的想象后,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小节朗读,教师进行穿插讲解,并适时给予点拨,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领悟诗文大意,以读促悟,获得更深的审美情感体验。教学设计片段如下:

学生读第2小节

师:读的真棒,尤其是把省略号读出了味道,读出了绿的丰富和不同。省略号告诉我们不只是这些绿,还有许多许多。让我们一起再读第2小节。

优秀诗歌往往具有一种开放结构,本身就存在着多种阐释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学生在一定范围内对诗歌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从以上两个教学设计片段可以看出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是比较方便的,因为现代诗歌的审美性是多方面的,内容、形式、意象、情感等等,这样的多面性也就促成了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

2.在课外活动中进行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

课堂时间仅有40分钟,在这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里,想要全面的进行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肯定是不行的,课外活动刚好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审美体验,在现代诗歌审美性教学的课外活动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二学段写作目标提到学生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而诗歌的语言相对于其他文章的语言来说,它的表达较为陌生化,对学生而言更有新鲜感。并且我们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因此课外读诗与写诗对于现代诗歌的审美性教学而言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途径。如笔者在设计《绿》的延学部分时,第二课时的结尾选择了康白情的诗《和平的春里》进行拓展阅读,60年前,康白情写的这首诗堪称新诗中写“绿”的绝唱,从中不难发现他的写法对艾青的影响。阅读是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加深对《绿》的理解和体验,对诗歌的表达方式也有所感悟和思考。在我是小诗人的活动中,我设计了仿照《绿》写诗的环节,将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仿写是练习写作的常见方式,学生初学写诗时,有可能不知该如何将句子“诗化”,模仿则是一条捷径。在学生感受到诗歌的内容、形式、情感各方面的美后,让学生在写诗的过程中体验创作美,锻炼表达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除了读诗和写诗的活动,在课外还可以开展诗歌讲座等活动,对学生课外读诗进行指导、引领和点拨。选入教材的现代诗在语言内容上质朴易懂、易识易知,一般都是链接着学生的生活与认知;在语言形式上规范通俗、韵律和谐、节奏性强,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在整体上又弥散着诗的气质,读来有一份诗的灵动与惬意。14开展诗歌讲座则可以指导学生在课外阅读审美价值高的作品,对现代诗歌的欣赏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点拨。教师还可以用学生在课外收集的诗歌和他们创作的诗歌来举办诗歌书画作品展,一个人的创作始终有限,把其他人的诗歌放在一起展览,学生在看展的过程中能够获得加倍的审美体验。

诗人蓝蓝写过这样的诗句:“永不休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