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基础知识总复习_第1页
音乐基础知识总复习_第2页
音乐基础知识总复习_第3页
音乐基础知识总复习_第4页
音乐基础知识总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人声演唱和乐器演奏,表现人的情感,反映社会生活,使人得到艺术享受。音乐的分类:声乐和器乐,也可以按体裁、内容等分类。音乐的艺术实践包括三个环节:创作、表演、欣赏。乐理部分音1、 音的产生: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人耳能听到的声音大致在11—20000Hz/秒之间;音乐中所是有的音一般在27—4100Hz/秒之内。2、 音的四种特性:音高、音值、音量、音色。音高是由发音体振动的频率来决定的;音值是由发音体振动时延续时间的长短来决定的;音量是由发音体振动时振幅的大小来决定的;音色是由发音的性质、振动时泛音的多少出现次序等多种因素决定。3、 音的分类:乐音与噪音乐音体系■乐音体系:音乐中所使用的基本乐音的总和。■音级:乐音体系中的每个音。(音与音级)■音列:将若干个音级,按照由高到底或由低到高的顺序依次进行排列。■基本音级:在音列中,七个具有独立名称的音级。■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而得来的音级。•音名与唱名:CDEFGABdoremifasollasi•音组:中央C为小字一组(c1)向上有小字二组、小字三组、小字四组等,向下有小字组、大字组、大字一组、大字二组等。钢琴的音域为A2—C5■标准音与中央C记谱法(简谱)一、 记谱法1、 记谱法:以书面形式记录音乐的方法。2、 记谱法分类:文字谱和符号谱。3、 当今被世界各国广泛采用的是:五线谱4、 记谱法就是用文字或符号把音的高低、长短、强弱记录下来,变成可读的乐谱。二、 简谱记谱法介绍1、音的长短(音值):(1) 基本音符:全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2) 附点音符:四分音符时值以下的音符可加附点。(3) 休止符:02、 音的高低(音高):(1) 不带点的七个阿拉伯数字,叫“中音”;(2) 七个阿拉伯数字上面的点,叫“高音点”;(3) 七个阿拉伯数字下面的点,叫“低音点”。3、 基本节奏训练:节奏是音乐的最基本的元素,是音乐训练的基础。三、 节奏训练1在当今西方不论专业或业余的音乐教学,节奏训练都作为一门必修的、独立的学科,这是因为节奏必需单独进行专门训练,不能包括在一般的视唱练耳课程中去进行。2训练节奏最好的方式方法之一,是运用“声势”,即:运用有声有势的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动作,进行节拍、节奏的敲击,这样既能发出各种不同音色和力度的声响,又能体现出各种不同的动作姿态和体态,从而以游戏方式达到节奏训练的目的。3“声势”节奏训练有:(1) 拍手:要注意的是不要一味地拍得响,而要拍的有音乐性:不仅有强弱的变化,而且有明暗、清浊的音色变化,即:通过放平或弯曲的手掌去拍;或通过用整个手掌或少数几个手指去拍,从而达到不同的音色变化。(2) 拍腿:这在力度和音色上不及拍手那样富于变化,但拍击的方式可多种多样:左手拍左腿;右手拍右腿:左手拍右腿;右手拍左腿;双手拍双腿。(3) 跺脚:跺脚一般声响较重,不可能做反复迅速地跺脚。(4) 捻指:捻指发音清脆,但音量不可能大。四、卡尔.奥尔夫(1895—1982),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开创了这种,声势”的方式方法来训练节奏。1981年以来,奥尔夫音乐教育被介绍我国,他的节奏训练方法被广泛采用,效果很好。(一)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基本内容:1、 听力训练。2、 节奏训练:打击乐器奏法及应用。3、 律动训练:声势、形体、游戏等训练及应用。4、 语言学习:作为音乐语言教学训练及应用。5、 创造性能力培养。6、 奥尔夫器乐的练习:节奏、音条乐器、竖笛、键盘训练。(二)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1、综合性;2、即兴性;3、亲自参与、诉诸感性、回归人本;4、从本土文化出发;5、适于开端;6、为所有人。其中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构成部分。记谱法(五线谱)1、 五线谱、谱号(高、中、低)、谱表、拍号;2、 音高的记法:根据音符符头在各种谱表上的位置来确定音的高低。3、 时值的记法:基本音符、附点音符、休止符。4、 变音记号:#Xbbb记谱法中的常用记号1演奏法方面的记号:连音 —^”、跳音“•”、保持音“一”、琶音、滑音等2省略记号:移高八度与移低八度:8——、高八度重复与低八度重复:Con8——、长休止(记在第三线上)、反复记号;3其它:延长号、换气记号V、重音记号>。4、音乐速度与力度记号速度:Grave 庄板 Lento慢板 Andante行板Moderato中板Allegro快板 Allegretto小快板 rit渐慢atempo原速力度记号:f强ff很强mf中强p弱pp很弱mp中弱Cresc渐强dim渐弱节奏节拍(一)区分节奏、节拍、拍子、节奏型节奏:用强弱组织起来的音的长短关系。节拍:有强有弱的相同的时间片断,按照一定的次序循环重复。拍子:节拍中的每一单位拍,用固定时值的音符来代表。(拍子用拍号来表示)节奏型:音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节奏。拍子的分类: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变换拍子、交错拍子、散拍子、一拍子。七种类别的拍子单拍子:每小节只有两拍或三拍的拍子。2/4、3/4、复拍子:由完全相同的单拍子结合而成的拍子。4/4、6/8混合拍子:由单位拍时值相同的不同类型的单拍子,按照不同的次序结合在一起构成的拍子。5/4、7/4变换拍子:在乐曲中,各种拍子交替出现。交错拍子:几种不同的拍子同时进行。散拍子:单位拍的时值和强弱位置,不十分明显。一拍子:只有强拍,没有弱拍。节奏节拍(二)1、 切分节奏与连音符(1) 常见的音值组合法(2) 切分节奏与连音符2、 节奏训练TOC\o"1-5"\h\z2/4xxIxxx IxxxxIx— II2/4x-xIx— IxxxIx— II3/4xxxIx-xxIxxxxxxIx II3/4xxxIxxxxIxx xxIx-xxIx—x IxxxxxxIxx-xIxx—IxxxxIxxxxIxx-xIx II4/4xxxxIx-xx— IxxxxxxxxIx II《沂蒙好风光》4/4xxxx_xIxx-xxx—1IxxxxxIxx-xxx—I25323I53212—I25235I321—IXxxxxIxxxxx—Ix・xxxxxIx———II13235I27656—I1-27653I5———II音程与和弦音程(1) 音程的定义、名称与标记(2) 音程的分类(单音程与复音程;自然音程与变化音程;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3) 音程的转位与等音程和弦(1) 四种三和弦的原位与转位(2) 四种七和弦的原位与转位(3) 等和弦与调相关的概念:调、调式、调高、调性调式:若干个音级按照一定的关系结合在一起,并围绕某一具有稳定感的中心音而形成的体系。调高:调式主音的高度。调性:调式+调高。调:有时是调式的简称,有时专指调高。二、 调的五度循环三、 大小调式与民族五声调式曲式动机:指环绕一个主要音所结合的音组,这音组往往在曲调的音高关系、节奏、甚至在和声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从而获得独立的性格,成为整体中表达内容的最小单位。乐句:比较方整,或4小节,或8小节,有问有答。这种有问有答的两个乐句可以是一个乐段。这种上下两个乐句可以是音乐的起点,似对话,同时可扩展。曲式:就是乐曲的组织形式,即音乐作品的结构布局。它由作品的内容所决定,并且尽可能与内容取得统一。这是在音乐创作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般规律。掌握了它,对于了解作品的艺术构思,进而探索其内容是有直接帮助的。常用的几种曲式:曲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下列几种:一部曲式(A);二部曲式(AB);三部曲式(再现的和不再现的)(ABC)(ABA);复三部曲式(ABC);奏鸣曲式(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回旋曲式(ABACA);变奏曲式(AA'A''......);自由曲式(ABCDE......)等。1、 一部曲式:它是完整的曲式中规模最小的结构。可以有一个乐句、两个乐句、三个及三个以上的乐句组成。一般有比较明显的终止式,能够表达一个完整或相对完整的乐思。2、 单二部曲式:它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由一个乐段组成。在一般情况下,两个部分在音乐材料上均有着一定的联系。(用图式表示:A+B)3、 单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个乐段。单三部曲式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重复或变化重复。图式表示:A+B+A);第二种是没有再现的单三部曲式(即第三部分不重复第一部分。用图式表示:A+B+C)。4、 复二部曲式:由两部分组成,每个部分本身已经是单二部曲式或单三部曲式;或其中一个部分是乐段,另一部分是单二、单三部曲式。如:A(单二部曲式)+B(单二部曲式);或A(单二部曲式)+B(乐段)5、 复三部曲式:由三个部分组成。它的第一部分已是单二或单三部曲式。第三部分常常重复或变化重复第一部分,因而第三部分被称为再现部。它的第二部分则和第一、三部分在音乐上形成对比,这一部分可能是单二、单三部曲式,也可能是乐段。如:A(单三部曲式)+B(单二部曲式)+Ai(变化重复第一部分);或:A(单二部曲式)+B(单三部曲式)+A1(变化重复第一部分)。6、 回旋曲式:通常是指一段音乐间歇性地重现的器乐曲,在莫扎特时代,它是协奏曲或奏鸣曲最后乐章通常采用的形式。常见的图示:A+B+A+C+A+D+A等,A是回旋重现的主题,而B、C、D则是和它形成对比的插段。7、 变奏曲式:由基本主题的最初陈述及其若干次变化重复或展开所构成的曲式,称为变奏曲式。如:A(主题)+A1(第一变奏)+A2(第二变奏)+A3(第三变奏) 8、 奏鸣曲式:一种音乐结构,通常用于奏鸣曲、交响曲、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也用于其他乐章。奏鸣曲式由三个大部分组成(1)呈示部,它包括主部和副部两个互相对比的主题(在主部与副部之间,有时会有连接部;在副部之后,有时会出现结束部。(2)展开部,将呈示部的音乐材料加以充分的变化和发展,已造成戏剧性的高潮。(3)再现部,将呈示部的音乐加以重复或变化重复。除以上三大部分外,在呈示部之前,有时会有引子;在再现部之后,有时会出现尾声。音乐欣赏部分声乐篇中国古代歌曲•中国古代歌曲有群众创作的,也有文人创作。•凡歌曲,一曲配一段歌词的,叫通谱歌;一曲配多段歌词的,叫分节歌。•歌曲常见的曲式结构有六种:一段体(A)、二段体(AB)、三段体(ABC)、带有再现的三段体(ABA)、回旋体(ABACA)、以及自由的多段体(ABCD......)。•欣赏:《阳关三叠》、《古怨》。学堂乐歌1、 学堂乐歌:是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及教唱的歌曲。学堂乐歌创作方式以依曲填词为主,旋律多选自日本、欧美曲调或中国传统乐曲、民歌曲调,此外也有少量自创曲调。歌岫容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大部分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辱的爱国思想,还有一些宣传妇女解放、反映学生生活,也有少部分鼓吹封建伦理道德。2、 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代表作品如《体操—兵操》、《春游》等。学堂乐歌对其后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标志着我国近代音乐历史的开端。3、 学堂乐歌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意义:①集体歌唱的形式得以确立,为中国后来的抗日救亡歌曲,工农革命歌曲的发展开了先河;②许多外国乐器如钢琴、小提琴的传入以及外国作品的传入,改变了中国以往单线条创作的观念,为现代音乐创作打下了基础;③五线谱、简谱的引进促进了音乐的传播与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发展;④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家,许多优秀的学堂乐歌至今仍在社会上广为流传。欣赏:《送别》、《苏武牧羊》、《春游》、《体操一兵操》等。《送别》的歌调是从美国歌曲《梦见故乡和母亲》(奥特威)那里借来的。原歌在19世纪流行于美国,20世纪传播到日本,配词为《旅愁》一歌,颇有眷恋、惆怅之情;据此,李叔同又填词而成《送别》一歌,在新词中,又体现了无限的深情与苍凉。《送别》歌词: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中国民歌一、 中国音乐■民族音乐:是一个包容面很广的概念范畴。它既包括汉族音乐,也包括少数民族音乐;既包括传统音乐,也包括现代音乐;既包括民间音乐,也包括专业创作音乐。也就是说,凡是由中国人创作出来的、符合中国音乐总体风格的音乐作品,都可以算做中国的民族音乐。•传统音乐:是一个小于民族音乐的概念。是指具有一定的流传时间、不是当代创作的音乐。在我国,常常把清代以前即已形成的音乐划归传统音乐的范畴。包括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和民间音乐。•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戏曲音乐和说唱音乐等。•专业创作音乐:是专门从事音乐创作的人员所创作的音乐。二、 中国民间歌曲(一)、民间歌曲的定义、历史发展、在人民生活的地位及特点等;1、民间歌曲:简称民歌,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歌曲,形式生动活泼,富有地方色彩。2、 民间歌曲在我国人民生活中的地位民歌在人民的生活中几乎无所不在,并且具有多种社会功能。主要包括:教育与传承功用。历史上很多少数民族没有文字,或文字不普及,他们用民歌记载历史。在大量的少数民族长篇叙事诗、历史诗的民歌中,包括了宇宙、人类与民族的起源,民族迁徙和民族间的交往,民族英雄的故事等内容。人生礼仪功用。人生有四个最重要的阶段,即诞生、成年、婚姻和死亡。在我国许多民族中,民歌贯穿于这四大礼仪。祭祀与驱邪功用。在一些民族中,民歌常用于祭祖活动,以及由巫师、神婆主持的祭神驱邪、除病免灾的仪式。交际功用。包括恋爱、交流、送往迎来及对歌斗智等。3、 民歌的特点:歌词通俗而富有诗意,曲调短小,结构精炼,旋律清晰易于上口和记忆。常常是两句或四句的一个乐段,却浓缩了生活中的至理名言和深远的意境。它的表现手法简洁、朴素,音乐形象真切生动。(二)、汉族民歌与少数汉族民歌I、汉族民歌的体裁类型:号子、山歌、小调号子1、 定义:又称劳动号子,是产生并应用于劳动,具有协调与指挥劳动的实际功用的民间歌曲。2、称谓:唱号子,在北方又常叫吆号子,在南方则常称喊号子、打号子、叫号子、吼号子等。3、 功用:a、鼓舞精神,调节情绪,组织和指挥集体劳动。b、具有一定的艺术表现价值。4、 形式:一领众和,领唱者就是劳动的指挥者。5、 分类:搬运号子、工程号子、农事号子、船渔号子。搬运号子:以人力直接担负重物的运输劳动中使用的,如:装卸、打抬、挑担、推车等。欣赏:《哈腰挂》工程号子:在打夯、打硪、伐木、采石等劳动中使用。欣赏:《黄河打硪号子》农事号子:在一般的农业劳动中歌唱,如打麦、舂米、薅草等。船渔号子:所伴随的劳动有水运、打渔、船务等。欣赏:《澧水船夫号子》山歌1、 定义:多在户外演唱,曲调高亢、瞭亮,节奏自由、悠长,是劳动人民自由抒发感情的民歌种类。2、 特点:传统的山歌内容常是对爱情的讴歌和苦难生活的倾诉。歌词多为即兴创作。有的山歌音域较高而使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歌唱方法。3、 分类:一般山歌、田秧山歌、放牧山歌。一般山歌:多流行在山区、高原,平原地区较少。注:许多山歌有自己的民间称谓,如:陕北的信天游;山西的山曲;内蒙古的爬山调;青海、甘肃的花儿、少年;湖北的赶五句;四川的晨歌;安徽的慢赶牛、挣颈红等。田秧山歌:民间一般称做田秧歌,主要唱用于插秧、耘秧、耥稻、车水等劳动中。注:田秧山歌在体裁类型上具有复杂性。它以山歌体裁特征为主,又常常综合号子和小调的体裁因素。放牧山歌:是放牧者在田野劳动时为吆喝牲畜获问答逗趣所唱的山歌,主要为农村的少年儿童所唱。放牧山歌中常常带有吆喝性的衬词。小调1、 定义:又被称为小曲、俗曲等。小调除了在农村流传外,在城镇集市上也多传唱。2、 演唱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等,其中以独唱形式最为常见。3、 小调常常在劳动的余暇和风俗性的节日、娱乐、集会时歌唱。4、 小调的唱词因艺人和唱本的传播而相对固定,常有四季、五更、十二月等形式联缀为多段分节歌。题材十分广泛,从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到日常生活、风俗、爱情、游戏等,涉及生活的各个层面。5、 音乐形式:规整匀称、旋律性强、易于流传。小调的分类:吟唱调、谣曲和时调1吟唱调包括儿歌、摇儿歌(摇篮曲)、叫卖调和风俗仪式中的吟唱调等。这是小调中实用性较强的种类。吟唱调的音乐以吟诵性为主,旋律接近自然语言形态,结构简单,完整性、独立性较差。2谣曲:根据内容可分诉苦歌、情歌、生活歌和嬉游歌。《小白菜》、《三十里铺》、《看秧歌》、《对花谜》。3时调,在小调民歌中,他的发展最为成熟,一般都有乐器伴奏。流传广、影响大的时调有孟姜女调、剪靛花调、鲜花调、银纽丝调、无锡景调、妈妈娘糊涂调、绣荷包调、对花调等。II、少数民族民歌的代表种类1、 蒙古族的长调与短调:长调:曲调悠长,节奏自由,曲式篇幅较长大,带有浓厚的草原气息。(牧歌、赞歌、思乡曲等)短调:曲调较紧凑,节奏整齐,曲式篇幅较小。(狩猎歌、短歌、叙事歌等)2、 朝鲜族的抒情谣;3、 哈萨克族的抒情歌曲;4、 维吾尔族的爱情歌曲;5、 藏族的箭歌与酒歌等等。大合唱与组歌合唱:是多声部的,每声部又是有多人演唱的形式。大合唱: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兼容着独唱、齐唱、对唱、重唱、轮唱、合唱以及朗诵等,常用管弦乐队或钢琴伴奏,其内容富于戏剧性或史诗性。大合唱起源于欧洲十七世纪。合唱分类:按规模,有大合唱、小合唱之分;按伴奏,有无伴奏、有伴奏之分;按声部,有二部、三部、四部合唱之分;按音色有男女混声合唱、同声合唱之分。组歌:在称谓上与大合唱有差别,实质无差别。合唱团的声部组成1、 合唱团是演唱者有组织的集体,其中必须有几个不同嗓音的小组一一合唱团的声部。声部是按嗓音的特点和音域划分的:女高音(S)、女低音(A)、男高音(T)、男低音(B)。2、 合唱团的类型:女声、男声、童声、混声合唱团等。3、 合唱团的队形: 男高音II男低音11男高音1男低音1女高音II女高音1女低音1女低音11女高音II女高音1女低音1女低音11大合唱的演唱形式■同声合唱:包括男声二部合唱男高音唱一个声部男低音唱一个声部;男声三部合唱分为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三个声部;男声四部合唱男高音为第一声部,男中音分为二、三声部,男低音为第四声部。女声二部合唱,女高音唱一声部,女低音唱另一声部;女声三部合唱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女低音三个声部;女声四部合唱,女高音分为第一女高,第二女高声部,女低音分为三四声部。童声二部、三部、四部合唱。•混声合唱:包括混声二部合唱女高音、男高音担任一个声部,女低音、男低音担任另一个声部;混声三部合唱,男高音、女高音唱一个声部,女低音与男低音分别唱另外两个声部;混声四部合唱,女高音为第一声部,女低音为第二声部,男高音为第三声部,男低音为第四声部。1、 声区的分类男女声均可分作高、中、低三类。女高首:c1-c3 男高音:c-c2女中音:a_a2 男中音:A_a1女低音:f_f2 男低音:F_fi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花腔女高音。男高音:抒情男高音和戏剧男高音。2、 《黄河大合唱》一一光未然词、冼星海曲创作于1939年,以黄河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中国人民的苦难与斗争,表现了中华民族威武不屈的精神和坚不可摧的力量,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英雄形象。乐曲由八个乐章组成,每个乐章均有配乐朗诵。1《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2《黄河颂》(男声独唱);3《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4《黄水谣》(混声合唱);5《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6《黄河怨》(女声独唱);7《保卫黄河》(齐唱、轮唱);8《怒吼把,黄河》(混声合唱)。《黄河大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完成于1939年。作品以黄河为背景,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战斗意志,描绘了抗日卫国的壮丽图景。全曲包括序曲和八个乐章,依次为:《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高音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混声合唱)、《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与二部合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保卫黄河》(齐唱与轮唱)、《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各乐章相对独立,在表现内容、音乐形象和演唱形式上相互对比,但又有内在联系而成为统一整体。乐曲以力量、崇高、苦难为主题,在三个基本主题上贯穿发展,即《黄河船夫曲》的力量、战斗的主题,《黄水谣》象征崇高民族精神的主题,《怒吼吧黄河》中人民苦难的主题。采用了近代多声部合唱技术手法进行创作,尤其在采用外国复调体裁等多声作曲技术方面取得了出色的成就。在音乐风格上吸取了民间音乐因素,如《黄河船夫曲》中的劳动号子音调、《河边对口曲》中的西北民歌曲调,从而使音乐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黄》史诗性和交响性兼备,又具有大众化特点,通俗易懂,明快简练,堪称近代大型合唱音乐中一部里程碑式的杰作,对其后中国大型合唱音乐创作产生深远的影响。冼星海的音乐创作:冼星海(1905-1945年),我国近代作曲家。祖籍广东番禹,1926年入北平艺术专门学校音乐系选习小提琴,1928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院,1930年赴法国留学,后考入巴黎音乐院学习作曲与指挥。1935年回国后投身抗日救亡音乐运动。1937年参加上海救亡演剧二队,后去武汉与张曙一起负责开展救亡歌咏运动,1938年赴延安任鲁迅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1940年去苏联,1945年病逝于莫斯科。他一生共创作了200多首群众歌曲,如《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等,艺术歌曲如《夜半歌声》,儿童歌曲《只怕不抵抗》、《谁来跟我玩》等,大合唱曲如《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牺盟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等。器乐作品有管弦乐《中国狂想曲》、交响曲《民族解放》等。其作品多具有鲜明的爱国思想,深刻地反映了中国人民当时的抗日斗争生活。《长征组歌》是1965年纪念长征30周年而作。亲历长征的肖华将军作词,晨耕、生茂、唐柯、遇秋作曲。它以大型声乐套曲的形式,展开了宏伟壮丽的长征画面,富有艺术的震撼力。全曲十个部分:告别(混声合唱)一一突破封锁线(二部合唱与轮唱)——遵义会议放光芒(女生二重唱、女声伴唱与混声合唱)——四渡赤水出奇兵(领唱与合唱)——飞渡大渡河(混声合唱)一一过雪山草地(男声领唱与合唱)一一到吴起镇(齐唱与二部合唱)——祝捷(领唱与合唱)——报喜(领唱与合唱)一一大会师(混声合唱)亚、欧、美洲歌曲 域外之声在地球这个大村落中,聚集着各种各样的人种与民族。从当代民族音乐学的立场看,各个民族的音乐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固有性,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具有各自的文化价值。我们应该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民族的音乐传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六种:单声部有三种,独唱、对唱、齐唱;多声部也有三种,重唱、轮唱、合唱。亚、欧、美洲歌曲欣赏一、 亚洲部分:《桔梗谣》(朝鲜)、《樱花》(日本);二、 欧洲部分:《友谊地久天长》(苏格兰)、《喀秋莎》(前苏联);三、 美洲部分:《鸽子》(西班牙)、《啊,苏珊娜》(美国)。注:非洲音乐的主要特点是鼓的突出地位和节奏的复杂多变节奏丰富,音色多变的非洲鼓语成为当地人们传递信息的工具,爵士乐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桔梗谣(道拉基)333I3323I5565I3-21I3-3I232165I桔梗哟,桔梗哟,桔梗哟,桔 梗,白白的桔梗哟61・dI长满山3 3 3 I就可以6 5 6 1哎咳哎咳333这多么333这也是--I33-I3323野, 只要 挖出22216JI61- 6I5-满满地装上一大 筐。5I^5 65I11-哟,哎咳哎咳哟 哎咳I3•21I55^_5I美 丽,多么可I232165I61-6我们的 劳动生樱花5565一两-II1-哟,3- 2爱I5-产。I3-颗-I1I哟,-II2,1I667—I667—I6717I6764—I3134I樱花331花英啊!7—笑,樱花啊!I6717万里长空暮春时节天I67_64—I3白云起,美将晓,134I丽芬芳霞光照眼3—任风7—飘,I667—去看花!I667—I3去看花! 看47_64I花要趁3—早。—0II《樱花》一曲是用日本民间的“都调式”346713作成。每一句落音均在7或4上,直到结尾句时才落到3上。曲调从容而优美,表现了日本人民对樱花的喜爱之情。友谊地久天长1・113I2・123I1・135I6•6I5・331I2・123111_665I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想,旧日朋友岂能相忘,友谊地久天们曾经终日游荡,在故乡的青山上,我们也曾历尽辛苦,到处奔波流们也曾终日逍遥,荡桨在绿波上,但如今却劳燕分飞,远隔大海重们往曰情意相投,让我们紧握手,让我们来举杯畅饮,友谊地久天6I5・331I2d26I5l335I6•1I5・331I2_!23I1_665I1•II友谊万 岁,友谊万岁!举杯痛饮,同声歌颂友谊地久天长。

艺术歌曲阳春白雪艺术歌曲阳春白雪欧洲音乐风格的分期巴洛克时期(1600--1750)是复调音乐的盛期,也是宗教音乐的衰期。代表人物:巴赫、亨德尔。古典主义时期(1750--1820)主调音乐的崛起。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贝多芬。浪漫主义时期(1820--1900)主调音乐与人文主义。代表人物:舒伯特、肖邦、李斯特、舒曼、柏辽兹、柴可夫斯基。现代时期(1900——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艺术歌曲1邛阳春白雪”其源有三:歌曲名、琴曲名、琵琶曲名。2艺术歌曲:最初系指德、奥作曲家的歌曲而言,与非职业作曲家的民谣歌曲相区别,其最大特点是歌词多半采用著名的诗歌,着重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刻画人的思想感情,音乐表现力强,表现手段及作曲技法比较复杂,伴奏占有相当比重。现在,多指艺术性强,技术水准高的歌曲而言。3德奥艺术歌曲集大成者为舒伯特,他多采用歌德、海涅、席勒等人的诗篇进行谱曲。其曲调优美,意境深邃。舒伯特(1797——1828)浪漫主义时期奥地利作曲家。主要创作集中在艺术歌曲领域,作有600余首艺术歌曲,被誉为“德奥艺术歌曲之王”,代表作有《鳟鱼》、《野玫瑰》、《菩提树》、《魔王》等。写有9部交响曲、大量钢琴奏鸣曲和室内乐作品,并且创导了浪漫主义抒情钢琴小品如'音乐的瞬间”。浪漫主义音乐的风格特征:浪漫主义作为音乐史上的一个历史时期,与18世纪古典主义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喜好把眼光投向遥远的往昔和不可知的未来。饱含热情、孜孜不倦地追求,渴望综合一切,成了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音乐色彩感的不断增强,音乐家们比以往任何时代更注重民族性。浪漫主义音乐的主要风格特征:①旋律的抒情性大大加强,乐句结构的伸缩性也很大;②和声是重要的表现手段,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加强了色彩变化;③以调性音乐为主,由于半音和声及远关系转调的频繁运用,已有调含混之感;④配器手法也迅速发展,作曲家们探索各种乐器组合的可能性,力图取得绘声绘色的效果。⑤力度的强弱对比、速度的缓急变化等更加多种多样,形式结构也不断趋向自由。艺术歌曲之王一舒伯特1、清苦的童年;2、自由的艺术家;3、窗帘的秘密;4、 死亡把丰富的宝藏,把更加美丽的希望埋葬在这里了。5、 主要歌曲作品《鳟鱼》、《魔王》、《菩提树》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音乐风格:尊重语言的重音和音调,根据诗歌的形式和内涵来创造旋律。他有意识地把和声、钢琴等因素提高到与旋律和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和声的特点是爱用大小调交替,在自然体系和声的基础上巧妙地运用半音和声。人唱常常突出人物,描绘诗歌所包含的内容和感情。钢琴伴奏起到提示场景、传达诗歌意境的作用,还起到把歌曲的各个部分组合起来,达到音乐完整统一的作用。舒伯特总是使音乐的形式与诗歌的结构相称。艺术歌曲欣赏1、 德奥歌曲:《魔王》(舒伯特)、《乘着那歌声的翅膀》(门德尔松)、《跳蚤之歌》(穆索尔斯基)。2、 意大利美声歌曲:美声唱法:系指17世纪意大利歌剧产生时,表演所有的一种颇讲究共鸣等技巧的唱法,风格抒情而优美,为全世界公认和推崇。《重归苏联托》、《桑塔露琪亚》、我的太阳》等。歌唱家卡契尼提出了要以宏亮而能致远的声音演唱歌剧的“美声唱法”的美学和技术要求。史称17、18世纪为“美声唱法”的“黄金时代”。中国的艺术歌曲中国艺术歌曲起步较晚,1919年五•四以来,出现过一些优秀的艺术歌曲。如赵元任的《教我如何不想她》、黄自的《思乡》、青主的《我住长江头》、贺绿汀的《嘉陵江上》等。新中国后,有吕远得《走上着高高的兴安岭》、瞿希贤的《听妈妈将那过去的事情》、郑秋枫的《我爱你,中国》、施光南《在希望的田野上》等等。歌剧歌剧:由音乐、戏剧、舞蹈和美术等相结合,而以歌唱为主的一种综合艺术。结构原则和戏剧相似,常按情节发展的时间、地点划分成幕、场或景。声乐方面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曲、合唱曲组成;器乐方面多为管弦乐,除主要作为各种声乐曲的伴奏外,尚有序曲(用以提示和概括剧情)、幕间曲(在幕间演奏,祈祷烘托气氛的作用)、舞曲等。欧洲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的意大利,17世纪以来逐渐盛行于欧洲各地,不断发展和演变,直至20世纪。欧洲最早的一部歌剧是培里根据里努契尼的剧本创作的《达芙妮》,可惜这部歌剧的乐曲已无留存。现存最早的歌剧是他们创作的《犹丽狄茜》。歌剧分类:按内容题材分正歌剧、喜歌剧、大歌剧、轻歌剧按创作风格分巴洛克时期歌剧、古典主义歌剧、浪漫主义歌剧等。宣叙调:也称朗诵调,出现在咏叹调之前,是一种朗诵诗的短小歌曲,用以代替对白。他的节奏较自由,伴奏简单。咏叹调:歌剧中由主角演唱的独唱曲,具有高度的技巧性和丰富的表现力,结构完整。它往往安排在戏剧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以表现剧中人在特定情景中的思想感情。用管弦乐伴奏。欧洲歌剧莫扎特:(Mozarte1756--1791)创作体裁:交响曲、室内乐、钢琴曲、协奏曲、宗教乐曲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魔笛》、《唐•璜》、《后宫诱逃》等20余部。欣赏:费加罗咏叹调一一不要再做情郎威尔第(Verdi1813--1901)是意大利的一位爱国音乐家,他的歌剧激发了人民强烈的爱国热情。代表作品:《游吟诗人》、《弄臣》、《茶花女》、《阿伊达》、《奥赛罗》等。普契尼:意大利浪漫乐派音乐家,他基本上是个歌剧作曲家和戏剧家,两者结合起来使他生来就像是为歌剧院而非为交响音乐厅创作的。威尔第以后,最著名的意大利歌剧作曲家无疑就是普契尼了。威尔第有一次说:普契尼将跟着我的脚步走。瓦格纳歌剧改革:瓦格纳是浪漫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他推行歌剧改革,以乐剧的新观念影响了19世纪末期的音乐发展,代表作为歌剧《唐豪塞》、《罗恩格林》、《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尼伯龙根的指环》等。瓦格纳在歌剧史上延续了格鲁克的歌剧改革,继承了莫扎特、贝多芬和韦伯确立的德国民族歌剧传统。瓦格纳批评当时的歌剧是低劣的娱乐品,只能适应颓废社会的需要,提出歌剧应选择神话题材,必须以古希腊悲剧为榜样。他认为以往的分句结构破坏了戏剧的连贯性,应取消宣叙调、咏叹调、合唱等固定套式的段落,代之以无终旋律。他认为音乐应服从戏剧,而戏剧的剧情有内外两层,唱词阐明的具体情节只是剧情的外层表现,内层是管弦乐的天地,能够运载唱词不能表达的内涵。可以认为,瓦格纳把格局创作推向交响化的高峰。乐剧德国作曲家瓦格纳革新后的歌剧种类。他认为这种歌剧是音乐与戏剧的统一体,体现了整体艺术的观念。他主张乐剧取材于神话,音乐连续发展,以主导动机贯穿发展音乐主题,人声演唱近似颂唱,四联剧《尼伯龙根的指环》反映出乐剧的全部观念。歌剧欣赏1、 比才的《卡门》选段;2、 韦伯的《猎人合唱》选段。中国歌剧《白毛女》1945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集体创作,是在新秧歌运动基础上发展起来中国第一部新歌剧。选段《北风吹》、《红头绳》。《小二黑结婚>〉1952年创,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洪湖赤卫队〉,选段《洪湖水,浪打浪》《江姐》,选段《红梅赞》。新歌剧《白毛女》的艺术成就新歌剧《白毛女》由鲁迅艺术学院于1943年集体创作。它根据民间流传的白毛仙姑的故事改编,深刻地表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农村的基本矛盾,揭示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深刻主题。其创作成就主要有:①准确而成功地以音乐塑造人物形象。通过音乐来具体细致地刻画人物形象,使其性格化、戏剧化,并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赋予音乐强烈的戏剧性,使人物性格得到多层次展示。②广泛吸收民间音调作为主要人物主导主题的音调基础。如喜儿的主题音调是以河北民歌《小白菜》作为基础写作的,杨白劳的主题音调则是以山西民歌《捡菜根》为基础创作的。③有意识地借鉴吸收戏曲音乐的素材与手法,增强了音乐的感染力。例如,喜儿的唱段中运用了秦腔以及河北梆子的音调特点,表现了由悲到愤、由愤到恨的情感变化。④大胆而又谨慎地借鉴了西洋歌剧经验。剧中尝试运用了独唱、伴唱、重唱合唱的形式,运用了和声、复调等多声部音乐手法,乐队方面使用了中西乐器的混合编制。1945年《白毛女》成功演出,成为中国新歌剧成型的标志,为后来新歌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康塔塔与清唱剧与歌剧同时产生的戏剧性音乐体裁,还有清唱剧和康塔塔,二者最初的区分并不严格,同样都有情节故事线索,和歌剧结构相近,只是没有化妆和表演。他们的区别主要在于:前者多为宗教题材,后者则类似歌剧,有更多的世俗性。清唱剧:是17世纪产生的一种大型声乐体裁。题材取自宗教或史诗,用拉丁语或意大利语演唱,其形式为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与合唱组成的声乐套曲,管弦乐伴奏。它的音乐形式和风格接近歌剧,表演方式却是音乐会式的,没有布景、服装和动作。在教堂或音乐厅演出。康塔塔:产生于17世纪初,当时泛指声乐曲,以区别于器乐曲的奏鸣曲;后来逐渐变为专指特定的大型声乐曲。以抒情性或戏剧性叙事诗为基础,由宣叙调、咏叹调、二重唱及合唱组成。规模较小,常以序曲开始,合唱结束。康塔塔与清唱剧异:就内容看,清唱剧最初为宗教内容,而康塔塔最初为世俗内容;就篇幅看,清唱剧大于康塔塔;就戏剧性看,清唱剧强于康塔塔。同:都产生在17世纪初的意大利,都由独唱(旋律性弱的宣叙调、旋律性强的咏叹调、重唱、合唱、管弦乐构成。另外,二者都十分重视管弦乐的表现力。现今这两种声器乐套曲彼此区分已不大,宽泛地看,探们就是一种待戏剧性的欧洲大合唱。中国作曲家黄自在1932年创作的《长恨歌》应属于康塔塔,康塔塔与中国的大合唱体裁特点十分相似,因而康塔塔在中国曾被译为合唱。亨德尔与《弥赛亚》亨德尔(Handel1685--1759)英籍德国作曲家。其创作体裁有歌剧、清唱剧、管弦乐曲等,清唱剧在他的作品中占据着中心地位。清唱剧《弥赛亚》由亨德尔作于1741年。全曲有三部分,类似歌剧的三幕。第一部预言和成就(21曲)、第二部受难和得救(23曲)、第三部复活和荣耀(13曲)《哈里路亚》是《弥赛亚》第二部分的终曲,哈利路亚是赞美上帝之歌的意思,被称为肃立聆听的音乐。中外舞剧舞剧:产生于15世纪,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哑剧等艺术门类的一种戏剧形式。欧洲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舞剧。中国的芭蕾舞剧是建国以后,借鉴西洋芭蕾舞的产物。中国舞剧1《鱼美人》:1959年首演于北京,集体创作,吴祖强、杜鸣心作曲。作品内容是大海公主鱼美人与青年猎人的爱情故事。欣赏:《水草舞》、《婚礼场面》。2《红色娘子军》:1964年在北京首演。中央芭蕾舞团集体改编,吴祖强、杜鸣心等作曲。欣赏:《红色娘子军连歌》、《女战士与炊事班长的舞蹈》。外国舞剧1、《天鹅湖》(1878)—可夫斯基舞剧《天鹅湖》描述的是一个神话故事:住在悬崖上的恶魔罗特巴尔特把美丽的公主奥杰塔变成了栖息在湖面上的一只白天鹅,只有到晚上才能恢复人形。勇敢、多情的王子齐格弗里特打猎来到湖边,深深地爱上了奥杰塔。恶魔使用诡计破坏王子和奥杰塔真挚、纯洁的爱情,恶魔的女儿奥吉利亚扮装成奥杰塔的模样,欺骗王子。但王子齐格弗里特发现这一阴谋后,立即寻到他爱着的奥杰塔,用真诚的爱情表白取得了奥杰塔的谅解,在正义和爱情力量面前,恶魔的魔法失去了作用,奥杰塔终于恢复了人形。《天鹅湖》的音乐被评论家称之为第一次使舞蹈作品具有了音乐的灵魂柴科夫斯基:彼得•伊里奇•柴科夫斯基(1840-1893)代表作: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第六悲怆交响曲》柴可夫斯基的音乐特征一、 深刻的抒情性抒情性特征最突出地体现在旋律上。他的每一部作品的主题旋律都十分鲜明,线条委婉悠长,运动起伏跌宕,音调亲切自然,感情色彩浓郁,是高度艺术化的结晶。可以说,他的旋律是他本人内心的倾诉和表白。二、 强烈的戏剧性他把自己对时代、社会和人们内心世界的种种矛盾冲突的深刻体验,通过艺术的提炼和加工,形象化地概括为善与恶、爱与恨、生与死、欢乐与痛苦、理想与现实、幸福与恶运、光明与黑暗的对立冲突。这种来自生活的艺术概括,充分显示了柴可夫斯基现实主义的艺术力量。他的创作不局限于表现俄国题材,不拒绝任何体裁和形式,并在各个创作领域都留下了堪称典范的作品。他在音乐语言和艺术技巧方面更多地吸取了俄国城市民间音乐的音调和创造性地借鉴了西欧古典乐派和浪漫乐派的音乐成果。他在自己的音乐中力求反映人们普遍的思想感情,并深入挖掘人们内心世界的奥秘。因此,柴可夫斯基的音乐具有更高层次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格调高雅而细腻,风格多愁善感。舞曲舞曲在轻音乐中所占的比重很大,是轻音乐中的重要体裁。舞曲有两类:1、为交谊舞、民间舞、集体舞等伴奏的舞曲;2、供欣赏用的舞曲,这是一种由伴奏舞曲发展而成,脱离舞蹈,专供音乐会演奏的舞曲。他与前类舞曲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保持其特点。中国舞曲:北方的秧歌、南方的采茶灯、西南地区的花灯、新疆的手鼓舞、藏族的弦子舞等。世界舞曲有:圆舞曲、小步舞曲、波尔卡舞曲(捷克X探戈(阿根廷)、伦巴(古巴)、玛祖卡(波兰)、波兰舞曲(波罗乃兹)匈牙利舞曲等。欣赏:1、G大调小步舞曲——贝多芬【德】小步舞曲,三拍子,舞步较小,欢快活波;源于法国民间,17世纪进入宫廷,速度变缓,高贵典雅。它常用于奏鸣套取的第三乐章。贝多芬的《G大调小步舞曲》流传甚广,常被改编成其他乐器演奏形式。结构为带再现的复三部曲式。2、 匈牙利舞曲第五号——勃拉姆斯【德】这是勃拉姆斯21首匈牙利舞曲中的一首,它的素材源于吉普赛民间舞曲,由作曲家加以改编。该曲为复三部曲式。3、 A大调“军队”波罗乃兹一一肖邦【波】是波兰民间流行的三拍子舞曲,风格典雅、庄重。这首是肖邦16首波罗乃兹中最有名的一首,原是赠友人的。4、舞曲一一哈恰图良【苏】是由前苏联作曲家哈恰图良所作,选自舞剧《加雅涅》。加雅涅是一位集体农庄的妇女,她维护集体财产,与纵火的坏人作斗争,最后和勇敢的青年卡扎科夫结婚。《马刀舞曲》是舞剧中表现亚美尼亚人剽悍性格的舞蹈音乐,乐曲速度为急板,为有再现的三部曲式。器乐篇中国民间器乐一、 中国民间器乐的定义民间器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有独奏与合奏两种表演形式。独奏曲以乐器分类,并一般以演奏方式归纳为吹奏、拉弦、弹拨等类型。合奏曲以乐器组合的方式分类,分为纯粹使用锣鼓等打击乐器的清锣鼓乐、由各种弦乐合奏的弦索乐、用吹管乐器与弦乐器合奏的丝竹乐,以及由吹管乐器和打击乐器合奏的吹打乐等。不同的乐器组合,不同的曲目和演奏风格,形成多种多样的器乐乐种。二、 中国乐器产生的发展乐器的发展与生产力和文化艺术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世界上文化萌发较早的巴比伦、埃及、印度和中国,是乐器发祥和发展最早的地区。中国乐器发展概况为:1、 先秦时期的骨笛、鼓、鼗、磬、钟、玲、哨、埙、箫、管、篪、笙、琴、瑟、筑等;2、 秦汉至魏晋时期主要有筝、琵琶、笛、卧箜篌等;自汉至唐,先后传入的乐器有横吹(笛)羌笛(竖吹)、笳、角、箜篌(竖箜篌)、曲项琵琶、箪篥、锣、钹、羯鼓等。3、 隋唐五代时期,主要是拉弦乐器的出现,其中,唐代的乐器约有300种;4、 宋元明清时期弓弦乐器与击弦乐器得到发展(弓弦胡琴类乐器:二胡、京胡、板胡、坠胡、四胡等;击弦乐器:扬琴;唢呐;云锣;笙等)。三、 我国民间乐器使用的分类方法: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我国民间乐器先后使用过三种乐器分类法。1、 周代,我国已有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的方法,其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叫做八音。在周末至清初的近三千年中,我国一直沿用八音分类法。2、 自清末开始,我国又采用将民间乐器分为吹、拉、弹、打四类性能的分类方法,即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弦及打弦乐器、打击乐器。3、 1914年,德国乐器学者萨克斯和奥地利音乐学者霍恩博斯特尔提出的现代乐器分类法,即体鸣乐器、气鸣乐器、弦鸣乐器、膜鸣乐器。八音分类法周代出现的一种乐器分类法。根据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将乐器分为八类,具体类别及代表性乐器如下:金(钟)、石(磬)、土(埙)、革(土鼓、足鼓)、丝(琴、瑟)、木(柷、敔)、匏(笙)、竹(管)。八类乐器中,以革类的鼓和竹类的吹管乐器数量最多,二者占有先秦乐器总数的一半以上。金类的钟和石类的磬也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们以富于穿透力的音色、精密的音律和宽广的音域,体现着当时音乐文化的进步。琴瑟类弹奏乐器的出现,则以富于歌唱性的音色和更加细腻的感情色彩反映了周代乐器的成熟与发展。八音乐器分类法的产生,标志着当时我国器乐艺术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阶段。吹、拉、弹、打吹管乐器:笛、管、笙、箫、唢呐、巴乌等。拉弦乐器:京胡、二胡、板胡、高胡、中胡等。弹弦及打弦乐器:古琴、古筝、琵琶、阮、、三弦扬琴等。打击乐器:锣、鼓、钹、梆子、木鱼等。四、 管乐独奏曲结合考古发现,迄今证明,制作和使用都比较简单的打击类乐器(钟、磬、鼓等)当始发在先,利用芦苇、海螺兽角等制作较易而发声较难的管乐器可能稍后,制作和使用难度都比较大的弦乐器则出现得更晚。骨笛:1986——1987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一座墓葬中,出土了共25只骨笛其年代约在距今8000——9000年间。(一)笛:是汉武帝时由乐工丘仲根据羌笛改制而成。笛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以伴奏昆腔类戏曲而得名的曲笛,和以伴奏梆子腔类戏曲而得名的梆笛。曲笛和梆笛在形制、音色和音域上各有不同。曲笛长约60厘米,内径约1.7厘米,音色柔和,音域为a-b2。梆笛长约40厘米,内径为1.3厘米,音色刚健明亮,音域为d1-e30欣赏:喜相逢(梆笛)、姑苏行(曲笛)《喜相逢》原是一首流行于内蒙古的民间小曲,后被吸收到山西梆子和二人台的过场音乐中,经冯子存改编为笛子独奏曲。曲调欢快、活泼,表现了亲人别后又相逢的喜悦之情。《姑苏行》是江先渭根据昆曲与江南丝竹音调所改编。乐曲是带有再现的三段体,表现了姑苏(杭州)秀丽风光为游人带来的欢乐情景。箫:边棱音气鸣乐器。“八音”分类属“竹”。比曲笛长且细,竖吹。现今所称“箫”,指单管箫,又称“洞箫”。唐代以前指多管“箫”,即“排箫”。唢呐:俗称“喇叭”。是我国音量最大的吹管乐器。明代,唢呐在我国民间运用十分广泛,可以独奏、合奏和伴奏,并在民间婚丧仪式中普遍使用。唢呐以杆的长短不同可分五种:小唢呐、中唢呐、大唢呐、柏木杆、海笛。欣赏:《百鸟朝凤》。管子:一种双簧吹管乐器,历史非常悠久。管子起源于古代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在中国古代它曾称管子为”箪篥”或”芦管”。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管子已经成为中国新疆一带通用的乐器,后来,管子传入中原,经过变化发展,它的演奏技艺得到了不断丰富和发展。现在,管子广泛地流行于中国民间,成为北方人民喜爱的常用乐器。管子的音量较大,音色高亢明亮、粗犷质朴,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欣赏:《江河水》。笙:古老的中国民间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笙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具有中国民间色彩。欣赏:《凤凰展翅》巴乌:巴乌是云南地区彝、苗、哈尼等少数民族使用的单簧吹管乐器。巴乌通常用竹管制成,有八个按孔(前七后一),吹口处装一尖舌形铜质簧片。演奏时横吹上端,振动簧片发音。巴乌音量较小,音域较窄,但音色柔美,常用于伴奏舞蹈、独奏等。巴乌是一件极富民族色彩的乐器,常用演奏抒情的、宽广的音调,亦可演奏技巧性强的华彩乐段。合奏时巴乌音色易和其它乐器融合在一起。欣赏:《渔歌》。五、 弦乐独奏曲箜篌是中国古老的弹拨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据考证,流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箜篌,,三层含义:一,古代卧箜篌,由于现在已没有卧箜篌,这一含义通常只在少数古籍中出现;二,古代竖箜篌,就是我们的祖先给Cank取的中文名字,相当于“竖琴”的第一层含义;实际上是东传至中国叫做箜篌,西传至欧洲叫做Harp,只是近代我们中国人又设定出一个“竖琴”的翻译名称罢了。三,现代的箜篌,是结合竖琴古筝并加以发展的新型乐器,或者说就是竖琴的改革类型:双排弦竖琴。随着现代箜篌的发展,现在“箜篌”二字越来越多的指现代的箜篌。古琴,亦称瑶琴、玉琴、七弦琴,为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时期就已盛行的乐器,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有四千余年,据《史记》载,琴的出现不晚于尧舜时期。本世纪初为区别西方乐器才在“琴”的前面加了个“古”字,被称作“古琴”。古琴是中国传统音乐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器,因其特有的音质和品格,集中体现了传统文化追求的清、微、淡、远的审美意境和艺术精神,故文人修养中的,琴、棋、书、画,四艺,列其为首。欣赏:梅花三弄。155I5-32I155I5-3212123I555I5-65I3351I6-53I3-2I1-21265I5532I123I253-216I1-61I21.II古琴曲《梅花三弄》相传原为东晋笛家桓伊的笛曲,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至今。三弄是指一个曲调在不同段落中重复三次。《梅花三弄》借物咏怀,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来赞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琵琶,被称为民乐之王,弹拨乐器之王。属于拨弦类弦鸣乐器。南北朝时由印度经龟兹传入内地。木制。音箱呈半梨形,张四弦,原先先用丝线,现在用钢丝、尼龙制成。颈与面板上设用以确定音位的相和品。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可独奏、伴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欣赏:十面埋伏、彝族舞曲。古筝:是古老的民族乐器。最早以25弦筝为最多(分瑟为筝),唐宋时有弦十三根,后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规格为二十一弦。欣赏:渔歌唱晚。二胡:又名胡琴,唐代已出现,称奚琴”,宋代称嵇琴。一般认为今之胡琴由奚琴发展而来,现已成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拉弦乐器。它既适宜表现深沉、悲凄的内容,也能描写气势壮观的意境。二胡是中国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擦弦乐器)之一。唐朝便出现胡琴一词,当时将西方、北方各民族称为胡人,胡琴为西方、北方民族传入乐器的通称。至元朝之后,明清时期,胡琴成为擦弦乐器的通称。欣赏:光明行、二泉映月。柳琴:原是流行于鲁、皖、苏一带的民间乐器,用作柳琴戏、泗州戏等地方戏曲的伴奏及弹奏简单歌曲,发音响亮宏大,音色高亢刚劲,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经过长时间的发展,现已发展为独奏乐器,并常用于民族乐队中的高音乐器。月琴:我国汉、彝、苗、侗、布依、白和哈尼等族人民共同喜爱的弹弦乐器。历史久远,流传广泛,音色清脆,常用于独奏、民间器乐合奏、歌舞、戏曲和说唱音乐伴奏阮:乐器阮可分为大阮、中阮、小阮三种,还有一种叫低阮。阮始于宋代元代阮在民间广泛流传,成为人们喜爱的弹拨乐器。近年来研制的新大阮,增大了共鸣箱和面、背板的拱度,显著增强了表现力,可供独奏使用。六、民间器乐的主要乐种1、 江南丝竹:泛指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丝竹合奏乐,其中以流传于上海一带的乐曲为主。二胡和笛子是主奏乐器,音乐细腻、优雅为特色。八大名曲有:《行街》、《三六》《四合如意》等。欣赏:《三六》2、 广东音乐:流行于珠江三角洲。最初为当地戏曲的过场音乐,20世纪20年代主奏乐器由原来的琵琶改为高胡和扬琴。代表曲目有《步步高》、《雨打芭蕉》。特性曲与轻音乐特性曲:是19世纪浪漫主义时期对各种器乐小品的总称。如:无词歌、幽默曲、幻想曲、前奏曲、练习曲等等。轻音乐:是20世纪出现的概念,泛指轻松愉快、优美动听、通俗易懂的乐曲而言。轻音乐特点:结构短小,旋律动听、形式不拘一格。乐队组织精练、配器新颖、节奏鲜明。它能细腻地表达人的思想感情。轻音乐的特点1、 从内容上讲,轻音乐不像交响乐、大合唱、清唱剧反映重大的生活题材,它只适宜表现爱情、友谊、思念、愿望、风光等生活小品。2、 从曲调上讲,轻音乐的旋律以抒情性、舞蹈性、诙谐性为主要特征,因此它的曲调轻松优美,清晰流畅,旋律性强,通俗易懂。3、 从曲式上讲,轻音乐多是单乐段、复乐段、二部曲式、三部曲式等小型曲式结构。4、 从声部配置上讲,轻音乐中的和声特点是简洁、鲜明。又是为了取得某些特殊效果,也是用附在和声。5、 从乐队编制和配器上讲,轻音乐多是小型乐队,编制也没有管弦乐队那么严格,有时三、四人至七、八人即可演奏。乐器的配置也不同于管弦乐队,常使用萨克斯管和手风琴,以及电吉它、电子琴、沙球等特性乐器。音色的丰富多彩是轻音乐的特点之一。轻音乐的主要体裁a:舞曲:中国的秧歌、茶灯等,世界各国的圆舞曲、小步舞曲、玛祖卡、波尔卡、伦巴、迪斯科等。b:轻歌曲:小夜曲、船歌、摇篮曲、抒情歌曲等。c:小型器乐曲:我国的大部分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及一些轻快的戏曲牌子曲,世界各国的器乐夜曲、船歌、轻快的进行曲及爵士乐等。什么是轻音乐?1、 轻音乐是指轻松愉快、抒情优美、通俗易懂的音乐。2、 轻音乐有以下特点:从内容上讲,轻音乐不像交响乐、大合唱、清唱剧等能反映重大的生活题材,它只适宜表现爱情、友情、思念、愿望、风光等生活小品从曲调上讲,轻音乐的旋律以抒情性、舞蹈性、诙谐性为主要特征,因此它的曲调轻松优美,清晰流畅,旋律性强,通俗易懂;从曲式上讲,轻音乐多是单乐段、复乐段等小型曲式结构;从声部配置上讲,轻音乐中的和声特点是简洁、鲜明。从乐队编制和配器上讲,轻音乐多是小型乐队,编制也没有管弦乐队那么严格,有时三、四人至七、八人即可演奏。乐器的配置也不同于管弦乐队,常使用萨克斯管和手风琴,以及电吉它、电子琴、沙球等特性乐器。音色的丰富多彩是轻音乐的特点之一。3、 轻音乐的体裁主要有三种:a:舞曲(中国的秧歌、茶灯等,世界各国的圆舞曲、小步舞曲、玛祖卡、波尔卡、伦巴、迪斯科等)b:轻歌曲(小夜曲、船歌、摇篮曲等抒情歌曲)c:小型器乐曲(我国的大部分广东音乐、江南丝竹及一些轻快的戏曲牌子曲,世界各国的器乐夜曲、船歌、轻快的进行曲及爵士乐等。)代表性音乐作品欣赏:欧洲音乐之父——巴赫(1685—1750德国音乐家)巴赫的伟大之处,在于他海一般的博大,对美好生活不屈不挠的追求,他的音乐生气勃勃,富有人情味。当贝多芬第一次看到巴赫的作品时,不禁惊叹道:“他不是小溪,是大海!”欣赏:《G弦上的咏叹调》才华横溢的作曲家——舒曼(1810——1856)舒曼不仅是19世纪上半叶德国重要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同时也是一位有修养的文学鉴赏家和音乐批评家。舒曼的创作领域主要是钢琴作品,其主要作品有:钢琴曲:童年情景、狂欢节、蝴蝶、交响练习曲等。还有声乐套曲:诗人之恋、妇人之恋。第一交响曲(春天)第三交响曲(莱茵)等。欣赏:《梦幻曲》门德尔松(1809一1847)德国犹太裔作曲家,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富裕家庭,逝于莱比锡。门德尔松为德国浪漫乐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独创了“无词歌”的钢琴曲体裁,对于标题音乐和钢琴艺术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启示价值。他被誉为浪漫主义杰出的“抒情风景画大师”,作品以精美、优雅、华丽著称。欣赏:《无词歌》。柴可夫斯基(1840—1853)船歌起源于威尼斯船夫所唱的曲调,十九世纪已成为人们喜爱的浪漫抒情曲体裁,肖邦、门德尔松等不少名家都写过船歌的钢琴曲。柴可夫斯基应友人之邀,以一首诗代表一个月份,创作了十二首独立的标题钢琴曲,这就是著名的钢琴套曲《四季》。《船歌》是其中的六月。欣赏:《船歌》。圆舞曲圆舞曲:原流行于奥地利北部的一种农民舞曲,它伴衬着滑行、平步、旋转圆圈图形的圆舞而演奏,其节拍以3/4为主,也有6/8,速度快、中、慢三种,以小快板居多。圆舞曲之王——翰•施特劳斯(1825—1899)小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施特劳斯家族的杰出代表;出生在风行跳舞的维也纳一个音乐世家家庭,与父亲同名。其创作以《蓝色多瑙河》、《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和《安娜波尔卡》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之父——翰•施特劳斯(1804——1849)老约翰•施特劳斯一生写过一百五十多首圆舞曲,几十首波尔卡和进行曲。他最大的功绩,是他和作曲家约瑟夫•兰纳一起,共同奠定了维也纳圆舞曲的基础。欣赏:拉特斯基进行曲用心灵去聆听的圆舞曲——肖邦(1810-1849)肖邦一共创作了21首圆舞曲。他的圆舞曲与同时代维也纳的兰纳和老约翰•施特劳斯的圆舞曲不同,肖邦的圆舞曲完全没有实用性的圆舞曲性格,虽然其中也有《华丽大圆舞曲》和《降C大调华丽圆舞曲》那样能够令人联想辉煌的舞会气氛的作品,但是,大部分知识借用了圆舞曲形式,却在乐曲中蕴藏着他那独特的诗一般的情绪和伤感的内容。所以说,他的圆舞曲是要用心灵去聆听的,而不是跳舞的圆舞曲。进行曲进行曲(march):是按步伐节奏写成的乐曲,常用于队列行进中,可踏着节拍行走。节拍为偶数拍,如2/4、4/4。作品结构严谨,节奏鲜明,旋律铿锵有力、富有号召力。欣赏:1、婚礼进行曲一一瓦格纳;2、拉特斯基进行曲——老约翰斯特劳斯瓦格纳瓦格纳(Wagner,WilhelmRichard,1813-1883),德国作曲家、剧作家、指挥家、哲学家。他创作的主要领域是歌剧,包括《尼伯龙根的指环》、《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等。管弦乐小品具有写实性的管弦乐小品:森林里的铁匠、森林水车、钟表店。韦伯:(1786—1826)德国杰出的作曲家,早期浪漫主义乐派代表人物,是德国民族歌剧的创始人。欣赏:《邀舞》一一韦伯幻想、狂想与随想幻想曲、狂想曲、随想曲这三种乐曲都属于器乐曲,具有形式自由、即兴发挥、不拘一格的特点。幻想曲:没有固定的曲式,而听任作曲家奔放的乐思自由驰骋。狂想曲:泛指一种感情奔放、无拘无束的音乐作品,常取材于民族、民间音乐和城市流行音乐,以祖国、民族、英雄人物作为歌颂对象,篇幅较大。如李斯特的优美而动人的19首《匈牙利狂想曲》,以匈牙利人和匈牙利吉普赛人的民歌和民间舞曲为基础写成,具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又如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结构非常自由,具有爵士乐即兴演奏的特色。随想曲:曲式结构较自由,带有随意性并富于生气。十六世纪指牧歌风格的多声部声乐曲和运用模仿对位等复调音乐表现手法的器乐曲,常带有标题音乐性质。十八世纪中叶起常指技巧性的器乐曲,有诙谐曲与练习曲的特点,如帕格尼尼《随想曲二十四首》十九世纪常指带有诙谐性、即兴性的钢琴曲与管弦乐曲,如门德尔松、勃拉姆斯的钢琴随想曲,柴可夫斯基的管弦乐曲《意大利随想曲》等。欣赏: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柴可夫斯基的《意大利随想曲》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乔治•格什温(1898—1937),美国著名作曲家,在美国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美国音乐长期受欧洲主流音乐影响,20世纪初才有明确表现美国国民性格的音乐出现,先驱者便是格什温。他将美国大陆流行的通俗爵士乐运用在传统音乐中,综合了欧洲音乐艺术、爵士乐、黑人歌曲等各种形式,创造出交响爵士乐,成为美国的音乐一种特色。代表作《蓝色狂想曲》被认为是容许爵士乐从酒吧间门里探出头来的第一个成功的尝试。奏鸣曲与室内乐奏鸣曲奏鸣曲与康塔塔是相互对应的两个概念:奏鸣曲(Sonata):用乐器演奏之意;康塔塔(Cantata):用人声演唱之意。奏鸣曲式:一种大型器乐音乐结构,定型于18世纪上半叶。由呈示部、展开部和再现部三大部分构成。奏鸣曲:是用一件乐器演奏的,通常由三四个乐章组成的奏鸣套曲形式。各个乐章的一般组成如下:第一乐章快板,奏鸣曲式;第二乐章慢板,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奏鸣曲式);第三乐章快板,复三部曲式(小步舞曲或谐谑曲);第四乐章快板,奏鸣曲(或回旋曲式,或回旋奏鸣曲式)。奏鸣曲至少有一个乐章须用奏鸣曲式。贝多芬(1770——1827)贝多芬一生写了很多钢琴曲,每首钢琴曲都反映了他在钢琴演奏上的成就和他的特性。尤其是他写的32首钢琴奏鸣曲,被推崇为钢琴音乐艺术的顶峰。巴赫的《平均律古钢琴曲集》被誉为钢琴的旧约全书;而贝多芬的奏鸣曲集被誉为钢琴的新约全书,是当之无愧的。欣赏:《热情》(23)、《月光》(14)室内乐室内乐:是用一个重奏组演奏的,通常由四个乐章构成的奏鸣套曲形式。室内乐的含义古今有别:古代:含义宽泛,系指19世纪前贵族府邸内所奏的娱乐性音乐。其奏、唱、赏三者都较少,以区别于教会、剧院中大规模的演出。近代:含义较窄,系指各种重奏乐而言,二、三、四、五、六、七、八重奏都有,以四重奏为更常见,有管、弦的或加钢琴的重奏。重奏曲重奏曲:每件乐器独立担任一个声部,创作复杂、精细;演奏的技术水平也高,并互相配合默契;听着也要有较高的欣赏力。常见的重奏曲有:弦乐四重奏、五重奏、木管四重奏以及铜管四重奏。重奏在欧洲盛行于十七、十八世纪,常在皇家贵族的宫廷官邸中举行,故称室内乐。以往主要演奏奏鸣曲形式的音乐,如今选材与曲式较自由。弦乐三重奏: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弦乐四重奏: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弦乐五重奏: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第一中提琴、第二中提琴、大提琴;钢琴三重奏:钢琴、小提琴、大提琴;钢琴四重奏:钢琴、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木管四重奏: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大管;铜管四重奏:圆号、小号、长号与大号。欣赏:1、莫扎特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2、舒伯特的《鳟鱼钢琴五重奏》等。走进交响音乐交响音乐:凡是用管弦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