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教学设计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教学设计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教学设计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教学设计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月光曲-教案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月光曲》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3.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4.培养自己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和音乐鉴赏能力。5.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教学难点】1.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导入1.谈话引入:为什么这首曲子叫《月光曲》?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看。2.助读资料:贝多芬(1770—1827),德国著名作曲家,是德国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双耳完全失聪后他还一直坚持指挥、创作。贝多芬有交响乐、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弦乐四重奏等众多作品。二、出示学习目标1.会写本课8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2.在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难点)三、初读感知1.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2.自读提示: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3.出示我会认,指导学生识记生字。4.出示多音字,指导学生识字多音字。5.理解词语。6.检查自读情况: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7.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示例: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8.出示会写字,组内合作识字,观察书写要点。教师指导重点字的写法:谱:“普”上边点和撇与横不相接,“亚”扁宽,中间两竖,下横要长,“日”窄小。莱:“艹”的横要长,“来”两横上短下长,中间是点和撇,下边撇和捺要舒展。纯:右边上横与框分开、居中,竖弯钩的竖贯穿上下、要长,弯要直、短些。缕:“纟”要窄,“米”的竖下边要短,下边撇和捺稍长;“女”扁宽,末笔长点要有力。9.初读课文后,你感受到了什么?示例: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亲自为他们弹琴的美好品质。四、当堂检测第二课时一、出示学习目标1.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重点)2.培养自己的语言感悟力、想象力和音乐鉴赏能力。3.背诵课文第九自然段,想象描绘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难点)

二、品读释疑1.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2.两百多年前,德国有个音乐家叫贝多芬,他谱写了许多著名的乐曲。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交代贝多芬创作了《月光曲》,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3.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姑娘的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有什么表达效果?姑娘所说的话用了两个感叹号,一是为自己弹不好这首曲子而着急,二是表达自己对弹好这首曲子的渴望,从中可以看出姑娘对音乐的痴迷。4.一个男的说:“是呀,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姑娘为什么说“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由此可见姑娘家境贫穷,她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5.讨论交流:《月光曲》是一首非常动人心弦的天籁之音,让我们用心灵去倾听、感悟,和盲姑娘兄妹俩一同感受这优美的意境!请同学们以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认真研读第六至十自然段,看看你有什么发现?6.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盲姑娘为什么这么激动?她是怎么知道弹奏曲子的人是贝多芬的?盲姑娘不但爱音乐,而且懂音乐。纯熟的琴技,再联系到贝多芬在附近演出,这让懂音乐的盲姑娘断定这个人就是贝多芬。梦寐以求的愿望变成了现实,盲姑娘的激动之情自然溢于言表。7.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贝多芬弹完一首,为什么又弹一首?(课后第一题)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在贫困的生活中热爱音乐,渴望听到他的演奏,并在琴声中辨认出了自己,贝多芬为遇到这样的知音而激动,于是产生要为她弹奏第二首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油然而生。8.讨论交流:贝多芬弹奏《月光曲》时的环境怎样?9.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把月光比喻成“银纱”,准确、形象。10.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贝多芬看到了什么?蜡烛被风吹灭了,月光从窗户照进黑暗的屋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屋里屋外一片银白的世界,仿佛进入仙境般。在这种环境中,贝多芬看到了清幽的月光、茅屋里的一切和穷兄妹俩。11.贝多芬在清幽的月光下面对两个可爱的知音人,一股创作《月光曲》的激情在他胸中激荡,于是他满怀深情地按起了琴键。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当时的琴声,体会《月光曲》描绘的情景。12.阅读方法解密:环境描写(1)概念: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其中,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以及民风民俗等。作用:恰当地运用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行为,表达人物的心情,渲染气氛都具有重要作用。(2)运用:仔细阅读本课第4自然段和第8自然段中的环境描写部分,想象贝多芬见到的茅屋里的景象,体会贝多芬弹琴时的心理状态。13.讨论交流:在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听着美妙的琴声,好像看到什么?(1)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在这清幽的月光下,皮鞋匠听着美妙的琴声,好像看到什么?(2)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舒缓、柔和(3)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平静柔和、逐渐增强(4)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贝多芬此时琴声的曲调是急骤奔放14.皮鞋匠眼前出现的这些景象,这是他亲眼所见吗?不是,是他头脑里想到的,这叫联想。是由于看到清幽的月光和听到琴声而产生的。15.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为什么说盲姑娘“仿佛也看到了”?盲姑娘眼睛瞎了,是看不见的,但是她懂音乐,能理解、感受贝多芬弹奏的内容,她听得入神了,能联想到月光下的大海,所以说她“仿佛也看到了”。16.小练习:用“―――”画出听到或见到的实在的事物。用“______”画出联想的语句。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17.听一听自己喜欢的音乐,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想到的情景写下来。(课后选做题)我喜欢的一首钢琴曲名叫《吻雨》。当旋律响起的时候,优美而舒缓的旋律与清脆有力的钢琴声融合在一起,悠悠扬扬地弥漫在空气里,这让我想起曾经只是单纯听雨的那段日子。雨洒在树叶上,叶下有虫在避雨,雨落教材课后习题在屋檐上,汇聚成大滴滴在瓷砖上,雨落上伞的面颊,伞下的人依旧坚定地向前……这首曲子完全把我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这是雨的世界,纯洁不含一点杂质,没有黑暗,没有压抑,没有寂寞。钢琴声活泼地跳动着,跳进我的心坎,像单纯的孩子,高兴地和同伴嬉戏。原来雨也可以是这样的,并不只是孤单和寂寞,也可以快乐,可以旷达。我想这钢琴声营造的雨的世界,若有颜色,一定是绿色的,象征着春天,象征着新生。乐曲结束了,我点了循环播放,一遍遍地听着。三、结构主旨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课文主旨本文讲述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贝多芬卓越的音乐才华和高超的琴技以及他对贫苦人民的同情。3.写作方法:运用联想描写事物(1)本文作者描写《月光曲》的旋律主要是通过皮鞋匠的联想表现出来的,海面由平静到波涛汹涌,即使我们没有亲耳聆听,也能通过语言文字想象出《月光曲》的基本旋律——由舒缓流畅到高亢激昂。这种联想,从侧面描写出了贝多芬的琴声,表现了贝多芬高超的琴技。常见的联想方式有:①从“相近”“相关”的方面去联想。②抓住“相似”的特点展开联想。(2)举例:回家路上,我仿佛看到了在凛冽的寒风中,老大爷用焦急的目光注视着来来往往的行人。眼睛看酸了,用手背擦一擦;脚冻麻了,用力跺一跺;站得太累了,就稍稍坐一坐。从红日初升的早晨,到暮色降临的傍晚,一天、三天、五天……这时,我觉得老大爷给我的不是五个鸡蛋,而是一颗朴实火热的心。这段文字中“我”看到手中的五个鸡蛋,联想到这些天来,老大爷寻找“我”的情景,突出了老人忠厚诚实的形象。(3)练一练:你最喜欢什么样的景物?仔细想一想身处其中的美妙之处,这让你想到了些什么?试着把你的感受写下来。4.课堂小结这琴声使穷兄妹感到快乐,感到幸福,几乎忘掉了周围的一切,穷兄妹俩完全陶醉在音乐之中了。贝多芬悄悄而来,悄然而去,给兄妹俩带来温馨的人间之爱和美妙的艺术享受。他看到兄妹俩完全陶醉在他的乐曲中,他们是这么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觉得遇到了知音,激动万分,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下了《月光曲》。5.主题延伸读了本文,我也仿佛听到了贝多芬弹奏的《月光曲》,联想到了海上月亮升起的景象。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自己平日里接触艺术作品时的感受吧。示例:我喜爱听音乐,音乐能带给人精神上的慰藉。激动时,它使你快乐;焦躁时,它使你平静;苦闷时,它使你开朗;悲伤时,它使你振作。我愿在音乐中成长,脱去一切的伪装,卸下沉重的行囊,洗尽铅华,依偎在音乐博大而温暖的怀抱中。四、课堂拓展推荐阅读:《中华民族的最强音》《和平女神像》五、当堂检测板书设计:习作《让生活更美好》精美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学会通过文字来融入感情,表达看法。2.能根据提供的内容确定主题,用流畅的语言、具体的事件表达对生活的感触。3.先说后写,先想再写,学会构思选材,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内心情感。【教学重点】能够认真审题,恰当选题,运用典型、新颖的材料把题目补充完整,进行习作。【教学难点】学会构思选材,用具体的事件写出事物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1.生活是温馨美好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在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抹抹靓丽,一抹抹美好,今天我们以此为题,来写作文。让生活更美好2.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1.平心静气悟美好美好是一种感悟,是一种体会,生活中你觉得是什么让你的生活更美好呢?请大家闭上眼睛两分钟,感悟你心中那份美好。2.七嘴八舌谈美好美好需要分享,请把你心中的美好大声说出来,与大家一同分享。3.遣词造句说美好读教材内容,从八个词语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口头作文。上面八个词语,你对哪一个词语对最感兴趣?为什么?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为什么让你觉得生活更美好?强调:表达要有自己的真情实感。4.名家妙文读美好(1)多媒体出示老舍的《养花》(2)强调变形。《养花让生活更美好》(3)阅读短文,解决习题。习题:(1)作者选择的材料是(

)A.养花

B.种花(2)把文中能概括养花的乐趣的句子画上波浪线。(3)文章的(

)自然段比较具体地写出了养花的乐趣。A.第二、三、四、五B.第三、四、五、六(4)作者列举了多个事例来具体写养花的乐趣,请概括这些事例,写下来。5.范文引路觅美好(1)多媒体出示范文:谦让,让生活更美好(2)范文点评说美好6.我以我笔写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