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基础知识讲课讲稿课件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f9d5ec19f8a9417789eb3cd257d2a89/1f9d5ec19f8a9417789eb3cd257d2a891.gif)
![传染病基础知识讲课讲稿课件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f9d5ec19f8a9417789eb3cd257d2a89/1f9d5ec19f8a9417789eb3cd257d2a892.gif)
![传染病基础知识讲课讲稿课件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f9d5ec19f8a9417789eb3cd257d2a89/1f9d5ec19f8a9417789eb3cd257d2a893.gif)
![传染病基础知识讲课讲稿课件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f9d5ec19f8a9417789eb3cd257d2a89/1f9d5ec19f8a9417789eb3cd257d2a894.gif)
![传染病基础知识讲课讲稿课件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f9d5ec19f8a9417789eb3cd257d2a89/1f9d5ec19f8a9417789eb3cd257d2a89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病基础知识2023年1月4日传染病基础知识感染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病感染谱分类首发感染重复感染混合感染重叠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感染性疾病继发性感染感染过程感染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病感染谱分类首发感染重复感染混合感一感染与免疫一感染与免疫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感染应具备三个要素:①有病原体②有易感宿主(人和动物)③有宿主体内寄生与繁殖的能力。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在具有感染三要素同时,还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征。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感染应具备三个要素首发感染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继发性感染
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首发感染混合感染
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重叠感染
人体在某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重复感染
人体在某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混合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
宿主免疫强大时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特异性被动免疫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病原体人体仅有特异性免疫应答,无/轻微组织损伤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学变化只通过免疫学检查才发现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人体仅
隐性感染多。是感染后最常见的表现。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成为健康携带者。
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隐性感染多。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病原体人体机体免疫应答病原体/机体变态反应组织损伤病理改变、临床表现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数量最少。在少数传染病中,大多数感染者为显性感染(如麻疹)。显性感染结束后,大多数病原体可被清除,人体可获得持久的免疫,不易再受感染,如麻疹,或短暂的免疫,容易再受感染发病,如流感。少数病原体不被清除,则转变为病原携带者,称恢复期携带者。部分病人也可成为慢性患者。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数量最少。4、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入侵部位或入侵较远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并不
出现疾病现象称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不同可分为带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4、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入侵部位或入
潜伏期携带者 恢复期携带者 健康携带者(ASC)
急性携带者(3个月内) 慢性携带者(3个月以上)意义:为重要的传染源分类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期携带者分类病原携带状态各种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体内有病原体存在,但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因此也都是传染源,在流行过程中有重要意义。4、病原携带状态各种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4、病原携带状态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但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在机体中某一部位,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如儿童感染水痘病毒后没发病,水痘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数年后发病就不再是水痘,而是带状疱疹。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形式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率最低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形式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感染性疾病中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的概念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的概念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一)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一)传染源(sourceof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病人的病程发展通常份为三个时期: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病人的病程发展通常份为三个时期: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潜伏期:是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在于:①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②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将平均潜伏期加1-2天,危害严重者可按该病的最长潜伏期。③确定免疫接种时间。④评价预防措施效果。⑤潜伏期的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潜伏期:是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临床症状期:发热是大多数传染病都可以引起的。热型及其意义:热型是传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较常见的有5种热型:①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以上而且24小时相差不超过1℃。②弛张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对低点未达到正常水平。③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④回归热:是指高热持续数日之后自行消退,但数日之后又再出现高热。⑤不规则热:是指发热病人的体温曲线无一定的规律的热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临床症状期:发热是大多数传染病都可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二)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不同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的途径。经空气传播:流感、流脑、麻疹等经水、食物传播:痢疾、伤寒等经接触传播(直接和间接):手、用具、玩具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节肢动物叮咬吸血传播:乙型脑炎医源性传播:乙、丙肝、艾滋病经土壤传播:破伤风、钩虫病垂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三)易感人群
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易感人群: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而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三)易感人群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
洪涝、干旱、飓风、冰冻等灾害(二)社会因素
人类工业化进程:环境破坏、污染
人类城市化过程:人口流动、密集
饮食方式:生吃野生动物、海鲜
药物滥用
血制品污染
恐怖主义威胁(生物武器)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
洪涝、三传染病的特征三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一)病原体每一个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所引起的,包括微生物与寄生虫。历史上许多传染病(如霍乱、伤寒)都是先认识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后认识其病原体。(如SARS、甲流等)目前还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仍未能充分地加以认识。(一)病原体每一个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所引起的,包括(二)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性指病原体能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他人。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在每一种传染病中都相对固定,可作为隔离病人的依据之一。(二)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三)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在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各种特征: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在量的方面有散发性、流行、大流行和暴发传染病发病率在时间上(季节分布)、空间上(地区分布)、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中的分布,也是流行病学特征。(三)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在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四)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主动免疫:感染后获得免疫力和疫苗接种被动免疫:通过注射或母体获得抗体的免疫保护性免疫可通过中和抗体检测而获知。感染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四)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四传染病的预防四传染病的预防传染病基础知识讲课讲稿课件(一)针对传染源的措施病人:对病人的措施主要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其中最关键的又是早发现、早诊断。病原携带者:对重要疾病的病原携带者要做好登记、管理和随访,直至其病原体检查2-3次阴性为止。接触者:接触者应根据情况进行留验或医学观察。对于危害较严重的且潜伏期较长的传染病的密切接触者科实行应急接种或药物预防。动物传染源:对于危害大且经济价值不大的动物传染源应予彻底消灭。对危害大的病畜或野生动物应予捕杀、焚烧或深埋。对危害不大且有经济价值的病畜可予以隔离治疗。此外,还要做好家畜和宠物的预防接种后检疫。(一)针对传染源的措施病人:对病人的措施主要是早发现、早诊断(二)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主要是针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采取去除和杀灭病原体的措施。总的来说,对大部分的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所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消毒、杀虫以及灭蚊、蝇、蚤等。(二)针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主要是针对传染源污染(三)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免疫预防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药物预防药物预防是传染病发生流行时的一种应急预防措施。但药物预防作用时间短、效果不巩固,易产生耐药性,因此其应用有较大的局限性。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例如对呼吸道传染病,尽量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工作和居住场所保持良好的通风,与患者接触时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等。(三)针对易感人群的措施免疫预防包括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四)传染病暴发的应急措施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在甲类和乙类传染病暴发、流行时,当地政府应立即组织力量按照预防、控制预案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必要时,报警上一级人民政府决定,可以采取下列紧急措施并予以公告:①限制或停止集市、集会、影剧院演出或者其他人群聚集活动。②停工、停业、停课。③临时征用房屋、交通工具。④封闭被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公共饮用水源、食品以及相关物品。⑤控制或者扑杀染疫野生动物、家禽家畜。⑥封闭可能造成传染病扩散的场所。(四)传染病暴发的应急措施根据《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在甲类THANKSWELOVEWHATWEDOTHANKSWELOVEWHATWEDO传染病基础知识2023年1月4日传染病基础知识感染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病感染谱分类首发感染重复感染混合感染重叠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感染性疾病继发性感染感染过程感染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病感染谱分类首发感染重复感染混合感一感染与免疫一感染与免疫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感染应具备三个要素:①有病原体②有易感宿主(人和动物)③有宿主体内寄生与繁殖的能力。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传染在具有感染三要素同时,还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特征。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宿主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感染应具备三个要素首发感染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继发性感染
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其他病原体感染。首发感染混合感染
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感染。重叠感染
人体在某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另外的病原体感染。重复感染
人体在某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混合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
宿主免疫强大时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特异性被动免疫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1、病原体被清除病原体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
病原体人体仅有特异性免疫应答,无/轻微组织损伤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学变化只通过免疫学检查才发现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人体仅
隐性感染多。是感染后最常见的表现。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成为健康携带者。
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隐性感染多。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
病原体人体机体免疫应答病原体/机体变态反应组织损伤病理改变、临床表现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数量最少。在少数传染病中,大多数感染者为显性感染(如麻疹)。显性感染结束后,大多数病原体可被清除,人体可获得持久的免疫,不易再受感染,如麻疹,或短暂的免疫,容易再受感染发病,如流感。少数病原体不被清除,则转变为病原携带者,称恢复期携带者。部分病人也可成为慢性患者。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数量最少。4、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入侵部位或入侵较远脏器继续生长繁殖,而人体并不
出现疾病现象称病原携带状态。按病原体不同可分为带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4、病原携带状态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入侵部位或入
潜伏期携带者 恢复期携带者 健康携带者(ASC)
急性携带者(3个月内) 慢性携带者(3个月以上)意义:为重要的传染源分类病原携带状态 潜伏期携带者分类病原携带状态各种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体内有病原体存在,但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因此也都是传染源,在流行过程中有重要意义。4、病原携带状态各种病原携带者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4、病原携带状态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但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在机体中某一部位,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如儿童感染水痘病毒后没发病,水痘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数年后发病就不再是水痘,而是带状疱疹。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5、潜伏性感染病原体进入人体,机体免疫功能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形式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率最低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形式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二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感染性疾病中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传染病的定义传染病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的概念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的概念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一)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一)传染源(sourceof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病人的病程发展通常份为三个时期:潜伏期临床症状期恢复期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病人的病程发展通常份为三个时期: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潜伏期:是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临床症状出现这一段时间。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用途在于:①判断患者受感染的时间,借此追踪传染源,寻找传播途径。②确定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一般将平均潜伏期加1-2天,危害严重者可按该病的最长潜伏期。③确定免疫接种时间。④评价预防措施效果。⑤潜伏期的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潜伏期:是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临床症状期:发热是大多数传染病都可以引起的。热型及其意义:热型是传染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具有鉴别诊断意义。较常见的有5种热型:①稽留热:体温升高达39℃以上而且24小时相差不超过1℃。②弛张热:24小时体温相差超过1℃,但对低点未达到正常水平。③间歇热:24小时内体温波动于高热与正常体温之下。④回归热:是指高热持续数日之后自行消退,但数日之后又再出现高热。⑤不规则热:是指发热病人的体温曲线无一定的规律的热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临床症状期:发热是大多数传染病都可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二)传播途径
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经过不同方式再侵入其他易感者的途径。经空气传播:流感、流脑、麻疹等经水、食物传播:痢疾、伤寒等经接触传播(直接和间接):手、用具、玩具经媒介节肢动物传播:节肢动物叮咬吸血传播:乙型脑炎医源性传播:乙、丙肝、艾滋病经土壤传播:破伤风、钩虫病垂直传播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二)传播途径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三)易感人群
易感者: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
易感人群:指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容易感染而言。传染病的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三)易感人群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
洪涝、干旱、飓风、冰冻等灾害(二)社会因素
人类工业化进程:环境破坏、污染
人类城市化过程:人口流动、密集
饮食方式:生吃野生动物、海鲜
药物滥用
血制品污染
恐怖主义威胁(生物武器)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一)自然因素
全球气候变暖
洪涝、三传染病的特征三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一)病原体每一个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所引起的,包括微生物与寄生虫。历史上许多传染病(如霍乱、伤寒)都是先认识其临床和流行病学特征后认识其病原体。(如SARS、甲流等)目前还有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体仍未能充分地加以认识。(一)病原体每一个传染病都是由特异性的病原体所引起的,包括(二)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性指病原体能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他人。传染病病人有传染性的时期称为传染期,在每一种传染病中都相对固定,可作为隔离病人的依据之一。(二)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三)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在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表现出各种特征:在质的方面有外来性和地方性之分在量的方面有散发性、流行、大流行和暴发传染病发病率在时间上(季节分布)、空间上(地区分布)、不同人群(年龄、性别、职业)中的分布,也是流行病学特征。(三)流行病学特征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在自然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下,(四)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主动免疫:感染后获得免疫力和疫苗接种被动免疫:通过注射或母体获得抗体的免疫保护性免疫可通过中和抗体检测而获知。感染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揭阳货运从业资格证考题
- 2025年德州下载b2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考试
- 2025年商丘驾校考试货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
- 电视台合同范本(2篇)
- 电力服务绩效合同(2篇)
- 山西省阳曲县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自然环境 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说课稿 晋教版
- 2024-2025学年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装满昆虫的衣袋教案设计苏教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道路的探索第19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案含解析岳麓版必修2
- 马栗种子提取物片说明书
-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9 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 听课评课记录
- 20210年中考英语复习:阅读理解信息归纳摘录考题汇编(含答案)
- 团餐服务培训资料
- 喉全切除术手术配合
- AQ4229-2013 粮食立筒仓粉尘防爆安全规范
- (正式版)SHT 3225-2024 石油化工安全仪表系统安全完整性等级设计规范
-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应用题》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 垃圾分类上门回收公司
- (2024年)FSC标准培训课件
- 第三单元 叹锦绣中华书传统佳话(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大单元教学(部编版)
- 商业秘密培训课件模板
- 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培训资料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