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_第1页
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_第2页
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_第3页
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_第4页
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

巴蜀文化精粹第七章

巴蜀文化精粹第一节中国文化的构成格局

一地域文化举隅吴越文化:长江下游,今苏南、浙东、环太湖和钱塘江流域,《禹贡》称之为扬州。滨海临江,地势低洼,多平原,江湖密布,河叉纵横,有所谓“三江五湖”贯穿其中”,“陆事寡而水事众”的部族,《越绝书》说:“春祭三江,秋祭五湖”,“群鸟耕田的图腾;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名曲《二泉印月》。第一节中国文化的构成格局

一地域文化举隅荆(巫)楚文化:“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刚烈,倔强的人文性格;浪漫和热情;岭南文化:中国南岭以南的地区,地理上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台湾,远离中心的边缘文化,文化发韧、定型较晚,平民性、商业性,语言词汇和方音特征;饮食(粤菜)等特点;荆(巫)楚文化:“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楚虽三户,亡秦关东(东北)文化:规则的四边形自然区域,东为长白山系,北有黑龙江.西是大兴安岭山脉,南边滨渤海和黄海,都属天然的屏障。相对的文化独立性。渤海国、“女真”、金、满族与“闯关东”的结合,郁勃的生命活力、粗硕坦荡的感情,未被近代文明揉搓过的刚强、勇猛、放纵、冒险的精神;

关东(东北)文化:规则的四边形自然区域,东为长白山系,北有黑齐鲁文化:产生孔子、孟子,墨子、孙武子、孙膑,邹衍、尹文子、田骈,扁鹊、公输班(鲁班)等的地方,“齐鲁诸儒,言过其行”,“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扎,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之,齐为大国”,“泱泱乎大国之风”.秦晋文化:贫瘠的黄土地水资源严重匮乏,农耕文明发展极度缓慢,物产的不足,使“晋人宿崇功利”,《毛诗序》:“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是秦“严刑峻法”的地域文化基础;汉唐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明清之际农民暴动的聚焦点和20世纪中国红色革命的圣地;齐鲁文化:产生孔子、孟子,墨子、孙武子、孙膑,邹衍、尹文子、海派文化:相对发达的经济商贸、较早开埠的历史渊源,“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怀,建筑的中西并存、中外合璧,本土的“申曲”(沪剧)与国剧京戏、越剧、淮剧等地方戏,以及来自域外的话剧、芭蕾舞等百花争妍的“大联袂”;浮华璀璨的花花世界,曾经最西化、最时髦,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形形色色的舶来品,寸土寸金和市场经济练就上海人的精明,讲求实际和实效,义利并重,引领中国时尚的前卫。海派文化:相对发达的经济商贸、较早开埠的历史渊源,“海纳百川京派文化:“京派文化”展现了中国主流文化的厚重成稳与大气,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的建筑,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多年作为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形成的“中心”的观念和心态,霸气与豪气,厚重的积淀,在许多方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伊斯兰文化带如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藏传佛教文化流布的两个主要文化区:雪域高原的藏族文化、内蒙大草原的蒙古族文化;巴蜀文化:以四川大盆地为范围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文化。京派文化:“京派文化”展现了中国主流文化的厚重成稳与大气,气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二巴蜀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化格局中的“蜀学”,主要体现在易学、史学、文学三方面。神话与远古传说(蜀王蚕丛、柏灌、鱼凫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民亦颇随王化去”;《华阳国志·蜀志》:“有蜀候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槨,国人从之)、蛇崇拜(蚩、禹、蚕、蜀、巴等,都与蛇形长“虫”有关)。二巴蜀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多元一体的中国文《蜀谣》:“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诞生的产床与摇篮,以老庄学说为兴奋点,以历代文学家辈出为突出现象。天数、易学、史学“在蜀”,“巴蜀半道,尤重老庄之术”。(1)先秦时期,地理阻隔与“西僻之国”、“戎狄之长”等偏见,诸子百家争鸣中的话语缺失;《史记》载:“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缺席失语的原因。《蜀谣》:“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山海经·海内经》:西南黑水、青广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种,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居,此草也,冬夏不死。”。

《华阳国志·巴志》: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为阜丘,彼稷多有,旨酒嘉谷,可以养母。”。巴人对白虎的图腾崇拜聚焦于“廪君化虎”,以及后来虎图腾部族“白虎纵横,伤人数千”的史影;“鱼盐女神”、“巫峡神女”等故事所寄予的对美好人生的追求;有滋有味、声色并茂的人生从这里开始。

《山海经·海内经》:西南黑水、青广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物化形态的远古记忆:大蛇崇拜物化形态的远古记忆:大蛇崇拜(2)人类纪元开始,中华民族文化大一统形成之际,大汉帝国精神的代表是“汉赋四大家”,王、扬、马都是蜀人。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大汉盛世的“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扬雄《蜀都赋》、班固《西都赋》。《史记·货殖列传》:巴、蜀亦沃野,地饶巵姜、丹砂、石、铜、铁、竹、木之器。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马、牦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2)人类纪元开始,中华民族文化大一统形成之际,大汉帝国精神《汉书·地理志》: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南贾滇、僰僮,西近邛、莋马牦牛。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柔弱褊厄。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

严君平的《老子指归》、《庄子注》是道家思想的中继者,扬雄《太玄》、《法言》等哲学思考以及史学《蜀王本纪》获得“西道圣人”的美誉。王褒《僮约》首次记载“买茶”。《汉书·地理志》: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小结:中国神话的羽化成仙、白日飞升、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内容,都是巴蜀文化的贡献;著名神话故事的“石头生人”、“魅力蛇仙”所体现的原型记忆;以老庄学说为兴奋点,以历代文学家辈出为突出现象。天数、易学、史学“在蜀”;“巴蛇吞象”、“蜀犬吠日”骄狂与“吴牛喘月”的柔靡。物质证明:三星堆文明、金沙文明、秦的“西蜀丹青”、秦汉漆器、黄润细密的蜀布等。小结:中国神话的羽化成仙、白日飞升、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内容在这同时,北方民族尚质朴节俭“实发实秀、实坚实好”(《诗经·生民》);荆楚民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襄公十一年》);吴越地区“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薅”(《盐铁论·通有》);先秦史料缺乏记载问题。地理阻隔的自然原因与“西僻之国”、“戎狄之长”等偏见,诸子百家争鸣中缺失巴蜀话语;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出土的文物,述说着当时巴蜀文化的辉煌;其实“上古之书”早有相关记载。如《山海经·海内经》。在这同时,北方民族尚质朴节俭“实发实秀、实坚实好”(《诗经·远古翘盼的遗存:太阳神鸟纵目人像远古翘盼的遗存:太阳神鸟纵目人像第二节中国文化大一统格局形成过程的巴蜀贡献巴蜀文化的首次辉煌。人类纪元开始,中华民族文化大一统形成之际,各方国的地域文化都在一个共有的国家平台上争相献艺,展示自己的特色以求接受时代的挑选。大汉帝国激扬奋发的浪漫精神,体现于甘肃省武威市出土的铜质雕塑“马踏飞燕”,其时代精神的言说代表是“汉赋四大家”,王、扬、马都是蜀人,形成巴蜀“文章冠天下”的结果(《汉书·地理志》),原因是巴蜀文化恰好能够体现这种大气磅礴、冲决一切的创新追求。第二节中国文化大一统格局形成过程的巴蜀贡献巴蜀文化的首次汉武帝将蜀郡太守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石室精舍”成为人类历史上首家国家办学机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诞生的产床与摇篮。“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曾经对函谷关最高长官“喜”说过“五百日后成都青羊肆寻吾”;“巴蜀半道,尤重老庄之术”的道家学说盛行与“俗好巫鬼”、大禹治水故事留下的“禹步”等巴蜀民间驱鬼等程式,理论与具体程式具备道教创立的条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于此诞生。汉武帝将蜀郡太守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大汉精神的体现:马踏飞燕大汉精神的体现:马踏飞燕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汉赋的价值因为汉赋同‘诗’、‘乐’不同,它既不被看作是一种严肃意义的古代政治历史文献,和祭祀典礼也没有必然联系。较之楚辞,它也和原始的巫术祭神的歌舞分离了。作为在楚辞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心的文艺形式,汉赋一开始就以供人以艺术美的欣赏为重要特色,所以极大地发展了在楚辞中已经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于辞藻描写的美的追求司马相如的赋区别于‘诗’和楚辞的地方,在于它处处讲求文辞的华美富丽,以穷极文辞之美为重要特征。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汉赋的价值因为汉赋同‘诗’、虽然它也有歌功颂德和所谓‘讽喻’的政治作用,但构成汉赋最根本的特征的东西却在于它能给人充分的艺术美享受,并以给人这种享受为自觉追求的重要目的;汉赋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文学开始了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不再只强调它作为政教伦理宣传工具的价值了。这使文艺性的‘文’从古代那种广义的‘文’明确分化出来的重要的第一步。虽然它也有歌功颂德和所谓‘讽喻’的政治作用,但构成汉赋最根本桓谭《新论》中也说:“张子侯曰:扬子云,西道孔子也,乃贫如此。吾应曰:子云亦东道孔子也。昔仲尼岂独是鲁,孔子亦齐楚圣人也”,并且不无惋惜地感叹“《玄》终不显”,张衡却纠正道:“汉家得天下二百岁之书也,汉四百岁《太玄》其兴矣”。王安石推崇道:“孟子没,能言大义而不仿于老庄者,扬子而已”,即所谓“儒者夷陵此道穷,千秋只有一扬雄”,司马光将扬雄与孟、荀并列。

桓谭《新论》中也说:“张子侯曰:扬子云,西道孔子也,乃贫如此各地域方国文化开始被整合,逐渐融汇于大一统的中华文化过程中,巴蜀学术的中继作用和创造性发展。严君平的《老子指归》、《庄子注》是道家思想的中继者和发扬光大者,基本理论是“无者生有,虚者生实”、“君者民之根”、“务在顺民”;王褒《僮约》首次记载“买茶”。司马相如受命开发大西南。史学建设的贡献有已经失传的扬雄的《蜀王本纪》,到魏晋时期“中国方志之祖”的《华阳国志》,“廿四史”中唯一出自巴蜀陈寿的《三国志》等。各地域方国文化开始被整合,逐渐融汇于大一统的中华文化过程中,蜀锦汉代说唱俑蜀锦(3)魏晋时期“中国方志之祖”的《华阳国志》,“廿四史”中唯一出自巴蜀人陈寿的《三国志》。“巴蜀半道”的道家学说盛行,“俗好巫鬼”的风气、巫术盛行的法式,中国本土宗教于此诞生。左思“三都赋”的《蜀都赋》。“洛阳纸贵”。常景的组诗:长卿有艳才,直致不群性。郁若春烟举,皎如秋月映。游梁虽好仁,仕汉常称病。清贞非我事,穷达委天命。(3)魏晋时期“中国方志之祖”的《华阳国志》,“廿四史”中唯王子挺秀质,逸气干青云。明珠既绝俗,白鹄信惊群。才世苟不合,遇否途自分。空枉碧鸡命,徒献金马文。严公体沉静,立志明霜雪。味道综微言,端蓍演妙说。才屈罗仲口,位结李强舌。素尚迈金贞,清标陵玉彻。王子挺秀质,逸气干青云。明珠既绝俗,白鹄信惊群。才世苟不合,蜀江导清流,扬子挹余休。含光绝后彦,覃思邈前修。世轻久不赏,玄谈物无求。当途谢权宠,置酒独闲游。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天地人间千古之至情文字”:李密《陈情表》、诸葛亮《前出师表》。中国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的民间规范指标,由三国时期的“蜀汉”提交出来:人际交往的“义”、个体的社会责任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江导清流,扬子挹余休。含光绝后彦,覃思邈前修。世轻久不赏,扬雄《蜀王本纪》王羲之《成都帖》扬雄《蜀王本纪》唐代魏颢《李翰林集序》:“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北魏时邢峦也曾赞叹巴蜀地区“文学笺启,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明代何宇度《益部谈资·卷上》也说:“蜀之文人才士,每出,皆表征一代,领袖百家,岂他方所能比拟”。文学是巴蜀对中华文化的杰出贡献。司马相如“含綦组以成文,列锦绣以为质”的唯美;郭沫若对“文艺的全与美”的强调和“为艺术而艺术”的追求,何其芳创作思维中浮现的那些“色彩、图案”的艳丽意象;对精美形制和艳秾华美的追求;第三节中国文化形象化地情感性言说:巴蜀文学唐代魏颢《李翰林集序》:“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剑远古神话传说与原始歌谣。“秦无文”;汉代文学标志性文体“大赋”,王、扬、枚、马四大家,“汉代文章两司马”(鲁迅),魏晋时期两篇“天地人间千古之至情文字”;远古神话传说与原始歌谣。中国文学发展的巅峰状态的唐文学。一个充满着精神自由和恣意妄为的时代,甚至是一个权威消解的时代。唐代作家把文学引向更广袤的大地人生,呈现为昂扬奋发的盛唐气象和蓬勃的青春朝气。他们不再像汉代文人以出入宫廷为荣,也不模仿魏晋文人啸傲山林和退隐田园,宫廷和市井、山林与田园、大漠与三峡等,都可步履踏勘,一个全国大漫游的时代来临,全方位地审美化地审视社会人生,导致唐代文学进入巅峰状态。唐代大合唱中四川方音。初唐四杰在成都街头探寻新途;陈子昂引导唐诗步入正途;

中国文学发展的巅峰状态的唐文学。一个充满着精神自由和恣意妄为李白的青春“狂歌”,“绣口一吐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那磅礴激昂的想象甚至在感悟人生时的些许愁思,穿越了时空,弥漫在整个人间,历久弥新!更喜欢采用自由的“古风”体和乐府歌行,去表现自己狂放不羁的情感和思想。“巴蜀情结”催生出如《蜀道难》、《峨眉山月歌》、《游子咏》、《朝发白帝城》、《送蜀僧晏入市》等数量颇丰的佳作;“青城道士”杜光庭剑侠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的先锋意义;“蜀戏冠天下”之称的巴蜀戏剧对中国戏剧发展的贡献等。李白的青春“狂歌”,“绣口一吐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那磅(3)入蜀后诗风大变达到炉火纯青高度的杜甫“蜀中诗”等。中国文学的首个地域流派晚唐“花间词”。聚集在成都街头的文人,以词五百余首辑录,形成中国第一部词集《花间词》。画屏溢彩,弄妆敷粉,珠帘鸳被,与柳袅桃红,蜂舞花艳,艳阳皓月交相辉映,文学的形式之美,被表现到一种极致境界。而闺阁情深,床笫之欢,两情相悦,思恋至深的情爱生活颂赞,更成为中国文学史一朵竞艳的奇葩。后蜀皇帝孟昶亲笔书写了中国第一幅春联“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启了中国特有的一种全新艺术体式。(3)入蜀后诗风大变达到炉火纯青高度的杜甫“蜀中诗”等。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隆宋”是“盛唐”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个巅峰。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宗之世”。邓广铭亦谓:“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建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就是空前绝后的”。“隆宋”是“盛唐”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个巅峰。陈寅恪认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时代标志文体宋词“豪放派”开创者苏轼;苏诗与小品美文如《猪头颂》、《黠鼠赋》、《艾子杂说》、《梁上君子》等;书法艺术领域“米蔡苏黄”四大家之一;美学理念“以俗为雅”、“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推崇“气象峥嵘,五色绚烂”的华美艳秾,注重“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的灵感;“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时代标志文体宋词“豪放派”开创者南宋时期编辑的《成都文类》,是收录有关成都的诗文进行分类编辑的作品集。邛州安仁人计有功,搜集唐代文献及口耳相传之诗歌轶事,汇成《唐诗纪事》81卷,收唐代诗人1150家。入蜀、寓蜀者如陆游、黄庭坚、范成大诸人,留下众多咏蜀物记蜀事的佳作,成为巴蜀文学的积淀内容。学说四川话的陆游:《城南寻梅》:老子今年懒赋诗,风光料理鬃成丝。青羊宫里春来早,初见梅花第一枝;

南宋时期编辑的《成都文类》,是收录有关成都的诗文进行分类编辑(5)宋代吕陶:“蜀学之盛,冠天下而垂无穷”。史学上,“隋前存书有二,唐后莫隆于蜀”(刘咸炘);经学方面,更有程颐“《易》学在蜀”的感叹。以“三苏”父子、张栻、魏了翁为代表的“蜀学”,终与二程“洛学”(即理学)和王安石“新学”鼎足而三(理学、新学、蜀学)。(5)宋代吕陶:“蜀学之盛,冠天下而垂无穷”。史学上,“隋厉鹗《宋诗纪事》: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因以名其游与其日。凡为是游者,架舟如屋,饰彩绘,连樯衔尾,荡漾波间,箫鼓弦歌,喧闹而作。其不能具舟者,依岸结棚,上下数里,以阅舟之往来。成都之人,于他游观或不能皆出,至浣花则倾城而往,里巷阗然。自旁郡观者,虽负贩刍荛之人,至相与称贷,易资为一饱之具,以从事穷日之游。府尹亦为之至潭上置酒高会,设水戏竞渡,尽众人之乐而后返。厉鹗《宋诗纪事》: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因以名其游与其日。凡为苏轼《洗儿诗》:人家养子望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

陆游《梅花》: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僧人道隆《大觉禅师语录》:戏出一棚川杂剧,神头鬼面几多般;夜深灯火阑珊甚,应是无人笑倚栏。

苏轼《洗儿诗》:人家养子望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

元明清文学

金元文学。《词史》云:“论金人词,必首宇文虚中”;元诗称大家“必曰虞、杨、范、揭”中的虞集。产生于巴蜀西部甘孜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这是一部藏族民间说唱体的英雄史诗,在元代写定完型,并开始在全国广泛流传,为汉、藏、蒙等族所喜闻乐道。青城县人杨朝英,系统收集整理、完成了中国最早的一部散曲选集《太平乐府》以及《阳春白雪》,人称“杨氏二选”;元明清文学明代文学,南充任瀚、新都杨慎、富顺熊过、内江赵贞吉,合称明代文学“蜀中四大家”,“景泰十才子”中的晏铎,“嘉靖八才子”中的熊过、任瀚等,都是时代俊杰;巴县人江潮宗,有两部专门介绍巴蜀的书籍《重庆郡志》和《蜀中人物记》,著有《紫轩集》。

清代文学,清初“三费”、雍正时的“三彭”和继后的“三李”、乾嘉时的“三张”等,呈现着明显的家族群体特征;明代文学,南充任瀚、新都杨慎、富顺熊过、内江赵贞吉,合称明代孙桐生《国朝全蜀诗抄·序》

蜀居天下西南,徼岷峨秀而奇江沱激,而驶山川清淑之气,磅礴郁积,必有所钟。汉则司马相如、扬子云;唐则陈子昂、李太白;宋则苏氏父子兄弟,畅其流而汇其宗;元之虞伯生;明代杨升庵咸以倜傥宏博之才,发为诗歌,故能掉鞅词坛,雄视百代。巴蜀好文,由来旧矣。孙桐生《国朝全蜀诗抄·序》蜀居天下西南,徼岷峨秀而奇江沱激……昭代名家,如费滋衡之雄浑、傅济庵之沉著、王镇之之酝酿深沉,而张船山尤能直道心源,一空色相。此外若张玉溪之清丽,李梦莲之豪宕,刘孟舆之超炼,朱眉君之恢瑰,舍侄梦华之俊迈苍雄,皆力追正始,笔有千秋,此不待选而后传也。次则缀辑菁华附庸风雅,虽非大雅之音,不鹘风人之旨,此比籍选而后传也。降而单词小言,偶有会心,如珠泊泥,如兰没草,其不终于覆甑者几希,此则非选必不传者也。虽才气有大小,学识有深浅,然莫非天地精英所萃,可视其淹没而不为之所哉?……昭代名家,如费滋衡之雄浑、傅济庵之沉著、王镇之之酝酿深沉第四节巴蜀哲学与史学

1.先秦至汉魏时期.苌宏、严君平、扬雄等的贡献。先秦道家哲学的中继站。严君平在《老子指归》中着重讲述了人的认识的主体问题,外部世界与人的生命主体是相互作用关系,类似后来“我思故我在”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生存哲学:不求来生(与佛教、基督教的区别),只求现世的实现:白日飞升、羽化成仙——甚至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第四节巴蜀哲学与史学1.先秦至汉魏时期.2.巴蜀哲学的第二个高峰宋代(1)“易学在蜀”,理学家程颐两次入蜀研究易学,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就把宋代理学的源流解说得极为清楚:“伏羲四图,其说皆出于邵氏。盖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挺之得之穆修伯长,伯长得之华山希夷先生陈抟图南者,所谓先天之学也”。宋初,普州崇龛(今安岳)人陈抟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和《先天图》,此外还著有《指玄篇》,言导养和还丹之事。他提出万物皆一体,只有超绝万有的“一大理法”存在,融儒、释、道为一体,开启宋代三教合一的潮流。2.巴蜀哲学的第二个高峰宋代(2)“湖湘学宗”张栻,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著有《南轩易说》、《孟子说》、《论语解》、《南轩文集》等。主张格物致知,知行互发。在知行关系上他认为“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盖致知以达其行”,主张“学思并进”,“周旋乎俎豆羽纶之间,优游于弦歌诵读之际”,曾创建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2)“湖湘学宗”张栻,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学者公认的与孔孟齐名的大学者扬雄

学者公认的与孔孟齐名的大学者扬雄陈抟四川安岳县人陈抟,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继承汉代以来的易学传统,糅合黄老思想、修炼方术、儒家修养和佛教禅理为一体,是北宋三教合流的首倡者,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著有《指玄篇》,研究导养和还丹之事。他提出万物皆一体,只有超绝万有的“一大理法”存在,留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和《先天图》尤其是周易先天图说对宋朝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为“陈抟老祖”、“睡仙”等。实践上,以睡功闻名于世,“不到黃河心不死”典故出处。

陈抟四川安岳县人陈抟,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继承天津杨柳青年画:陈抟下棋赢华山赵匡胤与之对局陈抟,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仙人。陈抟预知赵匡胤将来必做皇帝,便在与赵匡胤下棋时,与他打赌:若赵匡胤输了,便把华山赠给自己。赵匡胤心里想:华山又不是我的,若我输了棋,赠给你又何妨。便答应了陈抟的要求。后来,赵匡胤输了棋,便践诺写了一份把华山赠给陈抟的字据。不久,赵匡胤果真做了皇帝,这才发现自己中了陈抟的计,但是君无戏言,只好承认陈抟拥有对华山的支配权。

天津杨柳青年画:陈抟下棋赢华山赵匡胤与之对局陈抟,是中国历史“湖湘学宗”张栻,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主张格物致知,知行互发。在知行关系上他认为“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盖致知以达其行,曾创建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湖湘学宗”张栻,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主

魏了翁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人的主体精神“心”的作用。创办鹤山书院及其影响。华阳人范镇、范祖禹、范冲分别参与或主持了《新唐书》、《资治通鉴》及神宗、哲宗两朝实录的纂修和重修,被誉为史学界“三范”。魏了翁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3.明清时期巴蜀哲学思考启蒙主义思想家唐甄,29岁中举人,任过县官,后革职。晚年穷途潦倒,流寓江南。著《潜书》97篇。唐甄的哲学思想具有鲜明的唯物主义特征,强调事物变化是“精”、“气”变化所导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乱天下者惟君。治乱非他人之所能也,君也;杀人者众手,天子实为大手。”其政治思想具有鲜明的激进色彩和人民性。他的著作尖锐地揭露了封建君主专制的罪恶,充满了战斗的激情。3.明清时期巴蜀哲学思考张岱《自为墓志铭》: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裤子弟,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好娈童、好鲜衣、好美食、好骏马灯、好烟火、好梨园、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鸟,兼以茶淫桔虐,书蠹诗魔,劳碌半世,皆成梦幻……任人呼之为败子,为废物,为顽民,为钝秀才,为渴睡汉,为死老魅也。

张岱《自为墓志铭》:蜀人张岱,陶庵其号也。少为纨裤子弟,极爱明代哲学家杨慎((1488-1559)《明史·杨慎传》说:“明世记诵之傅,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传世的有150余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肯定:“慎赅博圆通,究在诸子之上”;其哲学思想主张“元气者,天地之极”,反对程朱空谈心性,主张从事物本身去寻求自然发展的变化,认为客观事物无不相互联系,主张用发展演变眼光认识事物。与二是认为客观事物互相联系而又互相依存,认为事物存在矛盾斗争,其结果必然是“刚胜柔,实胜虚”;三是主张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事物,即“世变如轮,无暂停也;人心如波,无少平也”。强调“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当自学问中来。”明代哲学家杨慎((1488-1559)《明史·杨慎传》说:“唐甄(1630~1704)四川省达州人,清顺治十四年(1658)中举人。

唐甄(1630~1704)四川省达州人,清顺治十四年(1(3)清代学术的导引者。胡适《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者》对之进行论述:“费氏父子一面提倡实事实功,开颜李学派的先声;一面尊崇漠儒,提倡古注疏的研究,开清朝二百余年‘漠学’的风气”。清代学术大师章学诚“更吸取了清初学者费氏父子的学术史的意见。学诚读了费锡璜《贯道堂文集》,曾深加赏识,说:‘纵横博辨,闳肆而有绳准,周秦诸子无以过之’”(3)清代学术的导引者。胡适《费经虞与费密——清学的两个先驱(4)影响近代中国变革的廖平。极端“放肆”地任意阐说“六经”为我所用,从强调孔子“感时忧国,改制救弊”的入世精神,去联系社会需要变革的近代现实。出于“通经致用为归”的现实变革要求,廖平任意编造事实以重造孔子形象,将一些儒学思想从孔子身上剥离出来而划为“孔门的有组织有计划的通同作弊”。在廖平的描述下,“六经”中“人学”是孔子为全人类所制法典,“天学”是孔子为无限宇宙概括的法则,因此,万教归孔,人类崇经,就是世界发展的必然趋势。他这种大翻成案、“放肆说经”的思想模式和学术思想。廖平学说对康有为变法思想产生过影响。(4)影响近代中国变革的廖平。极端“放肆”地任意阐说“六经”晚清特点是经学勃兴,新学蔚起,观点新颖,引领风骚,是为“新蜀学”。摒弃陈腐的“八股”时文,注重对儒家元典的传习和研究。在动荡多变的时局中,“通经致用”、“中体西用”成为突出表现。蜀地学者“以复古求解放”,将清代学人达到的最高点东汉“许郑之学”成功地向前推进到西汉“今古文学”,乃至回溯至先秦“诸子之学”,最终实现了传统学术的解放。同时也使“蜀学”得以与“湘学”共同成为这一时期中国传统学术的重心,构成中国经学的新阶段和新形态。李学勤认为:“从晚清以后,中国传统学术发展的重心,一个是‘湘学’,一个是‘蜀学’。”“中国历史至晚清,学术重心发生了转移,这个重心一是湘学,一是蜀学。”(李学勤:〈清代学术的几个问题〉,《中国学术》总第6期,2001年第2期。)晚清特点是经学勃兴,新学蔚起,观点新颖,引领风骚,是为“新蜀陈寅恪在成都期间,曾经四方搜求四川学者刘咸忻的学著《推十书》认为刘咸是蜀中最有学问和成就的学者。《成都竹枝词》:女生三五结香俦,天足尚佯极自由。小树胶鞋新买得,归途更续踏青游.20世纪中国文化全才郭沫若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文学的全面开创贡献。

陈寅恪在成都期间,曾经四方搜求四川学者刘咸忻的学著《推十书》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4.20世纪巴蜀学术和政治思想20世纪中国文化全才郭沫若在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文学的全面开创贡献。新儒家浪潮中的贺麟、唐君毅等;陈寅恪在成都期间,曾经四方搜求四川学者刘咸炘的学著《推十书》,认为刘咸炘是蜀中最有学问和成就的学者。“川北圣人”张澜及其领导民盟的第三种道路的探索;中共政治家群体朱德、刘伯承、陈毅、聂荣臻等的社会主义探索;邓小平的“猫论”,总设计师与中国的腾飞。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文化的创新:成都三环路立交桥文化的创新:成都三环路立交桥

谢谢大家!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第七章

巴蜀文化精粹第七章

巴蜀文化精粹第一节中国文化的构成格局

一地域文化举隅吴越文化:长江下游,今苏南、浙东、环太湖和钱塘江流域,《禹贡》称之为扬州。滨海临江,地势低洼,多平原,江湖密布,河叉纵横,有所谓“三江五湖”贯穿其中”,“陆事寡而水事众”的部族,《越绝书》说:“春祭三江,秋祭五湖”,“群鸟耕田的图腾;民歌《好一朵茉莉花》、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名曲《二泉印月》。第一节中国文化的构成格局

一地域文化举隅荆(巫)楚文化:“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刚烈,倔强的人文性格;浪漫和热情;岭南文化:中国南岭以南的地区,地理上包括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台湾,远离中心的边缘文化,文化发韧、定型较晚,平民性、商业性,语言词汇和方音特征;饮食(粤菜)等特点;荆(巫)楚文化:“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楚虽三户,亡秦关东(东北)文化:规则的四边形自然区域,东为长白山系,北有黑龙江.西是大兴安岭山脉,南边滨渤海和黄海,都属天然的屏障。相对的文化独立性。渤海国、“女真”、金、满族与“闯关东”的结合,郁勃的生命活力、粗硕坦荡的感情,未被近代文明揉搓过的刚强、勇猛、放纵、冒险的精神;

关东(东北)文化:规则的四边形自然区域,东为长白山系,北有黑齐鲁文化:产生孔子、孟子,墨子、孙武子、孙膑,邹衍、尹文子、田骈,扁鹊、公输班(鲁班)等的地方,“齐鲁诸儒,言过其行”,“宽缓阔达而足智好议论”,“太公至国,修政,因其俗,简其扎,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之,齐为大国”,“泱泱乎大国之风”.秦晋文化:贫瘠的黄土地水资源严重匮乏,农耕文明发展极度缓慢,物产的不足,使“晋人宿崇功利”,《毛诗序》:“此晋也,而谓之唐,本其风俗忧深思远,俭而用礼”。是秦“严刑峻法”的地域文化基础;汉唐时期中国的政治中心;明清之际农民暴动的聚焦点和20世纪中国红色革命的圣地;齐鲁文化:产生孔子、孟子,墨子、孙武子、孙膑,邹衍、尹文子、海派文化:相对发达的经济商贸、较早开埠的历史渊源,“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胸怀,建筑的中西并存、中外合璧,本土的“申曲”(沪剧)与国剧京戏、越剧、淮剧等地方戏,以及来自域外的话剧、芭蕾舞等百花争妍的“大联袂”;浮华璀璨的花花世界,曾经最西化、最时髦,有着最优雅精致的生活方式,形形色色的舶来品,寸土寸金和市场经济练就上海人的精明,讲求实际和实效,义利并重,引领中国时尚的前卫。海派文化:相对发达的经济商贸、较早开埠的历史渊源,“海纳百川京派文化:“京派文化”展现了中国主流文化的厚重成稳与大气,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的建筑,强烈的政治参与意识。多年作为政治和经济的中心,形成的“中心”的观念和心态,霸气与豪气,厚重的积淀,在许多方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伊斯兰文化带如新疆、宁夏、青海、甘肃等;藏传佛教文化流布的两个主要文化区:雪域高原的藏族文化、内蒙大草原的蒙古族文化;巴蜀文化:以四川大盆地为范围的,人类所创造的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的文化。京派文化:“京派文化”展现了中国主流文化的厚重成稳与大气,气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二巴蜀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多元一体的中国文化格局中的“蜀学”,主要体现在易学、史学、文学三方面。神话与远古传说(蜀王蚕丛、柏灌、鱼凫三代“各数百岁,皆神化不死”,“民亦颇随王化去”;《华阳国志·蜀志》:“有蜀候蚕丛,其目纵,始称王,死,作石棺、石槨,国人从之)、蛇崇拜(蚩、禹、蚕、蜀、巴等,都与蛇形长“虫”有关)。二巴蜀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多元一体的中国文《蜀谣》:“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

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诞生的产床与摇篮,以老庄学说为兴奋点,以历代文学家辈出为突出现象。天数、易学、史学“在蜀”,“巴蜀半道,尤重老庄之术”。(1)先秦时期,地理阻隔与“西僻之国”、“戎狄之长”等偏见,诸子百家争鸣中的话语缺失;《史记》载:“不韦迁蜀,世传吕览”。缺席失语的原因。《蜀谣》:“汶阜之山,江出其腹,帝以会昌,神以建福”。《山海经·海内经》:西南黑水、青广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爰有膏菽、膏稻、膏黍、膏稷,百谷自生,冬夏播种,鸾鸟自歌,凤鸟自舞,灵寿实华,草木所聚;爰有百兽,相群爰居,此草也,冬夏不死。”。

《华阳国志·巴志》:川崖惟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为阜丘,彼稷多有,旨酒嘉谷,可以养母。”。巴人对白虎的图腾崇拜聚焦于“廪君化虎”,以及后来虎图腾部族“白虎纵横,伤人数千”的史影;“鱼盐女神”、“巫峡神女”等故事所寄予的对美好人生的追求;有滋有味、声色并茂的人生从这里开始。

《山海经·海内经》:西南黑水、青广之间,有都广之野,后稷葬焉物化形态的远古记忆:大蛇崇拜物化形态的远古记忆:大蛇崇拜(2)人类纪元开始,中华民族文化大一统形成之际,大汉帝国精神的代表是“汉赋四大家”,王、扬、马都是蜀人。汉武帝将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大汉盛世的“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扬雄《蜀都赋》、班固《西都赋》。《史记·货殖列传》:巴、蜀亦沃野,地饶巵姜、丹砂、石、铜、铁、竹、木之器。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马、牦牛。然四塞,栈道千里无所不通。(2)人类纪元开始,中华民族文化大一统形成之际,大汉帝国精神《汉书·地理志》: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有江水沃野,山林竹木疏食果实之饶。南贾滇、僰僮,西近邛、莋马牦牛。民食稻鱼,亡凶年忧,俗不愁苦,而轻易淫泆,柔弱褊厄。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教民读书法令,未能笃信道德,反以好文刺讥,贵慕权势。及司马相如游宦京师诸侯,以文辞显于世。乡党慕循其迹。后有王褒、严遵,扬雄之徒,文章冠天下。

严君平的《老子指归》、《庄子注》是道家思想的中继者,扬雄《太玄》、《法言》等哲学思考以及史学《蜀王本纪》获得“西道圣人”的美誉。王褒《僮约》首次记载“买茶”。《汉书·地理志》:巴、蜀、广汉本南夷,秦并以为郡,土地肥美,小结:中国神话的羽化成仙、白日飞升、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内容,都是巴蜀文化的贡献;著名神话故事的“石头生人”、“魅力蛇仙”所体现的原型记忆;以老庄学说为兴奋点,以历代文学家辈出为突出现象。天数、易学、史学“在蜀”;“巴蛇吞象”、“蜀犬吠日”骄狂与“吴牛喘月”的柔靡。物质证明:三星堆文明、金沙文明、秦的“西蜀丹青”、秦汉漆器、黄润细密的蜀布等。小结:中国神话的羽化成仙、白日飞升、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内容在这同时,北方民族尚质朴节俭“实发实秀、实坚实好”(《诗经·生民》);荆楚民族“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左传·襄公十一年》);吴越地区“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薅”(《盐铁论·通有》);先秦史料缺乏记载问题。地理阻隔的自然原因与“西僻之国”、“戎狄之长”等偏见,诸子百家争鸣中缺失巴蜀话语;三星堆、金沙遗址等出土的文物,述说着当时巴蜀文化的辉煌;其实“上古之书”早有相关记载。如《山海经·海内经》。在这同时,北方民族尚质朴节俭“实发实秀、实坚实好”(《诗经·远古翘盼的遗存:太阳神鸟纵目人像远古翘盼的遗存:太阳神鸟纵目人像第二节中国文化大一统格局形成过程的巴蜀贡献巴蜀文化的首次辉煌。人类纪元开始,中华民族文化大一统形成之际,各方国的地域文化都在一个共有的国家平台上争相献艺,展示自己的特色以求接受时代的挑选。大汉帝国激扬奋发的浪漫精神,体现于甘肃省武威市出土的铜质雕塑“马踏飞燕”,其时代精神的言说代表是“汉赋四大家”,王、扬、马都是蜀人,形成巴蜀“文章冠天下”的结果(《汉书·地理志》),原因是巴蜀文化恰好能够体现这种大气磅礴、冲决一切的创新追求。第二节中国文化大一统格局形成过程的巴蜀贡献巴蜀文化的首次汉武帝将蜀郡太守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官”——“石室精舍”成为人类历史上首家国家办学机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诞生的产床与摇篮。“老子西出函谷关”时曾经对函谷关最高长官“喜”说过“五百日后成都青羊肆寻吾”;“巴蜀半道,尤重老庄之术”的道家学说盛行与“俗好巫鬼”、大禹治水故事留下的“禹步”等巴蜀民间驱鬼等程式,理论与具体程式具备道教创立的条件;中国本土宗教道教于此诞生。汉武帝将蜀郡太守文翁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大汉精神的体现:马踏飞燕大汉精神的体现:马踏飞燕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汉赋的价值因为汉赋同‘诗’、‘乐’不同,它既不被看作是一种严肃意义的古代政治历史文献,和祭祀典礼也没有必然联系。较之楚辞,它也和原始的巫术祭神的歌舞分离了。作为在楚辞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心的文艺形式,汉赋一开始就以供人以艺术美的欣赏为重要特色,所以极大地发展了在楚辞中已经表现出来的那种对于辞藻描写的美的追求司马相如的赋区别于‘诗’和楚辞的地方,在于它处处讲求文辞的华美富丽,以穷极文辞之美为重要特征。李泽厚、刘纲纪《中国美学史》:汉赋的价值因为汉赋同‘诗’、虽然它也有歌功颂德和所谓‘讽喻’的政治作用,但构成汉赋最根本的特征的东西却在于它能给人充分的艺术美享受,并以给人这种享受为自觉追求的重要目的;汉赋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文学开始了强调文学的审美价值,不再只强调它作为政教伦理宣传工具的价值了。这使文艺性的‘文’从古代那种广义的‘文’明确分化出来的重要的第一步。虽然它也有歌功颂德和所谓‘讽喻’的政治作用,但构成汉赋最根本桓谭《新论》中也说:“张子侯曰:扬子云,西道孔子也,乃贫如此。吾应曰:子云亦东道孔子也。昔仲尼岂独是鲁,孔子亦齐楚圣人也”,并且不无惋惜地感叹“《玄》终不显”,张衡却纠正道:“汉家得天下二百岁之书也,汉四百岁《太玄》其兴矣”。王安石推崇道:“孟子没,能言大义而不仿于老庄者,扬子而已”,即所谓“儒者夷陵此道穷,千秋只有一扬雄”,司马光将扬雄与孟、荀并列。

桓谭《新论》中也说:“张子侯曰:扬子云,西道孔子也,乃贫如此各地域方国文化开始被整合,逐渐融汇于大一统的中华文化过程中,巴蜀学术的中继作用和创造性发展。严君平的《老子指归》、《庄子注》是道家思想的中继者和发扬光大者,基本理论是“无者生有,虚者生实”、“君者民之根”、“务在顺民”;王褒《僮约》首次记载“买茶”。司马相如受命开发大西南。史学建设的贡献有已经失传的扬雄的《蜀王本纪》,到魏晋时期“中国方志之祖”的《华阳国志》,“廿四史”中唯一出自巴蜀陈寿的《三国志》等。各地域方国文化开始被整合,逐渐融汇于大一统的中华文化过程中,蜀锦汉代说唱俑蜀锦(3)魏晋时期“中国方志之祖”的《华阳国志》,“廿四史”中唯一出自巴蜀人陈寿的《三国志》。“巴蜀半道”的道家学说盛行,“俗好巫鬼”的风气、巫术盛行的法式,中国本土宗教于此诞生。左思“三都赋”的《蜀都赋》。“洛阳纸贵”。常景的组诗:长卿有艳才,直致不群性。郁若春烟举,皎如秋月映。游梁虽好仁,仕汉常称病。清贞非我事,穷达委天命。(3)魏晋时期“中国方志之祖”的《华阳国志》,“廿四史”中唯王子挺秀质,逸气干青云。明珠既绝俗,白鹄信惊群。才世苟不合,遇否途自分。空枉碧鸡命,徒献金马文。严公体沉静,立志明霜雪。味道综微言,端蓍演妙说。才屈罗仲口,位结李强舌。素尚迈金贞,清标陵玉彻。王子挺秀质,逸气干青云。明珠既绝俗,白鹄信惊群。才世苟不合,蜀江导清流,扬子挹余休。含光绝后彦,覃思邈前修。世轻久不赏,玄谈物无求。当途谢权宠,置酒独闲游。郦道元的《水经注·三峡》。“天地人间千古之至情文字”:李密《陈情表》、诸葛亮《前出师表》。中国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的民间规范指标,由三国时期的“蜀汉”提交出来:人际交往的“义”、个体的社会责任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蜀江导清流,扬子挹余休。含光绝后彦,覃思邈前修。世轻久不赏,扬雄《蜀王本纪》王羲之《成都帖》扬雄《蜀王本纪》唐代魏颢《李翰林集序》:“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剑门上断,横江下绝,岷、峨之曲,别为锦川。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北魏时邢峦也曾赞叹巴蜀地区“文学笺启,往往可观,冠带风流,亦为不少”。明代何宇度《益部谈资·卷上》也说:“蜀之文人才士,每出,皆表征一代,领袖百家,岂他方所能比拟”。文学是巴蜀对中华文化的杰出贡献。司马相如“含綦组以成文,列锦绣以为质”的唯美;郭沫若对“文艺的全与美”的强调和“为艺术而艺术”的追求,何其芳创作思维中浮现的那些“色彩、图案”的艳丽意象;对精美形制和艳秾华美的追求;第三节中国文化形象化地情感性言说:巴蜀文学唐代魏颢《李翰林集序》:“自盘古划天地,天地之气艮于西南。剑远古神话传说与原始歌谣。“秦无文”;汉代文学标志性文体“大赋”,王、扬、枚、马四大家,“汉代文章两司马”(鲁迅),魏晋时期两篇“天地人间千古之至情文字”;远古神话传说与原始歌谣。中国文学发展的巅峰状态的唐文学。一个充满着精神自由和恣意妄为的时代,甚至是一个权威消解的时代。唐代作家把文学引向更广袤的大地人生,呈现为昂扬奋发的盛唐气象和蓬勃的青春朝气。他们不再像汉代文人以出入宫廷为荣,也不模仿魏晋文人啸傲山林和退隐田园,宫廷和市井、山林与田园、大漠与三峡等,都可步履踏勘,一个全国大漫游的时代来临,全方位地审美化地审视社会人生,导致唐代文学进入巅峰状态。唐代大合唱中四川方音。初唐四杰在成都街头探寻新途;陈子昂引导唐诗步入正途;

中国文学发展的巅峰状态的唐文学。一个充满着精神自由和恣意妄为李白的青春“狂歌”,“绣口一吐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那磅礴激昂的想象甚至在感悟人生时的些许愁思,穿越了时空,弥漫在整个人间,历久弥新!更喜欢采用自由的“古风”体和乐府歌行,去表现自己狂放不羁的情感和思想。“巴蜀情结”催生出如《蜀道难》、《峨眉山月歌》、《游子咏》、《朝发白帝城》、《送蜀僧晏入市》等数量颇丰的佳作;“青城道士”杜光庭剑侠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的先锋意义;“蜀戏冠天下”之称的巴蜀戏剧对中国戏剧发展的贡献等。李白的青春“狂歌”,“绣口一吐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那磅(3)入蜀后诗风大变达到炉火纯青高度的杜甫“蜀中诗”等。中国文学的首个地域流派晚唐“花间词”。聚集在成都街头的文人,以词五百余首辑录,形成中国第一部词集《花间词》。画屏溢彩,弄妆敷粉,珠帘鸳被,与柳袅桃红,蜂舞花艳,艳阳皓月交相辉映,文学的形式之美,被表现到一种极致境界。而闺阁情深,床笫之欢,两情相悦,思恋至深的情爱生活颂赞,更成为中国文学史一朵竞艳的奇葩。后蜀皇帝孟昶亲笔书写了中国第一幅春联“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开启了中国特有的一种全新艺术体式。(3)入蜀后诗风大变达到炉火纯青高度的杜甫“蜀中诗”等。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隆宋”是“盛唐”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个巅峰。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变,造极于赵宗之世”。邓广铭亦谓:“两宋期内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所建到的高度,在中国整个封建社会历史时期之内,可以就是空前绝后的”。“隆宋”是“盛唐”后,中国文化发展的又一个巅峰。陈寅恪认为:“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时代标志文体宋词“豪放派”开创者苏轼;苏诗与小品美文如《猪头颂》、《黠鼠赋》、《艾子杂说》、《梁上君子》等;书法艺术领域“米蔡苏黄”四大家之一;美学理念“以俗为雅”、“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推崇“气象峥嵘,五色绚烂”的华美艳秾,注重“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的灵感;“唐宋八大家”中的“三苏”。时代标志文体宋词“豪放派”开创者南宋时期编辑的《成都文类》,是收录有关成都的诗文进行分类编辑的作品集。邛州安仁人计有功,搜集唐代文献及口耳相传之诗歌轶事,汇成《唐诗纪事》81卷,收唐代诗人1150家。入蜀、寓蜀者如陆游、黄庭坚、范成大诸人,留下众多咏蜀物记蜀事的佳作,成为巴蜀文学的积淀内容。学说四川话的陆游:《城南寻梅》:老子今年懒赋诗,风光料理鬃成丝。青羊宫里春来早,初见梅花第一枝;

南宋时期编辑的《成都文类》,是收录有关成都的诗文进行分类编辑(5)宋代吕陶:“蜀学之盛,冠天下而垂无穷”。史学上,“隋前存书有二,唐后莫隆于蜀”(刘咸炘);经学方面,更有程颐“《易》学在蜀”的感叹。以“三苏”父子、张栻、魏了翁为代表的“蜀学”,终与二程“洛学”(即理学)和王安石“新学”鼎足而三(理学、新学、蜀学)。(5)宋代吕陶:“蜀学之盛,冠天下而垂无穷”。史学上,“隋厉鹗《宋诗纪事》: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因以名其游与其日。凡为是游者,架舟如屋,饰彩绘,连樯衔尾,荡漾波间,箫鼓弦歌,喧闹而作。其不能具舟者,依岸结棚,上下数里,以阅舟之往来。成都之人,于他游观或不能皆出,至浣花则倾城而往,里巷阗然。自旁郡观者,虽负贩刍荛之人,至相与称贷,易资为一饱之具,以从事穷日之游。府尹亦为之至潭上置酒高会,设水戏竞渡,尽众人之乐而后返。厉鹗《宋诗纪事》:泛舟浣花溪之百花潭,因以名其游与其日。凡为苏轼《洗儿诗》:人家养子望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鲁,无灾无病到公卿。

陆游《梅花》: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僧人道隆《大觉禅师语录》:戏出一棚川杂剧,神头鬼面几多般;夜深灯火阑珊甚,应是无人笑倚栏。

苏轼《洗儿诗》:人家养子望聪明,我为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

元明清文学

金元文学。《词史》云:“论金人词,必首宇文虚中”;元诗称大家“必曰虞、杨、范、揭”中的虞集。产生于巴蜀西部甘孜的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这是一部藏族民间说唱体的英雄史诗,在元代写定完型,并开始在全国广泛流传,为汉、藏、蒙等族所喜闻乐道。青城县人杨朝英,系统收集整理、完成了中国最早的一部散曲选集《太平乐府》以及《阳春白雪》,人称“杨氏二选”;元明清文学明代文学,南充任瀚、新都杨慎、富顺熊过、内江赵贞吉,合称明代文学“蜀中四大家”,“景泰十才子”中的晏铎,“嘉靖八才子”中的熊过、任瀚等,都是时代俊杰;巴县人江潮宗,有两部专门介绍巴蜀的书籍《重庆郡志》和《蜀中人物记》,著有《紫轩集》。

清代文学,清初“三费”、雍正时的“三彭”和继后的“三李”、乾嘉时的“三张”等,呈现着明显的家族群体特征;明代文学,南充任瀚、新都杨慎、富顺熊过、内江赵贞吉,合称明代孙桐生《国朝全蜀诗抄·序》

蜀居天下西南,徼岷峨秀而奇江沱激,而驶山川清淑之气,磅礴郁积,必有所钟。汉则司马相如、扬子云;唐则陈子昂、李太白;宋则苏氏父子兄弟,畅其流而汇其宗;元之虞伯生;明代杨升庵咸以倜傥宏博之才,发为诗歌,故能掉鞅词坛,雄视百代。巴蜀好文,由来旧矣。孙桐生《国朝全蜀诗抄·序》蜀居天下西南,徼岷峨秀而奇江沱激……昭代名家,如费滋衡之雄浑、傅济庵之沉著、王镇之之酝酿深沉,而张船山尤能直道心源,一空色相。此外若张玉溪之清丽,李梦莲之豪宕,刘孟舆之超炼,朱眉君之恢瑰,舍侄梦华之俊迈苍雄,皆力追正始,笔有千秋,此不待选而后传也。次则缀辑菁华附庸风雅,虽非大雅之音,不鹘风人之旨,此比籍选而后传也。降而单词小言,偶有会心,如珠泊泥,如兰没草,其不终于覆甑者几希,此则非选必不传者也。虽才气有大小,学识有深浅,然莫非天地精英所萃,可视其淹没而不为之所哉?……昭代名家,如费滋衡之雄浑、傅济庵之沉著、王镇之之酝酿深沉第四节巴蜀哲学与史学

1.先秦至汉魏时期.苌宏、严君平、扬雄等的贡献。先秦道家哲学的中继站。严君平在《老子指归》中着重讲述了人的认识的主体问题,外部世界与人的生命主体是相互作用关系,类似后来“我思故我在”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生存哲学:不求来生(与佛教、基督教的区别),只求现世的实现:白日飞升、羽化成仙——甚至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第四节巴蜀哲学与史学1.先秦至汉魏时期.2.巴蜀哲学的第二个高峰宋代(1)“易学在蜀”,理学家程颐两次入蜀研究易学,朱熹在《周易本义》中就把宋代理学的源流解说得极为清楚:“伏羲四图,其说皆出于邵氏。盖邵氏得之李之才挺之,挺之得之穆修伯长,伯长得之华山希夷先生陈抟图南者,所谓先天之学也”。宋初,普州崇龛(今安岳)人陈抟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和《先天图》,此外还著有《指玄篇》,言导养和还丹之事。他提出万物皆一体,只有超绝万有的“一大理法”存在,融儒、释、道为一体,开启宋代三教合一的潮流。2.巴蜀哲学的第二个高峰宋代(2)“湖湘学宗”张栻,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著有《南轩易说》、《孟子说》、《论语解》、《南轩文集》等。主张格物致知,知行互发。在知行关系上他认为“始则据其所知而行之,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行有始终,必自始以及终。”“盖致知以达其行”,主张“学思并进”,“周旋乎俎豆羽纶之间,优游于弦歌诵读之际”,曾创建城南书院,主持岳麓书院。(2)“湖湘学宗”张栻,理学上承二程,推崇周敦颐《太极图说国学导论·巴蜀文化课件学者公认的与孔孟齐名的大学者扬雄

学者公认的与孔孟齐名的大学者扬雄陈抟四川安岳县人陈抟,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继承汉代以来的易学传统,糅合黄老思想、修炼方术、儒家修养和佛教禅理为一体,是北宋三教合流的首倡者,成为宋代理学的先声,著有《指玄篇》,研究导养和还丹之事。他提出万物皆一体,只有超绝万有的“一大理法”存在,留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和《先天图》尤其是周易先天图说对宋朝理学有较大影响。后人称为“陈抟老祖”、“睡仙”等。实践上,以睡功闻名于世,“不到黃河心不死”典故出处。

陈抟四川安岳县人陈抟,自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继承天津杨柳青年画:陈抟下棋赢华山赵匡胤与之对局陈抟,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仙人。陈抟预知赵匡胤将来必做皇帝,便在与赵匡胤下棋时,与他打赌:若赵匡胤输了,便把华山赠给自己。赵匡胤心里想:华山又不是我的,若我输了棋,赠给你又何妨。便答应了陈抟的要求。后来,赵匡胤输了棋,便践诺写了一份把华山赠给陈抟的字据。不久,赵匡胤果真做了皇帝,这才发现自己中了陈抟的计,但是君无戏言,只好承认陈抟拥有对华山的支配权。

天津杨柳青年画:陈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