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随动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_第1页
位置随动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_第2页
位置随动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_第3页
位置随动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_第4页
位置随动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位置随动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初始条件:图示为一位置随动系统,放大器增益为Ka=40,电桥增益,测速电机增益V.s,Ra=7.5Ω,La=14.25mH,J=0.0062kg.m2,Ce=Cm=0.42N.m/A,f=0.18N.m.s,减速比i=10。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求出系统各部分传递函数,画出系统结构图、信号流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求出开环系统的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并设计滞后校正装置,使得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加10度。用Matlab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比较其时域响应曲线有何区别,并说明原因。对上述任务写出完整的课程设计说明书,说明书中必须进行原理分析,写清楚分析计算的过程及其比较分析的结果,并包含Matlab源程序或Simulink仿真模型,说明书的格式按照教务处标准书写。时间安排:任务时间(天)指导老师下达任务书,审题、查阅相关资料2分析、计算2编写程序1撰写报告2论文答辩1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目录TOC\o"1-3"\h\u122摘要 题目:位置随动系统的滞后校正设计1设计任务及要求的分析1.1设计任务(1)求出系统各部分传递函数,画出系统结构图、信号流图,并求出闭环传递函数。(2)求出开环系统的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并设计滞后校正装置,使得系统的相角裕度增加10度。(3)用Matlab对校正前后的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比较其时域响应曲线有何区别,并说明原因。1.2设计要求分析滞后校正装置的传递函数为:(1-1)它提供一个负实轴上的零点和一个负实轴上的极点。零、极点之间的距离由值决定。由于>1,极点位于零点右边,对于s平面上的一个动点,零点产生的向量角小于极点产生的向量角,因此,滞后校正装置总的向量角为负,故称为滞后校正。本次课程设计就是要根据滞后校正进行一类位置随动系统的滞后校正。2位置随动系统原理说明2.1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及原理说明图2-1位置随动系统原理图位置随动系统通常由测量元件、放大元件、伺服电动机、测速发电机、齿轮系及绳轮等组成,采用负反馈控制原理工作,其原理图如图2-1所示。该系统由取信号模块,信号处理模块,信号输出模块和信号反馈模块构成。取信号模块由测量元件和电路构成,信号处理模块由放大器构成,信号输出模块由驱动伺服电机SM的电路以及减速器构成,信号反馈模块由负载通过传动机构构成。系统的工作原理为:系统的初始状态处于某一平衡状态,即输入角位移与输出相等,两个环形电位器构成的桥式电路处于平衡状态,桥式电路输出电压,电动机不动,系统处在平衡状态。若输入角位移发生变化时,假设为增大,由于惯性,负载角位移并没有立即跟随输入角位移的改变而改变,因而桥式电路输出电压因电势差而为正,桥式电路输出电压通过放大器增大到用来驱动伺服电机SM转动,进而通过减速器带动负载正转。负载正转带通传动机构增大输出角并使其与相等,如此电桥输出电压再归为零,电机停止转动,系统处于新的平衡状态;反之,若输入角位移减小时,桥式电路则为负,如此经过放大驱动电机SM以相反的方向转动,进而使负载带动传动机构减小直至=。如此可以实现输出角始终与输出角保持相等。此外,电机SM的转速又可以通过测速电机的输出经反馈环节反馈到处,并与之比较。在图2-1中测量原件为由电位器Rr和Rc组成的桥式测量电路。负载就固定在电位器Rc的滑臂上,因此电位器Rc的输出电压Uc和输出位移成正比。当输入位移变化时,在电桥的两端得到偏差电压ΔU=Ur-Uc,经放大器放大后驱动伺服电机,并通过齿轮系带动负载移动,使偏差减小。当偏差ΔU=0时,电动机停止转动,负载停止移动。此时δ=δL,表明输出位移与输入位移相对应。测速发电机反馈与电动机速度成正比,用以增加阻尼,改善系统性能。负载通过对以上分析可得该物理模型的原理框图,其方框图如下所示:负载图2-2原理框图2.2部分电路分析2.2.1自整角机作为常用的位置检测装置,将角位移或者直线位移转换成模拟电压信号的幅值或相位。自整角机作为角位移传感器,在位置随动系统中是成对使用的。与指令轴相连的是发送机,与系统输出轴相连的是接收机。(2-1)零初始条件下,对上式求拉普拉斯变换,可求得电位器的传递函数为(2-2)自整角机结构图可用图2-3表示-图-图2-3自整角机u(2.2.2功率放大器由于运算放大器具有输入阻抗很大,输出阻抗小的特点,在工程上被广泛用来作信号放大器。其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成正比,传递函数为(2-3)式中Ua为输出电压,U1为输入电压,Ka为放大倍数。功率放大器结构图可用图2-4表示 图2-4功率放大器2.2.3两相伺服电动机(2-4)拉普拉斯变换为,于是可得伺服电机传递函数(2-5)伺服电机结构图可用图2-5表示图图2-5两相伺服电动机2.2.4测速发电机测速发电机的输出电压Ut与其转速ω成正比,即有(2-6)于是可得测速发电机的微分方程(2-7)经过拉普拉斯变换,可得传递函数(2-8)测速发电机结构图可用图2-6表示 图2-6测速发电机2.2.5减速器(2-9)拉普拉斯变换为:(2-10)传递函数为:(2-11)式中i为转速比。其结构图如图2-7所示图图2-7减速器2.3各元部件传递函数(1)(2)(3)其中是电动机机电时间常数;是电动机传递系数。(4)(5)2.4位置随动系统的结构框图由以上各部分的方框图及系统原理图不难作出系统的结构图,如图2-8所示————图2-8位置随动系统结构框图2.5位置随动系统的信号流图ΔθΔθ-1图2-9位置随动系统信号流图2.6相关函数的计算由系统的结构图可写出开环传递函数(2-12)式中,为电桥增益,ka为放大器增益,为测速电机增益,i为齿轮系的减速比。系统为单位负反馈,于是可得闭环传递函数(2-13)在MATLAB中调用tf()函数和feedback()函数,求系统的开、闭环传递函数代码如下:ka=40;kb=3;kt=0.16;ra=7.5;la=0.01425;j=0.0062;cm=0.42;ce=0.42;f=0.18;i=10;tm=ra*j/(ra*f+cm*ce);km=cm/(ra*f+cm*ce);num=[ka*km*kb/i];%开环传递函数分子系数,按s降幂排列den=[tm,ka*km*kt+1,0];%开环传递函数分母系数,按s降幂排列s1=tf(num,den)%调用tf()函数,求出开环传递函数sys1=feedback(s1,1)%调用feedback()函数,求出单位反馈闭环传递函数程序运行结果如图2-10所示:图2-10校正前系统开、闭环传递函数运行结果2.7对系统进行Matlab仿真求系统的幅值裕度和相角裕度,可直接调用margin()函数。margin()函数可以从频率响应数据中计算出幅值裕度、相位裕度及其对应的角频率。调用格式为margin(sys)其中sys为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对系统进行MATLAB仿真,代码如下:figure(4);margin(s1);%调用margin()函数,求校正前系统的相角裕度和幅值裕度gridon;MATLAB运行结果如图2-11所示图2-11校正前系统伯德图由图2-11可知:校正前,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幅值裕度为。3加入校正装置后的系统分析3.1校正目的使系统的相角裕度提高10度。3.2滞后网络进行串联校正的基本原理利用滞后网络的高频复制衰减特性,使已校正系统的截止频率下降,从而使系统获得足够的相角裕度。滞后校正网络的传递函数形式为:3.3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计算步骤如下:因为未校正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其中,=+10=;取=求得:=-24.36rad/s;又根据得出b=21.1T=-0.0195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所以,校正后的开环传递函数为:3.4对校正后的系统进行Matlab仿真仿真程序:num=[-1.356,3.302]den=[-0.000594,-0.0234,2.761,0]s2=tf(num,den)sys2=feedback(s2,1)[mag,phase,w]=bode(num,den)[gm,pm,wcg,wcp]=margin(mag,phase,w)margin(s2)图3-1校正后系统伯德图根据伯德图,知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幅值裕度。图3-2校正后系统开、闭环传递函数运行结果4对校正前后装置进行比较校正前,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幅值裕度为。对开环传递函数进行串联滞后校正,减小未校正系统中的中、高频幅值,以降低系统截止频率,从而提高相角裕度。故得到校正后,截止频率;相角裕度;幅值裕度。校正后,系统的相角裕度并没有提高十度,反而相角裕度减少了很多。系统校正前后伯德图如图4-1所示:图4-1系统校正前后伯德图其中,=+10=,校正前的相角裕度已经很大,再校正提高10度;取=,这样就导致得到的值为负,结果如下:求得:=-24.36rad/s;得到的是个负值,所以导致校正出校了问题。又根据得出b=21.1T=-0.0195滞后网络的传递函数:得到的校正传递函数也与正常校正函数有区别,因为T<0,这也是问题所在。最后就是校正前后的性能比较。从伯德图也可以看到校正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从图参考文献[1]胡寿松.自动控制原理[M].科学出版社,2007[2]王万良.自动控制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3]黄忠霖.自动控制原理的MATLAB实现[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4]胡寿松,沈程智.自动控制原理习题集[M].国防工业出版社,1990[5]刘坤,刘翠响,李妍.MATLAB—自动控制原理习题精解[M].国防工业出版社,2004[6]张静.MATLAB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7]楼顺天.基于MATLAB的系统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