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5篇_第1页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5篇_第2页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5篇_第3页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5篇_第4页
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论语读书笔记精选15篇论语读书笔记1

两千多年前,孔子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编纂,后来记成了《论语》,书里的内容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只是它把你内心深处的良知给激活了。《论语》封面精致,外壳鹅黄,厚厚的,正上方用宋体写着“论语”二字,下面写着“孔子的智慧”几个字,并配有一幅山水画,让人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本书,翻开书页,一股油墨香味扑鼻而来,是那么芳香令人陶醉!书中的内容看上去好像没有严密的逻辑性,很多是就事论事,里面也很少有长篇大论的文字,几乎每一则语录都很简短。

书中的文字充满了哲理,我最喜欢的有一句话:“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经常温习学过的知识,这难道不快乐吗?有朋友从远方来做客,这难道不开心吗?别人不知道我有学问,而我不介意,因为学习是为了自己,这难道不是一个君子吗?””这句话告诉我们:“常常保持愉快的心情,做任何事就可以得心应手。如果你被别人误会了,不要生气或难过,只要你做的是对的,别人终究会明白的。”

在《论语》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对流水的感叹,引发了他对时光飞逝,人生苦短的感叹。用流走的水象征着流逝的时光——一种时光悄悄流走的感慨,一种人生目标要在奋斗中实现的理想,在这一声叹息中表现了出来。时间是世界上最快而又最慢、最长而又最短、最普通而又最宝贵、容易被忘记而又最让人后悔的事的东西。还记得高尔基曾经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勤劳者能叫时间留下串串果实,懒惰者的时间留给他们一头白发,两手空空。”我们也许不能让时间停留或者延长,我们每个人拥有的时间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可以合理利用这些宝贵的时间去做有意义的事。

《论语》是孔子一生的精华,他告诉了我们怎么做人,怎么处事。孔子,传颂千秋万代......论语读书笔记2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东汉列为“七经”之一,(七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孝经》)。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子贡问道:孔文子凭什么封作文呢?孔子说:他办事敏捷而喜欢学习,不羞耻到处询问,请教,所以封号叫做“文”。

我们要考虑学习态度问题。一个人能不能取得进步,取决于能否改掉自己的两个毛病,一个是自以为是,一个是脸皮不够厚。自以为是的人往往孤芳自赏,目中无人,往往忽略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如果以老子天下第一的姿态去面对别人,可以想象到结果会如何呢?所以我们在学习中千万不能把自己置身于最高峰,因为你如果是学习上的侏儒,即使站在珠穆朗玛峰上也同样是侏儒,所以这时候我们应该提倡一种无耻的精神,放下自己的架子,向别人虚心请教,即使是表面上不如你的人,实际上也可能会教给你一点东西,这也是孔子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的道理。而人们往往碍于面子问题,不员7或不敢向别人请教,认为这样会降低自己的身份,有损自己的尊严,实际上这是大错特错。因为很多人是这方面的弱者,却是那方面的强者。这就要求我们赶快行动起来,虚心向别人学习!厚黑学的精神在这时候值得学习,值得运用!

我们的眼睛,看外面太多,看心灵太少。越是竞争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并且调整与他人的关系。“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曾子),“忠恕”这两个字了。简单地说,就是要做好自己,同时要想到别人。拓展一点说,“恕”字就是讲你不要强人所难,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言外之意的假如他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应该尽量宽恕。你宽恕一点,其实给自己留下来一片海阔天空。

其实,《论语》告诉我们的,不仅遇事要拿得起放得下,还应该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比获取更能使我们心中充满幸福感。你自己想有所树立,马上就想到也要让别人有所树立;你自己想实现理想马上就会想到也要帮助别人实现理想。能够从身边小事做起,推己及人,这就是实践仁义的方法。

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眼下需要你帮助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马上去做,最重要的时间就是当下,一点不能拖延。

论语读书笔记3

合上《论语》,手依然依依不舍的紧紧抓住它,目光随着手锁定《论语》,我不禁陷入沉思。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面对《论语》,我不再只是为了完成任务而读书,而是用一颗渴望去了解的心去认真阅读,去品味书中的每一段话、每一个字、甚至每个标点符号,直到了解透彻才读去下一段落。它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虽然它多为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看得我内心澎湃,脑子里充满了感悟。

孔子的弟子把孔子说过的话记录下来,写下了《论语》。小时候看来枯燥,现在却觉得很有哲理。它在生活上,交友上,学习中,为人处世和孝顺父母等,给了我们很明确的指示。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出现北宋初年的宰相赵普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和“半部论语秀自身”,说明了学习儒家经典的重要和《论语》充满了智慧。

我最喜欢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是千古名句,代代相传。意思是:学过的内容在适当的时候温习,不也是件很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宋代著名学者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这样的主张思想在《论语》中多处可见,本章提出以学习为快乐的事,做到人不知而不愠,从而反映出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注重修养、严格要求自己的主张。儒家的话就是这样,一句话蕴含着丰富的哲学知识,但是它又不给出太多条框,要靠自己去理解意思,就显出悟性的重要了。

除了学习,时间也很重要。“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出自论语《子罕》,是孔子的一句名言。形容时间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感慨人生世事变化之快,亦有惜时之意在其中。圣人之言,含有多义。虽然书中的注释已解释清楚意思,但不能到此为止,我们要还要理解言外之意。这提醒着作为学生的我们要在快节奏的生活中珍惜时间,抓紧时间学习。不要让时间像一滩水一样,接在手掌心,不一会儿就漏光了。

打开《论语》去读,去看几千年前的春秋时期是如何产生孔子这样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智慧是如何启迪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后人又是为何尊称他为“圣人”。我们要学习《论语》中的精神,领悟其中的道理,并将其行动。

论语读书笔记4

《论语》为四书之一,经典之一,过去考取功名的教科书,这个过去指的是科举时代,明代起,还必须用朱老夫子的注解。在我,所谓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只听过半部《论语》治天下,至于《论语》是个什么样子,没有读过。觉得那是旧的东西,没用的东西,如果去看是个搞笑的事情。

这是南怀瑾老师讲解《论语》的书,南老谦虚地称为《别裁》,原来自己曾经那么多耳熟能详的格言和警句出自《论语》,如:

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子曰:诗三百篇,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洛不出书

后生可畏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

好多好多,自己竟然不知道。

南老师娓娓道来,用平直易懂的语言,亲切地述说着孔子思想的精髓,敢于挑战朱老夫子和前人的权威,重新诠释被误解的儒家思想,引领着我去解读儒家真正的意义。读来不枯燥,不是老学究似的,生硬的一句解释一句,那样肯定会打嗑睡的。

《论语》二十篇本身就是一篇文章,前后连贯,不可分割。都在说明一样东西:怎样为人处事,怎样完善自己的品格修养。

南老师以自己半生修习佛法的经验,从“体、相、用”上来解释儒家思想的“仁”,也说了宋代理学家盗用佛、道家的观点来解释儒家学说,最后又打击佛道的不应该,让人心中一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个“学”,原来不仅仅是学习,而是“学问”,这个学问不是通常的知识,是做人做事的修,这一点是始终贯穿整部论语,也是孔子的伟大之处,这是南老师的观点,让人信服。

书中这样被先儒们误读的词还很多,“里”、“命”……

儒学能够流传几千年,孔子能够尊为圣人,听了南老师解读才觉得原来他是名至实归的,原来这位圣人竟如此地被冤枉过。看来一种学说或思想流传久了也有流弊,后人总是以自己的认为来解释前圣先贤,传统文化离我们竟渐行渐远。

论语读书笔记5

古人云:“半部《论语》治天下”。而在二十一世纪的现代社会,我从它简洁朴实的文字里,懂得了很多人生之道。书中让我感触最深的一句话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感叹时光飞逝,感慨人生世事竟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逝,一去不复返。

时间虽然可以很长很长,但也可以很短很短,也有人认为时间是世界上最无情的事物,不愿多等待一秒钟,可时间就是如此,如果你不珍惜,它不会等待任何一个人,就像高尔基曾经说过:时间是最公平合理的,他从不多给谁一分。人生中我们走过很长很远的路,一步两步,一秒两秒,一年两年,一直积成我们烟花般灿烂辉煌的人生。

世事变迁如此之快,我们要好好珍惜,虽然我们没有超能力让时间停止或者倒退,但是我们可以过好每一秒钟。在这大好青春年华里,我手持一本书——《论语》,坐在梦幻一般的教室中品读书中教给我的人生真理。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虽说时间无情,但它又是有情的,它对每一个人又都是公平公正的,如果你珍惜时间,那么时间将会回报你的付出,如果你认真对待它,它一定不会辜负你。时间会帮助那些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人,因为他们明白时间是真正宝贵的,人生是珍贵的!。

如果我们能把握人生的每一秒,我们的人生才不会显得空虚,我们要珍惜它,不要看着时间让它从我们指尖流逝。每天中我们都会浪费许多时间,可他们并不知道那些浪费的时间对那些已经到生命尽头的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曾经听我班主任说过:“时间不会等你,只有你去等待时间。如果你浪费别人的时间,那你就是在谋杀,如果你浪费自己的时间,那你就是在自杀。”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可世上不会有后悔药,也不会有时光机,如果不想让未来的自己后悔,那么此刻我们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不要等到生命的尽头才知道时间的可贵。

时间是宝贵的,但它总是悄无声息地从我们身边溜走。为了让将来的自己感谢现在的我们,所以此刻要珍惜时间才能拥有更辉煌的明天。

论语读书笔记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就是《论语》里给我感受最深的两则。前一则,那么,他们中必定有我的老师。后一则告诉我们:聪敏而一则努力地学习,不以向不如自我的人请教为羞耻。这两句话虽就是说:几个人在一齐出自20某某多年前的孔子之口,但在这天对我们的学习仍有重要的指导好处。

人不怕犯错误,只要勇于改正就好。孔子就常坦言自我这方面或那方面不如弟子;言行不当的时候,一经别人指出,他就会立即道歉并改正。他的弟子子贡就以前感慨过?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就就是说教师对自我要努力学习,永不满足;对学生要勤奋教导,不知疲倦。《论语》引孔子的话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去尔已矣。”他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样敢当!我只但就是就是学习和工作从不厌倦,教诲学生总不知疲倦,那就是能够这样说的。

在《论语》里对以前犯过错误的少年,孔子表现出宽宏的胸怀。他说:“人洁以进,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意思就是说人家已经去掉了污点而进步,就要赞许他的洁净,对他的过去不就应抓住不放。我想,如果将孔门的七十二贤三千弟子看成就是棵棵树苗的话,那孔子就就是肥沃的土壤,他们共同营造了一片生命的绿洲,两千多年来,我们华夏大地。这一片绿洲一向点缀装扮着

孔子认为,学习务必有明确的目的,但重点在于“学以致用”。子曰:“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也就就是说,熟读《诗经》三百篇,交给他政治任务,却办不成;派他出使到外国,又不能独立作主应对;这样,虽然书读得很多,又有什么用处呢?又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就是吾忧也。”也就就是说,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习,听到正义的事不能去做,有错误不能改正,也就就是理论和实际不能结合,这才就是我们忧虑的。

透过学习《论语》,我懂得了许多做人、处世的道理,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真就是得益非浅!

论语读书笔记7

原文: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译文:孔子说:“治理拥有一千辆兵车的诸侯国,要严肃慎重、专心认真办理国家政事,又严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又爱护部下和人民;按照农时的忙闲去使用民力。”

管理者能做到: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这是一种理想的境界。做事严肃认真,这是一种敬业精神,也是对社会和群体的敬畏和尊重;严守信用是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是立人之本。古人做到这一点不是很容易,现代人能够做得很好更不容易。注重节俭,这是一种美德,爱护员工和人民是管理者的美德。使民以时,这是一种尊重自然规律、尊重农业生产规律、尊重农民生活规律的科学做法,我们现在可以把它推广到各个领域,那么这个词就是符合时宜地做事,根据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有利的条件,去做有利有益的事情。

论语读书笔记8

说来也巧,6月中旬开始读这本书之后,南方人物周刊最新一期的封面人物刚好是李泽厚,标题是:八十李泽厚,寂寞的先知。

他也是一个传奇性的人物。二十几岁即因与美学名家朱光潜论战而成名,八十年代他的学术性的美学书籍居然在社会上风靡一时,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读了整整一个月,终于将这本500多页的书读完,非常、相当有成就感,毕竟是第一次全部读完这本书(也为自己汗颜,毕竟这也是系里的必修啊!)

此前最接近孔子的一次,就是读钱穆的《孔子传》,比起他的《论语新解》,这本书相对简单易读,而且呈现出的孔子形象,也比较可爱。

对《论语》的解读,几千年来从未停止,最近的不是有于丹的“心灵鸡汤”式么?比较出名的几大学派,有汉代董仲舒,宋明理学,现代儒学等等。人家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论语》也是吧?

的开头,就明确指出,这本书在于还原一个真实的孔子,一个在原始氏族制度瓦解的社会里奔走救赎礼崩乐坏的时代的孔子。

黑格尔曾经嘲笑论语就是一本人生箴言,根本没有哲学思辨的成分。当我们从前三三两两读着《论语》里的篇章时,得出的结论可能也正是如此。

而李泽厚则否定了这种看法。《论语》不是散漫的无体系的格言。相反,通篇读完,孔子的思想已经浮出水面。书中阐述了他的哲学、教育及政治思想。

但中国人确实不善于思辨哲学,《论语》所体现的哲学为“实用理性”,即一切思想均可应用于政治和生活。因此与西方的哲学体系分发为两种不同的体系,这种体系的分别也正是东西方文化的差别所在。

孔子思想的源头及最终的理想即是原始氏族社会时期的社会关系。氏族长不仅在政治上统领族人,而在在思想道德上,也是部落的典范,比如尧舜。因此,中国人对统治者向来要求“内圣外王”,及“社会性公德”与“宗教性私德”不分。同时,这些首领是由古代负责与上帝沟通的巫师发展而来。也造成了中国社会的政教统一。

孔子的贡献之一,在于对氏族社会形成的一些典礼,礼仪,重新进行解释,内化为中国人心中的情感,即“仁”。比如守孝三年的制度,古已有之。而在孔子这里,就解释成了,婴儿从出生到脱离父母的怀抱有3年的时间,因此孝子要用3年的时间来报答父母,已寄哀思。"礼"经情感化而变成“仁”(所谓“情本体”),内化为中国人的文化积淀,团结了整个民族。

以上所述的“情本体”“两种道德”等等,只是《今读》所阐述的基本的理论基础。《论语》各章,从一些细节方面对这些理论进行解释、补充及说明。

当然,《今读》的目的.之一是还原真实的孔子。如果在读《论语》之前,读者不去接触其他各家的阐释,则各章中所显现出来的孔子形象,也绝不是后世所看到的在神坛之上受人膜拜的圣人。

比如,孔子的“经”与“权”,即原则性与灵活性。理论上三年守孝,那如果守孝一年之后,你觉得自己可以接受锦衣玉食,孔子也认为可以,因为守孝是为了寄托哀思,时间只是一种表达方式。比如,如何报怨?以德么?不是,孔子说,要“以直报怨”,公正对待,这就是报答别人怨仇的方式,犯不着人家打你左脸,你右脸也伸过去给人家打……

孔子的弟子中,除了颜回最为人熟知之外,《论语》中所刻画的其他的人物,也各有特性,栩栩如生,如勇猛的子路,好辩的宰我,迟钝的樊迟,修身养性的曾子,一心从政的子张等等。对待不同的学生,孔子的教育方法也不同,可谓因材施教也……

松下幸之助创办的旨在培养青年政治力量的松下政经塾,将《论语》列为学员必读科目,且必须熟练背诵。《论语》的魅力,跨越时代与国家。如果有时间,还是可以多读几遍滴!

论语读书笔记9

《论语》的编辑者不止一个人,有千千万万的人。

《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练,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被世人视为至理。它以极具典范意义的语言。《论语》中所记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其中不少对话场景栩栩如生,生动传神。书中不仅有关于他的仪态举止的静态描写,而且有关他的个性气质的传神刻画。

《论语》成功描写了一些孔门弟子的形象。如:子路的率直鲁莽,子贡的聪颖善变,颜回的温雅贤良,都称得上个性鲜明,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让我知道了,孔子是个十分守礼节,连颜回死后,他都还守着礼节,不肯把车子卖掉,可见孔子多么深明大义啊!

《论语》是国学经典,涉及到人们生活诸多方面,如:如何从政,如何塑造正人君子,如何教育弟子,如何与人交往,堪称中国传统智慧的源泉和宝库,千百年来一直指导着人们修身养性,治国安邦。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精论,富有哲理的名言名句,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展现。

让我们慢慢的开始背《经典》,从底做起,知道古人的思想,从世代相传的经典中,学习到人生的哲理,丰富自己的人生!

论语读书笔记10

论语是孔子写的一本名著,分别有二十篇,第一篇是学而第一、第二篇是为政第二、第三篇是八佾第三……

今天我读了第一篇学而第一,心里有很多感受。其中有一段使我觉得很有道理,这句话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意思是:孔子说:“学了后,时时去温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者从远方来共学,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才能,却不抱怨,不也算得上君子吗?”最让我深刻感受的句子,就是第这一句。

我觉得这句话正好指明了我的缺点,我也要感谢这句话,让我知道了如何改正。以前我总是学了的东西就扔在一边不管了,而如今知道了学完的东西要时时去温习才行。而且就是因为这个问题才让我几次考试没得满分。

记得有一次,我们班正在为一次期中考试做准备,我一个人却在漫不经心的读课外书,我心想:上课时我那么认真,这一次考试我一定大获全胜,我越来越得意,慢慢就放松了对考试的警惕,一天一天的过去了,直到考试那天,我胸有成竹地走向考场,我拿着试卷,就在这一刻,我目瞪口呆,只见那一道道难题摆在面前,我心里一急,连题目都没看清楚,就毫不犹豫的写起来,我写一题错一题,心里好像有一群兔子在跳跃,到了最后我还有几道题没写,头上像炸开了锅。结果大家可想而知了。

我经过这次失败加上“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我一定会改正缺点的。

论语读书笔记11

《论语》一书,如一盏指路明灯,能让我们在黑暗中找回正确方向;如一杯香浓的咖啡,让我们理解细细品味人生百态,才能感受到它的香甜;如一支支锋利的箭,让我们懂得“良药苦口利于病”的道理。它的思想主张启迪着我们,熏陶着我们……

印象最深的就是《学而篇第一》了。“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不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忧虑自己不理解别人。是啊,现实生活中,人人都需要理解,个个都渴望理解。人们视理解为沟通感情的纽带和联系心灵的桥梁。大家都希望人与人的相处应该多一点宽容和尊重,多一点容忍和谅解。但是,世界何其大,人生何其复杂。若时时都想得到别人的理解,恐怕是不可能吧。因为,人生没有相同的路,每个人都不一样,两个思想志趣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两种价值取向相异的人看待同一个问题,要彼此理解不是强人所难吗?人不是从一个模子里造就出来的,你有另人头痛的事,我也有。我们彼此都渴望理解,可又用自己的要求去看别人,去苛求别人,于是我们之间有了“墙”,于是你苦恼,我也苦恼。可是,人们有没有想过,许许多多的小事,为什么一定要他人明白,一定要他人理解?其实,面对种。种的不理解,只要我们给他一个微笑,用宽阔的胸怀去面对,不被理解又何妨?

商鞅是行变法,落得“五马分尸”的结局;达尔文在说物种进化的时候被人们骂成疯子;助人为乐的雷峰经常被人嘲笑,他们这些举动,又有谁能理解?如果他们一味的追求理解,又怎么扞卫真理?他们最初不被接受,是因为他们的追求走在了时代的前列;他们最终名垂青史,是因为他们敢于在不理解的目光中昂首向前。在现实中,有多少人能明白“理解”这个东西。他们可以追求别人的理解,以别人的议论为自己的主题,以别人的言谈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以别人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甚至要去讨好别人,为了所谓的理解,写了一些优柔寡断毫无逐渐的可笑人生。他们真的知道理解吗,他们觉得他们真的是在理解别人,并换取别人的理解吗,不是这样的。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人不光为理解而活!

论语读书笔记12

翻开一本中国的经典之作,走进孔子的世界,品味《论语》的墨香,细细咀嚼“仁爱”之意,我不禁陷入深思之中……

孔老先生是我乃至我们民族备受崇敬的思想家,孔子一生推崇“仁”的思想,推已及人,仁爱待人正是他崇高思想的表现。记得有一次,颜渊问到孔子怎样做才能是“仁”,孔子说:“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这则论语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而且这也是我们中学生日常行为准则。那么,我们是怎样做的呢?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不适合我们身心健康成长的书、影像等,我们是坚决杜绝的。可是我们个别同学还是不免去看一些认为无关紧要的闲书,我们应该劝阻他们,因为这不但是在浪费时间,而且会极大的干扰学习,减弱学习的积极性。

“非礼勿言,非礼勿动”,没有礼貌的话语就不要去说它,不文明的行为就别去模仿,否则不但会损坏我们中学生的形象,还会影响社会的文明和风气的好转。我们的语言是先辈经过几千年才演变而来的,我们不要去刻意地玷污它。不要忘记汉语是世界上发源历史最长而且最美的语言,我们应该弘扬中华的语言,让世界都能领略到中国美,汉语美。

“非礼勿动”,不是自己的东西就不要去动它。偷窃可耻,而且是要严惩的。别人拥有的东西,我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劳动获得,还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从另一个角度说,拾金不昧就是“非礼勿动”生动的表现。拾金不昧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作为新一代的我们,应将这个美德发扬光大,为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出一份力吧!

《论语》是一部博大精深的著作言论,里面还有许多宝藏在等待我们的挖掘。古人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一说,这足以显示出它的博大。老师说“半部论语修自身”,我想它也是一面镜子,既照出了我们的缺点和不足,又告诉我们如何去不断完善自己。

孔子推崇人“仁、义、礼、孝”等,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在几千年后的今天,让我们也携手孔老先生,踏上仁爱的旅途吧,我们要时刻铭记“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的含义!

论语读书笔记13

原文:有子曰:“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译文:有子说:“做人,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却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的,这种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冒犯长辈和上级,却喜欢造反作乱的人,这种人是没有的。君子要致力于根本,根本确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产生了。所谓‘孝、悌’可为‘仁’的根本吧。”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人之根本。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父母把我们带到这个世界来,这是永远都无法回报的。不孝敬父母的人,永远不能和他做朋友。尊长爱幼是做人的根本之一。

所谓”仁、义、礼、智、信。”有可能是当时缺失的东西。当时乱世,缺失的东西太多,所以被提倡的东西也多。当今社会亦是如此,问题严重了,就会被重视起来,大家都提倡的、都重视的,恰好是人们缺失的。

论语读书笔记14

《论语》是我国儒家思想的前年经典绝学,是一部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其中大多是孔子回答弟子们的提问后所做的记录;有一部分是回答诸侯国君、卿大夫和各方人士的问题;还有一部分没有问题,只是记录孔子的一些言论。因此,《论语》中记载的言论涉及方方面面,充分反映了儒家思想的精髓,其中的很多思想至今对我们的言行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例如在“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句话中,孔子告诉我们如何正确对待已经学过的知识;在“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我们知道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茫然无所知,只空想而不读书就必然会产生疑惑等等。

然而,如果我们仔细阅读《论语》,除了那些我们都很熟悉的千古名句之外,我们还会找到一些能够反映时代背景的语句。

例如:“自行束脩以上,我未尝无诲焉。”它的意思是:学生主动带一束肉干来见我,我是不会不教他的。我认为,当今社会的师生关系融洽,学生尊敬老师,老师爱护学生,这些都不需要物质来衡量的,而在孔子生活的那个年代,学生要送礼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