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教(学)案_第1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案_第2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案_第3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案_第4页
宏观经济学教(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9/89第一讲绪论一、

观经济学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经济学:研究如何利用稀缺资源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分配给不同的个人的科学。核心问题:资源配置设:

(1)社会经济资源一定;

(2)整个社会只生产

两种产品。社会生产可能线如图所示:思考:为什么生产可能线斜率递增?相对成本递增。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其产量为

OA;如果将社会资源全部用于生产产品

,其产量为

OB,用一条曲线连接ABAB

线为社会生产可能线。线上的任意一点如

表明社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线的任意一点如

,则表明社会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经济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需要。依据对这一问题研究角度的不同,我们可以将理论经济学分为三大块:.制度经济学研究经济活动中的质的问题。在本课程中,把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当作既定的已知的制度前提。.微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整个社会的资源已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线)。讨论的核心问题: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上有无数个点,每一个

(X

种资源配置方式是最优的,能最大限度

地满足人们的需要

显然在生产可能线上的每一点所利用的资源的总量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资源利用的结构问题。要增加一种产品的产出,就必须相应地减少另外一种产品的产出,生产可能线上的点的移动只是资源利用结构的调整。.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假定前提:资源尚未充分利用(资源配置点落在生产可能性边界以)。讨的核心问题:如何将资源配置点从生产可能线以调节到生产可能线之上,使社会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这就是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所不同的研究经济问题的独特视角。在资源配置点的移动过程中,社会对资源利用的总量在变化,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创始人1776,1936研究对象个别企业,个别家庭,个别市场国民经济整体研究前提完全信息,完全理性,市场出清资源未充分利用中心容价格理论收入理论

理论框架社会总的产出水平在变化,但资源的利用结构和社会产出结构可以不变。二、观经济模型的构造以不变。关于国民收入决定的原理,宏观经济学可以用一个简单的经

…n

国民收入的各种因素。则国民收入决定的经济模型可表示为:Y=f(an)

…n

国民收入决定函数是一个多元函数。在构造这样一个宏观经济模型时,经济学家遇到的矛盾:.模型的仿真性与可操作性之间的矛盾。一方面,宏观经济模型要具有一定的仿真性,即能比较好地揭示宏观经济的运行机制,拟合现实的经济运行。另一方面,宏观经济模型又必须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能为政府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提供理论依据,而这正是构造宏观经济模型的根本目的所在。但是,模型的准确性与可操作性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这是因为,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可以说有无数多个,宏观经济模型不可能把所有的影响因素都作为模型的变量进行研究。假若对模型中的各个变量的描述都是准确的,那么,模型中所含变量越多,模型的仿真性也就越高。因此,模型的仿真性要求模型中的变量要尽可能多。但是,模型中所含变量越多,模型就越复杂,可以说,模型的复杂程度伴随着模型中变量的增加而呈几何级数增加。而模型越复杂,其可操作性也就越差。因此,为了保证模型有较好的可操作性,我们只能把模型中的变量控制在为数不多的几个上。如何在模型的仿真性和可操作性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众多的因素中选择几个主要的因素,如总收入、总支出、消费、储蓄、投资、利率、货币、价格、供给等作为模型的自变量,而把其他各种因素当作

随机变量。这样保证了宏观经济模型既能揭示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趋势,又便于政府在宏观调控管理中的实际操作。2.宏观经济模型的各自变量同时发挥作用,而且各种作用又相互交错在一起,我们只有把各种作用作为一个整体揭示出来,宏观经济模型才具有完整性。但是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千头万绪,在研究和叙述的过程中,总不免挂一漏万,又难免条理混乱,浑沌不清。为了保证模型的清晰性,一个可行的办法是,把模型中的许多因素分离出来,只对其中一两个最简单因素进行研究。但是这样一来,模型的完整性又不可避免地受到很大的损害。处理这一矛盾的基本方式:分步构造宏观经济模型。首先,把众多自变量中的一两个最重要的变量当作

生变量,而把其余的各种变量当作

外生变量,使模型的叙述变得非常简单而清晰。在对这一两个因素的研究完成以后,再将一两个外生变量转化为生变量进行研究,依次递进,直至将选定的各外生变量全部转化为生变量。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模型的清晰性始终得到保持而模型中的各生变量越来越多,容变得越来越丰富具体,最后使整个模型清晰而完整的形式呈现出来。下图就是宏观经济模型构造的基本线索:三、观经济学的理论线对国民收入的决定问题,宏观经济学基本上依据凯恩斯定律进行回答,即认为社会总需求决定社会总产出水平。整个宏观经济理论基本上是按这一原理展开的,其展开的线索主要有三条:

横线:从二部门到三部门到四部门下面以简单模型为例对这条横线进行勾画。二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在一个只有企业和家庭的两部门经济中,其社会总需求由消费和投资构成。用公式表示是:AD=C+I

Y=AD=C+I

C=a+bY

其中

为生变量,

为自发消费,

为边际消费倾向,

为外生变量。

(4)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三部门经济在二部门之外加入了政府部门,其公式相应变化如下:Y=AD=C+I+G(5)C=a+bYd(6)Yd=Y-T-ty+Tr(7)

Tr

三者均为独立变量。

为边际税率。三式联立,可得:

(8)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四部门经济三部门之外加入了国外部门,其关系式相应变化如下:Y=AD=C+I+G+(X-M)M=M+my(9)其中,

为出口,

自发进口,二者均为独立变量,

为边际进口倾向,其余与三部门一样,其均衡的国民收入决定模型为:

m

G

(10)

纵线:从简单模型到扩展模型再到总供求模型IS

简单模型已经回答了国民收入决定问题,但是在这个答案中投资被当作了外生变量,没有得到解释。理论研究的线索是:国民收入由总需求决定,总需求受投资调节,那么投资又由什么决定呢

更深入的研究要求把投资由外生变量转化为生变量,用利率(r)解释投资,其方程式是:I=e-dr(11)投资方程的引入,使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开始由简单模型转化为扩展模型。国民收入决定模型可以用两种方式推导:一种是消费函数,前面的模型推导都是使用这一方式。

全等价的。现在在简单

模型的推导中再加入投资方程,即(11)12(13)

a

14

IS

IS

化为:

a

LM

IS

解释了投资,更进一步的研究则需要对利率本身做出解释,将利率由外生变量转化为生变量。依据凯恩

(M)

(L)定的,这样,研究的进程又将货币因素纳入了模型之中。

=KY(16)

=-hr(17)货币市场的均衡方程是:

将以上三个方程联立得:

(19)

LM

LM

IS

LM

ae

M

(20)

AD

(M

P)

(P)说明实际货币供给的变动,必须将价格水平的决定纳入宏观经

(AD)(AS)

20

AD

场同时达到均衡时总需求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AS

AS

平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它由以下方程推导而来:(1)

W=(M

P)·P(21)给定

,可求出

(2)

=L(M

P)(22)(3)

=L(M

P)(23)

L=min(L,L(24)(4)

Y=F(L)(25)

21--25

AS

AD

AS

出水平和均衡的价格水平,为分析各种宏观经济问题,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提供了最完备的理论工具。

立线:从理论到政策。宏观经济模型纵的线索与横的线索交织,延伸,构成了宏观经济学的理论平面,其他各宏观经济学原理,如加速原理,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经济周期等,都是对这一理论平面的一种延伸和补充。因而,把握好这两条线索,我们就可以提纲挈领地总揽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但是,宏观经济学体系,不仅包括理论部分,而且还包括政策部分。如果说宏观经济理论揭示的是宏观经济运行的机理,那么,宏观经济政策则是国家为一定的经济目标依据宏观经济理论对国民经济采取的宏观调控行为。每一条宏观经济原理都

IS

(G)(Tr)(T)

IS

收入水平。若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即为扩财政政策,若引起

LM

理论基础。货币政策指的是:中央银行通过利用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金率等工具调控货币供给量,移动LM

线引起国民收入变化。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即为扩性的货币政策,引起国民收入减少,即为紧缩的货币政策。最后,总供求模型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总的理论基础。国家通过宏观需求

AD

AS线的形状或位置,使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实行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持续均衡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目标。可见,从理论到政策就形成了宏观经济学整个体系的一条立线。口参考文献[1]

16

[M].

1999[2][3]

[M]1994:一国在一年所生产的商品和服务的货币总价值。

Q

)、

·P

AS

AS

AS

AS

a

ab)y

AS

AS

AS

eq

\o\ac(△,I)

eq

\o\ac(△,y)

Y

eq

\o\ac(△,I)

Y

a

a

a

a

MMMM2

L

n1

-b)(

eq

\o\ac(△,Y)

Y

a

Y

a

G

G

Geq

\o\ac(△,Y)

Y

Y

a

G

eq

\o\ac(△,T)

eq

\o\ac(△,C)

eq

\o\ac(△,S)

eq

\o\ac(△,T)eq

\o\ac(△,=)eq

\o\ac(△,Y)

Tr

eq

\o\ac(△,G=)

eq

\o\ac(△,Y=)

Tr

Yd

1

2

2L

n

n

n

a

dra

btr

a

btr

0)

P

PQ

PQ

dP

eq

\o\ac(△,M)

).

Yd

11

b

11

b11b

↑→转移支付↓→可支配收入↓→

.衰退:失业↑→.时滞:认识→制定→实施

R·rr)·r·rMM[([(

[(

r

[(

D

H

D

DD

D

K·H

eq

\o\ac(△,K)eq

\o\ac(△,K)

QP·Q

P·Q

W

W

W

W

AS

AS

AS济。)ASAS

ASA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