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的立项依据和意义_第1页
项目的立项依据和意义_第2页
项目的立项依据和意义_第3页
项目的立项依据和意义_第4页
项目的立项依据和意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的立项依据和意义“十二五”规划指出,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食品行业是与农业紧密相联的产业之一,因产业基础大,吸收劳动力能力强成为解决“三农”最有效的方法。纲要还指出,促进投资消费良性互动,把扩大投资和增加就业、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创造最终需求。甘草是一种重要的农业资源,在饲料、医药和食品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布的《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中规定,甘草既是食品又是药品资源。甘草在普通食品、保健食品和药膳中广泛应用,饮食行业对甘草的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积累了宝贵知识财富。(一)甘草及活性成分简介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又名乌拉尔甘草,多年生草本植物,属豆科,被认为是中草药之王,素有“十药九草”之称,在传统中医药中被称为“国老”。在古代,甘草就被用来治疗脾胃虚弱、咽喉肿痛等疾病,且是解毒的必备良药。甘草味甘甜,性平和,入心、脾、肺、胃四经。生用偏凉,可泻火解毒、缓急止痛;炙用偏温,能散表寒、补中益气。此外,甘草还善于调和药性,解百药之毒[1]。甘草中的生理活性成分主要有三类化合物(甘草甜素亦甘草酸盐,甘草次酸等)、黄酮类化合物(甘草黄碱酮、异甘草黄酮、甘草素等)及甘草多糖类化合物三大类成分[2]。1、甘草甜素是甘草甜味主要成分,甘草根含甘草甜素6-14%,甘草甜素从甘草中提取出来的具有甜味剂功能的混合物质的通称,包括甘草酸、甘草酸铵、甘草酸钠和甘草酸钾,其中的主要成分是甘草酸,所以人们又常常把甘草酸(glycyrrhizinacid)称为甘草甜素。甘草甜素结构式为五环三萜皂苷,是由1分子甘草酸和2分子葡萄醛酸组成的,其甜度为蔗糖的250倍,甘草甜素的热值几乎为零,可作为低热食品的甜味剂广泛使用,与其它低热值甜味剂混合使用,可代替蔗糖生产适合于肥胖病,糖尿病患者食用的低热值保健食品。此外,甘草甜素是从植物中提取来的天然化合物,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列入“公认的安全物质”;此外还有乳化性和起泡性、保湿性、调和性和增香性[3]。甘草甜素在临床上已用于消化道溃疡、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治疗;还报导能激发抗性免疫,抑制胰腺炎,抑制肝炎病毒,人类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流感病毒、HIV、冠状病毒、白色念珠菌和绿脓杆菌,在日本用于治疗传染性肝炎已有40年[4,5]。甘草甜素及其改造后的单葡糖苷甘草次酸能通过结合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现出抗肿瘤活性[6,7]。甘草甜素近年来已被广泛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等行业,并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别是随着甘草的人工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从甘草中提取甘草甜素作为天然甜味剂及保健食品,受到了众多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其在食品中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显示出了广阔的前景[8,9]。2、甘草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300多种,它们的基本母核结构类型有15种,包括异黄酮、黄酮醇、双氢黄酮、双氢黄酮醇、查耳酮A、异黄烷、异黄烯等,具有抑菌、抗肿瘤、抗诱变、抗病毒、抗氧化等功能[10]。甘草查尔酮A(licochalconeA)是存在于甘草中的一种酚类查尔酮化合物。该类提取物具有解痉、抑制胃酸分泌、降低胃蛋白酶活性、增加胃壁黏液量、促进胃黏膜PGE的合成和增加胃黏膜麻流量、促进溃疡愈合,显著提高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抑制率和治愈率;甘草水提物能增加胃黏膜细胞的“已糖胺”成分,保护胃黏膜不受损害[11]。2014年,Park等人获得一种低甘草甜素、较高甘草查尔酮浓度的特殊甘草提取物,能阻止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感染,从而起到抑制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肿瘤发生的作用[12]。就如何提高提取物中黄酮及多糖的含量,Guo等人通过细胞悬浮培养、适当的蔗糖浓度能促进愈伤组织生长和多糖的含量增加;茉莉酸甲酯(MJ)和苯丙氨酸可以提高愈伤组织生长和类黄酮含量[13]。3、甘草多糖主要由葡萄糖及葡萄糖醛酸组成的有机大分子多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多糖具有复杂的多方面的生理活性和功能,特别是对于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甘草多糖已被发现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免疫调节、抗氧化、抗粘附等生理活性[14]。Chen等研究表明甘草多糖能促使肝癌细胞的凋亡[15];甘草多糖在药膳中应用广泛[11,14,16,17,18]。Hong等选取昆明系小鼠为试验对象,研究了通过水提醇沉方法获得的水溶性甘草多糖对高脂饮食小鼠的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和血清中抗体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喂食了甘草多糖的试验组高脂饮食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增值指数显著增加,血清中各种抗体的水平也明显提高[19]。(二)甘草在食品中的应用1、在食品添加剂中应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1规定,甘草,甘草酸铵,甘草酸一钾及三钾作为功能甜味剂用于蜜饯凉果、糖果、饼干、肉罐头类、调味品和饮料类(包装饮用水类除外),使用量按生产需要使用。甘草抗氧物可用于不含水的脂肪和油、熟制坚果与籽类(仅限油炸坚果与籽类)、油炸面制品、方便米面制品、饼干、膨化食品、肉制品类,最大使用量以甘草酸计,为0.2g/kg。2、在饮料中的应用甘草提取液具有起泡性能,可作为起泡剂添加在啤酒中,增加啤酒的起泡性能,同时使啤酒芳香味更持久[3]。甘草提取物中的甘草甜素、甘草黄酮和甘草多糖,具有诸多生理活性,具有一定保健功能,甘草甜素可以代替蔗糖的甜度,降低食品含蔗糖量和生产成本,因此甘草提取物在饮料中具有重要利用价值。李次力[20]研制了一种甘草酸奶,配方为牛乳77%、甘草汁15%、蔗糖6.5%、乳粉1.5%、胶之素0.2%。甘草汁的添加量低于15%,对酸乳的品质没有影响,口感滋味比普通酸奶更好。周春晖[21]以小鼠为对象,研究一种以葛根、灵芝、枳椇子,五味子、甘草为主要原料的口服液样品对酒精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效,配伍出一种包括甘草在内的多种草约饮料,解酒护肝。W.约翰逊[8]发明了一种氨化甘草皂苷改善的增甜的饮料产品,饮料中添加氨化甘草皂苷后,能够改善饮料的甜味,比蔗糖单纯带来的甜味和风味更具有优越性。3、甘草及提取物在粮油食品中的应用甘草在面食品诸如面条、馒头、面包、蛋糕、饼干、月饼等食品中使用,具有增甜、增泡、增香、疏松和柔软的作用,同时具有保健功效。甘草抗氧化剂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广泛应用到油脂和含油食品中。王浩贵[22]研制了一种甘草保健面条,由甘草、人参、茯苓、酸枣仁、黄耆、面粉组成。该面条进锅不混汤,耐煮,爽口细滑,粘而不腻,具有补气血保健功能。陈富中[23]研制了一种甘草绿色保健馒头,配方是甘草汁、小麦面粉、小米面粉、大麦面粉、发酵粉和水,该产品食用方便、营养丰富、成本低,经常食用具有养生保健功效。(三)甘草应用存在问题甘草在食品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但是甘草及提取物具有固有的甘草腥味,影响口感滋味,应用到食品中,会对食品的感官品质带来一定负面影响,限制了其在食品中的推广应用。目前,含有甘草成分的食品还相对较少。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甘草腥味,为拓展其在食品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就有关甘草脱腥技术,主要是采用蒸煮脱除甘草中的易挥发物[24],因甘草中易挥发物是甘草腥味的主要来源。该技术不足之处在于,长时蒸煮容易使甘草中活性物质失活,而且甘草腥味去除效果有限。参考文献:1)陈胜利(2010)北方干旱地区甘草栽培技术.北方园艺:204-205.2)聂小华,尹光耀,史宝军,敖宗华,陶文沂(2003)甘草有效成分体外抗肿瘤活性和免疫活性的研究.中药材26:507-509.3)郑炯,黄明发,张甫生(2007)甘草甜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中国食品添加剂:165-168.4)YoshidaS,LeeJO,NakamuraK,SuzukiS,HendonDN,etal.(2014)Effectofglycyrrhizinonpseudomonalskininfectionsinhuman-mousechimerasEffectofglycyrrhizinontraumaticbraininjuryinratsanditsmechanismHMGB1inhibitorglycyrrhizinattenuatesintracerebralhemorrhage-inducedinjuryinrats.PLoSOne9:e83747.5)YildirimAO,InceM,EyiYE,TuncerSK,KaldirimU,etal.(2013)Theeffectsofglycyrrhizinonexperimentalacutepancreatitisinrats.EurRevMedPharmacolSci17:2981-2987.6)YangYA,TangWJ,ZhangX,YuanJW,LiuXH,etal.(2014)Synthesis,moleculardockingandbiologicalevaluationofglycyrrhizinanalogsasanticanceragentstargetingEGFR.Molecules19:6368-6381.7)OkdaFA,YasseinS,AhmedAR,SoufyH,NasrSM(2013)SomeHaematologicalandBiochemicalInvestigationsonDuckVirusHepatitisfollowingAdministrationofGlycyrrhizin.ISRNPharmacol2013:849412.8)王肖娜,金玉姬,刘洋,吴湘军,李青原,etal.(2014)甘草甜素的应用及研究现状.吉林医药学院学报:144-147.9)霍卫,任芳(2012)2011年我国甘草进口贸易分析.中国现代中药14:50-52.10)段志涛,高英,李卫民,朱贺年(2013)甘草中黄酮类成分的研究.北方药学:6-10,11.11)李青原,金玉姬,黄茜茜,王肖娜,刘洋,etal.(2014)甘草及甘草提取物对各系统的作用概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139-144.12)ParkJM,ParkSH,HongKS,HanYM,JangSH,etal.(2014)SpeciallicoriceextractscontainingloweredglycyrrhizinandenhancedlicochalconeapreventedHelicobacterpylori-initiated,saltdiet-promotedgastrictumorigenesis.Helicobacter19:221-236.

13)GuoS,ManS,GaoW,LiuH,ZhangL,etal.(2013)Productionofflavonoidsandpolysaccharidebyaddingelicitorindifferentcellularcultivationprocessesof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ActaPhysiologiaePlantarum35:679-686.14)代巧玉,康丁,张洪斌(2013)水溶性甘草多糖的分离纯化、结构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5:1292-1296.15)ChenJ,JinX,ChenJ,LiuC(2013)GlycyrrhizapolysaccharideinducesapoptosisandinhibitsproliferationofhumanhepatocellularcarcinomacellsbyblockingPI3K/AKTsignalpathway.TumorBiology34:1381-1389.16)高焕,杨淑娟,郭利伟,范云鹏,王德云(2010)甘草多糖和甘草酸对NDV感染鸡胚成纤维细胞能力的影响.畜牧与兽医42:19-23.17)张文兴,石军飞,程立新(2013)甘草多糖对抗大鼠肝肿瘤活性的研究.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35:208-211.18)刘三侠,吴俊伟,林永乐(2013)甘草多糖药理作用研究进展.中国兽药杂志47:64-67.19)WanF,ChengA(2009)Polysaccharideisolatedfrom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inducesintracellularenzymeactivityofmacrophages.MediterraneanJournalofNutritionandMetabolism1:165-169.20)李次力(2008)甘草酸奶的研制.食品工业科技:183-185.21)周春晖,唐志国,周丹丹,陈东岩(2014)一种口服液对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初步探讨.中国中医药科技:44-45.22)王浩贵(2005)一种甘草保健面条.CN1685947.23)陈富中(2010)甘草绿色保健馒头配方及其制备工艺.24)王喜(2006)一种除去甘草腥(澳)异味的工艺技术.CN1268223C.项目创新点、主要研究开发内容及目标(一)项目创新点1、感官检验结合气相色谱方法确立甘草腥味的评价方法。2、确立脱除甘草腥味的方法和技术。3、确立含甘草饮料、馍干、汤圆的加工工艺,或针对性的异味遮撇工艺。(二)研发内容及目标1、本项目拟研究新的甘草腥味脱除、遮蔽工艺,是项目技术关键该课题旨在研究脱除甘草腥味技术,并开发出含有甘草成分的新产品,以及针对如甘草饮料、甘草馍干、甘草汤圆等产品的异味遮蔽技术,为甘草在食品领域中的应用奠定基础。因此,本项目拟采用以下新的技术,组合使用以能更好的去除甘草中的腥味。1)冷冻干燥脱除甘草腥味冷冻干燥又称升华干燥。将含水物料冷冻到冰点以下,使水转变为冰,然后在较高真空下将冰转变为蒸汽而除去的干燥方法。物料可先在冷冻装置内冷冻,再进行干燥。但也可直接在干燥室内经迅速抽成真空而冷冻。升华生成的水蒸气借冷凝器除去。升华过程中所需的汽化热量,一般用热辐射供给。其主要优点是:(1)干燥后的物料保持原来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质(如多孔结构、胶体性质等);(2)热量消耗比其他干燥方法少。采用冷冻干燥技术,可以直接将甘草提取液中的水分和腥味物质除去,剩下甘草提取物的固体物料。甘草腥味去除比较彻底,活性成分保留较好。2)喷雾干燥脱除甘草腥味喷雾干燥是系统化技术应用于物料干燥的一种方法。在干燥室中将稀料经雾化后,在与热空气的接触中,水分迅速汽化,即得到干燥产品。该法能直接使溶液、乳浊液干燥成粉状或颗粒状制品,可省去蒸发、粉碎等工序。有些植物的营养成份会因高温而丧失,对这些植物来说,喷雾干燥是一个有效的浓缩保存方法。喷雾干燥往往是制造过程中最后的一个步骤,它就是经由不断的喷雾、混合和干燥来使物质从液体变为粉末。在众多储存食物的技术中,喷雾干燥法有其独特的优越性。因为此技术所使用的温度并不是很高,所以在去除微生物污染的同时,仍可以有效保留食物的味道、色泽和营养。喷雾干燥法通常被用于去除原料中水分。除此之外,它还有着其它多种用途,例如:改变物质的大小、外形或密度,它能在生产过程中协助添加其它成份,有助于生产质量标准最严格的产品。甘草提取液通过喷雾干燥,可以得到甘草提取物粉末物料,腥味和水分得到脱除。该喷雾干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因此对甘草中的活性成分保留较好。3)发酵技术脱除甘草腥味发酵技术可以通过微生物的发酵以去除腥味物质。本项目拟采用酵母、乳酸菌等食品工业用菌发酵法脱除甘草中的腥味。首先将甘草提取液经乳酸或酵母发酵;将未脱除的气味,通过减压条件下蒸馏来去除。微生物在发酵的过程中,有些腥味物质被微生物利用或分解,从而降低甘草腥味;微生物在发酵过程中,还会产生一些风味物质,可以调和掩盖气味,也能降低甘草腥味。2、甘草腥味的检测方法该项目拟采用两种方法,对甘草腥味的大小进行检测,一种是建立感官检测方法,第二种是采用气质色谱检测。1)感官检验以不同浓度的甘草提取物为样品,建立甘草提取物浓度与甘草腥味的大小等级对应关系,依此对应关系为标准,脱除腥味的甘草样品据此来标定其腥味的大小。2)气质色谱检验采用气质色谱,建立甘草样品挥发性成分色谱特征图。通过检测对照甘草提取液脱除腥味前后的气质色谱图,进而分析鉴定被脱除腥味的成分,数量等信息,从而检测出甘草腥味物质脱除除的数量多少。采用以上单独一种或联合两种方法,可以有效检测甘草腥味脱除数量的多少。3、甘草脱腥后在食品中的应用脱除腥味的甘草提取液,在气味和滋味上得到很大改善,对食品的感官品质影响大大下降,拟在以下几种食品中进行应用研究。或针对以下的甘草产品异味遮蔽工艺探索。1)甘草低糖、无糖饮料开发将脱腥味的甘草提取物,直接制作成甘草饮料,少量添加一些调味剂或掩盖剂,制作成以甘草成分为主的纯甘草饮料。该甘草饮料含有甘草甜素具有一定的甜味,是一种低糖饮料,而且因含有甘草活性保健成分,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如具有辅助解渴、清咽利嗓作用。2)键胃甘草馍干开发馍干是深受老人儿童喜爱的传统休闲健胃养胃食品,经过高温烘烤而成的,水分含量低,食用较多,容易使口腔与嗓子干燥不适,在中医学范畴,烘烤食品容易导致“上火”。因此,通过向馍干中添加具有“润燥降火”的成分,如甘草提取物,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馍干“火”性,添加后进行小鼠试验。而且,该含有甘草成分的馍干,在风味上具有甘草风味,使馍干具有甘草风味。3)低“热量”甘草汤圆开发汤圆能量很高,主要是含有大量脂肪和糖类物质。如在汤圆中添加甘草成分,因含有甘草甜素,这不仅降低了汤圆中的含糖量,同时采用低脂馅料配方,对汤圆品种的开发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拟定,采取甘草脱腥味技术,甘草提取物的腥味去除后,对食品感官品质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并被消费者所接受,在食品中应用价值将大大提升。该项目拟在饮料、馍干、汤圆中进行应用,开发出品质较高的含甘草成分的新产品。(三)实施方案1、不同甘草提取技术比较了解不用提取方法对甘草甜素、黄酮类化合物及甘草多糖提取效果研究,优化出高甘草甜素提取方法以开发低糖饮料和汤圆,优化出较低甘草甜素、高黄酮、高甘草多糖提取方法以开发健胃馍干。2、甘草腥味的评价方法研究采用感官检验法和气质色谱检测两种方法,对甘草腥味的大小进行检测。以不同浓度的甘草提取物为样品,建立甘草提取物浓度与甘草腥味的大小等级对应关系,根据建立的关系模型来标定其甘草腥味的大小。应用气相色谱,建立甘草样品挥发性成分色谱特征图,以质谱特征图确定异味成分,分析鉴定被脱除腥味的成分、数量等信息。异味遮撇工艺评价以感官检验为主。3、甘草腥味脱除方法和技术研究

研究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发酵脱除甘草腥味的方法和技术,包括工艺和操作要点,最终找到合适的冷冻干燥、喷雾干燥和发酵脱除甘草腥味的操作方法。4、产品低糖、健胃及降脂功能验证以动物试验验证并调整甘草成分的合理添加量。以无添加传统配方产品为对照,用动物典型糖尿病、萎缩性胃炎、高血脂模型分别验证甘草饮料、馍干、汤圆产品的降糖、健胃、降血脂效果。5、含甘草饮料、馍干、汤圆的加工工艺研究研究甘草饮料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通过口味掩盖技术,对脱腥味后的甘草液进一步进行口味调节。建立低糖、无糖甘草饮料品质检验方法和产品标准;研究健胃甘草馍干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建立甘草馍干的检验方法和产品标准;研究低糖低脂甘草汤圆的加工工艺和操作要点,建立甘草汤圆的检验方法和产品标准。(四)技术关键1、经济有效的甘草腥味去除工艺;2、起保健功效的甘草提取物的添加量的确立及或异味遮蔽工艺。(五)技术路线(六)技术经济指标1、申请配方、工艺内容发明2项;2、发表中文核心论文1-2篇;3、开发甘草脱腥味技术1-2项;4、开发甘草脱腥味检测技术1项;5、开发甘草饮料、甘草馍干、甘草汤圆配方及生产工艺各1套。

项目合作开发情况该项目申请单位常年与食品名城的食品生产企业合作紧密,合作单位漯河市工业应用技术研究所熟悉技术转化程序,结合漯河益生园饮料有限公司的饮料生产技术,漯河稻口香食品有限公司馍干生产技术、漯河市三笑速冻食品有限公司汤圆生产技术,结合漯河医学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智力和设备优势,形成高校、研究所、企业产学研结合研究开发的格局。该项目结果可形成优势产品,有利于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新产品开发,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生产效益。实施本项目已具备的条件近几年,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注重食品加工技术应用与科研,科研设备配备齐全,充实和培养科研团队,每年都承担有市级科技项目研究,经过多年的不断探索和经验积累,我们拥有了坚实的科研硬件基础及人才优势,具备了承担省级科研项目的条件和能力。特别是在技术服务方面也有一定的资金积累,项目实施在自筹资金方面有保障。漯河市医学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依托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重点实验室组建,2011年正式挂牌。实验室设备包括激光共聚焦显微系统,安捷伦高效气相色谱、液相色谱仪等设备总值1100万。能满足天然产物开发、营养分析检验、动物饲养及其它医学、食品科学研究要求。项目涉及提取工艺、产品开发小试及动物实验由漯河市医学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项目中试由相应产业的生产企业作为合作单位参与完成。(一)试验条件:项目合作单位(企业)有完整的生产线,理化测验条件,常规提取工功能验证实验能在申请人年在的漯河市医学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完成,检验设备气质联用仪可由漯河市商检局或漯河市质检局提供服务。(二)技术力量1、王飞,男,生于1972.11,副教授,2006年于南京农业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07-2008年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食品质量安全与检测研究所;2008年到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工程系从事食品生物化学、分析与检验课程教学及食品添加剂开发研究;2009-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生物工程重点实验室主任,科研处副处长。现主持河南省基础与前沿项目、河南省教育厅自然科学项目、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资助项目、漯河市自然科学项目、漯河市创新团队项目等多项。2010年为评为漯河市优秀教师,聘为漯河市生物及食品类应急管理专家成员,河南省教育厅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着人,《食品工业科技》《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审稿专家。2011年被中共河南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党组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研究方向有食品安全,生物工程,食品添加剂,天然产物开发,发表论文40余篇。代表性论文情况:1)豆康宁,王飞*,罗海澜,王富刚(2015)甘草及提取物在食品中的应用进展.食品研究与开发.(待刊出)2)王飞,豆康宁,李素平(2014)面包防腐剂对面粉流变学特性的影响研究.食品工业35:173-176.3)GuoC,YuanL,WangJ-g,WangF,YangX-K,etal.(2014)Lipopolysaccharide(LPS)InducestheApoptosisandInhibitsOsteoblastDifferentiationThroughJNKPathwayinMC3T3-E1Cells.Inflammation37:621-631.4)王文宝,王飞,王占一,杨俊涛(2013)小儿七星茶泡腾片成型工艺优选.医药导报32:86-88.5)曾维丽,孙于庆,李超敏,王飞*(2013)茶多酚和白花菜对自然发酵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北方园艺15:148-150.6)WangF,LuoH,SongG,LiuC,WangJ,etal.(2013)ProdigiosinfoundinSerratiamarcescensy2initiatesphototoxicityinthecytomembrane.ElectronicJournalofBiotechnology16:1-7.7)王飞,罗海澜,马玲,周银芳,李囡囡,etal.(2012)不同光照,氮源对Serratiamarcescensy2生长、产色素的影响.食品科学33:234-240.8)王飞,罗海澜,刘畅,王建国,王瑞芳,etal.(2011)碳氮源,初始pH值对Gordoniaamicalisy1色素产量的影响.食品工业:63-65.9)王飞,罗海澜,刘畅,王建国,李林珂,etal.(2011)一株粘质沙雷氏菌的分离和产红色素初步研究.食品工业174:53-55.10)刘畅,王飞*,罗海澜,周银芳,李囡囡,etal.(2011)灵菌红素对色素产生菌Serratiamarcescensy2作用研究.食品工业科技12:270-275.11)王飞,刘畅,王建国,罗海澜,郭留成,etal.(2010)一株细菌Gordoniaamicalisy1的产红色素初步研究.食品科技12:24-28.12)曾维丽,刘畅,王飞*(2010)白花菜抗菌特性的研究.食品工业:19-20.13)王飞,石晓,刘畅,张鹏,荆利利,etal.(2009)一株细菌产紫红色素的稳定性研究.食品工业科技12:332-335.14)ZhangT,ShiZ-Q,HuL-B,ChengL-G,WangF(2008)AntifungalcompoundsfromBacillussubtilisB-FS06inhibitingthegrowthofAspergillusflavus.WorldJournalofMicrobiologyandBiotechnology24:783-788.15)WangF,ZhangP,QiangS,ZhuY-Z,XuL-L(2008)EffectsofepicuticularwaxfromDigitariasanguinalisandFestucaarundinaceaoninfectionbyCurvulariaeragrostidis.AustralasianPlantPathology37:43-52.16)ShiZ,ShenS,ZhouW,WangF,FanY(2008)Fusariumgraminearumgrowthinhibitionduetoglucosestarvationcausedbyosthol.InternationalJournalofMolecularSciences9:371-382.17)章挺,胡梁斌,王飞,程罗根,石志琦(2007)拮抗菌B-FS06的鉴定及其发酵产物对黄曲霉的抑制作用.中国生物防治23:160-165.18)张鹏,王飞,张列峰,徐朗莱(2007)黄瓜叶片生长期间内肽酶活性和同工酶变化及其生化特性.南京农业大学学报30:49-54.19)ZhangP,WangF,ZhangLF,RuiQ,XuLL(2007)EndopeptidaseIsoenzymeCharacteristicsinCucumissativusLeavesDuringDark‐inducedSenescence.JournalofIntegrativePlantBiology49:507-514.20)ShiZ,WangF,ZhouW,ZhangP,FanYJ(2007)ApplicationofOstholInducesaResistanceResponseAgainstPowderyMildewinPumpkinLeave.InternationalJournalofMolecularSciences8:1001-1012.21)WangF,ZhangP,QiangS,XuL-L(2006)InteractionofPlantEpicuticularWaxesandExtracellularEsterasesofCurvulariaeragrostidisduringInfectionofDigitariasanguinalisandFestucaarundinaceabytheFungus.InternationalJournalofMolecularSciences7:346-357.成果:主持省级鉴定成果,《馍干生产过程中丙烯酰胺控制技术研究》国内领先,(豫科鉴字[2014]第563号)。专利:一株黑粉菌LHL1及其在生物除草剂中的应用,2013207155610一种葫芦巴叶低糖饮料及其制备方法,2013105017644一株锁掷孢酵母菌菌粉在面包中的应用,2013200657442一种降低馍干中丙烯酰胺含量的加工方法,20141026641722、豆康宁,男,生于1981年,籍贯甘肃。2007年毕业于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粮油食品加工技术及品质控制;现任职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食品工程系,讲师。代表性论文情况:1)豆康宁,王飞*,罗海澜(2015)锁掷孢酵母菌粉挂面的研制.食品研究与开发.(待刊出)2)豆康宁,王飞*,程谦伟(2014)对面包防腐剂防腐效果的研究.食品工业35:57-58.3)豆康宁,罗海澜,彭新然,杨树芝,王飞*(2014)馍干中丙烯酰胺的抑制工艺及配方研究.食品科学35:71-75.4)豆康宁,王飞,谢金华等(2013)对小麦次粉面条蒸煮品质特性的研究.食品工业7:77-78.5)豆康宁,王飞,石晓(2013)模糊数学法在薏米面条感官评价中的应用,粮油加工3:40-42.6)豆康宁,石晓,王飞(2009)不同蛋白酶水解能力的比较研究.粮油加工7:69-71.7)豆康宁,尚新彬,王富刚,王飞等(2013)对面包加工工艺中温度变化的研究.现代面粉工业4:17-18.8)豆康宁,石晓,李二威,王飞等(2013)面包冷却过程中温度和水分变化规律的研究.现代面粉工业2:32-33.9)豆康宁,赵俊芳,吕银德,王飞等(2013)面团在醒发过程中流变性的变化研究.粮食加工,2013,3:46-47.10)豆康宁,曾维丽,高政(2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