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素质测评指标量化及分析方法课件_第1页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量化及分析方法课件_第2页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量化及分析方法课件_第3页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量化及分析方法课件_第4页
人员素质测评指标量化及分析方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人员素质测评

指标量化及分析方法1​第三章人员素质测评

指标量化及分析方法1​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

指标的量化2​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

指标的量化2​一、人员测评指标量化的意义量化是正确分析和评价人员素质的科学手段量化是人员素质测评的现实要求3​一、人员测评指标量化的意义量化是正确分析和评价人员素质的科学二、人员测评指标的量化方式1、分段式将每一个指标分成若干个等级,并对每一个登记赋予一定分值,使分值拉开一定档次,即具有一定幅度。例:“自学能力”分为四个等级:优(3.8—5.0)良(2.6—3.7)中(1.3—2.5)差(0—1.2)4​二、人员测评指标的量化方式1、分段式将每一个指标分分段式的优缺点优:分档细致;编制使用方便,在同一档次上的人可区分强弱,分数有广泛的选择性。缺:在同一档次内带有一定的主观性。5​分段式的优缺点优:分档细致;编制使用方便,在同一档次上的人可2、隶属式就是以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为标度的测评标准。它的标准内容通常是期望评语式的,通过相当于该要素最高等级的多大程度或者说隶属于该要素最高等级的程度进行评价。例:评价“事业心”分为A、B、C、D、E五个等级:A:处于逆境、顺境都有明确的目标,有旺盛的工作热情,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有开拓性。(0.91—1.0)B:有一定的进取心与工作学习热情,肯钻研、舍得下功夫。(0.8—0.9)C:有一定的工作热情,有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愿望与行动。(0.6—0.79)‥‥‥6​2、隶属式就是以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为标度的测评标3、类别量化与顺序量化类别量化:根据事物的某一特点,对事物属性进行分类,用数学或符号表示。仅能区别不同的类别。如“性别”、“国籍”、“学历”。也叫形式量化。顺序量化:根据事物的某一特点,对事物属性进行分类,用数学或符号表示。仅能区别不同的类别。如“性别”、“国籍”、“学历”。也叫形式量化。7​3、类别量化与顺序量化类别量化:根据事物的某一特点,对事物属4、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等距量化:对事物属性的划分是等距的,它们的单位是等值的,而且数字之间的差距是有意义的,但没有绝对零点。它的参照点是人为指定的,只具有相对性质。此类数据可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进行乘除运算。比例量化:它除具有等距量化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绝对零点。如物理测量的长度、重量。心理测量的反应速度、时间、持久性等。其测量结果可作乘除运算。8​4、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等距量化:对事物属性的划分是等距的,它5、直接量化与间接量化直接量化:对测评对象进行直接的定量刻画。直接量化的对象一般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量化后的数据直接揭示了测评对象的实际特征,具有实质意义,也叫实质量化。例“违纪次数”、“身高”、“体重”。间接量化:对测评对象进行进行间接的定量刻画,即先定性描述后再定量刻画的量化形式。间接量化的对象一般是那些没有明显的数量关系,但具有质量或程度差异的素质特征。如“成本意识”,强烈(3),一般(2),淡漠(1)。9​5、直接量化与间接量化直接量化:对测评对象进行直接的定量刻画6、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一次量化:指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可以一次完成。素质测评的最后结果可以由原始的测评数据直接综合与转换。如面试中的评分往往是一次量化,面试的结果由主试的评分相加平均。二次量化: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要分两次才能完成。如各种心理测量需要在测量原始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转换,然后进行比较评价。如对某员工的能力结构(协调、决策、交际等)分别评定优良中差等级,在分别对每个等级赋分,综合判定。10​6、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一次量化:指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可以一次7、当量量化当量量化:先选择某一中介变量,把各种不同类别或并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对它们进行近似同类质量的量化。其作用是使不同类别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量化,能够相互比较和进行数值综合。例如用货币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就是当量量化。11​7、当量量化当量量化:先选择某一中介变量,把各种不同类别或并三、测评指标计量任何一个测评指标的计量,均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计量等级及其对应的分数;二是计量的规则或标准。为了使测评结果规范化、统一化和计分简单化,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可采用统一的分等计分法。如:等级一二三四五分数5432112​三、测评指标计量任何一个测评指标的计量,均由两个因①可列出与测评指标有关的“参考标准”。可以是有关政策规定的,也可以是国内外提供的经验数据,计量时以“参考标准”为效标,根据测评对象偏离效标的实际程度来确定相应的等级。1、客观性测评指标(1)根据测评指标的“法定标准”计分;(2)如果没有统一的“法定标准”,则可以按以下两种方式计分:13​①可列出与测评指标有关的“参考标准”。可以是有关政②可以把测评对象在某一测评指标上实际达到的水平从高至低顺序排队,以获高分者得5分为标准,其余按比例量折算,确定得分等级。例:抽检5个工人在某月的特优产品分别为14件、13件、10件、8件和7件。这里件数最多的是14件,设定其产品质量为5分,其余的按比例换算分别为4.64分、3.57分、2.86分、2.5分。14​②可以把测评对象在某一测评指标上实际达到的水平从高2、主观性测评指标(1)模糊计量;(2)多个测评主体综合15​2、主观性测评指标(1)模糊计量;(2)多个测评主体综合15四、确定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123456789同等重要略为重要基本重要确实重要绝对重要例1ABCDEA11/21/31/31/20.08B211/41/420.12C341170.36D341170.36E21/21/71/710.08合计11102.72.717.51在5项测评指标A、B、C、D、E中分配权重1∑(∑)1/5(1/11+0.5/10+0.33/2.7+0.33/2.7+0.5/17.5)=0.0816​四、确定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123456789同等重要略为重四、确定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ABCDEA-1000B3-000C44-21D442-1E4433-合计1513552W0.3750.3250.1250.1250.05例2在5项测评指标A、B、C、D、E中分配权重∑∑∑15/40=0.375每两项指标X与Y比较X比YXY重要得多40略为重要31同等重要2217​四、确定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ABCDEA-1000B3-00第二节测评数据分析方法18​第二节测评数据分析方法18​一、测评资料的收集收集测量调查19​一、测评资料的收集收集测量调查19​二、测评资料初步整理(一)统计分类(组)(二)编制统计表及频数分布表1、统计表(1)形式: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2)结构简单,层次清晰20​二、测评资料初步整理(一)统计分类(组)(二)编制统计表及频2、频数分布表(1)形式简单频数分布表累积频数分布表累积百分比分布表(2)步骤①求全距;②确定组数与组距;一般为10-15组③确定组限④登记频数21​2、频数分布表(1)形式(2)步骤21​三、测评资料分析(一)集中量与差异量1、集中量反映测评数据向某点集中的情况。(1)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2)中位数:按一定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①有奇数项时,位于中间的哪个;②有偶数项时,中间两数的平均。(3)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22​三、测评资料分析(一)集中量与差异量1、集中量22​2、差异量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1)两极差(2)方差与标准差(3)变异系数当比较对象单位不同,仅用绝对差异量(标准差、方差)难以说明问题,要用相对差异量指标来比较。

(二)相关性分析23​2、差异量(二)相关性分析23​第三节主观综合测评量化的数学模型24​第三节主观综合测评量化的数学模型24​指测评时,没有具体的标志与规定,而是由测评者依据自己平时的观测与印象对被测评者进行多方位评定的一种方法。主观综合测评25​指测评时,没有具体的标志与规定,而是由测评者依据一、量化模型一(一)条件1、多个参评者(评价者)2、多个测评要素3、每个要素的评价有多个等级26​一、量化模型一(一)条件26​二、量化模型步骤1、构造各测评要素的模糊矩阵(例P113)很好较好一般较差考试0.40.50.10听课0.60.30.10作业0.10.20.60.1课后学习0.10.20.50.20.40.50.100.60.30.100.10.20.60.10.10.20.50.227​二、量化模型步骤1、构造各测评要素的模糊矩阵(例P113)很2、设定各测评要素的权数矩阵〔0.20.60.10.1〕要素考试听课作业课后学习权重0.20.60.10.128​2、设定各测评要素的权数矩阵〔0.20.60.3、计算综合隶属度矩阵〔0.20.60.10.1〕×0.40.50.100.60.30.100.10.20.60.10.10.20.50.2合并计算法则:第一个矩阵的每一行与第二个矩阵的每一列比较,在相对应的两个元素中取小的,然后在所得的结果中取大的。记作:(0.2∧0.4)∨(0.6∧0.6)∨(0.1∧0.1)∨(0.1∧0.1)=0.6依次得出(0.60.30.10.1)29​3、计算综合隶属度矩阵〔0.20.60.13、等级赋分并计算最终结果矩阵〔0.60.30.10.1〕表示测评对象在学习能力上的综合隶属度,很好的程度为0.6,较好为0.3,一般为0.1,较差为0.1,仍然是模糊的,还要进一步量化和计算。给各个等级赋分:很好(95),教好(85),一般(65),较差(50),把每个等级的赋分值构成一个4行1列的矩阵。记作:95856550运用普通矩阵计算法则计算最终结果94〔0.60.30.10.1〕9585655030​3、等级赋分并计算最终结果矩阵〔0.60.31、识别和假定模型的变量(1)测评对象:T(2)测评指标(目标):X(3)多名参评者,1,2,3…s共s名参评者(4)多个测评因素(要素),1,2,3…m共m个测评要素(5)测评要素的多个测评等级,1,2,3…n共n个测评等级归纳量化模型一31​1、识别和假定模型的变量(1)测评对象:T归纳量化模型一312、构建矩阵每个参评者对于测评对象T,在每个测评因素中的n个等级中有且只有确定一个等级。把每个因素在每个等级上评定的人数,列出频数表:V1V2……U1U2……R11R2111R12R2222R1jR2jR1mR2m因素等级表中的每一个R值除以s得r11r21…1r12r22…2…r1mr2m…32​2、构建矩阵每个参评者对于测评对象T,在每个测评因素中3、设定权数矩阵对应于(U1,U2,…)中的每个因素(要素)的权重分别为(a1,a2,…),a≥0,且∑a1=14、计算综合测评矩阵×Rr11r21…1r12r22…2…r1mr2m…(a1,a2,…)=(b1,b2,…)33​3、设定权数矩阵对应于(U1,U2,…)中的每个因素(5、各等级赋分并计算最终结果对应于(V1,V2,…)中的每个等级赋分分别为V'=(P1,P2,…)综合结果B'×V'=(b1,b2,…)P1P2…34​5、各等级赋分并计算最终结果对应于(V1,V2,…)中二、量化模型二(一)条件1、多个参评者(评价者)2、两级以上指标,多个测评要素{U1,U2,U3,…}U1={u1,u2,u3,…}U2={1,……}U3={1,……}…{1,……}3、每个要素的评价有多个等级(V1,V2,……)35​二、量化模型二(一)条件35​(二)步骤1、最低级(层次)指标的综合量化(1)构建模糊矩阵(2)设定二级指标的权数矩阵(3)计算各测评指标要素对应的高一级指标综合隶属度矩阵2、上一级指标因素的综合量化(1)构建模糊矩阵由最低(层次)指标因素计算出的各个指标的综合隶属度矩阵组成模糊矩阵。(2)设定高一级指标的权数(3)计算高一级指标因素对应的指标综合隶属度矩阵(4)计算最终结果(归一化)36​(二)步骤1、最低级(层次)指标的综合量化36​谢谢1月-2300:11:2500:1100:111月-231月-2300:1100:1100:11:251月-231月-2300:11:252023/1/40:11:25谢谢12月-2212:43:5912:4312:4312第三章人员素质测评

指标量化及分析方法38​第三章人员素质测评

指标量化及分析方法1​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

指标的量化39​第一节人员素质测评

指标的量化2​一、人员测评指标量化的意义量化是正确分析和评价人员素质的科学手段量化是人员素质测评的现实要求40​一、人员测评指标量化的意义量化是正确分析和评价人员素质的科学二、人员测评指标的量化方式1、分段式将每一个指标分成若干个等级,并对每一个登记赋予一定分值,使分值拉开一定档次,即具有一定幅度。例:“自学能力”分为四个等级:优(3.8—5.0)良(2.6—3.7)中(1.3—2.5)差(0—1.2)41​二、人员测评指标的量化方式1、分段式将每一个指标分分段式的优缺点优:分档细致;编制使用方便,在同一档次上的人可区分强弱,分数有广泛的选择性。缺:在同一档次内带有一定的主观性。42​分段式的优缺点优:分档细致;编制使用方便,在同一档次上的人可2、隶属式就是以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为标度的测评标准。它的标准内容通常是期望评语式的,通过相当于该要素最高等级的多大程度或者说隶属于该要素最高等级的程度进行评价。例:评价“事业心”分为A、B、C、D、E五个等级:A:处于逆境、顺境都有明确的目标,有旺盛的工作热情,刻苦钻研积极进取,有开拓性。(0.91—1.0)B:有一定的进取心与工作学习热情,肯钻研、舍得下功夫。(0.8—0.9)C:有一定的工作热情,有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科学文化水平的愿望与行动。(0.6—0.79)‥‥‥43​2、隶属式就是以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函数为标度的测评标3、类别量化与顺序量化类别量化:根据事物的某一特点,对事物属性进行分类,用数学或符号表示。仅能区别不同的类别。如“性别”、“国籍”、“学历”。也叫形式量化。顺序量化:根据事物的某一特点,对事物属性进行分类,用数学或符号表示。仅能区别不同的类别。如“性别”、“国籍”、“学历”。也叫形式量化。44​3、类别量化与顺序量化类别量化:根据事物的某一特点,对事物属4、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等距量化:对事物属性的划分是等距的,它们的单位是等值的,而且数字之间的差距是有意义的,但没有绝对零点。它的参照点是人为指定的,只具有相对性质。此类数据可进行加减运算,但不能进行乘除运算。比例量化:它除具有等距量化的一切特性外,还具有绝对零点。如物理测量的长度、重量。心理测量的反应速度、时间、持久性等。其测量结果可作乘除运算。45​4、等距量化与比例量化等距量化:对事物属性的划分是等距的,它5、直接量化与间接量化直接量化:对测评对象进行直接的定量刻画。直接量化的对象一般具有明显的数量关系,量化后的数据直接揭示了测评对象的实际特征,具有实质意义,也叫实质量化。例“违纪次数”、“身高”、“体重”。间接量化:对测评对象进行进行间接的定量刻画,即先定性描述后再定量刻画的量化形式。间接量化的对象一般是那些没有明显的数量关系,但具有质量或程度差异的素质特征。如“成本意识”,强烈(3),一般(2),淡漠(1)。46​5、直接量化与间接量化直接量化:对测评对象进行直接的定量刻画6、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一次量化:指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可以一次完成。素质测评的最后结果可以由原始的测评数据直接综合与转换。如面试中的评分往往是一次量化,面试的结果由主试的评分相加平均。二次量化: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要分两次才能完成。如各种心理测量需要在测量原始分数的基础上进行标准化转换,然后进行比较评价。如对某员工的能力结构(协调、决策、交际等)分别评定优良中差等级,在分别对每个等级赋分,综合判定。47​6、一次量化与二次量化一次量化:指素质测评的量化过程可以一次7、当量量化当量量化:先选择某一中介变量,把各种不同类别或并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进行统一性的转化,对它们进行近似同类质量的量化。其作用是使不同类别不同质的素质测评对象量化,能够相互比较和进行数值综合。例如用货币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就是当量量化。48​7、当量量化当量量化:先选择某一中介变量,把各种不同类别或并三、测评指标计量任何一个测评指标的计量,均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计量等级及其对应的分数;二是计量的规则或标准。为了使测评结果规范化、统一化和计分简单化,便于计算机处理,一般可采用统一的分等计分法。如:等级一二三四五分数5432149​三、测评指标计量任何一个测评指标的计量,均由两个因①可列出与测评指标有关的“参考标准”。可以是有关政策规定的,也可以是国内外提供的经验数据,计量时以“参考标准”为效标,根据测评对象偏离效标的实际程度来确定相应的等级。1、客观性测评指标(1)根据测评指标的“法定标准”计分;(2)如果没有统一的“法定标准”,则可以按以下两种方式计分:50​①可列出与测评指标有关的“参考标准”。可以是有关政②可以把测评对象在某一测评指标上实际达到的水平从高至低顺序排队,以获高分者得5分为标准,其余按比例量折算,确定得分等级。例:抽检5个工人在某月的特优产品分别为14件、13件、10件、8件和7件。这里件数最多的是14件,设定其产品质量为5分,其余的按比例换算分别为4.64分、3.57分、2.86分、2.5分。51​②可以把测评对象在某一测评指标上实际达到的水平从高2、主观性测评指标(1)模糊计量;(2)多个测评主体综合52​2、主观性测评指标(1)模糊计量;(2)多个测评主体综合15四、确定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123456789同等重要略为重要基本重要确实重要绝对重要例1ABCDEA11/21/31/31/20.08B211/41/420.12C341170.36D341170.36E21/21/71/710.08合计11102.72.717.51在5项测评指标A、B、C、D、E中分配权重1∑(∑)1/5(1/11+0.5/10+0.33/2.7+0.33/2.7+0.5/17.5)=0.0853​四、确定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123456789同等重要略为重四、确定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ABCDEA-1000B3-000C44-21D442-1E4433-合计1513552W0.3750.3250.1250.1250.05例2在5项测评指标A、B、C、D、E中分配权重∑∑∑15/40=0.375每两项指标X与Y比较X比YXY重要得多40略为重要31同等重要2254​四、确定指标权重的层次分析法ABCDEA-1000B3-00第二节测评数据分析方法55​第二节测评数据分析方法18​一、测评资料的收集收集测量调查56​一、测评资料的收集收集测量调查19​二、测评资料初步整理(一)统计分类(组)(二)编制统计表及频数分布表1、统计表(1)形式:简单表、分组表、复合表(2)结构简单,层次清晰57​二、测评资料初步整理(一)统计分类(组)(二)编制统计表及频2、频数分布表(1)形式简单频数分布表累积频数分布表累积百分比分布表(2)步骤①求全距;②确定组数与组距;一般为10-15组③确定组限④登记频数58​2、频数分布表(1)形式(2)步骤21​三、测评资料分析(一)集中量与差异量1、集中量反映测评数据向某点集中的情况。(1)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2)中位数:按一定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①有奇数项时,位于中间的哪个;②有偶数项时,中间两数的平均。(3)众数:在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59​三、测评资料分析(一)集中量与差异量1、集中量22​2、差异量反映一组数据的变异程度或离散程度。(1)两极差(2)方差与标准差(3)变异系数当比较对象单位不同,仅用绝对差异量(标准差、方差)难以说明问题,要用相对差异量指标来比较。

(二)相关性分析60​2、差异量(二)相关性分析23​第三节主观综合测评量化的数学模型61​第三节主观综合测评量化的数学模型24​指测评时,没有具体的标志与规定,而是由测评者依据自己平时的观测与印象对被测评者进行多方位评定的一种方法。主观综合测评62​指测评时,没有具体的标志与规定,而是由测评者依据一、量化模型一(一)条件1、多个参评者(评价者)2、多个测评要素3、每个要素的评价有多个等级63​一、量化模型一(一)条件26​二、量化模型步骤1、构造各测评要素的模糊矩阵(例P113)很好较好一般较差考试0.40.50.10听课0.60.30.10作业0.10.20.60.1课后学习0.10.20.50.20.40.50.100.60.30.100.10.20.60.10.10.20.50.264​二、量化模型步骤1、构造各测评要素的模糊矩阵(例P113)很2、设定各测评要素的权数矩阵〔0.20.60.10.1〕要素考试听课作业课后学习权重0.20.60.10.165​2、设定各测评要素的权数矩阵〔0.20.60.3、计算综合隶属度矩阵〔0.20.60.10.1〕×0.40.50.100.60.30.100.10.20.60.10.10.20.50.2合并计算法则:第一个矩阵的每一行与第二个矩阵的每一列比较,在相对应的两个元素中取小的,然后在所得的结果中取大的。记作:(0.2∧0.4)∨(0.6∧0.6)∨(0.1∧0.1)∨(0.1∧0.1)=0.6依次得出(0.60.30.10.1)66​3、计算综合隶属度矩阵〔0.20.60.13、等级赋分并计算最终结果矩阵〔0.60.30.10.1〕表示测评对象在学习能力上的综合隶属度,很好的程度为0.6,较好为0.3,一般为0.1,较差为0.1,仍然是模糊的,还要进一步量化和计算。给各个等级赋分:很好(95),教好(85),一般(65),较差(50),把每个等级的赋分值构成一个4行1列的矩阵。记作:95856550运用普通矩阵计算法则计算最终结果94〔0.60.30.10.1〕9585655067​3、等级赋分并计算最终结果矩阵〔0.60.31、识别和假定模型的变量(1)测评对象:T(2)测评指标(目标):X(3)多名参评者,1,2,3…s共s名参评者(4)多个测评因素(要素),1,2,3…m共m个测评要素(5)测评要素的多个测评等级,1,2,3…n共n个测评等级归纳量化模型一68​1、识别和假定模型的变量(1)测评对象:T归纳量化模型一312、构建矩阵每个参评者对于测评对象T,在每个测评因素中的n个等级中有且只有确定一个等级。把每个因素在每个等级上评定的人数,列出频数表:V1V2……U1U2……R11R2111R12R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