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肥化的质量指标课件_第1页
堆肥化的质量指标课件_第2页
堆肥化的质量指标课件_第3页
堆肥化的质量指标课件_第4页
堆肥化的质量指标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有机废弃物来源城市固体垃圾

(municipalsolidwaste)

北京市每天产生的垃圾达1万吨;污水处理厂污泥

(minicipalsewagesludge)畜禽养殖业

(animalandpoultrybreeding)

废物产出量:1奶牛=16人,7只蛋鸡=1人 国家环保局统计,2001年全国畜禽粪便年排放量达2.2亿吨。食品加工厂

(foodprocessingindustries)造纸厂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农业污染源之首2007年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专业户)的畜禽粪便产生量2.43亿吨,尿液产生量1.63亿吨,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的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38%、56%,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2%、22%、38%,。初步估算2015年末全国生猪、肉牛、奶牛、家禽饲养量依次为69900万头(出栏量),5300万头(出栏量),2000万头(存栏量)、650000万只(存栏量),折算为猪当量为13亿头,粪尿、COD、TN、TP产生量预计将达到约41亿吨、3.2亿吨、5000万吨、800万吨。有机废弃物来源城市固体垃圾(municipalsolid有机废弃物处理方法直接倒入江河湖海焚烧:消耗燃油、可能造成大气污染填埋:占地、可能污染地下水土壤处理堆肥化处理沼气发酵有机废弃物处理方法直接倒入江河湖海污染物特性残留生物富集和生物有效性(persistence,bioaccumulation,andbioavailabilitycharacteristics

)Generationfrommetabolism污染物衍生物或代谢中间物可能比污染物本身毒性更强污染物特性残留生物富集和生物有效性(persisten空气环境污染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在厌气条件下产生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已分离出的与恶臭有关的物质有:氨、甲硫醇、硫化氢、二甲硫、二硫化甲基、三甲胺、乙醛、苯乙烯、丙酸、正丁酸、正戊酸和异戊酸。温室气体:CH4、NOx;空气环境污染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在厌气条件下产生具有恶臭气味有机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有机污染物可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消耗氧气(多数鱼类存活需要5mgO2l-1)有机污染程度BOD(生物耗氧量):1ml水中微生物在培养5天消耗的O2量。用来表征易分解的有机物质和还原N、S(NH3HS-)的量COD(化学耗氧量):硫酸-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的还原性有机和无机物质的总量有机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有机污染物可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直接或间生物污染物人和动物的病原菌和寄生虫污染水体后可造成炭疽热、脑炎、腐蹄病、乳腺炎、新城疫、沙门氏菌病等肠道内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病毒:脊髓灰质炎、传染性肝炎细菌:霍乱(霍乱菌)、伤寒和细菌性痢疾原生动物:阿米巴痢疾;蠕虫:蛔虫、绦虫和吸虫感染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常被用作土壤和水被生物污染的指标。处理后污泥E.coli少于1000/g可安全施入土壤生物污染物人和动物的病原菌和寄生虫污染水体后可造成炭疽热、脑重金属积累长期施用有机废弃物特别是污水可能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积累,对作物、动物和人产生毒害As,Cd(镉),Cr(铬),Hg,Mo,Ni,Pb,Cu,Zn特别是Cd和Hg对人和动物危害大多数重金属与有机质结合,生物有效性低;但重金属被水溶性有机物质络合后从土壤进入地下水重金属积累长期施用有机废弃物特别是污水可能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积有机废弃物的土壤处理有机废弃物的土壤处理土壤施用的限制因素随污水进入土壤的盐分可能会影响作物生长;硝酸盐可能会污染地下水;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可能会在土壤中积累,并进入食物链;难闻气味和居民对可能危害的担心;养分、盐分、重金属以及水分含量因地域时间而变,不能确定最适用量有机废物体积、含水量大,养分含量低,运输成本高;污水、集约化养殖场废物生产具有连续性,而肥料利用有季节性,需要储存;监测作物和水质的成本高污泥、家禽和非反刍动物(如猪)养殖废物中可能含有病原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土壤施用的限制因素随污水进入土壤的盐分可能会影响作物生长;硝有机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理堆肥化(composting)是将由多种不同组分构成的有机物料堆聚在一起,以保存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在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在温暖湿润和好气条件下,对物料中有机物质进行的生物氧化过程。最终产物是堆肥

(compost)有机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理堆肥化(composting)是将由多堆肥化特征条件堆肥化是有机废弃物、微生物、水分、氧气诸因子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堆肥物料中含有土著微生物混合群体,通过控制合适的水分和通气条件可以加快微生物的活动。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还需要C、大量元素N、P、K和一些微量元素。通常情况下,有机废弃物中均含有这些物质,尽管有时需要调整其比例以适合微生物的代谢需求

堆肥化特征条件堆肥化是有机废弃物、微生物、水分、氧气诸因子堆肥化特征高温堆肥有机废弃物中碳生物氧化释放能量,部分用于微生物的代谢,其余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出;在堆肥初期产生热量比散发的要多,致使堆肥物料的温度升高。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进一步促进微生物活动;升至超过60°C可以杀死物料中的病原微生物堆肥化特征高温堆肥有机废弃物中碳生物氧化释放能量,部分用于堆肥化的目的无害化易腐解的有机物质的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恶臭,害虫衍繁等被消除堆肥化过程中的高温杀死致病微生物,虫卵及杂草种子减量化部分有机碳转化为CO2,有机物质的重量降低堆肥产物的密度比原始物质要高,体积减小资源化:有机肥:N、P、K和微量元素得以保留食用菌种植堆肥化的目的无害化堆肥化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堆肥化进程有机物质分解特征温度和pH变化过程微生物种群动态堆肥化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堆肥化进程绿色植物的物质组成脂肪、蜡2%蛋白质8%单糖、淀粉5%(仿BradyN.C.,WeilR.R.,1999.Thenatureandpropertiesofsoils.P450)绿色植物的物质组成脂肪、蜡2%蛋白质8%单糖、淀粉5%(仿B淀粉和纤维素MaderS.S.,1990.Biology.Wm.C.Brownpublishers.淀粉和纤维素MaderS.S.,1990.Biolog木质素木质素有机物质分解动力—土壤生物和酶有机物质分解动力—土壤生物和酶有机物质分解顺序1单糖、淀粉和水溶性蛋白质2粗蛋白3半纤维素4纤维素5蜡质、丹宁等6木质素降解容易、迅速降解困难、缓慢有机物质分解顺序1单糖、淀粉和水溶性蛋白质降解容易、迅速降有机物质降解特征单糖、淀粉、粗蛋白等有机物质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但在废弃物中的数量少;细胞壁中多糖相互缠绕、包被,且有起保护性作用的物质(角质、木栓质),阻碍降解;木质素不但难降解还具有抑菌作用纤维素和几丁质等丝状分子存在着稳定的结晶区域,这些区域不易被微生物细胞及酶接近,聚合程度高,水合程度低:影响水解,微生物作用表面积小;中温微生物在易利用的有机物质耗尽后不再出现几种不同多聚体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共同存在,需2种或以上的微生物协同作用,产生一系列的酶完成降解过程有机物质降解特征单糖、淀粉、粗蛋白等有机物质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堆肥化的进程实线:温度虚线:中温真菌点线:嗜热真菌堆肥化的进程实线:温度虚线:中温真菌点线:嗜热真菌温度变化与真菌群落演替实线:温度虚线:中温真菌点线:嗜热真菌温度变化与真菌群落演替实线:温度虚线:中温真菌点线:嗜热真菌堆肥化进程中有机物质分解单糖、淀粉和蛋白质在升温期完成纤维素的降解在中温期较快,高温期下降至降温期又有所回升,到稳定期基本完成;半纤维素的降解从升温到降温期都能保持相对较稳定和较高的速率木质素的降解基本上可以忽略,木质素含量因总干重下降而增加秸杆堆制60天后干物重失去50%以上,大部分在最初的34天内失去,其中几乎全部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堆肥化进程中有机物质分解单糖、淀粉和蛋白质在升温期完成堆肥化进程-中温期堆肥物料中有易分解单糖和蛋白质,微生物代谢活动旺盛产生大量热;物料堆积热量不易散发,局部温度在1-2天内可能会达到70-80ºC。中温细菌和中温真菌活动的最适温度20-30℃,中温微生物迅速繁殖,代表种有Mucorpusillus

(微小毛霉

)及Aspergillusfumigatus

(烟曲霉);易分解的单糖和蛋白质大量分解,中温期后段,嗜热真菌(

45-55℃)等开始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稍难分解的有机物质;中温微生物因其可利用的底物耗竭及高温死亡,酶失活;堆肥化进程-中温期堆肥物料中有易分解单糖和蛋白质,微生物代谢堆肥化进程-降温期和稳定期分解有机物质能力强的微生物重新定殖,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分解大量分解,物料温度可以保持在较高的温度,但随着可以利用有机物的耗尽,微生物产生的热量逐渐减少。当堆肥温度降至常温时许多动物可进入其中,包括蚯蚓、千足虫等;它们取食其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残体,将物料破碎成小的颗粒,扩大微生物作用的表面积降温期后段,可利用的有机物质基本耗尽,不再产热,堆肥化进程-降温期和稳定期分解有机物质能力强的微生物重新堆肥化进程中的微生物群体变化升温期中温微生物利用单糖氨基酸迅速大量繁殖,易利用的有机物质耗尽后它们不再出现高温期嗜热真菌、放线菌和大部分细菌被杀死,仅剩产孢细菌降温期嗜热真菌等重新定殖稳定期可利用的有机物质很少,微生物间竞争激烈,主要微生物为放线菌(产生抗生素)堆肥化进程中的微生物群体变化升温期中温微生物利用单糖氨基酸堆肥化进程中的真菌升温期代表种有Mucorpusillus

(微小毛霉

)及Aspergillusfumigatus(烟曲霉

),前者在高温过后因易利用碳源耗尽而不再出现

高温期嗜热真菌被杀死降温期嗜热真菌等重新定殖:Chaetomiumthermophile(嗜热毛壳霉),Humicolainsolens(特异腐质霉),Humicola(Thermomyces)lanuginosus,Thermoascusaurantiacus,Paecilomycessp,

Aspergillusfumigatus稳定期可利用的有机物质很少,主要为放线菌堆肥化进程中的真菌升温期代表种有Mucorpusillu堆肥化初期真菌Rhizomucorpusillus(微小毛菌),在堆肥化初期利用单糖和氨基酸等,生长温度为20-55°C,发热期后不再活动子囊孢子堆肥化初期真菌Rhizomucorpusillus(微小堆肥初期真菌–腐殖霉

Humicola(Thermomyces)lanuginosus生活温度在30to52-55oC,除堆肥发热高峰外一直存在,不能分解纤维素与纤维素分解菌伴生堆肥初期真菌–腐殖霉Humicola(Thermomy嗜热真菌–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aurantiacus生活温度在25-55oC,分解纤维素能力强子囊果子囊和子囊孢子嗜热真菌–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auranti嗜热真菌-烟曲霉Aspergillusfumigatus生活温度在12-52oC,分解纤维素能力强;吸入肺中会引起过敏、并可在肺泡中生长分生孢子嗜热真菌-烟曲霉Aspergillusfumigatu嗜热真菌-拟青霉属Paecilomyces拟青霉属分生孢子嗜热真菌-拟青霉属Paecilomyces拟青霉属分生孢堆肥化中的细菌和放线菌嗜热细菌和放线菌对高温的抵抗高于真菌;Thermus(嗜热菌属)生活温度为40-80oC,最适温度为65至75oC;在70oC时产孢细菌芽孢杆菌也有存在在降温期、稳定期放线菌占优势,代表种群是放线菌科(Actinomycetacea);放线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远不如真菌,比细菌或真菌生长繁殖慢,在养分和可利用碳源丰富时种群相对小,而由于它们产生抗生素,在养分和能量物质匮乏时占优势堆肥化中的细菌和放线菌嗜热细菌和放线菌对高温的抵抗高于真菌;堆肥化的进程最高温度大型动物进入真菌重新定植真菌被破坏水溶性化合物分解时间高分子化合物开始降解堆肥化的进程最高温度大型动物进入真菌重新定植真菌被破坏水溶堆肥条件控制温度搅拌、通气接种剂和添加剂堆肥条件控制温度堆肥化最适温度无害化要求的温度病原物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不产孢细菌沙门氏杆菌,50-60℃5分钟-1.5h;伤寒杆菌,55-60C,30分钟;化脓性链球菌,54C,1小时;结核分支杆菌;真菌、寄生虫、杂草种子55℃1-2h

温度高于60℃,几天内就可以达到无害化目的;55℃时间超过3天病原物不再威胁公众健康(我国2002年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规定“保证堆体物料温度在55℃时间保持5-7天”)物质降解最适温度

较高但不要超过55℃,中温细菌和中温真菌活动的最适温度20-30℃,嗜热真菌为45-55℃,超过60℃仅剩产芽孢的嗜热细菌和放线菌。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主要依靠真菌来完成堆肥化最适温度无害化要求的温度通气保证物料堆中的好气环境,提高腐熟和稳定速度安装通气管、沟、强制通风搅拌通气的效果持续短通气保证物料堆中的好气环境,提高腐熟和稳定速度Toturnornottoturn,thatistheQuestion在最初几个月内至少翻堆3次,在随后每3个月翻1次过于频繁搅拌会散发热量,降低微生物特别是真菌活性;连续堆肥不必搅拌Toturnornottoturn,thatis添加剂添加剂是指为了加快堆肥进程和提高堆肥产物质量在堆肥物料中加入的微生物、有机或无机物质添加剂种类接种剂(inocula)疏松剂(bulkingagents)起爆剂(starters)pH调节剂添加剂添加剂是指为了加快堆肥进程和提高堆肥产物质量在堆肥物料微生物接种剂接种微生物的初衷提高堆肥初期微生物的群体,增强微生物的降解活性,缩短达到高温期的时间;补偿高温期后微生物群体下降接种分解有机物质能力强的微生物堆肥物料中有大量来自空气、水及废弃物本身的微生物温度和物料中可利用的有机物质决定微生物种群变化单一种类微生物无论多么活跃,其分解有机物质速度也比不上混合群体的共同作用堆外围的温度相对较低,微生物群体较大,搅拌实际上起到了接种的作用微生物接种剂接种微生物的初衷堆肥化的进程最高温度大型动物进入真菌重新定植真菌被破坏水溶性化合物分解时间高分子化合物开始降解堆肥化的进程最高温度大型动物进入真菌重新定植真菌被破坏水溶起爆剂加入易利用的有机物质如糖、蛋白质等会增加堆肥开始时微生物的活性,起到“起爆”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堆肥物料中的有机物有一部分为易利用形态。起爆剂加入易利用的有机物质如糖、蛋白质等会增加堆肥开始时微疏松剂当含水多、颗料细的废弃物堆制时,常常需要加入一些质地疏松的物质来增加通气性水冲式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与作物秸秆联合堆制(conjointcomposting)既可解决水气矛盾,又可平衡C、N比例常用的疏松剂有锯末、作物秸杆、粉碎的废橡胶轮胎等。疏松剂当含水多、颗料细的废弃物堆制时,常常需要加入一些质地pH调节剂以废弃物处理为目的的大规模的堆肥,调整pH即无必要,又不经济如果堆肥产物是用于培养蘑菇或饲养蚯蚓时,则需要加入pH调节剂,以防止pH波动过大常用的pH调节剂有CaCO3、石灰和石膏等pH调节剂以废弃物处理为目的的大规模的堆肥,调整pH即无必堆肥化的质量指标熟化程度C/N比<25;耗氧率<150mgO2/kg挥发性干物质/小时;

植物毒理试验:不影响水芹(Lepidiumsativum)和萝卜(Raphanussativus)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异物含量“任何大于2mm人造的物质如金属、玻璃或塑料橡胶等高聚体”·重金属·病原物:无salmonellae菌,粪大肠杆菌<1000MostProbableNumber/g干重·有机污染物:PCBs(0.5

mg/kg),dioxins,]呋喃(furan)和农药加拿大环境部堆肥质量标准堆肥化的质量指标熟化程度加拿大环境部堆肥质量标准食用菌种植种植双孢蘑菇时物料的堆肥化处理进程被人为减少为两阶段,以便减少用于蘑菇生长所需的纤维素类物质的损耗物料在几天内升温至70至80ºC,并保持几天;将大部分微物杀死后,保持45-80ºC几天,随后接种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在第二阶段中,嗜热真菌Scytalidiumthermo-philum占优势,它的存在能增大蘑菇产量;活的或因热而死的细菌为蘑菇提供氮素食用菌种植种植双孢蘑菇时物料的堆肥化处理进程被人为减少为两阶第六节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种植管理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秸秆还田和使用厩肥能减缓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的速度;在温带气候条件下,施入土壤的作物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后有约1/3以有机质形态留在土壤中,其余2/3以CO2的形式损失掉;富含木质素和多元酚的秸秆施入土壤后有利于形成腐殖质。第六节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种植管理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有机物质分解过程第二节有机物质分解>分解过程有机物质分解过程第二节有机物质分解>分解过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在温带气候条件下,施入土壤的作物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后有约1/3以有机质形态留在土壤中,其余2/3以CO2的形式损失掉;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在温带气候条件下,施入土壤的作物秸有机残体组成与腐殖化进程C:N比木质素含量:木质素难以分解,且在细胞壁中包被纤维素,阻碍其分解多酚含量: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难分解的复合体;抑制胞外酶活性;影响氮释放。多酚物质的分子量越大结合能力越强(木质素+多酚)/N比率物质分解和N释放难易的的指标有机残体组成与腐殖化进程C:N比腐殖质结构腐殖质结构腐殖质组分富里酸也称黄腐酸(FulvicAcid):既溶于碱又溶于酸;胡敏酸也称黑腐酸(HumicAcid):仅溶于碱不溶于酸;胡敏素又称黑腐素(Humin):既不溶于酸又不溶于碱。腐殖质组分富里酸也称黄腐酸(FulvicAcid):既溶腐殖质各组分性质

富里酸 胡敏酸 胡敏素颜色 浅黄 黄褐 深褐 灰黑聚合程度---------------------------------------------------->含碳量45%------------------------------------------->62%含氧量48%<-------------------------------------------30%交换性酸1400<------------------------------------------500(cMol/kg)腐殖质各组分性质 富里酸 胡敏酸 胡敏素木质素与腐殖质的相似性对于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木质素和腐殖质均很难分解;木质素和腐殖质均溶于碱,并被酸沉淀;部分溶于乙醇;二者均含有-OCH3基,随着分解进程的推进,-OCH3基含量减少;当木质素与碱液一同加热时会转化为含-OCH3基的胡敏酸;氧化木质素具有与胡敏酸类似的性质木质素与腐殖质的相似性对于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木质素和腐殖质均第三节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化过程>>木质素理论腐殖质形成过程-木质素理论木质素木质素构成单元残余部分微生物分解胡敏酸富里酸脱甲基、氧化与含氮化合物聚合继续被微生物分解第三节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化过程>>木质素理论腐殖质形第三节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化过程>>聚合理论腐殖质形成过程-多酚(聚合)理论木质素纤维素及其它非木质素含C化合物酚醛或酚酸多元酚醌氨基酸、蛋白质或它高分子化合物富里酸多酚氧化酶微生物合成胡敏酸第三节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化过程>>聚合理论腐殖质形成多酚(聚合)理论依据土壤有机质氧化分解后具有相连的芳香环和酚酸多酚物质易与有机物质结合为稳定化合物无法解释有机质中很多长脂肪链多酚(聚合)理论依据土壤有机质氧化分解后具有相连的芳香环和酚沼气发酵的生物学无氧条件下有机物质发酵分解形成甲烷等的过程适用于污水处理厂消化污泥人畜粪便和作物秸秆处理沼气发酵的生物学无氧条件下有机物质发酵分解形成甲烷等的过程有机物厌氧分解特征分解速度较慢;分解产物是有机酸、乙醇、硫醇、醛、酮、甲烷等半分解物质;产能少;半分解产物如H2S等抑制植物生长;甲烷是温室气体应用:沼气生产有机物厌氧分解特征分解速度较慢;沼气发酵的阶段液化阶段水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产生脂肪酸和醇产酸阶段产醋酸的细菌将低级脂肪酸和醇产乙酸阶段转化为醋酸、CO2和H2;甲烷生成阶段甲烷细菌利用H2还原CO2生成甲烷在液化和产酸阶段兼性厌氧菌分解有机物质时消耗氧气,为严格厌氧的甲烷细菌提供生长的环境和底物沼气发酵的阶段液化阶段水解糖类、蛋白质和脂肪产生脂肪酸和醇污水处理一级处理曝气池二级处理消化池空气污水污泥消化污泥三级处理沼气一级处理为预处理,主要利用格栅、除尘池、气浮、过滤等物理手段,去除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调节pH值,减轻二级处理负荷二级处理也称生化处理,采用活性污泥等生物手段,目标是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态和溶解状态的有机污染物,降低BOD,COD,达到污水排放标准。三级处理为深度处理,利用离子交换、反渗透、电渗析、紫外线照射等方法,进一步去除污染物,如磷、氮及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无机污染物和病原体等。出水水质较好,甚至能达到饮用水质标准污水处理一级处理曝气池二级处理消化池空气污水污泥消化污泥三级处理后污水排放由于蓝绿藻能进行生物固氮,N往往不是其生长的限制因素;藻类细胞的N/P比为7-10:1,当N/P小于7时,磷不再是限制因子;水中磷浓度超过10mg/l,会导致富营养化经二级处理的污水在排入江河湖泊之前应进一步除去P,一般加入石灰或FeCl3将P沉淀处理后污水排放由于蓝绿藻能进行生物固氮,N往往不是其生长的限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和滨海植物大量繁殖,其中大多不能被动物取食而沉积,藻青菌(cynobacteria)有毒;有机物质使细菌大量繁殖,消耗氧气温度较高时,底层有机物质厌氧分解,产生沼气和硫化氢;水底的厌氧条件使沉积的P释放出来,进一步加剧了富营养化程度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与水中营养元素富积相联的生物-地质-化学过程;营养元素的富积造成大量植物和动物生物量的增加;进而引起水中氧气耗竭水体富营养化浮游植物和滨海植物大量繁殖,其中大多不能被动物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磷释放富营养化湖泊-沉积磷释放微生物合成的致癌物甲基汞(Methylmercury):微生物转化汞而成,溶于脂肪,在鱼体内富积二甲基胂(dimethylarsine),杀虫剂二甲基硒(dimethylselenide)亚硝胺(nitrosamine)胺(R-NH2)与NO2-在酸性条件下反应而成微生物合成的致癌物甲基汞(Methylmercury):农药、染料、卤化溶剂、灭火剂邻苯二甲酸盐(酯Phthalate)被大量用于建筑、家居、农药、塑料添加剂多氯化联苯(PCBs)微生物难以分解这些有机化合物,除其化学结构复杂外,这些物质易被土壤胶体吸附也是重要原因非天然有机化合物分解COORCOOR农药、染料、卤化溶剂、灭火剂非天然有机化合物分解COORCO白腐真菌(Whiterotfungi)可产生胞外氧化酶分解复杂的芳香族多聚体-木质素白腐真菌Pleurotus

在小麦秸秆上的菌丝体Bjerkanderaadusta白腐真菌(Whiterotfungi)可产生胞外氧化酶分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olycyclicaromatichydrocarbon,PAH)疏水性强,很难分解DDT,PCB,Lindane,dioxin生物制浆(biologicalpulping)白腐真菌在无易利用N时分解木质素等化合物白腐真菌应用生物修复白腐真菌应用褐腐真菌(Brownrotfungi)分解纤维素,当环境中氮耗竭后开始利用木质素褐腐真菌褐腐真菌(Brownrotfungi)分解纤维素,当环境有机废弃物来源城市固体垃圾

(municipalsolidwaste)

北京市每天产生的垃圾达1万吨;污水处理厂污泥

(minicipalsewagesludge)畜禽养殖业

(animalandpoultrybreeding)

废物产出量:1奶牛=16人,7只蛋鸡=1人 国家环保局统计,2001年全国畜禽粪便年排放量达2.2亿吨。食品加工厂

(foodprocessingindustries)造纸厂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业已成为农业污染源之首2007年我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小区、专业户)的畜禽粪便产生量2.43亿吨,尿液产生量1.63亿吨,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的排放量分别占农业源排放总量的96%、38%、56%,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2%、22%、38%,。初步估算2015年末全国生猪、肉牛、奶牛、家禽饲养量依次为69900万头(出栏量),5300万头(出栏量),2000万头(存栏量)、650000万只(存栏量),折算为猪当量为13亿头,粪尿、COD、TN、TP产生量预计将达到约41亿吨、3.2亿吨、5000万吨、800万吨。有机废弃物来源城市固体垃圾(municipalsolid有机废弃物处理方法直接倒入江河湖海焚烧:消耗燃油、可能造成大气污染填埋:占地、可能污染地下水土壤处理堆肥化处理沼气发酵有机废弃物处理方法直接倒入江河湖海污染物特性残留生物富集和生物有效性(persistence,bioaccumulation,andbioavailabilitycharacteristics

)Generationfrommetabolism污染物衍生物或代谢中间物可能比污染物本身毒性更强污染物特性残留生物富集和生物有效性(persisten空气环境污染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在厌气条件下产生具有恶臭气味的物质。已分离出的与恶臭有关的物质有:氨、甲硫醇、硫化氢、二甲硫、二硫化甲基、三甲胺、乙醛、苯乙烯、丙酸、正丁酸、正戊酸和异戊酸。温室气体:CH4、NOx;空气环境污染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在厌气条件下产生具有恶臭气味有机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有机污染物可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直接或间接进入水体,造成水体的富营养化、消耗氧气(多数鱼类存活需要5mgO2l-1)有机污染程度BOD(生物耗氧量):1ml水中微生物在培养5天消耗的O2量。用来表征易分解的有机物质和还原N、S(NH3HS-)的量COD(化学耗氧量):硫酸-重铬酸钾氧化法测定的还原性有机和无机物质的总量有机污染物对水体的污染有机污染物可通过地表径流、淋溶直接或间生物污染物人和动物的病原菌和寄生虫污染水体后可造成炭疽热、脑炎、腐蹄病、乳腺炎、新城疫、沙门氏菌病等肠道内病原体引起的疾病病毒:脊髓灰质炎、传染性肝炎细菌:霍乱(霍乱菌)、伤寒和细菌性痢疾原生动物:阿米巴痢疾;蠕虫:蛔虫、绦虫和吸虫感染大肠杆菌(Escherichiacoli)常被用作土壤和水被生物污染的指标。处理后污泥E.coli少于1000/g可安全施入土壤生物污染物人和动物的病原菌和寄生虫污染水体后可造成炭疽热、脑重金属积累长期施用有机废弃物特别是污水可能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积累,对作物、动物和人产生毒害As,Cd(镉),Cr(铬),Hg,Mo,Ni,Pb,Cu,Zn特别是Cd和Hg对人和动物危害大多数重金属与有机质结合,生物有效性低;但重金属被水溶性有机物质络合后从土壤进入地下水重金属积累长期施用有机废弃物特别是污水可能造成土壤中重金属积有机废弃物的土壤处理有机废弃物的土壤处理土壤施用的限制因素随污水进入土壤的盐分可能会影响作物生长;硝酸盐可能会污染地下水;重金属、有机化合物可能会在土壤中积累,并进入食物链;难闻气味和居民对可能危害的担心;养分、盐分、重金属以及水分含量因地域时间而变,不能确定最适用量有机废物体积、含水量大,养分含量低,运输成本高;污水、集约化养殖场废物生产具有连续性,而肥料利用有季节性,需要储存;监测作物和水质的成本高污泥、家禽和非反刍动物(如猪)养殖废物中可能含有病原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土壤施用的限制因素随污水进入土壤的盐分可能会影响作物生长;硝有机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理堆肥化(composting)是将由多种不同组分构成的有机物料堆聚在一起,以保存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热量,在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下,在温暖湿润和好气条件下,对物料中有机物质进行的生物氧化过程。最终产物是堆肥

(compost)有机废弃物的堆肥化处理堆肥化(composting)是将由多堆肥化特征条件堆肥化是有机废弃物、微生物、水分、氧气诸因子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堆肥物料中含有土著微生物混合群体,通过控制合适的水分和通气条件可以加快微生物的活动。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还需要C、大量元素N、P、K和一些微量元素。通常情况下,有机废弃物中均含有这些物质,尽管有时需要调整其比例以适合微生物的代谢需求

堆肥化特征条件堆肥化是有机废弃物、微生物、水分、氧气诸因子堆肥化特征高温堆肥有机废弃物中碳生物氧化释放能量,部分用于微生物的代谢,其余部分以热的形式散出;在堆肥初期产生热量比散发的要多,致使堆肥物料的温度升高。在一定范围内,温度升高可进一步促进微生物活动;升至超过60°C可以杀死物料中的病原微生物堆肥化特征高温堆肥有机废弃物中碳生物氧化释放能量,部分用于堆肥化的目的无害化易腐解的有机物质的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恶臭,害虫衍繁等被消除堆肥化过程中的高温杀死致病微生物,虫卵及杂草种子减量化部分有机碳转化为CO2,有机物质的重量降低堆肥产物的密度比原始物质要高,体积减小资源化:有机肥:N、P、K和微量元素得以保留食用菌种植堆肥化的目的无害化堆肥化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堆肥化进程有机物质分解特征温度和pH变化过程微生物种群动态堆肥化的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堆肥化进程绿色植物的物质组成脂肪、蜡2%蛋白质8%单糖、淀粉5%(仿BradyN.C.,WeilR.R.,1999.Thenatureandpropertiesofsoils.P450)绿色植物的物质组成脂肪、蜡2%蛋白质8%单糖、淀粉5%(仿B淀粉和纤维素MaderS.S.,1990.Biology.Wm.C.Brownpublishers.淀粉和纤维素MaderS.S.,1990.Biolog木质素木质素有机物质分解动力—土壤生物和酶有机物质分解动力—土壤生物和酶有机物质分解顺序1单糖、淀粉和水溶性蛋白质2粗蛋白3半纤维素4纤维素5蜡质、丹宁等6木质素降解容易、迅速降解困难、缓慢有机物质分解顺序1单糖、淀粉和水溶性蛋白质降解容易、迅速降有机物质降解特征单糖、淀粉、粗蛋白等有机物质容易被微生物分解,但在废弃物中的数量少;细胞壁中多糖相互缠绕、包被,且有起保护性作用的物质(角质、木栓质),阻碍降解;木质素不但难降解还具有抑菌作用纤维素和几丁质等丝状分子存在着稳定的结晶区域,这些区域不易被微生物细胞及酶接近,聚合程度高,水合程度低:影响水解,微生物作用表面积小;中温微生物在易利用的有机物质耗尽后不再出现几种不同多聚体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和木质素等共同存在,需2种或以上的微生物协同作用,产生一系列的酶完成降解过程有机物质降解特征单糖、淀粉、粗蛋白等有机物质容易被微生物分解堆肥化的进程实线:温度虚线:中温真菌点线:嗜热真菌堆肥化的进程实线:温度虚线:中温真菌点线:嗜热真菌温度变化与真菌群落演替实线:温度虚线:中温真菌点线:嗜热真菌温度变化与真菌群落演替实线:温度虚线:中温真菌点线:嗜热真菌堆肥化进程中有机物质分解单糖、淀粉和蛋白质在升温期完成纤维素的降解在中温期较快,高温期下降至降温期又有所回升,到稳定期基本完成;半纤维素的降解从升温到降温期都能保持相对较稳定和较高的速率木质素的降解基本上可以忽略,木质素含量因总干重下降而增加秸杆堆制60天后干物重失去50%以上,大部分在最初的34天内失去,其中几乎全部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堆肥化进程中有机物质分解单糖、淀粉和蛋白质在升温期完成堆肥化进程-中温期堆肥物料中有易分解单糖和蛋白质,微生物代谢活动旺盛产生大量热;物料堆积热量不易散发,局部温度在1-2天内可能会达到70-80ºC。中温细菌和中温真菌活动的最适温度20-30℃,中温微生物迅速繁殖,代表种有Mucorpusillus

(微小毛霉

)及Aspergillusfumigatus

(烟曲霉);易分解的单糖和蛋白质大量分解,中温期后段,嗜热真菌(

45-55℃)等开始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稍难分解的有机物质;中温微生物因其可利用的底物耗竭及高温死亡,酶失活;堆肥化进程-中温期堆肥物料中有易分解单糖和蛋白质,微生物代谢堆肥化进程-降温期和稳定期分解有机物质能力强的微生物重新定殖,纤维素、半纤维素等物质分解大量分解,物料温度可以保持在较高的温度,但随着可以利用有机物的耗尽,微生物产生的热量逐渐减少。当堆肥温度降至常温时许多动物可进入其中,包括蚯蚓、千足虫等;它们取食其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残体,将物料破碎成小的颗粒,扩大微生物作用的表面积降温期后段,可利用的有机物质基本耗尽,不再产热,堆肥化进程-降温期和稳定期分解有机物质能力强的微生物重新堆肥化进程中的微生物群体变化升温期中温微生物利用单糖氨基酸迅速大量繁殖,易利用的有机物质耗尽后它们不再出现高温期嗜热真菌、放线菌和大部分细菌被杀死,仅剩产孢细菌降温期嗜热真菌等重新定殖稳定期可利用的有机物质很少,微生物间竞争激烈,主要微生物为放线菌(产生抗生素)堆肥化进程中的微生物群体变化升温期中温微生物利用单糖氨基酸堆肥化进程中的真菌升温期代表种有Mucorpusillus

(微小毛霉

)及Aspergillusfumigatus(烟曲霉

),前者在高温过后因易利用碳源耗尽而不再出现

高温期嗜热真菌被杀死降温期嗜热真菌等重新定殖:Chaetomiumthermophile(嗜热毛壳霉),Humicolainsolens(特异腐质霉),Humicola(Thermomyces)lanuginosus,Thermoascusaurantiacus,Paecilomycessp,

Aspergillusfumigatus稳定期可利用的有机物质很少,主要为放线菌堆肥化进程中的真菌升温期代表种有Mucorpusillu堆肥化初期真菌Rhizomucorpusillus(微小毛菌),在堆肥化初期利用单糖和氨基酸等,生长温度为20-55°C,发热期后不再活动子囊孢子堆肥化初期真菌Rhizomucorpusillus(微小堆肥初期真菌–腐殖霉

Humicola(Thermomyces)lanuginosus生活温度在30to52-55oC,除堆肥发热高峰外一直存在,不能分解纤维素与纤维素分解菌伴生堆肥初期真菌–腐殖霉Humicola(Thermomy嗜热真菌–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aurantiacus生活温度在25-55oC,分解纤维素能力强子囊果子囊和子囊孢子嗜热真菌–嗜热子囊菌Thermoascusauranti嗜热真菌-烟曲霉Aspergillusfumigatus生活温度在12-52oC,分解纤维素能力强;吸入肺中会引起过敏、并可在肺泡中生长分生孢子嗜热真菌-烟曲霉Aspergillusfumigatu嗜热真菌-拟青霉属Paecilomyces拟青霉属分生孢子嗜热真菌-拟青霉属Paecilomyces拟青霉属分生孢堆肥化中的细菌和放线菌嗜热细菌和放线菌对高温的抵抗高于真菌;Thermus(嗜热菌属)生活温度为40-80oC,最适温度为65至75oC;在70oC时产孢细菌芽孢杆菌也有存在在降温期、稳定期放线菌占优势,代表种群是放线菌科(Actinomycetacea);放线菌分解纤维素的能力远不如真菌,比细菌或真菌生长繁殖慢,在养分和可利用碳源丰富时种群相对小,而由于它们产生抗生素,在养分和能量物质匮乏时占优势堆肥化中的细菌和放线菌嗜热细菌和放线菌对高温的抵抗高于真菌;堆肥化的进程最高温度大型动物进入真菌重新定植真菌被破坏水溶性化合物分解时间高分子化合物开始降解堆肥化的进程最高温度大型动物进入真菌重新定植真菌被破坏水溶堆肥条件控制温度搅拌、通气接种剂和添加剂堆肥条件控制温度堆肥化最适温度无害化要求的温度病原物的致死温度和时间:不产孢细菌沙门氏杆菌,50-60℃5分钟-1.5h;伤寒杆菌,55-60C,30分钟;化脓性链球菌,54C,1小时;结核分支杆菌;真菌、寄生虫、杂草种子55℃1-2h

温度高于60℃,几天内就可以达到无害化目的;55℃时间超过3天病原物不再威胁公众健康(我国2002年发布的《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中规定“保证堆体物料温度在55℃时间保持5-7天”)物质降解最适温度

较高但不要超过55℃,中温细菌和中温真菌活动的最适温度20-30℃,嗜热真菌为45-55℃,超过60℃仅剩产芽孢的嗜热细菌和放线菌。纤维素、半纤维素的降解主要依靠真菌来完成堆肥化最适温度无害化要求的温度通气保证物料堆中的好气环境,提高腐熟和稳定速度安装通气管、沟、强制通风搅拌通气的效果持续短通气保证物料堆中的好气环境,提高腐熟和稳定速度Toturnornottoturn,thatistheQuestion在最初几个月内至少翻堆3次,在随后每3个月翻1次过于频繁搅拌会散发热量,降低微生物特别是真菌活性;连续堆肥不必搅拌Toturnornottoturn,thatis添加剂添加剂是指为了加快堆肥进程和提高堆肥产物质量在堆肥物料中加入的微生物、有机或无机物质添加剂种类接种剂(inocula)疏松剂(bulkingagents)起爆剂(starters)pH调节剂添加剂添加剂是指为了加快堆肥进程和提高堆肥产物质量在堆肥物料微生物接种剂接种微生物的初衷提高堆肥初期微生物的群体,增强微生物的降解活性,缩短达到高温期的时间;补偿高温期后微生物群体下降接种分解有机物质能力强的微生物堆肥物料中有大量来自空气、水及废弃物本身的微生物温度和物料中可利用的有机物质决定微生物种群变化单一种类微生物无论多么活跃,其分解有机物质速度也比不上混合群体的共同作用堆外围的温度相对较低,微生物群体较大,搅拌实际上起到了接种的作用微生物接种剂接种微生物的初衷堆肥化的进程最高温度大型动物进入真菌重新定植真菌被破坏水溶性化合物分解时间高分子化合物开始降解堆肥化的进程最高温度大型动物进入真菌重新定植真菌被破坏水溶起爆剂加入易利用的有机物质如糖、蛋白质等会增加堆肥开始时微生物的活性,起到“起爆”效果;在大多数情况下,堆肥物料中的有机物有一部分为易利用形态。起爆剂加入易利用的有机物质如糖、蛋白质等会增加堆肥开始时微疏松剂当含水多、颗料细的废弃物堆制时,常常需要加入一些质地疏松的物质来增加通气性水冲式畜禽养殖场的畜禽粪便与作物秸秆联合堆制(conjointcomposting)既可解决水气矛盾,又可平衡C、N比例常用的疏松剂有锯末、作物秸杆、粉碎的废橡胶轮胎等。疏松剂当含水多、颗料细的废弃物堆制时,常常需要加入一些质地pH调节剂以废弃物处理为目的的大规模的堆肥,调整pH即无必要,又不经济如果堆肥产物是用于培养蘑菇或饲养蚯蚓时,则需要加入pH调节剂,以防止pH波动过大常用的pH调节剂有CaCO3、石灰和石膏等pH调节剂以废弃物处理为目的的大规模的堆肥,调整pH即无必堆肥化的质量指标熟化程度C/N比<25;耗氧率<150mgO2/kg挥发性干物质/小时;

植物毒理试验:不影响水芹(Lepidiumsativum)和萝卜(Raphanussativus)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异物含量“任何大于2mm人造的物质如金属、玻璃或塑料橡胶等高聚体”·重金属·病原物:无salmonellae菌,粪大肠杆菌<1000MostProbableNumber/g干重·有机污染物:PCBs(0.5

mg/kg),dioxins,]呋喃(furan)和农药加拿大环境部堆肥质量标准堆肥化的质量指标熟化程度加拿大环境部堆肥质量标准食用菌种植种植双孢蘑菇时物料的堆肥化处理进程被人为减少为两阶段,以便减少用于蘑菇生长所需的纤维素类物质的损耗物料在几天内升温至70至80ºC,并保持几天;将大部分微物杀死后,保持45-80ºC几天,随后接种双孢蘑菇(Agaricusbisporus)在第二阶段中,嗜热真菌Scytalidiumthermo-philum占优势,它的存在能增大蘑菇产量;活的或因热而死的细菌为蘑菇提供氮素食用菌种植种植双孢蘑菇时物料的堆肥化处理进程被人为减少为两阶第六节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种植管理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秸秆还田和使用厩肥能减缓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降低的速度;在温带气候条件下,施入土壤的作物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后有约1/3以有机质形态留在土壤中,其余2/3以CO2的形式损失掉;富含木质素和多元酚的秸秆施入土壤后有利于形成腐殖质。第六节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种植管理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有机物质分解过程第二节有机物质分解>分解过程有机物质分解过程第二节有机物质分解>分解过程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在温带气候条件下,施入土壤的作物秸秆,在一个生长季后有约1/3以有机质形态留在土壤中,其余2/3以CO2的形式损失掉;秸秆还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在温带气候条件下,施入土壤的作物秸有机残体组成与腐殖化进程C:N比木质素含量:木质素难以分解,且在细胞壁中包被纤维素,阻碍其分解多酚含量: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难分解的复合体;抑制胞外酶活性;影响氮释放。多酚物质的分子量越大结合能力越强(木质素+多酚)/N比率物质分解和N释放难易的的指标有机残体组成与腐殖化进程C:N比腐殖质结构腐殖质结构腐殖质组分富里酸也称黄腐酸(FulvicAcid):既溶于碱又溶于酸;胡敏酸也称黑腐酸(HumicAcid):仅溶于碱不溶于酸;胡敏素又称黑腐素(Humin):既不溶于酸又不溶于碱。腐殖质组分富里酸也称黄腐酸(FulvicAcid):既溶腐殖质各组分性质

富里酸 胡敏酸 胡敏素颜色 浅黄 黄褐 深褐 灰黑聚合程度---------------------------------------------------->含碳量45%------------------------------------------->62%含氧量48%<-------------------------------------------30%交换性酸1400<------------------------------------------500(cMol/kg)腐殖质各组分性质 富里酸 胡敏酸 胡敏素木质素与腐殖质的相似性对于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木质素和腐殖质均很难分解;木质素和腐殖质均溶于碱,并被酸沉淀;部分溶于乙醇;二者均含有-OCH3基,随着分解进程的推进,-OCH3基含量减少;当木质素与碱液一同加热时会转化为含-OCH3基的胡敏酸;氧化木质素具有与胡敏酸类似的性质木质素与腐殖质的相似性对于大多数细菌和真菌,木质素和腐殖质均第三节腐殖质与腐殖化过程>腐殖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