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大事记(公元282年1992年)_第1页
宁德大事记(公元282年1992年)_第2页
宁德大事记(公元282年1992年)_第3页
宁德大事记(公元282年1992年)_第4页
宁德大事记(公元282年1992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宁德大事记(公元282年-1992年)

太康三年(282年)

析侯官地置温麻县,宁德属温麻县地。

南朝·梁

大通二年(528年)

建鹤林宫道观于霍童山。

开成年间(836~840年)

析长溪之宁川及古田县之东北地,置感德场,隶长溪县。

五代·后唐

长兴四年(933年)

升长溪县感德场为宁德县,隶长乐郡。

开宝四年(971年)

支提山建寺,御赐"华严禅寺"匾。

咸平三年(1000年)

析宁德关隶镇置关隶县(今政和县)。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

支提山产紫灵芝15株。

天圣六年(1028年)

十一月,废宁德等地官办盐场。盐田归民经营。

景祐三年(1036年)

建孔庙及讲堂,办县学。

景祐四年(1037年)

全县有户1460,口未载。

皇祐元年(1049年)

宁德等县均设置常平仓,储粮备荒。

熙宁七年(1074年)

宁德县二都设飞泉驿。

元祐四年(1089年)

邑人林圭与圣泉寺僧养誉聚集百余家,筑堤作堰,围垦西陂塘,垦田748顷。

大观二年(1108年)

建灵溪书院。

建炎二年(1128年)

七月,建州叶侬攻宁德县。

绍兴十四年(1144年)

五月,连降大雨,房屋被淹,人畜多受害。

六月,皇帝下诏救赈灾民。

绍兴十六年(1146年)

宁德大雨,庐舍漂流,人畜多溺死。

绍兴二十八年(1158年)

陆游任宁德县主簿,倡学言诗,学者多从之。

乾道元年(1165年)

四至六月,连月不雨,农作物枯死。

淳熙十年(1183年)

八月己未,淫雨,洪水猛涨,淹濒海房屋,死多人。

庆元年间(1195~1200年)

朱熹在宁德晦庵书院、石堂、龙角山讲堂等处讲学。

宝庆年间(1225~1227年)

主簿丁大全筹募资金,雇用技工,用石块铺设通罗源的白鹤岭道。

德祐元年(1275年)

虎浿文峰村建仁丰书院,陈普在此任教。元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

县治火灾,殃及民居二百余家。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

升长溪县为福宁州,宁德县隶属福宁州。

至正七年(1347年)

七都农民李六起义。

至正十二年(1352年)

八月,红巾军江二蛮率其子江铁驴等攻克宁德城关。

洪武元年(1368年)

城关东门与峬源村(七都),分别设立课税处。

洪武二年(1369年)

改福宁州为县,宁德属福州府。

洪武七年(1374年)

庙学火灾,殃及百余家。

洪武十三年(1380年)

宁德县莒洲村民谢如苗、谢马桥等鸠工凿石疏浚霍童溪上游河道,以便流运木材。

正统十四年(1449年)

七月,邓茂七部攻宁德县,取累年册籍制甲。穆洋(今福安穆阳)谢绝四率民兵击败之。

景泰三年(1452年)

设河泊所,负责渔课征收。

景泰五年(1454年)

七月十四日夜,飓风拔木,害禾稼,航海多覆溺。

景泰六年(1455年)

五月十四日,洪水暴涨,害稼。是年饥荒。

景泰七年(1456年)

在周墩设泗洲桥铺,传递寿宁至宁德、古田、政和3县文书。

天顺七年(1463年)

通令各乡建社学,其社师由县官考选,时常稽核。

天顺年间(1457~1464年)

畲民钟通达迁入九都柴坑开基创业。

成化十三年(1477年)

三月,老虎入城。

成化十八年(1482年)

七月十九日夜,暴雨,山崩屋坏,压死人畜甚众。水涨十余日,田禾尽死,是年饥。

成化十九年(1483年)

六月十九日,海啸,乡都塘田俱陷。后虽修复,然田涂泻卤,数年不收。

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

三月二十六日,淫雨,山坑水涨,泻如建瓴,山田尽陷。

六月地震,九月又震,兼疫病流行。

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

连旱,田禾不植,草木俱枯。

弘治二年(1489年)

十一月,海寇劫七都,尚书林聪家御赐宝物被劫一空。

弘治五年(1492年)

三月,老虎纵横乡村,伤人畜。

弘治六年(1493年)

六月初八夜,大雨,冰雹大如卵,屋瓦皆碎,人畜死无数。

弘治十年(1497年)

七月,淫雨,至十五夜,西乡北洋山大风雷电,山溪水涨,顷刻水高二丈许,冲毁田庐桥梁,人畜死者无数。陈洋坂刘庆一家20余口全溺死,唯一小童在别乡幸免。

弘治十一年(1498年)

九月八日,降大霜,霜杀稻禾,西乡绝收,余皆得半。

正德三年(1508年)

五月至七月,天旱不雨,田禾尽枯。

七月七夕,凤池境官井兜杨家失火,殃及庙学、县治,殃及城外民居,城内外共焚六百余家。

八月,大疫。至次年二月始宁。

正德四年(1509年)

十月二十六日,县治火灾,仅存县堂、按察分司。

十月,大霜连日,龙眼、荔枝多冻死。此后两果遂少。

正德五年(1510年)

十二月十八日,大雪连日,平地深尺余,经半月未消。

正德六年(1511年)

六月初八夜,雨雹大如蛋,屋瓦皆碎。

正德十五年(1520年)

六月,两虎往来西南门,数日后遁。

嘉靖五年(1526年)

五至七月,天旱不雨,田亩龟裂。

嘉靖十二年(1533年)

夏,雷劈二十二都大数十围、高二十余丈大松树,自顶至根如锯解。

六月,二十二都林、郑二家忽现蛇数千,大小不一。

嘉靖十七年(1538年)

闵文振纂嘉靖版《宁德县志》共4卷刊行。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五月,地震。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

倭贼数百,从罗源来,直抵北城门下,见有备,放火烧陈廉使房屋,后去。

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

五月,倭贼数百自古田来攻宁德县城,指挥使刘昺、参将王月在御敌时牺牲。贼还由漳湾劫商船出海。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倭贼攻破福安县,分守道舒春芳在宁德坚壁清野,将城外大小房屋、宫庙拆卸一空。

嘉靖四十年(1561年)

二月,倭贼盘踞云淡门,掳掠罄尽。

十月,防守宁德参将冯镇率部二千撤回福州。二十日,倭贼自云淡门驾小船攻南城,炮如雨集。壮士林应桂、孙文璘、孙文达奋战牺牲。百户汪贞、白麟并部兵俱逃去。民兵独御三昼夜,被伤者众。二十二日,城陷,知县李尧卿、参将王梦麒、训导孙商伟俱死。男、妇被戮及赴水死者无数。倭贼占城九日而去。官舍、民居及库藏案卷、旧法家物、载籍,悉为灰烬。

十二月,倭贼复来县,焚烧余屋,全城夷为平地。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二月,倭贼驾大楼船数十艘还日本国,掳去男女数千人。新倭继至,占漳湾横屿为巢。

八月,浙江参将戚继光率将士八千至福宁州。初八日抵漳湾,挥师歼倭千余于横屿。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春,倭贼千余闻戚公自连江至,移屯龟山寺,欲复奔寿宁,途经小石岭,被把总王如龙跟踪歼灭。

五月,林时芳任知县,开始重建宁德县城。

隆庆元年(1567年)

七月,飓风拔木,屋瓦尽飞。二都苏家石臼刮离丈余。

隆庆四年(1570年)

私商与官商互相争夺食盐市场。

隆庆六年(1572年)

二十二都郑洋村林家,楼上三人共卧,虎衔其一。

万历元年(1573年)

春,群虎从古田至西乡二十三、二十四、二十五各都,白昼横行,伤人畜无数。至秋,虎患始息。

万历十二年(1584年)

九月,凤池境官井兜杨家起火,延烧民房,毁三分之一。

万历十六年(1588年)

宁德城关商人互相勾结,垄断市场,哄抬物价。

万历十九年(1591年)

陈琯纂万历版《宁德县志》共8卷刊行。

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

四月,民间有猪生象,半日而死。

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

七月,飓风大作,林木尽折,海洋人船覆溺。

顺治三年(1646年)

八月,南明唐王汀州战败。右佥都御史刘中藻(福安苏阳人)改事鲁王,在浙南山区聚部万余人,攻克庆元、泰顺、寿宁、福安、宁德、古田、罗源等县。

十月,南明监国鲁王率众攻下长乐、永福、闽清、宁德,宁德知县钱楷以城降。至顺治六年,复为清军攻取。

顺治四年(1647年)

八月,海寇郑寀率兵围城。

顺治五年(1648年)

正月,海寇入城冒称监国鲁将军、抚院等官,纵兵劫掠,知县钱楷捧假印出降,自携真印遁往省城。

顺治六年(1649年)

都督张承恩统兵恢复宁德县城。

顺治八年(1651年)

五月,明臣张明振遣兵百余掠南埕、港尾二村。

顺治十三年(1656年)

十一月初二日,霍童街遭土匪袭击,店屋烧毁殆尽。

十二月二十五日,郑成功部属甘辉、周金斌攻打罗源、宁德,船从飞鸾梅溪登岸,经白鹤岭至罗源。

康熙二十年(1681年)

隆洋一村俱毁于火。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

开海禁,设立宁德海关税务总口,负责征税收粮。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

洪水涨溢东南城外,民居悉漂入海,东南城外居民淹死一半。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冬,宁德大地震,金铁皆鸣,缸水自泼。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七月初五夜,火从东门起,延烧至西门五显庙前,共焚民居五百余间,县衙门、谯楼、守备衙,俱成灰烬。

雍正元年(1723年)

地方官府取消"官盐"制度。

雍正四年(1726年)

八月,大风雨,溪流暴涨东西二桥,漂民田400余顷。是岁饥。

雍正七年(1729年)

是年,九都有蛇,大如桶,盘踞山隈。猎户以炮击毙。

雍正十一年(1733年)

七月,飓风大作,吹倒县堂、民房数百间。

雍正十三年(1735年)

划宁德县青田乡东洋里的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等4都,设周墩分县,由宁德县丞治理。

乾隆二年(1737年)

八月十五夜,大风雨,海水溢。是岁歉。

乾隆七年(1742年)

恢复"官盐"制度,盐业分"商邦"和"官邦"。宁德属"商邦"。

乾隆九年(1744年)

三月,瘟疫流行,越年乃止。

乾隆十年(1745年)

南门外按察分司建义学,名鹤峰书院(乾隆二十二年迁至西门外西湖之东,更名莲峰书院)。

乾隆十三年(1748年)

县令徐兆麒倡筑东湖,百姓协作。围附马塘、酒屿、猴毛屿、兰岫,筑堤4条,计长816丈,设水闸2座。

是年,麻竹结果,形如麦粒,小而长,色微红,贫民采集充饥。

乾隆十四年(1749年)

十一月,六都西陂海泥臭,水族多死。

乾隆十六年(1751年)

八月,大风,田宅推流无数。县治右边大榕树吹倒,压坏吏舍。旧藏案卷被风吹出城外沟渠中,十无一二存者。

乾隆十七年(1752年)

五月,福州商人林长源动工修复西陂塘。至乾隆二十二年十月封口时,决堤。数年经营毁于一旦,财源枯竭而辍。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

五月,痘疫流行,民多死于痘疹。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

夏,雷震死三人;六月,震死六人。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

沿海码头增设澳保,船只须向澳保申请登记,领取牌照,凭照经营。

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

夏,旱60余日,禾苗枯死。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

卢建其修、张君宾纂乾隆版《宁德县志》共10卷刊行。

道光元年(1821年)

设渔课,管理渔业船舶。

道光十五年(1835年)

春,痘疫流行,婴儿死无数。

咸丰三年(1853年)

三月地震,七月大水,城外民房倒塌,田园尽没。

中秋日,赤溪村发大水,安乐洋原是西流变为东流,田园庐舍被淹没。

咸丰九年至同治元年(1859~1862年)

霍童缪长焕与英商联合建立福建省宁邑会馆于福州。

同治五年(1866年)

胡约翰会吏总到宁德访问。之后,派两位布道士至宁德县布道。

同治九年(1870年)

二月,地大震,声如激雷。

同治十三年(1874年)

八月,北关外发大水,霍童一带20余村民房被淹,近溪人畜死伤尤惨。

光绪八年(1882年)

原属宁德的东冲口常关税务分关改为总口,宁德则改为分关,归由闽海军经营。至二十七年常、洋关合并,称为常税总口,由三都海关税务司兼管。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

秋,闹饥荒。灾民攻打殷户粮仓,全城罢市。县衙平粜粮米才得平息。

十一月二十六日,德国旗舰"凯撒"号在离三都3公里的海面触礁。翌年,五月二十二日,英国皇家海军在德国旗舰触礁处设立锥形浮标。

是年,清政府自动开放三都澳为对外贸易港口。

是年,福州至三都间开始行驶汽船。

是年,英国圣公会在西门外建毓秀女子学校。

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五月八日,三都澳设立福海关,为福建第三海关。其后,英、美、德、俄、日、荷兰、瑞典、葡萄牙等国家的21家公司在三都设立分支机构。

是年,开办三都澳邮局。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

十一月,日本大阪商船会社开辟三都澳至福州航线。

是年,置三都海防同知署。

光绪三十年(1904年)

加拿大人韩美宝来宁德创办圣教妇幼医院(民国23年改为永生医院)。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六月三日,设立大清帝国三都电报局。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

英国海军上将阿塞·摩理帝爵士乘船来三都澳访问。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

十二月二十九日,宁德设立邮政局。

宣统元年(1909年)

三月初八,雨雹大如卵。

宣统二年(1910年)

清亲王载篙乘"海沂"舰游三都澳。

是年,英国赫威兰上将来访三都澳。三都港始与外洋直接通航。

宣统三年(1911年)

县人林振翰首次将世界语引入中国,并出版《汉译世界语》一书。

中华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

1月,福建都督府委王国瑞任宁德县知事。

3月,设县区两级议事会。

4月,县出示布告,禁赌博"花会";禁种罂粟、吸鸦片;劝禁缠足、吸纸烟。

5月17日,宁德茶税局移驻八都,并在铁砂溪添设新卡,以便利东、西乡茶商报税。

是月27日,福宁府发出三都澳严禁偷吸洋烟的告示。

9月17日,三都分防委员贴出不许开馆吸食鸦片、不许贩卖人口的告示。

同日,宁德县发出不许民间买卖奴婢的告示。

是月,宁德劝业所提请漳湾绅士王振仑筹办兴复西陂废塘。

10月13日,英舰"哈得"号载官兵680名驶入三都澳。19日离,往香港。

28日,三都分防委员贴出禁花会、剪除发辫的告示。

是月,福建省关务处公布洋船由三都澳进口章程。

12月10日,三都分防委员呈请都督转电中央,提出关于俄库私约问题的意见。

是年,县仍沿用劝学所制,设视学2人,视察全县教育事宜。

民国2年(1913年)

1月,三都分防委员发布《三都商埠外国人租地章程十八条》。

2月14日,县知事王景江饬谕各乡地保,凡外国人到境游历,务必查验护照,劝止测绘地图。

3月,全省废府置道,分设东路、西路、南路、北路4道。宁德隶东路道。

4月6日,俄国炮舰"幔遮"号舰长撤林斯基率官兵300人驶入三都澳。当日离,往香港。

是日,日本国二等巡洋舰"阿嘎希"号舰长赛夺率官兵218人驶入三都澳。9日离,往香港。

7月,奉令设县自治会。

冬,三都澳盐价暴涨,外洋咸鱼趁机大量输入。

是年,境内有小学27所,学生990人。

是年,福州人庄维心创办华兴瑞记矿业公司,向农商部申请注册,开采宁德石狮山、东宝山铅锌矿。

是年,何钟声等于县北门外创办私立圣仁慈育婴堂。

民国3年(1914年)

3月,开辟三都至福州邮路,并委托"江门"、"镇波"号轮运载邮件。

8月,中国银行于三都澳设立分行,代收常关课税。

9月26日,福建省实业厅批准宁宝矿业公司另辟矿区,并准予勘探。

12月27日,福建省视学聂文逊视察宁德教育工作。

是年,福建省水上警察署在三都设水上警察分驻所。

是年,泰安轮船公司"江门"号和乾泰轮船公司"镇波"号轮船定期班,航行于三都澳与福州之间。

是年,大门山造船厂造成3桅3锚木帆船,并航行于青岛、烟台、宁波等地。

是年,宁德县华兴铅矿公司成立,试采品质甚佳。

民国4年(1915年)

5月27日,福建巡按使许世英巡视宁德,并题"白鹤"两字,刻石白鹤岭。

11月,福建巡按使饬宁德知事贺民范,查办八都一带制造假茶案。

是月,实业司批准开源公司代表冯家齐勘探桃坑铜矿。

是月,县设立通俗教育讲演所。

是月,福建巡按使署发布全省56个县通行货币种类表,其中宁德县市面流通货币,银元有龙洋、杖洋2种;银角有广东官局铸造,香港九星国旗;铜币有户部铜币、纪念币、国旗币、本省铜元;制钱有清乾隆、嘉庆2种;纸钞有福建银行纸币。

民国5年(1916年)

1月,宁德、三都以碗税奇重,碗业受挫为由,联呈省署申请减轻碗窑粗瓷税率,以重实业而恤商艰。

4月,茶商万顺春、关锡福贩茶被抢。巡按使署令三都海军陆战队五旅派兵驻宁德保护茶商。

6~8月,赤溪发生鼠疫,死40人。

8月,八都商民联名控告闽海道官产处委员林宗远,乘清查官产,蓄意勒索扰民。省指令宁德县派警押解,交省法庭究办。

是月,宁德县蔡祖熙当选省议会议员。

是年,宁德大门山造船厂制造出5桅杆3铁锚、载重400吨的"金风顺"号木帆船。

民国6年(1917年)

4月4日,宁德颁布《清葬章程》,催葬民间停棺,革除停棺陋习。

5月15日,宁德县署奉令抓获花会会头多名。

12月10日,洪口桥落成。

18日,宁德移植银尖茶树成功,省指令宁德茶业研究会广为劝植。

是年,赤溪鼠疫,死200多人。杨维四一家10天死12人。民众惊恐,关门闭户,路绝行人。

是年,邻县股匪郑威明相继侵扰霍童、赤溪、八都等乡镇,绑架富商、劫掠货物,致使商店时常关闭,街景萧条。

民国7年(1918年)

3月,奉令成立参、众两院初选事务所。

同月,知事沈守经向省报送改良蔗种,受到褒扬。

6月15日,荐举绅士蔡祖德、黄毓同任全国经济调查会福建分会会员。

7月,土匪吴铁部300多人劫掠莒洲,烧杀奸淫,无恶不作。村民彭永康、谢景山等联合附近乡村民众500多人包围莒洲村,与匪徒作殊死之斗,匪徒死伤多人,余匪夺路逃命。尔后,彭永康等呈请省署抚恤受难民众。

9月,福建省派员验收三都龙歇塘工程。

是年,田赋改征银元,每两折合银元1元3角7分5厘。

民国8年(1919年)

2月,省署批复赈恤莒洲被匪焚劫之民众。

5月5~7日,五四运动风暴席卷闽东。宁德城内学生、店员及社会各界民众,举行示威游行,焚烧日货。

5月8日,省长公署指令:三都龙歇塘堪为建筑军港之需,令即留用,民众不得领买。

23日,省长公署褒扬漳湾绅士王振仑独资万元修复官镇港、下仓、留屿各塘。

8月25日,三都各岛飓风拔木,暴雨夹潮,冲崩堤岸300多丈,坍塌民房百余家,海面翻船10余艘,浮尸10余具,龙歇塘决成淤地。风狂潮大,为开埠以来所未曾见。

10月7日,省长公署指令宁德将纸捐、屠宰捐附加税等项收入均充蚕桑经费,令民上报荒地,广植桑树,劝民养蚕。

是年,海啸成灾,东湖塘崩塌。

民国9年(1920年)

1月22日,省长公署派催丁粮借款,预征下年赋税。知事黄式苏缓征,省委员胡树基到县督解大洋3500元,余额限25日全数征足。全县骚然。

7月6日,宁德茶业研究会呈送优良茶叶参加福建国货展览会。城内蔡仁记绿茶获奖。

是年,英国基督教圣公会在北门外创办养正幼稚园。

民国10年(1921年)

1月,八都街棕绳店失火,烧毁商店百余间。

6月7日,省长令宁德知事,禁止谷物出境,并开仓平粜,每担谷价照市价低1元(7元)出售,以济民困。时每人每日限买米1斗。

7月22日,教育厅令宁德筹设国语讲习班,教民众学讲国语。

8月31日,闽海道尹重申,宁德县沿海严禁米谷出洋。

9月21日,颁布省公署令,取缔铜元出口。凡旅客携带铜元,不得超过5000枚,凡省内运送都需海关监督签发护照。

12月,奉命清理丁粮,以均田赋。

民国11年(1922年)

1月11日,中央农商部批准宁德漳湾绅士王振仑承垦漳湾一带废塘田,并核定五等地价每亩征收3角。

4月7日,三都县佐唐荫爵撰著的《种茶制茶浅说》被省长公署印发,并颁令全省仿行。

8月,宁德县受台风正面袭击。

9月13日,碗窑26家制碗商指控碗窑人刘克清,巧立"松枝帮会",垄断松枝砍伐和售价,妨害碗业,要求查办。

是年,省派陆军第十一混成旅1个团驻三都澳。团长为扩充兵力,将赌博捐、花会捐、鸦片捐充作军饷。

是年,县劝学所改为教育局。

民国12年(1923年)

3月,省长公署函槟榔屿华侨商会,请求募款赈济宁德上年九月水灾。

8月5日,奉令禁止迎神赛会。

9月,奉令调查荒地,推行种桑。

10月,莲峰高等小学率先组织童子军。

是年,小学开始施行初、高小两级制。初小为4年制,高小为2年制。

民国13年(1924年)

4月1日,奉令要求民间畜犬申报,领挂铜牌。

7月22日,奉令查禁《平民小丛书》。谓该书公开宣扬无政府思想。

11月5日,宁德王绍贻控告宁德知事张光宇枉法殃民等劣迹。同月14日,省议会准议员卢鸿等提案查办。

冬,海军陆战队团长林寿国率部驻三都澳,肆行截留税收,勒令民众种植罂粟。

是年,福建省派张哲培到宁德负责收烟苗捐,强逼邑民种植罂粟。粮田种植罂粟逐年增多。

民国14年(1925年)

8月15日,宁德鱼牙税承办商王衡成,呈请省长公署延期承办鱼牙税课。

是年,道废,宁德县直属省政府。

民国15(1926年)

4月,宁德县商会具呈省政府,详陈"宁德近年频遭匪患,民食恐慌",请求减轻省债。

7月,北伐军入闽后,督办周荫人弃闽北撤,率部2.7万余人,路经宁德时,抓夫勒索,四出剽掠。

11月,北大学生共产党人郑长璋回宁德组建国民党宁德县党部筹备处。不久,成立工人协会、农民协会和妇女协会,组织群众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

是年,福建省国民政府主席林森视察三都澳。

民国16年(1927年)

4月,共产党员蔡威、郑长璋相继在福州被捕入狱。数月后,蔡被营救转赴上海;郑于4月27日被杀害于福州。

6月,政制变更,县公署改为县政府,县知事改称县长。县裁局,下设民政、财政、建设、教育4科。

8月,福建省发行善后地方公债300万元,宁德募购3万元。

10月18日,宁德国民党各区党员、教育界人士具呈省政府,请求抚恤郑长璋。

秋,宁德米价昂贵,中等米从每石7.8元涨至15.16元,最高时达20多元。民众、商人争屯粮食。

是年,驻闽海军截留地方财政,设立三都海军支应分局,下设若干办事处,征收财政所有税目。

是年,天主教福宁教区由福安县迁三都澳。

是年,英商亚细亚火油公司在三都岛筑池贮油。

民国17年(1928年)

7月,宁德县奉令重申,男性公民一律不得留辫,违者严惩。

民国18年(1929年)

3月,宁德县长邵焯奉令改组宁德县政府。

是年,明伦小学开办。

民国19年(1930年)

2月9日凌晨,政和、古田匪首陈长平、余成才率匪劫掠霍童街。

8月,福建省发行海关税短期库券500万元,宁德募购5万元。

9月,宁德组织地方保卫团。县成立总团,各乡镇成立区团。户系于牌,牌系于甲,甲系于区团,区团系于总团。

是年,国民党海军第一舰队司令陈季良兼任闽海陆战队总指挥,介绍其亲戚任闽东各县县长。其外甥林逸堂任宁德县长。

民国20年(1931年)

3月,颜阿兰受中共党组织派遣,从福州回到霍童秘密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活动。

4月,颜阿兰、谢丙成、黄如芹、章宜钦等5人,在霍童成立宁德第一个中共小组。

5月20日,颜阿兰在文湖郑厝村后山召开第一次农民代表会议,决定建立霍童工农自卫队,开展武装斗争。

7月,郭秋山在涵道村竹林寺主持召开中共城关支部会议,谢大大当选为支部书记。

10月,谢大大等共产党员发动店员、工人清算德顺渔行欺压、剥削渔民的罪行,愤怒的群众砸碎德顺渔行的柜台。

11月,中共城关支部为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胜利,散发大量传单,轰动全城。国民党县政府大为震惊。

民国21年(1932年)

1月,国民政府下令,实行地方自治。

6月,西医丁立三在三都创办百克医院,以此为掩护,秘密建立闽东共产党地下联络站。

夏,霍乱流行,持续50余日,死数百人。

10月,共青团福州市委书记叶飞到宁德巡视工作,并与颜阿兰一起在兴贤、梅坑、文湖一带发动群众秘密组建工农武装自卫队。

秋,福建省立霞浦初级中学迁址三都,改称省立三都初级中学,并附设简易师范班。次年,完成迁校工作。

是年,赤溪、霍童、洋中一带农民组织"一心会"、"红带会"、"王子会"等群众自卫组织。后被地主豪绅利用,攻打红军游击队。

民国22年(1933年)

3月,在开展反鸦片捐的群众运动中,工农自卫队与共产党领导的大刀会合并组成宁德县游击队。

4月,共产党员郭秋山、谢大大等人深入南埕村,在盐民群众中开展革命活动,组建盐民协会。

是月6日,省令一律使用银币,废止银两。银7钱1分5厘折合1银元。持有银两者,限期迳向中央、中国、交通银行各支行兑换银元。

是月28日,叶飞、颜阿兰率工农游击队50余人,袭击霍童民团团部,缴获长短枪26支,时称霍童暴动。接着组建了闽东工农游击第三支队,奔袭赤溪、洋中等地民团。不到1个月,共缴获长短枪80支,队伍扩充到百余人。

5月,县政府奉令提倡食用糙米。

是月,取缔钱庄发行纸钞。

是月,实行田园税,"卖三典一五"税则。

7月4日,颜阿兰在九仙村被捕。次日,被杀害于坂头村。牺牲时年仅23岁。

是月,中共福安中心县委派曾志到南埕指导盐工开展革命斗争。

8月,郭秋山、林再生在梅坑坂里村召开苏区各村积极分子会议,决定组建贫农团,开展"五抗"(抗租、抗债、抗丁、抗捐、抗税)斗争。

是月,中共宁德特支升格为宁德县委。福州中心市委派叶觉登任县委书记。

是月,闽东工农游击队第三支队遭国民党海军陆战队袭击,队伍大部失散,仅余30多人枪。

9月,池陈旺率赤卫队员5名,袭击石堂民团,缴枪22支。

是月,县政府奉令调查户口、登记公民、编贴门牌。5户为邻,5邻为闾,若干闾为乡。取具联保连坐切结。

10月9日,南埕盐工领袖陈妙英率众3千人,与铲除盐田的海军陆战队冲突并将其击退。

12月13日,十九路军在福建建立人民革命政府,宁德属闽海省。

是月,中共安(福安)德(宁德)县委成立,阮英平任书记。

冬,葛藤坪村、岭头村、长冈村,开展土改分田运动。

是年,将三沙湾(东冲口)划入三都澳境,在东冲设立关卡,称福海关分关。

是年,宁德推行新制度量衡器。

是年,县设民众教育馆。

是年,宁德县商人叶常青、裴铁济合资建成闽东第一家自来水厂。

民国23年(1934年)

2月10日,宁德县长林逸堂调省,朱化龙代理。

3月25日,安德县警卫连85人于龟山被黄信步、林益明等反动大刀会包围袭击,除队长黄秀山等12人突围外,区委书记叶秀荃等73人全部被杀害。

3月,葛藤坪、猴盾、半山、南冈等畲族村先后成立苏维埃政府。

3、4月间,范式人、赖金标率领闽东工农红军独立团第16连攻打龟山,消灭大刀会,扭转了安德地区的斗争局面。

4月,宁德县委书记叶觉登叛变,并带领福建省宪兵四团到宁德抓捕革命者,宁德城关革命活动遭到严重破坏。

6月,中共宁德临时县委成立,委员5人,下属7个支部23名党员。

同月,在葛藤坪村成立宁德县第一个畲村中共支部,书记蓝陈清。

是月,八都镇畲村南岗发生瘟疫。

是月,国民党87师围攻虎浿乡,烧毁商店数十间,房屋129座。

7月,宁德县苏维埃政府在坑头村成立,主席池陈旺。

是月,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宁德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8月21日,刘英、粟裕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攻克罗源之后,途经宁德,在赤溪阳谷村同闽东游击队会师。

9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在宁德支提寺成立。冯品泰任师长,叶飞任政治委员。

10月7日,安德县苏维埃政府成立。

11月,设三都特种区,隶属第二行政督察区。

是年底,国民党第十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敬玖在三都澳设"剿共指挥部"。各县奉令设"清乡委员会"、"联防办事处"等"剿共"机构。

民国24年(1935年)

1月,县政府奉令制发"良民证"。

是月,国民党政府为反共防共,在苏区周围创办中山民众学校4所,施行"特种教育"。

3月1日,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副师长赖金标率一个团,在潘溪遭国民党新十师截击,赖金标牺牲。

是月,闽东红军作战失利。师长冯品泰在坑头给霍童国民党部队写信图谋叛变事发,被处决于寿宁岗垄。

5月,县分出西北部置周墩特种区。

6月,闽东苏区遭敌围剿。中共闽东特委在宁德召开军事会议,决定改编闽东独立师,余部百余人分为3个纵队,离开苏区开展外线斗争。

8月,闽东特委宁(宁德)屏(屏南)古(古田)办事处成立,书记阮英平。

17日,宁德县政府奉令新编保甲户口。

9月21日,省政府令,重申县下分设区署,宁德分一、二、三区。三都、周墩特种区直隶行政督察区。

9月,福建省发行地方建设公债300万,宁德募债3万元。

10月,宁德县城设电报、电话营业处,隶三都澳电报局。

是年,宁德大旱,瘟疫流行,死亡多人。

是年,设卫生院于北门城隍庙。

民国25年(1936年)

1月,教育部公布汉字国语注音符号。宁德各学校同时使用注音课本。

3月21日,福建省税务局在三都设税务巡缉所。

4月,奉令设土地陈报办事处,县长兼任处长。布告全县陈报自有土地。

7月20日,奉令公布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法。

25日,全县奉令推行"新生活运动",提倡"整齐、清洁、简单、朴素"。

是月,福建省银行设宁德分理处于城内企头街。同月,始办理简易人寿保险。

10月,闽东独立师第三纵队120多人进驻虎浿东源时,遭国民党保安队刘伯一部3个连的袭击。支队长阮吴润率20余名战士掩护部队突围,其中有9名战士被迫撤上百丈岩,英勇跳崖牺牲。

12月16日,国民经济建设委员会宁德县支会成立,倡导发展社会经济。

是月,省府令免宁德小渔户网船税。

是年,三都初级中学举行闽东第一届运动会,专员徐侯主持。

是年,福建省颁布合作社章程,县成立合作指导员办事处。

是年,宁德蛏苗遭受"赤潮"严重危害,颗粒无收。此后蛏苗绝种20余年。

民国26年(1937年)

1月1日,依照福建省高等法院训令,成立宁德县司法处。

3月,奉令组织县社会军事训练总队。

春,天花流行,南埕村死30余人。

7月,"七·七"芦沟桥事变发生。全县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募捐战士寒衣等活动。宁德各界抗敌后援会成立。

8月19日,叶飞、阮英平等率游击队在九都、洋中交界的亲母岭,伏击国民党保安二旅的一个加强连,毙、俘敌军百余人,缴获枪百余支。

8月底,闽东中共代表范式人与国民党省保安处长黄苏就"停止内战,合作抗日"在霍童文昌阁举行第一次会谈。10月,在城内妈祖庙再次会谈,均未能达成协议。

10月,中国工农红军闽东独立师和各县游击队千余人,集中桃花溪整编。同月,移师石堂整训,待命北上抗日。

是年,华侨胡文虎先生在宁德县模范小学内捐资修建砖木结构校舍一座。

民国27年(1938年)

1月,奉令组织动员委员会,动员一切民力、物力、财力、智力支援抗战。

是月,宁德县渔会成立。

是月,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设后方留守处于宁德城内碧山街林氏宗祠。

2月14日,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1380名战士,由团长叶飞率领开赴皖南前线。

是月,七都农民协会成立。

3月14日,国民党背信弃义,突然袭击新四军第三支队第六团后方留守处,排长郑石弟、战士宗汉牺牲,40余人被捕。后经范式人交涉,国民党当局慑于舆论,被迫释放被捕人员。

23日,国民党保安二旅旅长李树棠部突然袭击七都农民协会,共产党员林秋光及农会干部计12人被捕,并遭惨害。

4月11日,国民党特务队王培松(原新四军六团三营营长,后拖枪叛变,被国民党收编),率队包抄桃花溪,烧毁红军后方医院,杀害红军伤病员6人。

7月,为避免日寇抓捕,防止敌探混入,县政府布告,禁止渔民出海作业。

8月12日,中央银行和农民银行驻三都办事处暂移宁德城内办公。

9月,日机时有轰炸三都岛,三都中学内迁宁德城内城隍庙。

秋,县政府奉令征兵。

是年,奉令实行"联保连坐",以保甲制为基础,五户联保出具切结,一家有罪,五家连坐。

民国28年(1939年)

1月,县政府奉令组建宁德县自卫团。

3月,撤销三都特种区,归宁德县辖。

6月4日,财政部颁布《收兑金银通则》,市面停止银币流通。县指导民众持银兑换法币钞票,同时检查银楼、金店,禁止民间持存金银。

8日,县政府奉令筹设中山堂、中正公园。

是月,侵华日军由三都码头、港口、黄湾、新塘4路登陆,进入前后街,放火烧毁洋行、商店及物资仓库,三都街化为灰烬。

8月,县政府为便于空袭疏散,征调全县壮丁民夫,拆卸城墙。同时,各乡镇限期挖毁险要桥梁、道路、隘口,阻敌通道。

是月,八都镇闽坑篙垅村连遭暴雨,发生泥石流,石门山崩裂,畲族民房毁坏多间,畲民死伤多人。

9月,日军袭击三都澳,海面被封锁,三都港停航。

10月25日上午9时10分,日机炸毁三都前街,震坏商店3座,死亡3人,受伤4人。

25日、27日、28日,日机15架次连日空袭宁德,投弹数十枚,毁房屋37间,炸死4人,伤8人。

是月,中共福建省委派左丰美来梅坑白岩头,召集闽东特委会议,传达省党代会精神。

11月2日,县政府迁往溪口村办公。

12月,县政府令各区乡长、警察所长,劝导、鼓励民众构筑防空工事。

是月,闽东特委书记戴炳辉在梅坑白岩村召开会议,决定成立闽东游击队。

是年,奉令组编国民兵团。

是年,英商亚细亚煤油公司在三都澳建筑油库。

是年,实施度量衡改革,统一使用市制,街市商店均使用市秤、市尺。。

民国29年(1940年)

2月,填筑拓宽县城南校场,为公共体育场。

3月,中共闽东特委指示组建宁德县游击队,黄垂明任队长。

5月,县防护团成立,县长兼团长,设救护、消防、警报、管制、工务、配给等职能部门,担负抗战时期战事救护、消防事宜。

6月18日,日机8架次轰炸三都岛,投弹9枚。

22日,三都港班轮停航。

7月21日,日寇出动飞机11架、战舰5艘、橡皮艇8艘、陆战队300余人,海陆空并进,强攻三都。轰炸烧毁商店、民宅百余间、机关团体住所20幢,民众死29人,伤无数。并封锁三都澳。

8月,国民政府通令征收战时所得税。县成立税务经征处。

民国30年(1941年)

1月,宁德县整编保甲,全县编24个乡镇,296保,3281甲;有42356户,205710口。

2月6日,第一区保安司令发出《福宁属五县清剿方案》,限令宁德于2月6日至3月31日内,完成"清剿闽东散匪"工作。

3月,各乡镇推行五家联保连坐切结,严禁栽种罂粟,售运抽吸鸦片。

是月,宁德县公沽局成立。

4月16日,县党部创办《闽东日报》,社址及发行所设涵道村。

9月21日,日全食。

12月,罗绍基、林文添、刘子聪等3人控告县长熊方七大劣迹。闽浙监察使派巡察一团调查,并责成专员处理。

冬,省直接税局宁德分局成立,为全省六个分局之一。

冬,闽东游击纵队在宁德九都下院成立。

是年,设土地陈报办事处,全县土地实施陈报、测量、制图、归户。

是年,宁德县渔业同业公会成立。

是年,宁德县城状元里、街尾下、东门兜、土宫前道路分别拓宽6米。

民国31年(1942年)

1月10日,三都查缉防关所成立,隶财政部驻边缉私分处。

2月,宁德县执行省府民国30年10月颁布的《战时禁止酿酒暂行办法》。

3月,宁德设递步哨18处,分别于各指定乡镇,每哨间隔15公里左右。哨设哨长、哨丁3~4人,传递重要军政信息。

4月1日,三都澳福海关改为闽海关三都澳分关。

6月13日,宁德县妇女运动委员会成立。

22~23日,福建举行中学毕业会考。全省设44个考区,宁德县列第20考区。

7月,裁并六都、三望、莒洲、留田、石厝5个乡。

8月,宁德县政府布告,禁止粮食出口。

9月17日,战时生活励进会成立,提倡一切从简,反对铺张浪费。

11月,县府令禁止大米制造米粉。各乡镇查封米粉作坊。

是年,撤销区署建制,县直辖乡镇。

民国32年(1943年)

1月6日,丁进潮等闽东游击纵队队员73人,在霍童被国民党军集体枪杀,史称"霍童惨案"。

3月11日,宁德县宣传委员会成立。

4月8日,为阻挡日军登陆,县府奉令堵塞主要港口航道,六都至城澳14处航道,施行填堵工程。

7月,凤田村鼠疫流行,死35人。县成立各界防疫运动委员会,向各殷商富户募捐防疫经费。

8月,宁德县奉令开展"一元献机"运动,一县一机,支援抗日。

12月,田粮机构合并,县设田赋粮食管理处。

民国33年(1944年)

2月,宁德县城关成立渔市场,取缔私人渔业牙行。至11月,撤销渔市,仍恢复渔牙行,并换证开业。

5月,县临时参议会成立,郑宗霖任参议长。

6月27日,日机15架次空袭三都岛,投弹30余枚,炸死炸伤各4人,炸毁民房百余间。

7月间,洋中上坎风雨成灾,溪洪暴涨,田地多被冲毁。

是月,宁德城区附近霍乱流行。

11月,县行政区域并编,全县划分14个乡镇。

是年,饥荒,鳌江一带饿死渔民120多人。

民国34年(1945年)

5月22日,日军第23混成旅旅团长乔木率部北撤浙江,途经宁德,沿途烧杀奸淫,计杀平民73人,捉561人,烧毁民房158座,财产损失近亿元(法币)。

6月16日,宁德县义务劳动辅导委员会成立。

7月,成立优待出征军人家属委员会。

9月3日,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是日上午9时,警报长鸣数十分钟。当晚举行盛大庆祝大会,火炬游行。

同月,内迁赛岐的三都海关复迁回三都,时称三都支关。

冬,国民政府募集全国知识青年从军,宁德县成立知识青年从军征集委员会。

是年,奉命停止征兵一年。

民国35年(1946年)

2月,县政府奉令于每星期日上午9时,警报长鸣二分钟,以志八年抗战之牺牲痛苦,策励全县民众。

3月30日,宁德农行、省行两办事处,收换一元钞票,以维持商业,而免金融紊乱。

4月,中共福建省委派黄垂明带领武装人员10余名,打通宁德、周宁、福安联络线。

6月30日,恢复师管区、团管区。

10月10日,公布《新兵役法》。

是月,三都中学由福安迁回三都澳。

11月,废除南埕盐田,解散盐业职业工会。

12月,奉令设立民众组训总队部,分少年、青年、国民兵队、妇女队、长老会5种,定期组训。

是年,县成立"新生活运动促进会"。

民国36年(1947年)

4月,全县公民发国民身份证,中学以上学生制发学生证。

6月,闽东游击大队在虎浿乡中洋里村成立,余三江任大队长,江作宇任政委,陈邦兴任政治部主任。

9月,阮英平在洋中九斗丘召开会议,宣布成立中共闽东地委,同时恢复中共宁德县委,林吉安任县委书记。

10月,宁德县国民党、三青团奉命合并。

11月,阮元皋、龚幼翰竞选国大代表,阮元皋当选。

是月,宁德蕉城整理市容,拓宽中正、中山两段街道,沿线商店限期拆建。

民国37年(1948年)

1月,国民党福建省保安五团进驻宁德,执行"三光"政策,向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围剿捕杀游击队和共产党人。

2月5日,中共闽浙赣省委常委、闽东地委书记阮英平在洋中乡北洋村炭山,被赌徒范起洪、周玉库等谋害。

3月,米价暴涨,民众恐慌。宁德各界吁请县政府令自卫队、警察局查缉奸商偷运米粮出海。

5月28日,陈贵芳率闽浙赣游击纵队4支队300人枪,攻打虎浿乡公所。

5月,闽浙赣区党委怀疑阮英平之死与城工部内部不纯有关,即派员前往闽东肃反。宁德陈以鸿等7人被错杀。

6月13~17日,福建各地普降大雨,宁德发生洪灾。

是月,城关各小学教师近百人,举行反饥饿罢课、示威游行,迫使县长发还3个月欠薪。

7月6日,飓风将西陂塘缺口石堤冲崩。

是年,宁德县被列为福建省《粮食作物推广实施计划》中心推广区。当年,推广早籼南特号700亩。

民国38年(1949年)

年初,通货膨胀,钞票面额越发越大,人心惶惶,人民拒用。市面出现黄金、银元、铜币、"米条"(私营米厂的购粮凭证)等货币。

2月,华北、华东撤退的传教士、神学院学生千余人从三都澳乘轮船匆忙赴港台。

是月,陈邦兴率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第4支队攻打霍童,国民党县政府惊恐万状。

是月,李良荣奉蒋介石之命,在福建组建121军。该军1050团团长龚书元派宁德石厝人石孔惠在宁德招兵,时称"石孔惠营"。

4月,国民党宁德县党部书记长龚幼翰在福州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同时,在宁德发展组织,组建宁德民盟小组。

是月,城关群众上千人,在中共党组织发动下,依靠游击小组和革命工人、进步青年的力量,夺取所谓"份兵"大米200多包,约18吨,揭穿了国民党不顾人民死活,把粮食偷运福州,牟取暴利的险恶阴谋。

5月28日,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第4支队配合第5支队和平解放虎浿。

8月1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7兵团21军63师189团解放沿海重镇三都岛。

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21军63师188团在闽东人民游击队配合下解放宁德县城。成立宁德县人民民主政府筹备委员会。胡方渡任主任委员(188团政治处主任),叶伯安任副主任委员。

16日,解放军188团配合地方干部,陆续接管宁德国民党政权的党、政、军、财等机构。

17日,宁德县解放初期第一支党的宣传力量棗宁德县青年宣传队成立,下设宣传、编辑、总务3个组,有队员83人。

24日,宁德县城关召开解放后首次群众大会,宣传革命、介绍接管国民党政权等情况,参会群众500多人。

是月底,县人民民主政府先后派员对公办学校进行接管,对私立小学实行督导管理。

9月19日,从山西省太行、太岳南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六大队二中队干部107人到达宁德。

22日,中共宁德县委成立,侯景域任代书记。内设秘书室、组织部、宣传部。同日,宁德县人民民主政府成立,杨杰任县长。内设秘书室、民政科、财政科、教育科、公安局等9个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宁德县人民民主政府改称为宁德县人民政府。

3日,县人民政府奉令通告全县,以中国人民银行所发行之人民币为合法货币,一切公私款项、物价计算、契约债务,均以人民币为计算、清算单位。

12日,城关3000多人集会南校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同月,福安专署任命黄垂明为宁德县长。

同月,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县人民武装大队和县民主妇女联合会成立。

11月1日,明令禁毒。

同日,通令收缴非法武器和违禁物品。

10日,罗(源)、宁(德)、周(宁)、古(田)4县联防清剿办事处宁德办公处成立。

20日,全县划为五个区,第一区辖蕉城镇、濂坑乡;第二区辖八都镇、七都乡、漳南镇;第三区辖霍童镇、赤溪乡;第四区辖洋中乡、上西乡;第五区辖飞鸾乡、碗城乡。

28日,杀害中共闽浙赣省委常委兼闽东地委书记阮英平的凶手周玉库、范起增、范起洪等6人缉拿归案。

是月,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发展学校,执行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

12月,召开首届县各届人民代表会议。

是月,开始登记遣送国民党溃散潜藏人员。

1950年

1月30日,宁德县被省定为二等县。

是月,全县"查田并赋"工作基本完成,为田赋合理负担奠定了基础。

2月5日,县农民协会成立,王培贞任主席。

25日,三都大刀会策动会徒300多人暴动,杀害派出所所长吕学正、事务长陈良秋。

是月,三都中学迁址福安城关,与福安县立初级中学合并为三都福安联合中学。

是月,全县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蓝香妹互助组在濂坑乡井上村成立。

3月1日,召开宁德县第二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5月26日,国民党武装特务60人潜入三都青山岛。三都公安干警、区中队,配合驻军进行围剿,当场击毙匪特6人,俘虏5人,缴获一批武器弹药。

6月上旬,通令各级公立小学一律不收学费。

22日,全县重新区划为7个区、82个乡、124个保、544个自然村,有43316户、168612人。

是月,破获陈启昭为首的匪特组织"福建省反共突击军"。

是月,县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召开,正式成立宁德县民主妇女联合会。

是月,县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召开,成立宁德县总工会筹备委员会。同年11月,正式成立宁德县总工会。

7月,匪特"改正军"一纵队百余人,在天湖山召开匪首会议,成立"闽东北反共自卫军",黄直云任军委主席。会后,李提书率匪徒60余人潜入宁德三、四区一带骚扰。

8月4~30日,全县共拨35吨救济粮,救济以三、四区为重点的52个乡、1963户。

是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宁德县工作委员会成立。

9月中旬,全县第一个少年儿童队在蕉城中心小学建立。

21日,宁德基督教会召开各基层教会代表会议,成立三自革新委员会。

10月,召开全县干部整风会议,参加人数203人,占全县应参加整风干部68%。

是月,抗美援朝宁德分会成立。

是月,全县有66个乡开展减租,共有5095户佃农向227户地主、130户富农减租491.92吨。

11月中旬,全县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

20日,宁德县土地改革委员会成立。县人民政府发布《土地改革令》,决定开展土地改革,并结合土改开展镇反斗争。

同日,县老区工作委员会成立。同时,召开第一次苏区代表会议。

12月2日凌晨,闽东大刀会会首陈有昌、王琮等策动大刀会徒八九百人,攻入宁德县城。县大队和警卫部队被迫还击,当场击毙会徒7人,击伤20余人,会徒纷纷溃逃。

是月,宁德县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951年

1月3日,第一批土改工作队507人,分头进入沿海平原36个乡开展土地改革。

10日,驻宁部队在黄土岭围歼股匪黄直云部,活抓匪首黄直云等40余人,缴获长短枪40多支。

是月,县公安局先后破获"闽浙边区游击指挥部"、"福建省人民反共突击军第四纵队派福宁边境之第39支队"、"福建省救国保民军"、"福建省人民反共突击军第五纵队第13支队"等匪特组织。

2月1日,宁德县日全食。

15~20日,全县组织干部450人,分赴全县各乡统一行动,逮捕一批反革命分子和有民愤的恶霸地主,保障土地改革顺利进行。

3月28日至4月4日,全县掀起爱国主义参军热潮,有69个乡、2342名青年(其中有妇女250人)报名参军,经审查合格的有660人。

是月,实行通行证制度。

是月,匪特"闽东北专员"、大刀会头目黄呈琦在深山一炭窑被亭里乡民兵小分队活捉。

是月,支前委员会成立,为战时临时指挥部。

4月2日,原国民党中央委员、参政会参政员、福建省财政厅厅长石磊,从福州被押解回原籍宁德石厝错杀(1983年5月,中共福建省委予以平反)。

25日,第一期36个土改乡,共划出地主528户,其中恶霸地主126人。

6月15日,县人民政府发出布告:严禁种植罂粟、吸毒;交出种子,拔除罂粟者,既往不咎;执迷不悟者重处;包庇者同罪。

是月,发现特务伪装商人,沿七都、八都、九都、霍童、赤溪一带向水井投毒。县政府紧急动员全县,抢救中毒者并对水井进行消毒。

是月,全县共逮捕大刀会头目210人,处死为首者136人。自新会徒3727人,收缴大刀1833把。

7月,第二期土改在全县34个乡展开,并深入开展清理土匪工作。经过三个月的努力,清理出土匪582个,通匪、窝匪分子357个。

是月,召开抗美援朝代表大会。会后,全县各区、乡制定爱国公约。至8月27日,全县计捐献人民币4.28亿元(旧版人民币),谷子650公斤。

11月23日,第三期土地改革在自然村分散的10个边远乡展开。特别注重以解决山地森林分配问题。

12月26日,县直机关402名干部开展"三反"(反贪污、反铺张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

是月,宁德县解放后第一个农村党组织中共拱屿乡支部成立。

是月,据统计,全县在土改中共缴获土匪、地主的枪支231支,子弹4238发,土枪479支,土炮753门。

1952年

1月8日,县第一次劳动模范、模范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城关召开。

9日,宁德渔区开始进行土地改革与民主改革运动。

月底,全县土地改革全部结束。共评出地主1165户,富农255户,半地主式富农112户,小土地出租者822户,工商业者632户。没收、征收土地1.4万亩。

2月,鳌江、漳湾、飞鸾、云淡等5个重点乡和13个一般乡开展反对渔业恶霸斗争。

中旬,天气严寒,山区普降大雪,深达30厘米。冬种作物受害面积4088亩,冻死耕牛43头,猪36头。桃坑、华镜2个乡茶叶绝收。

是月,开始查田定产工作,通过清丈核实,颁发土地证。

是月,"五反"(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窃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经济情报)运动在工商界展开。

5月10日,县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

5、6月间,县供销总社销售大米255吨,每50公斤低于市价1万元(旧版人民币),帮助群众度夏荒。

6月1日,三都港奉命封闭,辟为军港,闽海关三都支关撤销。

7月16~20日,台风暴雨成灾,全县受灾严重的有3个区、27个乡。山洪暴发冲坏水坝49条。

8月16~20日,县城乡物资交流会召开。参加群众2.8万余人,成交额14.7亿元(旧版人民币)。

是月,县人民武装部改军队建制,称中国人民解放军宁德县人民武装部,隶属福安军分区。

9月,开办县幼儿园。所有幼稚园、幼稚班,一律改称幼儿园、幼儿班。

15日,全县"三反"运动结束。参加"三反"的机关团体15个、441人,共检举揭发大小贪污分子120人,占参加运动总人数31.8%。

是月,大力贯彻"向工农开门"方针,劳动人民子女进校读书。社会教育推行"速成识字法",开展识字运动。

10月,开始实行干部、职工公费医疗制度。

是月,县中苏友好协会成立,发展会员万余人。

11月,濂坑、古溪、七都乡出现3个自发组办起来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12月,设立县委纪律检查委员会。

是年,开始收缴与偿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维埃政府发行的纸币、公债券、借谷证,及解放前闽粤赣边区政府发行的军粮证、公债券和游击队向群众借的粮款。至1957年9月,这项工作方告结束。

1953年

1月1日,成立宁德县人民检察署。

是月,县人民来信委员会成立。

2月,中共宁德县委设立常务委员会。

3月,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宁德县第一届代表大会召开。

4月,设立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

6月1日,县第一届选举委员会成立。

15日~8月17日,县境连续63天干旱。

7月1日零时,奉命进行人口普查。全县共有52124户、174695人,其中男100678人,女74017人。

7月25日,第一次普选工作开始。

是月,首批海军部队进驻三都岛。

11月23日下午5时,城关东门外妈祖庙粮库因触电失火,烧毁粮食20多吨,计损失一亿多元(旧版人民币)。

25日,县委召开县、区、乡三级扩干会,宣传贯彻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总路线和粮食统购统销政策。

1954年

1月21~26日,第一次互助合作代表会议召开,与会代表64人。部署发展第一批20个农业初级合作社工作。

2月19日,福安赛岐至宁德班轮"赛飞"号翻船,27人落水,6人溺死。

3月20日,全县70个基层单位普选结束。

4月9~15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城关召开。王一民当选为县长。

是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宁德县人民武装部改称县兵役局。

是月,设立县委财贸经济委员会。县委统一战线工作部机构撤销。

是月,成立宁德县对私改造办公室。

9月12日,县委召开区乡干部、宣传员、农业社长、互助组长参加的千人大会。部署开展对台宣传工作。

30日3时,九都乡上街因草堆起火,烧毁房屋46间,重伤2人,轻伤6人。

是月,县委沿海地区工作部和对敌斗争委员会成立。

12月25日,全县民兵开展冬训,以加强海防战略教育。

是月,设立县委农村工作生产互助合作部。

1955年

1月20日,国民党军飞机在宁德沿海地区进行两次扫射。是时县防空指挥部成立,沿海各区亦成立防空委员会。

3月1日,按国家统一部署,宁德开始使用新版人民币,各银行兑换秩序井然,市场稳定。

是月,五里洋灌溉工程破土动工,9月竣工。渠道总长19.7公里,灌溉面积6500亩。

4月,福州至福鼎分水关国防公路宁德段开始施工。全县参加筑路民工最多时达2万余人。

春,石后乡当洋村试制水力揉茶机成功,为全省首创。

6月21日,国民党军喷气式战斗机12架,在三都澳上空骚扰,被驻澳高炮部队击落1架,击伤3架。

7月,八都区仁厚、闽坑、漈头等5个乡发生猪炭疽病,感染30多人,死2人。

是月,全县有农业社269个,入社户数从占农户3%增至14%,有4个乡基本实现合作化。

9月,持续干旱,全县受旱的晚稻、甘薯占总面积15%左右。

11月24日,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召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法》,宁德县人民政府改称人民委员会,选举姬志立任县长。

是月,实行粮食"三定"(定产、定购、定销),城镇居民实行粮食定量供应。

1956年

1月1日,福分公路(即今国道104线)建成通车。

同月,成立县委对资改造领导小组,派出工作队在城关、八都、霍童进行对资改造试点。

2月12日下午6时15分,古溪乡民房失火,适逢北风大作,烧毁房屋199间,烧伤5人,受灾达40户。

22~25日,县知识分子代表大会召开,会议宣传贯彻党对知识分子的方针政策。

下旬,县委5人小组办公室成立。并抽调肃反专职干部62名,在全县分批开展肃反运动。

3月,全县18个民主革命不彻底的落后乡改造工作结束。

4月,全县开始实行统一会计制度和记账凭单制。

5月1~3日,举行解放后第一届全县体育运动会。

是月,全县统计,加入农业、渔业、手工业、运输业及信用社、供销社的社员,占从业人员的80%以上。

是月,遵照中共中央指示,宁德县委恢复城工部党员的党籍,追认被错杀的同志为烈士。

5月29至6月4日,中共宁德县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蕉城召开。出席代表166人,列席代表2人。王峻峰当选为县委书记。

7月6日,根据国务院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实行直接货币工资标准制度。宁德县划定为五类工资区。

8月,在飞鸾区岚口村发现甘茹黑斑病。经查此病害是由罗源传入。

是月,洋尾村民颜则顺采取单穗选种办法选育的"则顺号"晚稻品种,经大面积试种成功,被省审定为地方良种。

9月3~4日,台风暴雨,海浪冲垮海堤59处,洪水冲毁水坝123条。

23日,霍童溪水位超警戒线,淹没农作物14527亩,倒塌房屋226座,压死1人,受伤1人。

12月13~16日,县召开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常博厚为县长。

是月,宁德县举办全县首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

是月,扫盲工作在全县城乡展开,夜校在学学员近万人。

是年,开始对"连家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是年底,宁德县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2月,宁德县召开第一次畲族春节联欢会。

3月,南埕村麻疹流行,全村儿童1401人,发病334人,死亡2人。

4月4日,南埕村与后湾村因海埕纠纷,发生群众械斗。县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

28日,中共宁德县委开展整风运动。

7月1日,县直机关、知识界开始分期开展反右派斗争。运动中错划右派分子62人。

13日,根据省、地委指示,县委制订《关于处理干部不纯方案》。至年底,全县共清洗50人。

是月,为适应农业合作化和便于贯彻民族团结政策,全县成立8个少数民族乡,后称畲族乡。

是月,陈赓副总参谋长偕同空军副司令员一行前往三都澳检查备战和设防工作。

8月5日晚11时,鳌江乡受暴风雨袭击,翻船4条,死3人。

11月至12月15日,全县麻疹流行,发病人数达5132人,其中因病发而死的173人。

是年,成立县兵役委员会。

是年,建城关水电厂于宁德城关北门外。

1958年

1月30日至2月9日,县委召开三级扩干会,到会区乡干部633人。会议部署了"跃进"指标。

2月21日至3月底,县委在教职员工中开展整风运动。

3月开始,全县开展普防普治血丝虫病,历时3个月。

4月5日,中共宁德县委在九都乡进行"五社合一"(将手工业社、运输社、信用社、供销社、农业社统归农业社)重点试验工作。5月后,在全县全面实行。

是月,派渔民赴大连学习海带人工养殖技术。当年,全县养殖海带1万余亩。

5月1日,中共宁德县委机关报《宁德人民报》创刊。

29日,召开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李德兴为县长。

是月,东湖塘围垦工程动工。

6月,全县农业社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化。山林、果树、耕畜,一律折价入社;副业收入一律归队。

同月,八都至霍童公路动工。

7月,雷东畲族村发现《盘瓠祖图》,白布粉彩勾墨,图长6丈,画面多达20余幅。

是月,全县开展所谓"插红旗,拔白旗"运动,挫伤一些说实话、办实事的干部群众。

是月,撤区并社、并乡。全县65个乡、4个镇,合并为20个乡、4个镇。295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47个社。

9月4日,台风在三都登陆,正面侵袭宁德,风力达11级。溪洪暴涨,淹没稻田。

10日,实现人民公社化。全县农业社合并成18个人民公社。政社合一,一乡一社,每社平均2580户。

20日,动员全县各行各业人员参加武装组织,实现"全民皆兵"。

是月,各区均设"卫星田",实行"移苗并丘",造成秋粮严重减产。

从9月开始,全县每天男女老少4万多人参加所谓"大炼钢铁"运动。全县共建炉2184座。使当年农业减产。

11月,宁(德)古(田)公路宁德段破土动工。

是月,全县大办"集体食堂"。

是年,宁德县制造出第一艘80匹马力,载重20吨的小机帆船。

1959年

2月,陈邦兴任县长。

3月1日,人民公社宁德县联社成立。县委同时是宁德县联社的管理委员会,并设书记处作为联社的党委会。

23日,县委召开有4073人参加的五级扩干会,历时8天,会议研究贯彻人民公社实行"三级所有制,队为基础"所有制和纠正"共产风"问题。

春,麻疹流行。因麻疹并发症而死亡者达152人。

4月,由于1958年粮食征购任务未能完成,全县农村粮食紧张,有8个公社、70个核算单位,共缺粮食2258.2吨。

5月4日,县委提出"全党动员,依靠群众生产自救渡荒"的粮食工作总方针。

5日,县委召开4016人的五级扩干会,采取大鸣大放方式整风算账,纠正"一平二调"的错误,同时整顿机关干部工作作风,重新确定178个核算单位。

是月,在全县248所全日制小学中,划分成甲、乙两类学校和确定重点学校。

7月,莲峰发现水肿病150例。

夏,地委专署决定,在宁德城关新办宁德师范1所。当年招收新生4班200人。

11月4日,县直机关开始"反右倾"斗争,至25日告一段落,股级以上党员干部98人受批判斗争。

29日,县委部署全县开展整风整社运动。

是月,马坂引水工程动工。

12月2日,农村开展以社会主义教育和"两条道路斗争"为中心的整风整社运动,历时2个半月。

6日,三都岛海底电缆线重新修复使用。此线路是清末外国人铺设的,抗战时被日军炸毁。

1960年

1月4日,县召开四级扩大干部会,部署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内容的整风整社(通称"新三反")运动。

2月4至9日,县委召开群英大会,出席人员1381人,列席人员828人。大会表彰先进单位706个,先进模范人物675人。

10日,中共宁德县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历时4天,选举史光华为第一书记。

3月19日,苏联地质专家什布科夫由县委书记王峻峰陪同到贵村考察矿藏。

是月,县兵役局撤销,恢复县人民武装部。

是月,漳湾陈学程、霍童陈华昴、七都林长寿、洋中冯挺海,晋京出席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并受到毛泽东、朱德、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3~5月,全县全面开展"新三反"运动。

春,霍童公社郑厝大队试制成功"三锅"连续杀青和重叠式连续揉茶机,为全国首创。

6月,调用农村劳力,参加五级工程(省、专区、县、社、大队),全县合计抽调劳力30314人。

9日,全县暴雨,18个小时降雨208毫米,稻田淹没数万亩,小型水利设施毁坏626处,房屋倒塌647座,死6人,伤多人。

7月,县人武部组织3730名小学生开展首期军事野营活动。

8月8日,全县遭第8号强台风袭击,沿海风力高达11级以上。

9月,对"五类分子"(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开展评审运动。

10月,九都街头食堂将过磷酸钙误为甘薯粉加入芋片中,中毒200人。

11月19日下午,省委书记叶飞视察宁德六都,发现该大队已断粮3个月,问题严重,立即电告省委办公厅主任赵登英率领工作队带小猪和马铃薯种子到六都,并指示冬闲地让社员"自由一季",以度灾荒。

12月,省委电报宣布改组中共宁德县委,并成立中共宁德县领导小组,由萧文玉、王安珍、王明章、梁学文、王则文5人组成(1984年12月,省委为被改组的原宁德县委平反)。

是年,县水产实验所鲤鱼人工孵化成功。

是年下半年,经济困难,马坂水利、宁古公路、东湖塘围垦工程相继下马。

1961年

1月,开展反"五风"(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风、强迫命令风、违法乱纪风)运动。

2月,《宁德人民报》停刊。

3月,赤溪阳谷村社员因食猴毛头致76人中毒,经抢救脱险。

4月,全县浮肿病人达28583人,占总人口15%。

春,春荒严重,宁德县成为全国"重灾区"。全县干部和群众以瓜菜豆共度困难。一个冬春采集各种代食品100多吨。

6月17日,撤销县领导小组,恢复县委领导,王明章任县委第一书记。

8月5日,成立退赔委员会,彻底处理"一平二调"问题。

是月,恢复区建制,全县设11个区,1个镇。

9月4至18日,县召开四级扩干会。县委检查了三年来的主要错误和教训。会后,全县开展退赔工作,纠正"一平二调"错误问题。

11日子夜,第22号台风袭击宁德,雨量在200毫米以上。

是月,先后解散农村公共食堂。

12月23日至26日,县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王则文为县长。

是年,人民公社体制下放,官井洋人民公社解体,重组鳌江、斗帽、海鹰3个渔业公社。

1962年

1月,全县农村开展社会主义教育。

3月,县委召开扩大会议,深刻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决定将整风整社专案小组改为甄别领导小组。

4月6日,成立县清产核资委员会。全县开展清产核资工作。

6月,县武装基干民兵团成立,进行紧急备战。

8月5日,台风暴雨,24小时降雨314.4毫米。霍童、文湖、兴贤被洪水包围。全县农作物被淹数万亩,小型水利被毁270余处,断桥53处,死亡3人。

7日,宁德发现首例副霍乱病人。

1963年

2月25日至27日,中共宁德县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蕉城召开,出席代表251人。选举王明章为县委书记。

5月,推广河北保定经验,在全县范围内,以生产队为单位开展"四清"(清账目、清仓库、清工分、清财产)。

7月17日,第6号台风在三都澳登陆。全县15万亩早稻被淹,14处防洪堤冲垮,80座房屋被刮倒。

8月,成立五反领导小组。在全县开展"五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运动。

9月3日上午11时30分,第14号强台风在三都澳登陆。下午2时,全县倾盆暴雨、山洪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