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密08列强侵华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A组考点专练考点一: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1.(2021·贵州贵阳市·高三一模)与前代相比,清朝前期对外交往的范围扩展到欧洲诸国,与周边亚洲国家关系的重要性则逐渐削弱,但政府依然用朝贡外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家。这表明清政府A.清醒认识国际关系格局 B.审时度势、维护国家版图完整C.沿用朝贡外交笼络列国 D.不识时务、拒绝顺应世界潮流D【详解】鸦片战争前,在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联系加强,对外交往范围扩展的情况下,清政府依然用朝贡外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家,表明其不识时务、拒绝顺应世界潮流,D项符合题意;清醒认识国际关系格局与清政府“依然用朝贡外交的眼光看待西方国家”不符,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清政府审时度势、维护国家版图完整,B项错误;沿用朝贡外交笼络列国与材料主题不符,C项错误。
2.(2020·四川德阳市·高三一模)在《南京条约》的谈判过程中,英使璞鼎查向清政府表示,如果中国允准其他各国来五口通商,英国“断不阻止”。维多利亚女王在将《南京条约》送达国会的咨文内更明确地说:“我们的宗旨是,同样的权利,要给予一切工业的国家享受。”上述主张旨在A.促成列强共治中国局面 B.实践自由主义经济理论C.实现殖民利益的最大化 D.敦促清廷扩大开放范围C【详解】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实行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具体体现,但没有反映出英国发动殖民战争的根本目的,B项与C项是“途径”与“目的”的关系,故排除B项,C项正确;共同宰割中国是19世纪末世纪初列强为缓和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产生的矛盾而提出的方案,尤其是从义和团运动到门户开放政策的提出,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对外国分享其对华通商权益持开放态度,没有提及要求清政府扩大开放范围,故D项错误。故选C。3.(2019·全国高考模拟)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这位28岁的亲王为中国制定了一项新政策:中国应在外交上接纳西方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并于这期间在西方帮助下加强军事力量”。据此可知,此项新政策的实施A.打破了中国对外闭关锁国的状态B.加剧了统治集团内部的利益冲突C.提供了中国自强运动的良好环境D.引发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详解】根据概括“中国应在外交上接纳西方以获得一段时期的和平,并于这期间在西方帮助下加强军事力量”,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维持了暂时和好的局面,客观上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中五口通商的开放表明中国对外闭关锁国状态已被打破,故A项错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部分化出洋务派和顽固派,他们仅在应对西学问题上产生分歧,但都是为了维护统治,且慈禧太后支持洋务运动,因此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对立并未加剧,故B项错误。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出现于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与此新政策的实施使中外出现和好的局面不相符,故D项错误。4.(2021·陕西宝鸡市·高三一模)晚清时,为镇压白莲教和太平天国等起义,清政府鼓励地方团练,李鸿章的淮军诞生于此时,李鸿章强调募集边僻地区的山民,他还让带兵官自行回乡募兵,以一地之兵集中于一营,这样做旨在A.以乡野土民的淳朴,加强控制 B.以乡土情怀、宗法认同提升凝聚力C.厚饷吸引乡民,扩大兵源 D.形成与列强对峙的对方武装力量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偏远地区山民有较强的的宗族联系,因此李鸿章重点募集边僻地区的山民,而古代民众带有乡土情结,以一地之兵集中于一营有助于提升凝聚力,B正确;李鸿章看中的不是山民的淳朴,排除A;厚饷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李鸿章的部队主要是镇压国内的白莲教和太平天国等起义,排除D。5.(2020·河南郑州市·高三一模)根据日本官方的《日清战争实记》记载,九连城"当地居民革食壶浆迎我王师,携来鸡和猪献给我军",日本随军记者因此感慨;"东西旦夕相望,庶民子来,古人之言,不欺我也。"这现象反映了A.中国当时民族意识观念淡漠 B.民族矛盾是中国社会主要矛盾C.中国近代民主意识观念淡薄 D.中国开始进入半殖半封的社会A【详解】19世纪末的“日清战争”即甲午中日战争中,九连城出现居民欢迎日本占领,甚至慰问日本军队的现象,反映了当时国人的民族意识观念淡漠,A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民族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主要矛盾,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族意识淡薄,与民主意识无关,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错误。
6.(2021·山东淄博市·高三一模)下图为清末杨家埠年画《两国合好》。1895年4月17日,清朝李鸿章、李经方和日本内阁总理大臣伊藤博文、外务大臣陆奥宗光,在日本马关(今下关)春帆楼,签订《中日马关条约》。此画中日方代表跪拜清廷官员。这幅年画A.不能用于历史研究 B.体现了近代外交理念C.具有丰富的想象力 D.用传统观念解读战争D【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马关条约》签订时,日方代表对李鸿章等人百般刁难,并未跪拜清廷官员,说明年画创作者带有强烈主观色彩,依旧坚持用“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解读战争,故选D;这幅年画反映了当时国人的思想状况,可以用来研究历史,但需结合其他史料共同考证,故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近代外交理念,故排除B;这幅年画反映了作者一定的虚构和想象的成分,但并不丰富,故排除C。7.(2020·广东深圳市·深圳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1899年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在中国实行商业机会均等的主张,1900年又补充了保持中国领士和行政权力完整的条款。“门户开放“只是一项原则宣言,美国既不打、也没有力量强制推行。但奇怪的是,在宣布这项政策后,其他各国瓜分中国的趋势确实缓和了下来,对此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清政府对义和团由扶持到绞杀B.美国的军事威慑迫使各国让步C.列强希望清政府平稳的推行改革D.列强在华存在着错综复杂的矛盾D【解析】美国向列强提出“门户开放”之时,列强并没有反对,相反瓜分中国的趋势得到缓和,说明帝国主义国家在瓜分中国的过程中的确存在着矛盾,故D正确;材料没有提及义和团运动的信息,故A错误;美国此时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故B错误;C中改革显然不符合列强的主要目的。8.(2020·陕西西安市·高三二模)《辛丑条约》规定,天津二十公里范围内,不准驻有中国军队。1902年,袁世凯仿照西法创设保定警务局,后接管天津地方治安。1905,清廷设立巡警部,统管全国警察事务。材料反映晚清A.不断加强专制集权 B.治理方式逐渐转变C.逐步走向军阀统治 D.积极维护国家主权B【详解】《辛丑条约》规定,天津二十公里范围内,不准驻有中国军队,于是清政府设立保定警务局加强对天津地区的设防与管理,说明其治理方式逐渐转变,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专制,排除A;材料与军阀无关,揍他C;材料强调管理方式的变化,而不能体现清政府维护国家主权,排除D。考点二:辛亥革命1.(2021·江苏宿迁市·高三二模)有史料记载:“四川铁路风潮日形紧张。革命潮流亦随之播荡,日甚一日。留东革命党人,向内地进发者,日有多起,不久或将有大事发生。”材料中的“大事”很快就爆发了。据此可知,该事件A.促使学生成为革命先锋 B.加速满清政府的覆灭C.动摇列强在华统治根基 D.打响北伐战争第一枪B【详解】材料反映了四川保路运动的形势高涨,将要引发“大事”发生,结合所学可知,四川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创造了条件,随后武昌起义发生,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故B符合题意;四川保路运动最初由立宪派发起,之后革命派成为先锋,而不是学生,故排除A;四川保路运动和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社会性质,也没有动摇列强在华根基,故排除C;北伐战争于1926年打响,而四川保路运动是1911年发生,故排除D。2.(2021·全国高三月考)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传统意义上的守旧者已经很难发出声音,到甲午后则基本上可以说失语了。清季出现的革命党人,虽仍以读书人为核心,但他们所言的“革命”,已经是与以前不同的革命了。材料中提到的“革命党人”A.已经有较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目标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C.使中国向西方学习方向发生转变 D.推动中国政治机构向现代的转型D【详解】由材料可知,“革命党人”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他们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使中国政治机构实现了现代化的转型,故D项正确;辛亥革命并没有明确的反帝纲领,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结束的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故B项错误;甲午战争使中国向西方的学习由器物层面转向制度层面,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资产阶级追求制度变革的表现,故C项错误。3.(2021·山西晋中市·高三一模)学者杨天石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作者意在A.否定辛亥革命在近代历史上的地位 B.揭示辛亥革命的性质取决于其目标C.反映孙中山反对西方资产阶级侵略 D.说明孙中山代表中国工人阶级利益B【详解】杨天石认为,辛亥革命的任务主要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所以未必就是资产阶级革命,由此可知他是从革命的目标来确定其性质的,故B项正确;杨天石旨在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而不是否定辛亥革命在近代史上的地位,A项不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要揭示孙中山反对西方资产阶级侵略的态度,C项不正确;孙中山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表达了对工人阶级的同情,不能说明他就代表工人阶级利益,D项不正确。4.(2021·内蒙古赤峰市·高三一模)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主要意在A.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B.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C.要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D.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A【详解】孙中山认为共和制是中国的传统,说明他是在中国的历史中为共和制的史实寻找依据,故选A;共和制并不是儒家的传统文化,排除B;孙中山是在为共和制的实行寻找历史依据,CD与这一主旨不符,排除。5.(2020·山东德州市·高三一模)下表是有关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的部分史料。据此判断当时A.政府法令流于形式 B.报纸夸大革命影响C.阶级矛盾日趋尖锐 D.革命改造社会有限D【详解】据材料“上年十一月三十日所过阳历之新年,百姓皆不以为然,惟官厅庆贺,民皆貌而视之,且谓是彼等之年,非吾之新年耳”可知,辛亥革命后推行阳历新年受阻,老百姓不认可,说明辛亥革命改造社会有限,故D选项正确;据材料“惟官厅庆贺”可知,政府法令没有流于形式,故A选项错误;据材料“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教育,旧教育...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可知,这反映了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君主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新式学堂兴起、社会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随着时代而进步的景象,并没有夸大,故B选项错误;材料不涉及阶级矛盾日趋尖锐问题,故C选项错。故选D。考点三: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1.(2020·河北衡水市·衡水中学高三其他模拟)1919年夏,北京大学代理校长蒋梦麟对学生讲道:“诸君当以学问为莫大的任务。西洋文化先进国家到今日之地位,系累世文化积聚而成,非旦夕可……故救国之要道,在从事增进文化之基础工作,而以自己的学问功夫为立脚点,此岂摇旗呐喊之运动所可几?”对上述讲话的合理认知是,蒋梦麟校长A.力图否定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B.不主张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C.不赞成青年学生参加游行示威 D.旨在鼓励学生终身研究西洋文化C【详解】蒋梦麟认为青年学生应“以自已的学问功夫为立脚点……故救国之要道……以自己的学问功夫为立脚点,此岂摇就呐喊之运动所可几”,这反映出他不赞成青年学生抛弃学业参加游行示威,因此C项正确;力图否定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不主张完全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B错误;材料体现不出“鼓励学生终身研究西洋文化”,故D错误。2.(2021·赣州市赣县第三中学高三月考)五四运动是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梁启超在五四运动后将"中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毛泽东把五四置于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历程中,最终建构了一套完整的带有历史决定论色彩的五四认知模式。这表明五四运动A.为新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创造条件 B.是中华民族觉醒和崛起的起点C.具有思想启蒙和社会革命的双重意义 D.激发了全民族追求进步的意识C【详解】五四运动促使中国人的自我认同和民族意识发展,扩大了“中华民族”的概念,推动了五四认知模式形成,表明五四运动既推动了思想解放,还促成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产生,具有思想启蒙和社会革命的双重意义,C项正确;材料并未分析五四运动与无产阶级等新革命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间的关系,排除A项;中华民族开始觉醒是在19世纪末甲午中日战争后,B项排除;材料不能说明五四运动激发了“全民族”追求进步的意识,排除D项。3.(2020·邵东市第一中学高三月考)据1919年《新青年》的调查,上海有各类工厂2291家、工人18万,加上交通运输码头工人12万、手工业工人20万,共计50万,约占当时上海城市人口的四分之一。这一状况说明上海A.利于孕育引领中国社会变革的力量 B.已经完成重工业主导的工业化C.是中国西方色彩最为浓厚的城市 D.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A【详解】上海工厂众多,交通便利,有大量的工人,这构成了较为坚实的无产阶级基础,五四运动期间,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有力力量,A正确;近代上海依然以轻工业为主,而且通过题干无法判断上海的产业结构,排除B;题干未将上海和其它城市进行对比,因此无法得出其是西方色彩最浓厚的城市,排除C;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排除D。4.(2021·新疆乌鲁木齐市·高三一模)1922年中共“二大”宣言指出;“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已能结合全国的力量,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京卖国政府,如1919年的排日运动。国民党所组织的广东政府,更是中国开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的运动。广东政府现在虽然倒了,但是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运动在中国是不会消火的。”这表明中国共产党A.主张与中国国民党进行政治合作B.认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C.确立由土地革命向国民革命转变D.提出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的重大策略B【详解】根据“中国幼稚的资产阶级,已能结合全国的力量,反对外国帝国主义和北京卖国政府”可以看出,在中共二大会议中,当时的中共已经对中国情有了一定的认识,意识到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故B正确;A项是三大的内容,排除A;当时没有土地革命的方针,排除C;D项是毛泽东在延安时期提出的,排除D。5.(2021·河北高三零模)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遭到北洋军阀的残酷镇压,全国工人运动转入低潮。对此,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发表文告称:“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这表明,年幼的中国共产党已经认识到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B.军阀是革命的主要对象C.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 D.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D【详解】根据“劳动者能有武器,岂能任他们如此杀戮”可知共产党认为如果劳动者掌握了武装力量,在面对反革命势力的镇压和杀戮时就能进行反抗,说明共产党认识到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故选D;材料仅反映了共产党对掌握武装力量的重要性的认识,没有涉及到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和革命对象的问题,排除AB;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是在1927年国民大革命失败以后,排除C。考点四: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战争、解放战争)1.(2020·浙江嘉兴市·高考模拟)某同学的笔记中有如下一段内容:“3.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准备了新起点。因为它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据此可知,这位同学的学习内容是A.中共二大的召开B.南昌起义的意义C.国民革命运动的功绩D.红军长征胜利的影响C【详解】根据“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党组织的影响扩大了,也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结合所学可知,国民大革命经过北伐战争,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经过积极宣传和鼓动,广大革命群众纷纷参与到革命中来,使其逐渐接受了反帝国主义、反封建军阀的革命理想,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革命洗礼。国民大革命经过第一次国共合作,共产党在军事上和政治上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党的队伍逐渐壮大,在群众中造成了更广泛的影响。材料反映的是国民大革命的影响,C正确;中共二大的召开没有“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排除A;南昌起义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但不符合“使人们在思想上受到了一次相当普遍的革命洗礼”,排除B;红军长征时,共产党已经掌握了属于自己的军队,并非开始掌握一部分军队,D错误。2.(2021·全国高三一模)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的《红色中华》,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创办的第一张中央铅印大报。《红色中华》开设了“红板”“黑板”专栏。“红板”专栏专门刊登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先进事迹;“黑板”专栏批评消极腐化、作风不良的反面典型。此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A.注重发动群众对党员进行监督 B.通过政治宣传唤醒民众抗日意识C.在廉政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 D.加强党风建设以巩固苏维埃政权D【详解】材料反映了1931年12月江西瑞金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后,创办报刊《红色中华》,报道廉洁奉公的先进事迹和消极腐化的反面典型,以此加强党风建设,巩固苏维埃政权,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发挥媒体报刊的宣传警示作用,而非群众监督,故排除A;材料未涉及唤醒民众抗日意识,故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廉政建设取得巨大成就,故排除C。3.(2021·安徽蚌埠市·高三二模)苏维埃政权建立后,很多根据地农民根本弄不清楚苏维埃是怎么回事,广东的农民知道著名共产党人苏兆征,因此就把苏维埃当成苏兆征的弟弟;而湘赣边区的农民则管苏维埃叫“埃政府”,因为当地方言“埃”就是“我”的意思。这种现象表明A.中共照搬了俄国式的革命道路 B.中共忽略了中国农民的革命性C.农民尚未接受中共的革命目标 D.当时革命仍存在教条主义倾向D【详解】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根据地农民对于苏维埃的内涵不清楚,因此出现了材料中所列举的讹误现象,这说明当时的革命宣传中并未将理论与中国国情相结合,存在教条主义倾向,D政权;俄国的革命道路是城市为中心,而题干中描写的是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情形,说明中国走了自己的革命道路,排除A;中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恰恰说明认识到了农民的革命性,排除B;农民只是对革命名词的内涵不清楚,不等于未接受中共的革命目标,排除C。4.(2021·山东淄博市·高三一模)“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得太快了。”在朱自清的描述中,“幻灭得太快了”的原因在于A.国民大革命的失败 B.日本发动了卢沟桥事变C.蒋介石悍然发动内战 D.重庆谈判未能达成协议C【详解】结合材料中“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的过去了”“朱自清”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胜利后,人们渴望和平安定,建立民主国家,但是这一希望迅速被蒋介石发动内战所破灭,故C符合题意;由于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国民大革命的失败,但其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基本实现了全国统一,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之前,中国并没有“胜利到来”,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B;重庆谈判未达成协议并不是“幻灭”的原因,内战爆发才是原因,故排除D。5.(2021·福建漳州市·高三一模)1945年8月25日,中国共产党发表《中共中央对目前时局宣言》,提出承认解放区民选政府和抗日军队,承认各党派合法地位,成立联合政府等要求。9月3日,国民党发布《中国国民党为抗战胜利告全国同胞书》,提出必须完全实施宪政,要加紧整编全国军队,切实保障人民权利。这表明A.国民党正面回应了中共主张 B.国共两党宣言大同小异C.国共战时合作关系已经破裂 D.国共两党矛盾日趋激化D【详解】材料反映了抗战胜利后,中共提出承认各党派和军队,建立联合政府,而国民党提出实施宪政、整编军队,说明两党在政权和军队方面的分歧和矛盾凸显,关系日趋紧张,故D符合题意;材料并未反映出国民党正面回应中共的主张,故排除A;材料反映出国共两党不同的主张,而不是大同小异,故排除B;国共战时合作关系正式破裂于1946年内战爆发,故排除C。6.(2020·黑山县黑山中学高三月考)1945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经过八年的战争,全中国疮痍满目,百废待兴,全中国人民迫切地需要和平、团结与民主,以便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这说明A.国共关系有所缓和,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抗日B.抗日战争结束,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C.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D.中共力图推动战后民主联合政府的成立D【解析】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基本胜利,排除B。1949三大战役的胜利,中共即将成为执政党,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转向城市,排除C。该社论表示抗日战争胜利后,要“同心协力,建设新中国”,反映出中共力图推动战后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建设新中国,故D项正确。考点五: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1.(2020·四川内江市·高三一模)如图是1938年丰子恺漫画《小主人的腿》,画面设置了三个形象:小主人的腿、曾作为小主人宠物如今却衔着小主人腿的狗、三颗正在斜落的炸弹。这主要是为了
A.争取国际支授中国抗战 B.宣扬人与动物和谐相处C.揭露国民党不抵抗政策 D.控诉侵略者的残暴血腥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8年即抗日战争时期,三颗斜落的炸弹中缝隙中,“小主人宠物”衔着小主人腿在瑟瑟发抖,描述的是侵略者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是对侵略者的控诉,D正确;ABC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D。2.(2021·衡水市第十四中学高二期末)下表为1941年汉阳县日军货物厂农产品收购价格与汉口市场的价格对比表(单位:元/百千克)。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白米小麦玉米蚕豆大豆日军收购价24.6511.99.35910.3汉口市价79.3639.5722.9329.1922.79A.汉口的农产品市场秩序混乱 B.国统区的通货膨胀较为严重C.日军对沦陷区农产品的掠夺 D.日军开始调整对华侵略方针C【详解】通过对比表格数据可知,1941年日军收购的农产品价格远远低于当地的市场价格,说明当时日军对沦陷区农产品的掠夺,C项正确;汉口的农产品市场秩序混乱与材料主旨不符,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国统区”的通货膨胀较为严重,B项错误;日军开始调整对华侵略方针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错误。
3.(2021·全国高三其他模拟)1940年11月,蒋介石致电罗斯福:“中国的全面抗战是在极为艰苦的情况下坚持下来的,因为中国相信民主国家必将取得最后胜利。法国的崩溃,各小国的不战而降,以及德国军队的不断取胜均不无动摇此一信念的可能。”蒋介石意在()A.警示美国防止日本的偷袭 B.增强美国对日作战胜利的信心C.批评美国对日的绥靖政策 D.争取美国加大援华制日的力度D【详解】作为抗战期间的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向美国重申了中国抗战的艰难及对抗战必胜的信念并点明国际局势对中国抗战的影响,以此争取美国加大援华制日的力度,D项正确;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4.(2021·内江市市中区天立学校高三开学考试)1937年9月3日,英国人在上海发行的《字林西报》发表社论称:“无论数星期前中国之地位若何,而中国今日已团结一……在新时代中,中国从未若今日之一心德者……国男女平民之尽劳于国家奋斗,此在中国,亦属创见。”这反映了A.中国抗战得到英国支持 B.抗战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中华民族抗战精神空前高涨D【详解】1937年9月全面抗日战争已经爆发,根据“中国从未若今日之一心德者……国男女平民之尽劳于国家奋斗,此在中国,亦属创见”可知全面抗日战争的爆发激发了中华民族的团结精神,中华民族的抗战精神空前高涨,故选D;材料主要反映了英国对全民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精神状态的描述,不能说明得到了英国支持,排除A;此时全民抗日战争刚刚爆发,尚未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排除B;材料信息没有涉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信息,排除C。5.(2021·福建高三零模)1940年8-12月,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在华北展开对日作战,参战人数近40万,动用民工20多万,总计大小战斗1824次,歼灭日伪军4.63万人。这表明该时期A.抗日根据地获得了较大发展 B.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紧密配合C.持久抗战思想得到贯彻落实 D.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A【详解】据题意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取得了显著战果,说明抗日根据地获得了较大发展,故选A;材料信息中没有涉及正面战场的内容,排除B;材料仅反映了中共武装取得的战果,没有体现是持久抗战的思想,排除C;材料中没有对敌我力量进行比较,无法说明敌我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排除D。B组专题综合练1.(2021·云南昆明市·高三其他模拟)1844年,清廷代表耆英致函美国代表顾盛:“中国之待各国商人,不能有所偏,偏则各国人心不服,是以上年本大臣议定贸易章程如裁撤行商、定税则、开五口,及其余一切有益远商之事,大皇帝不待各国请求,即通行一体照办。”这反映出清政府A.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B.意图与各国开展平等贸易C.主动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D.对条约的影响有清醒认识A【详解】根据“中国之待各国商人,不能有所偏,偏则各国人心不服”、“大皇帝不待各国请求,即通行一体照办”可知反映了反映出清政府对待外国商人意图一视同仁,对各国请求”通行一体照办“实际上还是体现了清政府高高在上的天朝上国心态,说明传统华夷观念根深蒂固,对条约的影响没有清醒认识,故选A,排除D;根据”1844年“可知此时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与列强中间的贸易并不平等,排除B;清政府是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2.(2020·四川乐山市·高三一模)1858年,英法联军一路北上,与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咸丰帝在不得已接受之后又反悔了,原因是不能容忍西方的使节带着家属在北京建立公使馆(《天津条约》第三款)。作为取消这一条款的交换条件,他提出从此以后外国商品的关税全部免除。此举A.旨在牺牲经济以换取政治威信 B.说明政府的主权意识明显增强C.反映政府主动适应贸易自由化 D.导致英法联军发动新-轮进攻A【详解】咸丰帝为了阻止英法公使进驻北京,宁肯通过免除全部关税作为交换,由此可知咸丰帝是通过牺牲经济利益以换取政治威信,故选A;阻止外国公使进驻首都是保守落后的表现,并不能硕宁政府主权意识的增强,更不能说明政府主导适应贸易自由化,排除BC;此举并没有诏旨英法联军的新一轮进攻,排除D。3.(2020·天津高三二模)1860年以前,北京的防卫需要和漕粮之需,都在天津转运,天津成为北京的辅助城市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工业商品通过天津进入北方各省区,中国北方各地的农副土特产品经由天津加工后出口海外。这一变化有利于天津A.维护传统的城市地位 B.成为工业化城市C.开始实行近代的开放 D.商品经济的发展D【详解】根据题意可知,天津是保证北京供应的转运的中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成为西方工业商品进入北方和北方农副土特产品出口海外的枢纽,大量商品在天津集中贸易明显有利于当地商品经济的发展,故选D;根据题意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天津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城市,开始向近代化城市转型,排除A;材料主要反映了天津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无法说明其已经成为工业城市,排除B;“开始实行”的说法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C。故选D。4.(2020·河南郑州市·高三一模)太平天国一度在天京、镇江、扬州等地完全废除私有财产,废除商业,生活必需品由国库按定额供给;男女异地,夫妇不得同居。1855年春,太平天国调整政策,开始允许居民恢复家庭生活,承认私营工商业。这种变化说明A.管理严格增强了太平军的战斗力 B.太平天国调整政策具有进步性C.太平天国运动由此开始转向衰落 D.部分推行《资政新篇》的主张B【详解】“国库按定额供给;男女异地,夫妇不得同”是对人性的抑制,不符合客观规律;“允许居民恢复家庭生活,承认私营工商业”则是顺应了人性和社会的需要,所以这种变化具有进步性,故选B;“允许居民恢复家庭生活,承认私营工商业”实际上是放松了管理,而不是严格管理,排除A;天京变乱使太平天国走向衰落,排除C;这些措施并不是《资政新篇》的主张,排除D。5.(2021·河南信阳市·高三二模)庚子事变后,慈禧太后和朝臣为固结士,提振权威,主张早开1901年科举乡试,并发布了诏旨,而正在酝酿改革科举的东南督抚刘坤一和张之洞主张延期一年,双方争论不下。最终,西南西北等省按期举行乡试,东南各省则延期一年。这表明A.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B.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C.废除科举已成为当务之急 D.满汉官僚之间的矛盾激化B【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在全面解读材料基础上正确解释历史现象的能力,要求学生正确分析清末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清廷的决策受到东南督抚的严重限制,表明中央权威受到削弱,故B项正确;“分庭抗礼”的说法夸大了地方与中央的分歧,A项错误;从最终的结果看,无法看出废除科举成为当务之急,故C项错误;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央和地方的矛盾,而不是满汉地主官僚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6.(2020·河南郑州市·高三一模)1913年1月3日《时事新报》报道∶北京城里"会党既多,人人无不挂名一党籍。遇不相识者,同尊姓大名而外,往往有同及贵党者","星期之日,湖广会馆、织云会所等处无不开会,有身兼数会者匆匆画到即去,谓吾尚数会须赴也"。这反映了A.广大民众政治意识全面觉醒 B.辛亥革命具有广乏的社会基础C.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D.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答案】C【详解】材料“星期之日,湖广会馆、织云会所等处无不开会,有身兼数会者匆匆画到即去,谓吾尚数会须赴也”体现的是辛亥革命后,会党活动频繁,反映的是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C正确;A错在“全面觉醒”,排除;辛亥革命缺乏群众基础,B排除;D是在1924年国民党一大后,排除。故选C。7.(2020·呼图壁县第一中学高三月考)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A【详解】公车上书时西方民主思想影响有限,而参与者也仅仅局限于上京应考的知识分子,而五四运动是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和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冲击之下各阶层广泛参与的爱国运动,由此看出导致二者差别的主要因素是民族觉醒与群众基础的不同,故A正确;BD都不是主要原因,而且说法也不科学,不管列强的手段如何不同,都是损害中国利益,每一个中国人都应奋起反抗,故排除BD;大众传媒对民众有影响是外因,关键是内因民众自身的觉醒,故C错误。8.(2021·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学者李剑农在论及中共成立时说:“受了俄国革命的刺激,思想上起了变化,一般人被国内的军阀和国外帝国主义压迫得不堪,于是新文化运动的急进分子,想把俄国的共产党作为导师,动员大多数尚没有阶级意识的无产者齐联合起来,造成无产阶级和军阀的决斗,和帝国主义的决斗。”下列各项理解正确的是A.当时中国的无产阶级尚未产生阶级意识B.反帝反封建的浪潮是中共成立的重要背景C.共产党的成立推动了新文化运动走向急进D.先进的中国人已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B【详解】题干描述的是中共成立的背景,即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中共受到十月革命影响,号召无产阶级反帝反封建,B正确;材料中提到“大多数尚没有阶级意识”,而不是全部没有,排除A;C项因果关系倒置,排除;1927年开辟井冈山道路,先进的中国人才找到正确革命道路,排除D。9.(2021·四川广元市·高三一模)据统计,在1922年到1924年的历次民意调查中,军阀得到了平均29.20%的支持性投票,在政治家、文人及武人三类调查对象中占了近1/3的比重。但在1926年《晨报副刊》关于“新中国柱石十人”的民意调查中,没有一位军阀人选。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北洋军阀统治的瓦解 B.革命观念的深入传播C.报刊政治立场的差异 D.民众参政意识的增强B【详解】材料所述民意调查的结果变化,反映了当时民众眼中军阀形象负面化程度的加深,其主要原因是随着国民革命运动的勃兴,革命观念深入传播,民众对军阀和军阀政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正确选项为B;北洋军阀的统治瓦解于1927~1928年,排除A;材料叙述的是民意调查结果的变化,是由民众立场决定的,而不是报刊立场决定,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民众观念的变化,不是参政意识强弱,排除D。10.(2021·湖北宜昌市·高三一模)1933年10月中央苏区文化教育建设大会通过《苏维埃学校建设决议案》。规定实行平等教育,普遍扫除文盲,普遍进行义务教育,培养革命新后代和共产主义建设者,培养工农政治、军事、工业和文化教育人才。这表明,中央苏区A.确定了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把马克思主义与国情相结合C.培养了大量革命和建设人才 D.从传统教育中总结经验教训B【详解】材料讲述中央苏区针对当时国情,开展扫盲教育、培养革命后代和接班人以及各类人才等,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故选B;A项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C项中的“培养了”材料无法体现;D项中的“经验教训”材料无法体现。11.(2021·贵州贵阳市·高三一模)抗日战争胜利后,针对国民党政府接收日伪资产的情况,国民党将领唐纵在日记中写道:“政府只接收敌伪之公馆、物品、家具,而将工厂封闭,听其停工、毁灭”;国民党将领陈诚在回忆录中也记载:“因为事先一无准备,临时调度失宜,再加上用人失当,所以接收变成了‘劫收’。可怜八年浴血抗战的结果,最后却带来一场‘胜利灾难’”。据此推论,国民党政府统治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A.忽视和平建国的经济基础 B.贪腐成风,丧失民心C.财政经济状况的持续恶化 D.政治独裁,政策反复B【详解】由材料信息“政府只接收敌伪之公馆、物品、家具,而将工厂封闭,听其停工、毁灭”“接收变成了‘劫收’。可怜八年浴血抗战的结果,最后却带来一场‘胜利灾难’”可知,国民党政府统治迅速溃败的主要原因是抗战后贪腐成风,丧失民心,故B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和平建国的经济基础、财政经济状况和政治独裁,故ACD错误。12.(2020·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高三月考)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不久,毛泽东指出,要处理好"四面八方"的关系,实行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其中公私关系劳资关系是最基木的。这指示主要着眼于A.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 B.维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C.实现对大城市的顺利接管 D.实施工业优先发展的战略C【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由农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因此毛泽东强调处理好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主要是着眼于实现对大城市的顺利接管,故C项正确;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是在“三大改造”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维护工农群众的根本利益只反映了“四面八方”关系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房屋租赁与体育赛事运营合同3篇
- 2025年度房产投资合作房屋互换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学校保健站兼职校医职责合同3篇
- 2025年挂名法人实际控制人合作协议书(含合同解除条件)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人工智能培训储值卡销售与合作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购物中心大厅餐饮租赁合同及食品安全协议
- 2025年度农业科技研发项目授信与借款合同3篇
- 2024年货物买卖合同标的详细规格与数量
- 2025年度海洋工程提前终止合同及海域使用权退还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互联网反担保抵押贷款合同参考3篇
- GB/T 4269.3-2000农林拖拉机和机械、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操作者操纵机构和其他显示装置用符号第3部分:草坪和园艺动力机械用符号
- GB/T 11618.1-2008铜管接头第1部分:钎焊式管件
- 开工复工第一课
- 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县基层诊所医疗机构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地址信息
- 旅游服务礼仪说课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线性代数自考练习题】滇西应用技术大学专升本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英语北京版四年级(上册)单词汇总
- 组织知识清单
- 教育人力资源管理
- 上海市金山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学情诊断(一模)语文试题(PDF打印版,含答案解析)
- 品质异常处理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