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1高考诗歌鉴赏专题1
(一)分析艺术手法----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反求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语言的简洁和丰富的表现力,是要靠一定的表现手法支撑的,如果诗歌没有了相应的表现手法,抒发的感情就会失去依托。因表现手法就是为了突出主题,抒发感情的。2(一)分析艺术手法----从表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
类别概念说明例句1.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类别概念说明例句1.类别概念说
明例句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1.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4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达技巧修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类别概念说
明例句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5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类别概念说
明例句表
现
手
法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6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类别概念说
明例句表
现
手
法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陆游《卜算子·咏梅》7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
现
手
法
叠字用重叠的字表达一种特殊的效果以古讽今借古事讽现实怀古伤今借对往事的追怀表达今天的不得志8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叠字用重叠的字表达一种特殊的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9诗歌鉴赏表达程式9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鉴赏口诀10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鉴赏口诀10
第二讲:
怎一个情字了得(情感)
11
第二讲:11补充:诗词鉴赏中“情景关系母题”答题模板
2005年全国高考诗词鉴赏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西归。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
分析:赏情与景题,就是考意象(景物)与情感相结合的鉴赏能力。这是高考的核心题型,其他题型大多是“情景关系”题的变式。思路:从全诗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入手,探究景物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情与景所营造的意境(一定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答题步骤:所写景物——景物特征——景物中包含的情感——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12补充:诗词鉴赏中“情景关系母题”答题模板2005年全国高考答题模板:全诗写了……景物,这些景物……(特点),营造了……气氛,表达了……情感。
对照参考答案,自行体会: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一句一景,营造出春意盎然的氛围。但是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花自落”“鸟空啼”之景不仅显出山的宁静,而且从中更透出伤春凄凉之情
13答题模板:13第三讲着一字尽得风流,扣一句提领全诗(炼字、炼句)14第三讲14强化训练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即穿巴峡到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9、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15强化训练15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3、“蒸”写出湖面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感到格外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7、“穿”写在险恶的三峡中舟行如梭,“下”写出峡后顺流急驶,准确生动。
8、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9、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16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附录:古诗鉴赏——炼字①
动词谓语: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例1:咏怀古迹五首【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首句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把“群山万壑”写活了,化静为动。在作者的想象中,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势若巨龙奔驰。作者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把她写得惊天动地。一个“赴”字,既写出了山势的不凡,还表现出作者对王昭君的感情,在作者心中王昭君是一个英雄。
例2: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形象地表现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这一实景;同时“铺”字也给人平缓的感觉,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17附录:古诗鉴赏——炼字①
动词谓语: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或副词,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重点。例1: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四两句诗表面是写景,实质上却是抒情,这两句中的关键词是运用了互文手法的“空”与“自”,尽管阶前的春草十分碧绿悦目,尽管藏身在森森柏叶之中的黄鹂的歌唱十分好听悦耳,但是一加上“自”、“空”二字,就将这草色莺声一齐抹倒,此时的诗人对美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里正在怀念诸葛亮而“无心问津”;同时,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足见其凄清。所以,“空”与“自”,一写出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景,二写出了景色的凄清,是很有表现力的关键词。
18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或副词,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重点。例③叠词:在诗文中,叠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作用:或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有些叠词绘声绘色,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1:
《声声慢》
【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开头连用14个叠词写出了李清照当时孤单凄凉无助的心境。环境“冷冷清清”,感觉“凄凄惨惨戚戚”,内心“戚戚”。如此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脱。但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
19③叠词:在诗文中,叠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例1:
例2:登
高
【唐】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说落木“萧萧”而下,使人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使人联想到落木落下的声音,于无形中传达出秋景的凄清萧瑟;说长江“
滚滚”而来,使人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表达出诗人心中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④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所着颜色一般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
20
例2:登
高
例1: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描写了秀丽的水乡风光,表现出理想化的渔人生活,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最吸引我们的是词前两句中作者调用各种颜色所表现出的那幅初春美景。烟雨中的青山,天空中的白鹭,夹岸的红桃,江中的碧水,色泽鲜明而又柔和协调,气氛宁静而又充满生机。体现了作者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例2:绝句二首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前两句诗状江、鸟、山、花、四景,分别敷上碧、白、青、红四种颜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为后面写归思作反衬,是一种典型的以“乐景写哀”的表现手法。同时,诗中以动词“燃”来表颜色,给人以动感和鲜活的感觉,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以形容词“绿”来写春风的到来有异曲同工之妙。21例1:渔歌子
动词:从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表现诗人的情感等角度来解答诗歌语言的妙处。修饰语:从表现手法,表现景物的特点、人物情感等角度来解答语言的妙处。叠词:从表现景物的特点、人物情感、形式音韵美的角度来解答。表颜色词:从表现诗歌的意境,渲染气氛,表现心情等角度来解答诗歌语言的妙处。22动词:从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表现诗人的情感等角度来1、《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诗中“转”“日”“余”“上”四个动词用得很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很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3、《绝句四首》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请分析诗歌前两句写景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4、《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本诗前两句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5、《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请简析最后一句中“新”字在写景和抒情上的作用。【巩固训练】231、《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参考答案:1、本诗用语传神,“转”字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随天色向晚,山色变暗,着一“转”字,山是静止的,但凭借颜色的渐变把静止的山写出了动态的美。水是流动的,“日”字写出流水的始终如一的守恒,“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余”字写出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空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展示已经上升到相当的高度。
2、这首诗写于作者搬家之时。作者来辞别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的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伸出手臂牵扯人的衣襟,不让离去。用“系”字既切合都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的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般般挽留,凄凄惜别,也容易让人联想到离人伤心的啼哭。这两句把花鸟视为挚友,抒写对故居一草一木依恋南舍的深厚感情,达到了物我交融、彼此两忘的地步。3、“翠柳”是新绿,刚刚披上绿衣的柳枝上黄鹂在欢唱,充满生机;蓝天上白鹭在自由飞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传达出无欢快的感情。24参考答案:1、本诗用语传神,“转”字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4、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回乐峰前是一片沙地,在月光的映照下,沙子像积雪一样洁白而带有寒意;受降城外,天上、地下满是皎洁、寒冷的月色,有如秋霜那样令人望而生寒。这种冷色调的环境正是触发征人乡思的典型环境。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一个“尽”字又写出了他无一例外的不尽的乡愁。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5、这首诗抒写对大自然物候变化的感受。构思新颖别致,用语清丽细腻,不落窠臼,妙然生趣。“新”字写敏感的虫儿首先感到春的气息,发出第一声鸣叫;同时,初春的虫声,可能比较稀疏,也许刚开始时还显得微弱,但是诗人不但敏感地注意到了,而且从中听到了春天的信息,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期盼,以及喜悦之情。254、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回乐答题思路与方法
1.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述自己“就诗论诗”的心得.“写什么”方面:写景抒情;咏物言志(情);怀古咏史;即事感怀;边塞征战;山水田园;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样写”方面: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诗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虚实相济;绘形绘声绘色;动静结合;化静为动;炼字;起承转合;赋比兴;夸饰;用典;含蓄;对仗;韵脚。
“为何写”方面:抒发……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情趣;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表达……的追求;流露……的倾向;发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迹;造就……的情致。26答题思路与方法1.灵活运用常见的古诗鉴赏术语,准确得体地表2.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
问“表达方式”,则答叙述、描写(虚实、动静)、议论、抒情、铺陈等;
问“修辞手法”,则答所运用的修辞格;
问“艺术(表达)技巧”,则答想像、联想、衬托(正衬或反衬)、对比、象征、用典、化用、含蓄蕴藉等。
3.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272.区分几个概念,明确答题的内容角度
问“表达方式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如有帮助请下载!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
29高考诗歌鉴赏专题1
(一)分析艺术手法----从表达效果的角度,反求诗歌的表现手法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其语言的简洁和丰富的表现力,是要靠一定的表现手法支撑的,如果诗歌没有了相应的表现手法,抒发的感情就会失去依托。因表现手法就是为了突出主题,抒发感情的。30(一)分析艺术手法----从表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
类别概念说明例句1.表达方式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31诗词鉴赏须知的术语及其运用类别概念说明例句1.类别概念说
明例句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1.羁鸟念旧林,池鱼思故渊2.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32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达技巧修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类别概念说
明例句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起兴
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1.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2.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33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类别概念说
明例句表
现
手
法
用典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联想
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衬托或烘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渲染
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2.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4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类别概念说
明例句表
现
手
法
对比对照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
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托物言志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1.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2.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陆游《卜算子·咏梅》35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对比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
现
手
法
叠字用重叠的字表达一种特殊的效果以古讽今借古事讽现实怀古伤今借对往事的追怀表达今天的不得志36类别概念说明例句表叠字用重叠的字表达一种特殊的诗歌鉴赏表达程式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37诗歌鉴赏表达程式9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从注释破解难点从作者了解背景从原作找到根据从题干得到启示从首联找到特点从尾句参透主旨从景物把握情感从意境洞察心胸鉴赏口诀38从题目认识对象从字面读出感觉鉴赏口诀10
第二讲:
怎一个情字了得(情感)
39
第二讲:11补充:诗词鉴赏中“情景关系母题”答题模板
2005年全国高考诗词鉴赏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西归。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问: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
分析:赏情与景题,就是考意象(景物)与情感相结合的鉴赏能力。这是高考的核心题型,其他题型大多是“情景关系”题的变式。思路:从全诗的写作背景写作目的入手,探究景物特点,才能准确地把握情与景所营造的意境(一定要找到景与情的结合点)。答题步骤:所写景物——景物特征——景物中包含的情感——营造的意境——抒发的情感。40补充:诗词鉴赏中“情景关系母题”答题模板2005年全国高考答题模板:全诗写了……景物,这些景物……(特点),营造了……气氛,表达了……情感。
对照参考答案,自行体会: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一句一景,营造出春意盎然的氛围。但是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花自落”“鸟空啼”之景不仅显出山的宁静,而且从中更透出伤春凄凉之情
41答题模板:13第三讲着一字尽得风流,扣一句提领全诗(炼字、炼句)42第三讲14强化训练下列诗词中加点的字各有其妙处,请加以鉴赏分析: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3、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临洞庭上张丞相》)
4、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6、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7、即穿巴峡到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9、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
43强化训练15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这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把孤寂的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
2、“生”字写出明月从海面冉冉升起的景象,富有动感,准确传神。
3、“蒸”写出湖面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到洞庭的滋养哺育;“撼”写出洞庭湖汹涌澎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4、“低”写出人在舟中仰望天空的独特的视角,非常准确。“近”字写月亮仿佛也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来安抚诗人那颗孤寂的心。
5、“转”表明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但凭颜色的渐变就写出它的动态来。“日”即“天天”之意,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6、“尽”与“闲”把读者引入一个寂静的世界: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感到格外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地清幽平静。写动见静,以动衬静,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
7、“穿”写在险恶的三峡中舟行如梭,“下”写出峡后顺流急驶,准确生动。
8、星辰低“垂”,写尽平野之广阔,月随江“涌”,写尽大江奔流的气势,景象雄浑阔大。
9、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景象荒凉凄惨。441、“直”写出烽烟之劲拔、坚毅;“圆”给人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附录:古诗鉴赏——炼字①
动词谓语: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例1:咏怀古迹五首【唐】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首句一个“赴”字突出了三峡山势的雄奇生动,把“群山万壑”写活了,化静为动。在作者的想象中,群山万壑随着险急的江流,奔赴荆门山,势若巨龙奔驰。作者借高山大川的雄伟气象来烘托王昭君,把她写得惊天动地。一个“赴”字,既写出了山势的不凡,还表现出作者对王昭君的感情,在作者心中王昭君是一个英雄。
例2: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一道残阳照射在江面上,不说“照”,却说“铺”,形象地表现出“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地面照射过来这一实景;同时“铺”字也给人平缓的感觉,写出了秋天夕阳的柔和,给人以亲切、安闲的感觉。
45附录:古诗鉴赏——炼字①
动词谓语: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或副词,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重点。例1: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四两句诗表面是写景,实质上却是抒情,这两句中的关键词是运用了互文手法的“空”与“自”,尽管阶前的春草十分碧绿悦目,尽管藏身在森森柏叶之中的黄鹂的歌唱十分好听悦耳,但是一加上“自”、“空”二字,就将这草色莺声一齐抹倒,此时的诗人对美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心里正在怀念诸葛亮而“无心问津”;同时,春草“自”碧,黄鹂“空”啼,景色幽美却无人问津,足见其凄清。所以,“空”与“自”,一写出了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景,二写出了景色的凄清,是很有表现力的关键词。
46②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或副词,在诗词鉴赏中也是关注重点。例③叠词:在诗文中,叠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作用:或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有些叠词绘声绘色,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1:
《声声慢》
【宋】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开头连用14个叠词写出了李清照当时孤单凄凉无助的心境。环境“冷冷清清”,感觉“凄凄惨惨戚戚”,内心“戚戚”。如此陷入愁境而不得解脱。但全词除结句一语道破外,都没有直接说愁,而是从刻画冷清萧索的环境来烘托惨惨悲切的心境。
47③叠词:在诗文中,叠词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例1:
例2:登
高
【唐】
杜
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说落木“萧萧”而下,使人如闻秋风萧瑟,如见败叶纷扬,使人联想到落木落下的声音,于无形中传达出秋景的凄清萧瑟;说长江“
滚滚”而来,使人如闻滚滚涛声,如见湍湍水势,表达出诗人心中对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两句诗,无论是描摹形态,还是形容气势,都极为生动传神。从萧瑟的景物和深远的意境中,可以体察出诗人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④表颜色的词:这些词有时作谓语用,有时作定语用,有时作主语或宾语用。所着颜色一般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表现心情。
48
例2:登
高
例1:渔歌子
【唐】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这首词描写了秀丽的水乡风光,表现出理想化的渔人生活,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最吸引我们的是词前两句中作者调用各种颜色所表现出的那幅初春美景。烟雨中的青山,天空中的白鹭,夹岸的红桃,江中的碧水,色泽鲜明而又柔和协调,气氛宁静而又充满生机。体现了作者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例2:绝句二首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前两句诗状江、鸟、山、花、四景,分别敷上碧、白、青、红四种颜色,景象清新,令人赏心悦目,为后面写归思作反衬,是一种典型的以“乐景写哀”的表现手法。同时,诗中以动词“燃”来表颜色,给人以动感和鲜活的感觉,与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以形容词“绿”来写春风的到来有异曲同工之妙。49例1:渔歌子
动词:从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表现诗人的情感等角度来解答诗歌语言的妙处。修饰语:从表现手法,表现景物的特点、人物情感等角度来解答语言的妙处。叠词:从表现景物的特点、人物情感、形式音韵美的角度来解答。表颜色词:从表现诗歌的意境,渲染气氛,表现心情等角度来解答诗歌语言的妙处。50动词:从修辞手法、表现景物特点、表现诗人的情感等角度来1、《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诗中“转”“日”“余”“上”四个动词用得很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2、《移家别湖上亭》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古人写诗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很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3、《绝句四首》杜甫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请分析诗歌前两句写景很有特色,请加以赏析。4、《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本诗前两句写景方面有什么特点?
5、《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合同的履行与违约经济法教学案例
- 2025水电工承包合同 标准版 模板
- 2025高端公寓前期物业管理服务合同
- 出租彩钢瓦板房合同范本
- 产品外包合同样本
- 煤炭进口措施方案范本
- 2025年辽宁省高三语文三模联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 乔木合同样本
- 个人房贷合同样本规定
- 出国移民合同标准文本
- 森林经理学课程设计
- 自来水处理工艺流程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人工智能与信息社会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食品原料学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中国皮肤结核临床诊疗专家共识(2024版)
- 国开2024年秋《机电控制工程基础》形考任务1-4
- 合理用药管理制度
- 红十字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守望(2022年湖北十堰中考语文试卷记叙文阅读题及答案)
- GB 30254-2024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2024至2030年中国紫外光吸收剂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潜力分析研究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