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视验光知识课件_第1页
老视验光知识课件_第2页
老视验光知识课件_第3页
老视验光知识课件_第4页
老视验光知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 • • •老视的概念调节幅度AMP最小调节幅度公式调节幅度测量方法一半调节力储备法则经典的调节理论和新学说 •老视的概念1老视定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一般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即人们常说的“老花”。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老视定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一般在40~2验配的目的:•最佳近视力•最舒适用眼•最持久阅读验配的目的:•最佳近视力3老视验光的前提•前提:规范的验光程序–远距离的屈光不正矫正老视验光的前提•前提:规范的验光程序–远距离的屈光不正矫4老视验配步骤

• • • • • •视远验光工作距离确定试验性近附加(tentativeadd)精确调整试戴确定处方老视验配步骤 •视远验光5老视眼验光•正视眼状态•明确的工作距离–阅读33~40厘米–缝纫20~25厘米–计算机屏幕50~70厘米–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工作距离不同老视眼验光•正视眼状态•明确的工作距离–阅读33~406

如何确定老花的度数老花的度数是和看书、读报的距离是相关系的 距离越近,需要的度数越大看报纸打牌

做针线活看电脑

打麻将雕刻 如何确定老花的度数看报纸 做针线活 打麻将7准备工作

• • • • • •远距离验光度数在综合验光仪上摆好放好综合验光仪上的测近杆,调整好距离备好测近阅读卡,并确定视标调整好视近瞳距、照明试镜架和镜片箱双眼同时进行(重要)准备工作 •远距离验光度数在综合验光仪上摆好8验配程序一览

测量阅读范围 写出处方方法经验法: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融合性交叉柱镜(FCC)一半AMP储备法则远处方+近视力NRA/PRA试镜架目的选择试验性ADD精确ADD确定ADD验配程序一览 测量阅读范围方法目的9初始阶段:确定实验性附加(ADD)•方法一:经验法–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查表得到初始阶段:确定实验性附加(ADD)•方法一:经验法–根据10Donder调节幅度表0.250.007075调节幅度 14 12 10 8.5 7 5.5 4.5 3.5 2.5 1.75 1 0.5年龄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Donder调节幅度表0.2570调节幅度年龄11试验性近附加与年龄和屈光不正的关系+0.75+1.25+1.75+2.25+2.50+2.50

PL+0.75+1.25+1.75+2.25+2.50

PL PL+0.75+1.25+1.75+2.2533~3738~4344~4950~5657~62 >63低度远视/D高度远视/D近视、正视/D年龄试验性近附加与年龄和屈光不正的关系+0.75 PL PL3312举例•张先生,50岁,远距视力正常,年轻时从不戴镜,近 几年来自觉看书读报困难,尤其在黄昏或光线较差的 情况下更为明显,遂来就诊,平时看书距离40cm, 问张先生的症状属于何种情况?根据经验法,他所需 要的老视度数大约是多少?举例•张先生,50岁,远距视力正常,年轻时从不戴镜,近13经验法•优点?•缺点?经验法•优点?•缺点?14初始阶段:•方法二:根据一半调节储备法则试验性近附加=调节需求—1/2调节幅度初始阶段:•方法二:根据一半调节储备法则试验性近附加=调节15举例某人,调节幅度为3.00D,他平时阅读距离为40cm,问他的试验性近附加给多少?调节需求:阅读距离的倒数=1/0.4=2.5D½调节幅度:1/2×3=1.5D试验性近附加=调节需求-1/2调节幅度=1.0D举例某人,调节幅度为3.00D,他平时阅读距离为40cm,问16调节幅度的概念•远点?•近点?•调节幅度:眼球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数值上即是近点的倒数调节幅度的概念•远点?•调节幅度:眼球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17调节幅度•公式法:最小调节幅度公式–AMP=15—0.25×年龄•测量法:–推近法(PUSH-UP法)–负镜片法调节幅度•公式法:最小调节幅度公式–AMP=15—0.218调节幅度(AMP)的测量•推近法(puch-up)•负镜法调节幅度(AMP)的测量•推近法(puch-up)•负镜19准备工作•配戴远矫度数•摆放好阅读卡•合适的照明准备工作•配戴远矫度数•摆放好阅读卡•合适的照明20推近法•遮盖非测试眼•注视视标(近距最好视力上一行)并保持清晰–如不能看清,可预加部分正镜片•缓慢移近视力表直至被测者报告视标模糊•读出视标离眼镜平面的距离•换算成屈光力度数–如预加部分正镜片,需减去预加值•遮盖已测眼,用同样方法测另眼。推近法•遮盖非测试眼•注视视标(近距最好视力上一行)21负镜法••••••

遮盖非测试眼 视力表放在40cm处 注视视标(近距最好视力上一行)并 保持清晰

–如不能看清,可预加部分正镜片

逐渐加负镜片直到被测者报告视标模 糊 所加的负镜片度数总和加上工作距离 所需调节值即调节幅度

–如预加部分正镜片,需减去预加值

遮盖已测眼,用同样方法测另眼。负镜法• 遮盖非测试眼22调节力一半储备原则Add=A需求-1/2AmpA需求=1/工作距离(m)Amp:调节幅度调节力一半储备原则Add=A需求-1/2Amp23试验性近附加方法••••经验法: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查表一半调节幅度储备原则融像性交叉柱镜试验(FCC)根据近视力:在远屈光矫正镜片基础上,逐步

加正镜片试验性近附加方法•经验法: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查表 加正镜片24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FusedCrossClinder)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FusedCrossClinde252011-3-9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2011-3-9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26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0.50D _0.50D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0.50D272011-3-9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0.50D _0.50D2011-3-9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0.50D282011-3-9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2011-3-9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29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

• • • •视标工作距离+/-0.50交叉圆柱镜尽量暗的环境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 •视标30

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双眼融合性交叉圆柱镜试验(FCC)-ODOS-+

+/-0.50D2011-3-9 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ODOS-+ +/-0.50D31FCC1、引导患者报告哪组线条清晰2、垂直线条清晰,减低照明;水平线条或两组一样清晰,进入第4步3、如垂直线条仍清晰,翻转JCC再比较•如仍为垂直线清晰:垂直偏好•如水平线清晰,记录调节超前4、双眼同时以+0.25D级率增加度数,直至垂直线条较清晰5、双眼同时减少正度数,直至两组线条同样清晰FCC1、引导患者报告哪组线条清晰2、垂直线条清晰,减低32融合性交叉圆柱镜•不一样清晰(横的清楚)•加光不足•加正镜融合性交叉圆柱镜•不一样清晰(横的清楚)33融合性交叉圆柱镜•不一样清晰(竖的清楚)•加光过度•加负镜融合性交叉圆柱镜•不一样清晰(竖的清楚)34融合性交叉圆柱镜•一样清晰•加光正确融合性交叉圆柱镜•一样清晰35根据近视力(方法四)•在远屈光矫正镜片基础上,逐步加正镜片,直 到清晰的近视力,所加正镜片度数就是试验性 近附加根据近视力(方法四)•在远屈光矫正镜片基础上,逐步加正镜片36试验性近附加的选择(举例)•王女士,52岁,近视眼患者,原远用镜片度数-2.50D,近来 觉戴原远用镜片看远尚可,但看近困难,常需将眼镜摘掉后才 看清,来院就诊。用推近法测得AMP:2.5D,平时阅读距离 40cm,问她的近附加度数多少?•法一:根据阅读距离和一半调节幅度储备法则:ADD=1/0.40-1/2*2.5=1.25D•假如:不告知AMP,可通过最小AMP公式:15-1/4*52=2D,ADD=1/0.40-1/2*2=1.50D•法二:直接根据年龄和远屈光度数,查表得出+1.25D•测量法:FCC或根据近视力得出试验性近附加试验性近附加的选择(举例)•王女士,52岁,近视眼患者,37•确认双眼近视觉的舒适点–正负相对调节测量(NRA/PRA)精确阅读附加度数•确认双眼近视觉的舒适点–正负相对调节测量(NRA/PRA38•负相对调节(NRA)和正相对调节(PRA)就是在辐辏稳定的条件下,双眼同时增加或减少调节的能力。我们通过测量相对性调节来检验初始近附加是否合适,并进行修正。•负相对调节(NRA)和正相对调节(PRA)就是在辐辏稳定39

–NRA=PRA

精确阅读附加度数•正负相对调节测量(NRA/PRA)

–检查距离40厘米 –视标最好视力上面一行 –双眼同时注视视标而且保持视标清楚 –双眼前同时加正镜片直到视标刚出现并保持持续模糊NRA –双眼前同时加负镜片直到视标刚出现并保持持续模糊PRA –NRA=PRA 精确阅读附加度数40NRA/PRA•NRA>PRA----试验性近附加不足-----加正镜•NRA<PRA----试验性近附加过多-----加负镜•NRA=PRA----试验性近附加刚好NRA/PRA•NRA>PRA----试验性近附加不足•41

举例•第一步:试验性近附加(通过FCC): +1.25D•第二步:精确近附加(通过NRA/PRA) NRA/PRA=+1.25/-0.75D(测试在原试验性附加 +1.25基础上进行)

+0.25D +1.25D +1.50DNRA和PRA之和除以2试验性近附加精确性近附加 举例 +0.25DNRA和PRA之和除以2422011-3-9最后阶段试验性近附加精确阅读附加度数,确定远近范围试戴确定视近处方2011-3-9最后阶段试验性近附加精确阅读附加度数,确定远43试戴、调整•试戴近附加–选择距离–合理的视标试戴、调整•试戴近附加–选择距离–合理的视标44阅读范围•••••从40CM开始移远,能看清的距离移近,所能看的距离移远距离约等于移近距离调整状况:

–如移远>移近,增加Add –如移远<移近,减少Add阅读范围•从40CM开始 –如移远>移近,增加Add45移近移远法•移远距离>移近距离 ----试验性近附加不足 -----加正镜•移远距离<移近距离 ----试验性近附加过多 -----加负镜•移远距离=移近距离 ----试验性近附加刚好移近移远法•移远距离>移近距离•移远距离<移近距离•移46回顾:老视验配步骤

• • • • • •在远矫正基础上确定工作距离选择初始近附加(试验性Add:四种方法之一)精确调整(NRA/PRA)试戴(阅读范围)确定处方(远处方、近附加、近瞳距)回顾:老视验配步骤 •在远矫正基础上47举例••一老视患者,50岁,平时阅读距离为40厘米,请对其进行的验光?(远处方:OU:+1.0D瞳距:62mm)第一阶段

1.已知年龄:AMP=15-0.25×50=2.5 2.根据一半调节储备法则:

初始ADD=2.5-1/2×2.5=1.25D举例•一老视患者,50岁,平时阅读距离为40厘 1.已知48第二阶段(精确阶段):对ADD做精确调整1.NRA/PRA=+1.25/-0.75(在初始ADD基础上进行)NRA和PRA代数和除以2等于:+0.252.修正:+0.25+(+1.25)等于+1.50

第三阶段:试镜架试戴,确定处方

阅读范围:移远/移近30cm~52cm

处方:OU:+1.00D→1.0 Add=+1.50D NPD:58mm第二阶段(精确阶段):对ADD做精确调整2.修正:+0.2549选择题:试验性近附加方法?••••经验法: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查表一半调节幅度储备原则融像性交叉柱镜试验(FCC)根据近视力:在远屈光矫正镜片基础上,逐步

加正镜片 •正负相对调节(×)选择题:试验性近附加方法?•经验法: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查表 50确定AMP的方法?•根据最小调节幅度公式•推近法•负镜片法确定AMP的方法?•根据最小调节幅度公式•负镜片法51临床经验•初始近附加:经验法最常用•近附加测量:在综合验光仪上操作非常方便,用时5分钟•确定工作距离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处方结果临床经验•初始近附加:经验法最常用•近附加测量:在综52正确的概念

• • • • •正常人40岁左右出现老花老花度数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60岁以后老花度数会稳定一般近附加度数不会超过+3.00如度数超过+3.00,有一部分度数是远视度数正确的概念 •正常人40岁左右出现老花53谢谢!THANKYOU!谢谢!THANKYOU!54老视的矫正方法老视的矫正方法55老视验光知识课件56老视的矫正u框架眼镜-----普遍u隐形眼镜-----少u手术-----------实验老视的矫正u框架眼镜-----普遍u手术----------57老视的矫正u框架眼镜

u单光眼镜

u双光眼镜

u渐变镜老视的矫正u框架眼镜58单光眼镜的特点u优点uuu成本低有成镜视野大u缺点uuu只能近用只矫正一定距离不方便单光眼镜的特点u优点u成本低u缺点u只能近用59老视验光知识课件60双光镜片的特点u优点uuuu视野较大可以看远和看近成本较低有现成的镜片u缺点uuu中距离目标模糊镜片不美观“跳跃”现象双光镜片的特点u优点u视野较大u缺点u中距离目标模糊61三光镜三光镜62“跳跃”现象“跳跃”现象63老视验光知识课件64度数渐变的镜片度数渐变的镜片65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功能中从力距不逐从离同渐上、区增到看域加下近看,,处远眼镜的处睛片物、可折体看以射渐进多焦点眼镜的功能中从力距不逐从66.5025m.33

近距

1中距远距能看清楚的范围

中距中距近距近距

远距远距单光镜

双光镜渐变多焦点眼镜.5025m.33 1远距能看清楚的范围 中距近距 远距单光67渐变镜的优点uuu远、中、近距离清晰的视力没有“跳跃”现象镜片轻、薄、美观渐变镜的优点u远、中、近距离清晰的视力68老视验光知识课件69镜度曲线分布软性设计硬性设计镜度曲线分布软性设计硬性设计70硬性设计uuuu远、近度数变化较快周边像差梯度大较宽的无像差的远用和近用区不够满意的周边视觉硬性设计u远、近度数变化较快71软性设计uuuuu度数从远用区到近用区转变较慢周边像差梯度较小(适应期较短)较小的远用和近用区中距离区较长而宽加光位置较低软性设计u度数从远用区到近用区转变较慢72渐变镜适应症uuuuuu习惯戴眼镜的人有中间视力需求的人对美观要求较高的人文化层次较高有很好的理解力职业的需求渐变镜适应症u习惯戴眼镜的人73隐形眼镜矫正老视uu单眼视老视隐形眼镜隐形眼镜矫正老视u单眼视74单眼视uuu一远一近视力三十年前提出一种有效、成功的老视矫正方法单眼视u一远一近视力75隐形眼镜单眼视的优点uuuu两眼都有完整的视场视觉妥协容易接受周边视力不受影响经济、方便隐形眼镜单眼视的优点u两眼都有完整的视场76双焦RGP切换视双焦RGP切换视77Simultaneousvisiondesigns老视RGP设计类型uAlternatingvisiondesignsuuSimultaneous-alternatingvisiondesigns非球面Executive新月形同心圆融合平顶多非球面Simultaneousvisiondesigns老视R78MechanismofActionMechanismofAction79老视验光知识课件80患者选择uuuu不超过50岁框架眼镜近附加不超过+1.50

愿意全时配戴隐形眼镜 工作距离多变患者选择u不超过50岁81老视手术u人工晶状体植入术uu调节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非调节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老视手术u人工晶状体植入术u调节性人工晶状体植入术82IncreasedPressureConstricted睫状肌UBMRelaxedIncreasedPressureConstricted睫状83手术u巩膜扩张术u目的:增加晶状体与睫状肌之间的空间uLASIK手术u目的:改变角膜的形状---多焦的角膜。u射频传导性热角膜成形术u目的:周边角膜瘢痕性收缩—改变角膜中央部曲率手术u巩膜扩张术u目的:增加晶状体与睫状肌之间的空间uLA84老视验光知识课件85老视验光知识课件86老视矫正目的u最佳远、近视力u最舒服用眼u最持久阅读老视矫正目的u最佳远、近视力u最舒服用眼87谢谢!THANKYOU!谢谢!THANKYOU!88

• • • • • •老视的概念调节幅度AMP最小调节幅度公式调节幅度测量方法一半调节力储备法则经典的调节理论和新学说 •老视的概念89老视定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一般在40~45岁开始,出现阅读等近距离工作困难,这种由于年龄增长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称为老视,即人们常说的“老花”。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不是病理状态,也不属于屈光不正,是人们步入中老年后必然出现的视觉问题。老视定义: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调节能力逐渐下降,一般在40~90验配的目的:•最佳近视力•最舒适用眼•最持久阅读验配的目的:•最佳近视力91老视验光的前提•前提:规范的验光程序–远距离的屈光不正矫正老视验光的前提•前提:规范的验光程序–远距离的屈光不正矫92老视验配步骤

• • • • • •视远验光工作距离确定试验性近附加(tentativeadd)精确调整试戴确定处方老视验配步骤 •视远验光93老视眼验光•正视眼状态•明确的工作距离–阅读33~40厘米–缝纫20~25厘米–计算机屏幕50~70厘米–不同的工作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工作距离不同老视眼验光•正视眼状态•明确的工作距离–阅读33~4094

如何确定老花的度数老花的度数是和看书、读报的距离是相关系的 距离越近,需要的度数越大看报纸打牌

做针线活看电脑

打麻将雕刻 如何确定老花的度数看报纸 做针线活 打麻将95准备工作

• • • • • •远距离验光度数在综合验光仪上摆好放好综合验光仪上的测近杆,调整好距离备好测近阅读卡,并确定视标调整好视近瞳距、照明试镜架和镜片箱双眼同时进行(重要)准备工作 •远距离验光度数在综合验光仪上摆好96验配程序一览

测量阅读范围 写出处方方法经验法: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融合性交叉柱镜(FCC)一半AMP储备法则远处方+近视力NRA/PRA试镜架目的选择试验性ADD精确ADD确定ADD验配程序一览 测量阅读范围方法目的97初始阶段:确定实验性附加(ADD)•方法一:经验法–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查表得到初始阶段:确定实验性附加(ADD)•方法一:经验法–根据98Donder调节幅度表0.250.007075调节幅度 14 12 10 8.5 7 5.5 4.5 3.5 2.5 1.75 1 0.5年龄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Donder调节幅度表0.2570调节幅度年龄99试验性近附加与年龄和屈光不正的关系+0.75+1.25+1.75+2.25+2.50+2.50

PL+0.75+1.25+1.75+2.25+2.50

PL PL+0.75+1.25+1.75+2.2533~3738~4344~4950~5657~62 >63低度远视/D高度远视/D近视、正视/D年龄试验性近附加与年龄和屈光不正的关系+0.75 PL PL33100举例•张先生,50岁,远距视力正常,年轻时从不戴镜,近 几年来自觉看书读报困难,尤其在黄昏或光线较差的 情况下更为明显,遂来就诊,平时看书距离40cm, 问张先生的症状属于何种情况?根据经验法,他所需 要的老视度数大约是多少?举例•张先生,50岁,远距视力正常,年轻时从不戴镜,近101经验法•优点?•缺点?经验法•优点?•缺点?102初始阶段:•方法二:根据一半调节储备法则试验性近附加=调节需求—1/2调节幅度初始阶段:•方法二:根据一半调节储备法则试验性近附加=调节103举例某人,调节幅度为3.00D,他平时阅读距离为40cm,问他的试验性近附加给多少?调节需求:阅读距离的倒数=1/0.4=2.5D½调节幅度:1/2×3=1.5D试验性近附加=调节需求-1/2调节幅度=1.0D举例某人,调节幅度为3.00D,他平时阅读距离为40cm,问104调节幅度的概念•远点?•近点?•调节幅度:眼球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数值上即是近点的倒数调节幅度的概念•远点?•调节幅度:眼球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105调节幅度•公式法:最小调节幅度公式–AMP=15—0.25×年龄•测量法:–推近法(PUSH-UP法)–负镜片法调节幅度•公式法:最小调节幅度公式–AMP=15—0.2106调节幅度(AMP)的测量•推近法(puch-up)•负镜法调节幅度(AMP)的测量•推近法(puch-up)•负镜107准备工作•配戴远矫度数•摆放好阅读卡•合适的照明准备工作•配戴远矫度数•摆放好阅读卡•合适的照明108推近法•遮盖非测试眼•注视视标(近距最好视力上一行)并保持清晰–如不能看清,可预加部分正镜片•缓慢移近视力表直至被测者报告视标模糊•读出视标离眼镜平面的距离•换算成屈光力度数–如预加部分正镜片,需减去预加值•遮盖已测眼,用同样方法测另眼。推近法•遮盖非测试眼•注视视标(近距最好视力上一行)109负镜法••••••

遮盖非测试眼 视力表放在40cm处 注视视标(近距最好视力上一行)并 保持清晰

–如不能看清,可预加部分正镜片

逐渐加负镜片直到被测者报告视标模 糊 所加的负镜片度数总和加上工作距离 所需调节值即调节幅度

–如预加部分正镜片,需减去预加值

遮盖已测眼,用同样方法测另眼。负镜法• 遮盖非测试眼110调节力一半储备原则Add=A需求-1/2AmpA需求=1/工作距离(m)Amp:调节幅度调节力一半储备原则Add=A需求-1/2Amp111试验性近附加方法••••经验法: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查表一半调节幅度储备原则融像性交叉柱镜试验(FCC)根据近视力:在远屈光矫正镜片基础上,逐步

加正镜片试验性近附加方法•经验法: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查表 加正镜片112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FusedCrossClinder)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FusedCrossClinde1132011-3-9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2011-3-9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114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0.50D _0.50D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0.50D1152011-3-9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0.50D _0.50D2011-3-9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0.50D1162011-3-9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2011-3-9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117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

• • • •视标工作距离+/-0.50交叉圆柱镜尽量暗的环境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 •视标118

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双眼融合性交叉圆柱镜试验(FCC)-ODOS-+

+/-0.50D2011-3-9 融合性交叉圆柱镜FCC-ODOS-+ +/-0.50D119FCC1、引导患者报告哪组线条清晰2、垂直线条清晰,减低照明;水平线条或两组一样清晰,进入第4步3、如垂直线条仍清晰,翻转JCC再比较•如仍为垂直线清晰:垂直偏好•如水平线清晰,记录调节超前4、双眼同时以+0.25D级率增加度数,直至垂直线条较清晰5、双眼同时减少正度数,直至两组线条同样清晰FCC1、引导患者报告哪组线条清晰2、垂直线条清晰,减低120融合性交叉圆柱镜•不一样清晰(横的清楚)•加光不足•加正镜融合性交叉圆柱镜•不一样清晰(横的清楚)121融合性交叉圆柱镜•不一样清晰(竖的清楚)•加光过度•加负镜融合性交叉圆柱镜•不一样清晰(竖的清楚)122融合性交叉圆柱镜•一样清晰•加光正确融合性交叉圆柱镜•一样清晰123根据近视力(方法四)•在远屈光矫正镜片基础上,逐步加正镜片,直 到清晰的近视力,所加正镜片度数就是试验性 近附加根据近视力(方法四)•在远屈光矫正镜片基础上,逐步加正镜片124试验性近附加的选择(举例)•王女士,52岁,近视眼患者,原远用镜片度数-2.50D,近来 觉戴原远用镜片看远尚可,但看近困难,常需将眼镜摘掉后才 看清,来院就诊。用推近法测得AMP:2.5D,平时阅读距离 40cm,问她的近附加度数多少?•法一:根据阅读距离和一半调节幅度储备法则:ADD=1/0.40-1/2*2.5=1.25D•假如:不告知AMP,可通过最小AMP公式:15-1/4*52=2D,ADD=1/0.40-1/2*2=1.50D•法二:直接根据年龄和远屈光度数,查表得出+1.25D•测量法:FCC或根据近视力得出试验性近附加试验性近附加的选择(举例)•王女士,52岁,近视眼患者,125•确认双眼近视觉的舒适点–正负相对调节测量(NRA/PRA)精确阅读附加度数•确认双眼近视觉的舒适点–正负相对调节测量(NRA/PRA126•负相对调节(NRA)和正相对调节(PRA)就是在辐辏稳定的条件下,双眼同时增加或减少调节的能力。我们通过测量相对性调节来检验初始近附加是否合适,并进行修正。•负相对调节(NRA)和正相对调节(PRA)就是在辐辏稳定127

–NRA=PRA

精确阅读附加度数•正负相对调节测量(NRA/PRA)

–检查距离40厘米 –视标最好视力上面一行 –双眼同时注视视标而且保持视标清楚 –双眼前同时加正镜片直到视标刚出现并保持持续模糊NRA –双眼前同时加负镜片直到视标刚出现并保持持续模糊PRA –NRA=PRA 精确阅读附加度数128NRA/PRA•NRA>PRA----试验性近附加不足-----加正镜•NRA<PRA----试验性近附加过多-----加负镜•NRA=PRA----试验性近附加刚好NRA/PRA•NRA>PRA----试验性近附加不足•129

举例•第一步:试验性近附加(通过FCC): +1.25D•第二步:精确近附加(通过NRA/PRA) NRA/PRA=+1.25/-0.75D(测试在原试验性附加 +1.25基础上进行)

+0.25D +1.25D +1.50DNRA和PRA之和除以2试验性近附加精确性近附加 举例 +0.25DNRA和PRA之和除以21302011-3-9最后阶段试验性近附加精确阅读附加度数,确定远近范围试戴确定视近处方2011-3-9最后阶段试验性近附加精确阅读附加度数,确定远131试戴、调整•试戴近附加–选择距离–合理的视标试戴、调整•试戴近附加–选择距离–合理的视标132阅读范围•••••从40CM开始移远,能看清的距离移近,所能看的距离移远距离约等于移近距离调整状况:

–如移远>移近,增加Add –如移远<移近,减少Add阅读范围•从40CM开始 –如移远>移近,增加Add133移近移远法•移远距离>移近距离 ----试验性近附加不足 -----加正镜•移远距离<移近距离 ----试验性近附加过多 -----加负镜•移远距离=移近距离 ----试验性近附加刚好移近移远法•移远距离>移近距离•移远距离<移近距离•移134回顾:老视验配步骤

• • • • • •在远矫正基础上确定工作距离选择初始近附加(试验性Add:四种方法之一)精确调整(NRA/PRA)试戴(阅读范围)确定处方(远处方、近附加、近瞳距)回顾:老视验配步骤 •在远矫正基础上135举例••一老视患者,50岁,平时阅读距离为40厘米,请对其进行的验光?(远处方:OU:+1.0D瞳距:62mm)第一阶段

1.已知年龄:AMP=15-0.25×50=2.5 2.根据一半调节储备法则:

初始ADD=2.5-1/2×2.5=1.25D举例•一老视患者,50岁,平时阅读距离为40厘 1.已知136第二阶段(精确阶段):对ADD做精确调整1.NRA/PRA=+1.25/-0.75(在初始ADD基础上进行)NRA和PRA代数和除以2等于:+0.252.修正:+0.25+(+1.25)等于+1.50

第三阶段:试镜架试戴,确定处方

阅读范围:移远/移近30cm~52cm

处方:OU:+1.00D→1.0 Add=+1.50D NPD:58mm第二阶段(精确阶段):对ADD做精确调整2.修正:+0.25137选择题:试验性近附加方法?••••经验法: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查表一半调节幅度储备原则融像性交叉柱镜试验(FCC)根据近视力:在远屈光矫正镜片基础上,逐步

加正镜片 •正负相对调节(×)选择题:试验性近附加方法?•经验法:根据年龄和屈光不正查表 138确定AMP的方法?•根据最小调节幅度公式•推近法•负镜片法确定AMP的方法?•根据最小调节幅度公式•负镜片法139临床经验•初始近附加:经验法最常用•近附加测量:在综合验光仪上操作非常方便,用时5分钟•确定工作距离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处方结果临床经验•初始近附加:经验法最常用•近附加测量:在综140正确的概念

• • • • •正常人40岁左右出现老花老花度数会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到60岁以后老花度数会稳定一般近附加度数不会超过+3.00如度数超过+3.00,有一部分度数是远视度数正确的概念 •正常人40岁左右出现老花141谢谢!THANKYOU!谢谢!THANKYOU!142老视的矫正方法老视的矫正方法143老视验光知识课件144老视的矫正u框架眼镜-----普遍u隐形眼镜-----少u手术-----------实验老视的矫正u框架眼镜-----普遍u手术----------145老视的矫正u框架眼镜

u单光眼镜

u双光眼镜

u渐变镜老视的矫正u框架眼镜146单光眼镜的特点u优点uuu成本低有成镜视野大u缺点uuu只能近用只矫正一定距离不方便单光眼镜的特点u优点u成本低u缺点u只能近用147老视验光知识课件148双光镜片的特点u优点uuuu视野较大可以看远和看近成本较低有现成的镜片u缺点uuu中距离目标模糊镜片不美观“跳跃”现象双光镜片的特点u优点u视野较大u缺点u中距离目标模糊149三光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