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民法上的时间_第1页
1.7民法上的时间_第2页
1.7民法上的时间_第3页
1.7民法上的时间_第4页
1.7民法上的时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民法上的时间本讲纲要1.7.1时间在民法上的意义1.7.2期日和期间及其计算1.7.3诉讼时效1.7.4除斥期间1.7.5权利失效期间1.7.1民事权利与时间民事权利与时间密切相关。权利的行使受时间限制,若权利人在较长时间内不行使权利,将会丧权利,或者其权利的效力将受到阻却。时间不仅在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十分重要的法律事实,举其要者,有如下七点:①时间决定民事主体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如法人成立和注销之日,分别是其享有/丧失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之时民通第36条第2款②时间决定某些事实的推定:自然人下落不明达到一定期限推定为失踪或推定为死亡民通第20条、第23条③时间决定法律关系由不确定到确定,如合同法第48条第2款,在狭义的无权代理的场合,经相对人的催告,被代理人于一个月之内未作表示的,该法律关系确定地发生于相对人和无权代理人之间④时间决定权利的取得如取得时效期间届满,可发生取得他人财产所有权的结果、存续如物权领域之建设用地使用权等,均有存续期间;抵押权、质押权和留置权亦有存续期间,且伴随着被担保债权的始终;撤销权、解除权、追认权等形成权更须有存续时间,以免法律秩序时常动荡不安;债权本身含有死亡基因,仅在一定期间存续和丧失如除斥期间届满,可发生形成权消灭的效果⑤时间之于权利的行使和义务履行就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的本体而言,权利的存续期间即为权利的行使期间。物权请求权、人身请求权的行使期间,首先受债务履行期的制约,还受终期、附解除条件等制度的影响。在债务因债务不履行而转化为损害赔偿请求权等救济权的场合,诉讼时效制度粉墨登场⑥时间决定着法律行为的存续有些合同、遗嘱约定有自己的存续期间。该期间届满,合同或遗嘱便归于消灭。这种存续期间的意义之一在于,债权的存续受制于法律行为的存续期间。A公司和美国B公司于2009年2月3日签订购买美国产大豆20吨的合同,约定B公司于2010年11月5日在天津港交货,合同自签订之日起存续期为2年。B公司迟至2011年2月3日仍为交货,该合同归于消灭,交付大豆20吨的债务随之消灭当然,B公司没有依约交货若因可归责于自己的原因,可产生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的责任⑦时间作为独立的民法制度,首推诉讼时效、除斥期间和权利失效期间1.7.2期日和期间及其计算一、期日和期间的概念期日,指不可分或视为不可分的一定时间点,可以是年、月、日、时、分、秒等,仍时间的静态表现,简称为时点,如A公路通车之日、工程竣工验收之日、债权人请求债务人清偿之日等,均为期日期日具有独立的存续意义,可用以确定某法律事实的发生或者消灭期间,指期日与期日所间隔的时间段,简称为时段。它是时间动态的的长度,有其开始和终止期间必有一定的长度,其开始之时,称为起算点;其终结之日,称为终止点期日和期间的计算①期日的计算一般以法定期日、指定期日和约定期日为准。注意:以某日为给付或意思表示的期日时,则该日全日视为不可分的期日,但原则上应于通常营业或作息时间内为给付或意思表示,或约定于凌晨为意思表示的,依其情形,可构成违反诚实信用原则②期间的计算《民法通则》第154条规定按照小时计算期间的,从规定时开始计算规定按照日、月、年计算期间的,开始的当天不算,从下一天开始计算期间的最后一天是星期日或者其他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的次日为期间的最后一天民通意见规定:当事人约定的期间不是以年、月第一天开始起算的,一个月为30天,一年为365天1.7.3诉讼时效

一、诉讼时效的概念~,即消灭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诉讼时效期间,权利人可向义务人主张权利,义务人无权以时效抗辩的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就限制其行使民通第135条”胜诉权消灭;法释[2008]11号抗辩权产生的法律制度民事时效的性质是法律事实:事件或状态???具有强制性:不得约定排除其适用,在中国也不得约定延长或缩短诉讼时效期间,不得约定诉讼时效中止、中断的理由,不得预先放弃诉讼时效利益法释[2008]11号第2条二、诉讼时效的效力及其范围《民法通则》第135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为2年,……”及第138条规定:“超过诉讼时效期间,当事人自愿履行的,不受诉讼时效限制”表明: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实体权利本身并没有消灭,只是该权利失去了国家强制力的保护,或者说丧失了胜诉权。此时,义务人自愿履行的,权利人可以接受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取得拒绝履行的抗辩权。如义务人自愿履行,视为放弃抗辩权,该履行行为有效——现今通说法释[2008]11号第22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当事人一方向对方当事人作出同意履行义务的意思表示或者自愿履行义务后,又以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为由进行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法释[2008]11号第21条规定:“主债务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保证人享有主债务人的诉讼时效抗辩权。保证人未主张前述诉讼时效抗辩权,承担保证责任后向主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但主债务人同意给付的情形除外。”

诉讼时效的效力所及范围一般来说,诉讼时效的效力应及于从权利,即主权利因诉讼时效完成而不受法律保护,附属于主权利的从权利也因此不受法律保护例如,合同履行请求权因诉讼时效期间届满而不受法律保护,支付违约金的请求权也不受法律保护诉讼时效的效力是否及于担保物权??《担保法》第52、第74条和第88条第1款规定,主债权消灭,抵押权、质权、留置权诸担保物权随之消灭。法释[2000]44号第12条第2款规定:“担保物权所担保的债权的诉讼时效结束后,担保权人在诉讼时效结束后的二年内行使担保物权的,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物权法》第202条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物权法》第178条规定:“担保法与本法的规定不一致的,适用本法”

被担保债权及其救济权存在,担保物权就存续!诉讼时效的援用法释[2008]11号第3条规定:“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人民法院不应对诉讼时效问题进行释明及主动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进行裁判”

债务人不援用诉讼时效的抗辩,可以推定他放弃时效利益,存在道德上的正当性诉讼时效的援用注意当援用时效的抗辩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时,则不作为时效完成例如,如果义务人在此前曾给人留下一种印象,他不拟行使时效抗辩权,或者故意或非故意地阻碍权利人为了中断时效期间而及时提起诉讼,则,义务人再援用时效的抗辩,就与其先前的行为矛盾,违反诚实信用原则,不应被允许三、诉讼时效制度存在的理由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和交易的安全——当事人之间的事实状态和法律状态不一致持续一定期间的客观要求:否认旧的关系,确认新的关系弥补权利的缺陷秩序:基于依赖的第三人与义务人建立新的法律关系:权利/义务长期不行使/履行,导致当事人之间的事实状态和法律状态不一致,可能产生权利真空督促权利人积极行使权利:权利人权利丧失或不受保护,义务人取得权利,促进民事流转避免证据的灭失效率:降低程序成本:时效期内当事人举证和法院查认证据;时效期届满,以时效为证据即可四、诉讼时效的客体即诉讼时效制度的适用范围通说认为,《民法通则》第135条未加限制地将民事权利作为诉讼时效的客体,显然不妥,需要限缩,应将物权、人格权、身份权、知识产权的本体,撤销权、解除权、催告权及承认权等形成权,排除于诉讼时效客体之外。法释[2008]11号第1条当事人可以对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但对下列债权请求权提出诉讼时效抗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一)支付存款本金及利息请求权;(二)兑付国债、金融债券以及向不特定对象发行的企业债券本息请求权;(三)基于投资关系产生的缴付出资请求权;(四)其他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规定的债权请求权。兹法释[2008]11号第1条作如下分析:㈠债权请求权①基于合同债权的请求权,如履行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违约金支付请求权、利息请求权、定金返还请求权②基于单独行为的债权请求权,如单方允诺所生的给付请求权③基于侵权行为的请求权,主要是损害赔偿请求权④基于无因管理的请求权,主要有必要费用偿付请求权、损害赔偿请求权⑤基于不当得利的请求权,主要是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个别情况下的损害赔偿请求权⑥其他债权请求权,如防卫过当、避险过当的损害赔偿请求权(二)物权请求权①基于物权所生的物上请求权物的返还请求权——目前不适用诉讼时效排除妨害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消除危险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②占有人的物上请求权物的返还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三)人身权请求权①人格权请求权——除侵害人格权而产生的损害赔偿,不属于人格范畴而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外,其余均不适合:停止侵害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恢复名誉请求权消除影响请求权②身份权请求权——通说认为,不适用诉讼时效制度(四)基于相邻关系的请求权停止侵害请求权排除妨害请求权消除危险请求权均系维持相邻关系所不可或缺的权利,与相邻关系形影相随,不应适用于诉讼时效的规定至于相邻关系而生产的损害赔偿,则为债权请求权,可以脱离相邻关系而独立存在,适用于诉讼时效的规定五、诉讼时效期间及其分类诉讼时效期间是指权利人可以向义务人主张权利,义务人应满足该项要求,无权以时效抗辩的期间诉讼时效期间的法律性质①~是法定期间,而非当事人约定,且法律关于诉讼时效期间的规定属于强制性规定②~是可变期间。诉讼时效期间内遇法定事由,可中止、中断或延长时效期间③~是权利人可以向义务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无权以时效抗辩的法定期间。超过该期间,则???诉讼时效的分类六、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主观状态权利被侵害时客观事实起计算

个案中,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①履行期限明确的债权请求权,其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点为该期限届满的次日②无明确期限的债权请求权,应依《合同法》第61、62条之规定:可以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履行期限届满之次日起算不能确定履行期限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宽限期届满之次日计算,但债务人在债权人第一次向其主张权利之时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债务人明确表示不履行义务之次日起计算法释[2008]11号第6条③同一债务被确定为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次日计算法释[2008]11号第5条④附条件的债权请求权,该条件成就仅仅表示使法律行为生效,待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债务人仍未履行债务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次日开始计算⑤附期限的债权请求权,只有待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债务人仍未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次日开始计算⑥合同被撤销,返还财产、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从合同被撤销之次日起计算法释[2008]11号第7条第3款此处还返财产,为不得得利返还的,法释[2008]11号第7条第3款可资赞同若为物返还请求权的,其诉讼时效的起算点应为,无权占有成立,物权人请求无权占有人返还、无权占有人拒不返还之时⑦合同被确认无效,赔偿损失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确认合同无效的裁判生效之次日起计算;至于返还财产,同合同撤销场合的情形一样⑧返还不当得利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当事人一方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当得利事实及对方当事人之日起计算法释[2008]11号第8条而按照《民法通则》第137条规定,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应自受益人拒不返还不当得利之时起算⑨人身损害赔偿中,侵害当时即发现受伤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从侵害当日起算;侵害当日未曾发现的,事后经检查确诊并证明是由该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⑩向保险人请求赔偿或给付保险金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其知道或应当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计算……七、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止简称为“诉讼时效中止”,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行将完成之际,出现了法定的客观事由而使权利人无法行使请求权,法律为保护权利人而使诉讼时效期间暂停计算,待该法定事由消失后继续计算的制度《民法通则》第139条规定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民法通则》和《合同法》所称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

或者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中止。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诉讼时效期间继续计算

关于“其他障碍”《民法通则》第172条和法释[2008]11号第20条:①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权利被侵害的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没有法定代理人,或者法定代理人死亡、丧失代理权,或者法定代理人本人丧失行为能力;②继承开始后未确定继承人或者遗产管理人;③权利人被义务人或者其他人控制无法主张权利;④其他导致权利人不能主张权利的客观情形。

中止事由发生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之前…如中止事由延续着,进入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最后6个月的第一天中止它没有延续至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6个月之内的,不发生中止效果八、诉讼时效期间的中断简称诉讼时效的中断,是指在诉讼时效期间进行中,因法定事由的发生致使已经进行的诉讼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待中断事由消失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中断与中止的区别事由不同:主观原因/客观障碍事由存在的时间要求不同:诉讼时效期间的任何时间点/最后6个月法律效果不同:已经进行的诉讼时效期间归于无效,重新计算/已经进行的诉讼时效期间有效,应与中止事由消失后继续计算的诉讼时效期间合并计算诉讼时效期间中断事由《民法通则》第140条①提起诉讼:中断时间点为提起诉讼之时债权人提起代位权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务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法释[2008]11号第18条法释[2008]11号第13条规定,下列事项之一,法院应当认定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且自提出申请或主张抵消时中断:申请仲裁;申请支付令;申请破产、申报破产债权;为主张权利而申请宣告义务人失踪或死亡;申请诉前财产保全、诉前临时禁令等诉前措施;申请强制执行;申请追加当事人或者被通知参加诉讼;在诉讼中主张抵销;其他与提起诉讼具有同等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项

②权利人提出要求——权利人向义务人明确提出要求其履行义务的主张,专指诉讼外的请求法释[2008]11号第10条规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提出要求”,生产诉讼时效期间中断的效力:一)当事人一方直接向对方当事人送交主张权利文书,对方当事人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负责收发信件的部门或者被授权主体在文书上签字、盖章或者虽未签字、盖章但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该文书到达对方当事人的;二)当事人一方以发送信件或者数据电文方式主张权利,信件或者数据电文到达或者应当到达对方当事人的;三)当事人一方为金融机构,依照法律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从对方当事人账户中扣收欠款本息的;四)当事人一方下落不明,对方当事人在国家级或者下落不明的当事人一方住所地的省级有影响的媒体上刊登具有主张权利内容的公告的,但法律和司法解释另有特别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③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法释[2008]11号第16条规定,义务人作出分期履行、部分履行、提供担保、请求延期履行、制定清偿债务计划等承诺或者行为的,应当认定为《民法通则》第140条规定的当事人一方“同意履行义务。”

法释[2008]11号第19条第2款规定,债务承担情形下,构成原债务人对债务承认的,应当认定诉讼时效从债务承担意思表示到达债权人之日起中断。上述几种法定事由的出现而导致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后,权利人在重新计算的诉讼时效期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期间再次中断民通意见第173条第1款诉讼时效期间中断的效力①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及于时的效力使中断事由发生前已经进行的诉讼时效期间全部归于无效,待中断事由消失后,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民法能则》第140条规定:“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注意债权人提起诉讼或申请仲裁,已经是在积极行使权利,不得视为中断事由消失②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及于人的效力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其效力是相对的,仅以当事人债权人、债务人为限,始有效力债权人或债务人虽有多数,其中一人的时效期间中断,其效力不及于其他债权人或债务人诉讼时效期间中断及于人效力——例外对于连带债权人(债务人)中的一人发生诉讼时效中断效力的事由,应当认定对其他连带债权人(债务人)也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法释[2008]11号第17条第1款(第2款)债权人提起代位诉讼的,应当认定对债权人的债权和债务人的债权均发生诉讼时效中断的效力法释[2008]11号第18条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法释[2000]44号第36条第1款九、诉讼时效期的延长~是指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权利人基于某种正当理由,向法院提起诉讼时,经法院调查,确有正当理由而将法定时效期间予以延长民法通则第137条后半段何谓“正当理由”???法无明文,需要严格把握,总结经验,归纳类型延多长???适当???1.7.4除斥期间一、除斥期间的概念除斥期间,是指法定的权利的存续期间,因该期间经过而发生权利消灭的法律效果例:《合同法》第55条第一款规定:“具有撤销权的当事人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

除斥期间是一种法律事实,除斥期间届满,该权利消灭,或使既有的法律关系变更,或使其消灭,或使其确定为某特定的法律关系除斥期间与诉讼时效均为法定期间,但前者较后者强制性为弱,因解除权可以约定除斥期间《合同法》第95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解除权行使的期限。没有约定,法律也没有规定的,经对方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不行使的,解除权消灭

二、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异同相同点:均为影响权利存续和行使的时间都具有促使权利人积极行使其权利的作用皆属于法律事实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1)诉讼时效期间是权利人在权利受到侵害时请求保护期限;除斥期间规定的是权利人可以行使权利的期限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2)立法精神不同:二者所维持的秩序正好相反在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由于权利人不行使权利而使法律维护的是原来的事实状态,是改变原秩序而建立新的秩序,即不再保护本来的权利义务关系除斥期间届满后,只要权利人未行使权利,原秩序应存续——维持原秩序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3)法定期间是否可变:民通第137、139、140条,民通意见第175条,法释[2008]11号第2条诉讼时效期间可以中断、中止或延长,属可变期间;因为适用诉讼时效的权利并没有存续期限;除斥期间一般不因任何事由发生中止、中断,属绝对不变期间,因为除斥期间所规定的是权利的存续期间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4)起算时点不同:诉讼时效之起算,法律原则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计算除斥期间一般之起算,民法未设一般规定,视各别而定,无各别规定者,解释上得认为自权利完全成立之时起算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5)法律效力不同:民通第138条及法释[2008]11号第1条等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届满后,消灭的是胜诉权,实体权利并没有消灭;除斥期间届满后,消灭的则是实体权利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6)适用对象不同:诉讼时效适用于请求权,基本为债权请求权除斥期间适用于形成权:如追认权、同意权、撤销权、解除权。注意:并非所有的形成权在民法上都设有除斥期间的明确规定,如共有物分割请求权、承租人的优先购买权合同法230条,根本设有行使期限的限制解除权的除斥期间,在法律和当事人均未规定的情况下,为合理期限合同法95条第2款诉讼时效与除斥期间的区别(7)是否必须援用不同:诉讼时效的抗辩事由需要当事人援用,法官不得依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之规定除斥期间届满,权利即归于消灭,法律关系已经变更,不因权利人主张与否为转移,故法官有权依职权主动适用法律关于除斥期间的规定三、除斥期间的种类法定除斥期间——《合同法》第55撤销权消灭、75条等规定约定除斥期间——包括《合同法》第95条规定的除斥期间本种分类的意义:诚实信用原则介入的程度不同,在约定的除斥期间不明确或过长的,可依据诚实信用原则等加以限制例,《合同法》第95条没有明确解除权行使的期限,当事人也未事先约定的,解除权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行使解除权的意向和表露,在客观上已使相对人以为解除权不会行使,从而以该合同项下的权利义务为基础又从事了新的交易在这种背景下,法律再认可解除权的行使,会给相对人造成不当的损害,甚至影响到善意的第三人故,主审法官应当限制此类解除权的行使四、除斥期间的起算㈠起算点为行为发生时①效力待定的合同场合,相对人的撤销权的除斥期间,其起算点应为合同成立之时合同法第47条第2款及其解释,第48条第2款及其解释②债权人撤销权的5年除斥期间,其起算点为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合同法第75条③委托合同中的任意解除权,其除斥期间的起算点为合同成立之日合同法第410条④合同以外的法律行为变更或撤销的场合,变更权或撤销权的除斥期间自行为成立时起算民通意见第73条㈡起算点为形成权成立之日

除斥期间的起算点为形成权成立之日的,例如,在商品房买卖合同解除的场合,对解除权的除斥期间法律没有直接规定或当事人没有约定,……对方当事人没有催告的,其起算点为解除权发生之日法释[2003]7号第15条第2款㈢起算点为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时①在可撤销的合同场合,撤销权的除斥期间自撤销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时起算合同法第55条第1款②在债权人撤销权的情况下,撤销权的除斥期间自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算合同法第75条③在赠与人的法定撤销权的场合,撤销权的除斥期间自赠与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原因之日起算合同法第192条第2款④在赠与人的继承人或法定代理人的撤销权的场合,撤销权的除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