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3课《湖心亭看雪》教学实录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心亭看雪》课堂实录一、导入余生不辰,阔别西湖二十八载,然西湖无日不入吾梦中,而梦中之西湖,未尝一日别余也。——《西湖梦寻》序·(明)张岱同学们,我们来看这样两行文字,它出自张岱的《西湖梦寻》。可见作者对西湖魂牵梦萦,感情深厚。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张岱看看他与西湖的故事。根据课前同学们预习所遇问题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学生齐读1.初读:积累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2.品读:赏析优美词句,学习白描手法。3.悟读: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介绍作者想要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那就从认识作者开始。哪位同学介绍一下本文的作者。学生说完然后ppt补充。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张岱是一个爱好广泛并多才多艺的人,但他也有与其他文人不同的地方,就是不贪恋官场,一生未曾入仕做官。二、整体感知(一)诵雅文阅读是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最好方式。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尝试用一两个词语说说你的初读感受。注意:节奏合理,语速适中,语句流畅,音韵铿锵学生初读感受生1:清冷,因为时间晚,天气寒,景物茫。生2:孤独,作者极简出行独步西湖,无人相伴。找一生带着初读感受朗读一遍。(二)述故事大雪倾城,万物皆白。请同学们再读文章思考,假如你是张岱,请结合课下注释,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向大家讲述雪夜游西湖的故事。崇祯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大雪连飘三日,湖中一片静寂……(三)析内容初步把握了文章内容,请同学们静下心来,慢慢读,细细品。预设:1.崇祯……看雪。作者是孤高自赏的。“大雪三日”突出寒;“人鸟声俱绝”突出静;“是日更定”突出晚。偏是这样的夜作者撑舟出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只挑这份安逸,他不欲见人也不欲与人相见,他是这样的清高,这样的孤傲,这样的孤高自赏。(寒意或许可以阻挡俗人的脚步,却反而激起作者赏雪热情)板书:孤高自赏2.雾凇……而已。作者醉心于山水。从雾凇沆砀这句话展现出湖山雪景的洁净、迷蒙、银装素裹的风姿神韵。天、云、山、水本是不同的空间,一个“与”字把天地融为一体,白茫茫一片,浑然难辨,营造了一个廓大空灵的空间。而“长堤一痕”这句话中“长堤”本是一座,而用“痕”则透出长堤隐隐绰绰、迷迷蒙蒙的景象,恰如其分地点染出雪夜西湖的长堤之影。(雪掩长堤,白茫茫地延伸至远方,在“上下一白”的西湖中只能是淡淡的一“痕”。)接下来“湖心亭一点”,作者极目望去雅致的亭子不过轻轻一点,犹如在洁白的宣纸上随意挥洒的小墨点,洁净而素雅,景致柔和与茫茫天地相映衬。提问:最后一个“与”字巧妙转换视角,作者由观世界到观自己,写道“余舟一芥”和“舟中人两三粒”。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还写小船和船中人。一个“芥”字何其微小,可以理解为此刻的船如一叶小草一样,漂浮在无边雪海无处可去,无边可靠。而“舟中人两三粒”之“粒”更是微乎其微,人之渺小如黍与“上下一白”的大自然相比是何等微不足道。“痕”“点”“芥”“粒”本是名词,这里用作量词修饰“长堤”“湖心亭”“舟”“人”既有名词的形象感,丰富意境,又反衬出天地之浩渺,人烟之稀绝。天、云、山、水皆为白色,为一大幕布,长堤、湖心亭、小舟、人都是墨色,这种中国水墨画式的描绘在文学上称为白描。这是一个完全和世俗所不同的世界,这种超然物外,更是文人内心中和自然“冥合”的一种美学境界。指导朗读:此处景物如此清新淡雅,它兼有文的画意和诗的气质,请试着把它当作一首诗来读,请同学们把这段划分4个层次再试着读一读。板书:醉心山水3.见余大喜……别。作者是惊异/惊喜的。大是非常的意思,更则体现出幸逢知己的惊喜与可贵。指导读:用自己的话表现出大喜:没想到湖中还有像我一样情趣高雅之人。随之提问那作者是喜是悲?学生开始犯迷糊了。适时出示资料。明确:看雪而人不见其看雪之态,亦不作意看雪者。作者不认为两个金陵人是单纯赏景的,有可能只是想寻一僻静之处喝酒谈天罢了,所以不把他们视为知己,因此痛饮三杯离开。如此热闹场景却更显作者的落寞孤寂与此刻温馨场面格格不入。图片4.问其……人。作者是哀愁的/消极遁世的,(补充背景资料,金陵原是南京,明朝灭亡,清朝建立;顺治元年张岱反清复明失败,逃入山中著书,这对于前朝知识分子来说无疑是场浩劫。)这里写明朝国都金陵与前面明朝纪年相照应,体现出他对故国的思念。紧接着客此:金陵人在杭州为客,张岱在杭州亦为客,一个明朝人在清朝更是一个“客”。一个客字将张岱被遗弃的绝世孤独展现的淋漓尽致。此时的张岱立于这白皑皑的世界中,他的内心也像这雪一样洁白、凄冷、迷茫。此时的他显得如此渺小而无力。山水之乐看来并不能排遣他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悲。(如果孤独有颜色,那一定是白色)往昔风月繁华,今日过眼皆空。正是他这般痴情,只有他自己才能品尽这份避世愁苦、隐世哀伤沾染过的山水奇景。这也是前面写“看”雪而不是“赏”雪的原因了。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独立于天地间遗世独立的茫然与孤独。板书:茫然孤寂那同学们读完之后有没有新的感受?生:初读时的感受有作者的喜悦,有景物的清冷,有作者的痴傻,而现在再读更觉得是沉重,是沧桑,是落寞,是国破家亡的悲痛,在如此阔大的天地间自己显得是那么的茫然无助。总结:张岱游西湖,不在暖春,不在月下。张岱看西湖,不看朝烟,不看夕岚。在“大雪三日,人鸟声俱绝”的夜晚,张岱独游西湖,正映照了朱子对他的评价,痴。是痴,更是孤独之中的坚守。板书:痴三、拓展探究中国历史上,有很多这样的文人,他们在现实中压弯了腰。于是,他们开始寄情山水,在自然中寻找心灵的皈依和心智的独立。因此苍茫天地就成为了他们必然的心灵归宿。同学们,在历代的文学作品中,这样的痴人和痴文都很多。你们还能想起吗?柳宗元的《江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如果张岱再次游西湖,他会邀请和谁一起呢?请说明理由。生1:我认为他会邀请陶渊明一起去。因为陶渊明和张岱同为隐士,爱好山水,追求自由,不慕功名。张岱喜爱陶渊明并受他影响,其诗灵隽清奇情感内容和风格特点都和陶很相似,另外他们性格忠贞坚毅,不屈于权贵,属同道中人。生2:张岱和苏轼一生落拓不羁,具有广泛的爱好和审美情趣。他们同为有趣之人,如果说苏轼的有趣是香醇的美酒,回味悠长;那么张岱的有趣则是清洌的山泉,淳厚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