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一章防皱整理引言织物的折皱防皱原理酰胺-甲醛类整理剂多元羧酸类无甲醛整理剂整理后纺织品的品质第十一章防皱整理引言1第一节引言
纯棉、粘胶及其混纺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但它们也存在着弹性差、易变形、易折皱等缺点。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人们通过树脂整理后,改变织物及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从而提高织物的防缩、防皱性能。因此棉织物的防皱整理通常称为树脂整理。第一节引言纯棉、粘胶及其混纺织物具有很多优2防皱整理发展过程
防皱整理是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纵观树脂整理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防缩防皱整理第二阶段:洗可穿整理或免烫整理第三阶段:耐久压烫整理防皱整理发展过程防皱整理是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而发展3第二节织物的折皱一、织物折皱的形成原因:织物上折皱的形成,可认为是由于外力使纤维弯曲变形,放松后未能完全复原所造成。当纤维受力弯曲时,可以认为中心区域不受影响,外层受到拉伸,而内层受到压缩,中心区域则不受影响。
第二节织物的折皱一、织物折皱的形成原因:4
在纤维受到拉伸时,大分子的取向度提高,而且还会发生相对位移,纤维分子上的极性羟基能在新的位子重新建立新的氢键;当外力去除后,纤维素分子间未断裂的氢键及分子的内旋转,有使系统拉回到原来状态的趋势,但因在新的位子上形成的新氢键的阻滞作用,使系统不能立即回复,往往要推迟一段时间,形成蠕变回复。如果拉伸时分子间氢键的断裂和新的氢键形成已达到充分剧烈的程度,使新的氢键具有相当稳定性时,则蠕变回复速度较小,便出现所谓永远久形变,这就是造成折皱的原因。在纤维受到拉伸时,大分子的取向度提高,而且还会发生相5二、影响织物折皱的其他因素
织物抗皱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织物在穿着过程中受到伸长、剪切和弯曲作用时,纱线间纤维的相对移动量小;另一方面产生折皱时织物因弹性好容易回复。纱线性能(纱线的捻度、细度)织物的组织结构(织物的紧度、厚度、组织结构)树脂整理二、影响织物折皱的其他因素6第三节防皱原理一、树脂沉积理论沉积的树脂通过物理-机械作用,改变了纤维素纤维中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的相对移动性,也就是说靠机械摩擦作用或氢键,改变了纤维的流变性能。第三节防皱原理一、树脂沉积理论7二、树脂交联理论树脂与两个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形成共价交联,将相邻的分子链互相联结起来,减少了由于氢键拆散所导致的不能立即恢复的形变,使纤维从形变中的恢复能力获得提高。二、树脂交联理论8第四节酰胺-甲醛类整理剂一、酰胺-甲醛类整理剂的分类、结构及制备酰胺-甲醛类整理剂是以酰胺和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含N-羟甲基的化合物,其结构通式为:OCNCH2OHR第四节酰胺-甲醛类整理剂一、酰胺-甲醛类整理剂的分类、结9(一)脲-甲醛(DMU)
脲醛树脂是由脲和甲醛加成制得的,结构式为:用于粘纤及其混纺织物的防缩防皱整理。
(一)脲-甲醛(DMU)脲醛树脂是由脲和甲醛加成制得的,结10在制备脲-甲醛初缩体时,要选择甲醛对脲的摩尔比,并在酸或碱催化下反应,得到的初缩体溶液是单羟甲基脲和双羟甲基脲的混合物,反应过程如下:
一般用碱作催化剂更易得到二羟甲基脲,因为用酸催化,羟甲基脲会进一步缩合成甲撑脲。
在制备脲-甲醛初缩体时,要选择甲醛对脲的摩尔比11脲醛树脂的应用
应用脲-甲醛初缩体处理棉织物可以获得良好的洗可穿性能。但由于初缩体中有=NH存在,整理后的织物在洗涤时如遇氯,会产生吸氯现象,形成氯酰胺。吸氯织物在高温熨烫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该现象称为氯损现象。织物经脲-甲醛树脂整理后氯损现象严重,提高脲与甲醛的比例,会改善耐氯性能。脲醛树脂的应用应用脲-甲醛初缩体处理棉织物可以获得良12(二)二羟甲基乙撑脲(DMEU)
二羟甲基乙撑脲是先由脲与乙二胺加热反应生成乙撑脲,然后乙撑脲再与甲醛反应生成,反应方程式如下:(二)二羟甲基乙撑脲(DMEU)二羟甲基乙撑脲13二羟甲基乙撑脲中只有两个羟基,受热不会生成热固性树脂,与纤维素反应,可使邻近的两个纤维素链交联,所以具有较好的防皱和洗可穿性能。其用于棉织物的洗可穿整理,有一个严重的缺点,会引起许多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耐光牢度显著下降,对于机理没有明确的解释。二羟甲基乙撑脲中只有两个羟基,受热不会生成热固14(三)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DMDHEU)
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树脂是用尿素、乙二醛和甲醛为原料制成的反应性交联剂。它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交联剂,它既可以单独用于织物的防皱整理,也可以和其他整理剂组成混合树脂应用;既可以用于织物的一般防皱整理,也可以用于耐久压烫整理。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树脂简称2D树脂。(三)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DMDHEU)二羟甲基15
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DMDHEU,简称2D树脂)最早是德国BASF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应用乙二醛、脲和甲醛反应制得,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欧洲广泛流行,从60年代以来,2D树脂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及醚化二羟甲基乙撑脲仍然使用在防皱整理中。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DMDHEU,简称2D树脂)最16二羟甲基乙撑脲课件17
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用于棉织物的耐久压烫整理效果很好,但与前述的二羟甲基乙撑脲一样,也存在吸氯、氯损及泛黄现象。泛黄是乙二醛衍生物的存在而引起的。在整理有色织物时泛黄现象影响不大,但处理白色织物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用于棉织物的耐久压烫整理18(四)三聚氰胺-甲醛(TMM、HMM等)三聚氰胺与甲醛发生羟甲基化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初缩体。因三聚氰胺与甲醛摩尔比及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分别得到1~6羟甲基的化合物,通常产品是三羟甲基三聚氰胺(TMM)和六羟甲基三聚氰胺(HMM)。(四)三聚氰胺-甲醛(TMM、HMM等)三聚氰胺与甲醛发生羟19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初缩体的制备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初缩体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在中性或微碱性介质中反应生成。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NCHOH2CHNNCNCNHCH2OHNHCH2OH+3HCHONCH2NNCNCNH2NH2三聚氰胺三羟甲基三聚氰胺(TMM)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初缩体的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20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应用及特点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在酸性催化和高温焙烘时,一方面自身缩合成线型和网状的聚合物,另一方面树脂初缩体与纤维素交联,成醚键结合,以自身缩聚为主。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整理的织物弹性高、耐洗性好、强度损失少、氯损小,但整理后织物的手感粗硬,用于漂白织物整理吸氯泛黄严重,因此不适用漂白织物的防皱整理。常用于干态整理工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应用及特点三聚氰胺-甲醛树21二、酰胺-甲醛类整理剂与纤维素纤维的交联机理(一)质子催化理论酰胺-甲醛类化合物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可以与纤维反应,反应机理如下:二、酰胺-甲醛类整理剂与纤维素纤维的交联机理(一)质子催化理22二羟甲基乙撑脲课件23(二)路易士酸催化理论所谓路易士酸就是能接受外来电子对的物质,所以金属阳离子都是路易士酸。在树脂整理中,金属阳离子作为路易士酸催化树脂与纤维素的反应,反应机理与质子催化作用相似,可表示如下:(二)路易士酸催化理论24反应(Ⅳ)产生的质子,可能发生两种反应:与反应(Ⅱ)中形成的金属氢氧化物反应,使H+再生;作为质子催化,进攻羟甲基上的氧原子。二羟甲基乙撑脲课件25三、酰胺-甲醛类整理剂与纤维素分子的反应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与纤维素反应可能产生的结合方式很多,比较复杂;以DMDHEU为例,有以下几种主要的结合方式:单分子交联:三、酰胺-甲醛类整理剂与纤维素分子的反应N-羟26单分子支链:单分子支链:27线型大分子交联:线型大分子交联:28四、酰胺-甲醛类整理剂整理工艺:
(一)工作液配方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DMDHEU)60~80g/L催化剂氯化镁(不含结晶水)6~9g/L有机硅柔软剂适量强力保护剂(PEN类柔软剂)适量渗透剂JFC2g/L加水合成1L四、酰胺-甲醛类整理剂整理工艺:(一)工作液配方29(二)一般加工工艺织物二浸二轧整理液,轧余率70%~80%→80~100℃烘干3min→160℃焙烘2~3min→碱洗或充分水洗(三)其他加工工艺1.非干态交联工艺2.预焙烘和延迟焙烘工艺(二)一般加工工艺织物二浸二轧整理液,轧余率70%~80%→30五、酰胺-甲醛类整理剂整理织物游离及释放甲醛在整理剂初缩体的制备过程中,甲醛和酰胺类化合物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N-羟甲基化合物,同时酸、碱也催化可逆反应,因此酰胺-甲醛类整理体系中存在游离甲醛。五、酰胺-甲醛类整理剂整理织物游离及释放甲醛在31六、低甲醛和超低甲醛整理剂的合成
对N-羟甲基酰胺类化合物中的羟基进行醚化改性是降低整理织物上甲醛含量最有效的办法,下面以DMDHEU为例说明。一般采用醇类化合物对2D树脂中1,3位上的羟甲基进行醚化,反应方程式如下:六、低甲醛和超低甲醛整理剂的合成对N-羟甲基酰胺类化32如用甲醇对羟甲基进行醚化改性,反应浴pH值控制在1.5,温度控制在45~50℃,反应时间0.5h,可以获得最佳的醚化效果。对2D树脂醚化改性后,反应活性较未醚化改性的2D树脂低,为了增加醚化2D树脂的反应性,需使用高效催化剂,一般用氯化镁和柠檬酸的混合催化剂,且根据醚化时所用的醇类不同,氯化镁和柠檬酸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如用甲醇对羟甲基进行醚化改性,反应浴pH值控33第五节多元羧酸类无甲醛整理剂一、多元羧酸类整理剂(一)1,2,3,4-丁烷四羧酸(BTCA)在目前所研究的多元羧酸类化合物中,1,2,3,4-丁烷四羧酸(BTCA)是被研究最多、整理织物后效果最好的一种多元羧酸。其分子结构如下:第五节多元羧酸类无甲醛整理剂一、多元羧酸类整理剂34
BTCA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辐射合成法和电化学合成法种,下面就上述三种方法做简单叙述。(1)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或称化学氧化法,是指用氧化剂氧化l.2.5.6-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1.2.5.6-Tetrahydrophthalicanllydride.缩写为THPA)来制备BTCA,这是目前工业上生产BTCA的主要方法。BTCA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辐射合成法和电化35
反应过程有三步:第一步:以丁二烯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用Diels-Alder反应合成1.2.5.6.-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
第二步:在没有催化剂的作用下,用氧化剂将第一步产物1.2.5.6.-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氧化成4.5—二羟基—1.2-环己烷羧酸。反应过程有三步:36
第三步:在钨酸的催化下,用氧化剂将4.5—二羟基—1.2-环己烷羧酸氧化成1.2.3.4-丁烷四羧酸(BTCA)也有研究者采用不同的路线,利用化学合成制备BTCA,如纪晓玲等人利用下述反应制备BTCA:第三步:在钨酸的催化下,用氧化剂将4.5—二羟37
目前,化学法合成BTCA是最主要的方法,但反应过程复杂,危险性大,且普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最近十几年来,对其它的一些合成方法如辐射合成法、电化学法等研究越来越多。(2)辐射合成法辐射合成法或称声解合成法,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它是利用在辐射波作用下,介质的微区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高温高压的高能环境、强冲击波和微射流,空腔内充电放电、发光等,进而引起热离解、分子离子化、自由基化,导致一系列化学变化。目前,化学法合成BTCA是最主要的方法,但反应过程复38
墨西哥的A.N.Mendoza等人利用琥珀酸为原料,利用辐射诱发聚合,可以一步法合成BTCA,产率超过60%。目前该方法的最大缺点是产率不够高。墨西哥的A.N.Mendoza等人利用琥珀酸为原39
(3)电化学合成BTCA
与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相比,有机电化学合成具有副反应少,环境污染少,易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反应设备的生产强度较低,电极易受污染等,但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显得非常突出的当今世界,有机电化学合成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电化学合成的BTCA的研究还仅限于马来酸或二烷基马来酸酯的电氢化二聚,条件选择适当,可以获得较高的产率。(3)电化学合成BTCA40
尽管BTCA整理棉织物的免烫效果可以与DMDHEU树脂整理效果相媲美,强力保留率也较高,但由于BTCA的成本高、水溶性低,因此,没能在工业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41(二)改性柠檬酸(CA)
为了用其他多元酸代替BTCA,人们发现柠檬酸价格便宜、无毒、资源丰富,因此成为研究者的首选。但用柠檬酸整理后织物明显泛黄,泛黄的主要原因是柠檬酸在高温焙烘时,2位上的羟基会发生脱水,生成乌头酸。反应如下所示:(二)改性柠檬酸(CA)为了用其他多元酸代替BTC42乌头酸本身呈黄色,整理织物后织物泛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克服柠檬酸整理织物泛黄的缺点,研究者尝试了多种方法。C.Q.Yang发现,用马来酸聚合物和柠檬酸一起整理棉织物,可以改善柠檬酸的泛黄性。乌头酸本身呈黄色,整理织物后织物泛黄现象比较严43
Charles认为在高温焙烘过程中,聚马来酸上的羧基与柠檬酸中的羟基发生了如下所示的酯化反应:
受此影响,研究者尝试对柠檬酸进行改性,封闭柠檬酸中的自由羟基,改善柠檬酸整理织物的泛黄性及提高其免烫效果。Charles认为在高温焙烘过程中,聚马来酸上的44
杨百春等人利用氯乙酸对柠檬酸进行改性,生成四羧基化合物,并利用合成的四羧基化合物整理棉织物,实验发现,与柠檬酸相比,改性柠檬酸整理织物的白度有明显的提高。杨百春等人利用氯乙酸对柠檬酸进行改性,生成45(三)马来酸聚合物的合成
由于马来酸聚合物的链段结构与BTCA相似,研究者对聚马来酸化合物用于棉织物的免烫整理进行了研究,发现马来酸聚合物整理棉织物可以获得良好的免烫效果,特别是马来酸聚合物与柠檬酸或BTCA联合使用时效果更好。(三)马来酸聚合物的合成由于马来酸聚合物的链段结构与46马来酸的聚合一般是以马来酸酐作为原料,先在碱性条件下将马来酸酐水解生成马来酸,然后在过氧化物的引发作用下聚合。反应过程如下:
马来酸的聚合一般是以马来酸酐作为原料,先在碱性47二、多元羧酸类防皱整理剂与纤维素纤维的交联机理(一)催化成酐理论
多元羧酸用于防皱整理时,先脱水成酐,再与纤维素上的羟基进行酯化反应已经为多数研究者接受。催化机理可表示为:二、多元羧酸类防皱整理剂与纤维素纤维的交联机理(一)催化成酐48(2)催化成酯理论也有研究者认为,多元羧酸先脱水成酐,催化剂只在酸酐与纤维素酯化交联阶段起催化作用,即催化成酯。D.Lammerman提出了三步法的催化机理:(1)多元羧酸在焙烘时,由于热作用失水生成环酐;(2)活泼酐与次亚磷酸钠催化剂反应生成酰化磷酸盐、酰化亚磷酸盐或混合酐;(3)这些中间体再酯化纤维素羟基基,同时释放催化剂。(2)催化成酯理论49(3)催化成酐、成酯理论Kasparck、Morries、Yang等人证明,次亚磷酸钠即可以降低多元羧酸的成酐温度,也可以在适当的情况下与酸酐反应,他们认为次亚磷酸钠可能即催化了羧酸剂的脱水成酐、也催化了酸酐与纤维素羟基的反应。二羟甲基乙撑脲课件50(4)其它催化机理在多元羧酸和次磷酸钠的反应体系中,Nkeonye等人认为,起催化作用的是次磷酸。次磷酸钠在水中电离成次磷酸根离子,由于体系酸性很强,次磷酸根离子与质子结合,生成次磷酸,次磷酸直接与羧酸中的羧酸根反应,生成酰化(亚)磷酸盐,然后酰化(亚)磷酸盐与纤维素羟基反应,催化反应如下:(4)其它催化机理51(5)其它催化剂催化机理研究者还研究了多元羧酸盐、咪唑类等非磷类催化剂的催化机理,他们认为,羧酸盐主要催化羧酸脱水成酐,再催化酐与纤维素羟基反应。对于咪唑类无磷催化剂,其反应机理是首先形成酰基咪唑盐中间体,再酯化纤维素羟基,这显然是支持催化成酯机理。其催化机理可表示为:(5)其它催化剂催化机理52三、多元羧酸类整理剂加工工艺1、工作液配方多元羧酸60~80g/L(整理剂以100%计)次亚磷酸钠30~40g/L(不含结晶水)有机硅柔软剂适量强力保护剂适量水余量调整整理液pH值至适当值。三、多元羧酸类整理剂加工工艺1、工作液配方532、整理工艺二浸二轧整理液,轧余率70~80%→80℃烘3min→170℃或180℃焙烘适当时间(焙烘时间取决于焙烘温度和整理液pH值)2、整理工艺54第六节整理后纺织品的品质一、织物平挺度等级5级—非常平整,有熨烫、整理过效果;4级—平整,有整理过效果;3.5级—基本平整,但无熨烫过效果;3级—有皱,无熨烫过效果;2级—有明显地折皱;1级—折皱非常严重。第六节整理后纺织品的品质一、织物平挺度等级55二、整理织物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能(一)折皱回复角棉织物经树脂整理后,树脂在纤维素纤维内部通过交联作用、树脂沉积作用增加了纤维的弹性,提高了织物从形变中回复的能力。(二)断裂强度和拉伸断裂延伸度经防皱整理后,棉织物的断裂强度和拉伸断裂延伸度都有明显的降低,降低的程度随防皱性能的提高而加剧。(三)撕破强度二、整理织物的主要物理机械性能(一)折皱回复角56三、整理织物的耐洗性(一)酸、碱水解稳定性1.酰胺类整理剂酰胺类整理剂与纤维素以醚键共价交联,醚键耐碱不耐酸,在酸性条件下,整理剂与纤维素之间的醚键容易发生水解反应,减少纤维素大分子之间的交联密度,降低了防皱效果。三、整理织物的耐洗性(一)酸、碱水解稳定性572.多元羧酸类整理剂多元羧酸类整理剂与纤维素可以形成酯键共价交联,酯键耐酸不耐碱,在碱性条件下,可发生如下水解:由于水洗都是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因此多元羧酸类整理剂整理效果的耐水洗性特别重要。据文献介绍,以次亚磷酸钠做催化剂,形成交联具有良好的耐洗性。2.多元羧酸类整理剂58(二)吸氯和氯损由于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中都含有氮,使用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整理的织物在洗涤过程中,如遇NaOCl或水中的有效氯,大部分整理剂都会产生吸氯现象。吸氯后的整理品经高温熨烫后便发生不同程度的脆损,成为氯损,有些整理品在吸氯后还会产生泛黄现象,称为吸氯泛黄。整理剂中含有亚胺基(=NH)基团或经水解反应生成=NH基团是吸氯的主要原因。(二)吸氯和氯损59(三)整理效果耐洗性的测试
整理效果是否具有良好的耐洗性是防皱整理的关键,评价防皱整理后的织物是否具备耐洗性,一般采用标准条件(例如参考AATCC标准)对织物进行重复水洗,测试水洗后试样的DP等级或者折皱回复角,判断织物的耐洗性能。(三)整理效果耐洗性的测试60第十一章防皱整理引言织物的折皱防皱原理酰胺-甲醛类整理剂多元羧酸类无甲醛整理剂整理后纺织品的品质第十一章防皱整理引言61第一节引言
纯棉、粘胶及其混纺织物具有很多优良的特性,但它们也存在着弹性差、易变形、易折皱等缺点。为了改善上述不足之处,人们通过树脂整理后,改变织物及纤维的物理和化学性能,从而提高织物的防缩、防皱性能。因此棉织物的防皱整理通常称为树脂整理。第一节引言纯棉、粘胶及其混纺织物具有很多优62防皱整理发展过程
防皱整理是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纵观树脂整理的发展过程基本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第一阶段:防缩防皱整理第二阶段:洗可穿整理或免烫整理第三阶段:耐久压烫整理防皱整理发展过程防皱整理是随着高分子化学的发展而发展63第二节织物的折皱一、织物折皱的形成原因:织物上折皱的形成,可认为是由于外力使纤维弯曲变形,放松后未能完全复原所造成。当纤维受力弯曲时,可以认为中心区域不受影响,外层受到拉伸,而内层受到压缩,中心区域则不受影响。
第二节织物的折皱一、织物折皱的形成原因:64
在纤维受到拉伸时,大分子的取向度提高,而且还会发生相对位移,纤维分子上的极性羟基能在新的位子重新建立新的氢键;当外力去除后,纤维素分子间未断裂的氢键及分子的内旋转,有使系统拉回到原来状态的趋势,但因在新的位子上形成的新氢键的阻滞作用,使系统不能立即回复,往往要推迟一段时间,形成蠕变回复。如果拉伸时分子间氢键的断裂和新的氢键形成已达到充分剧烈的程度,使新的氢键具有相当稳定性时,则蠕变回复速度较小,便出现所谓永远久形变,这就是造成折皱的原因。在纤维受到拉伸时,大分子的取向度提高,而且还会发生相65二、影响织物折皱的其他因素
织物抗皱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织物在穿着过程中受到伸长、剪切和弯曲作用时,纱线间纤维的相对移动量小;另一方面产生折皱时织物因弹性好容易回复。纱线性能(纱线的捻度、细度)织物的组织结构(织物的紧度、厚度、组织结构)树脂整理二、影响织物折皱的其他因素66第三节防皱原理一、树脂沉积理论沉积的树脂通过物理-机械作用,改变了纤维素纤维中大分子或基本结构单元的相对移动性,也就是说靠机械摩擦作用或氢键,改变了纤维的流变性能。第三节防皱原理一、树脂沉积理论67二、树脂交联理论树脂与两个纤维素分子中的羟基形成共价交联,将相邻的分子链互相联结起来,减少了由于氢键拆散所导致的不能立即恢复的形变,使纤维从形变中的恢复能力获得提高。二、树脂交联理论68第四节酰胺-甲醛类整理剂一、酰胺-甲醛类整理剂的分类、结构及制备酰胺-甲醛类整理剂是以酰胺和甲醛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的含N-羟甲基的化合物,其结构通式为:OCNCH2OHR第四节酰胺-甲醛类整理剂一、酰胺-甲醛类整理剂的分类、结69(一)脲-甲醛(DMU)
脲醛树脂是由脲和甲醛加成制得的,结构式为:用于粘纤及其混纺织物的防缩防皱整理。
(一)脲-甲醛(DMU)脲醛树脂是由脲和甲醛加成制得的,结70在制备脲-甲醛初缩体时,要选择甲醛对脲的摩尔比,并在酸或碱催化下反应,得到的初缩体溶液是单羟甲基脲和双羟甲基脲的混合物,反应过程如下:
一般用碱作催化剂更易得到二羟甲基脲,因为用酸催化,羟甲基脲会进一步缩合成甲撑脲。
在制备脲-甲醛初缩体时,要选择甲醛对脲的摩尔比71脲醛树脂的应用
应用脲-甲醛初缩体处理棉织物可以获得良好的洗可穿性能。但由于初缩体中有=NH存在,整理后的织物在洗涤时如遇氯,会产生吸氯现象,形成氯酰胺。吸氯织物在高温熨烫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该现象称为氯损现象。织物经脲-甲醛树脂整理后氯损现象严重,提高脲与甲醛的比例,会改善耐氯性能。脲醛树脂的应用应用脲-甲醛初缩体处理棉织物可以获得良72(二)二羟甲基乙撑脲(DMEU)
二羟甲基乙撑脲是先由脲与乙二胺加热反应生成乙撑脲,然后乙撑脲再与甲醛反应生成,反应方程式如下:(二)二羟甲基乙撑脲(DMEU)二羟甲基乙撑脲73二羟甲基乙撑脲中只有两个羟基,受热不会生成热固性树脂,与纤维素反应,可使邻近的两个纤维素链交联,所以具有较好的防皱和洗可穿性能。其用于棉织物的洗可穿整理,有一个严重的缺点,会引起许多直接染料和活性染料耐光牢度显著下降,对于机理没有明确的解释。二羟甲基乙撑脲中只有两个羟基,受热不会生成热固74(三)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DMDHEU)
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树脂是用尿素、乙二醛和甲醛为原料制成的反应性交联剂。它是目前应用最广的一种交联剂,它既可以单独用于织物的防皱整理,也可以和其他整理剂组成混合树脂应用;既可以用于织物的一般防皱整理,也可以用于耐久压烫整理。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树脂简称2D树脂。(三)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DMDHEU)二羟甲基75
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DMDHEU,简称2D树脂)最早是德国BASF公司在20世纪50年代初期应用乙二醛、脲和甲醛反应制得,20世纪50年代后期在欧洲广泛流行,从60年代以来,2D树脂得到广泛应用。目前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及醚化二羟甲基乙撑脲仍然使用在防皱整理中。反应方程式如下所示: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DMDHEU,简称2D树脂)最76二羟甲基乙撑脲课件77
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用于棉织物的耐久压烫整理效果很好,但与前述的二羟甲基乙撑脲一样,也存在吸氯、氯损及泛黄现象。泛黄是乙二醛衍生物的存在而引起的。在整理有色织物时泛黄现象影响不大,但处理白色织物时效果不能令人满意。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用于棉织物的耐久压烫整理78(四)三聚氰胺-甲醛(TMM、HMM等)三聚氰胺与甲醛发生羟甲基化反应,生成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初缩体。因三聚氰胺与甲醛摩尔比及反应条件的不同,可分别得到1~6羟甲基的化合物,通常产品是三羟甲基三聚氰胺(TMM)和六羟甲基三聚氰胺(HMM)。(四)三聚氰胺-甲醛(TMM、HMM等)三聚氰胺与甲醛发生羟79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初缩体的制备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初缩体是由三聚氰胺和甲醛在中性或微碱性介质中反应生成。其化学反应式如下:
NCHOH2CHNNCNCNHCH2OHNHCH2OH+3HCHONCH2NNCNCNH2NH2三聚氰胺三羟甲基三聚氰胺(TMM)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初缩体的制备三聚氰胺-甲醛树80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应用及特点
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在酸性催化和高温焙烘时,一方面自身缩合成线型和网状的聚合物,另一方面树脂初缩体与纤维素交联,成醚键结合,以自身缩聚为主。三聚氰胺-甲醛树脂整理的织物弹性高、耐洗性好、强度损失少、氯损小,但整理后织物的手感粗硬,用于漂白织物整理吸氯泛黄严重,因此不适用漂白织物的防皱整理。常用于干态整理工艺。三聚氰胺-甲醛树脂的应用及特点三聚氰胺-甲醛树81二、酰胺-甲醛类整理剂与纤维素纤维的交联机理(一)质子催化理论酰胺-甲醛类化合物在酸性催化剂作用下,可以与纤维反应,反应机理如下:二、酰胺-甲醛类整理剂与纤维素纤维的交联机理(一)质子催化理82二羟甲基乙撑脲课件83(二)路易士酸催化理论所谓路易士酸就是能接受外来电子对的物质,所以金属阳离子都是路易士酸。在树脂整理中,金属阳离子作为路易士酸催化树脂与纤维素的反应,反应机理与质子催化作用相似,可表示如下:(二)路易士酸催化理论84反应(Ⅳ)产生的质子,可能发生两种反应:与反应(Ⅱ)中形成的金属氢氧化物反应,使H+再生;作为质子催化,进攻羟甲基上的氧原子。二羟甲基乙撑脲课件85三、酰胺-甲醛类整理剂与纤维素分子的反应N-羟甲基酰胺类整理剂与纤维素反应可能产生的结合方式很多,比较复杂;以DMDHEU为例,有以下几种主要的结合方式:单分子交联:三、酰胺-甲醛类整理剂与纤维素分子的反应N-羟86单分子支链:单分子支链:87线型大分子交联:线型大分子交联:88四、酰胺-甲醛类整理剂整理工艺:
(一)工作液配方二羟甲基二羟基乙撑脲(DMDHEU)60~80g/L催化剂氯化镁(不含结晶水)6~9g/L有机硅柔软剂适量强力保护剂(PEN类柔软剂)适量渗透剂JFC2g/L加水合成1L四、酰胺-甲醛类整理剂整理工艺:(一)工作液配方89(二)一般加工工艺织物二浸二轧整理液,轧余率70%~80%→80~100℃烘干3min→160℃焙烘2~3min→碱洗或充分水洗(三)其他加工工艺1.非干态交联工艺2.预焙烘和延迟焙烘工艺(二)一般加工工艺织物二浸二轧整理液,轧余率70%~80%→90五、酰胺-甲醛类整理剂整理织物游离及释放甲醛在整理剂初缩体的制备过程中,甲醛和酰胺类化合物在酸或碱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N-羟甲基化合物,同时酸、碱也催化可逆反应,因此酰胺-甲醛类整理体系中存在游离甲醛。五、酰胺-甲醛类整理剂整理织物游离及释放甲醛在91六、低甲醛和超低甲醛整理剂的合成
对N-羟甲基酰胺类化合物中的羟基进行醚化改性是降低整理织物上甲醛含量最有效的办法,下面以DMDHEU为例说明。一般采用醇类化合物对2D树脂中1,3位上的羟甲基进行醚化,反应方程式如下:六、低甲醛和超低甲醛整理剂的合成对N-羟甲基酰胺类化92如用甲醇对羟甲基进行醚化改性,反应浴pH值控制在1.5,温度控制在45~50℃,反应时间0.5h,可以获得最佳的醚化效果。对2D树脂醚化改性后,反应活性较未醚化改性的2D树脂低,为了增加醚化2D树脂的反应性,需使用高效催化剂,一般用氯化镁和柠檬酸的混合催化剂,且根据醚化时所用的醇类不同,氯化镁和柠檬酸的比例也有所不同。如用甲醇对羟甲基进行醚化改性,反应浴pH值控93第五节多元羧酸类无甲醛整理剂一、多元羧酸类整理剂(一)1,2,3,4-丁烷四羧酸(BTCA)在目前所研究的多元羧酸类化合物中,1,2,3,4-丁烷四羧酸(BTCA)是被研究最多、整理织物后效果最好的一种多元羧酸。其分子结构如下:第五节多元羧酸类无甲醛整理剂一、多元羧酸类整理剂94
BTCA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辐射合成法和电化学合成法种,下面就上述三种方法做简单叙述。(1)化学合成法
化学合成法,或称化学氧化法,是指用氧化剂氧化l.2.5.6-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1.2.5.6-Tetrahydrophthalicanllydride.缩写为THPA)来制备BTCA,这是目前工业上生产BTCA的主要方法。BTCA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化学合成法、辐射合成法和电化95
反应过程有三步:第一步:以丁二烯和顺丁烯二酸酐为原料,用Diels-Alder反应合成1.2.5.6.-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
第二步:在没有催化剂的作用下,用氧化剂将第一步产物1.2.5.6.-四氢化邻苯二甲酸酐氧化成4.5—二羟基—1.2-环己烷羧酸。反应过程有三步:96
第三步:在钨酸的催化下,用氧化剂将4.5—二羟基—1.2-环己烷羧酸氧化成1.2.3.4-丁烷四羧酸(BTCA)也有研究者采用不同的路线,利用化学合成制备BTCA,如纪晓玲等人利用下述反应制备BTCA:第三步:在钨酸的催化下,用氧化剂将4.5—二羟97
目前,化学法合成BTCA是最主要的方法,但反应过程复杂,危险性大,且普遍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最近十几年来,对其它的一些合成方法如辐射合成法、电化学法等研究越来越多。(2)辐射合成法辐射合成法或称声解合成法,是一项全新的技术,它是利用在辐射波作用下,介质的微区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高温高压的高能环境、强冲击波和微射流,空腔内充电放电、发光等,进而引起热离解、分子离子化、自由基化,导致一系列化学变化。目前,化学法合成BTCA是最主要的方法,但反应过程复98
墨西哥的A.N.Mendoza等人利用琥珀酸为原料,利用辐射诱发聚合,可以一步法合成BTCA,产率超过60%。目前该方法的最大缺点是产率不够高。墨西哥的A.N.Mendoza等人利用琥珀酸为原99
(3)电化学合成BTCA
与传统的有机合成方法相比,有机电化学合成具有副反应少,环境污染少,易实现自动控制等优点。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反应设备的生产强度较低,电极易受污染等,但在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显得非常突出的当今世界,有机电化学合成仍具有很大的吸引力。目前电化学合成的BTCA的研究还仅限于马来酸或二烷基马来酸酯的电氢化二聚,条件选择适当,可以获得较高的产率。(3)电化学合成BTCA100
尽管BTCA整理棉织物的免烫效果可以与DMDHEU树脂整理效果相媲美,强力保留率也较高,但由于BTCA的成本高、水溶性低,因此,没能在工业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
101(二)改性柠檬酸(CA)
为了用其他多元酸代替BTCA,人们发现柠檬酸价格便宜、无毒、资源丰富,因此成为研究者的首选。但用柠檬酸整理后织物明显泛黄,泛黄的主要原因是柠檬酸在高温焙烘时,2位上的羟基会发生脱水,生成乌头酸。反应如下所示:(二)改性柠檬酸(CA)为了用其他多元酸代替BTC102乌头酸本身呈黄色,整理织物后织物泛黄现象比较严重。为了克服柠檬酸整理织物泛黄的缺点,研究者尝试了多种方法。C.Q.Yang发现,用马来酸聚合物和柠檬酸一起整理棉织物,可以改善柠檬酸的泛黄性。乌头酸本身呈黄色,整理织物后织物泛黄现象比较严103
Charles认为在高温焙烘过程中,聚马来酸上的羧基与柠檬酸中的羟基发生了如下所示的酯化反应:
受此影响,研究者尝试对柠檬酸进行改性,封闭柠檬酸中的自由羟基,改善柠檬酸整理织物的泛黄性及提高其免烫效果。Charles认为在高温焙烘过程中,聚马来酸上的104
杨百春等人利用氯乙酸对柠檬酸进行改性,生成四羧基化合物,并利用合成的四羧基化合物整理棉织物,实验发现,与柠檬酸相比,改性柠檬酸整理织物的白度有明显的提高。杨百春等人利用氯乙酸对柠檬酸进行改性,生成105(三)马来酸聚合物的合成
由于马来酸聚合物的链段结构与BTCA相似,研究者对聚马来酸化合物用于棉织物的免烫整理进行了研究,发现马来酸聚合物整理棉织物可以获得良好的免烫效果,特别是马来酸聚合物与柠檬酸或BTCA联合使用时效果更好。(三)马来酸聚合物的合成由于马来酸聚合物的链段结构与106马来酸的聚合一般是以马来酸酐作为原料,先在碱性条件下将马来酸酐水解生成马来酸,然后在过氧化物的引发作用下聚合。反应过程如下:
马来酸的聚合一般是以马来酸酐作为原料,先在碱性107二、多元羧酸类防皱整理剂与纤维素纤维的交联机理(一)催化成酐理论
多元羧酸用于防皱整理时,先脱水成酐,再与纤维素上的羟基进行酯化反应已经为多数研究者接受。催化机理可表示为:二、多元羧酸类防皱整理剂与纤维素纤维的交联机理(一)催化成酐108(2)催化成酯理论也有研究者认为,多元羧酸先脱水成酐,催化剂只在酸酐与纤维素酯化交联阶段起催化作用,即催化成酯。D.Lammerman提出了三步法的催化机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中国液晶显示器用光学膜市场深度分析及投资战略咨询报告
- 2024-2030年中国补肾养血丸行业发展监测及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 硅材料调研报告
- 2025年中国空调节能控制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方向研究报告
- 可行性分析报告论证
- 微机软件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 中国天馈线系统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4中国海水养殖行业分析报告
- 磷酸盐皮膜剂行业行业发展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分析报告
- 脱水蔬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综合管理类A类)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CAD技术概述
- GB/T 1095-2003平键键槽的剖面尺寸
- GB 31631-2014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氯化铵
- GA/T 766-2020人精液PSA检测金标试剂条法
- 工程勘察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 建筑力学(绪论)课件
- excel表格水池侧壁及底板配筋计算程序(自动版)
- 商业写字楼运营费用
- 完整版:美制螺纹尺寸对照表(牙数、牙高、螺距、小径、中径外径、钻孔)
- FEMA:潜在的失效模式及影响分析解析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