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幼儿急疹芜湖市中医院输液厅陶莉莉幼儿急疹芜湖市中医院输液厅1典型皮疹图片典型皮疹图片2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um),又称婴儿玫瑰疹(roseolainfantum),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特点为婴幼儿在高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同时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为小儿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由呼吸道侵入血液而引起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皮疹为病毒血症未期病毒在皮肤组织中被抗体中和所致。
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um),又称婴儿玫31:发病原因本病在20世纪50年代即怀疑为病毒感染引起,但一直未分离出致病病毒。1988年Yamanishi首先自4名幼儿急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HHV-6由162个粒子组成的蛋白膜所包裹,整个粒子的直径约150-200nm。核心为160KB的双链DNA。HHV-6可以在以CD4、CD8阳性T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为首的细胞中增殖,还可在神经胶质细胞、星型细胞,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及人肺纤维母细胞等上皮细胞内增殖。目前的研究已证实,HHV-6分A、B两个亚型,幼儿急疹大部分是由HHV-6B亚型感染引起。国外研究发现,87%的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有来自母体的抗HHV-6抗体以后几个月抗体逐渐阴转,但生后6个月抗体滴度又快速上升,3岁时大约75%儿童抗HHV-6抗体阳性,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幼儿急疹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HHV-6传播途径可能为母亲的唾液,而不是来自患者,因此幼儿急疹多为散发病例,一般没有流行性。少部分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引起。HHV-7引起者发病相对较晚,且皮疹较轻微。本病发病无种族及性别差异,无明显的季节性。1:发病原因本病在20世纪50年代即怀疑为病毒感染引起,但一42: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由呼吸道侵入血液而引起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皮疹为病毒血症末期病毒在皮肤组织中被抗体中和所致。但多数人认为皮疹为病毒血症本身造成的局部表现,但为何会有热退出疹的现象,仍未获解答。2: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由呼吸53: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可见,但以冬春季为最多。发病人群以6个月以上至2岁的婴幼儿为主。尤以1岁以下婴幼儿最多。国外有学者对年龄为4~12个月的幼儿急疹进行统计80%以上为生后6个月发病。病儿、无皮疹的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是本病的传染源得终身的免疫力。健康带毒者可能是原发感染的主要来源,可经唾液及血液传播。发病后人多可获终生免疫。3: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可见,但以冬春季为最多。发病人群以64:临床表现
分为前驱期及出疹期(1)前驱期:患儿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高热,体温达39~40℃或更高,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持续3~4日后体温骤降,也有少数病例体温逐渐降落,或高热24h后降至正常,再继以间歇发热2~3日降至正常。大多数病儿除高热外,一般情况良好,少数病儿于高热时出现惊厥和脑膜刺激征。发病在冬季常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多数有鼻炎,咽部轻或中度充血。夏秋季发病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4:临床表现分为前驱期及出疹期7(2):出疹期皮疹大多出现于发热3~4日,体温骤退后,少数在退热时出现皮疹,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皮疹呈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直径约~3mm,周围有浅色红晕,压之褪色,多呈散在性,亦可融合,不痒,皮疹由颈部和躯干开始,1日内迅速散布全身,以躯干及腰臀部较多,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肘膝以下及掌跖部多无皮疹。皮疹数小时后开始消退,1~2日内完全消失,不脱屑,无色素沉着。发热期少数患者在软腮及悬雍垂可见淡红色斑疹,出疹后即消失。颈部淋巴结肿大,尤以枕后及耳后淋巴结为明显,热退后可持续数周才逐渐消退,脾脏偶可肿大。本病一般症状较轻,多数为良性经过。(2):出疹期皮疹大多出现于发热3~4日,体温骤退后,少数在8并发症高热惊厥脑炎其它少见:脊髓膜炎、面神经麻痹、急性肝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高热惊厥9诊断要点(1):根据2岁以内的婴幼儿,高热3~4天,全身症状轻微,热退时或热退后出现红色斑丘疹,皮疹持续1~2天消退,即可作出临床诊断。(2):幼儿急疹在患儿高热、皮疹发出之前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由HHV-6感染引起者,在发热期(出皮疹前),89.5%的患儿其悬雍垂根部两侧出现溃疡。因此,悬雍垂根部两侧溃疡对于HHV-6引起的幼儿急疹可能具有早期诊断意义。诊断要点(1):根据2岁以内的婴幼儿,高热3~4天,全身症状10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在发病第1~2天,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发疹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加。(2)病原学检查:a:病毒分离(HHV-6)
b: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特异性IgM、Ig-G),单克隆抗体检测末梢血单核细胞中HHV-6特异性早期抗原,因其和病毒分离结果符合率达90%以上,当日可出结果,能为临床做出快速诊断。
c:病毒DNA检测通常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临床医生一般不依靠病原学检查诊断该病。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在发病第1~2天,白细胞计数可11鉴别诊断(需与麻疹、风疹、药物疹鉴别)风疹的皮疹与幼儿急疹相似,但风疹好发于学龄期儿童;有接触史(学校及托幼机构内常有小规模流行);出疹前无发热症状,或仅有轻度发热;皮疹稀疏分布于全身,手足心可有皮疹;个别病例皮疹消退后留色素沉着或脱屑;枕后淋巴结肿大更为明显;发病1周左右可检测到抗风疹病毒IgM抗体。麻疹在出疹前除有高热症状外,还伴有咳嗽、结膜充血、流泪、畏光、鼻塞及流涕等卡他症状;第二磨牙对侧颊粘膜出现蓝白色或紫色小点,周围有红晕,此称为Koplic斑,是麻疹的早期诊断依据;麻疹的皮疹与幼儿急疹相似,但颜色更为鲜艳,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皮疹全身分布,可波及手足心,皮疹消退后留色素沉着及脱屑;并且麻疹出疹时发热更高,而幼儿急疹出疹时热退,依据此点较易鉴别。麻疹皮疹出现后3~4天血液中出现抗麻疹病毒抗体,2~4周后抗体滴度最高。患儿一般未接种过麻疹疫苗,出疹前往往有麻疹病人接触史。鉴别诊断(需与麻疹、风疹、药物疹鉴别)风疹的皮疹与幼儿急疹相12疾病治疗幼儿急疹具有自愈性,预后良好,治疗原则以对症处理为主。高热时予物理降温,并适当应用退热剂,防止高热惊厥;患儿宜卧床休息,补充足量水分,给予易消化食物;适当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板兰根冲剂、清解合剂或抗病毒口服液等。发生惊厥时,可予镇静剂,如苯巴比妥、安定等;腹泻时,可予止泻及助消化药。疾病治疗幼儿急疹具有自愈性,预后良好,治疗原则以对症处理为主13
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冷过热,必要时物理降温和药物降温。2.饮食宜进易消化的食物,应富含维生素、热量和适量蛋白质,适当增加饮水量,忌食生冷油腻。护理措施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温度和湿度,避免过冷过热14
疾病预防目前无有效预防方法。一般病人不需要隔离,在集体儿童机构中,对接触患者的易感儿应密切观察10日,如有发热,需暂时隔离治疗。
疾病预防目前无有效预防方法。一般病人不需要隔离,在集体15
谢谢!谢谢!16
Thankyou拯畏怖汾关炉烹霉躲渠早膘岸缅兰辆坐蔬光膊列板哮瞥疹傻俘源拯割宜跟三叉神经痛-治疗三叉神经痛-治疗拯畏怖汾关炉烹霉躲渠早膘岸缅兰辆坐蔬光膊列板哮瞥疹17幼儿急疹芜湖市中医院输液厅陶莉莉幼儿急疹芜湖市中医院输液厅18典型皮疹图片典型皮疹图片19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um),又称婴儿玫瑰疹(roseolainfantum),是婴幼儿常见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其特点为婴幼儿在高热3~5天后,体温突然下降,同时出现玫瑰红色的斑丘疹。为小儿常见病毒感染性疾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由呼吸道侵入血液而引起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皮疹为病毒血症未期病毒在皮肤组织中被抗体中和所致。
幼儿急疹(exanthemasubitum),又称婴儿玫201:发病原因本病在20世纪50年代即怀疑为病毒感染引起,但一直未分离出致病病毒。1988年Yamanishi首先自4名幼儿急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出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HHV-6由162个粒子组成的蛋白膜所包裹,整个粒子的直径约150-200nm。核心为160KB的双链DNA。HHV-6可以在以CD4、CD8阳性T细胞、单核细胞/吞噬细胞、NK细胞为首的细胞中增殖,还可在神经胶质细胞、星型细胞,人脐带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及人肺纤维母细胞等上皮细胞内增殖。目前的研究已证实,HHV-6分A、B两个亚型,幼儿急疹大部分是由HHV-6B亚型感染引起。国外研究发现,87%的1个月以内的新生儿有来自母体的抗HHV-6抗体以后几个月抗体逐渐阴转,但生后6个月抗体滴度又快速上升,3岁时大约75%儿童抗HHV-6抗体阳性,此可以解释为什么幼儿急疹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HHV-6传播途径可能为母亲的唾液,而不是来自患者,因此幼儿急疹多为散发病例,一般没有流行性。少部分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引起。HHV-7引起者发病相对较晚,且皮疹较轻微。本病发病无种族及性别差异,无明显的季节性。1:发病原因本病在20世纪50年代即怀疑为病毒感染引起,但一212: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由呼吸道侵入血液而引起机体对病毒的免疫反应,皮疹为病毒血症末期病毒在皮肤组织中被抗体中和所致。但多数人认为皮疹为病毒血症本身造成的局部表现,但为何会有热退出疹的现象,仍未获解答。2:发病机制发病机制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由呼吸223:流行病学
本病一年四季可见,但以冬春季为最多。发病人群以6个月以上至2岁的婴幼儿为主。尤以1岁以下婴幼儿最多。国外有学者对年龄为4~12个月的幼儿急疹进行统计80%以上为生后6个月发病。病儿、无皮疹的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是本病的传染源得终身的免疫力。健康带毒者可能是原发感染的主要来源,可经唾液及血液传播。发病后人多可获终生免疫。3:流行病学本病一年四季可见,但以冬春季为最多。发病人群以234:临床表现
分为前驱期及出疹期(1)前驱期:患儿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高热,体温达39~40℃或更高,呈稽留热或弛张热型,持续3~4日后体温骤降,也有少数病例体温逐渐降落,或高热24h后降至正常,再继以间歇发热2~3日降至正常。大多数病儿除高热外,一般情况良好,少数病儿于高热时出现惊厥和脑膜刺激征。发病在冬季常有呼吸道症状,如咳嗽、流涕,多数有鼻炎,咽部轻或中度充血。夏秋季发病者常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4:临床表现分为前驱期及出疹期24(2):出疹期皮疹大多出现于发热3~4日,体温骤退后,少数在退热时出现皮疹,是本病的主要特征。皮疹呈淡红色斑疹或斑丘疹,直径约~3mm,周围有浅色红晕,压之褪色,多呈散在性,亦可融合,不痒,皮疹由颈部和躯干开始,1日内迅速散布全身,以躯干及腰臀部较多,面部及四肢远端皮疹较少,肘膝以下及掌跖部多无皮疹。皮疹数小时后开始消退,1~2日内完全消失,不脱屑,无色素沉着。发热期少数患者在软腮及悬雍垂可见淡红色斑疹,出疹后即消失。颈部淋巴结肿大,尤以枕后及耳后淋巴结为明显,热退后可持续数周才逐渐消退,脾脏偶可肿大。本病一般症状较轻,多数为良性经过。(2):出疹期皮疹大多出现于发热3~4日,体温骤退后,少数在25并发症高热惊厥脑炎其它少见:脊髓膜炎、面神经麻痹、急性肝炎、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并发症高热惊厥26诊断要点(1):根据2岁以内的婴幼儿,高热3~4天,全身症状轻微,热退时或热退后出现红色斑丘疹,皮疹持续1~2天消退,即可作出临床诊断。(2):幼儿急疹在患儿高热、皮疹发出之前诊断有一定困难,但国外有学者研究发现,由HHV-6感染引起者,在发热期(出皮疹前),89.5%的患儿其悬雍垂根部两侧出现溃疡。因此,悬雍垂根部两侧溃疡对于HHV-6引起的幼儿急疹可能具有早期诊断意义。诊断要点(1):根据2岁以内的婴幼儿,高热3~4天,全身症状27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在发病第1~2天,白细胞计数可增高,但发疹后白细胞计数下降,淋巴细胞相对增加。(2)病原学检查:a:病毒分离(HHV-6)
b: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特异性IgM、Ig-G),单克隆抗体检测末梢血单核细胞中HHV-6特异性早期抗原,因其和病毒分离结果符合率达90%以上,当日可出结果,能为临床做出快速诊断。
c:病毒DNA检测通常结合典型临床表现即可作出诊断,临床医生一般不依靠病原学检查诊断该病。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检查:在发病第1~2天,白细胞计数可28鉴别诊断(需与麻疹、风疹、药物疹鉴别)风疹的皮疹与幼儿急疹相似,但风疹好发于学龄期儿童;有接触史(学校及托幼机构内常有小规模流行);出疹前无发热症状,或仅有轻度发热;皮疹稀疏分布于全身,手足心可有皮疹;个别病例皮疹消退后留色素沉着或脱屑;枕后淋巴结肿大更为明显;发病1周左右可检测到抗风疹病毒IgM抗体。麻疹在出疹前除有高热症状外,还伴有咳嗽、结膜充血、流泪、畏光、鼻塞及流涕等卡他症状;第二磨牙对侧颊粘膜出现蓝白色或紫色小点,周围有红晕,此称为Koplic斑,是麻疹的早期诊断依据;麻疹的皮疹与幼儿急疹相似,但颜色更为鲜艳,为鲜红色或暗红色的斑疹或斑丘疹,皮疹全身分布,可波及手足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