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知多少_第1页
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知多少_第2页
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知多少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3-重阳节的来历与习俗知多少重阳节作为我国的传统节日,有着很久远的历史,最早在南北朝的著作中就已经提到了。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则已写出重阳的饮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期,故以享宴高会。'这时已经浮现在九月初九这一天进行宴会以庆祝节日的现象。到了魏晋时期有了赏菊、饮酒的习俗,这在陶渊明的作品中有所体现。到了唐代,重阳节才被定为正式的节日。从今以后,全国上下一起庆祝重阳节,并在节日期间进行各种各样活动。到了明代,九月重阳,皇帝要亲手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清代,这种风俗依然盛行。

关于重阳节的由来,中国民间也有几种不同的传奇。

源于宫女的传奇。汉代,过重阳节的活动在民间也逐渐流行开来。据说这种习俗的流传与一位宫女有关。相传刘邦的妃子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她身边的侍女贾佩兰也受到了牵连并被赶出皇官,流落到民间嫁给了一位贫民段儒为妻。因为这位宫女在宫中每年都过重阳节,节日期间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以求长寿;所以嫁人之后,她在这一天还是照着宫中的法规度重阳。人们听说之后纷纷效仿,于是这种风俗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开来。

源于桓景避灾之说。相传后汉时期有一位远近著名的仙人,名叫费长房。他后来收了一位徒弟桓景。若干年后,骤然有一天,费长房将桓景叫到身边,叮咛说:"九月九日你们家将有一场大灾害,假如你带着老小,人人用红色的囊袋盛上茱萸、挂在手臂上,登高山饮菊花酒,就可以避祸消灾了。'桓景根据师父的指点,于九月初九日带着全家人上山游玩。等到傍晚回到家中一看,家里全部的鸡狗牛羊等家禽和牲畜已经所有暴死。这时候桓景才明了,本来这些家禽和牲畜做了他们全家大小的替死鬼。此事很快流传开来,并且代代相传。每逢九月初九,人们就去登高避邪,相沿成俗,终于演变成重阳节。

传奇虽然有的玄乎。但后人认为,重阳季节,时令已经进入初寒,简单感染疾病,而重阳这一天又被视为有难灾日。为了避灾,世人于重阳日纷纷离家外出,登山采菊插茱萸,这就不足为怪而趋于自然了。

在中国人眼中,重阳是春节、端午、中秋节之后又一重要节日,民间有"过了重阳无季节,一拨雨来一拨雪'之说,因而也受到人们的重视。重阳已进入初寒时令,再往后走,日子日渐短促,气温越来越低,雨雪也会多起来,这不仅会影响到平时生产劳作,也会影响人体健康。因此,抓住重阳前后秋高气爽的时机举行户外活动,是非常须要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