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_第1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_第2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_第3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_第4页
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苏武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武传高二年级语文主讲人司增瑜天津市第四十二中学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1、文学常识班固,()辞赋家、史学家。字()。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人。他编撰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汉书》在叙事写人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它是继《史记》以后出现的又一部史传文学典范之作,因此,历史上经常把司马迁和班固并列、《史记》和《汉书》对举。

回顾知识要点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东汉孟坚纪传体断代史2、给加点的字注音①稍迁至栘中厩(

)监;

②数通使相窥(

)观;

③汉天子我丈人行(

)也;

④置币遗(

)单于;

⑤后随浞野侯没(

)胡中;⑥劫单于母阏氏()归汉;⑦置煴(

)火,覆武其上;⑧使牧羝(

回顾知识要点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jiùkuīhángwèimòyānzhīyūndī••3、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②与旃毛并咽之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④空自苦亡人之地⑤信义安所见乎回顾知识要点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①畔:同“叛”,背叛。②旃:同“毡”,毛织的毡毯。

③去:同“弆(jǔ)”,收藏。④亡:同“无”,没有。⑤见:同“现”,显现。4、古今异义①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②皆为陛下所成就

③且陛下春秋高④武等实在

回顾知识要点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①古义:对长辈的尊称。今义:岳父。②古义:提拔。今义:业绩。③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④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5、特殊句式

①倒装句(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为降虏于蛮夷。(3)子卿尚复谁为乎。(4)何以汝为见。(1)定语后置句

(2)状语后置句

(3)宾语前置句(4)宾语前置回顾知识要点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5、特殊句式②判断句

(1)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2)汉天子我丈人行也。③被动句(1)见犯乃死,重负国(2)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3)皆为陛下所成就回顾知识要点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6.情节梳理阅读全文,回答苏武为何出使匈奴?有何遭遇?结局如何?请以小标题形式,列出作者的思路提纲。回顾知识要点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缘由(1)奉命出使匈奴,以通和好。遭遇(2)虞常谋反(3-5)自杀殉汉,卫律逼降(6)幽置大窖,流放北海(7-8)李陵劝降结局(9-10)历尽磨难,获释归汉【思考1】阅读2-4段,分析苏武为何自杀。(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明确:1.维护国家颜面,保持民族气节,不辱使命

2.苏武并不知情

3.汉廷没有指使此事

体现了苏武事事以国家利益为先、对汉朝忠贞不渝的品格。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鉴赏苏武形象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鉴赏苏武形象【思考1】阅读2-4段,分析苏武为何自杀。(1)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2)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卫律惊,惠等哭,单于壮其节。

侧面烘托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威逼:“副有罪,当相坐”“复举剑拟之”

利诱:“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武不应武不动鉴赏苏武形象【思考2】阅读第5段,分析卫律劝降的情节是如何表现苏武品格的。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威逼:“副有罪,当相坐”“复举剑拟之”最后通牒:“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不应武不动武骂律曰鉴赏苏武形象【思考2】阅读第5段,分析卫律劝降的情节是如何表现苏武品格的。“副有罪,当相坐”

“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

利诱:“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鉴赏苏武形象【思考2】阅读第5段,分析卫律劝降的情节是如何表现苏武品格的。武骂律曰:汝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汝为见?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立场坚定大义凛然。卫律:阴险狠毒、贪图富贵、傲慢自大、卖国求荣鉴赏苏武形象【思考2】阅读第5段,分析卫律劝降的情节是如何表现苏武品格的。手法:语言描写对比威逼:“副有罪,当相坐”“复举剑拟之”最后通牒:“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不应武不动武骂律曰

利诱:“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思考3】第6段中,苏武在被囚禁流放中想方设法要活下去,这与之前曾两度自杀是否矛盾?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明确:不矛盾。羞辱汉使,挑起争端——自杀——免辱息祸,为国雪耻消磨意志,迫武归降——求生——杖节牧羊,不辱使命鉴赏苏武形象手法:对比细节描写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鉴赏苏武形象1.李陵是谁?“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故交)“武使匈奴,明年,陵降”

(叛将)

名将李广之孙【思考4】阅读7-8段,分析李陵劝降的情节是如何表现苏武品格的。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鉴赏苏武形象2.这样身份的李陵,是怎样劝降的?(1)终不得归,信义安所见;(2)家人连遭横祸①长兄(长君)“伏剑自刎”②弟弟(孺卿)“饮药而死”③母死妻嫁,妹妹儿女“存亡不可知”(3)武帝年高,法令亡常;(4)李陵的亲身经历。推心置腹,入情入理【思考4】阅读7-8段,分析李陵劝降的情节是如何表现苏武品格的。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鉴赏苏武形象3.苏武如何应对?(1)“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2)“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品格:恪守伦理,坚守道义超越个人利益和私情【思考4】阅读7-8段,分析李陵劝降的情节是如何表现苏武品格的。手法:对比语言描写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总结苏武形象恪守伦理,坚守道义,超越个人利益和私情杖节牧羊不辱使命立场坚定大义凛然“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爱国志士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思考5】文章结尾的“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总结艺术手法1.语含凄凉:一生大好时光都在煎熬中过去;2.敬佩之情溢于言表:坚守信念,维护了国家尊严,保持了民族气节。3.欣慰之感也显而易见:历尽磨难,终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务,荣归故里。叙述中寄寓褒贬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总结艺术手法1.详略得当的剪裁2.典型的语言、行动、细节描写3.对比手法4.叙述中寄寓褒贬叙事艺术塑造人物形象反馈与评价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对比的手法的运用是本文一大写作特色。除卫律和苏武、李陵和苏武人物形象的对比外,你是否还能找到其他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的情节?请举例说明。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拓展阅读1.试结合课文和李陵作《答苏武书》(节选),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并思考苏武所具有的守节爱国、坚忍不拔、忠诚勇敢的品质在现代社会具有什么意义。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附文且足下昔以单车之使,适万乘之虏,遭时不遇,至于伏剑不顾;流离辛苦,几死朔北之野;丁年奉使,皓首而归;老母终堂,生妻去帷。此天下所希闻,古今所未有也。蛮貊之人尚犹嘉子之节,况为天下之主乎?陵谓足下当享茅土之荐,受千乘之赏。闻子之归,赐不过二百万,位不过典属国,无尺土之封加子之勤。而妨功害能之臣,尽为万户侯,亲戚贪佞之类,悉为廊庙宰。子尚如此,陵复何望哉?拓展阅读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附文(续)且汉厚诛陵以不死,薄赏子以守节,欲使远听之臣望风驰命,此实难矣。所以每顾而不悔者也。陵虽孤恩,汉亦负德。昔人有言:“虽忠不烈,视死如归。”陵诚能安,而主岂复能眷眷乎?男儿生以不成名,死则葬蛮夷中,谁复能屈身稽颡,还向北阙,使刀笔之吏弄其文墨邪?愿足下勿复望陵。拓展阅读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拓展阅读参考观点一:发扬爱国传统李陵的经历确实让人心生同情。然相较于苏武,李陵的内心依然追求功名的显达,是有条件的忠君爱国。跟班固笔下的苏武相比,后者矢志不渝的爱国精神更加夺目。中华民族有着“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论语·子路》)、“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的优秀文化传统,苏武被扣匈奴十九年,手持旄节、忠贞不渝的精神也为此注入了巨大的力量,值得我们继承、发扬。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参考观点二:坚守信念生活当中,我们也在经受着各种各样的诱惑,如何去面对诱惑,这关乎心灵的选择。就在我们生活的世界,有20年孤独跋涉26万公里送信进山的王顺友,有身带伤痛为战友守墓30年的八旬老人欧兴田,还有行走崎岖山路19年的悬崖小学支教夫妻李桂林、陆建芬。是什么让他们抛却了繁华的诱惑,而去与孤独相伴?我想,只因他们心有信念,甘于奉献,这是浮华面前心灵的选择,这是寂寞之中灵魂的坚守。拓展阅读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2.赏析爱国诗作,感受爱国传统文化。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拓展阅读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文天祥(1236—1283)南宋爱国诗人、抗元名将。其晚年的诗词风格慷慨激昂、苍凉悲壮,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拓展阅读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指南录》,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天津市秋季学期基础教育精品课程资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拓展阅读这一句,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情调收束全篇,使得诗歌前三联的感慨、遗恨平添了一种悲壮激昂的力量和底气。是诗人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的一曲理想人生的赞歌,表现出他舍身取义的生死观。结尾的高妙,致使全篇由悲而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