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金融学》考博历年真题(货币银行学部分)_第1页
暨南大学《金融学》考博历年真题(货币银行学部分)_第2页
暨南大学《金融学》考博历年真题(货币银行学部分)_第3页
暨南大学《金融学》考博历年真题(货币银行学部分)_第4页
暨南大学《金融学》考博历年真题(货币银行学部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1货币银行精简版第一部分:金融机构与金融市场1.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原因。(2010简)/金融中介机构的成因(2003简)答:金融中介机构作为一个特殊的企业,其存在的原因是它在经济中发挥的职能:(1)信用中介职能。信用中介职能是金融中介机构最基本的职能。这一职能是指通过金融机构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置货币资金集中起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金融机构作为货币资金的贷出者和借入者的中介,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的利息、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差收入,形成其利润。信用中介职能实现资金盈余与资金短缺之间的融通,并不改变资金的所有权,改变的只是资金的使用权,这种使用权的改变,对经济过程形成了多层次的调节关系。信用中介职能把暂时从再生产过程中游离出来的闲置资金,转化为执行生产职能的资金,在不改变社会资金总量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资金的使用量,扩大再生产规模,促进经济增长。信用中介职能可以把社会各阶层的节余收入集中起来,变为可以投入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个人收入是供个人消费之用,但由于种种原因个人收入不能再当期全部消费掉,总要有一部分节余,作为将来之用。如果没有金融中介机构,这部分节余职能转化为一般的货币储藏。通过金融机构可以把这部分收入集中起来,投入再生产过程并实现增殖,货币转化为资本,扩大了社会资金总量,加速了生产的发展。信用中介职能可以把短期资金转化为长期资金。社会再生产中的闲置资金,其闲置期限各不相同,有的闲置时间较长,可能超过几个月和几年,也有的闲置时间很短,可能只有几天,难以进行运用。但金融机构在社会范围内筹集资金,一部分原来存储的资金被提用了,同时又会有新的闲散资金存储进来,在存取的川流不息的交错中,短期闲置资金也会形成一部分经常可供使用的资金。(2)支付中介职能。支付中介职能是指为工商企业办理与货币运动有关的技术性服务。如通过存款在账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支付中介职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现金的使用,节约了社会流通费用,加速了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的周转,促进了再生产的扩大。从历史看,支付中介职能先于信用中介职能。它最早产生于货币经营业时期。货币经营业者在货币保管和办理支付中积存了大量货币,当为求盈利和放款时,才产生了信用中介职能。但支付中介职能的发展,也有赖于信用中介职能。因为只有在客户保存一定存款余额的基础上,才能办理支付。存款余额不足,就会产生向银行借款的需求;银行贷款又转化为客户存款,又需要办理转账支付或提取现金。支付中介和信用中介相互推进,构成了银行信贷资金的整体运动。(3)信用创造功能。信用创造功能是指通过贷款和投资活动创造存款货币,扩大信用规模的功能。金融机构利用其所吸收的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账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取现金的情况下,就增加了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中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信用创造功能的发挥,大大减少了货币流通费用。在现代信用货币制度下,存款构成了社会货币总量的大部分。通过贷款创造出的存款货币,不需要花费开采、铸造、印刷、运送、保管等一系列费用,只需要在银行电子记录中完成一笔记录。因此,它是最廉价的货币。这样,既节约了流通费用,又提供了经济发展中需要增加的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信用创造功能的发挥,使银行可以超出自由资本和吸收资本的总量而扩大信用业务。当然,这种扩大不是无限的,它要受银行现金准备状况和经济发展的信用的客观需要的限制。2.以2008年美国的次贷危机为例,分析金融市场失灵的原因以及政府监管的必要性。(2009论)/3.论次贷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2010论)/2.银行监管的内容。(2007简)答:(1)金融市场失灵的原因①信用风险,又叫违约风险,指贷款到期后,借款方不能归还贷款从而使放款方承受损失的风险。②国家风险,指与借款人所在国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环境方面有关的风险。如在80年代拉美国家发生债务危机时,许多欧美国家的银行都因为在这一地区发放了巨额贷款而陷入了严重的困境。③市场风险,指银行的表内和表外头寸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动而遭受损失的风险。这类风险在银行的衍生产品交易活动中表现的最明显。由于银行越来越多地介入衍生产品交易,他们所面临的市场风险也急剧上升,巴林银行的倒闭和大和银行的巨额亏损显示了市场风险所可能带来的损失的严重性。④利率风险,指银行的财务状况在利率出现不利的波动时所面临的风险。⑤流动性风险,指因银行无力满足客户的提款要求或正当的贷款申请而造成损失的风险。⑥操作风险。最大的操作风险在于内部控制及公司治理机制的失效。(2)金融监管金融监管指国家政府根据经济金融体系稳定、有效运行的客观需要以及经济主体的共同利益要求,通过一定的金融主管机关,依据法律准则和法规程序,对金融体系中各金融主体和金融市场实行的检查、稽核、组织和协调。(3)必要性①确保金融体系的安全和金融秩序的稳定,从而维护经济的平稳运行,并推动其发展。金融体系具有较高的虚拟性,经营很脆弱,受到外界经济和人们心理预期影响较多。同时一旦发生问题,会造成严重连锁作用,波及经济各个方面。②促进金融行业开展公平有效的竞争。③切实保障投资人、存款人和借款人的合法权益。④保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4)金融监管的内容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主要内容概括起来不外乎三个方面:为保证银行稳健经营的预防性监督管理措施;为解决银行资金周转困难而采取的应急措施;在银行倒闭时为保护广大存款人利益而采取的存款保险制度。①预防性监督管理。预防性监督管理采取积极的进攻措施,是金融监管当局最为经常的、持续的和大量的监督管理活动,成为各国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主体。包括:登记注册管理、资产流动性管制、业务活动限制、资本充足管理、银行检查、贷款集中程度限制、外汇业务限制等。②应急措施。任何国家都可能存在金融机构的破产倒闭,金融风险和金融稳定的题。因此,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当局都要承担紧急救助的责任,并成为一国金融体系的最后一道防线。金融监管当局一旦发现了某一银行有不安全的资产,或经营管理不善时,就立即提请改行高级管理人员注意,以便及时加以纠正或调整,必要时可以宣布改行风险过大的业务活动。采取上述措施,加入还不能有效制止情况的继续恶化,那么监管当局就有必要采取应急措施。这些措施有:由中央银行提供低利率贷款;通过金融监管当局和商业银行建立特别机构提供资金;在存款保险制度具有复合职能的国家,由存款保险机构提供资金;由一个或更多的大银行在官方的支持下提供支援。除上述措施外,金融监管当局还可以官方任命经理,限期整顿,或全面暂停业务等措施,由当局全面接管,予以强迫监督等。③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维护信用秩序,各国是相同的,但具体目的却有单一和复合之分。单一的目的就是保护存款人者的利益(一旦发生银行破产倒闭时由中央银行或财政部门加以干预接管,以维护存款者的利益,维护金融和经济的稳定。)。复合的目的则除了保护存款者的利益之外,还对面临破产的金融机构,提供清偿能力紧急救助或紧急资金援助。存款保险制度为金融体系的整体设立了一道安全网,提高了整个金融体系的信誉和稳定性。3.《巴塞尔》协议规定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与传统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方法有哪些重要不同?(2006简)答:《巴塞尔协议》规定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与传统的银行资本充足率相比,其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在《巴塞尔协议》之前,各国的资本充足率标准是按照银行资本同银行总资产的比率计算的,没有考虑各种资产的风险差异。但事实上,影响银行资本充足率要求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它所持有的资产的风险程度。如果一家银行主要持有的是无风险的政府债券,那么它所需要的资本充足率就应该比主要持有企业长期贷款的银行低。《巴塞尔协议》体现了这一思想,它把所有商业银行持有的表内资产按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排序并赋予权重,从而计算银行表内的加权风险资产。《巴塞尔协议》确定的表内资产风险权重共分为四档:①0%,如库存现金、中央政府和中央银行债权、中央政府作担保或中央政府债券作担保的债权。②20%,如地方政府债券。③50%,如以借款人租住或自住的居住性房产作全额抵押的贷款。④100%,如普通商业贷款。(2)在《巴塞尔协议》之前,各国在计算银行资本充足率时未考虑表外资产,但是近年来随着银行表外业务的急剧发展,银行在表外业务中所承担的风险日益突出,引起了银行监管部分的重视。为了限制银行表外业务的过度膨胀,《巴塞尔协议》将表外业务纳入到银行风险管理的范围之内,其方法是:表外项目信用风险等额=表外项目的本金额×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表内相应科目的风险权重。《巴塞尔协议》将所有表外融资工具和融资方式分为五类,并分别确定了它们的信用风险转换系数:①0%,如期限在一年以内,或者可以在任何时候无条件撤销的承诺。②20%,如有海运船货作抵押的跟单信用证。③50%,如履约担保书,投标保证书等。④100%,如普通负债担保、银行承兑担保等。⑤较为复杂的其他情形。从而,《巴塞尔协议》规定的银行资本充足率计算公式为:加权风险资产总额=表内加权风险资产+表外项目信用风险等额,其中,表外项目信用风险等额=表外项目的本金额×信用风险转换系数×表内相应科目的风险权重核心资本充足率=核心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总资本充足率=总资本÷加权风险资产总额并且,《巴塞尔协议》规定,总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8%,其中,核心资本充足率必须达到4%。4.什么是资本充足率?该指标的意义何在?(补)答:(1)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是资本与风险加权资产之比。巴塞尔协议重新界定了资本构成,规定其包括核心资本与附属资本。核心资本包括股本与从税后保留利润中提取的公开储备。核心资本是银行资本的基础。协议要求银行资本至少要有50%由核心资本组成。附属资本包括未公开储备、重估储备、普通准备金(或普通呆账准备金)、混合(债务/股本)资本工具和次级长期债务等。风险加权资产包括表内加权风险资产和外表项目信用风险等额。巴塞尔协议规定银行必须保持资本充足率为8%,其中核心资本对风险资产的比率不少于4%。(2)意义①资本充足率是衡量商业银行经营稳健性和潜在风险的重要指标。②有利于增强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力度。商业银行欲取得较高信誉,扩展业务,就须增加资本额,调整资产结构以保持较高的资产流动比率,这就能在较大程度上迫使银行放弃信贷扩张,增强自我约束能力,从而有利于金融宏观调控。③有利于推动我国银行监督管理的规范化、国际化。巴塞尔协议是国际性的银行监督管理协议,我国政府已表示接受该协议,因而实施该协议,也是信守我国所做承诺。实施巴塞尔协议还可以促进我国中央银行改进监管模式,从常规性稽核监督向以防范金融风险为核心的审慎监管转变,使我国的银行监管系统化、规范化。④有利于促进我国银行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以实现银行管理的战略转变。巴塞尔协议的实施意味着我国银行必须由注重资产规模向注重资本/资产比率,由注重资产的扩展转向更加注重资产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建立科学、合理、安全、高效的银行经营管理体制,从而加快我国银行向商业银行转轨的步伐。⑤有利于推动我国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科学化。巴塞尔协议是对当代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发展,它从资本与风险资产比率的高度衡量和评价银行的实力,以严格的标准强化银行自身的资产负债管理。⑥有利于我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增强我国银行的竞争力。巴塞尔协议的实施,将推动我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向国际大商业银行发展,积极参与竞争。⑦有利于推动我国金融法制建设。为了对银行业实施有效监督,巴塞尔协议要求各国建立相应的法律框架,并保障法律的实施。因此,实施巴塞尔协议,不仅本身就是促进我国金融法制现代化的重要体现,而且将加快我国金融立法的发展步伐,进一步完善现行的金融法律、法规。5.论中央银行独立性,结合中国实际分析。(2010论)答:(1)从历史上看,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我国的中央银行,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其独立性的程度,随着我国国情的变化有一定的变动。在过去的传统体制下,一切都实行计划分配,中国人民银行从成立之日起,就是隶属于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几乎没有任何独立的权力,其地位也只相当于财政的出纳,甚至在十年动乱期间,把中国人民银行并入了财政部。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推行,我国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向市场经济运作模式的转换,人们对中央银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热别是中国人民银行独立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以来,其地位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且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和《中国人民银行法》的颁布实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将进一步得到巩固和提高,并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虽然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行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逐步得到了加强和提高,但是,中国人民银行在行使其职能中,其作用还未很好地发挥出来,没有完全满足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和实际需要,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货币发行不独立。主要表现在:a.货币的发行权属于国务院,而不属于中国人民银行。b.货币发行受财政的制约。c.货币发行受发改委的制约。d.货币发行分散于商业银行,而不是集中于中国人民银行。e.货币发行受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收支状况制约。②制定和执行货币金融政策上不独立。主要表现在:a.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权在国务院,而不再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只有货币金融政策的建议权和执行权。b.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权在国务院,而不在中国人民银行。c.货币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还受国有商业银行的制约。d.在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和推行过程中,受各级地方政府的制约。③监督和管理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的不独立。主要表现在:a.监督管理权限分散,没有集中到中国人民银行。这样,客观上形成了多头管理的局面,从而大大削弱了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和监督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权力,造成一些管理上的混乱。b.中国人民银行在行使金融监督管理权时,经常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干扰。一是来自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的干扰;二是各级政府的行政干扰;三是个别个人的干扰。(3)因此,我国中央银行只有一定的独立性。而且,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进一步发挥中国人民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中国人民银行还必须按照有关法律,继续在相关方面提高其独立性:①中国人民银行必须独立于财政,不能成为财政的出纳和弥补财政赤字的工具;②中国人民银行必须独立于商业银行,不能成为弥补信贷收支差额的工具;③中国人民银行不应直接对企业、公司分配贷款,防止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职能的地方化,以保证货币政策的顺利实施;④中国人民银行应独立于发改委,防止货币供应成为弥补计划缺口的工具。6.论述联系中国实际,试分析负债管理理论对商业银行的经营有何影响?(2006论)/补:简述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联合管理理论。答:(一)资产管理资产管理涉及商业银行如何将其资产在现金、证券、贷款等各种资产持有形式之间进行合理分配的问题,这是每个银行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显然,资产管理必须符合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商业银行应尽可能做到:①在满足流动性要求的前提下,力图使多余的现金资产减少到最低限度。流动性原则要求银行保留足够的现金准备,而盈利性原则又要求尽可能少持有多余的现金,因为它不能为银行带来收益。一个非常普遍的做法是建立分层次的现金准备,也就是在保留一定现金资产作为一级储备的同时,还有持有一定量的高品位债券作为二级储备,从而既可获得债券利息收入,避免资金的闲置,又可以在需要的时候,较容易地将它们变现。②尽可能购买收益高、风险低的证券。从安全性角度,银行应多投资短期证券;但盈利性原则又要求银行多购买长期证券。如何在两者之间取得平衡是证券期限管理的重要内容,一种较为保守的办法是阶梯法,另一种更为积极进取的方法是杠铃法。③尽可能选择信誉良好而又愿意支付较高利率的借款者。银行通常根据“6C”标准来评价各贷款项目,即品德、能力、资本、担保、经营环境、连续性。④在不损失专业化优势的前提下,尽可能通过资产的多样化来降低风险。(二)负债管理在60年代以前,负债规模基本上被认为是由银行以外的力量决定的,银行的主要任务是把既定的资金来源,分配到最理想的资产组合中去。这主要是因为当时的资金来源渠道还比较单一,60%以上靠活期存款,因而商业银行难以有所作为,也只能把精力放在资产管理上。但在60年代以后,由于经济相对繁荣,同时通货膨胀率也开始上升,社会对贷款资金需求强烈,而吸收存款方面的竞争又受到一定的限制(如美国的Q条例)。在这种情况下,商业银行为扩大资金来源,积极进行金融创新,成功地创造了许多新的资金来源;同时一些非存款的负债渠道,如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欧洲货币市场也迅速发展起来,为银行的自由借款创造了条件。在这种背景下,一种新的银行管理理论,即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这种理论强调,只要资产收益大于负债成本,就应该进行主动性的负债,以获取利差收入。商业银行的负债管理活动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合理利用现有的负债渠道,完善银行的负债结构,降低负债风险和负债成本。目前商业银行可选择的主动性负债渠道主要有:发行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同业拆借、向国际市场借款、向中央银行借款、通过证券回购协议向大企业借款,以及发行金融债券等。另一类则是积极进行金融创新,在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尝试新的负债业务。(三)资产负债联合管理60、70年代之前的银行管理中,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大多被看成是相互独立的两个方面,但事实上,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一个整体。现代的银行家们已经越来越重视这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强调资产和负债的联合管理,各种联合管理的方法也不断问世。各国商业银行普遍采用的是缺口管理法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法。所谓缺口管理法,是根据期限或利率等指标将资产和负债分成不同的类型,然后对同一类型的资产和负债之间的差额,即缺口,进行分析和管理。以利率指标为例,可以有三种不同的缺口管理战略:①零缺口战略,也就是使浮动利率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等于浮动利率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两者之间不存在缺口。在这种战略下,当利率水平上升时,资产收益和负债成本都将同比例上升,因此,从理论上讲,利率波动的影响能够被完全抵消,银行的收益将保持不变。②正缺口战略,也就是使浮动利率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大于浮动利率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两者之间存在着一个正缺口。在这种战略下,利率的上升将使银行的收入增加,利率的下降则使银行的收入下降。③负缺口战略,与前一种战略正好相反,即使浮动利率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小于浮动利率负债占总负债的比例。在这种战略下,若利率下降,则银行收益增加;反之则下降。因此银行管理者应根据自己对利率波动方向的判断,选择这三种不同的战略。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则是通过一系列资产负债比例指标来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进行监控和管理。它既可以作为商业银行自身的一种业务管理方式,也可以作为银行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的一种手段。我国银行在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管理经验的基础上,也于80年代末开始在实践中试行这一管理方法,确定了资本充足率、存贷款比例、中长期贷款比例、资产流动性比例、备付金比例、单个贷款比例、拆借资金比例、对股东贷款比例、贷款质量指标等9个监控指标。并在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基础上,实行“计划指导、自求平衡、比例管理、间接调控”的新管理体制。7.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性质、区别和作用(2004简)答:(1)性质金融市场以金融交易的期限为标准可以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货币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金融交易市场,包括短期存贷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贴现市场、短期债券市场以及大额存单等短期融资工具市场,可以满足交易者的资金流动性需求。资本市场是交易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包括长期存贷市场和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又可分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可以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需要。(2)区别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核心区别在于其金融工具的交易期限不同,前者的交易期限在1年以内,而后者的交易期限在1年以上。具体可以从三方面看:①货币市场上交易期限短。资金借贷期限短的只有1天,长的一般不超过1年,以3—6个月者居多。而资本市场上交易期限长,至少在1年以上,最长可达数十年。②货币市场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短期资金周转的需要,一般是弥补流动资本的临时不足。资本市场交易的目的主要是解决长期投资性资金供求矛盾,充实固定资产。③货币市场交易工具的流动性强,可以在市场上随时兑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近似于货币。资本市场上资金借贷量大,主要交易工具与短期金融工具相比收益较高,但流动性差,风险也较大。(3)功能货币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保持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以便随时转换成现实的货币。它一方面满足了借款者的短期需求,另一方面也为暂时闲置的资金找到了出路。因此它的存在和发展不仅对于缓解经济活动中短期资金的供求矛盾十分重要,而且其完善程度直接决定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资本市场的主要功能是:为企业及政府筹集所需要的中长期资金,以及为私人中长期投资活动提供场所及便利。这个市场的主要资金供给者是银行、保险公司、退休及养老基金、私人和外国投资者。(4)联系一般来说,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①资金流通方面。一般来说,投资者同时参与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这就为资金在两个市场间转移奠定了前提条件。当货币市场资金供求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货币市场收益率变化时,投资者将会调整持有的货币市场工具,这将影响资本市场的资金供给。②价格上的相关性。由于资金可以在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自由转移,因此两个市场的收益率必然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当货币市场利率下调时,资本市场的资产价格将上升。总的来说,一方面,资本市场交易状况影响货币市场交易利率和成交量,资本市场交易工具的价格成为货币市场的重要参考。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发展到一定程度,如果没有货币市场的发展来支持,资本市场很难有进一步的发展,因为,没有相适应的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发展缺乏风险规避和风险流动的调节机制。8.资产证券化的含义及其意义。(2009简)答:资产证券化指把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如金融机构的一些长期固定利率放款或企业的应收账款等通过商业银行或投资银行的集中及重新组合,以这些资产作抵押来发行证券,实现了相关债权的流动性。其意义在于将原来不具有流动性的融资形式变成流动性较高的市场性融资。以住房抵押融资的证券化为例,住宅抵押融资虽然信用度较好,但属小额债权,且现金流不稳定,为此,有关金融机构将若干小额债权集中起来,通过政府机构的担保,使其转换成流动性较高的住宅抵押证券。9.说明“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应如何解决?(补)答:(1)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逆向选择是在交易之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潜在的不良贷款风险来自那些积极寻找贷款的人。因此,最有可能导致与期望相违的结果的人们往往就是最希望从事这笔交易的人们。例如,大的冒险者或纯粹的骗子最急切地要得到贷款,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极可能不偿还贷款。道德风险是在交易发生之后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放款者发放贷款之后,将面对借款者从事那些从放款者观点来看并不期望进行的活动,因为这些活动可能使贷款者难以归还。例如,借款者获得一笔贷款,由于使用的是别人的钱,他们可能会愿意冒较大的风险。(2)解决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方法①信用审核,这是一种银行生产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的活动。②贷款专业化,指一些银行常常专门对当地企业,或者是某一特定的行业发放贷款。对于银行来说,收集当地企业的信息并确定它们的信用度,较之对一家遥远的企业做同样的事,要容易的多。③限制性条款,即在贷款合约中写入限制借款者从事风险活动的条款。④与客户长期联系。⑤贷款承诺,即银行同意在未来某一时期中以某种与市场利率相关联的利率向企业提供某一限额之内的贷款的承诺。⑥抵押和补偿性余额。所谓补偿性余额,指取得贷款的企业必须在其银行支票存款账户上保留某一最低规模的资金。例如,一家得到1000万元贷款的企业被要求在其银行支票账户上至少保留100万元的补偿余额。一旦企业违约,银行可用这100万元补偿余额来弥补部分贷款损失。10.M0、M1、M2。(补)答:M0、M1、M2是指按照金融资产流动性的不同,将货币划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所谓金融资产的流动性,也称货币性,它是指一种金融资产能迅速转换成现金而对持有人不发生损失的能力,也称变现力。按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我国的划分标准:(1)M0是指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钞,即居民手中的现钞和企业单位的备用金,不包括商业银行的库存现金。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具有最强的购买力。(2)M1由M0加上企业单位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以及个人持有的信用卡存款构成。这些存款随时可以签发支票而成为直接的支付手段,所以它是同现金一样具有流动性的货币。M1作为现实的购买力,是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政策调控对象。在我国,M1也成为中国人民银行重要的货币供给量指标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之一,为我国货币政策的实施和政策目标的实现提供了现实的操作依据。(3)M2是由M1加上准货币。所谓准货币,一般是由银行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准货币本身虽非真正的货币,但由于它们在经过一定的手续后,能比较容易地转化为现实的货币,加大流通中的货币供应量,故又称为亚货币或近似货币。M2层次的确定,对于研究货币流通整体状况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的货币供应的计量以及对货币流通未来趋势的预测均有独特的作用。第二部分:货币供求与利率1.金融机构多倍存款创造的原理(2003简)答:(1)信用创造的两大前提:创造派生存款必须要有两个前提条件:一是部分准备金制度。即商业银行不必将所有存款以库存现金和准备金形式保存,其中一部分可以加以运用。二是非现金结算制度。如果不存在非现金结算,银行便不能用记账方式去发放贷款,一切贷款都必须付现,则存款就根本无从得到增加,派生存款也就自然无法创造出来。(2)信用创造过程为了简化分析起见,先做出以下几个假设。①假设整个银行体系由一个中央银行和至少两家商业银行所构成。之所以做出这一假设,是因为通常所称的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一般是就整个银行体系而言的,很显然,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假设是符合实际的。②假设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20%,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这一假设条件也是完全可能的。作出这一假设的目的,主要是便于分析多倍存款创造的过程时通过具体数据加以说明。③假设商业银行只有活期存款,而没有定期存款。作出这一假设,大致有以下两个目的:第一,所谓存款货币的创造,主要是活期存款,而不是定期存款;第二,中央银行通常对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不同的法定准备金率。一般地说,定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比率将低于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因此,通过这一假设,可以避开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相互转化这一复杂问题。④假设商业银行并不保留超额准备金。因此,当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并根据中央银行规定的存款比率保留足够的法定准备金之后,将把全部剩余准备金用于贷款或投资。⑤假设银行的客户并不持有现金,从而在他们取得银行的贷款,或从其他客户那里收到任何款项时,他们将把全部货币收入存入银行。基于以上的假设条件,多倍存款创造过程分析如下:加入,甲银行接受了其客户存入的10000元现金(原始存款)。在甲银行原来持有的准备金正好满足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条件下,该银行应再提取准备金2000元,并将剩余8000元全部用于发放贷款。这样甲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发生了如下所示的变化:资产负债准备金+2000贷款+8000总额+10000存款+10000总额+10000当甲银行贷出8000之后,其取得贷款的客户必将这笔款项用于支付,而收款人又将把这笔款项全部存入乙银行。乙银行既然已取得了存款,并且在不留超额准备金的假设下,它也必将根据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提取准备金1600元,然后,将剩余的6400元又贷放出去。于是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发生了如下表变化:资产负债准备金+1600贷款+6400总额+8000存款+8000总额+8000同样,乙银行提供的6400元贷款,也将被贷款人全部用于支付给其他银行(如丙银行)的客户,从而使丙银行也取得存款6400元。丙银行也同样按照中央银行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提取准备金1280,并将余下的5120元用于贷放。这样,丙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就发生了如下表的变化:资产负债准备金+1280贷款+5120总额+6400存款+6400总额+6400至此,银行存款已由10000元增加到24400元。其中,甲银行的10000元存款是原始存款,而乙银行的8000元存款和丙银行的6400元存款都是派生存款。乙银行的8000元存款是由甲银行的贷款所引起的,而丙银行的6400元存款又是由于乙银行的贷款引起的。多倍存款创造过程正是通过一家银行的贷款引起另一家银行的存款所实现的。至此,多倍存款创造过程并未完成,存款货币的扩张还将继续进行。从理论上说,这种扩张将一直进行到全部原始存款已成为整个银行体系的存款准备金,从而任何一家银行都已没有任何剩余准备金可用于贷款为止。如以D表示存款总额,R表示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在本例中,这一准备金来源于原始存款),r表示中央银行所规定的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则存款货币的多倍扩张可用公式表示为D=R/r,因此,D=R/r=10000/20%=50000元。可见,存款总额由10000元扩张到50000元,其中,10000元是原始存款,40000元是派生存款。这一过程说明,这种多倍扩张将使存款总额增加到原始存款的5倍,这一倍数就是通常所说的货币乘数m,即m=1/r。如果考虑定期存款(rt代表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t代表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另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用rd表示),超额准备金(e代表超额准备金率),现金漏损(k代表现金漏损率),则货币乘数m=(1+k)/(rd+e+k+t×rt)。(3)信用创造的限制因素根据货币乘数的公式,活期存款的法定准备金率、定期存款法定准备金率、超额准备金率、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漏损率都对商业银行信用创造能力形成了限制。其中,两种法定准备金率由央行的货币政策决定。超额准备金率由商业银行的行为决定,当市场利率越高,经济状况越好,超额准备金率就越低;而出现流动性风险的可能越大,则超额准备金率越高。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率、现金漏损率受居民行为左右。一般来说,财富总额越高,资产收益越高,现金漏损率越低。金融危机时期,非法活动较多以及税率较高时,现金漏损率较高。同样,财富量较大,定期存款比率较高,而其他金融资产预期收益较高时,定期存款比率较低。2.凯恩斯和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主要区别。(2008简)答:(1)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在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他将人们保持货币的动机分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其中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为收入的稳定函数,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的大小也主要取决于收入的多少。可把这两种货币需求函数合二为一,即M1=L1(Y),其中M1代表为满足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Y代表收入水平,L1代表M1和Y之间的函数关系。而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是当前利率水平的减函数。若以M2代表满足投机动机而持有的货币量,r代表市场利率水平,L2代表M2和r之间的函数关系,即M2=L2(Y)。因此,货币总需求函数可表示为M=M1+M2=L1(Y)+L2(Y)。(2)现代货币主义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创立了现代货币数量理论。他认为以货币这种资产形式持有财富的愿望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的影响:财富总量(用恒久性收入代替这一概念);财富构成;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其他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其他因素(如对货币的嗜好程度,对未来稳定性的预期等)。据此,弗里德曼得出了货币需求函数:Md/P=f{Yp,w,rm,rb,re,1/P·dP/dt,u}其中,Md/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Yp表示恒久性收入,用来代替总财富;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rm表示货币预期名义报酬率;rb表示债券预期名义报酬率;re表示股票预期名义报酬率;1/P·dP/dt表示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动率;u表示其他因素。在上述影响因素中,Yp、rm与货币需求成正向关系,w,rb,re,1/P·dP/dt与货币需求成反向关系。(3)虽然凯恩斯和弗里德曼都是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讨论货币需求,但弗里德曼的现代货币数量论与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有着明显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凯恩斯所考虑的仅仅是货币和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而弗里德曼所考虑的资产选择范围则要广得多,它不仅包括货币、债券,还包括股票和实物资产。②弗里德曼没有像凯恩斯那样把货币的预期报酬率是为零,而是把它当做一个会随着其他资产预期报酬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量。③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受未来利率不确定性的影响,因而不稳定。而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量是稳定的,可以预测的。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当稳定的,这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的主要特点。弗里德曼十分强调实际货币需求,而非名义货币需求。在他看来,实际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作为财富代表的恒久性收入。由于作为财富代表的恒久性收入在长期内取决于真实生产因素的状况(如人口、生产技术水平、资源利用等)而不会发生难以预测的急剧变化。④二者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非常重视利率的主导作用。凯恩斯认为,利率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变动,最终必然影响货币需求量。而弗里德曼则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影响,认为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是微不足道的。⑤由于上述的分析,导致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在货币政策传导变量上产生分歧,凯恩斯主义认为货币政策传导变量是利率,而货币主义则坚持认为是货币供应量。7.可贷资金理论。(2009简)/2.可贷资金理论与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区别与实践中的应用。(2003简)答:(一)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模型根据货币市场的均衡分析利率水平的决定,该理论认为均衡的利率水平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共同作用决定。该理论假设大多数公众持有财富的方式有两种:货币和债券。公众对流动性的需求决定了经济中对货币的需求。公众持有货币的需求主要包括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主要包括:公众的收入水平、利率水平等。在较低的利率水平上,人们更愿意持有货币而不愿意持有债券;而当利率上升时,人们更愿意持有债券而放弃货币。因此,货币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在流动性偏好理论中,货币的供给完全由中央银行决定,而且不受利率的影响。那么,货币的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于横轴的直线。(二)可贷资金理论可贷资金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剑桥学派的罗伯逊和瑞典学派的俄林。该理论试图在利率决定问题上把货币因素和实物因素结合起来考虑,完善古典学派的储蓄投资理论和凯恩斯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可贷资金理论认为,既然利息产生于资金的贷放过程,那么就应该从可用于贷放的资金的供给及需求来考察利率的决定。可贷资金的需求包括:①投资,它与利率负相关,并且构成可贷资金需求的主要部分;②货币的窖藏,诚如凯恩斯所言,储蓄者并不一定会把他的储蓄都用于贷放,他可能把一部分储蓄以货币的形式放在手中,这就是货币的窖藏。显然,货币的窖藏也是与利率负相关的,因为利率代表了货币窖藏的成本。可贷资金的供给包括:①储蓄,它随利率的上升而上升,并且是可贷资金的主要来源;②货币供给增加额,货币供给的变动显然主要是由中央银行决定的,但是考虑到利率和超额准备金率之间的反向关系,我们可以认为,它和利率是正相关的。(三)比较①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没有采用凯恩斯所采用的存量分析方法,而是继承了古典利率理论的流量分析方法。②可贷资金利率理论可以说是古典利率理论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的一种综合。它从可贷资金市场的供求出发,既考虑了实物因素(如投资和储蓄)对利率的影响,也考虑了货币因素(如货币供求的变动)对利率的影响。它不像古典利率理论那样,将利率视为单纯由实物因素决定的变量;也不像凯恩斯那样,将利率视为一种纯粹的货币现象。③虽然可贷资金利率理论既考虑了产品市场,又考虑了货币市场,但是,和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一样,它所进行的分析仍只是局部均衡分析。因为可贷资金市场的均衡,并不能保证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试想,当产品市场上的超额需求为货币市场上的超额供给所抵消时,可贷资金市场仍是均衡的)。只有在IS-LM模型中,我们才能得出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的利率。(四)政策含义①储蓄与利率的关系:凯恩斯认为,储蓄增加会降低消费,通过乘数效应使国民收入下降,从而降低交易性货币需求,导致利率下降。换言之,储蓄的增加造成利率下降需要一个长期的传导过程。而根据可贷资金理论,储蓄增加,可贷资金供给增加,市场利率会立即下降。②储蓄与国民收入的关系:凯恩斯提出所谓的“节俭的矛盾”,认为储蓄增加,直接导致消费下降,会降低国民收入水平。而根据可贷资金理论,储蓄增加,会立即降低利率,进而促进投资,反而可能提高国民收入,故不会产生节俭的矛盾。③利率的自发调节作用:凯恩斯认为,一个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消费和投资,由于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使得预期消费量小于收入的增加量。如果不增加投资,收入和预期消费之间的差额就会逐渐增大,充分就业也就难以达到。要增加投资,就必须降低利率。但利率难以降到令人满意的水平(流动性陷阱)。他认为,一方面要靠财政政策的实施来增加有效需求,另一方面要靠人为的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而从可贷资金理论出发,得出的结论却是:利率会随储蓄的增加而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利率的调整活动要到资本的增加和储蓄的增加相等时为止。因此,该理论主张让市场上的储蓄、投资等实际变量的变化来决定市场利率,再通过利率的波动来调整整个经济的生产和投资,最终必将使经济趋于均衡。附:古典利率理论答:其主要思想包括:利率由实际因素投资和储蓄,或生产率与节约率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减少,储蓄是对资金的供给,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利率是资金需求与供给相等时的价格。这种理论强调的是非货币的实际因素在利率决定中的作用。第三部分:货币政策1.简述货币政策操作工具。(2012简)/结合中国实际分析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经济的影响。(2008论)答: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贴现窗口和贴现率及公开市场操作。除此之外,还有选择性政策工具及其他政策工具。(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准备金制度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准备金制度建立的目的和作用,二是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就准备金制度建立的目的而言,一般有三个:①保证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和现金兑付能力。在金融业发展的初期阶段,由于同业银行间的资金拆借以及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机制尚未完全发育成熟,银行资产对临时性的现金需求弹性系数小,应变能力差,往往在资金流动性需求突发性上升或出现大量现金挤兑时发生金融恐慌和危机。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为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提供了一个缓冲和保险装置,这也是法定存款准备金产生的初始动机。②控制货币供应量。根据货币乘数理论,货币供应量为基础货币与货币乘数之积,而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是决定乘数大小从而决定派生存款倍增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派生存款和货币供应量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弹性系数很大,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将会导致货币供应量的大幅度增加或减少。因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成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一种重要手段。③对以直接控制为主要特征的中央银行信用体制而言,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建立还有助于中央银行进行结构调整。中央银行借助于准备金的缴存集中银行资金,通过直接贷款或调整再贷款等计划分配手段,就可以实施以结构调整为目的的信贷控制。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的规定。②对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资产种类的限制。一般限定为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在有些国家,一些高度流动性的资产,如库存现金和政府债券等也可以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③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计提,包括存款余额的确定及缴存基期的确定等。④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幅度等。虽然从理论上讲,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作为中央银行调节货币供应量的强有力的手段之一,但在实际操作中却从未被作为一个主要的政策工具加以运用。主要原因是:①法定存款准备金威力巨大,不适于作为日常的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微小变化会造成货币供给的巨大波动,同时带有很强的宣示效应,不利于货币的稳定。②法定存款准备金是存款机构日常业务统计和报表中的一个重要指标,频繁地调整势必会扰乱存款机构正常的财务计划和管理,同时也破坏了准备金需求的稳定性和可测性,不利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和对短期利率的控制。正是由于这些原因,目前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主要是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辅助操作手段存在着。(二)贴现贷款和贴现率中央银行通过贴现窗口向商业银行提供的贷款,即贴现贷款,其利率即为贴现率。相对于市场利率而言,贴现率是一种官定利率,常常用来表达中央银行的政策意向,具有短期性。它也是一种标准利率或最低利率,贴现率的高低对整个市场利率水平具有引导作用。此外,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规定何种票据具有贴现资格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投向。贴现窗口贷款主要有三种形式:调节性贷款、季节性贷款和延伸性贷款。调节性贷款用于存款机构的临时性资金短缺,如法定存款准备金不足或其他其他形式的透支,利率即基础贴现率,低于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季节性贷款主要用于筹资能力有限的小银行的季节性资金需求,如农产品收购等,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高于基础贴现率。延伸性贷款则用于援救面临倒闭或经营不善的银行,属于应急性贷款,利率在30天以后与市场利率挂钩。中央银行总的原则是不鼓励银行频繁地利用该窗口借款。银行也认为,到贴现窗口借款是经营状况不佳,筹资能力低下的标志,因此一般不使用贴现窗口。(三)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或卖出二级市场债券(主要是政府债券)用以增加或减少货币供应量的一种政策手段。公开市场操作有两种操作方式:永久性准备金调节和临时性准备金调节。永久性准备金调节就是指中央银行根据经济长期发展的需要,在公开市场操作中单向性购入或售出债券,使存款机构的准备金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得到增加或减少。临时性准备金指中央银行为了消除一些意外因素对银行准备金造成的影响,通过买入债券再卖出,或卖出债券再买入,使存款机构准备金在短期内得到临时性的调节。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贴现窗口相比,公开市场操作的优越性是显而易见的:①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要求。②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主动出击,避免了贴现机制的被动等待,以确保货币政策具有超前性。③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从而避免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震动效应。④中央银行可以通过公开市场进行连续性、经常性及试探性的操作,也可以逆向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四)选择性政策工具及其他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是指中央银行采取的旨在影响银行系统的资金运用方向和信贷资金利率结构的各种措施。与上述三大政策工具侧重于货币总量调节不同,选择性政策工具希望在不影响货币供应总量的情况下,对某些具体用途信贷数量产生影响。选择性政策工具的采用取决于特定的经济金融形势和条件,一般期限较短,居于补充工具的地位。主要包括: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除此之外,还有直接信用控制和间接信用控制等。2.再贴现率及作用、局限性,以及我国运用这一政策工具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及解决对策。(补)答:(1)再贴现率再贴现率指中央银行买进商业银行所持有的未到期商业票据时所用的贴现利率。中央银行通过再贴现,向商业银行融通资金,解决商业银行短期资金不足。再贴现率是中央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通过再贴现利率的变化,影响市场利率和商业银行筹资的成本,从而改变货币供给。当经济过热时一般提高再贴现率,反之经济不振时降低再贴现率。其主要缺点是作为货币政策工具有一定被动性。(2)作用再贴现率可以通过借款成本和告示效应实现特定的政策目标。一方面再贴现率的决定、调整影响市场利率和商业银行筹资成本,从而改变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贴现率实质上就是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放款利率,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就是不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限制商业银行的借款愿望,这就是影响到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和足额准备金的持有量,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融资决策。同时,商业银行就会因融资成本上升而提高对企业放款的利率,从而减少社会对借款的需求,达到收缩心道规模和降低货币供应量的目的。反之,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则会出现相反的效果。另外,调整贴现率还有一种所谓的告示性效应,即贴现率的变动,可以作为向银行和公众宣布中央银行政策意向的有效办法。例如,当经济过热时,央行提高再贴现率,实际上向公众宣布将进行一系列抑制经济过热的措施,在公众中形成物价下跌预期,从而使经济增速下降。此外,银行还可以对再贴现票据的种类、再贴现率进行规定来达到调节经济结构的目的。(3)局限性总的来说,再贴现政策作用温和,既可调节总量,又可调节结构。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①主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对是否申请再贴现有选择权。如果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其他途径筹资,不依赖于再贴现,则中央银行就不能有效控制货币供给。②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当经济很热时,再高的再贴现率也难以抑制经济;同样,当经济不振时,再低的再贴现也不会促进银行贷款的。③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也会引起市场利率的波动。(4)我国运用这一政策工具存在问题的深层原因再贴现这一政策工具在我国的作用太小是有着深层次的经济原因的。首先,我国的社会信用机制不够健全,商业票据的使用不广泛;其次,决定再贴现业务发展的外部设施建设如票据市场、信用评级机构等尚未建立或不够完善,法律法规建设也很滞后;第三,商业信用行为不规范,票据诈骗层出不穷;第四,再贷款等政策工具扭曲或过强,直接影响了再贴现政策的运用。(5)解决对策首先,应当树立社会信用意识,大力推广商业票据的使用,并鼓励商业银行开展票据承兑、贴现和转贴现业务;其次,应完善外部设施建设;还有,要转变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大力发展间接调控工具,减少规模指令性控制;还要改革再贴现利率生成机制,形成市场化的利率决定机制,使再贴现利率真正反映市场资金供求状况,增大央行再贴现的政策效力。附:什么是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答:贴现是指银行应客户的要求,买进其未到付款日期的票据,或者说,购买票据的业务叫贴现。转贴现是指银行以贴现购得的没有到期的票据向其他商业银行所做的票据转让,转贴现一般是商业银行间相互拆借资金的一种方式。再贴现是商业银行以未到期的合格票据再向中央银行贴现。3.辨析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论点,并简述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补)答:(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指各种货币工具的运用引起中间目标的变动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变化,从而实现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这样一个过程。它实际上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内部传导机制,即从货币工具选定、操作到金融体系货币供给收缩或扩张的内部作用过程;二是由中间指标发挥外部影响,即对总支出起作用的过程。在西方,关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一般分为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和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1)凯恩斯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凯恩斯学派认为,当货币政策变动时,例如,中央银行通过公开市场购买债券,货币供应量增加,市场利率下降,投资者则增加投资,引起总需求增加,导致产出增加。整个传导过程可表示为:货币政策工具→M(货币供应)→r(利率)→I(投资)→E(总支出)→Y(收入)。货币政策对收入水平影响的大小取决于:①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这取决于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②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对利率的影响;③利率变化对投资水平的影响;④投资水平对收入水平的影响,这取决于投资乘数的大小。这一传导过程中各个环节是环环相扣,如果其中任意环节出现障碍,都可能导致货币政策效果的减弱或无效。在这个传导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中,最主要的环节是利率。(2)货币学派的传导机制理论。货币学派认为,利率在货币传导机制中不起重要作用,而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在整个传导机制上的直接效果。该学派认为,增加货币供应量在开始时会降低利率,银行增加贷款,货币收入增加增加和物价上升,从而导致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增加,引致产出提高,直到物价的上涨将多余的货币量完全吸收掉为止。因此,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主要不是通过利率间接的影响投资和收入,而是通过货币实际余额的变动直接影响支出和收入,可用符号表示为:M→E→I→Y。其中,M→E,指货币供应量的变化直接影响支出的过程;E→I,指变化了的支出用于投资的过程。(二)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我国目前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以信贷配给传导渠道为主,这一过程从经济变量之间的传导关系看,就是主要以数量型工具之间的传导为主,即中央银行通过调节基础货币,影响货币供应量,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总量,进而影响投资和消费,影响经济增长和物价。我国的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工具之间的传导将逐步转向价格型工具之间的传导。这主要表现在,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途径会越来越重要。另外,随着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逐步推进,以及居民资产的进一步积累,汇率传导途径和资产价格传导途径对货币政策传导的作用也会逐步显现。4.金融政策(2005年简)答:(1)金融政策金融政策是指\o"中央银行"中央银行为实现\o"宏观经济调控"宏观经济调控目标而采用各种方式调节\o"货币"货币、\o"利率"利率和\o"汇率"汇率水平,进而影响\o"宏观经济"宏观经济的各种方针和措施的总称。一般而言,一个国家的宏观金融政策主要包括三大政策:即\o"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利率政策和\o"汇率政策"汇率政策。①\o"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调整货币\o"总需求"总需求的方针策略,中央银行传统的\o"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包括\o"法定准备金"法定准备金、\o"贴现率"贴现率、\o"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等,其政策一般是稳定\o"货币供应"货币供应和\o"金融秩序"金融秩序,进而实现\o"经济增长"经济增长、\o"物价稳定"物价稳定、\o"充分就业"充分就业和\o"国际收支平衡"国际收支平衡。②\o"利率政策"利率政策。利率政策是中央银行调整\o"社会资本"社会资本流通的手段。合理的\o"存款利率"存款利率政策有利于经营存贷业务的\o"银行"银行吸收\o"储蓄存款"储蓄存款,集聚社会资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社会资本的流量和流向,从而导致产品结构、\o"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和整个\o"经济结构"经济结构的变化;可以用于刺激和约束\o"企业"企业的\o"筹资"筹资行为,促进企业合理筹资,提高\o"资本"资本的使用效益。③\o"汇率政策"汇率政策。一个国家的汇率政策对于\o"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和\o"国际资本的流动"国际资本的流动具有重要的影响。\o"跨国公司"跨国公司、\o"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和经营\o"进出口业务"进出口业务的其它企业在国际资金融通活动中,必须掌握汇率政策并有效地加以利用。(2)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金融政策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008年12月3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金融促进\o"经济"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会议指出,应对\o"国际金融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认真实行\o"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o"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进一步加大金融对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要通过完善配套政策措施和创新体制机制,调动\o"商业银行"商业银行增加信贷投放的积极性,增强\o"金融机构"金融机构抵御风险能力,形成银行、\o"证券"证券、\o"保险"保险等多方面扩大\o"融资"融资、\o"分散风险"分散风险的合力,更好地发挥金融支持经济增长和促进结构调整的作用。会议研究确定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①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o"货币信贷"货币信贷稳定增长。综合运用\o"存款准备金率"存款准备金率、利率、汇率等多种手段,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分供应,追加\o"政策性银行"政策性银行2008年度\o"贷款规模"贷款规模1000亿元。②加强和改进信贷服务,满足资金合理\o"需求"需求。鼓励地方政府通过资本注入、\o"风险补偿"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增加对信用担保公司的支持;设立多层次\o"中小企业"中小企业\o"贷款担保"贷款担保\o"基金"基金和担保机构,提高对中小企业贷款比重;对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o"信用担保"信用担保机构免征\o"营业税"营业税;建立农村信贷担保机制,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积极探索发展农村多种形式\o"担保"担保的信贷产品;积极扩大住房、\o"汽车"汽车和农村消费信贷市场。③加快建设\o"多层次资本市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发挥市场的\o"资源配置"资源配置功能。稳定\o"股票市场"股票市场运行,推动\o"期货市场"期货市场稳步发展,扩大\o"债券发行"债券发行规模,优先安排与\o"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和灾后重建等相关的债券发行。④发挥保险的保障和融资功能,促进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积极发展“三农”、住房和汽车消费、健康、养老等保险业务,引导\o"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以\o"债权"债权等方式\o"投资"投资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⑤创新\o"融资方式"融资方式,通过\o"并购贷款"并购贷款、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和规范发展\o"民间融资"民间融资等多种形式,拓宽企业\o"融资渠道"融资渠道。⑥改进\o"外汇管理"外汇管理,大力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适当提高企业\o"预收货款"预收货款\o"结汇"结汇比例,方便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HYPERLINK"/wik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