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英2)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厥阴解读课件_第1页
(吕英2)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厥阴解读课件_第2页
(吕英2)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厥阴解读课件_第3页
(吕英2)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厥阴解读课件_第4页
(吕英2)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厥阴解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系列讲座(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吕英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系列讲座(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河图洛书戴九履一九九归一:阳明主阖,和缓有序敛降一阳始生:厥阴(萌芽)生机归一坎卦:坎为水,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钦安思想。天一生水。五中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彭子学说。河图洛书戴九履一气一元厥阴阳明《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太虚寥廓(太极),肇基化元,万物资始(先天乾卦),五运终天(河图),布气真灵,揔统坤元(先天坤卦),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而变而化,而化而变。幽显--厥阴与阳明。气一元厥阴阳明《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太虚寥厥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两阴交尽故曰幽。阴气盛极显幽、阴尽阳生的状态→厥阴。厥阴与阳明是四象发生变化的极点,遵循阴阳二气互根互用,消长盛衰的规律。“太”为基,“少”为枢。厥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厥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

——《素问·六微旨大论》正常情况下的厥阴“中化为少阳”体现了河图“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东方阴阳和合一气的状态。厥阴之阖指正常阴气用事至极,阴尽开阳,自然界表现为阳气上升、“少火生气”。厥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吕英2)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厥阴解读课件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萌芽“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肝为元气萌芽之脏。”物之既已扎根,萌芽即可反映物之生机,人身同理。故人身一气周流除了生发之力外,蓄势待发的萌发之力是否强健,是人之生机另一关键,此与“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及“厥阴主阖”、“厥阴中化”同理,也是《黄帝内经》中“少火生气”功能的体现。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萌芽“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肝厥阴对应的象四季,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四时,晨,一日之计在于晨五方,东五行,木六气,风主气,初之气厥阴风木,代表最大的生(升)机六经,《伤寒论》本气最少的界面五脏,肝厥阴对应的象四季,春,一年之计在于春

大厥阴气的流动,无处不在——大厥阴(萌芽);《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圆运动的起始),天地俱生(阳生阴长),万物以荣(发芽),夜卧早起(厥阴生升之气),广步于庭(土载木),被发缓形(大地复苏,厥阴和缓有序升发),以使志生(种子显现生机—阳生),生而勿杀(“阴阳者……生杀之本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圆运动),予而勿夺(阳光、雨露,体用皆不可伤),赏而勿罚(条畅气机,勿折杀萌芽),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厥阴下陷),奉长者少。”大厥阴气的流动,无处不在——大厥阴(萌芽);无处不厥阴五运六气之主气的规律相对而言是恒定不变的,厥阴位于初之气,厥阴之上,风气治之,对应四时之春,对应五方之东,故其时空构架为东方春季;在天为六气中之风气,在地为五行中之木,故五运六气称为风木之气;无处不厥阴指的是大厥阴,即人身一气周流之圆运动,气之流动,无所不在,此种萌芽生机,即是和合一气的体现。无处不厥阴五运六气之主气的规律相对而言是恒定不变的,厥阴位于水之源木之根乙癸同源

——君火之下,阴精承之(水火互济)

——种子的“生发(肾)”与“萌发(肝)”关系

——达到元气二阴抱一阳的和合状态

(张锡纯:“盖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水之源木之根乙癸同源肝肺顺接厥阴主阖,客气的运行规律是厥阴阖则太阳开,犹如常态下黎明前的黑暗,对应“显明”、“幽”。由夜转为一日的曙光呈现正是五脏中肝肺顺接之理。东方甲乙木阴阳和合一气,虽是一点少阳,却是少火生气之理。一日中按照十二经脉循行及肺主一身之气,“肝左升,肺右降”,肝与肺的顺接,重在肝“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一旦两者经气顺接,肺之上述功能便可正常发挥,阳明五之气主阖功能自然恢复。肝肺顺接厥阴主阖,客气的运行规律是厥阴阖则太阳开,犹如常态下“《内经》谓∶‘厥阴不治,求之阳明’。《金匮》谓∶‘知肝之病,当先实脾。’……独至黄坤载,深明其理谓∶‘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旨哉此言,诚窥《内经》、《金匮》之精奥矣。由斯观之,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浓,以听肝木之自理。”

——《医学衷中参西录》厥阴与中气的关系“《内经》谓∶‘厥阴不治,求之阳明’。《金匮》谓∶‘知肝之因“一日之计”、“一年之计”之理,人初患疾与萌芽及风木和缓有序升生发关系最为密切,而“土载木”之正常与否往往更是患病及治病的关钥,源于“无土不成世界”、“土能生万物”,而恒顺承天的地也对应土,“人以水谷为本”依靠的也是土,从某种意义上讲,先后天的生化和化生的关键均是土。此土又对应中轴,轴稳定阳根才能深固,轴灵运轮方能顺畅,故治病时对“土”的认识及分析尤其重要,即《伤寒论》中多用“草参姜枣”之理也。因“一日之计”、“一年之计”之理,人初患疾与萌芽及风木和缓有厥阴中气营卫血脉厥阴因肝主疏泄,肝主藏血,与血脉营卫关系密切;又因厥阴界面是本气最小的界面,凡病邪之深入至骨、髓、脑等或深入下焦深处如EMT等,凡内、深、里、下等相对“幽”之处,均与厥阴有关;而厥阴界面的另一特点为“融寒温于一炉”最典型。“甲乙木、血脉、寒温一炉”与桂枝汤最为契合。桂枝汤:挑芽、启陷、升发。晨曦载曜—日之日出日春光明媚—年之日出岁风光旖旎—太阳“开”四季厥阴中气营卫血脉厥阴因肝主疏泄,肝主藏血,桂枝《本经》:“气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本草崇原》:“桂启水中之生阳,上交于肺,则上气平而咳逆除矣。桂秉少阳之木气,通利三焦,则结气通而喉痹可治矣。”桂枝加桂汤:界面在太阳,犹如由夜转日,“日出”之际,肝肺顺接之时,肝中(厥阴)内寄相火(少阳)升发之力不足,此种经气运行全赖生生之源之充足,此条若加用桂枝二两,说明“日出”之际,由夜转日,起步难,需借助扶益肝升、扶达肝阳之力,同时此药作用又在太阳地界,药用桂枝。有的医家认为此条病机包括少阴阳气不足故所加二兩为紫油桂。桂枝《本经》:“气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天地一气周流左升右降,厥阴风木表现为东方和缓有序地生(升)发,凡临床遇东方或左升之路出现的疾病均可归为厥阴病。(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每一点都是圆运动)天地一气周流左升右降,厥阴风木表现为东方和缓有序地生(升)发失常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始。失常风为阳邪;厥阴融寒温于一炉下陷:寒、湿、冰直升:风、火、寒水横逆:土木关系为主中化太过化火以上4种夹杂出现,无论出现多少种离位之气,均应按“六气是一气的变现”,即“四季五方一元气”之理辨证论治。厥阴融寒温于一炉下陷:寒、湿、冰立足大厥阴,除了厥阴本位本气的失常,四季五方其他三季四方本位本气均受影响;厥阴风木之气运行的失常极少以某一形式单一表现,往往两种或三种形式同时存在,关键是找出最主要的运行方式及对其程度的判定(药量的拿捏)。立足大厥阴,除了厥阴本位本气的失常,四季五方其他三季四方本位《伤寒杂病论》厥阴病治法厥阴病由少阴病发展而来,少阴病发展的下一步就是厥阴病,少阴病提纲“脉沉细,但欲寐”,少阴病一旦出现神昏,即有向寒厥、热厥转化的趋势。《伤寒杂病论》厥阴病治法厥阴病由少阴病发展而来,少阴病发展的《伤寒杂病论》是体现《本经》、《内经》、《难经》理法方药的临床论著,但无条文论述危重生死存亡顷刻之治法方药。师父李可老中医根据自己58年行医经验将厥阴病分为寒厥本证、热厥变证两大类,并给出了相应治法与方药,且在临床实践中得以验证。《伤寒杂病论》是体现《本经》、《内经》、《难经》理法方药的临热厥,出现高热、神昏、抽搐,对应六经之阳明,使用温病学派方法,实热经证使用白虎汤,一日用石膏1~2斤可救;腑实证使用大小承气汤。若主要矛盾只限于上述两型,必须把握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因为厥阴病危重急期,往往是寒厥本证与热厥变证同时存在。热厥,出现高热、神昏、抽搐,对应六经之阳明,使用温病学派方法寒厥,奄奄一息、舌卷卵缩、恐惧欲死,脉微欲绝,深度昏迷,大破格可救。救命后看病人胃气情况,若胃气渐渐恢复,可起死回生,若救命后五脏皆衰,终难免一死。寒厥,奄奄一息、舌卷卵缩、恐惧欲死,脉微欲绝,深度昏迷,大破师父李可老中医的突破寒厥本证:大破格救心汤;热厥变证:大破格救心汤加大剂石膏、乌梅(包括阳明经热证与厥阴寒两方面);阳明腑实热证:上方合大黄。师父李可老中医的突破寒厥本证:大破格救心汤;厥阴热化变证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厥阴热化变证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治病之道将生命、疾病的普遍规律与个体的特殊规律相结合,虽不能尽愈诸疾,起码可以少犯错误,不犯戕伐先后天两本或根气萌芽中气的错误。治病之道将生命、疾病的普遍规律与个体的特殊规律相结合,虽不能病例一

直肠癌术后化疗后多发转移病例一

直肠癌术后化疗后多发转移陈某性别:女年龄:71岁初诊:2013-9-10主诉:第2胸椎、前胸刺痛,伴右上肢牵扯痛半年。(代诉)陈某现病史:2年前因“便血”于当地医院确诊“直肠癌”,2011-5-8于佛山市中医院行手术,术后至今共行7次化疗。术后便血消失,但大便日2-3解,第1次偏干如羊屎,第2、3次量少、质软。术后至今共发生5次肠粘连,先胀,再痛,后大便不通,住院治疗后可缓解。现大便日1-2解,成形,二便失禁;小便无力排解,点滴而出;胸部以下麻木感。现病史:2年前因“便血”于当地医院确诊“直肠癌”,2011-半年前始出现后背第2胸椎、前胸刺痛,部位固定,午后发作为甚,伴右上肢牵扯痛,未予重视。1月前上症加重,于当地医院行PET-CT示:1.直肠癌术后,结直肠内未见恶性肿瘤征象;2.右侧髂外血管旁、双侧髂总血管旁、中上腹部腹膜后区、右侧膈肌脚深面及左侧锁骨上下窝见数量较多结节状高代谢病灶,考虑多发转移;3.双肺肿瘤广泛转移;4.胸2椎体及其附件见块状高代谢病灶,考虑胸椎转移灶。半年前始出现后背第2胸椎、前胸刺痛,部位固定,午后发作为甚,双手不能上举,不能行走,轮椅就诊;难入睡,易醒,醒后难入睡,梦多;怕冷、怕热;汗多,情绪激动则汗出;纳可。双手不能上举,不能行走,轮椅就诊;分析患者直肠癌并多发转移,目前因为胸椎转移导致胸以下麻木感、二便失禁,属大虚之证,但癌痛明显、难入睡、汗多均提示三阴冰伏,局部邪实,阳不守位,故予冰火一炉方加味温化厥少寒冰、敛降相火,合破格救心汤救元气;反复肠粘连属土中阳明燥气过盛,故重用生半夏90g打开阳明燥土气结;苓芍开局部水热气结。胸椎转移灶属厥阴风木之气向内并向深处下陷,局部“卫强营弱”,卫强反应阳热之邪,营弱反应厥阴陷于局部阴份、血份,故合桂枝汤升提厥阴、开降局部南方血脉郁热。分析患者直肠癌并多发转移,目前因为胸椎转移导致胸以下冰火一炉方加味吴茱萸15g

五味子15g

白术120g黄芪60g

乌梅15g

生附子30g干姜30g

炙甘草90g

生山茱萸60g桂枝30g

赤芍90g

大枣25枚红参15g

三石各30g

生半夏90g沉香10g后下5分钟

紫油桂15g后下5分钟

茯苓45g白芍45g

冰糖10g

白糖10g生姜15g7剂用法:每3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300ml,分3日,每日1次服。冰火一炉方加味吴茱萸15g 五味子15g 白术120g二诊2013-9-27右前胸刺痛消失;双肩颈部肌肉痠痛消失;既往双上肢不能上举,现可自如上举;现主要为左侧胸及腋下、后背刺痛(肺及胸椎转移),改变体位及语多时明显。一天中申时至戌时疼痛次数增多。(阳明欲解时)二诊2013-9-27右前胸刺痛消失;眠好转,每夜能睡4-5个小时,寅时醒后难入睡,梦多转正常。汗偏多转常。精神转佳,上午精神可,午后至夜间较疲倦。怕冷,怕热。自觉气不足,语急时明显。眠好转,每夜能睡4-5个小时,寅时醒后难入睡,梦多转正常。大便尖羊屎状,后成形,日1-2解,顺畅。小便较前有力,既往呈滴水状而出,较前畅顺。纳转佳,食欲食量均可。自觉咽中有痰。舌暗瘀,边有齿痕,苔黄燥。脉细,左尺1/3。大便尖羊屎状,后成形,日1-2解,顺畅。吴茱萸15g

五味子15g

白术120g黄芪90g

乌梅21g

生附子36g干姜30g

炙甘草120g

生山茱萸60g桂枝30g

赤芍120g

大枣25枚红参15g

三石各30g

生半夏130g沉香10g后下 5分钟

紫油桂15g后下5分钟

茯苓45g白芍45g

冰糖10g

白糖10g生姜15g

生南星30g6剂用法:每5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300ml,分5日,每日1次服。吴茱萸15g 五味子15g 白术120g

第三、四诊守方,效佳。前胸刺痛消失;双肩胛骨痠痛消失;既往双上肢不能上举,现可自如上举;可自己行走;心慌心悸消失;汗多转常;难入睡消失,梦多转常;纳转佳,食量、食欲可,一餐进食一碗米饭;(元气较前增强)第三、四诊守方,效佳。五诊2014-1-3胸部以下麻木感;身体沉重,平躺时自觉胸口如压大石(中气)双腿自觉发热,肤温常;身体麻木处不定点跳动感,昨夜觉脐部跳动(厥阴)双肩胛骨痠痛,伴灼热感,偶有轻微刺痛。五诊2014-1-3胸部以下麻木感;时有腹胀,纳后明显(釜底火不足)时有咳嗽,气上冲则咳,程度轻,痰稀粘难咯,量少,咽中异物感;二便失禁,大便成形;舌暗郁瘀,苔黄燥;脉沉。时有腹胀,纳后明显(釜底火不足)

生山茱萸15g 红参45g 生龙牡各30g白芍30g 炙甘草30g 黄芪60g乌梅30g 生半夏15g 木香5g后下麻黄5g 细辛5g 熟地黄30g砂仁捣砂仁5g捣熟地

紫油桂10g后下5分钟 姜炭30g芥子30g炒研7剂用法: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200ml,每日2次服。

生山茱萸15g 红参45g 生龙牡各30g六诊2014-1-10(代诉)脐部跳动消失;腹胀、腹中灼热消失;双腿发热消失,觉双腿温暖,不怕冷,可伸出被外;咳嗽消失;胸部平面以下麻木感明显减轻,既往双腿木,无知觉,现能感知双腿的存在;开始有便意,仍二便失禁,大便成形,日2解。食量较前增加,晚餐可进食2两米饭。六诊2014-1-10(代诉)脐部跳动消失;腹胀、腹中灼生山茱萸15g 红参45g 生龙牡各30g白芍30g 炙甘草30g 黄芪120g乌梅30g 生半夏30g

木香5g后下麻黄5g 细辛10g

熟地黄30g砂仁捣砂仁5g捣熟地

紫油桂10g后下5分钟 姜炭30g芥子30g炒研黑顺片10g7剂用法:每4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200ml,分4日,日1次服。生山茱萸15g 红参45g 生龙牡各30g服后胸部平面以下沉重感消失,胸部以下及双下肢知觉逐渐恢复。服后胸部平面以下沉重感消失,胸部以下及双下肢知觉逐渐恢复。小结服冰火一炉合三生饮后精气神食睡等生命的基本体征可恢复。五诊自觉脐部跳动,提示阳根不稳,局部厥阴风木升发失序,出现风动之象;故使用少量来复汤加黄芪乌梅,扶土载木伏火,“阳和汤”针对精血、肉质内容物里面的营卫(犹如肥猪的瘦肉里面看不见的油,属于蓄积的精,肿瘤最后恶病质就是把这种精消耗了,阳和汤给的就是这个)。小结服冰火一炉合三生饮后精气神食睡等生命的基本体征可恢小结六诊诉胸部以下及双下肢知觉逐渐恢复,提示我们类似这种脑部疾病(如隐球菌性脑膜炎、颅内高压)、脊椎疾病(格林巴利综合症、运动神经元受损等)以及这种阳明的土里面的腠理,需选用麻附细或大黄附子细辛汤抽通;另外,肠道类疾病不适合大剂量温燥药的使用,因为存在厥阴中化太过以及中气不足内生虚热的病理机转。小结六诊诉胸部以下及双下肢知觉逐渐恢复,提示我们类似病例二

多囊卵巢综合症病例二

多囊卵巢综合症梁某性别:女年龄:33岁病史:原发性不孕病史;PCOS病史。复诊时间:2014年6月5日。梁某既往就诊省中医院,经中西医诊治后每月均有双相体温,但月经量逐渐减少,痛经加重,精神越发疲惫,纳眠差。转诊我科中药治疗后精神疲乏消失,纳寐可,二便调,月经量恢复至正常,但未有双相体温。既往就诊省中医院,经中西医诊治后每月均有双相体温,但月经量逐复诊2014-6-5服药后眠沉,纳极佳,每餐2碗饭,易饥。胃胀次数减少,程度明显减轻。LMP:18/4,白带量少。每年夏天天气潮湿时双足易发湿疹。近3日双足多发水泡,色红,内有透明液体,瘙痒。舌郁红,苔黄浮;脉细滑。复诊2014-6-5服药后眠沉,纳极佳,每餐2碗饭,易北芪250g 酒大黄30g后下1分钟5剂,每日一剂,以得泻为度。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酒大黄为药中将军,有推陈出新、推墙倒壁之功。北芪250g 酒大黄30g后下1分钟复诊2014-6-12服第2剂药后出现剑突下至脐下剧烈绞痛,欲呕但呕不出,全身寒毛直竖,伴微汗出,无排便,持续至次日,腹痛拒按,局部外用吴茱萸热敷后腹痛渐缓解。胃脘部隐痛,稍饥饿则欲食馒头,进食后疼痛可缓解,但极易饥饿。既往饥饿时欲食肉食。

(翻出虚气与冰气)复诊2014-6-12服第2剂药后出现剑突下至脐下剧烈绞2014年6月3日服第3剂,改为2日一剂,服药后腹痛轻微,伴肠鸣音,排解一次黄色稀便后上症消失,自觉舒适。LMP:18/4,PMP:16/3,至今未来潮。体温36.7度,基础体温36.4度。2014年6月12日一五七医院B超示:内膜厚约7cm;右侧附件见一大小约15*11mm囊性无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透声性好,考虑卵泡。舌淡暗,苔白腻,中根黄绿;脉沉细。2014年6月3日服第3剂,改为2日一剂,服药后腹痛轻微,伴当归四逆吴茱萸汤加味当归45g

桂枝45g 赤芍45g细辛15g 通草30g 炙甘草60g大枣25枚

吴茱萸30g 蒸附片30g干姜30g 菟丝子30g 补骨脂30g淫羊藿30g

枸杞子30g 紫油桂15g后下5分钟覆盆子10g

车前子10g包煎

五味子10g7剂用法: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200ml,日2次服。当归四逆吴茱萸汤加味当归45g 桂枝45g 赤芍45g服药后复查B超示:右侧附件见一大小约18*20mm囊性无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透声性好,考虑卵泡。服药后复查B超示:右侧附件见一大小约18*20mm囊性无回声病例三

肝癌术后病例三

肝癌术后薛某性别:男年龄:61岁初诊时间:2014年1月16日。主诉:肝癌术后精神疲惫2月。薛某2013-12-9因体检发现“肝尾状叶占位10天”入院中山肿瘤医院,确诊原发性肝癌。2013-12-16行手术,病理:肝细胞癌,梁索型,II级,未见淋巴结转移。2013-12-25出院。未行化疗与其他治疗。2013-12-9因体检发现“肝尾状叶占位10天”入院中山肿手术前

出院前AFP

257.58ug/L

93.39ug/LCEA

2.45ug/L

1.41ug/LCA-199

9.04U/L

15.13U/LALT

23U/L

60U/L手术前 出精神疲惫;面色萎黄发暗;易怒;无明显怕冷怕热,汗少;时有夜间丑时盗汗,前胸汗出,汗出后不怕冷,易醒,醒后难再入睡,伴少许烦躁;纳可;天气冷时饥饿伴腹痛;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幽门狭窄病史;大便1-2日一解,质烂,偏黑,顺畅;手心热;舌淡红润,苔薄白,根黄腻;脉沉。精神疲惫;面色萎黄发暗;易怒;肝炎方加减红参45g 炙甘草45g 干姜15g白术45g 茯苓15g 白芍15g泽泻15g 楮实子120g 生山茱萸30g生牡蛎50g 生半夏30g 黄芪60g木香5g后下5分钟 姜炭15g 赭石15g7剂用法:每2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200ml,分2日,日1次服。肝炎方加减红参45g 炙甘草45g 干姜15g二诊2014-2-20食多易腹胀较前减轻;纳可。易怒较前减轻;夜间盗汗较前减少;大便时2日一解,质干,费力;时日2解,质烂。余症同前。舌淡红,体宽,边有齿痕,苔根部黄。脉略搏指。二诊2014-2-20食多易腹胀较前减轻;纳可。红参45g 炙甘草45g 干姜15g白术45g 茯苓15g 白芍15g泽泻15g 楮实子120g 生山茱萸30g生牡蛎50g 生半夏30g 黄芪45g木香5g后下5分钟 姜炭15g 赭石15g王不留行50g 吴茱萸5g 7剂用法:每3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300ml,分3日,日1次服。红参45g 炙甘草45g 干姜15g三诊2014-3-252014年3月24日东莞石龙医院:AFP2.4ug/L;肝功能恢复正常;易怒明显好转;夜间盗汗消失;寐改善,醒后可再入睡;夜间口干较前明显好转,喜温饮,可解渴;大便由时干结时质烂转成形,顺畅;舌郁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搏指。三诊2014-3-252014年3月24日东莞石龙医院红参45g 炙甘草45g 干姜15g白术45g 茯苓15g 白芍15g泽泻15g 楮实子120g 生山茱萸30g生牡蛎50g 生半夏30g 黄芪45g木香5g后下5分钟 姜炭15g 赭石15g王不留行50g 吴茱萸5g 黑顺片5g

7剂用法:每3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300ml,分3日,日1次服。红参45g 炙甘草45g 干姜15g四诊2014-5-21易怒消失,情绪转佳;口干口苦消失,喜温饮;眠转佳;纳可;精神疲乏好转,体力较前明显增强;5月18日复查AFP、CA19-9、肝功能未见异常。仍怕热;汗出可。大便日1-2解,成形,偶烂,顺畅。手心偏热。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脉沉实。四诊2014-5-21易怒消失,情绪转佳;红参45g 炙甘草45g 干姜15g白术45g 茯苓15g 赤芍45g泽泻15g 楮实子120g 生山茱萸30g生牡蛎50g 生半夏30g 黄芪45g木香5g后下5分钟 姜炭15g 赭石15g王不留行50g 吴茱萸5g 酒大黄10g后下5分钟7剂用法:每2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200ml,分2日,日1次服。红参45g 炙甘草45g 干姜15g

谢谢大医精诚止于至善谢谢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系列讲座(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李可中医药学术流派国家传承基地吕英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

系列讲座(二)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河图洛书戴九履一九九归一:阳明主阖,和缓有序敛降一阳始生:厥阴(萌芽)生机归一坎卦:坎为水,坎中一点真阳乃人身立命之根。钦安思想。天一生水。五中轴: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彭子学说。河图洛书戴九履一气一元厥阴阳明《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太虚寥廓(太极),肇基化元,万物资始(先天乾卦),五运终天(河图),布气真灵,揔统坤元(先天坤卦),九星悬朗,七曜周旋,曰阴曰阳,曰柔曰刚,幽显既位,寒暑弛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生生化化,品物咸章”——而变而化,而化而变。幽显--厥阴与阳明。气一元厥阴阳明《素问·天元纪大论》曰:“太虚寥厥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两阴交尽也。”两阴交尽故曰幽。阴气盛极显幽、阴尽阳生的状态→厥阴。厥阴与阳明是四象发生变化的极点,遵循阴阳二气互根互用,消长盛衰的规律。“太”为基,“少”为枢。厥阴《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帝曰:厥阴何也?岐伯曰:厥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

——《素问·六微旨大论》正常情况下的厥阴“中化为少阳”体现了河图“天三生木,地八成之”东方阴阳和合一气的状态。厥阴之阖指正常阴气用事至极,阴尽开阳,自然界表现为阳气上升、“少火生气”。厥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吕英2)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系列讲座之厥阴解读课件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萌芽“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肝为元气萌芽之脏。”物之既已扎根,萌芽即可反映物之生机,人身同理。故人身一气周流除了生发之力外,蓄势待发的萌发之力是否强健,是人之生机另一关键,此与“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及“厥阴主阖”、“厥阴中化”同理,也是《黄帝内经》中“少火生气”功能的体现。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萌芽“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而萌芽于肝。肝厥阴对应的象四季,春,一年之计在于春四时,晨,一日之计在于晨五方,东五行,木六气,风主气,初之气厥阴风木,代表最大的生(升)机六经,《伤寒论》本气最少的界面五脏,肝厥阴对应的象四季,春,一年之计在于春

大厥阴气的流动,无处不在——大厥阴(萌芽);《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圆运动的起始),天地俱生(阳生阴长),万物以荣(发芽),夜卧早起(厥阴生升之气),广步于庭(土载木),被发缓形(大地复苏,厥阴和缓有序升发),以使志生(种子显现生机—阳生),生而勿杀(“阴阳者……生杀之本始”,“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阳生阴长,阳杀阴藏”,圆运动),予而勿夺(阳光、雨露,体用皆不可伤),赏而勿罚(条畅气机,勿折杀萌芽),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厥阴下陷),奉长者少。”大厥阴气的流动,无处不在——大厥阴(萌芽);无处不厥阴五运六气之主气的规律相对而言是恒定不变的,厥阴位于初之气,厥阴之上,风气治之,对应四时之春,对应五方之东,故其时空构架为东方春季;在天为六气中之风气,在地为五行中之木,故五运六气称为风木之气;无处不厥阴指的是大厥阴,即人身一气周流之圆运动,气之流动,无所不在,此种萌芽生机,即是和合一气的体现。无处不厥阴五运六气之主气的规律相对而言是恒定不变的,厥阴位于水之源木之根乙癸同源

——君火之下,阴精承之(水火互济)

——种子的“生发(肾)”与“萌发(肝)”关系

——达到元气二阴抱一阳的和合状态

(张锡纯:“盖人之元气,根基于肾,萌芽于肝”)水之源木之根乙癸同源肝肺顺接厥阴主阖,客气的运行规律是厥阴阖则太阳开,犹如常态下黎明前的黑暗,对应“显明”、“幽”。由夜转为一日的曙光呈现正是五脏中肝肺顺接之理。东方甲乙木阴阳和合一气,虽是一点少阳,却是少火生气之理。一日中按照十二经脉循行及肺主一身之气,“肝左升,肺右降”,肝与肺的顺接,重在肝“体阴而用阳,内寄相火”,一旦两者经气顺接,肺之上述功能便可正常发挥,阳明五之气主阖功能自然恢复。肝肺顺接厥阴主阖,客气的运行规律是厥阴阖则太阳开,犹如常态下“《内经》谓∶‘厥阴不治,求之阳明’。《金匮》谓∶‘知肝之病,当先实脾。’……独至黄坤载,深明其理谓∶‘肝气宜升,胆火宜降。然非脾气之上行,则肝气不升,非胃气之下行,则胆火不降。’旨哉此言,诚窥《内经》、《金匮》之精奥矣。由斯观之,欲治肝者,原当升脾降胃,培养中宫,俾中宫气化敦浓,以听肝木之自理。”

——《医学衷中参西录》厥阴与中气的关系“《内经》谓∶‘厥阴不治,求之阳明’。《金匮》谓∶‘知肝之因“一日之计”、“一年之计”之理,人初患疾与萌芽及风木和缓有序升生发关系最为密切,而“土载木”之正常与否往往更是患病及治病的关钥,源于“无土不成世界”、“土能生万物”,而恒顺承天的地也对应土,“人以水谷为本”依靠的也是土,从某种意义上讲,先后天的生化和化生的关键均是土。此土又对应中轴,轴稳定阳根才能深固,轴灵运轮方能顺畅,故治病时对“土”的认识及分析尤其重要,即《伤寒论》中多用“草参姜枣”之理也。因“一日之计”、“一年之计”之理,人初患疾与萌芽及风木和缓有厥阴中气营卫血脉厥阴因肝主疏泄,肝主藏血,与血脉营卫关系密切;又因厥阴界面是本气最小的界面,凡病邪之深入至骨、髓、脑等或深入下焦深处如EMT等,凡内、深、里、下等相对“幽”之处,均与厥阴有关;而厥阴界面的另一特点为“融寒温于一炉”最典型。“甲乙木、血脉、寒温一炉”与桂枝汤最为契合。桂枝汤:挑芽、启陷、升发。晨曦载曜—日之日出日春光明媚—年之日出岁风光旖旎—太阳“开”四季厥阴中气营卫血脉厥阴因肝主疏泄,肝主藏血,桂枝《本经》:“气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轻身不老。”《本草崇原》:“桂启水中之生阳,上交于肺,则上气平而咳逆除矣。桂秉少阳之木气,通利三焦,则结气通而喉痹可治矣。”桂枝加桂汤:界面在太阳,犹如由夜转日,“日出”之际,肝肺顺接之时,肝中(厥阴)内寄相火(少阳)升发之力不足,此种经气运行全赖生生之源之充足,此条若加用桂枝二两,说明“日出”之际,由夜转日,起步难,需借助扶益肝升、扶达肝阳之力,同时此药作用又在太阳地界,药用桂枝。有的医家认为此条病机包括少阴阳气不足故所加二兩为紫油桂。桂枝《本经》:“气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天地一气周流左升右降,厥阴风木表现为东方和缓有序地生(升)发,凡临床遇东方或左升之路出现的疾病均可归为厥阴病。(大而无外,小而无内;每一点都是圆运动)天地一气周流左升右降,厥阴风木表现为东方和缓有序地生(升)发失常风为阳邪;其性轻扬;风为六淫之首;百病之始。失常风为阳邪;厥阴融寒温于一炉下陷:寒、湿、冰直升:风、火、寒水横逆:土木关系为主中化太过化火以上4种夹杂出现,无论出现多少种离位之气,均应按“六气是一气的变现”,即“四季五方一元气”之理辨证论治。厥阴融寒温于一炉下陷:寒、湿、冰立足大厥阴,除了厥阴本位本气的失常,四季五方其他三季四方本位本气均受影响;厥阴风木之气运行的失常极少以某一形式单一表现,往往两种或三种形式同时存在,关键是找出最主要的运行方式及对其程度的判定(药量的拿捏)。立足大厥阴,除了厥阴本位本气的失常,四季五方其他三季四方本位《伤寒杂病论》厥阴病治法厥阴病由少阴病发展而来,少阴病发展的下一步就是厥阴病,少阴病提纲“脉沉细,但欲寐”,少阴病一旦出现神昏,即有向寒厥、热厥转化的趋势。《伤寒杂病论》厥阴病治法厥阴病由少阴病发展而来,少阴病发展的《伤寒杂病论》是体现《本经》、《内经》、《难经》理法方药的临床论著,但无条文论述危重生死存亡顷刻之治法方药。师父李可老中医根据自己58年行医经验将厥阴病分为寒厥本证、热厥变证两大类,并给出了相应治法与方药,且在临床实践中得以验证。《伤寒杂病论》是体现《本经》、《内经》、《难经》理法方药的临热厥,出现高热、神昏、抽搐,对应六经之阳明,使用温病学派方法,实热经证使用白虎汤,一日用石膏1~2斤可救;腑实证使用大小承气汤。若主要矛盾只限于上述两型,必须把握中病即止,不可过剂。因为厥阴病危重急期,往往是寒厥本证与热厥变证同时存在。热厥,出现高热、神昏、抽搐,对应六经之阳明,使用温病学派方法寒厥,奄奄一息、舌卷卵缩、恐惧欲死,脉微欲绝,深度昏迷,大破格可救。救命后看病人胃气情况,若胃气渐渐恢复,可起死回生,若救命后五脏皆衰,终难免一死。寒厥,奄奄一息、舌卷卵缩、恐惧欲死,脉微欲绝,深度昏迷,大破师父李可老中医的突破寒厥本证:大破格救心汤;热厥变证:大破格救心汤加大剂石膏、乌梅(包括阳明经热证与厥阴寒两方面);阳明腑实热证:上方合大黄。师父李可老中医的突破寒厥本证:大破格救心汤;厥阴热化变证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371: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374:下利,谵语者,有燥屎也,宜小承气汤。379: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厥阴热化变证350: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白虎汤主之。治病之道将生命、疾病的普遍规律与个体的特殊规律相结合,虽不能尽愈诸疾,起码可以少犯错误,不犯戕伐先后天两本或根气萌芽中气的错误。治病之道将生命、疾病的普遍规律与个体的特殊规律相结合,虽不能病例一

直肠癌术后化疗后多发转移病例一

直肠癌术后化疗后多发转移陈某性别:女年龄:71岁初诊:2013-9-10主诉:第2胸椎、前胸刺痛,伴右上肢牵扯痛半年。(代诉)陈某现病史:2年前因“便血”于当地医院确诊“直肠癌”,2011-5-8于佛山市中医院行手术,术后至今共行7次化疗。术后便血消失,但大便日2-3解,第1次偏干如羊屎,第2、3次量少、质软。术后至今共发生5次肠粘连,先胀,再痛,后大便不通,住院治疗后可缓解。现大便日1-2解,成形,二便失禁;小便无力排解,点滴而出;胸部以下麻木感。现病史:2年前因“便血”于当地医院确诊“直肠癌”,2011-半年前始出现后背第2胸椎、前胸刺痛,部位固定,午后发作为甚,伴右上肢牵扯痛,未予重视。1月前上症加重,于当地医院行PET-CT示:1.直肠癌术后,结直肠内未见恶性肿瘤征象;2.右侧髂外血管旁、双侧髂总血管旁、中上腹部腹膜后区、右侧膈肌脚深面及左侧锁骨上下窝见数量较多结节状高代谢病灶,考虑多发转移;3.双肺肿瘤广泛转移;4.胸2椎体及其附件见块状高代谢病灶,考虑胸椎转移灶。半年前始出现后背第2胸椎、前胸刺痛,部位固定,午后发作为甚,双手不能上举,不能行走,轮椅就诊;难入睡,易醒,醒后难入睡,梦多;怕冷、怕热;汗多,情绪激动则汗出;纳可。双手不能上举,不能行走,轮椅就诊;分析患者直肠癌并多发转移,目前因为胸椎转移导致胸以下麻木感、二便失禁,属大虚之证,但癌痛明显、难入睡、汗多均提示三阴冰伏,局部邪实,阳不守位,故予冰火一炉方加味温化厥少寒冰、敛降相火,合破格救心汤救元气;反复肠粘连属土中阳明燥气过盛,故重用生半夏90g打开阳明燥土气结;苓芍开局部水热气结。胸椎转移灶属厥阴风木之气向内并向深处下陷,局部“卫强营弱”,卫强反应阳热之邪,营弱反应厥阴陷于局部阴份、血份,故合桂枝汤升提厥阴、开降局部南方血脉郁热。分析患者直肠癌并多发转移,目前因为胸椎转移导致胸以下冰火一炉方加味吴茱萸15g

五味子15g

白术120g黄芪60g

乌梅15g

生附子30g干姜30g

炙甘草90g

生山茱萸60g桂枝30g

赤芍90g

大枣25枚红参15g

三石各30g

生半夏90g沉香10g后下5分钟

紫油桂15g后下5分钟

茯苓45g白芍45g

冰糖10g

白糖10g生姜15g7剂用法:每3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300ml,分3日,每日1次服。冰火一炉方加味吴茱萸15g 五味子15g 白术120g二诊2013-9-27右前胸刺痛消失;双肩颈部肌肉痠痛消失;既往双上肢不能上举,现可自如上举;现主要为左侧胸及腋下、后背刺痛(肺及胸椎转移),改变体位及语多时明显。一天中申时至戌时疼痛次数增多。(阳明欲解时)二诊2013-9-27右前胸刺痛消失;眠好转,每夜能睡4-5个小时,寅时醒后难入睡,梦多转正常。汗偏多转常。精神转佳,上午精神可,午后至夜间较疲倦。怕冷,怕热。自觉气不足,语急时明显。眠好转,每夜能睡4-5个小时,寅时醒后难入睡,梦多转正常。大便尖羊屎状,后成形,日1-2解,顺畅。小便较前有力,既往呈滴水状而出,较前畅顺。纳转佳,食欲食量均可。自觉咽中有痰。舌暗瘀,边有齿痕,苔黄燥。脉细,左尺1/3。大便尖羊屎状,后成形,日1-2解,顺畅。吴茱萸15g

五味子15g

白术120g黄芪90g

乌梅21g

生附子36g干姜30g

炙甘草120g

生山茱萸60g桂枝30g

赤芍120g

大枣25枚红参15g

三石各30g

生半夏130g沉香10g后下 5分钟

紫油桂15g后下5分钟

茯苓45g白芍45g

冰糖10g

白糖10g生姜15g

生南星30g6剂用法:每5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300ml,分5日,每日1次服。吴茱萸15g 五味子15g 白术120g

第三、四诊守方,效佳。前胸刺痛消失;双肩胛骨痠痛消失;既往双上肢不能上举,现可自如上举;可自己行走;心慌心悸消失;汗多转常;难入睡消失,梦多转常;纳转佳,食量、食欲可,一餐进食一碗米饭;(元气较前增强)第三、四诊守方,效佳。五诊2014-1-3胸部以下麻木感;身体沉重,平躺时自觉胸口如压大石(中气)双腿自觉发热,肤温常;身体麻木处不定点跳动感,昨夜觉脐部跳动(厥阴)双肩胛骨痠痛,伴灼热感,偶有轻微刺痛。五诊2014-1-3胸部以下麻木感;时有腹胀,纳后明显(釜底火不足)时有咳嗽,气上冲则咳,程度轻,痰稀粘难咯,量少,咽中异物感;二便失禁,大便成形;舌暗郁瘀,苔黄燥;脉沉。时有腹胀,纳后明显(釜底火不足)

生山茱萸15g 红参45g 生龙牡各30g白芍30g 炙甘草30g 黄芪60g乌梅30g 生半夏15g 木香5g后下麻黄5g 细辛5g 熟地黄30g砂仁捣砂仁5g捣熟地

紫油桂10g后下5分钟 姜炭30g芥子30g炒研7剂用法: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200ml,每日2次服。

生山茱萸15g 红参45g 生龙牡各30g六诊2014-1-10(代诉)脐部跳动消失;腹胀、腹中灼热消失;双腿发热消失,觉双腿温暖,不怕冷,可伸出被外;咳嗽消失;胸部平面以下麻木感明显减轻,既往双腿木,无知觉,现能感知双腿的存在;开始有便意,仍二便失禁,大便成形,日2解。食量较前增加,晚餐可进食2两米饭。六诊2014-1-10(代诉)脐部跳动消失;腹胀、腹中灼生山茱萸15g 红参45g 生龙牡各30g白芍30g 炙甘草30g 黄芪120g乌梅30g 生半夏30g

木香5g后下麻黄5g 细辛10g

熟地黄30g砂仁捣砂仁5g捣熟地

紫油桂10g后下5分钟 姜炭30g芥子30g炒研黑顺片10g7剂用法:每4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200ml,分4日,日1次服。生山茱萸15g 红参45g 生龙牡各30g服后胸部平面以下沉重感消失,胸部以下及双下肢知觉逐渐恢复。服后胸部平面以下沉重感消失,胸部以下及双下肢知觉逐渐恢复。小结服冰火一炉合三生饮后精气神食睡等生命的基本体征可恢复。五诊自觉脐部跳动,提示阳根不稳,局部厥阴风木升发失序,出现风动之象;故使用少量来复汤加黄芪乌梅,扶土载木伏火,“阳和汤”针对精血、肉质内容物里面的营卫(犹如肥猪的瘦肉里面看不见的油,属于蓄积的精,肿瘤最后恶病质就是把这种精消耗了,阳和汤给的就是这个)。小结服冰火一炉合三生饮后精气神食睡等生命的基本体征可恢小结六诊诉胸部以下及双下肢知觉逐渐恢复,提示我们类似这种脑部疾病(如隐球菌性脑膜炎、颅内高压)、脊椎疾病(格林巴利综合症、运动神经元受损等)以及这种阳明的土里面的腠理,需选用麻附细或大黄附子细辛汤抽通;另外,肠道类疾病不适合大剂量温燥药的使用,因为存在厥阴中化太过以及中气不足内生虚热的病理机转。小结六诊诉胸部以下及双下肢知觉逐渐恢复,提示我们类似病例二

多囊卵巢综合症病例二

多囊卵巢综合症梁某性别:女年龄:33岁病史:原发性不孕病史;PCOS病史。复诊时间:2014年6月5日。梁某既往就诊省中医院,经中西医诊治后每月均有双相体温,但月经量逐渐减少,痛经加重,精神越发疲惫,纳眠差。转诊我科中药治疗后精神疲乏消失,纳寐可,二便调,月经量恢复至正常,但未有双相体温。既往就诊省中医院,经中西医诊治后每月均有双相体温,但月经量逐复诊2014-6-5服药后眠沉,纳极佳,每餐2碗饭,易饥。胃胀次数减少,程度明显减轻。LMP:18/4,白带量少。每年夏天天气潮湿时双足易发湿疹。近3日双足多发水泡,色红,内有透明液体,瘙痒。舌郁红,苔黄浮;脉细滑。复诊2014-6-5服药后眠沉,纳极佳,每餐2碗饭,易北芪250g 酒大黄30g后下1分钟5剂,每日一剂,以得泻为度。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酒大黄为药中将军,有推陈出新、推墙倒壁之功。北芪250g 酒大黄30g后下1分钟复诊2014-6-12服第2剂药后出现剑突下至脐下剧烈绞痛,欲呕但呕不出,全身寒毛直竖,伴微汗出,无排便,持续至次日,腹痛拒按,局部外用吴茱萸热敷后腹痛渐缓解。胃脘部隐痛,稍饥饿则欲食馒头,进食后疼痛可缓解,但极易饥饿。既往饥饿时欲食肉食。

(翻出虚气与冰气)复诊2014-6-12服第2剂药后出现剑突下至脐下剧烈绞2014年6月3日服第3剂,改为2日一剂,服药后腹痛轻微,伴肠鸣音,排解一次黄色稀便后上症消失,自觉舒适。LMP:18/4,PMP:16/3,至今未来潮。体温36.7度,基础体温36.4度。2014年6月12日一五七医院B超示:内膜厚约7cm;右侧附件见一大小约15*11mm囊性无回声,边界清,形态规则,内透声性好,考虑卵泡。舌淡暗,苔白腻,中根黄绿;脉沉细。2014年6月3日服第3剂,改为2日一剂,服药后腹痛轻微,伴当归四逆吴茱萸汤加味当归45g

桂枝45g 赤芍45g细辛15g 通草30g 炙甘草60g大枣25枚

吴茱萸30g 蒸附片30g干姜30g 菟丝子30g 补骨脂30g淫羊藿30g

枸杞子30g 紫油桂15g后下5分钟覆盆子10g

车前子10g包煎

五味子10g7剂用法:日1剂,每剂加水1000ml,一直文火煮1小时,煮取200ml,日2次服。当归四逆吴茱萸汤加味当归45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