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土壤管理精课件_第1页
茶园土壤管理精课件_第2页
茶园土壤管理精课件_第3页
茶园土壤管理精课件_第4页
茶园土壤管理精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茶园土壤管理[精]课件1《茶树栽培学》园艺学院茶叶科学系—曹潘荣《茶树栽培学》园艺学院茶叶科学系2一、茶树营养特性二、施肥技术三、耕锄技术四、覆盖技术五、灌溉技术第八章茶园土壤管理茶园的土壤管理包括施肥、耕锄、铺草和水分管理等。主要包括:第八章茶园土壤管理茶园的土壤管理包括施肥、耕锄、铺草3一、茶树的营养特点1、营养的连续性2、营养的阶段性3、营养的集中性4、营养条件的适应性一、茶树的营养特点1、营养的连续性2、营养的阶段性3、41、营养的连续性①总发育周期中的连续性:茶树一生都要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份和养份,叶片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从不间断。②年发育周期中的连续性:由于芽叶的不断采去,消耗了土壤中大量的养分,要有充足的,不断的养分补充,才能满足全年各器官的正常生育。1、营养的连续性①总发育周期中的连续性:茶树一生都要依靠根5第八章-茶园土壤管理[精]课件6第八章-茶园土壤管理[精]课件73、营养的集中性在年发育周期中,由于季节的变化及茶树本身的生理活动,形成生长旺季和生长相对休止,在生长旺季时所需营养量大,相对集中。另外由于采摘,修剪的影响。往往使茶树在旺盛生长期或采摘修剪。需要大量的养分补充。要集中增施N肥,其次是P、K肥。

3、营养的集中性在年发育周期中,由于季节的变化及茶树本身的84、营养条件的适应性茶树对营养条件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营养元素要求的多样性。茶树除了对N、P、K需要外,对许多营养元素都有必须有要求,如果缺乏将会出各种症状。

二是对肥力的强弱有较强的适应力。故茶树耐肥力和耐瘠力均较强。4、营养条件的适应性茶树对营养条件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95.对品质的影响施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一般有认为茶树营养充足、平衡,生长代谢正常,茶叶品质好。在施肥增产的同时不会影响茶叶的品质,甚至提高茶叶的品质。多施N肥不会影响绿茶的品质,但会影响红茶的品质。茶园过多施用N肥,不结合P、K肥施用会降低多酚类及水浸出物的含量,另一方面,施N肥会增加蛋白质及咖啡碱的含量。

5.对品质的影响施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一般有认为茶树营养充10二、施肥技术(合理施肥的原则与方法)1.因土施肥,提高肥效2.因树施肥,提高产量3.因茶施肥,提高茶叶品质4.因肥施肥,合理利用5.依时施肥,合理分配二、施肥技术(合理施肥的原则与方法)1.因土施肥,提高肥111.因土施肥,提高肥效因土施肥要根据土壤结构,选择适当肥料种类合理施用:例如:砂壤土若选用速效碳铵施用,早期易挥发,雨期易淋失,肥效较差,而施用尿素,经过一段时间分解后为茶树吸收利用,肥效较好。1.因土施肥,提高肥效因土施肥要根据土壤结构,选择适当肥料121.因土施肥,提高肥效酸性较高的红壤或同一块茶园,不宜年年施用单种肥料,防止酸度继续增加,土壤板结,不利于茶树对磷、钾的吸收,肥效低,适当多施。要求肥料种类搭配或轮施,如氨态氮与硝态氮各半配施,其肥效比单施硫铵提高肥效。对土壤肥沃,含N素较高的可以少施,贫瘠的土壤适当多施。

1.因土施肥,提高肥效酸性较高的红壤或同一块茶园,不宜年年132.因树施肥,提高产量

茶树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生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茶树不同树龄、树势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

2.因树施肥,提高产量茶树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14①幼龄茶树增加P、K元素的比例,以施用幼龄肥为主,以培养健壮而开展的枝条骨架和分布深广的根系。幼龄期茶树要施足基肥,适当施用氮肥以促进新梢生长和树冠形成;一般定植6—9个月应初施一次氮肥,以后各季前可分别亩施纯氮2.5—5.0公斤;一般第一年氮、磷、钾的比例为1:1:1或l:2:2,第二年为4:3:2或4:3:3。以后用氮量逐年加大。①幼龄茶树增加P、K元素的比例,以施用幼龄肥为主,以培养健15②处于生势旺盛的壮年时期,为促进营养生长,提高鲜叶的产量,适当增加N素是必要的。茶树进入壮年期即为采摘茶园,应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和微肥,大体可按每采3.5—4.0公斤,要补施纯氮0.5公斤,即亩产干茶100公斤约需施纯氮12.5—14.0公斤,配施纯磷3.1—4.0公斤,施纯钾6.2—12.1公斤,适量配施镁、硼、锌、铜等微肥为好;

②处于生势旺盛的壮年时期,为促进营养生长,提高鲜叶的产量,16③茶树更新后,最好选用易促进发根的有机肥。如油菜饼或家畜肥,再亩施纯氮3—4公斤,此后待新梢萌发再分次适量施肥。③茶树更新后,最好选用易促进发根的有机肥。173.因茶施肥,提高茶叶品质施肥对制茶品质的影响很大。茶叶是嗜好品,对品质要求很高,不同茶类,其品质特征差异较大,如红茶的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滋味浓强,要求含有较高的多酚类含量;绿茶的品质特征是“清汤绿叶”,滋味鲜爽,求含有较高的含N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乌龙茶类的品质特征是香气浓郁,滋味醇和,要求有较高的芳香物质和氨基酸。3.因茶施肥,提高茶叶品质施肥对制茶品质的影响很大。茶叶是18不同茶类茶叶的品质特征的形成与茶树施肥有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施用生产不同茶类的专用肥,才能保证和提高茶叶品质。氮磷钾三要素比例要配合适当:制红茶三要素比例约为2:1:l或3:2:1,制绿茶比例为4:1:l或4:1:2。不同茶类茶叶的品质特征的形成与茶树施肥有密194.因肥施肥,合理利用

按不同肥料的特性科学地施用,以提高有效肥力。①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无机肥共同使用。肥料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有机肥与无机肥。有机肥属全面性肥料,在土壤中可分解释放出各种大量与微量矿质元素养分、可源源不断供绐茶树吸收;且具有作用持久,肥效缓慢的特点,延长肥效;能改良土壤结构。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有机酸,红黄壤茶园有机质缺乏,可铺草覆盖:4.因肥施肥,合理利用按不同肥料的特性科学地施用,以提20春秋季可在茶行、梯间种植爬地兰、猪屎豆、黑麦草等割青埋青,只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追施无机肥才能起到高肥效的作用。因此,有机肥对茶树生长、产量、品质均有较良好的影响。无机肥具有作用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在茶叶盛长期必须及时追肥,才能及时补充,是必不可少的肥料。按不同肥料的特性科学地施用,以提高有效肥力。春秋季可在茶行、梯间种植爬地兰、猪屎豆、黑麦草等割青埋青,只21②各种营养元素肥配合施用,提高肥效。茶树专用复合肥最佳效果因茶树吸肥是配合比例吸收的,如缺某一种则影响整体吸收,一般采摘茶园以4:1:1.5为好,其氮肥宜分次施,磷、钾肥可结合基肥施用。此外,茶叶专用肥、复合肥、茶树平衡肥合理施用,也可获得茶叶增收良好效果。②各种营养元素肥配合施用,提高肥效。茶树专用复合肥最佳效果因22③以土壤施肥为主,根外追肥为辅。茶树根系健全才能促进地上部平衡生长,单一的长时期叶面喷肥将会导致根系衰退而影响地上部生长,叶面追肥适于丰产茶园积蓄有大量养分基础上才增效明显。根外追肥应考虑配施微量元素,喷施浓度要适宜,一般浓度为硫酸铵1%,尿素1%,过磷酸钙1%--2%,硫酸钾0.5%--1%,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铜的喷施浓度均为0.1%--0.5%,以一芽一叶开展时喷施效果最好。

③以土壤施肥为主,根外追肥为辅。茶树根系健全才能促进地上部平235.依时施肥,合理分配①重施基肥,分期追肥。茶树是多年生作物,必须施足基肥,利于土壤结构改良及根系的生长,但又必须分期追肥,因为追肥是见效快,流失固定失效快的肥,必须分期进行。

②采茶旺季,加强追肥。春茶“催芽”肥以氮肥为主,可配钾肥施用,可提早名优茶开采,在茶芽萌动前,离树蔸20—30cm开15—20cm浅沟或挖穴,施肥后盖土以防氮素挥发;

5.依时施肥,合理分配①重施基肥,分期追肥。茶树是多年生24夏、秋茶叶不及春茶产量高,但茶树经过春茶采摘消耗大量养分,要保持茶叶优质高产,夏茶后再追肥一次是必不可少的,施肥方法应掌握雨后或早晚开沟,切勿贪求省便叶面撤施,叶片灼伤还会影响肥效。追肥次数全年可分2--4次,视当地采茶制度和气候而异,春季追肥量占全年1/2或2/3,如采秋茶,第一次春茶追肥占1/2,其余1/2分为夏、秋季施用。夏、秋茶叶不及春茶产量高,但茶树经过春茶采摘消耗大量养分,要25③冬季重施基肥。秋茶结束要进行大量施有机肥,对茶园进行深翻,于茶行一侧挖30×40cm深沟,亩施菜饼200—250公斤加尿素或复合肥20—25公斤混拌盖土,如有条件亩施猪牛粪50—100担加钙镁磷肥30公斤和硫酸钾20公斤混施盖土,对促进微生物的有机质分解,改善土壤结构,满足茶树养分需求效果更佳。③冬季重施基肥。秋茶结束要进行大量施有机肥,对茶园进行深翻,26三、茶园土壤耕作(一)合理耕作的意义(二)茶园土壤耕作的类型耕作——在原耕作层基础上,进行疏松土壤,加强土层水热交换,加深和熟化耕作层茶园耕作的真正含意就是有意识地改良土壤的性状,使之适应于茶树生长。(三)茶园铺草(四)茶园水分管理三、茶园土壤耕作(一)合理耕作的意义(二)茶园土壤耕作的27(一)合理耕作的意义:1.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耕作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利于提高好气性生物的活动;*利于提高土壤的水肥气热的状态。

2.能消灭茶园杂草。耕作能灭草,尤其是幼龄茶园。

3.能杀虫灭菌作用。*合理耕作能把藏于地中的虫卵、蛹、病菌翻于地面,用药剂或用阳光的紫外线杀菌作用。(一)合理耕作的意义:28二、茶园土壤耕作的类型1、浅耕和中耕2、深耕3、深翻改土茶园土壤耕作可分为浅耕、中耕、深耕及深翻改土。二、茶园土壤耕作的类型1、浅耕和中耕2、深耕291.浅耕和中耕即在表土层作浅层耕作。⑴作用:①铲除杂草;②疏松表土层土壤,加强土壤的透水、透气性;③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稳定下面耕作层的水热状态。1.浅耕和中耕即在表土层作浅层耕作。301.浅耕和中耕⑵时间与方式浅耕:深度10cm以内,除草结合施肥。每年进行3-5次,即在3月施催芽肥时耕作一次,5-6月夏肥施用时耕作一次,8-9月除草一次,利用杂草种子还未成熟时进行一次秋肥,除草浅耕。对幼龄茶园除草,苗旁杂草用手拔除,除草仅在行间进行,以免损伤幼苗。中耕:深度10-15cm,主要在春茶之前。1.浅耕和中耕⑵时间与方式312.深耕指在原耕作层的基础上,加深耕作层作业。⑴作用:①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可减轻土壤的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蓄水量。②加深和熟化耕作层,加速下层土壤风化分解,将水不溶性养分转化为可溶性养分。2.深耕指在原耕作层的基础上,加深耕作层作业。322.深耕⑵深耕的程度:深耕的效果主要是依茶树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状况而定。深耕程度:依茶园管理水平、种植方式、品种、树龄而定:管理水平高的茶园,长势好的茶园,可以浅耕或免耕。条栽密植茶园行间根系分布较多,程度浅些,不能年年深耕。2.深耕⑵深耕的程度:332.深耕疏植茶园,丛栽茶园:深耕程度可深些,一般可掌握在25-30cm。大叶种根系分布较深可深耕,而中小叶种则可适当浅些。幼龄茶园浅耕,老龄茶园可深耕。土壤结构良好,土壤肥沃的茶园可以免耕。2.深耕疏植茶园,丛栽茶园:深耕程度可深些,一342.深耕⑶深耕的时间与方式深耕掌握的时间的原则是:避开采茶旺季和不良的环境条件。如恶劣的天气,如高温、干旱、霜冷。2.深耕⑶深耕的时间与方式352.深耕北部茶区:在8-9月基本结束茶季,气温也不很低,杂草种子尚未成熟,是较好的深耕季节。南部茶区:一般在11月----次年2月间进行,偏早较好些,冬季重霜期后进行深耕,在耕作中可以不打碎土块,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同时结合清园工作,把杂草、枯枝、落叶压入土中。2.深耕北部茶区:在8-9月基本结束茶季,气温363.深翻改土⑴作用:能破坏底土对根系的机械阻力,结合施用大量的有机肥,进行改良土壤的性状。3.深翻改土⑴作用:373.深翻改土⑵时间与方法:

深翻改土要分期分批进行,一般在11月——次年2月。具体方法:①挖沟回表土,深×宽=50×50cm,回表土〉20cm。②施基肥:绿肥40-50担/亩。磷肥:50-100斤/亩,饼肥200-300斤/亩。③底土回沟面,把底土层平展于表面。3.深翻改土⑵时间与方法:38三、茶园铺草1、优点2、铺草的时间与方法3、铺草要求及注意事项三、茶园铺草1、优点2、铺草的时间与方法3391.优点(1)能保持茶园土壤疏松,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2)铺草可缓和人为操作受到的压力,特别是雨季。(3)可减少地面径流,减少水土冲刷流失。下雨时避免直接冲刷,增加土壤渗透雨水的时间,从而减少径流。1.优点(1)能保持茶园土壤疏松,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401.优点(4)有冬暖夏凉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茶树的生长:夏低6-7℃,冬高于1--2℃(南方3-4℃)(5)可抑制茶园杂草,减少耕作次数,有利于保持良好土壤的物理性状。(6)增加茶园的有机质,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化学环境。1.优点(4)有冬暖夏凉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茶树的生长:412.铺草的时间与方法全年都可进行铺草,要求根据两个原则:①是每年高温干旱前或在霜冻到来之前,这样可以做到防止高温及防冻作用。②选择草量多,杂草开花而又未结实或种子尚未成熟时进行。2.铺草的时间与方法全年都可进行铺草,要求根据两个原则:422.铺草的时间与方法南方茶区:由于夏季高温,可在春末或夏初铺草,可降低夏天或即将来临的高温影响。北部茶区:由于严重冷冻,可在秋末以防严冬冻害。其它茶区:高温干旱严重,冻害为害较小,可在夏季的8-9月份,这时杂草生物量多,种子尚未成熟,效果好。有条件的地方进行两次或三次铺草,即春末盛夏秋末均可进行。2.铺草的时间与方法南方茶区:由于夏季高温,可在春末或夏初433.铺草要求及注意事项(1)铺草前先耕锄一次,提高土壤保水力。(2)铺草要均匀,厚度8-12cm,每亩30-50担。(3)坡地茶园应将铺草横着坡向铺放,既可抑制经流水,也可防止杂草下滑堆积下层。3.铺草要求及注意事项(1)铺草前先耕锄一次,提高土壤保水443.铺草要求及注意事项(4)不能将杂草已成熟的种子带入茶园,以免增加杂草生长量。(5)对茶树他感抑制强的不宜作铺草草料。3.铺草要求及注意事项(4)不能将杂草已成熟的种子带入茶园45四、茶园水分管理1、重要性2、水分管理3、判定是否灌溉标准四、茶园水分管理1、重要性2、水分管理3、判定是否灌溉461.重要性茶树生长对水分要求很高,水分是茶树生理代谢过程的条件,茶树如果缺水,光合作用受阻,呼吸作用加强,使芽叶变得瘦小,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止生长,严重时嫩叶片出现萎蔫状态,如遇上高温季节会加大热害。必须加强茶树的水分管理;但茶树又是忌渍水植物,水分过多积水会防碍茶树的正常生命过程,引起茶树根系毒害,生成黑根、烂根,叶片发黄甚至落叶。

1.重要性茶树生长对水分要求很高,水分是茶树生理代谢过程的472.水分管理主要有三方面:一是使自然降水充分保留在土壤中;二是降水过多能及时将多余的水分排出园外;三是缺水季节能进行有效的给水。茶园灌溉是供水管理的主要内容。茶园灌溉常用的有浇灌、流灌、喷灌和滴灌。灌溉既可直接为土壤补充水分,又可改善茶园小气候,尤其是喷灌效果更大。

2.水分管理主要有三方面:483.判定是否要灌溉茶园是否需要灌溉,经验上用“三看”来判断,一看天气;二看土壤水分;三看茶树状况。天气干旱,降雨日数少,降雨量不多,蒸发量大,一般连续1周不下雨,气温又较高时,便需补充水分。

在0--40厘米土层内土壤含水量下降至20%左右;就应灌溉。在清晨其它植物上有露水而茶树叶片上无露水且失去光泽,触动茶树叶片沙沙作响时,表明茶树已严重失水,急需补充水分。3.判定是否要灌溉茶园是否需要灌溉,经验上用“三看”来判断49第八章-茶园土壤管理[精]课件50《茶树栽培学》园艺学院茶叶科学系—曹潘荣《茶树栽培学》园艺学院茶叶科学系51一、茶树营养特性二、施肥技术三、耕锄技术四、覆盖技术五、灌溉技术第八章茶园土壤管理茶园的土壤管理包括施肥、耕锄、铺草和水分管理等。主要包括:第八章茶园土壤管理茶园的土壤管理包括施肥、耕锄、铺草52一、茶树的营养特点1、营养的连续性2、营养的阶段性3、营养的集中性4、营养条件的适应性一、茶树的营养特点1、营养的连续性2、营养的阶段性3、531、营养的连续性①总发育周期中的连续性:茶树一生都要依靠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份和养份,叶片利用光能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从不间断。②年发育周期中的连续性:由于芽叶的不断采去,消耗了土壤中大量的养分,要有充足的,不断的养分补充,才能满足全年各器官的正常生育。1、营养的连续性①总发育周期中的连续性:茶树一生都要依靠根54第八章-茶园土壤管理[精]课件55第八章-茶园土壤管理[精]课件563、营养的集中性在年发育周期中,由于季节的变化及茶树本身的生理活动,形成生长旺季和生长相对休止,在生长旺季时所需营养量大,相对集中。另外由于采摘,修剪的影响。往往使茶树在旺盛生长期或采摘修剪。需要大量的养分补充。要集中增施N肥,其次是P、K肥。

3、营养的集中性在年发育周期中,由于季节的变化及茶树本身的574、营养条件的适应性茶树对营养条件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对营养元素要求的多样性。茶树除了对N、P、K需要外,对许多营养元素都有必须有要求,如果缺乏将会出各种症状。

二是对肥力的强弱有较强的适应力。故茶树耐肥力和耐瘠力均较强。4、营养条件的适应性茶树对营养条件的适应性主要表现为两个方585.对品质的影响施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一般有认为茶树营养充足、平衡,生长代谢正常,茶叶品质好。在施肥增产的同时不会影响茶叶的品质,甚至提高茶叶的品质。多施N肥不会影响绿茶的品质,但会影响红茶的品质。茶园过多施用N肥,不结合P、K肥施用会降低多酚类及水浸出物的含量,另一方面,施N肥会增加蛋白质及咖啡碱的含量。

5.对品质的影响施肥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一般有认为茶树营养充59二、施肥技术(合理施肥的原则与方法)1.因土施肥,提高肥效2.因树施肥,提高产量3.因茶施肥,提高茶叶品质4.因肥施肥,合理利用5.依时施肥,合理分配二、施肥技术(合理施肥的原则与方法)1.因土施肥,提高肥601.因土施肥,提高肥效因土施肥要根据土壤结构,选择适当肥料种类合理施用:例如:砂壤土若选用速效碳铵施用,早期易挥发,雨期易淋失,肥效较差,而施用尿素,经过一段时间分解后为茶树吸收利用,肥效较好。1.因土施肥,提高肥效因土施肥要根据土壤结构,选择适当肥料611.因土施肥,提高肥效酸性较高的红壤或同一块茶园,不宜年年施用单种肥料,防止酸度继续增加,土壤板结,不利于茶树对磷、钾的吸收,肥效低,适当多施。要求肥料种类搭配或轮施,如氨态氮与硝态氮各半配施,其肥效比单施硫铵提高肥效。对土壤肥沃,含N素较高的可以少施,贫瘠的土壤适当多施。

1.因土施肥,提高肥效酸性较高的红壤或同一块茶园,不宜年年622.因树施肥,提高产量

茶树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的生育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要根据茶树不同树龄、树势采用不同的施肥方法。

2.因树施肥,提高产量茶树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不63①幼龄茶树增加P、K元素的比例,以施用幼龄肥为主,以培养健壮而开展的枝条骨架和分布深广的根系。幼龄期茶树要施足基肥,适当施用氮肥以促进新梢生长和树冠形成;一般定植6—9个月应初施一次氮肥,以后各季前可分别亩施纯氮2.5—5.0公斤;一般第一年氮、磷、钾的比例为1:1:1或l:2:2,第二年为4:3:2或4:3:3。以后用氮量逐年加大。①幼龄茶树增加P、K元素的比例,以施用幼龄肥为主,以培养健64②处于生势旺盛的壮年时期,为促进营养生长,提高鲜叶的产量,适当增加N素是必要的。茶树进入壮年期即为采摘茶园,应以氮肥为主,配施磷、钾肥和微肥,大体可按每采3.5—4.0公斤,要补施纯氮0.5公斤,即亩产干茶100公斤约需施纯氮12.5—14.0公斤,配施纯磷3.1—4.0公斤,施纯钾6.2—12.1公斤,适量配施镁、硼、锌、铜等微肥为好;

②处于生势旺盛的壮年时期,为促进营养生长,提高鲜叶的产量,65③茶树更新后,最好选用易促进发根的有机肥。如油菜饼或家畜肥,再亩施纯氮3—4公斤,此后待新梢萌发再分次适量施肥。③茶树更新后,最好选用易促进发根的有机肥。663.因茶施肥,提高茶叶品质施肥对制茶品质的影响很大。茶叶是嗜好品,对品质要求很高,不同茶类,其品质特征差异较大,如红茶的品质特征是“红汤红叶”,滋味浓强,要求含有较高的多酚类含量;绿茶的品质特征是“清汤绿叶”,滋味鲜爽,求含有较高的含N化合物如氨基酸、蛋白质;乌龙茶类的品质特征是香气浓郁,滋味醇和,要求有较高的芳香物质和氨基酸。3.因茶施肥,提高茶叶品质施肥对制茶品质的影响很大。茶叶是67不同茶类茶叶的品质特征的形成与茶树施肥有密切相关,因此必须施用生产不同茶类的专用肥,才能保证和提高茶叶品质。氮磷钾三要素比例要配合适当:制红茶三要素比例约为2:1:l或3:2:1,制绿茶比例为4:1:l或4:1:2。不同茶类茶叶的品质特征的形成与茶树施肥有密684.因肥施肥,合理利用

按不同肥料的特性科学地施用,以提高有效肥力。①以有机肥为主,配合无机肥共同使用。肥料主要分为两大类,即有机肥与无机肥。有机肥属全面性肥料,在土壤中可分解释放出各种大量与微量矿质元素养分、可源源不断供绐茶树吸收;且具有作用持久,肥效缓慢的特点,延长肥效;能改良土壤结构。有机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有机酸,红黄壤茶园有机质缺乏,可铺草覆盖:4.因肥施肥,合理利用按不同肥料的特性科学地施用,以提69春秋季可在茶行、梯间种植爬地兰、猪屎豆、黑麦草等割青埋青,只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追施无机肥才能起到高肥效的作用。因此,有机肥对茶树生长、产量、品质均有较良好的影响。无机肥具有作用时间短,见效快的特点,在茶叶盛长期必须及时追肥,才能及时补充,是必不可少的肥料。按不同肥料的特性科学地施用,以提高有效肥力。春秋季可在茶行、梯间种植爬地兰、猪屎豆、黑麦草等割青埋青,只70②各种营养元素肥配合施用,提高肥效。茶树专用复合肥最佳效果因茶树吸肥是配合比例吸收的,如缺某一种则影响整体吸收,一般采摘茶园以4:1:1.5为好,其氮肥宜分次施,磷、钾肥可结合基肥施用。此外,茶叶专用肥、复合肥、茶树平衡肥合理施用,也可获得茶叶增收良好效果。②各种营养元素肥配合施用,提高肥效。茶树专用复合肥最佳效果因71③以土壤施肥为主,根外追肥为辅。茶树根系健全才能促进地上部平衡生长,单一的长时期叶面喷肥将会导致根系衰退而影响地上部生长,叶面追肥适于丰产茶园积蓄有大量养分基础上才增效明显。根外追肥应考虑配施微量元素,喷施浓度要适宜,一般浓度为硫酸铵1%,尿素1%,过磷酸钙1%--2%,硫酸钾0.5%--1%,硫酸锌、硫酸锰、硫酸铜的喷施浓度均为0.1%--0.5%,以一芽一叶开展时喷施效果最好。

③以土壤施肥为主,根外追肥为辅。茶树根系健全才能促进地上部平725.依时施肥,合理分配①重施基肥,分期追肥。茶树是多年生作物,必须施足基肥,利于土壤结构改良及根系的生长,但又必须分期追肥,因为追肥是见效快,流失固定失效快的肥,必须分期进行。

②采茶旺季,加强追肥。春茶“催芽”肥以氮肥为主,可配钾肥施用,可提早名优茶开采,在茶芽萌动前,离树蔸20—30cm开15—20cm浅沟或挖穴,施肥后盖土以防氮素挥发;

5.依时施肥,合理分配①重施基肥,分期追肥。茶树是多年生73夏、秋茶叶不及春茶产量高,但茶树经过春茶采摘消耗大量养分,要保持茶叶优质高产,夏茶后再追肥一次是必不可少的,施肥方法应掌握雨后或早晚开沟,切勿贪求省便叶面撤施,叶片灼伤还会影响肥效。追肥次数全年可分2--4次,视当地采茶制度和气候而异,春季追肥量占全年1/2或2/3,如采秋茶,第一次春茶追肥占1/2,其余1/2分为夏、秋季施用。夏、秋茶叶不及春茶产量高,但茶树经过春茶采摘消耗大量养分,要74③冬季重施基肥。秋茶结束要进行大量施有机肥,对茶园进行深翻,于茶行一侧挖30×40cm深沟,亩施菜饼200—250公斤加尿素或复合肥20—25公斤混拌盖土,如有条件亩施猪牛粪50—100担加钙镁磷肥30公斤和硫酸钾20公斤混施盖土,对促进微生物的有机质分解,改善土壤结构,满足茶树养分需求效果更佳。③冬季重施基肥。秋茶结束要进行大量施有机肥,对茶园进行深翻,75三、茶园土壤耕作(一)合理耕作的意义(二)茶园土壤耕作的类型耕作——在原耕作层基础上,进行疏松土壤,加强土层水热交换,加深和熟化耕作层茶园耕作的真正含意就是有意识地改良土壤的性状,使之适应于茶树生长。(三)茶园铺草(四)茶园水分管理三、茶园土壤耕作(一)合理耕作的意义(二)茶园土壤耕作的76(一)合理耕作的意义:1.能改良土壤的理化性质,有利于茶树根系生长。*耕作能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利于提高好气性生物的活动;*利于提高土壤的水肥气热的状态。

2.能消灭茶园杂草。耕作能灭草,尤其是幼龄茶园。

3.能杀虫灭菌作用。*合理耕作能把藏于地中的虫卵、蛹、病菌翻于地面,用药剂或用阳光的紫外线杀菌作用。(一)合理耕作的意义:77二、茶园土壤耕作的类型1、浅耕和中耕2、深耕3、深翻改土茶园土壤耕作可分为浅耕、中耕、深耕及深翻改土。二、茶园土壤耕作的类型1、浅耕和中耕2、深耕781.浅耕和中耕即在表土层作浅层耕作。⑴作用:①铲除杂草;②疏松表土层土壤,加强土壤的透水、透气性;③切断土壤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稳定下面耕作层的水热状态。1.浅耕和中耕即在表土层作浅层耕作。791.浅耕和中耕⑵时间与方式浅耕:深度10cm以内,除草结合施肥。每年进行3-5次,即在3月施催芽肥时耕作一次,5-6月夏肥施用时耕作一次,8-9月除草一次,利用杂草种子还未成熟时进行一次秋肥,除草浅耕。对幼龄茶园除草,苗旁杂草用手拔除,除草仅在行间进行,以免损伤幼苗。中耕:深度10-15cm,主要在春茶之前。1.浅耕和中耕⑵时间与方式802.深耕指在原耕作层的基础上,加深耕作层作业。⑴作用:①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可减轻土壤的容重,增加土壤孔隙度,提高土壤蓄水量。②加深和熟化耕作层,加速下层土壤风化分解,将水不溶性养分转化为可溶性养分。2.深耕指在原耕作层的基础上,加深耕作层作业。812.深耕⑵深耕的程度:深耕的效果主要是依茶树根系在土壤中分布状况而定。深耕程度:依茶园管理水平、种植方式、品种、树龄而定:管理水平高的茶园,长势好的茶园,可以浅耕或免耕。条栽密植茶园行间根系分布较多,程度浅些,不能年年深耕。2.深耕⑵深耕的程度:822.深耕疏植茶园,丛栽茶园:深耕程度可深些,一般可掌握在25-30cm。大叶种根系分布较深可深耕,而中小叶种则可适当浅些。幼龄茶园浅耕,老龄茶园可深耕。土壤结构良好,土壤肥沃的茶园可以免耕。2.深耕疏植茶园,丛栽茶园:深耕程度可深些,一832.深耕⑶深耕的时间与方式深耕掌握的时间的原则是:避开采茶旺季和不良的环境条件。如恶劣的天气,如高温、干旱、霜冷。2.深耕⑶深耕的时间与方式842.深耕北部茶区:在8-9月基本结束茶季,气温也不很低,杂草种子尚未成熟,是较好的深耕季节。南部茶区:一般在11月----次年2月间进行,偏早较好些,冬季重霜期后进行深耕,在耕作中可以不打碎土块,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同时结合清园工作,把杂草、枯枝、落叶压入土中。2.深耕北部茶区:在8-9月基本结束茶季,气温853.深翻改土⑴作用:能破坏底土对根系的机械阻力,结合施用大量的有机肥,进行改良土壤的性状。3.深翻改土⑴作用:863.深翻改土⑵时间与方法:

深翻改土要分期分批进行,一般在11月——次年2月。具体方法:①挖沟回表土,深×宽=50×50cm,回表土〉20cm。②施基肥:绿肥40-50担/亩。磷肥:50-100斤/亩,饼肥200-300斤/亩。③底土回沟面,把底土层平展于表面。3.深翻改土⑵时间与方法:87三、茶园铺草1、优点2、铺草的时间与方法3、铺草要求及注意事项三、茶园铺草1、优点2、铺草的时间与方法3881.优点(1)能保持茶园土壤疏松,提高土壤保水蓄水能力,减少水分蒸发。(2)铺草可缓和人为操作受到的压力,特别是雨季。(3)可减少地面径流,减少水土冲刷流失。下雨时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