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99页试卷第=page88页,共=sectionpages99页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复习文言文阅读专练一、课内文言文阅读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子瞻迁于齐安①,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②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③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往往留宿于山上。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然将适西山,行于松柏之间,羊肠九曲,而获小平,游者至此必息。倚怪石,荫茂木,俯视大江,仰瞻陵阜,旁瞩溪谷,风云变化,林麓向背,皆效于左右。有废亭焉,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其旁古木数十,其大皆百围千尺,不可加以斤斧。子瞻每至其下,辄睥睨④终日,一旦大风雷雨,拔去其一,斥其所据,亭得以广。子瞻与客入山视之,笑曰:“兹欲以成吾亭邪?”亭成而西山之胜始具。子瞻于是最乐。昔余少年,从子瞻游。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⑤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至其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实,酌水而饮之,见者以为仙也。盖天下之乐无穷,而以适意为悦。方其得意,万物无以易之。及其既厌,未有不洒然自笑者也。譬之饮食,杂陈于前,要之一饱,而同委于臭腐,夫孰知得失之所在?惟其无愧于中,无责于外,而姑寓焉。此子瞻之所以有乐于是也。(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注释】①齐安:古郡名,即黄州,今湖北黄冈。②陂陁(pōtuò):不平坦。③幅巾:以幅巾束首,形容洒脱的样子。④脾睨(pìnì):斜视,表示有所打算。⑤褰(qiān)裳:提起衣服。【乙】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标两处)盖
天
下
之
乐
无
穷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意适忘反_____________(2)然将适西山_____________(3)至若春和景明_____________(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其遗址甚狭,不足以席众客。(2)微斯人,吾谁与归?4.苏轼“以适意为悦”,请从【甲】文中找出两处体现苏轼游山“适意”的句子。5.【甲】【乙】两文写景各有特色,请分别揣摩两文作者写景的意图。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醉翁亭记(节选)欧阳修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大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乙】岳阳楼记(节选)范仲淹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嗟乎!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词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感极而悲者矣——已而夕阳在山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醉能同其乐C.游人去而禽鸟乐也——则有去国怀乡D.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7.翻译下列句子。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大守也。8.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甲】文中太守生活态度的看法。9.你认为【乙】中的“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曰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①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②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③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同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注:①刻露:鲜明地显露。②本:根据。③安:安享。10.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乎山水/之间也 B.往来/而不绝者C.乐其地僻/而事简 D.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1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临:居高面下)B.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
(岁物:收成)C.遂书以名其亭焉
(名:起名)D.野芳发而幽香
(发:散发)12.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醉翁之意不在酒A.名之者谁 B.道其风俗之美C.修之来此 D.望之蔚然而深秀者13.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2)掇幽芳而荫乔木。14.甲、乙两文均是作者贬官滁州时所作,请从志趣情感方面简要分析两文的异同。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选自张岱《湖心亭看雪》)【乙】天启①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许。晚霁,余登龙山,坐上城隍庙山门,李岕生、高眉生、王畹生、马小卿、潘小妃②侍。万山载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坐久清冽,苍头③送酒至,余勉强举大觥敌寒,酒气冉冉,积雪欱④之,竟不得醉。马小卿唱曲,李岕生吹洞箫和之,声为寒威所慑,咽涩不得出。三鼓⑤归寝。马小卿、潘小妃相抱从百步街旋滚而下,直至山趾⑥,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头车,拖冰凌而归。(选自张岱《龙山雪》)【注释】①天启:明真宗(朱由校)的年号。②李岕生等:当时的伶人(戏曲演员)。③苍头:年纪大的伙计。④欱:同“喝”。⑤三鼓:三更。⑥山趾:山脚。15.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绝”是消失的意思,写出了大雪后冰天雪地、万籁俱寂的样子。B.“上下一白”中的“一”是一片的意思,写出了大雪后天地相接、浑然一片的苍茫。C.“与余舟一芥”中的“芥”指小舟如同一点草芥一般渺小,透露出人生的渺茫感。D.“月不能光”中的“光”在这里是发光的意思,月发不出光,侧面烘托出雪光之亮。16.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湖中焉得更有此人!17.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被舟子总结为一个“痴”字,这个“痴”字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18.张岱的写景散文,往往文笔简练,绘形传神,令人读来过目不忘。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在甲文中,关于西湖的景、亭中的人,作者用①_________手法——不施浓墨重彩,不加烘托渲染,只用寥寥数笔,颇有韵味;乙文巧妙地选择②_____与③_______两种景物,以简笔勾勒,相互烘托,突出雪后夜晴之妙境,接着用大量笔墨写人的活动,反衬雪夜的④_______。二、课外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母丧去官,晏殊知应天府,闻仲淹名,召寘①府学。上书请择郡守,举县令,斥游情,击冗僭②、慎选举、抚将帅,凡万余言。除服,以殊荐,为秘阁校理。仲淹泛通《六经》,长于《易》,学者多从质问,为执经讲解,亡所倦。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诸子至易衣而出,仲淹晏如也。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太后崩,召为右司谏。言事者多暴太后时事,仲淹曰:“太后受遗先帝,调护陛下者十余年,宜掩其小故,以全后德。”帝为诏中外,毋辄论太后时事。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遗使③循④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⑤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扛、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⑥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注]①寘(zhì):放置,安置。②僭(jiàn):超越本分。③遗使:派遣使官。④循,通“巡”。⑤宫掖:皇宫。⑥蠲(juān):同“捐”,除去、免除。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1)宜掩其小故
(2)亡所倦(3)诸子至易衣而出
(4)且禁民淫祀20.下面选项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除服,以殊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B.宫掖中半日不食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所至开仓赈之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D.乃命仲淹安抚扛、淮
乃不知有汉21.翻译划线句子尝推其奉以食四方游士22.“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一文中发出的政治心声,也是他一生的写照。请在选文中找到相关事例作证明。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①贾诩字文和,武威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②以疾病去官,道遇叛敌,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勿杀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颖,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敌。叛敌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颖外孙,权以济事,咸此类也。③张绣在南阳,诩阴结绣,绣遣人迎诩。太祖征张绣,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④是后,太祖拒袁绍于官渡,绍遣人招绣,绣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绣曰:“袁强曹弱,又与曹为仇,从之如何?”诩曰:“此乃所以宜从也。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愿将军无疑!”绣从之,率众归太祖。太祖见之,喜,执诩手曰:“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子也。”表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⑤文帝即位,以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诩年七十七,薨,谥曰肃侯。2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权以济事(补益) B.诩阴结绣(暗中)C.表诩为执金吾(给皇帝上奏章) D.迁冀州牧(贬谪)24.下列句中的“以”与“以疾病去官”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故诩假以惧敌 B.必不以我为重C.徒以有先生也 D.生以乡人子谒余25.翻译下列句子。①诩曰:“兵势有变,亟往必利。”②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26.文中的贾诩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分析。文言文阅读①田豫①,字国让,渔阳雍奴人也。刘备之奔公孙瓒也,豫时年少,自托于备,备甚奇之。备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归,备涕泣与别,曰:“恨不与君共成大事也。”②鄢陵侯彰②征代郡,以豫为相。军次易北③,虏伏骑击之,军人扰乱,莫知所为。豫因地形,回车结圜阵,弓弩持满于内,疑兵塞其隙。胡不能进,散去。追击,大破之,遂前平代,皆豫策也。③迁南阳太守。先时,郡人侯音反,众数千人在山中为群盗,大为郡患。前太守收其党羽五百余人,表奏皆当死。豫悉见诸系囚,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诸囚皆叩头,愿自效,即相告语,群贼一朝解散,郡内清静。具以状上,太祖善之。④鲜卑素利等数来客见,多以牛马遗豫,豫转送官。胡以为前所与豫物显露,不如持金。乃密怀金三十斤,谓豫曰:“愿避左右,我欲有所道。”豫从之,胡因跪曰:“我见公贫,故前后遗公牛马,公辄送官,今密以此上公,可以为家资。”豫张袖受之,答其厚意。胡去之后,皆悉付外,具以状闻于官府。(节选自《三国志·田豫传》有删改)【注释】①田豫:三国时期曹魏将领,初从刘备,因母亲年老回乡,后跟随公孙瓒,公孙瓒败亡后,投奔曹操,受曹操重用。②鄢陵侯彰:即鄢陵侯曹彰。③易北:易水北面。27.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军次易北
次:临时驻扎B.大为郡患
患:祸患C.愿自效
效:效命,效力D.太祖善之
善:认为善良28.下列各项加点词意思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备之奔公孙瓚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B.豫以母老求归
属予作文以记之C.弓弩持满于内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D.莫知所为
酿泉为酒29.翻译文中划线句子。乃密怀金三十斤,谓豫曰:“愿避左右,我欲有所道。”30.田豫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材料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林逋,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少孤,力学,不为章句。性恬淡好古,弗趋荣利,家贫衣食不足,晏如也。初放游江、淮间,久之归杭州,结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既就稿,随辄弃之。或谓:“何不录以示后世?”逋曰:“吾万晦迹①林壑,且不欲以诗名一时,况后世乎!”然好事者往往窈记之,今所传尚三百余篇。林逋隐居杭州孤山,常畜两鹤,纵之则飞入云霄,盘旋久之,复入笼中。逋常泛小艇,游西湖诸寺。有客至逋所居,则一童子出应门,延客坐,为开笼纵鹅。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盖尝以鹤飞为验也。【注释】①晦迹:隐居。3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久之归杭州()(2)常畜两鹤()(3)延客坐,为开笼纵()3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B.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C.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D.逋善行书/喜为诗/其词澄浃峭/特多奇句33.请用现代汉语表达下列句子。(1)既就稿,随辄弃之。(2)良久,逋必棹小船而归。34.比较上文中的林逋和《湖心亭看雪》中的张岱,你认为两人的志趣是否相同?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述你的观点和理由。答案第=page11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盖/天下之乐/无穷。
2.
同“返”,返回
到
日光
曾经
3.①它的遗址非常狭小,不能够坐下许多游客。②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4.①有山可登,有水可浮,子瞻未始不褰裳先之。有不得至,为之怅然移日。②翩然独往,逍遥泉石之上,撷林卉,拾涧石,酌水而饮之。
5.①甲文着力描写了西山幽深寂静,与世隔绝的胜景,意在展现苏轼超然物外、乐观豁达、自得其乐的形象特点。②乙文描写洞庭湖雨天和晴天的景致目的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进而与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作对比,突出古仁人的高尚情操,同时也为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做铺垫。6.A
7.①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②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那就是太守啊。
8.可以从“与民同乐”、“寄情山水”等方面谈积极向上的一面。
9.表达正能量,言之有理即可。10.A
11.D
12.B
13.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山光水色中啊。
春天采摘幽香的鲜花,夏天在茂密的乔木下乘凉。(句中的“掇(拾取)、芳(花)、荫(荫庇,乘凉)”几个词是赋分点。)
14.《醉翁亭记》主要描写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自然风光,勾勒出一幅太守与民同乐的图画,抒发了作者的政治思想和寄情山水以排遣遭受打击的复杂感情。《丰乐亭记》除记述建丰乐亭的经过及与滁人共游之乐外,还描绘了滁州从战乱到和平的变迁,从而寄托了安定来之不易,应予珍惜的命意。15.B
16.在湖中哪能还有(您)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呢!
17.①痴行。“独往湖心亭看雪”“强饮三大白而别”,都是作者特立独行、率直任性的性格体现,是旁人眼中之“痴”;②痴景。“湖中人鸟声倶绝”“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汽车买卖合同正规版本范文
- 鱼菜共生系统知到课后答案智慧树章节测试答案2025年春宁夏大学
- 202x手绘毕业答辩模板
- 2025《合同管理规程》联合签署
- 2025街头小吃摊位租赁合同
- 2025汽车销售代理合同示范文本格式
- 2024年清远市公安局选调事业编制人员真题
- 女方非婚生子抚养协议(2025年版)
- 深圳注册公司合同范本
- 2024年福建宁德职业技术学院招聘真题
- 眼科急救知识培训课件
- 幼儿园安全制度
- 2025届苏锡常镇四市高三二模试题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2022-2023学年二年级下学期数学期中检测练习卷
- 探讨DeepSeek对出版业的数字化转型支持
- 管理学基础-形考任务二-国开-参考资料
- 2025年江苏淮安市涟水县安东控股集团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参考试题库100题(含答案)
- 物资出入库管理制度范本
- 世界地图矢量图和各国国旗 world map and flags
- 银行借款合同变更协议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