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课件_第1页
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课件_第2页
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课件_第3页
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课件_第4页
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危害防护

二零一七年五月十二日中宁

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危害防护徐明职业卫生评价师安全注册工程师安全评价师

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第一部分:我国职业健康现状第二部分: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第三部分:职业危害与控制第四部分:企业职业病防治主要工作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

(一)职业危害分布广,接触的人群多,职业病发病居高不下

全国就业劳动力人口近7.7亿,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者超过2亿。广泛分布在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30多个等30多个行业。职业危害接触人数、分布领域都在世界上居首位。职业危害依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我国职业危害现状

(一)职业危害分布广,接触的人群多,职业病发病居高不下

全发病率高2014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根据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4年共报告职业病29972例。职业性尘肺病26873例,急性职业中毒486例,慢性职业中毒795例,其他职业病合计1818例。从行业分布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开采辅助活动行业的职业病病例数较多,分别为11396例、4408例和2935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2.52%。

发病率高2014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根据全国30疾病主要分类见图疾病主要分类见图

从行业分布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开采辅助活动行业的职业病病例数较多,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2.52%(图2)从行业分布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开采辅助

●职业性尘肺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共报告职业性尘肺病新病例26873例,较2013年增加3721例(见图3)。其中,94.21%的病例为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3846例和11471例。尘肺病报告病例数占2014年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9.66%●职业性尘肺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职业性化学中毒

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95起,中毒486例,死亡2例。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7起(同时中毒1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下),中毒84例。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30余种,其中一氧化碳中毒的起数和人数最多,共发生111起213例。

共报告各类慢性职业中毒795例,死亡2例,均为苯中毒。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例数排在前三位的化学物质分别是苯、铅及其化合物(不包含四乙基铅)和砷及其化合物,分别为282例、224例和120例。

●职业性化学中毒

●职业性肿瘤

共报告职业性肿瘤119例,以各类制造业为主(图4)。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共报告职业性放射性疾病25例,分类见图5。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等六类职业病

共报告1632例(图6)。具体而言: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中,噪声聋占825例;职业性传染病中,布鲁氏菌病占376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中暑占87例,手臂振动病占36例;职业性皮肤病中,接触性皮炎占63例;职业性眼病中,化学性眼部灼伤占32例;其他职业病中,金属烟热占13例,滑囊炎占5例。

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报的2014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显示,该局在去年组织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年活动中,共监督检查企业25.8万家,发现问题和隐患49.2万项,对1.2万余家企业给予警告,罚款5820万元,责令停产整顿1904家,提请关闭1494家。全国共查处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事件)127起。

2014年,国家安监总局强化监督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项执法检查,检查机构505家,发现问题1603项,暂停资质126家,责令限期整改57家,取消资质25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报的2014年职业病防治底数不清底数不清(二)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快速转移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由经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由国外向国内转移(二)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快

(三)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时常发生,影响极大

河北白沟导致6人死亡的苯中毒事件2002年春节河南许昌等地部分到河北省高碑店市箱包生产加工企业打工人员,在回家过春节期间,陆续出现了中毒症状,并有6人相继死亡,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有25人苯中毒。

(三)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时常发生,影响极大

河北白沟导致6职业病维权:艰难的鉴定、索赔路职业病维权:艰难的鉴定、索赔路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一)职业史、既往史;(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四)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五)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开胸验肺事件开胸验肺事件原意指将通过人工手术方式把胸腔打开查验肺器官,后特指因为阶层关系无法保全自己受损利益而无奈作出的自我牺牲行为。泛指当事人或物被毁灭对自身有利证据或拒不屡行相关责任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或者法人、行为人为之采取的一种下下策,也可为是一最直接验证某些事物状态的方法,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极无奈的抗议与呻吟方式。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开胸验肺事件原意指将通过人工手术方式把胸腔打开查2004年8月河南新密市人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而由于原单位拒开证明,他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只能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验肺,为自己证明。这个事件被称为“开胸验肺事件”。2004年8月河南新密市人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开胸验肺事件始末

2007年10月份,X胸片显示张海超双肺有阴影;此后经多家医院检查,诊断其患有尘肺病。

2009年1月,北京多家医院确诊其为尘肺病。

2009年5月25日,郑州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结果为“无尘肺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

2009年6月,张海超主动爬上手术台“开胸验肺”。

2009年7月15日,媒体介入报道。

2009年7月23日,郑州市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否认公司有责任。

2009年7月24日,卫生部督导组介入。

2009年7月27日,确诊张海超为三期尘肺病。河南省新密市劳动局认定为工伤,张海超已开始申请伤残鉴定。

2009年7月28日,河南省卫生厅追究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新密市卫生防疫站等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郑州市委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决定。

开胸验肺事件始末

2007年10月份,X胸片显示张海超双肺有

(四)传统职业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又出现新的职业危害

尘肺、铅、苯、汞、有机磷农药和三硝基甲苯毒鼠强中毒、正已烷中毒等罕见的职业中毒事件

(四)传统职业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又出现新的职业危害

尘肺正己烷中毒严重事故:1996年深圳辉开电子厂发生的76人中毒事件多发工厂:电子厂、印刷厂、鞋厂、橡胶厂

正己烷中毒是指接触正己烷引起的疾病。正己烷俗称白电油,属饱和脂肪烃类,由于几乎不溶于水,溶于醚和醇,常作为溶剂在石油加工业的催化重整、食品制造业的粗油浸出、塑料制造业的丙烯溶剂回收、日用化学品制造业的溶剂萃取、印刷与五金电子行业除污清洁、皮革鞋业中黏合等工序中广泛应用;在生产中,短时间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患者感觉头晕、麻痹等。长期接触低浓度正己烷可引发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特点是起病隐匿并逐步进展。早期表现为手足发麻、刺痛、蚁走感,手足部痛觉与触觉减退,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四肢无力、上楼费力、行走困难,甚至不能站立。患者双上肢出现肌无力症状,双手不能握拳,做精细动作困难。严重者无法站立,平卧时翻身困难,四肢肌肉萎缩,足下垂,跟腱反射消失。周围神经病所致瘫痪的特点是,四肢左右对称,下肢较上肢严重、远端重于近端。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源性损害。正己烷中毒严重事故:1996年深圳辉开电子厂发生的76人中毒事故举例

丢失探伤

机放射源

受照事故

事故举例

丢失探伤

机放射源

受照事故

事故经过:

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队在探伤检测后,将放射源(192Ir<依>)从仪器中掉出,遗留在工地上。一工作人员在第二天上班时,发现放射源并拾起,双手来回玩耍、观看约20min,然后放入左裤兜;2小时后放入工具箱内,并在工具箱边吃饭、休息,下午下班洗澡时,发现右大腿有2x2cm的充血性红斑。当晚入院治疗。事故经过:

2001

(五)职业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ILO(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全球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4%。2008年我国GDP为30.0767万亿元人民币,如果照此估计,我国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2万亿元。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五)职业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1、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有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既包括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也包括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二)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1、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二)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高温、高压、低压、震动、噪声、高湿、电离或非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原料、辅料及某些微生物和寄生虫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2)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不合理精神(心理)职业紧张个别器官紧张,例如视力紧张不良体位或不合理工具(2)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职业职业紧张教师70.6%外企员工77%管理人员55.4%外企白领63.7%交警88.3%卫生服务人员79.4%物业管理37.8%职业职业紧张教师70.6%外企员工77%管理人员55.4%外(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车间布局不合理通风防尘、防毒、防暑降温。安全防护(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出现职业特征抗病能力下降引起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出现职业特征

第二部分职业病概述

第二部分职业病概述

一、职业病概述二、职业病的概念三、职业病的种类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危害一、职业病概述一、职业病概述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概念广义狭义诊断与治疗健康监护个体防护敏感人群标准毒性检测防治措施种类分布种类一、职业病概述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概念诊断与治疗健康监护二、职业病的概念广义的概念: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这个概念是医学定义,职业病属于临床医学范畴,广泛涉及呼吸、心血管、消化、肾、血液、神经等科,也涉及眼、耳鼻喉、皮肤、外科等,另外,还与影像、检验等学科关系密切二、职业病的概念广义的概念:

由于社会保障的需要,每个国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由国家和政府部门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了职业病范围,称为法定职业病,经确诊后,则享有政府规定的劳保待遇,即狭义的职业病。在2002年的在职业病目录中列出10类115种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的条件:第一、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第二、列入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第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形成劳动关系,个体劳动不纳入职业病管理的范围。

狭义概念:由于社会保障的需要,每个国家根据各三、职业病的种类目前,我国的法定职业病有10类115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种类与来越多,导致职业病的范围越来越广,职业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见过或者很少发生的职业病。同时考虑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法定职业病的范围不断的进行修订1957年规定14种法定职业病;1987年修订为9类99种;2002年修订为10类115种法定职业病三、职业病的种类目前,我国的法定职业病有10类115种。随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危害1、化学因素,引起职业中毒(55+其他)2、粉尘因素,引起尘肺病(12+其他)3、生物因素,引起感染(3种)4、物理因素,高温—引起中暑,震动—震动病、高气压、低气压(5种)5、放射性物质引起放射性疾病(10+其他)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其他)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三种)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噪声、铬等)(3种)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8种)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5种)10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115种职业病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危害1、化学因素,引起职业中毒(第三部分:职业危害与控制

一、粉尘的概念二、粉尘危害三、尘肺四、粉尘危害的控制五、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防治六、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防治七、高温作业的危害与防治八、个体防护第三部分:职业危害与控制1、气体和蒸气:CL2、CO等2、气溶胶:以微细的液体或固体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铝尘、酸雾等按气溶胶存在的形态可分成雾:液态的分散性气溶胶和凝集性气溶胶统称为雾,雾的粒径通常较大,在10μm以上。烟:属于固态凝集性气溶胶,同时含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粒子的凝集性气溶胶也称为烟,粒径在1μm以下。尘:属于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尘的粒径范围较大,从1μm到10μm。一般,大于10μm的颗粒,就沉降了.一、粉尘概念1、气体和蒸气:CL2、CO等一、粉尘概念据粉尘的性质分类:1、无机性粉尘①金属性粉尘例如铝、铁、锡、铅、锰、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②非金属的矿物粉尘例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③人工合成无机粉尘例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据粉尘的性质分类:2、有机性粉尘①植物性粉尘例如木尘、烟草、棉、麻、谷物、茶、甘蔗、丝等粉尘。②动物性粉尘例如畜毛、羽毛、角粉、骨质等粉尘。③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染料、农药、人造有机纤维等。2、有机性粉尘二、粉尘危害粉尘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进入人体,其中以呼吸道为主要途径。粉尘对人体可产生炎症、纤维化、中毒、过敏和肿瘤等作用。比如金属粉尘,某些金属粉尘通过肺组织吸收,进人血循环,引起中毒。另一些金属粉尘可导致过敏性哮喘或肺炎。此外,某些金属粉尘引发接触性皮炎。

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尘肺、粉尘沉着症、呼吸系统炎症和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二、粉尘危害三、尘肺病(一).尘肺病定义

(二).影响尘肺病发病的因素

(三).尘肺病的治疗

三、尘肺病

(一)尘肺病的定义1、我国尘肺病的定义: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尘肺内滞留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定语的特殊含义:“在职业活动中”,“生产性粉尘”,“全身性疾病”,“长期吸入”2、该定义的不足之处。ILO:“尘肺是粉尘在肺内的蓄积和组织对粉尘存在的反应。”(一)尘肺病的定义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3、尘肺的种类(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炭墨尘肺,(5)、石棉尘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瓷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造尘肺(13)、其它尘肺3、尘肺的种类1、矽肺不是所有尘肺的总称2、在尘肺病目录中没有“煤肺”、“煤矽肺”、“羽毛尘肺”等名称。无机粉尘除金属粉尘外引起的尘肺,一旦发生,即使停止接触粉尘,肺部病变仍然发展。

1、矽肺不是所有尘肺的总称锡、铁、锑等金属粉尘被吸入后,主要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异物反应,以网状纤维增生的间质纤维化为主,在X射线胸片上可以看到满肺野圆形阴影,主要是这些金属的沉着,这类病变又称粉尘沉着症,不损伤肺泡结构,因此肺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机体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对健康危害不明显。脱离粉尘作业,病变可以不再继续发展,甚至肺部阴影逐渐消退。锡、铁、锑等金属粉尘被吸入后,主要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异物反有机粉尘能不能引起尘肺有争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氯乙烯、人造纤维粉尘可引起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本类病变常伴有肺部轻度纤维化发生,是否属于尘肺存在争论,部分日本学者和中国学者认为可归类于尘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不属于尘肺。合成纤维(涤纶、锦纶、晴论、维纶、氯纶等)尘肺,合成树脂(酚醛树脂)尘肺、木工尘肺。有机粉尘能不能引起尘肺有争论正常呼吸系统解剖正常呼吸系统解剖(二).影响尘肺病发病的因素

1、粉尘的种类2、粉尘的浓度3、接触时间4、个体差异(二).影响尘肺病发病的因素Jacobsen曲线Jacobsen曲线尘肺的发生概率与平均呼吸性粉尘浓度关系曲线(德国)尘肺的发生概率与平均呼吸性粉尘浓度关系曲线(德国)Resiner曲线Resiner曲线(三)、尘肺病的治疗1、中西药治疗2、肺灌洗3、支持疗法4、治疗原则(三)、尘肺病的治疗1、中西药治疗尘肺病的治疗原则1、减少并发症、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痛苦、延长寿命。2、以并发症、合并症治疗为主,病因治疗和疾病本身治疗为附。尘肺病的治疗原则1、减少并发症、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痛苦、延长四、粉尘危害的控制(一)、“八字方针”(二)、工程防护措施(三)、工作环境监护措施(四)、健康监护措施(五)、个体防护措施(六)、管理培训措施。四、粉尘危害的控制(一)、“八字方针”(一)、“八字方针”

经典的防降尘“八字方针”,即“革、水、密、风、管、教、护、检”。“革”是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水”是湿式作业;“密”是密闭、捕尘、抽尘;“风”是改善通风;“护”是个人防护;“管”是加强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及时检修防尘设备,“教”是宣传教育,发动工人搞好防尘工作,“检”是定期检测尘和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一)、“八字方针”经典的防降尘“八字方针”,即“革、水、(二)、工程防护措施

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有“通风”、“水”、“密闭隔离”、“粉尘收集过滤”以及“降尘剂”的使用等。

(二)、工程防护措施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有“通风”、“水”、“(三)、工厂车间的主要防尘对策及技术措施

1、基本对策

2、防尘技术措施

(1)工艺和物料,(2)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3)通风除尘设施(三)、工厂车间的主要防尘对策及技术措施1、基本对策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①采用密闭管道转送、密闭自动(机械)称量、密闭设备加工,防止粉尘外逸②通过降低物料差,适当降低溜槽倾斜度等降低扬尘③湿式作业可有效地减少物料在装卸、转动、破碎、筛分、混合和清扫等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和扩散。④用水冲洗的方法清理积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①采用密闭管道转送、密闭自动(机械)(3)、通风除尘设施①全面机械通风:全面机械通风是对整个厂房进行通风、换气,是把清洗的新鲜空气不断地送入车间,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包括粉尘)浓度稀释并将污染的空气排到室外,使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达到卫生标准。②局部机械排风(3)、通风除尘设施①全面机械通风:局部排风系统的构成吸尘罩、风道、除尘器和风机组成局部排风系统的构成吸尘罩、风道、除尘器和风机组成五、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和防治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1、神经系统2、呼吸系统3、血液系统4、消化系统5、泌尿系统6、其他五、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和防治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综合防毒措施消除毒物密闭、隔离有害物质污染源,控制有害物质逸散加强对有害物质的检测,控制有害物质浓度建立对毒物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加强个体防护提高机体免疫力接触毒物作业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综合防毒措施消除毒物六、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预防噪声对健康的危害1、听觉系统2、神经系统3、心血管系统4、消化系统六、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预防噪声对健康的危害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实行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根据《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A声级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容许标准为85分贝,现有企业暂时达不到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另有规定接触不足8小时的工作,噪声标准可适当放宽,接触时间减半容许放宽3分贝,但最大强度不得超过115分贝。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与厂房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个体防护定期体检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时间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实行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七、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防治概念工作生产中,高气温(35-38摄氏度以上)伴有强辐射热,或高气温伴有高气湿的工作,称为高温作业。高温作业对健康的危害1、先兆中暑2、轻症中暑3、重症中暑七、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防治概念防暑降温的措施疏散热源合理布置热源采取隔热措施首先采用自然通风措施,还可选用机械通风防暑降温的措施疏散热源八、个体防护八、个体防护防护用品的分类1、一般规定2、头部护具类3、眼(面)护具类、4、上肢防护类5、下肢的防护类、6、呼吸护具类、7、听力防护、8、防护服装类9、防寒用品类防护用品的分类1、一般规定头部护具类工作帽安全帽头部护具类工作帽安全帽呼吸护具类呼吸护具类眼(面)护具类眼(面)护具类上肢防护类上肢防护类下肢防护类胶面防砸安全靴胶靴下肢防护类胶面防砸安全靴胶靴护腿和布袜护腿和布袜十四、听力防护类耳塞、耳罩十四、听力防护类耳塞、耳罩第四部分:企业职业卫生主要工作

第四部分:企业职业卫生主要工作职业病防治法第一章总则1~12条(基本方针和原则)第四章职业病诊断与职业病病人保障39~54条(服务机构责任、病人权益)第五章监督检查

55~61条(政府职责)第六章法律责任62~76条(违法及其罚则)第七章附则77-79条(其他)第三章劳动过程中的防护与管理

19~38条(企业、工会、个人责任权益)第二章前期预防13~18条(三同时)17配套法规、规章和667标准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职业病防治法第一章总则1~12条(基本方针和原则)第四一、机构和人员

1、职业卫生管理机构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2、建立或委托技术服务机构一、机构和人员二、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

用人单位在制定生产经营整体规划时,应将职业病防治工作纳入法定代表人的目标管理责任制中,并通过层层分解的目标使下属机构都有相应的职责、任务、目标、进度和考核指标。二、制定目标管理责任制三、制定各项管理制度例如:1、职业危害防治责任制度2、职业病危害申报制度3、护设施维护检修管理制度4、作业环境监测制度5、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6、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制度7、职业卫生培训制度8、职业危害告知制度9、档案管理制度等等三、制定各项管理制度四、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必须要有近期计划和远期规划,将防治职业病的阶段目标和总体设想纳入到计划中去。制定计划前必须对本单位的职业病危害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全面了解本单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分布、种类、浓度(强度)及危害后果,了解有关防护设施的运行和效能,了解职工健康情况。四、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五、设置岗位操作规程

岗位操作规程应当与岗位职责相对应,并经过科学论证,其内容还应当包括职业卫生防护的内容,并张贴在操作岗位。六、建立职业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五、设置岗位操作规程六、工程防护措施1、新、改、扩建项目预评价、三同时、效果评价2、有与职业危害防治相适应的、有效的防护措施3、保证正常运行,使职业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要求。六、工程防护措施七、按规定发放符合标准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指导其正确使用。八、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九、职业卫生培训十、职业危害告知十一、交纳工伤保险十二、对使用有毒物品的用人单位,必须按规定取得职业卫生安全许可证。七、按规定发放符合标准要求的个体防护用品,并指导其正确使用。十三、单位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危害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职业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在产生严重职业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在醒目设置警示标示或说明,说明产生危害的因素、后果、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等十三、单位设置公告栏十四、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根据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用人单位应当为各种用工形式的劳动者(包括正式工、临时工、合同工等)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应包括从业人员职业史、粉尘接触史、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诊断等资料。十四、建立、健全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十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

职业卫生档案,应当包括基本情况、工艺流程、有毒有害因素动态监测结果及其汇总、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职业病人清单、防护设施清单等内容。十五、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用人单位劳动者10项义务:配备防护设施、治理职业危害作业场所危害评价与管理劳动者健康监护(上岗前、在岗中、离岗时)危害告知(合同、作用场所、培训教育)建立危害监测和劳动者健康档案职业病报告义务对患职业病者的救治、安置依法参加工伤劳动保险落实职业危害治理和职业病防治经费未成年工、女工保护9项权利:获得职业卫生培训教育获得职业卫生防护接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服务知情权:危害、危害后果、防护条件要求改善工作条件拒绝强令违章操作、冒险作业批评、检举、控告参与民主管理要求并获得健康损害赔偿用人单位劳动者10项义务:9项权利: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有:

【石墨粉尘】、【炭粉尘】【石油焦粉尘】、【沥青烟尘】。根据TJ36-79《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为,生产性粉尘中的氧化铝粉尘不得超过6mg/m3;其他粉尘(当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在10%以下)不得超过10mg/m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粉尘主要有:

二氧化硫(SO2),一种无色气体,对眼和呼吸道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长期接触低浓度SO2会乏力、呼吸不适,出现鼻炎、喉炎。吸入高浓度SO2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炎。严重中毒者可因声带痉挛以致窒息。我国标准规定空气中SO2浓度最高允许值是15mg/m3。

沥青烟。煤沥青的软化点为100~110℃,属高温沥青。沥青中含有光感物质,长时间接触,并经阳光照射,可引起皮炎;沥青烟还会对皮肤及粘膜产生刺激作用。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嗅气体,产生于石墨化炉。它在血液中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组织缺氧。轻度中毒者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恶心、呕吐、无力、脉快、浅至中度昏迷;重度患者深度昏迷、瞳孔缩小、肌张力增强、频繁抽搐、大小便失禁、肺水肿、严重心肌损害等。

现行国家标准《高温作业分级》中规定,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等于或大于25℃的作业,即为高温作业。资料表明,环境温度达到28℃时,人的反应速度、运算能力、感觉敏感性及感觉运动协调功能都明显下降。高温使劳动效率降低,增加操作失误率。主要体现在影响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代谢及循环系统等。高温还可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使工人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力分散,肌肉工作能力降低,从而导致伤害事故。高温危害现行国家标准《高温作业分级》中规定,工作地点平均W

噪声危害

产生噪声的设备:噪声能引起人听觉功能敏感度下降甚至造成耳聋,或引起神经衰弱、心血管疾病及消化系统等疾病,噪声影响信息交流,促使误操作发生率上升。噪声危害产生噪声的设备:噪声能引起人听觉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危害防护

二零一七年五月十二日中宁

职业卫生管理与职业危害防护徐明职业卫生评价师安全注册工程师安全评价师

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第一部分:我国职业健康现状第二部分: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第三部分:职业危害与控制第四部分:企业职业病防治主要工作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

(一)职业危害分布广,接触的人群多,职业病发病居高不下

全国就业劳动力人口近7.7亿,暴露于各种职业危害因素者超过2亿。广泛分布在工业、农业、第三产业等30多个等30多个行业。职业危害接触人数、分布领域都在世界上居首位。职业危害依然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一、我国职业危害现状

(一)职业危害分布广,接触的人群多,职业病发病居高不下

全发病率高2014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根据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西藏)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职业病报告。2014年共报告职业病29972例。职业性尘肺病26873例,急性职业中毒486例,慢性职业中毒795例,其他职业病合计1818例。从行业分布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开采辅助活动行业的职业病病例数较多,分别为11396例、4408例和2935例,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2.52%。

发病率高2014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根据全国30疾病主要分类见图疾病主要分类见图

从行业分布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开采辅助活动行业的职业病病例数较多,共占全国报告职业病例数的62.52%(图2)从行业分布看,煤炭开采和洗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和开采辅助

●职业性尘肺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共报告职业性尘肺病新病例26873例,较2013年增加3721例(见图3)。其中,94.21%的病例为煤工尘肺和矽肺,分别为13846例和11471例。尘肺病报告病例数占2014年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89.66%●职业性尘肺病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职业性化学中毒

共报告各类急性职业中毒事故295起,中毒486例,死亡2例。其中重大职业中毒事故7起(同时中毒10人以上或死亡5人以下),中毒84例。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30余种,其中一氧化碳中毒的起数和人数最多,共发生111起213例。

共报告各类慢性职业中毒795例,死亡2例,均为苯中毒。引起慢性职业中毒例数排在前三位的化学物质分别是苯、铅及其化合物(不包含四乙基铅)和砷及其化合物,分别为282例、224例和120例。

●职业性化学中毒

●职业性肿瘤

共报告职业性肿瘤119例,以各类制造业为主(图4)。

●职业性肿瘤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共报告职业性放射性疾病25例,分类见图5。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

●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等六类职业病

共报告1632例(图6)。具体而言: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中,噪声聋占825例;职业性传染病中,布鲁氏菌病占376例;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中,中暑占87例,手臂振动病占36例;职业性皮肤病中,接触性皮炎占63例;职业性眼病中,化学性眼部灼伤占32例;其他职业病中,金属烟热占13例,滑囊炎占5例。

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报的2014年职业病防治工作显示,该局在去年组织开展职业卫生监督执法年活动中,共监督检查企业25.8万家,发现问题和隐患49.2万项,对1.2万余家企业给予警告,罚款5820万元,责令停产整顿1904家,提请关闭1494家。全国共查处各类职业病危害事故(事件)127起。

2014年,国家安监总局强化监督执法,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专项执法检查,检查机构505家,发现问题1603项,暂停资质126家,责令限期整改57家,取消资质25家。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通报的2014年职业病防治底数不清底数不清(二)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快速转移由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由经济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企业转移由国外向国内转移(二)职业病危害流动性大,危害转移严重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快

(三)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时常发生,影响极大

河北白沟导致6人死亡的苯中毒事件2002年春节河南许昌等地部分到河北省高碑店市箱包生产加工企业打工人员,在回家过春节期间,陆续出现了中毒症状,并有6人相继死亡,经国务院调查组调查有25人苯中毒。

(三)群发性职业危害事件时常发生,影响极大

河北白沟导致6职业病维权:艰难的鉴定、索赔路职业病维权:艰难的鉴定、索赔路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当提供:(一)职业史、既往史;(二)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三)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四)工作场所历年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资料;(五)诊断机构要求提供的其他必需的有关材料。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第十一条规定:“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开胸验肺事件开胸验肺事件原意指将通过人工手术方式把胸腔打开查验肺器官,后特指因为阶层关系无法保全自己受损利益而无奈作出的自我牺牲行为。泛指当事人或物被毁灭对自身有利证据或拒不屡行相关责任的相关企事业单位或者法人、行为人为之采取的一种下下策,也可为是一最直接验证某些事物状态的方法,同时也体现了一种极无奈的抗议与呻吟方式。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开胸验肺事件原意指将通过人工手术方式把胸腔打开查2004年8月河南新密市人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患有“尘肺”,但由于这些医院不是法定职业病诊断机构,所以诊断“无用”。而由于原单位拒开证明,他无法拿到法定诊断机构的诊断结果,最终只能以“开胸验肺”的方式进行验肺,为自己证明。这个事件被称为“开胸验肺事件”。2004年8月河南新密市人张海超被多家医院诊断出开胸验肺事件始末

2007年10月份,X胸片显示张海超双肺有阴影;此后经多家医院检查,诊断其患有尘肺病。

2009年1月,北京多家医院确诊其为尘肺病。

2009年5月25日,郑州职业病防治所的诊断结果为“无尘肺0+期(医学观察)合并肺结核”。

2009年6月,张海超主动爬上手术台“开胸验肺”。

2009年7月15日,媒体介入报道。

2009年7月23日,郑州市振东耐磨材料有限公司否认公司有责任。

2009年7月24日,卫生部督导组介入。

2009年7月27日,确诊张海超为三期尘肺病。河南省新密市劳动局认定为工伤,张海超已开始申请伤残鉴定。

2009年7月28日,河南省卫生厅追究郑州市职业病防治所、新密市卫生防疫站等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郑州市委对相关责任人作出处理决定。

开胸验肺事件始末

2007年10月份,X胸片显示张海超双肺有

(四)传统职业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又出现新的职业危害

尘肺、铅、苯、汞、有机磷农药和三硝基甲苯毒鼠强中毒、正已烷中毒等罕见的职业中毒事件

(四)传统职业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又出现新的职业危害

尘肺正己烷中毒严重事故:1996年深圳辉开电子厂发生的76人中毒事件多发工厂:电子厂、印刷厂、鞋厂、橡胶厂

正己烷中毒是指接触正己烷引起的疾病。正己烷俗称白电油,属饱和脂肪烃类,由于几乎不溶于水,溶于醚和醇,常作为溶剂在石油加工业的催化重整、食品制造业的粗油浸出、塑料制造业的丙烯溶剂回收、日用化学品制造业的溶剂萃取、印刷与五金电子行业除污清洁、皮革鞋业中黏合等工序中广泛应用;在生产中,短时间吸入高浓度正己烷可引起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状,患者感觉头晕、麻痹等。长期接触低浓度正己烷可引发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正己烷中毒性周围神经病的特点是起病隐匿并逐步进展。早期表现为手足发麻、刺痛、蚁走感,手足部痛觉与触觉减退,进一步发展可表现为四肢无力、上楼费力、行走困难,甚至不能站立。患者双上肢出现肌无力症状,双手不能握拳,做精细动作困难。严重者无法站立,平卧时翻身困难,四肢肌肉萎缩,足下垂,跟腱反射消失。周围神经病所致瘫痪的特点是,四肢左右对称,下肢较上肢严重、远端重于近端。神经肌电图检查显示神经源性损害。正己烷中毒严重事故:1996年深圳辉开电子厂发生的76人中毒事故举例

丢失探伤

机放射源

受照事故

事故举例

丢失探伤

机放射源

受照事故

事故经过:

2001年9月2日凌晨,某施工队在探伤检测后,将放射源(192Ir<依>)从仪器中掉出,遗留在工地上。一工作人员在第二天上班时,发现放射源并拾起,双手来回玩耍、观看约20min,然后放入左裤兜;2小时后放入工具箱内,并在工具箱边吃饭、休息,下午下班洗澡时,发现右大腿有2x2cm的充血性红斑。当晚入院治疗。事故经过:

2001

(五)职业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ILO(国际劳工组织)指出:全球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1.25万亿美元,约占全球GDP的4%。2008年我国GDP为30.0767万亿元人民币,如果照此估计,我国每年因职业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将高达1.2万亿元。根据有关部门的粗略估算,每年我国因职业病、工伤事故产生的直接经济损失达1000亿元,间接经济损失2000亿元。职业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

(五)职业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

1、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职业有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不良因素,既包括生产过程中存在的有害因素,也包括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有害因素。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1、患病主体是企业、事业单位或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四个条件缺一不可。(二)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1、职业危害因素的定义(二)职业危害因素与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毒物、生产性粉尘物理因素:高温、高压、低压、震动、噪声、高湿、电离或非电离辐射生物因素:原料、辅料及某些微生物和寄生虫职业危害因素分类(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2)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劳动组织不合理精神(心理)职业紧张个别器官紧张,例如视力紧张不良体位或不合理工具(2)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职业职业紧张教师70.6%外企员工77%管理人员55.4%外企白领63.7%交警88.3%卫生服务人员79.4%物业管理37.8%职业职业紧张教师70.6%外企员工77%管理人员55.4%外(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生产场所设计或安装不符合卫生要求或卫生标准。车间布局不合理通风防尘、防毒、防暑降温。安全防护(3)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出现职业特征抗病能力下降引起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的危害出现职业特征

第二部分职业病概述

第二部分职业病概述

一、职业病概述二、职业病的概念三、职业病的种类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危害一、职业病概述一、职业病概述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概念广义狭义诊断与治疗健康监护个体防护敏感人群标准毒性检测防治措施种类分布种类一、职业病概述职业病职业危害因素职业病概念诊断与治疗健康监护二、职业病的概念广义的概念:根据职业病防治法,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这个概念是医学定义,职业病属于临床医学范畴,广泛涉及呼吸、心血管、消化、肾、血液、神经等科,也涉及眼、耳鼻喉、皮肤、外科等,另外,还与影像、检验等学科关系密切二、职业病的概念广义的概念:

由于社会保障的需要,每个国家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由国家和政府部门以法律法规形式规定了职业病范围,称为法定职业病,经确诊后,则享有政府规定的劳保待遇,即狭义的职业病。在2002年的在职业病目录中列出10类115种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的条件:第一、在职业活动中接触职业危害因素而引起;第二、列入国家规定的职业病范围;第三、用人单位和劳动者要形成劳动关系,个体劳动不纳入职业病管理的范围。

狭义概念:由于社会保障的需要,每个国家根据各三、职业病的种类目前,我国的法定职业病有10类115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各种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产生职业危害因素种类与来越多,导致职业病的范围越来越广,职业病的种类越来越多,出现了一些过去未曾见过或者很少发生的职业病。同时考虑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对法定职业病的范围不断的进行修订1957年规定14种法定职业病;1987年修订为9类99种;2002年修订为10类115种法定职业病三、职业病的种类目前,我国的法定职业病有10类115种。随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危害1、化学因素,引起职业中毒(55+其他)2、粉尘因素,引起尘肺病(12+其他)3、生物因素,引起感染(3种)4、物理因素,高温—引起中暑,震动—震动病、高气压、低气压(5种)5、放射性物质引起放射性疾病(10+其他)6、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7+其他)7、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三种)8、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噪声、铬等)(3种)9、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8种)10、其他职业病危害因素(5种)10大类职业病危害因素,115种职业病四、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危害1、化学因素,引起职业中毒(第三部分:职业危害与控制

一、粉尘的概念二、粉尘危害三、尘肺四、粉尘危害的控制五、生产性毒物的危害与防治六、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防治七、高温作业的危害与防治八、个体防护第三部分:职业危害与控制1、气体和蒸气:CL2、CO等2、气溶胶:以微细的液体或固体颗粒分散于空气中的分散体系称为气溶胶。铝尘、酸雾等按气溶胶存在的形态可分成雾:液态的分散性气溶胶和凝集性气溶胶统称为雾,雾的粒径通常较大,在10μm以上。烟:属于固态凝集性气溶胶,同时含有固态和液态两种粒子的凝集性气溶胶也称为烟,粒径在1μm以下。尘:属于固态分散性气溶胶,尘的粒径范围较大,从1μm到10μm。一般,大于10μm的颗粒,就沉降了.一、粉尘概念1、气体和蒸气:CL2、CO等一、粉尘概念据粉尘的性质分类:1、无机性粉尘①金属性粉尘例如铝、铁、锡、铅、锰、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粉尘。②非金属的矿物粉尘例如石英、石棉、滑石、煤等。③人工合成无机粉尘例如水泥、玻璃纤维、金刚砂等据粉尘的性质分类:2、有机性粉尘①植物性粉尘例如木尘、烟草、棉、麻、谷物、茶、甘蔗、丝等粉尘。②动物性粉尘例如畜毛、羽毛、角粉、骨质等粉尘。③人工有机粉尘例如有机染料、农药、人造有机纤维等。2、有机性粉尘二、粉尘危害粉尘通过呼吸道、眼睛、皮肤等进入人体,其中以呼吸道为主要途径。粉尘对人体可产生炎症、纤维化、中毒、过敏和肿瘤等作用。比如金属粉尘,某些金属粉尘通过肺组织吸收,进人血循环,引起中毒。另一些金属粉尘可导致过敏性哮喘或肺炎。此外,某些金属粉尘引发接触性皮炎。

粉尘对机体影响最大的是呼吸系统损害,包括尘肺、粉尘沉着症、呼吸系统炎症和呼吸系统肿瘤等疾病。二、粉尘危害三、尘肺病(一).尘肺病定义

(二).影响尘肺病发病的因素

(三).尘肺病的治疗

三、尘肺病

(一)尘肺病的定义1、我国尘肺病的定义:由于在职业活动中长期吸入生产性粉尘并在尘肺内滞留而引起的以肺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定语的特殊含义:“在职业活动中”,“生产性粉尘”,“全身性疾病”,“长期吸入”2、该定义的不足之处。ILO:“尘肺是粉尘在肺内的蓄积和组织对粉尘存在的反应。”(一)尘肺病的定义职业卫生基础及管理培训最新版3、尘肺的种类(1)矽肺,(2)、煤工尘肺,(3)、石墨尘肺,(4)、炭墨尘肺,(5)、石棉尘肺(6)、滑石尘肺,(7)、水泥尘肺,(8)、云母尘肺,(9)、陶瓷尘肺(10)、铝尘肺,(11)、电焊工尘肺,(12)、铸造尘肺(13)、其它尘肺3、尘肺的种类1、矽肺不是所有尘肺的总称2、在尘肺病目录中没有“煤肺”、“煤矽肺”、“羽毛尘肺”等名称。无机粉尘除金属粉尘外引起的尘肺,一旦发生,即使停止接触粉尘,肺部病变仍然发展。

1、矽肺不是所有尘肺的总称锡、铁、锑等金属粉尘被吸入后,主要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异物反应,以网状纤维增生的间质纤维化为主,在X射线胸片上可以看到满肺野圆形阴影,主要是这些金属的沉着,这类病变又称粉尘沉着症,不损伤肺泡结构,因此肺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机体也没有明显的症状和体征,对健康危害不明显。脱离粉尘作业,病变可以不再继续发展,甚至肺部阴影逐渐消退。锡、铁、锑等金属粉尘被吸入后,主要沉积于肺组织中,呈现异物反有机粉尘能不能引起尘肺有争论高分子化合物如聚氯乙烯、人造纤维粉尘可引起非特异性慢性阻塞性肺病,本类病变常伴有肺部轻度纤维化发生,是否属于尘肺存在争论,部分日本学者和中国学者认为可归类于尘肺,但大多数学者认为不属于尘肺。合成纤维(涤纶、锦纶、晴论、维纶、氯纶等)尘肺,合成树脂(酚醛树脂)尘肺、木工尘肺。有机粉尘能不能引起尘肺有争论正常呼吸系统解剖正常呼吸系统解剖(二).影响尘肺病发病的因素

1、粉尘的种类2、粉尘的浓度3、接触时间4、个体差异(二).影响尘肺病发病的因素Jacobsen曲线Jacobsen曲线尘肺的发生概率与平均呼吸性粉尘浓度关系曲线(德国)尘肺的发生概率与平均呼吸性粉尘浓度关系曲线(德国)Resiner曲线Resiner曲线(三)、尘肺病的治疗1、中西药治疗2、肺灌洗3、支持疗法4、治疗原则(三)、尘肺病的治疗1、中西药治疗尘肺病的治疗原则1、减少并发症、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痛苦、延长寿命。2、以并发症、合并症治疗为主,病因治疗和疾病本身治疗为附。尘肺病的治疗原则1、减少并发症、延缓病情进展、减轻痛苦、延长四、粉尘危害的控制(一)、“八字方针”(二)、工程防护措施(三)、工作环境监护措施(四)、健康监护措施(五)、个体防护措施(六)、管理培训措施。四、粉尘危害的控制(一)、“八字方针”(一)、“八字方针”

经典的防降尘“八字方针”,即“革、水、密、风、管、教、护、检”。“革”是技术革新与技术革命;“水”是湿式作业;“密”是密闭、捕尘、抽尘;“风”是改善通风;“护”是个人防护;“管”是加强管理,建立各种制度,及时检修防尘设备,“教”是宣传教育,发动工人搞好防尘工作,“检”是定期检测尘和对工人进行健康检查.(一)、“八字方针”经典的防降尘“八字方针”,即“革、水、(二)、工程防护措施

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有“通风”、“水”、“密闭隔离”、“粉尘收集过滤”以及“降尘剂”的使用等。

(二)、工程防护措施工程防护措施主要有“通风”、“水”、“(三)、工厂车间的主要防尘对策及技术措施

1、基本对策

2、防尘技术措施

(1)工艺和物料,(2)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3)通风除尘设施(三)、工厂车间的主要防尘对策及技术措施1、基本对策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①采用密闭管道转送、密闭自动(机械)称量、密闭设备加工,防止粉尘外逸②通过降低物料差,适当降低溜槽倾斜度等降低扬尘③湿式作业可有效地减少物料在装卸、转动、破碎、筛分、混合和清扫等过程中粉尘的产生和扩散。④用水冲洗的方法清理积限制、抑制扬尘和粉尘扩散①采用密闭管道转送、密闭自动(机械)(3)、通风除尘设施①全面机械通风:全面机械通风是对整个厂房进行通风、换气,是把清洗的新鲜空气不断地送入车间,将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包括粉尘)浓度稀释并将污染的空气排到室外,使室内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达到卫生标准。②局部机械排风(3)、通风除尘设施①全面机械通风:局部排风系统的构成吸尘罩、风道、除尘器和风机组成局部排风系统的构成吸尘罩、风道、除尘器和风机组成五、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和防治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1、神经系统2、呼吸系统3、血液系统4、消化系统5、泌尿系统6、其他五、生产性毒物的危害和防治生产性毒物对人体的危害综合防毒措施消除毒物密闭、隔离有害物质污染源,控制有害物质逸散加强对有害物质的检测,控制有害物质浓度建立对毒物及预防措施的宣传教育加强个体防护提高机体免疫力接触毒物作业的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综合防毒措施消除毒物六、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预防噪声对健康的危害1、听觉系统2、神经系统3、心血管系统4、消化系统六、生产性噪声的危害与预防噪声对健康的危害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实行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

根据《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A声级规定:工作地点噪声容许标准为85分贝,现有企业暂时达不到的可适当放宽,但不得超过90分贝,另有规定接触不足8小时的工作,噪声标准可适当放宽,接触时间减半容许放宽3分贝,但最大强度不得超过115分贝。控制和消除噪声源合理规划和设计厂区与厂房控制噪声传播和反射的技术措施个体防护定期体检合理安排劳动和休息时间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实行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七、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防治概念工作生产中,高气温(35-38摄氏度以上)伴有强辐射热,或高气温伴有高气湿的工作,称为高温作业。高温作业对健康的危害1、先兆中暑2、轻症中暑3、重症中暑七、高温作业的危害和防治概念防暑降温的措施疏散热源合理布置热源采取隔热措施首先采用自然通风措施,还可选用机械通风防暑降温的措施疏散热源八、个体防护八、个体防护防护用品的分类1、一般规定2、头部护具类3、眼(面)护具类、4、上肢防护类5、下肢的防护类、6、呼吸护具类、7、听力防护、8、防护服装类9、防寒用品类防护用品的分类1、一般规定头部护具类工作帽安全帽头部护具类工作帽安全帽呼吸护具类呼吸护具类眼(面)护具类眼(面)护具类上肢防护类上肢防护类下肢防护类胶面防砸安全靴胶靴下肢防护类胶面防砸安全靴胶靴护腿和布袜护腿和布袜十四、听力防护类耳塞、耳罩十四、听力防护类耳塞、耳罩第四部分:企业职业卫生主要工作

第四部分:企业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