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急诊诊断与治疗原则-课件_第1页
骨折-急诊诊断与治疗原则-课件_第2页
骨折-急诊诊断与治疗原则-课件_第3页
骨折-急诊诊断与治疗原则-课件_第4页
骨折-急诊诊断与治疗原则-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骨折——急诊诊断与治疗原则骨折——急诊诊断与治疗原则1骨折的成因与分类

(一)成因

创伤;

骨骼疾病(如骨髓炎、骨肿瘤所致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骨折——病理性骨折)。

1.直接暴力。

2.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收缩使肢体远处发生骨折。

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如远距离行军——第2、3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疲劳性骨折。

2骨折的成因与分类

(一)成因

创伤;

骨骼疾病骨折的成因与分类(二)分类

1.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2)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如耻骨骨折伴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致直肠破裂。

2.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

(1)不完全骨折:

①裂缝骨折:骨质发生裂隙,无移位——颅骨、肩胛骨;

②青枝骨折: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2)完全骨折:

①横形骨折;②斜形骨折;③螺旋形骨折;

④粉碎性骨折: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

⑤压缩性骨折;

⑥嵌插骨折:干骺端骨折;

⑦凹陷性骨折:颅骨;

⑧骨骺分离。

3.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

(1)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

后不易再发生移位者,如裂缝、青枝、横

形、压缩性、嵌插骨折等;

(2)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

后易再移位者,如:

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等。

骨折的成因与分类(二)分类

1.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3骨折的急救及治疗

一、骨折急救的目的及急救固定的目的【简单,了解】

1.骨折急救的目的,包括:

(1)抢救休克。(2)包扎伤口。(3)妥善固定。(4)迅速转运。

2.骨折急救固定的目的

(1)避免骨折端在搬运过程中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内脏等;②减少骨折端的活动,减轻患者疼痛;

(2)便于运送。

骨折的急救及治疗

一、骨折急救的目的及急救固定的目的【简单4骨折的急救及治疗二、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三大原则)骨折的急救及治疗二、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5骨折的急救及治疗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原则:及时正确地处理创口,尽可能防止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清创的时间

越早越好。

伤后6-8小时内清创,绝大多数能一期愈合。

冬天,可适当延长。

骨折的急救及治疗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原则:及时正确地处理创6上肢骨折1.锁骨骨折

2.肱骨外科颈骨折

3.肱骨干骨折

4.肱骨髁上骨折

5.前臂双骨折

6.桡骨下端骨折上肢骨折1.锁骨骨折7上肢骨折-锁骨骨折一、临床表现

1.局部肿胀、畸形、瘀斑和疼痛。患肩下沉,患者常用健侧手托患肢肘部,头部向患侧偏斜。

2.查体:局限性压痛和骨擦感。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二、治疗

1.儿童青枝骨折及成人无移位骨折: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3~6周即可。

2.有移位的中段骨折:

手法复位,横“8”字绷带固定。

上肢骨折-锁骨骨折一、临床表现

1.局部肿胀、畸形、瘀斑8上肢骨折-锁骨骨折3.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

①患者不能忍受8字绷带固定的痛苦;

②复位后再移位,影响外观;

③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④开放性骨折;

⑤陈旧骨折不愈合;

⑥锁骨外端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断裂。

上肢骨折-锁骨骨折3.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

①患9上肢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

一、解剖概要

肱骨外科颈——肱骨大、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界处,位于解剖颈下2~3cm;

有臂丛神经、腋血管在内侧经过,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二、分型与治疗

分型治疗1.无移位骨折无须复位,用三角巾悬吊上肢3~4周。2.外展型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3.内收型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手法复位失败、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切开复位内固定。

分型治疗4.粉碎型骨折

①青壮年——尺骨鹰嘴外展位骨牵引,辅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②年龄过大,全身状况差——三角巾悬吊,任其自然愈合;

③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切开复位内固定。上肢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

一、解剖概要

肱骨外科颈——肱10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上臂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上肢活动障碍。

检查:假关节活动,骨摩擦感,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二、并发症——桡神经损伤

表现:

垂腕

各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弯指”

前臂旋后障碍

手背桡侧(虎口)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上臂疼痛、肿胀11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

三、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2.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

①反复手法复位失败者;②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③陈旧骨折不愈合者;④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⑤同一肢体多发骨折者;⑥骨折端有分离移位或有软组织嵌入者;⑦8~12小时以内的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

3.康复治疗

1)复位后抬高患肢,主动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2)2~3周后,主动腕肘屈伸活动和肩关节外展、内收活动。

3)6~8周后,做肩关节旋转活动。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三、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12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一)解剖

肱骨髁上——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

为什么容易骨折?——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

A.肱骨髁内、前方:肱动脉、正中神经;

B.肱骨髁内侧:尺神经;神经血管容易受到损伤。

C.肱骨髁外侧:桡神经。

儿童期,肱骨下端有骨骺,若骨折线穿过骺板——影响骨骺发育——肘内翻或外翻畸形。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一)解剖

肱骨髁上——肱骨干与肱13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二)分型及临床表现

10岁以下儿童。

手着地受伤史,肘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表现扪到断端的部位移位伸直型

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

注意!不是伸直位,只是屈的不厉害——半屈而已!

查体:假关节活动,肘后三角关系正常。肘前方近折端——向前下,远折端——向上。屈曲型

肘后凸起。肘后方近折端——向后下,远折端——向前。

骨折线:由前上斜向后下。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二)分型及临床表现

10岁以下儿14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伸直型多见:

1.血管损伤——损伤肱动脉,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

2.神经损伤——桡、尺、正中神经。

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适用于: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没有血循环障碍者。

注意!伤后时间较长,局部组织损伤严重,出现骨折部严重肿胀时,不能立即进行手法复位!

——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或用尺骨鹰嘴悬吊牵引,同时加强手指活动,待肿胀消退后复位。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伸直型多见:

1.血管损15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2.手术治疗指征

(1)手法复位失败;

(2)小的开放伤口,污染不重;

(3)有神经血管损伤。

3.康复治疗

严密观察肢体血循环及手的感觉、运动功能。

抬高患肢,早期进行手指及腕关节屈伸活动——减轻水肿。

4~6周后可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

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2.手术治疗指征

(1)手法复位失16上肢骨折-前臂双骨折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骨摩擦音及假关节活动,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

X线——确诊,以及是否合并有桡骨头脱位或尺骨小头脱位。

尺骨干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孟氏(Monteggia)骨折。

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盖氏(Galeazzi)骨折。

上肢骨折-前臂双骨折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骨摩擦音及假关节17上肢骨折-前臂双骨折二、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治疗的目标:除了良好的对位、对线以外,特别注意防止畸形和旋转。

小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待肿胀消退后改为上肢管型石膏固定,8~12周可达到骨性愈合。

2.手术指征——同锁骨骨折

(1)手法复位失败。

(2)受伤时间较短、伤口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

(3)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

(4)同侧肢体有多发性损伤。

(5)陈旧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3.康复治疗

抬高患肢,严密观察肢体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功能及血循环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

术后2周——手指屈伸活动和腕关节活动。

4周——肘、肩关节活动。

8~10周——拍片证实骨折已愈合,才可进行——前臂旋转活动。

上肢骨折-前臂双骨折二、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18上肢骨折-桡骨下端骨折

一、分型典型体征伸直型Colles骨折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

①“枪刺样”畸形:远折端向桡侧移位,且有缩短移位时,桡骨茎突上移至尺骨茎突同一平面,甚至高于尺骨茎突的平面,正面看呈“枪刺样”。

②“银叉”畸形:远折端向背侧移位,侧面看呈“银叉”。屈曲型Smith骨折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也可由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近折端向背侧移位。上肢骨折-桡骨下端骨折

一、分型典型体征伸直型Coll19上肢骨折-桡骨下端骨折

二、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

手术指征:

①严重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桡骨下端关节面破坏;

②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但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

上肢骨折-桡骨下端骨折二、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

20下肢骨折1.股骨颈

2.股骨转子间

3.股骨干

4.胫骨平台

5.胫腓骨

下肢骨折1.股骨颈

2.股骨转子间

3.股骨干

21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二、分类

1.按骨折线部位分类2.按X线表现分类

(1)内收骨折:Pauwels角(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所成的夹角)>50°。

由于骨折面接触较少,容易再移位,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Pauwels角越大,骨折端所受的剪切力越大,骨折越不稳定。

(2)外展骨折:Pauwels角<30°。由于骨折面接触多,剪力小,不容易再移位,属于稳定性骨折。

但如果处理不当,如过度牵引、外旋、内收,或过早负重,也会移位变为不稳定骨折。

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二、分类

1.按骨折线部位分类22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三、临床表现

1.中老年人,摔倒受伤史,伤后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多数不能站立和行走。

少数伤后并不立即出现活动障碍,仍能行走,但数天后髋部逐渐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行走,说明受伤时为稳定性骨折,后发展为不稳定性骨折。2.患肢出现外旋畸形,一般45~60°之间。

3.患髋有压痛,下肢轴向叩击痛。4.患肢缩短

(1)Bryant三角:在平卧位,由髂前上棘向水平画垂线,再由大转子与髂前上棘的垂线画水平线,构成Bryant三角。

股骨颈骨折时——Bryant三角底边较健侧缩短;

(2)Nélaton线:在平卧位,由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间画线,为Nélaton线。

正常:大转子在此线上;

股骨颈骨折时——股骨大转子上移在Nélaton线之上。

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三、临床表现

1.中老年人,摔倒受伤23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四、治疗

1.非手术疗法——特点:不进一步加重血供的破坏,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较手术疗法低。

(1)适应征:

稳定性骨折: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型或嵌入型骨折;

年龄过大、全身状况差者;

合并有严重心、肺、肾、肝等功能障碍者。

(2)方法:

穿防旋鞋,卧床6-8周。

3个月后,可逐渐扶双拐下地。

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四、治疗

1.非手术疗法——特点24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2.手术疗法

(1)手术指征:

①青少年;

②65岁以上老人股骨头下型骨折;

③有移位的和内收型(不怕外展怕内收)骨折;

④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或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2.手术疗法

(1)手术指征:

25下肢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

一、分型

Ⅰ型:单纯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外上斜向下内,无移位;

Ⅱ型:Ⅰ型的基础上发生移位,合并小转子撕脱骨折,但股骨矩完整;

Ⅲ型:合并小转子骨折,骨折累及股骨矩,有移位,常伴有转子间后部骨折;

Ⅳ型:伴有大、小转子粉碎骨折,可出现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面的暴裂骨折;

Ⅴ型:反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内上斜向下外,可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矩破坏。

股骨距——股骨小转子后内侧皮质增厚延续至股骨颈下方

下肢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

一、分型

Ⅰ型:单纯26下肢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二、临床表现——转子区疼痛,肿胀瘀斑,下肢不能活动。

检查:转子间压痛,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有轴向叩击痛。测量可发现下肢短缩。

X线——确诊。三、治疗

1.非手术——需较长时间卧床,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更多主张早期手术。

2.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肢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二、临床表现——转子区疼痛,肿胀瘀斑27下肢骨折-股骨干骨折

一、并发症——多见于股骨干下1/3骨折。

1.短缩畸形:

远折端——向后方移位;

近折端——向前上移位——股前、外、内的肌肉牵拉的合力。

2.损伤血管及神经:由于远折端向后移位,可能损伤腘动脉、腘静脉和胫神经、腓总神经。

二、治疗

1.非手术方法——适用于比较稳定的股骨干骨折。

(1)儿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皮肤牵引维持。较小的成角畸形及2cm以内的重叠是可以接受的。

3岁以下儿童: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2)成人:胫骨结节或股骨干髁上持续骨牵引8~10周。

下肢骨折-股骨干骨折

一、并发症——多见于股骨干下1/3骨折28下肢骨折-股骨干骨折2.手术疗法

(1)手术指征:

①非手术治疗失败;②同一肢体或其他部位有多处骨折;

③伴有血管神经损伤;④老年人骨折不宜长期卧床者;

⑤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有功能障碍的畸形愈合;

⑥无污染或污染很轻的开放性骨折。

(2)手术方法:切开复位,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下肢骨折-股骨干骨折2.手术疗法

(1)手术指征:

29下肢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什么是胫骨平台?——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

胫骨平台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后期常遗留骨关节炎或关节不稳。

1.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

2.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

3.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

4.内侧平台骨折

5.胫骨内外髁骨折

6.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

下肢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什么是胫骨平台?——胫骨30下肢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与治疗分型与治疗

分型治疗1.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A.无明显移位——下肢石膏托固定4~6周。

B.明显移位——切开复位内固定。2.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切开复位,同时植骨,内固定3.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A.塌陷<1cm——石膏固定4-6周。

B.>1cm或有膝关节不稳定者——手术切开复位,植骨。4.内侧平台骨折A.无移位——石膏固定4~6周。

B.伴有骨折塌陷及合并交叉韧带损伤——切开复位,植骨。5.胫骨内外髁骨折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6.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下肢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与治疗分型与治疗

分型治疗31下肢骨折-胫腓骨骨折

一、解剖概要及并发症

胫骨中上段横切面是三棱形,而中下1/3交界处变成四方形,二者移行交界处是骨折的好发部位。

由于胫骨前内侧位于皮下,又有棱角,故极易形成开放性骨折。下肢骨折-胫腓骨骨折

一、解剖概要及并发症

胫骨中上段32下肢骨折-胫腓骨骨折解剖骨折并发症(特别重要!)胫骨上1/3:腘动脉在分出胫后动脉后,穿过比目鱼肌腱向下走行,此处血管固定。小腿下段严重缺血或坏死

(胫后动脉损伤)。中1/3:小腿的肌筋膜与胫骨、腓骨和胫腓骨间膜一起构成四个筋膜室。骨筋膜室综合征——肌肉缺血坏死,后期成纤维化,严重影响下肢功能下1/3:供应下1/3的血循环明显减少。同时该处几乎无肌肉附着,由远端获得的血液供应很少。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胫骨胫骨上端与下端关节面相互平行若对位对线不良——创伤性关节炎。腓骨腓骨颈有腓总神经经过腓骨颈有移位的骨折——腓总神经损下肢骨折-胫腓骨骨折解剖骨折并发症(特别重要!)胫骨33下肢骨折-胫腓骨骨折

二、治疗

1.无移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

2.有移位的横形或短斜形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固定。

3.不稳定的胫腓骨干双骨折——跟骨结节牵引(目的:克服短缩畸形),然后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4.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

①手法复位失败者;

②严重粉碎性骨折或双段骨折;

③污染不重,受伤时间较短的开放性骨折。

下肢骨折-胫腓骨骨折二、治疗

1.无移位——小夹板或34脊柱骨折

一、临床表现

1.有严重外伤史,如高空坠落,重物撞击,被泥土、矿石掩埋等。

2.胸腰椎损伤:局部疼痛,站立及翻身困难。腹痛、腹胀甚至肠麻痹症状(腹膜后血肿刺激腹腔神经节,使肠蠕动减慢)。

3.查体:中线部位局部肿胀和明显压痛——提示后柱已有损伤;可摸到后凸畸形。

4.合并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者:感觉或运动障碍。

5.多发伤:可合并有颅脑、胸、腹脏器的损伤脊柱骨折

一、临床表现

1.有严重外伤史,如高空坠落,35脊柱骨折

二、影像学检查(注意:与其他骨折不完全一样,因为有脊髓)

1.X线:首选。

2.CT:凡有中柱损伤或有神经症状者均需做。

3.MRI:疑有脊髓损伤者应做。

三、诊断

外伤病史,结合查体局部肿胀、压痛、叩痛、神经损伤体征及相关影像学。

脊柱骨折二、影像学检查(注意:与其他骨折不完全一样,因为36脊柱骨折

四、治疗

以挽救伤员生命为主,优先治疗其他损伤而非脊柱骨折。

1.有脊髓压迫者,应及早手术解除压迫,把保证脊髓功能恢复作为首要问题。

手术指征:①颈、胸、腰椎骨折脱位有关节突交锁;②有骨折碎片进入椎管内压迫脊髓;③截瘫平面不断上升;④手法复位不满意。

2.有骨折脱位的尽快复位固定。

3.积极防治并发症。

脊柱骨折四、治疗

以挽救伤员生命为主,优先治疗其他损37脊柱骨折禁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

会增加脊柱的弯曲,加重脊柱和脊髓的损伤脊柱骨折禁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

会增加脊柱38骨盆骨折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

1.强大外伤史:如车祸、高空坠落等(骨盆边缘撕脱骨折和骶尾骨骨折除外)。

2.血压低、休克(有严重多发伤)。

3.若出现血尿:考虑有尿道、膀胱或肾的损伤。

4.体征:

①骨盆挤压和分离试验阳性;

②肢体长度不对称;

③会阴部瘀斑——耻骨和坐骨骨折的特有体征。

5.影像学:X线、CT(常规)。

骨盆骨折

一、临床表现与诊断

1.强大外伤史:如车祸、高39骨盆骨折二、常见并发症【简单】

1.腹膜后血肿。

2.腹腔内脏损伤。

3.膀胱或后尿道损伤。

4.直肠损伤。

5.神经损伤:主要是腰骶神经丛与坐骨神经损伤。

骨盆骨折二、常见并发症【简单】

1.腹膜后血肿。

240骨折——急诊诊断与治疗原则骨折——急诊诊断与治疗原则41骨折的成因与分类

(一)成因

创伤;

骨骼疾病(如骨髓炎、骨肿瘤所致骨质破坏,受轻微外力即发生骨折——病理性骨折)。

1.直接暴力。

2.间接暴力: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收缩使肢体远处发生骨折。

3.积累性劳损: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如远距离行军——第2、3跖骨及腓骨下1/3骨干骨折——疲劳性骨折。

42骨折的成因与分类

(一)成因

创伤;

骨骼疾病骨折的成因与分类(二)分类

1.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整性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

(2)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

如耻骨骨折伴膀胱或尿道破裂、尾骨骨折致直肠破裂。

2.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类

(1)不完全骨折:

①裂缝骨折:骨质发生裂隙,无移位——颅骨、肩胛骨;

②青枝骨折: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2)完全骨折:

①横形骨折;②斜形骨折;③螺旋形骨折;

④粉碎性骨折: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

⑤压缩性骨折;

⑥嵌插骨折:干骺端骨折;

⑦凹陷性骨折:颅骨;

⑧骨骺分离。

3.根据骨折端稳定程度

(1)稳定性骨折:骨折端不易移位或复位

后不易再发生移位者,如裂缝、青枝、横

形、压缩性、嵌插骨折等;

(2)不稳定性骨折:骨折端易移位或复位

后易再移位者,如:

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等。

骨折的成因与分类(二)分类

1.根据骨折处皮肤、黏膜的完43骨折的急救及治疗

一、骨折急救的目的及急救固定的目的【简单,了解】

1.骨折急救的目的,包括:

(1)抢救休克。(2)包扎伤口。(3)妥善固定。(4)迅速转运。

2.骨折急救固定的目的

(1)避免骨折端在搬运过程中损伤周围重要组织,如血管、神经、内脏等;②减少骨折端的活动,减轻患者疼痛;

(2)便于运送。

骨折的急救及治疗

一、骨折急救的目的及急救固定的目的【简单44骨折的急救及治疗二、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三大原则)骨折的急救及治疗二、骨折的治疗原则——复位、固定、康复治疗(45骨折的急救及治疗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原则:及时正确地处理创口,尽可能防止感染,力争将开放性骨折转化为闭合性骨折。清创的时间

越早越好。

伤后6-8小时内清创,绝大多数能一期愈合。

冬天,可适当延长。

骨折的急救及治疗开放性骨折的处理

原则:及时正确地处理创46上肢骨折1.锁骨骨折

2.肱骨外科颈骨折

3.肱骨干骨折

4.肱骨髁上骨折

5.前臂双骨折

6.桡骨下端骨折上肢骨折1.锁骨骨折47上肢骨折-锁骨骨折一、临床表现

1.局部肿胀、畸形、瘀斑和疼痛。患肩下沉,患者常用健侧手托患肢肘部,头部向患侧偏斜。

2.查体:局限性压痛和骨擦感。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二、治疗

1.儿童青枝骨折及成人无移位骨折:仅用三角巾悬吊患肢3~6周即可。

2.有移位的中段骨折:

手法复位,横“8”字绷带固定。

上肢骨折-锁骨骨折一、临床表现

1.局部肿胀、畸形、瘀斑48上肢骨折-锁骨骨折3.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

①患者不能忍受8字绷带固定的痛苦;

②复位后再移位,影响外观;

③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④开放性骨折;

⑤陈旧骨折不愈合;

⑥锁骨外端骨折,合并喙锁韧带断裂。

上肢骨折-锁骨骨折3.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

①患49上肢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

一、解剖概要

肱骨外科颈——肱骨大、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部位,是松质骨和密质骨的交界处,位于解剖颈下2~3cm;

有臂丛神经、腋血管在内侧经过,可合并神经、血管损伤。

二、分型与治疗

分型治疗1.无移位骨折无须复位,用三角巾悬吊上肢3~4周。2.外展型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3.内收型骨折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手法复位失败、陈旧性骨折不愈合——切开复位内固定。

分型治疗4.粉碎型骨折

①青壮年——尺骨鹰嘴外展位骨牵引,辅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

②年龄过大,全身状况差——三角巾悬吊,任其自然愈合;

③手法复位难以成功——切开复位内固定。上肢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

一、解剖概要

肱骨外科颈——肱50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上臂疼痛、肿胀、畸形,皮下瘀斑,上肢活动障碍。

检查:假关节活动,骨摩擦感,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二、并发症——桡神经损伤

表现:

垂腕

各掌指关节不能伸直,拇指不能伸直——“弯指”

前臂旋后障碍

手背桡侧(虎口)皮肤感觉减退或消失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

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上臂疼痛、肿胀51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

三、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2.切开复位内固定——指征:

①反复手法复位失败者;②影响功能的畸形愈合;③陈旧骨折不愈合者;④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者;⑤同一肢体多发骨折者;⑥骨折端有分离移位或有软组织嵌入者;⑦8~12小时以内的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

3.康复治疗

1)复位后抬高患肢,主动练习手指屈伸活动。

2)2~3周后,主动腕肘屈伸活动和肩关节外展、内收活动。

3)6~8周后,做肩关节旋转活动。上肢骨折—肱骨干骨折三、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52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一)解剖

肱骨髁上——肱骨干与肱骨髁的交界处。

为什么容易骨折?——肱骨干轴线与肱骨髁轴线之间有30°~50°的前倾角。

A.肱骨髁内、前方:肱动脉、正中神经;

B.肱骨髁内侧:尺神经;神经血管容易受到损伤。

C.肱骨髁外侧:桡神经。

儿童期,肱骨下端有骨骺,若骨折线穿过骺板——影响骨骺发育——肘内翻或外翻畸形。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一)解剖

肱骨髁上——肱骨干与肱53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二)分型及临床表现

10岁以下儿童。

手着地受伤史,肘部疼痛、肿胀、皮下瘀斑。表现扪到断端的部位移位伸直型

肘部向后突出并处于半屈位。

注意!不是伸直位,只是屈的不厉害——半屈而已!

查体:假关节活动,肘后三角关系正常。肘前方近折端——向前下,远折端——向上。屈曲型

肘后凸起。肘后方近折端——向后下,远折端——向前。

骨折线:由前上斜向后下。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二)分型及临床表现

10岁以下儿54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伸直型多见:

1.血管损伤——损伤肱动脉,导致骨筋膜室综合征——可导致缺血性肌挛缩。

2.神经损伤——桡、尺、正中神经。

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适用于:受伤时间短,局部肿胀轻,没有血循环障碍者。

注意!伤后时间较长,局部组织损伤严重,出现骨折部严重肿胀时,不能立即进行手法复位!

——应卧床休息,抬高患肢,或用尺骨鹰嘴悬吊牵引,同时加强手指活动,待肿胀消退后复位。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伸直型多见:

1.血管损55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2.手术治疗指征

(1)手法复位失败;

(2)小的开放伤口,污染不重;

(3)有神经血管损伤。

3.康复治疗

严密观察肢体血循环及手的感觉、运动功能。

抬高患肢,早期进行手指及腕关节屈伸活动——减轻水肿。

4~6周后可进行肘关节屈伸活动。

上肢骨折-肱骨髁上骨折2.手术治疗指征

(1)手法复位失56上肢骨折-前臂双骨折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骨摩擦音及假关节活动,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

X线——确诊,以及是否合并有桡骨头脱位或尺骨小头脱位。

尺骨干上1/3骨折合并桡骨小头脱位——孟氏(Monteggia)骨折。

桡骨干下1/3骨折合并尺骨小头脱位——盖氏(Galeazzi)骨折。

上肢骨折-前臂双骨折一、临床表现及诊断

骨摩擦音及假关节57上肢骨折-前臂双骨折二、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治疗的目标:除了良好的对位、对线以外,特别注意防止畸形和旋转。

小夹板或石膏夹板固定,待肿胀消退后改为上肢管型石膏固定,8~12周可达到骨性愈合。

2.手术指征——同锁骨骨折

(1)手法复位失败。

(2)受伤时间较短、伤口污染不重的开放性骨折。

(3)合并神经、血管、肌腱损伤。

(4)同侧肢体有多发性损伤。

(5)陈旧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

3.康复治疗

抬高患肢,严密观察肢体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功能及血循环情况,警惕骨筋膜室综合征。

术后2周——手指屈伸活动和腕关节活动。

4周——肘、肩关节活动。

8~10周——拍片证实骨折已愈合,才可进行——前臂旋转活动。

上肢骨折-前臂双骨折二、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

58上肢骨折-桡骨下端骨折

一、分型典型体征伸直型Colles骨折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

①“枪刺样”畸形:远折端向桡侧移位,且有缩短移位时,桡骨茎突上移至尺骨茎突同一平面,甚至高于尺骨茎突的平面,正面看呈“枪刺样”。

②“银叉”畸形:远折端向背侧移位,侧面看呈“银叉”。屈曲型Smith骨折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也可由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近折端向背侧移位。上肢骨折-桡骨下端骨折

一、分型典型体征伸直型Coll59上肢骨折-桡骨下端骨折

二、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

手术指征:

①严重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桡骨下端关节面破坏;

②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但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

上肢骨折-桡骨下端骨折二、治疗

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

60下肢骨折1.股骨颈

2.股骨转子间

3.股骨干

4.胫骨平台

5.胫腓骨

下肢骨折1.股骨颈

2.股骨转子间

3.股骨干

61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二、分类

1.按骨折线部位分类2.按X线表现分类

(1)内收骨折:Pauwels角(远端骨折线与两侧髂嵴连线所成的夹角)>50°。

由于骨折面接触较少,容易再移位,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Pauwels角越大,骨折端所受的剪切力越大,骨折越不稳定。

(2)外展骨折:Pauwels角<30°。由于骨折面接触多,剪力小,不容易再移位,属于稳定性骨折。

但如果处理不当,如过度牵引、外旋、内收,或过早负重,也会移位变为不稳定骨折。

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二、分类

1.按骨折线部位分类62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三、临床表现

1.中老年人,摔倒受伤史,伤后髋部疼痛,下肢活动受限,多数不能站立和行走。

少数伤后并不立即出现活动障碍,仍能行走,但数天后髋部逐渐疼痛加重,甚至不能行走,说明受伤时为稳定性骨折,后发展为不稳定性骨折。2.患肢出现外旋畸形,一般45~60°之间。

3.患髋有压痛,下肢轴向叩击痛。4.患肢缩短

(1)Bryant三角:在平卧位,由髂前上棘向水平画垂线,再由大转子与髂前上棘的垂线画水平线,构成Bryant三角。

股骨颈骨折时——Bryant三角底边较健侧缩短;

(2)Nélaton线:在平卧位,由髂前上棘与坐骨结节之间画线,为Nélaton线。

正常:大转子在此线上;

股骨颈骨折时——股骨大转子上移在Nélaton线之上。

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三、临床表现

1.中老年人,摔倒受伤63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

四、治疗

1.非手术疗法——特点:不进一步加重血供的破坏,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较手术疗法低。

(1)适应征:

稳定性骨折:无明显移位的外展型或嵌入型骨折;

年龄过大、全身状况差者;

合并有严重心、肺、肾、肝等功能障碍者。

(2)方法:

穿防旋鞋,卧床6-8周。

3个月后,可逐渐扶双拐下地。

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四、治疗

1.非手术疗法——特点64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2.手术疗法

(1)手术指征:

①青少年;

②65岁以上老人股骨头下型骨折;

③有移位的和内收型(不怕外展怕内收)骨折;

④陈旧性骨折不愈合、畸形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或合并髋关节骨性关节炎者。

下肢骨折-股骨颈骨折2.手术疗法

(1)手术指征:

65下肢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

一、分型

Ⅰ型:单纯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外上斜向下内,无移位;

Ⅱ型:Ⅰ型的基础上发生移位,合并小转子撕脱骨折,但股骨矩完整;

Ⅲ型:合并小转子骨折,骨折累及股骨矩,有移位,常伴有转子间后部骨折;

Ⅳ型:伴有大、小转子粉碎骨折,可出现股骨颈和大转子冠状面的暴裂骨折;

Ⅴ型:反转子间骨折,骨折线由内上斜向下外,可伴有小转子骨折,股骨矩破坏。

股骨距——股骨小转子后内侧皮质增厚延续至股骨颈下方

下肢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

一、分型

Ⅰ型:单纯66下肢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二、临床表现——转子区疼痛,肿胀瘀斑,下肢不能活动。

检查:转子间压痛,下肢外旋畸形明显,可达90°,有轴向叩击痛。测量可发现下肢短缩。

X线——确诊。三、治疗

1.非手术——需较长时间卧床,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更多主张早期手术。

2.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

下肢骨折-股骨转子间骨折二、临床表现——转子区疼痛,肿胀瘀斑67下肢骨折-股骨干骨折

一、并发症——多见于股骨干下1/3骨折。

1.短缩畸形:

远折端——向后方移位;

近折端——向前上移位——股前、外、内的肌肉牵拉的合力。

2.损伤血管及神经:由于远折端向后移位,可能损伤腘动脉、腘静脉和胫神经、腓总神经。

二、治疗

1.非手术方法——适用于比较稳定的股骨干骨折。

(1)儿童:手法复位,小夹板固定,皮肤牵引维持。较小的成角畸形及2cm以内的重叠是可以接受的。

3岁以下儿童:垂直悬吊皮肤牵引。

(2)成人:胫骨结节或股骨干髁上持续骨牵引8~10周。

下肢骨折-股骨干骨折

一、并发症——多见于股骨干下1/3骨折68下肢骨折-股骨干骨折2.手术疗法

(1)手术指征:

①非手术治疗失败;②同一肢体或其他部位有多处骨折;

③伴有血管神经损伤;④老年人骨折不宜长期卧床者;

⑤陈旧性骨折不愈合或有功能障碍的畸形愈合;

⑥无污染或污染很轻的开放性骨折。

(2)手术方法:切开复位,钢板螺钉或带锁髓内钉内固定。

下肢骨折-股骨干骨折2.手术疗法

(1)手术指征:

69下肢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什么是胫骨平台?——胫骨上端与股骨下端接触的面。

胫骨平台骨折属关节内骨折,后期常遗留骨关节炎或关节不稳。

1.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

2.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

3.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

4.内侧平台骨折

5.胫骨内外髁骨折

6.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

下肢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与治疗

什么是胫骨平台?——胫骨70下肢骨折—胫骨平台骨折的分型与治疗分型与治疗

分型治疗1.单纯胫骨外髁劈裂骨折A.无明显移位——下肢石膏托固定4~6周。

B.明显移位——切开复位内固定。2.外髁劈裂合并平台塌陷骨折切开复位,同时植骨,内固定3.单纯平台中央塌陷骨折A.塌陷<1cm——石膏固定4-6周。

B.>1cm或有膝关节不稳定者——手术切开复位,植骨。4.内侧平台骨折A.无移位——石膏固定4~6周。

B.伴有骨折塌陷及合并交叉韧带损伤——切开复位,植骨。5.胫骨内外髁骨折不稳定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6.胫骨平台骨折,同时有胫骨干骺端或胫骨干骨折下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