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冬春季节6个月-5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1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冬春季节6个月-5岁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2病因(一)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天内均具有传染性。(二)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三)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好发年龄6个月至5岁的小儿。此病传染性极强,愈后可获终生免疫。病因(一)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发病前2日至出疹3临床表现典型麻疹可分为以下四期:1.潜伏期平均10天(6~18天),在潜伏期末可有轻度发热、精神差、全身不适。2.前驱期(出疹前期):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主要特点: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及眼睑水肿具有早期诊断价值:麻疹粘膜斑(柯氏斑)临床表现典型麻疹可分为以下四期:43.出疹期: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可融合成暗红色,皮疹痒,疹间皮肤正常。初见于耳后发际,逐渐延伸至全身。4.恢复期:体温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可有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素斑。3.出疹期: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可融合成5
出疹期出疹顺序与皮疹特点出疹顺序:自头面部→颈→躯干→四肢皮疹特点:开始为淡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直径约2~4mm,散在分布,皮疹痒,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高峰期皮疹增多,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出疹期出疹顺序与皮疹特点6
体征:在发疹前24~48h在下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上,可出现0.5~1.0mm大小的白色麻疹黏膜斑,周围有红晕,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体征:在发疹前24~48h在下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上7
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一般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可有轻度发热、精神差、全身不适。也称发疹期,一般为3~4天。主要表现: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黏膜斑。恢复期一般为3~5天。皮疹多在发热3~4天后按一定顺序出现。为3~5天。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有米糠样脱屑及色素沉着,经1~2周消退。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一般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8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疾病病原全身症状临床症状皮疹与发热的关系麻疹麻疹病毒重,高热,呼吸道症状明显口腔黏膜斑,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发热3-4天出疹猩红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重,高热,咽痛明显全身皮肤充血,弥漫密集的小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发热1天出疹风疹风疹病毒轻,低热淡红色斑丘疹,无色素沉着发热当天出疹幼儿急疹人疱疹病毒轻,高热不规则红色斑点或斑丘疹热退疹出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疾病病原全身症状临床症状皮疹与发热的关系9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常在出疹1周内出现,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以上喉炎:出现频咳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心肌炎:多见于2岁以下、患重症麻疹或并发肺炎者和营养不良的患儿麻疹脑炎:多发生于疹后2~6天,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相似结核病恶化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常在出疹1周内出现,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10
如果麻疹的皮疹刚露,色紫发暗,突然消失,余下无几,稀疏散在,这叫疹子“内陷”,是不正常的现象,一般由于合并了心肌炎、肺炎等其它疾病。另外,也可能是由于孩子高烧、吃饭少、出汗多或腹泻造成体内水分不足,以致血液循环不好而引起的。疹子“内陷”是怎么回事疹子“内陷”是怎么回事11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病原学检查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3.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辅助检查12
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病原学检查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3.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辅助检查13治疗要点对症治疗中药透疹治疗预防感染治疗要点对症治疗14护理措施高热的护理: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是乙醇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以免影响透疹皮肤黏膜的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一次(禁用肥皂水)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预防感染护理措施高热的护理: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15观察病情变化预防疾病的传播隔离患儿: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出疹后10天,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接种麻疹疫苗保护易感儿:接触患儿后2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果,接种后5日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免于发病,有效免疫期为1~8周,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观察病情变化16第二节水痘目的要求了解水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水痘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掌握水痘的护理要点与预防措施第二节水痘目的要求17病因及发病机制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疾病。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不能在痂皮中存活,在疱疹液中可长期存活。病毒侵入机体后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复制,而后进入血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再次增殖后释放入血,形成病毒血症。病毒入血往往是间歇性的,导致患儿皮疹分批出现,且各类皮疹同时存在。病因及发病机制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18流行病学传染源: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1~2日至疱疹全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且传染性极强,接触者90%发病。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易感人群:1~6岁儿童多见,传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流行特点:冬、春季高发流行病学传染源: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1~2日至疱疹19临床表现潜伏期12~21,平均14天前驱期: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咽痛、咳嗽出疹期发热第一天出疹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依次而生,同时存在——重要特征皮疹为向心性分布,躯干部皮疹最多并发症:皮肤感染、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临床表现潜伏期12~21,平均14天20出疹期
发热第一天就可发疹,皮疹性状按红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的顺序演变。
出疹期发热第一天就可发疹,皮疹性状按红斑疹、丘21皮疹特点:
(1)皮疹分批出现,开始为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椭圆形小水疱,3~5mm大小,周围有红晕,无脐眼。经24小时疱液由透明变为混浊,疱壁薄易破,瘙痒感重,2~3天开始干枯结痂,愈后多不流疤痕。
斑丘疹、水疱及结痂同时存在是水痘的重要特征皮疹特点:22
(2)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这是水痘皮疹的又一特征。(3)黏膜疱疹可出现在口腔、咽、眼结膜、生殖器等处,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明显。
(2)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这是水痘皮疹的又23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24严重水痘:
少数体质很弱或正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儿,如感染水痘,可发生出血性和播散性皮疹,可继发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病死率高。
严重水痘:25先天水痘:
妊娠早期发生水痘,偶可引起胎儿畸形,致新生儿患先天性水痘综合征。接近产期感染水痘,新生儿病情多严重,病死率高达30%。并发症:
水痘患儿常继发皮肤细菌感染、肺炎和脑炎,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肌炎、肝炎等。先天水痘:26
辅助检查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多正常,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增高。2.疱疹刮片检查可发现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3.血清学检查作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检查,抗体在出疹1‾4天后即出现,2‾3周后滴度增高4倍以上即可确诊。辅助检查27治疗要点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治疗要点对症支持治疗28护理问题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脑炎、肺炎护理问题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有关29护理措施皮肤护理: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精神、食欲等预防感染的传播隔离患儿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止发现水痘患儿应检疫3周接种水痘-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可获得持久免疫护理措施皮肤护理: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30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腮腺炎病毒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后入血,病毒经血液播散至多种腺体(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炎症,表现为非化脓性炎症。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31流行病学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阴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前1天至消肿后3天有传染性传播途径:经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主要是学龄儿童,多为5~15岁小儿流行特点:以冬、春季为主,感染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流行病学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阴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前1天至消肿后32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发热、头痛、乏力肌痛、厌食等腮腺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弥漫性肿大,腮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但无分泌物。并发症:神经系统: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后者是腮腺炎常见的临床表现,常发生在腮腺肿大前后的2周左右,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嗜睡、高热等。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发热、头痛、乏力肌痛、厌食等33睾丸炎和卵巢炎常见于青春期和成人,多发生于腮腺炎后一周内。主要表现为发热、病变的睾丸多为单侧,有触痛、肿胀。卵巢炎多表现为下腹疼痛,平均病程4天。急性胰腺炎表现为上腹疼痛、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等睾丸炎和卵巢炎常见于青春期和成人,多发生于腮腺炎后一周内。34体征:
(1)腮腺逐渐肿大,常一侧先肿大,2~4天后又累及对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或始终限于一侧者。肿大腮腺的特点: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局部不红,边缘不清,同时伴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灼热、疼痛明显。
体征:35腮腺肿大腮腺肿大36(2)在上颌第二磨牙旁的颊黏膜处,可见红肿的腮腺导管口。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2)在上颌第二磨牙旁的颊黏膜处,可见红肿的腮腺导管口。37
1.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病程早期约90%患儿血清和尿液淀粉酶增高,其增高程度与腮腺肿大的程度成正向关系。辅助检查1.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病程早期约90%患儿血38
2.血清学检查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增高。3.病毒分离患儿唾液、脑脊液、血液及尿液中可分离出病毒。2.血清学检查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增高。39
主要为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1.头痛和腮腺胀痛可应用镇痛药。睾丸胀痛可用棉花垫和丁字带托起。
治疗要点主要为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治疗要点40
2.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者,可用地塞米松每日5~10mg,静脉滴注5~7天。3.发病早期可用利巴韦林每日15mg/kg,静脉滴注,疗程5~7天。
41与排出病原体有关【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腮腺炎症有关疼痛脑膜脑炎、睾丸炎潜在并发症与排出病原体有关【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腮42
(一)预防感染的传播
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消退后3天。对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流行期间应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居室应空气新鲜。【护理措施】(一)预防感染的传播【护理措施】43(二)减轻疼痛
1.饮食护理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忌酸、辣、干、硬食物,以免唾液分泌及咀嚼使疼痛加剧。
(二)减轻疼痛44
2.减轻腮腺肿痛局部冷敷,以减轻炎症充血及疼痛,亦可用中药如青黛散调醋局部湿敷。3.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温盐水漱口,多饮水,以减少口腔内残余食物,防止继发感染。2.减轻腮腺肿痛局部冷敷,以减轻炎症充血及疼痛,45(三)病情观察
1.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患儿表现为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可能发生了脑膜炎。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予以相应治疗及护理。
(三)病情观察46
2.患儿如出现睾丸肿大、触痛,有无睾丸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提示发生了睾丸炎.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消肿或局部冰袋冷敷止痛,或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2.患儿如出现睾丸肿大、触痛,有无睾丸鞘膜积液和阴47
3.腮腺肿胀数日后,如出现中上腹剧痛,有压痛和肌紧张,伴发热、寒战、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提示可能发生了胰腺炎。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及时报告医生。3.腮腺肿胀数日后,如出现中上腹剧痛,有压痛和肌紧张,48护理措施减轻疼痛: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局部冷敷或中药如意金黄散调醋敷于患处降温护理:多饮水,注意休息,进行物理降温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脑膜脑炎、睾丸炎和卵巢炎、腮腺炎等预防局部传播隔离患儿: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天至,接触者检疫3周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护理措施减轻疼痛: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局部冷敷或中药如49手足口病手足口病50手足口病一、病原学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有柯萨奇病毒A组,B组。常见为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2、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日常接触传播、水源传播、医源性传播。3、易感人群:≤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人群普遍易感。4、流行特点: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5、6、7月常呈爆发流行。手足口病一、病原学51手足口病三、发病机制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此时无明显症状,但可以分离病毒,有传染性。病毒经血液循环侵入不同脏器,继续增殖后第二次入学,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手足口病三、发病机制52手足口病四、临床表现1、发热。2、皮疹: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3、并发症: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炎等。手足口病四、临床表现53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54五、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2、病原学检查:临床抽血和咽试子较常见。3、心肌酶谱4、其他:心电图、血生化、血气分析等。
手足口病五、辅助检查手足口病55手足口病五、护理诊断1、口腔黏膜改变与口腔感染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肠病毒引起的皮疹及继发细菌感染有关。3、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4、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肠道及呼吸道排出病毒有关。5、潜在并发症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六、预期目标1、患儿口腔黏膜不发生破溃或顺利康复。2、患儿皮肤病损顺利康复。3、患儿体温维持正常。4、患儿营养状况改善。5、患儿家长能配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传播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6、患儿不发生并发症或发生后能得到及时处理。手足口病五、护理诊断56手足口病七、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环境和休息;饮食护理。2、病情观察:精神状态差、呕吐、肢体抖动、惊跳、高热不退提示病情危重。3、对症护理(1)口腔、皮肤护理(2)降温(3)预防感染的传播4、药物护理5、健康教育手足口病七、护理措施57第五节猩红热病因及发病机制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产生制热性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链球菌及其毒素侵入机体后,主要产生3种病变化脓性病变:咽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中毒性病变:全身中毒症状,红疹毒素的作用出现典型猩红热皮疹变态反应性病变:主要为心、肾及关节滑膜等处非化脓性炎症第五节猩红热病因及发病机制58人体对红疹毒素可产生较持久的抗体,一般指的一次猩红热,再次感染仅表现为化脓性扁桃体炎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59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经飞沫呼吸道传播——主要途径由食物、玩具、衣服等间接传播经伤口、产道污染传播——少见易感人群:3~7岁常见流行特征:春季对见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60临床表现潜伏期:1~12天,一般2~5天前驱期:起病急、畏寒、高热,咽部红肿、扁桃体化脓性炎症出疹期皮疹:多在发热后第二天出现,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针尖无正常皮肤特殊特征: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脱屑期:躯干为糠皮样脱屑,手掌、足底课件大片状脱皮,呈”手套’,”我套’状,无色素沉着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关节炎等临床表现潜伏期:1~12天,一般2~5天61
皮疹特点
(1)典型皮疹是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退色,伴有痒感。少数患者可见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溃的皮疹,称“粟粒疹”。皮疹特点62(2)在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呈紫红色线状,称为“线状疹”(亦称Pastia线)(3)在颜面部位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与面部充血相比显得发白,称为“口周苍白圈”。(2)在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呈紫红色线状,称为63猩红热线状疹猩红热线状疹64猩红热口周苍白圈猩红热口周苍白圈65
(4)皮疹多于48小时达高峰,继之依出疹顺序开始消退,2~3天内退尽,重者可持续1周。疹退后开始皮肤脱屑。多呈片状脱皮。
66
(5)与发疹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初期舌被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出覆以白苔的舌面,称为“草梅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5)与发疹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初期舌被白苔,肿胀的舌67草莓舌杨梅舌草莓舌杨梅舌68
并发症
本病初期可发生化脓性和中毒性并发症,如化脓性淋巴结炎、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在病程2~3周,主要有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和关节炎,为变态反应所致。并发症69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多为(10~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在80%以上,严重患者可出现中毒颗粒。辅助检查70
2.细菌培养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3.免疫荧光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咽拭涂片以进行快速诊断。2.细菌培养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β型71治疗要点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治疗要点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72
治疗要点
1.病原治疗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儿童每日10万~20万U/kg,2~4次。根据病情选择肌内注射或静脉途径给药,疗程5~7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治疗要点73
2.对症治疗中毒型或脓毒型猩红热中毒症状明显,除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外,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发生休克者,给予抗休克治疗。2.对症治疗中毒型或脓毒型猩红热中毒症状明显74护理措施发热的护理: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皮肤护理:观察皮疹及脱皮情况,保持皮肤清洁,禁用肥皂清洗。脱皮时勿用手撕扯,可用消毒剪刀修剪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发热的护理: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75预防疾病的传播隔离患儿:呼吸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后2周,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触者已选观察7天,采用青霉素等药物预防预防疾病的传播761、概念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2、临床特征
起病急骤,突发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生休克、昏迷。病死率高。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1、概念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第六节773.病原
痢疾杆菌,属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痢疾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寒、耐湿,但不耐热和阳光,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灭活。4.发病季节
好发于夏秋季。3.病原痢疾杆菌,属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痢疾杆菌785.流行病学急性、慢性痢疾病人及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染源传播途径其传播方式是通过消化道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2~7岁平素体格健壮、营养状况好的小儿发病率高。5.流行病学急性、慢性痢疾病人及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染源传79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为1~2天,短者数小时,长至8天。起病急骤,患儿突然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少数患儿体温不升,反复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往往在数小时或十余小时后出现,故常被误诊为其他热性疾病。临床表现80
临床上按主要临床表现分为四型:1.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2.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以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3.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4.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型或三型的征象,病情最为严重。
81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2.大便常规有黏液脓血便的患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3.大便培养大便培养可分离出志贺菌属痢疾杆菌。辅助检查82
治疗要点
1.降温止惊对高热的患儿可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和亚冬眠疗法。惊厥患儿用地西泮,每次0.1~0.2mg/kg(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10mg),或用水合氯醛灌肠。
治疗要点83
2.抗生素治疗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钠等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改口服。2.抗生素治疗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钠或头孢84
3.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可给予20%甘露醇每次0.5~1g/kg静注,每6~8小时一次,或与利尿剂交替使用,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若出现呼吸衰竭及早使用呼吸机。3.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可给予20%甘露醇85
4.防治微循环衰竭先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东莨菪碱、酚妥拉明、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4.防治微循环衰竭先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86六种感染性疾病概况比较疾病病原体传播途径发病季节病后免疫主要症状麻疹麻疹病毒呼吸道冬春季持久全身斑丘疹水痘水痘病毒呼吸道冬春季持久丘疹、疱疹流腮流腮病毒呼吸道冬春季持久腮腺肿大、全身多器官疾病乙脑乙脑病毒虫媒夏秋季持久中枢神经损害中毒型痢疾痢疾杆菌消化道夏秋季短暂全身中毒症状结核病结核杆菌呼吸道无易复发慢性全身性疾病六种感染性疾病概况比较疾病病原体传播途径发病季节病后免疫主要87谢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的聆听!88主要内容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护理第一节第二节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二节89
小儿时期免疫功能低下,传染病发病率较成人高,且起病急、症状重、病情复杂多变,容易发生并发症。做好传染病的护理管理极为重要。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小儿时期免疫功能低下,传染病发病率较成人高,且90(一)建立预诊制度1.小儿时期传染病多,门诊的预诊制度能及早发现传染病患儿,避免和减少交互感染。2.患儿经预诊后按不同病种分别在指定的诊疗室进行诊治。室内备有洗手、空气消毒装置。(一)建立预诊制度1.小儿时期传染病多,门诊的预诊制度能及早913.传染病门诊应有单独的治疗室、药房、化验室、留观室、厕所等。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穿隔离衣,做好疾病护理指导及疫情登记。4.病人诊治完毕,由指定出口离院或入院。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92(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护理应环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1.护理应环绕控制传染93
2.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清除或杀灭人体表面及其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包括对工作人员的手、病人的排泄物、生活用具及医用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并严格按消毒隔离规定,进行各项护理操作。2.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清除或杀灭人体表面及94(三)及时报告疫情
护理人员是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之一。发现传染病后应及时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向防疫部门报告,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疫源地消毒,防止传染病的播散。(三)及时报告疫情护理人员是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之95(四)密切观察病情
1.护理人员应掌握小儿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规律深入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服药反应、治疗效果、特殊检查后的情况等。(四)密切观察病情1.护理人员应掌握小儿常见传染96
2.注意观察发热的程度及热型、出疹情况、生命体征的变化、有无并发症等,正确作出护理诊断,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做好各种抢救的准备工作。2.注意观察发热的程度及热型、出疹情况、生命体征97(五)做好日常生活护理
1.休息可减少机体消耗,减轻病损器官的负担,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持病室清洁、安静、舒适,以利患儿休息。传染病的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症状减轻后方可逐渐下床活动。(五)做好日常生活护理1.休息可减少机体消耗,98
2.饮食可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按病情要求给予流质、半流质、或软食饮食,尽可能保证热量的摄入。鼓励患儿多饮水,促进体内毒素的排泄。昏迷不能进食者,可鼻饲或静脉补充营养。2.饮食可根据患儿的饮食习惯按病情要求给予流993.做好皮肤、黏膜的护理防止口腔炎和褥疮的发生。3.做好皮肤、黏膜的护理100(六)对症护理
1.加强对皮疹的观察和护理。因许多传染病伴有皮疹,皮疹的性质、出疹时间、部位及出疹顺序对临床诊断有很大帮助,应保持皮肤清洁,防抓伤继发感染。(六)对症护理1.加强对皮疹的观察和护理。因许多101
2.作好高热的护理。高热可增加氧耗量,还可使患儿发生抽搐,因此作好高热的护理极为重要。高热时应及时采取适当降温措施,高热伴循环不良时,禁用乙醇浴,以免加重循环障碍,出现虚脱。2.作好高热的护理。高热可增加氧耗量,还可使患儿102(七)做好心理护理
1.当小儿患传染病后,需住院隔离,家长不能探视,致使患儿出现心情忧郁、恐惧、焦虑等复杂心理活动,往往表现大哭、大闹、拒食、拒绝治疗,甚至想逃跑等。
(七)做好心理护理1.当小儿患传染病后,需住院隔103
2.护理人员应倍加关注,必须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态度耐心劝导,以取得患儿信赖,从而安心休息、配合治疗。对恢复期患儿应安排好教养活动,如游戏、保健操、看电视、复习功课等。2.护理人员应倍加关注,必须以亲切的语言、和蔼的104(八)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1.正确洗手和勤洗手是防止微生物传播和预防院内感染最重要的方法。2.当可能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或排泄物时,应戴手套或其他防护用品以免受污染。(八)预防和控制院内感染1.正确洗手和勤洗手是防止微生物传播105
3.正确处理废弃物,污染物品要正确清洁与消毒。正确使用抗生素。3.正确处理废弃物,污染物品要正确清洁与消毒。正确使用抗生106(九)开展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和季节性来安排教育方式,通过个别交谈、墙报及宣传画等形式向患儿及家长宣讲隔离消毒的意义及方法,传染病发生的原因、治疗、护理措施、出院后注意事项,使他们能配合医院的消毒隔离及治疗护理,控制院内交互感染。(九)开展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根据传染病的流行特点107第七节小儿结核病目的要求了解结核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熟悉结核病预防措施掌握结核菌素试验结果的判断标准及其临床意义,掌握原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脑膜炎临床特点和护理措施第七节小儿结核病目的要求108概述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个脏器,但以肺结核最常见,严重病例可引起血行播散二发生粟粒型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后者是小儿结核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概述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感染性疾病。可累及全身各109流行病学小儿结核病多由结核病人传染而来。有30%~50%的患儿有与成人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的密切接触史。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还可以通过消化道,经皮肤或胎盘传染者少。小儿结核病的感染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患病率则年龄越小越高。新生儿发病与否主要取决于:1,结核菌的毒力及数量2.机体抵抗力的强弱3.遗传因素流行病学小儿结核病多由结核病人传染而来。有30%~50%的患110结核菌素试验概念:受结核杆菌感染4-8周后,身体对于结合蛋白产生致敏状态,其结核菌素试验呈阳性反应,是由于致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积聚在真皮的血管周围,且血管的通透性增加,在注射局部形成硬结所致。方法:常用两种即OT和PPD,一般ppd制剂0.1ml在左前臂掌侧中下1/3交接处作皮内注射,形成6-10mm的皮丘。结核菌素试验概念:受结核杆菌感染4-8周后,身体对于结合蛋白111结果判断48-72小时,观察反应结果。以横径和纵径的平均值来判断其反应的强弱。硬结直径<5mm(-),5-9mm为“+”,10-19mm“++”,20mm以上“+++”,硬结伴水泡、破溃等“++++”临床意义(1)阳性反应(2)阴性反应结果判断48-72小时,观察反应结果。以横径和纵径的平均值112临床意义
(1)阳性反应(2)阴性反应临床意义(1)阳性反应113预防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结核杆菌涂片阳性患者,是预防结核病的根本措施普及卡介苗接种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但接种了卡介苗并不是打了保险针。预防性化疗适应症预防控制传染源早期发现,及时治疗结核杆菌涂片阳性患者,是114诊断及治疗要点(一)诊断要点结核病病接触史+症状体征+结素试验+x线检查。(二)治疗要点休息和营养抗结核药物治疗化疗原则是早期、适量、联合、规律、全称、分段治疗。观察小儿抗结核药的副作用。诊断及治疗要点(一)诊断要点115结核性脑膜炎概念:简称结脑,是结核杆菌侵犯脑膜所引起的炎症。常是血行播散所致的全身性粟粒型结核病的一部分。是结核病中最严重的类型。机理:由于小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血-脑脊液屏障功能不完善,免疫功能低下,入侵的结核杆菌通过血行播散而引起结核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概念:简称结脑,是结核杆菌侵犯脑膜所引起的炎症。116临床表现前驱期早期症状为性情的改变,精神呆滞,表情麻木,易疲劳或烦躁、低热、盗汗、消瘦等,年长者可诉轻微头痛。脑膜刺激征颅内压逐步增高症状,意识模糊-昏睡,并有惊厥发生,脑膜刺激征明显。昏迷期有意识朦胧-半昏迷-昏迷,惊厥频繁发作。脑膜刺激征阳性,患儿极度消瘦呈舟状腹,终因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而死亡。临床表现前驱期早期症状为性情的改变,精神呆滞,表情麻木,易117检查治疗辅助检查蛋白定量增加,糖含量和氯化钠减少,脑脊液结核培养阳性则可确诊。胸部x线检查80-90%显示有活动性病变治疗原则两个重要环节一是抗结核治疗,二是降低颅内压检查治疗辅助检查118 谢谢大家! 谢谢大家!119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冬春季节6个月-5岁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120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发热、结膜炎、上呼吸道炎、口腔麻疹粘膜斑及全身皮肤斑丘疹,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冬春季节6个月-5岁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121病因(一)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发病前2日至出疹后5天内均具有传染性。(二)传播途径:主要是空气飞沫传播。(三)易感人群:未患过麻疹,也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均为易感者。好发年龄6个月至5岁的小儿。此病传染性极强,愈后可获终生免疫。病因(一)传染源:患者为唯一传染源。一般认为发病前2日至出疹122临床表现典型麻疹可分为以下四期:1.潜伏期平均10天(6~18天),在潜伏期末可有轻度发热、精神差、全身不适。2.前驱期(出疹前期):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黏膜斑为主要特征主要特点:结膜充血、畏光流泪及眼睑水肿具有早期诊断价值:麻疹粘膜斑(柯氏斑)临床表现典型麻疹可分为以下四期:1233.出疹期: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可融合成暗红色,皮疹痒,疹间皮肤正常。初见于耳后发际,逐渐延伸至全身。4.恢复期:体温下降,全身症状明显减轻,可有麦麸样脱屑及浅褐色素斑。3.出疹期:淡红色充血性斑丘疹,大小不等,压之褪色,可融合成124
出疹期出疹顺序与皮疹特点出疹顺序:自头面部→颈→躯干→四肢皮疹特点:开始为淡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直径约2~4mm,散在分布,皮疹痒,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高峰期皮疹增多,部分融合,成暗红色。出疹期出疹顺序与皮疹特点125
体征:在发疹前24~48h在下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上,可出现0.5~1.0mm大小的白色麻疹黏膜斑,周围有红晕,出疹后1~2天逐渐消失。体征:在发疹前24~48h在下磨牙相对应的颊黏膜上126
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一般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右。可有轻度发热、精神差、全身不适。也称发疹期,一般为3~4天。主要表现:发热、上呼吸道炎和麻疹黏膜斑。恢复期一般为3~5天。皮疹多在发热3~4天后按一定顺序出现。为3~5天。皮疹按出疹顺序消退,有米糠样脱屑及色素沉着,经1~2周消退。潜伏期前驱期出疹期一般为6~18天,平均为10天左127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疾病病原全身症状临床症状皮疹与发热的关系麻疹麻疹病毒重,高热,呼吸道症状明显口腔黏膜斑,红色斑丘疹,疹间有正常皮肤发热3-4天出疹猩红热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重,高热,咽痛明显全身皮肤充血,弥漫密集的小丘疹,疹间无正常皮肤。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发热1天出疹风疹风疹病毒轻,低热淡红色斑丘疹,无色素沉着发热当天出疹幼儿急疹人疱疹病毒轻,高热不规则红色斑点或斑丘疹热退疹出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疾病病原全身症状临床症状皮疹与发热的关系128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常在出疹1周内出现,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以上喉炎:出现频咳声嘶,甚至哮吼样咳嗽心肌炎:多见于2岁以下、患重症麻疹或并发肺炎者和营养不良的患儿麻疹脑炎:多发生于疹后2~6天,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相似结核病恶化并发症支气管肺炎:常在出疹1周内出现,占麻疹患儿死因的90%129
如果麻疹的皮疹刚露,色紫发暗,突然消失,余下无几,稀疏散在,这叫疹子“内陷”,是不正常的现象,一般由于合并了心肌炎、肺炎等其它疾病。另外,也可能是由于孩子高烧、吃饭少、出汗多或腹泻造成体内水分不足,以致血液循环不好而引起的。疹子“内陷”是怎么回事疹子“内陷”是怎么回事130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病原学检查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3.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辅助检查131
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病原学检查从呼吸道分泌物中分离出麻疹病毒。3.血清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麻疹IgM抗体,有早期诊断价值。辅助检查132治疗要点对症治疗中药透疹治疗预防感染治疗要点对症治疗133护理措施高热的护理: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是乙醇擦浴、冷敷等物理降温,以免影响透疹皮肤黏膜的护理每日用温水擦浴更衣一次(禁用肥皂水)饮食护理:清淡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少量多餐,多饮水预防感染护理措施高热的护理:出疹期不宜用药物或物理方法强行降温,尤其134观察病情变化预防疾病的传播隔离患儿: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至出疹后10天,8个月以上未患过麻疹的小儿接种麻疹疫苗保护易感儿:接触患儿后2日内接种有预防效果,接种后5日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可免于发病,有效免疫期为1~8周,接触的易感儿隔离观察21天。观察病情变化135第二节水痘目的要求了解水痘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熟悉水痘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掌握水痘的护理要点与预防措施第二节水痘目的要求136病因及发病机制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疾病。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人是其唯一自然宿主,不能在痂皮中存活,在疱疹液中可长期存活。病毒侵入机体后在呼吸道黏膜细胞中复制,而后进入血流,在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内再次增殖后释放入血,形成病毒血症。病毒入血往往是间歇性的,导致患儿皮疹分批出现,且各类皮疹同时存在。病因及发病机制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出疹性137流行病学传染源: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1~2日至疱疹全部结痂时均有传染性,且传染性极强,接触者90%发病。传播途径经空气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易感人群:1~6岁儿童多见,传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流行特点:冬、春季高发流行病学传染源:水痘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出疹前1~2日至疱疹138临床表现潜伏期12~21,平均14天前驱期:发热、全身不适、乏力、咽痛、咳嗽出疹期发热第一天出疹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依次而生,同时存在——重要特征皮疹为向心性分布,躯干部皮疹最多并发症:皮肤感染、水痘脑炎、水痘肺炎等临床表现潜伏期12~21,平均14天139出疹期
发热第一天就可发疹,皮疹性状按红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的顺序演变。
出疹期发热第一天就可发疹,皮疹性状按红斑疹、丘140皮疹特点:
(1)皮疹分批出现,开始为红色斑疹或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椭圆形小水疱,3~5mm大小,周围有红晕,无脐眼。经24小时疱液由透明变为混浊,疱壁薄易破,瘙痒感重,2~3天开始干枯结痂,愈后多不流疤痕。
斑丘疹、水疱及结痂同时存在是水痘的重要特征皮疹特点:141
(2)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这是水痘皮疹的又一特征。(3)黏膜疱疹可出现在口腔、咽、眼结膜、生殖器等处,破溃后形成溃疡,疼痛明显。
(2)皮疹呈向心性分布,躯干多,四肢少,这是水痘皮疹的又142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143严重水痘:
少数体质很弱或正在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小儿,如感染水痘,可发生出血性和播散性皮疹,可继发感染甚至引起败血症,病死率高。
严重水痘:144先天水痘:
妊娠早期发生水痘,偶可引起胎儿畸形,致新生儿患先天性水痘综合征。接近产期感染水痘,新生儿病情多严重,病死率高达30%。并发症:
水痘患儿常继发皮肤细菌感染、肺炎和脑炎,少数病例可发生心肌炎、肝炎等。先天水痘:145
辅助检查1.外周血白细胞计数白细胞总数多正常,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增高。2.疱疹刮片检查可发现多核巨细胞及核内包涵体。3.血清学检查作血清特异性抗体IgM检查,抗体在出疹1‾4天后即出现,2‾3周后滴度增高4倍以上即可确诊。辅助检查146治疗要点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治疗要点对症支持治疗147护理问题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有关潜在并发症:脑炎、肺炎护理问题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水痘病毒感染、继发细菌感染有关148护理措施皮肤护理: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病情观察:生命体征、精神、食欲等预防感染的传播隔离患儿至疱疹全部结痂或出疹后7天止发现水痘患儿应检疫3周接种水痘-带状疱疹减毒活疫苗,可获得持久免疫护理措施皮肤护理:剪短指甲,以免抓伤皮肤,继发感染或留下瘢痕149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腮腺炎病毒病毒经口、鼻侵入人体后,在局部黏膜上皮细胞中增殖。引起局部炎症后入血,病毒经血液播散至多种腺体(腮腺、颌下腺、舌下腺、胰腺、性腺等)和中枢神经系统引起炎症,表现为非化脓性炎症。第三节流行性腮腺炎病因及发病机制150流行病学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阴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前1天至消肿后3天有传染性传播途径:经飞沫传播易感人群:主要是学龄儿童,多为5~15岁小儿流行特点:以冬、春季为主,感染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流行病学传染源:早期患者和阴性感染者,腮腺肿大前1天至消肿后151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发热、头痛、乏力肌痛、厌食等腮腺肿大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弥漫性肿大,腮腺管口早期可有红肿,但无分泌物。并发症:神经系统:脑膜炎和脑膜脑炎,后者是腮腺炎常见的临床表现,常发生在腮腺肿大前后的2周左右,头痛、颈项强直、呕吐、嗜睡、高热等。临床表现前驱症状:发热、头痛、乏力肌痛、厌食等152睾丸炎和卵巢炎常见于青春期和成人,多发生于腮腺炎后一周内。主要表现为发热、病变的睾丸多为单侧,有触痛、肿胀。卵巢炎多表现为下腹疼痛,平均病程4天。急性胰腺炎表现为上腹疼痛、压痛、伴发热、寒战、呕吐等睾丸炎和卵巢炎常见于青春期和成人,多发生于腮腺炎后一周内。153体征:
(1)腮腺逐渐肿大,常一侧先肿大,2~4天后又累及对侧,也有两侧同时肿大或始终限于一侧者。肿大腮腺的特点: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局部不红,边缘不清,同时伴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灼热、疼痛明显。
体征:154腮腺肿大腮腺肿大155(2)在上颌第二磨牙旁的颊黏膜处,可见红肿的腮腺导管口。并发症:脑膜脑炎、睾丸炎、急性胰腺炎等。(2)在上颌第二磨牙旁的颊黏膜处,可见红肿的腮腺导管口。156
1.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病程早期约90%患儿血清和尿液淀粉酶增高,其增高程度与腮腺肿大的程度成正向关系。辅助检查1.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病程早期约90%患儿血157
2.血清学检查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增高。3.病毒分离患儿唾液、脑脊液、血液及尿液中可分离出病毒。2.血清学检查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增高。158
主要为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1.头痛和腮腺胀痛可应用镇痛药。睾丸胀痛可用棉花垫和丁字带托起。
治疗要点主要为对症处理和支持治疗。治疗要点159
2.对重症或并发脑膜脑炎、心肌炎者,可用地塞米松每日5~10mg,静脉滴注5~7天。3.发病早期可用利巴韦林每日15mg/kg,静脉滴注,疗程5~7天。
160与排出病原体有关【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腮腺炎症有关疼痛脑膜脑炎、睾丸炎潜在并发症与排出病原体有关【护理诊断及合作性问题】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腮161
(一)预防感染的传播
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消退后3天。对患儿呼吸道分泌物及其污染的物品进行消毒。流行期间应加强托幼机构的晨检。居室应空气新鲜。【护理措施】(一)预防感染的传播【护理措施】162(二)减轻疼痛
1.饮食护理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忌酸、辣、干、硬食物,以免唾液分泌及咀嚼使疼痛加剧。
(二)减轻疼痛163
2.减轻腮腺肿痛局部冷敷,以减轻炎症充血及疼痛,亦可用中药如青黛散调醋局部湿敷。3.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温盐水漱口,多饮水,以减少口腔内残余食物,防止继发感染。2.减轻腮腺肿痛局部冷敷,以减轻炎症充血及疼痛,164(三)病情观察
1.腮腺肿大后1周左右,患儿表现为持续高热、剧烈头痛、呕吐、颈强直、嗜睡、烦躁或惊厥,可能发生了脑膜炎。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予以相应治疗及护理。
(三)病情观察165
2.患儿如出现睾丸肿大、触痛,有无睾丸鞘膜积液和阴囊水肿,提示发生了睾丸炎.可用丁字带托起阴囊消肿或局部冰袋冷敷止痛,或遵医嘱采用药物治疗。2.患儿如出现睾丸肿大、触痛,有无睾丸鞘膜积液和阴166
3.腮腺肿胀数日后,如出现中上腹剧痛,有压痛和肌紧张,伴发热、寒战、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提示可能发生了胰腺炎。密切观察病情,及早发现并及时报告医生。3.腮腺肿胀数日后,如出现中上腹剧痛,有压痛和肌紧张,167护理措施减轻疼痛: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局部冷敷或中药如意金黄散调醋敷于患处降温护理:多饮水,注意休息,进行物理降温病情观察:及时发现脑膜脑炎、睾丸炎和卵巢炎、腮腺炎等预防局部传播隔离患儿:呼吸道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后3天至,接触者检疫3周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护理措施减轻疼痛:忌酸、辣、硬而干燥的食物,局部冷敷或中药如168手足口病手足口病169手足口病一、病原学引起手足口病的主要有柯萨奇病毒A组,B组。常见为A组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在外环境中可长期存活。二、流行病学1、传染源:患者、隐性感染者。2、传播途径:空气传播、日常接触传播、水源传播、医源性传播。3、易感人群:≤3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人群普遍易感。4、流行特点: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多见,5、6、7月常呈爆发流行。手足口病一、病原学170手足口病三、发病机制病毒通过呼吸道或消化道进入人体,进入血液循环形成第一次病毒血症。此时无明显症状,但可以分离病毒,有传染性。病毒经血液循环侵入不同脏器,继续增殖后第二次入学,引起第二次病毒血症。出现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手足口病三、发病机制171手足口病四、临床表现1、发热。2、皮疹:手、足、口、臀部出现斑丘疹或疱疹,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3、并发症: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炎等。手足口病四、临床表现172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173五、辅助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轻度增高。2、病原学检查:临床抽血和咽试子较常见。3、心肌酶谱4、其他:心电图、血生化、血气分析等。
手足口病五、辅助检查手足口病174手足口病五、护理诊断1、口腔黏膜改变与口腔感染有关。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肠病毒引起的皮疹及继发细菌感染有关。3、体温过高与病毒血症、继发感染有关。4、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与肠道及呼吸道排出病毒有关。5、潜在并发症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六、预期目标1、患儿口腔黏膜不发生破溃或顺利康复。2、患儿皮肤病损顺利康复。3、患儿体温维持正常。4、患儿营养状况改善。5、患儿家长能配合执行消毒隔离制度,传播感染的可能性降至最低。6、患儿不发生并发症或发生后能得到及时处理。手足口病五、护理诊断175手足口病七、护理措施1、一般护理:环境和休息;饮食护理。2、病情观察:精神状态差、呕吐、肢体抖动、惊跳、高热不退提示病情危重。3、对症护理(1)口腔、皮肤护理(2)降温(3)预防感染的传播4、药物护理5、健康教育手足口病七、护理措施176第五节猩红热病因及发病机制乙型A组溶血性链球菌:产生制热性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链球菌及其毒素侵入机体后,主要产生3种病变化脓性病变:咽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中毒性病变:全身中毒症状,红疹毒素的作用出现典型猩红热皮疹变态反应性病变:主要为心、肾及关节滑膜等处非化脓性炎症第五节猩红热病因及发病机制177人体对红疹毒素可产生较持久的抗体,一般指的一次猩红热,再次感染仅表现为化脓性扁桃体炎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178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最强传播途径经飞沫呼吸道传播——主要途径由食物、玩具、衣服等间接传播经伤口、产道污染传播——少见易感人群:3~7岁常见流行特征:春季对见流行病学传染源:病人及带菌者,发病前24小时至疾病高峰传染性179临床表现潜伏期:1~12天,一般2~5天前驱期:起病急、畏寒、高热,咽部红肿、扁桃体化脓性炎症出疹期皮疹:多在发热后第二天出现,为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触之有砂纸感,针尖无正常皮肤特殊特征:帕氏线、口周苍白圈、杨梅舌脱屑期:躯干为糠皮样脱屑,手掌、足底课件大片状脱皮,呈”手套’,”我套’状,无色素沉着并发症: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关节炎等临床表现潜伏期:1~12天,一般2~5天180
皮疹特点
(1)典型皮疹是在弥漫性充血的皮肤上出现分布均匀的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退色,伴有痒感。少数患者可见带黄白色脓头且不易破溃的皮疹,称“粟粒疹”。皮疹特点181(2)在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呈紫红色线状,称为“线状疹”(亦称Pastia线)(3)在颜面部位仅有充血而无皮疹,口鼻周围充血不明显,与面部充血相比显得发白,称为“口周苍白圈”。(2)在皮肤皱褶处,皮疹密集或因摩擦出血而呈紫红色线状,称为182猩红热线状疹猩红热线状疹183猩红热口周苍白圈猩红热口周苍白圈184
(4)皮疹多于48小时达高峰,继之依出疹顺序开始消退,2~3天内退尽,重者可持续1周。疹退后开始皮肤脱屑。多呈片状脱皮。
185
(5)与发疹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初期舌被白苔,肿胀的舌乳头凸出覆以白苔的舌面,称为“草梅舌”。2~3天后舌苔脱落舌面光滑呈绛红色,舌乳头凸起,称为“杨梅舌”。(5)与发疹同时出现舌乳头肿胀,初期舌被白苔,肿胀的舌186草莓舌杨梅舌草莓舌杨梅舌187
并发症
本病初期可发生化脓性和中毒性并发症,如化脓性淋巴结炎、中毒性心肌炎、中毒性肝炎等。在病程2~3周,主要有风湿热、肾小球肾炎和关节炎,为变态反应所致。并发症188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增高,多为(10~20)×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常在80%以上,严重患者可出现中毒颗粒。辅助检查189
2.细菌培养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β型溶血性链球菌生长。3.免疫荧光检查可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咽拭涂片以进行快速诊断。2.细菌培养咽拭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养可有β型190治疗要点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对症处理防止并发症治疗要点控制感染:首选青霉素191
治疗要点
1.病原治疗青霉素为首选药物,儿童每日10万~20万U/kg,2~4次。根据病情选择肌内注射或静脉途径给药,疗程5~7天。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治疗要点192
2.对症治疗中毒型或脓毒型猩红热中毒症状明显,除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外,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发生休克者,给予抗休克治疗。2.对症治疗中毒型或脓毒型猩红热中毒症状明显193护理措施发热的护理: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皮肤护理:观察皮疹及脱皮情况,保持皮肤清洁,禁用肥皂清洗。脱皮时勿用手撕扯,可用消毒剪刀修剪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发热的护理:忌用冷水或酒精擦浴194预防疾病的传播隔离患儿:呼吸道隔离至症状消失后2周,连续咽拭子培养3次阴性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接触者已选观察7天,采用青霉素等药物预防预防疾病的传播1951、概念
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2、临床特征
起病急骤,突发高热,反复惊厥、嗜睡,迅速发生休克、昏迷。病死率高。第六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1、概念细菌性痢疾是由志贺菌属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第六节1963.病原
痢疾杆菌,属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痢疾杆菌对外界抵抗力较强,耐寒、耐湿,但不耐热和阳光,一般消毒剂均可将其灭活。4.发病季节
好发于夏秋季。3.病原痢疾杆菌,属志贺菌属,为革兰阴性杆菌。痢疾杆菌1975.流行病学急性、慢性痢疾病人及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染源传播途径其传播方式是通过消化道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2~7岁平素体格健壮、营养状况好的小儿发病率高。5.流行病学急性、慢性痢疾病人及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传染源传198临床表现
潜伏期通常为1~2天,短者数小时,长至8天。起病急骤,患儿突然高热,体温可达40℃以上,少数患儿体温不升,反复惊厥,迅速发生呼吸衰竭、休克或昏迷。肠道症状往往在数小时或十余小时后出现,故常被误诊为其他热性疾病。临床表现199
临床上按主要临床表现分为四型:1.休克型(皮肤内脏微循环障碍型)主要表现为感染性休克。2.脑型(脑微循环障碍型)以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疝和呼吸衰竭为主要表现。3.肺型(肺微循环障碍型)主要表现为呼吸窘迫综合征。4.混合型同时具有以上两型或三型的征象,病情最为严重。
200
辅助检查
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2.大便常规有黏液脓血便的患儿,镜检可见大量脓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3.大便培养大便培养可分离出志贺菌属痢疾杆菌。辅助检查201
治疗要点
1.降温止惊对高热的患儿可用物理降温、药物降温和亚冬眠疗法。惊厥患儿用地西泮,每次0.1~0.2mg/kg(最大剂量每次不超过10mg),或用水合氯醛灌肠。
治疗要点202
2.抗生素治疗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钠等静脉滴注,病情好转后改口服。2.抗生素治疗可选用丁胺卡那霉素、头孢噻肟钠或头孢203
3.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可给予20%甘露醇每次0.5~1g/kg静注,每6~8小时一次,或与利尿剂交替使用,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保持呼吸道通畅,给氧,若出现呼吸衰竭及早使用呼吸机。3.防治脑水肿和呼吸衰竭可给予20%甘露醇204
4.防治微循环衰竭先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在充分扩容的基础上应用东莨菪碱、酚妥拉明、多巴胺等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4.防治微循环衰竭先扩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205六种感染性疾病概况比较疾病病原体传播途径发病季节病后免疫主要症状麻疹麻疹病毒呼吸道冬春季持久全身斑丘疹水痘水痘病毒呼吸道冬春季持久丘疹、疱疹流腮流腮病毒呼吸道冬春季持久腮腺肿大、全身多器官疾病乙脑乙脑病毒虫媒夏秋季持久中枢神经损害中毒型痢疾痢疾杆菌消化道夏秋季短暂全身中毒症状结核病结核杆菌呼吸道无易复发慢性全身性疾病六种感染性疾病概况比较疾病病原体传播途径发病季节病后免疫主要206谢谢大家的聆听!谢谢大家的聆听!207主要内容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小儿常见传染病的护理第一节第二节主要内容第一节第二节208
小儿时期免疫功能低下,传染病发病率较成人高,且起病急、症状重、病情复杂多变,容易发生并发症。做好传染病的护理管理极为重要。小儿传染病的护理管理小儿时期免疫功能低下,传染病发病率较成人高,且209(一)建立预诊制度1.小儿时期传染病多,门诊的预诊制度能及早发现传染病患儿,避免和减少交互感染。2.患儿经预诊后按不同病种分别在指定的诊疗室进行诊治。室内备有洗手、空气消毒装置。(一)建立预诊制度1.小儿时期传染病多,门诊的预诊制度能及早2103.传染病门诊应有单独的治疗室、药房、化验室、留观室、厕所等。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传染病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患儿穿隔离衣,做好疾病护理指导及疫情登记。4.病人诊治完毕,由指定出口离院或入院。传染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课件211(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护理应环绕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环节。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二)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1.护理应环绕控制传染212
2.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清除或杀灭人体表面及其周围环境中的病原体,包括对工作人员的手、病人的排泄物、生活用具及医用器械进行消毒处理,切断传播途径,并严格按消毒隔离规定,进行各项护理操作。2.采用物理或化学消毒方法,清除或杀灭人体表面及213(三)及时报告疫情
护理人员是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之一。发现传染病后应及时填写“传染病疫情报告卡”,并按国家规定的时间向防疫部门报告,以便采取措施进行疫源地消毒,防止传染病的播散。(三)及时报告疫情护理人员是传染病的法定报告人之214(四)密切观察病情
1.护理人员应掌握小儿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及发病规律深入病房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服药反应、治疗效果、特殊检查后的情况等。(四)密切观察病情1.护理人员应掌握小儿常见传染215
2.注意观察发热的程度及热型、出疹情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合同转让的协议书
- 私人财产抵押借款合同
- 二零二五房屋估价委托书
- 二零二五版债权担保书范文
- 劳务分包安全生产责任协议书二零二五年
- 二零二五版顾问协议书范例1500字
- 书画拍卖合同样本
- ktv接手转让合同样本
- 代付费用合同标准文本
- 企业带人租车合同样本
- 防护器具维护、检查记录
- WOW单机副本传送坐标
- (完整版)《计算机控制系统》课后题答案-刘建昌等科学出版社
- 颈部断面与影像解剖ppt课件精选
- Q∕SY 05175-2019 原油管道运行与控制原则
- 汽车收音机天线的参数
- 供配电系统毕业设计
- 《艺术学概论考研》课件艺概绪论
- 工厂致全体员工一份感谢信
- 怎样做一名合格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 54页)
- 中职一年级数学课外活动趣味数学基础知识竞赛课件(必答+选答+风险题含倒计时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