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柱色谱讲解_第1页
干柱色谱讲解_第2页
干柱色谱讲解_第3页
干柱色谱讲解_第4页
干柱色谱讲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3干柱色谱指用干填充剂装成的柱进行层析分离的方法,属于液一固层权的范畴。其特点是将固定相装在塑料薄膜柱中可以将柱子上分开的各成分任意切开。此法已广泛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实验制备性分离。基本原理与薄层色谱相同,尤其是不加粘合剂的干板薄层,因此薄层的分离条件可以套用到干柱色谱上。它的优点是:(1)分离效果比湿装柱高。(2)分离条件可用薄层色谱探索,并可把薄层的最佳分离条件直接套用到干柱色谱。(3)由于采用了塑料薄膜柱,对有荧光或颜色的物质,可在紫外线灯下将已分离的各层色带分别切开,避免常规液相色谱中因流出液收集不当而造成的各成分的交叉。(4)适用于制备性分离。(5)设备简单,消耗溶剂少,工时省。其主要缺点是样品容量比湿装柱小,因此,消耗填充剂量大。装柱非常重要,必须使柱子坚实、平整、均匀,无空隙,否则会影响分离效果。介绍一下干法上柱子(干柱色谱).中国植提论坛|植提网3N&?0c+\%\6k,X4n+X

1,材料:玻璃柱(聚乙烯柱,PVC柱子),玻璃柱比较常用,(聚乙烯和PVC柱子通常用聚乙烯,PVC薄膜卷成,套在一个砂滤漏斗上,以漏斗的出口为柱子的出口;也有厂家制作出售的,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硅胶(柱层析用,有时后使用泵加压柱的时候还可以用薄层用的硅胶H).4V'^0T.C'T1f

2,硅胶用量:硅胶根据样品量用量计算,一般为(样品:硅胶)1:70-100左右计算硅胶用量.也可以根据手头的柱子大小计算所需的硅胶量.(经验算式:硅胶量(g)=柱体积ml*1.5,本算式仅限于300目硅胶,若是500目硅胶大约为1.8.另外如果是湿法装柱子不同的溶剂对硅胶的溶胀度不一样,所以系数还会小些,一般为1.3)中国植提论坛|植提网t%Y7\2u6]!]

3,装法:将硅胶先在100度的烘箱内烘1小时,也可以不烘,视硅胶的质量确定(含水率%).然后将硅胶徐徐加入柱子中,注意在通风橱里操作,或者带上口罩.\$N,q*n*Q1t'S.Z

将硅胶加好之后,蹲实.可以将柱子在较厚的胶皮垫上颠至硅胶表面不再下沉;也可以用胶垫,胶塞从下到上敲击柱子外壁;还可以用真空泵在出口处抽;总之就是使硅胶紧密无气泡,这个步骤很重要.最后柱子硅胶表面平整而结实(S!c8G3T0u|)F#B

4,装样:将伴好样品的硅胶挥干溶剂后,加在硅胶柱上,敲实,上样要平.

5,加上保护空白硅胶,或者棉花,硅藻土.就可以开始洗脱柱子了.

6,展开剂:要按照TLC可以分开的条件再稍加大极性溶媒的比例为好。可以梯度洗脱,也可以等度洗脱,根据不同的需求来定.

7,切割柱子:(如果想节省溶剂,可以采用这个办法)将柱子根据色带,荧光带将其用分割成不的部位,标记.将柱内溶剂放干后,将聚乙烯和PVC柱子根据记号直接用刀切割;玻璃柱子可以自制长把的勺子根据不同的部位分段掏取,然后装在不同的柱子中,分别用极性溶剂洗脱,收集洗脱液,即得.

装柱时注意要实,,展开最好一次成功,连续为好

有机实验经验总结经过任一反应所合成的有机化合物,一般总是与许多其它物质(其中包括进行反应的原料、副产物、溶剂等)共存于反应体系中,因此在有机制备中,常需要从复杂的混合物中分离出所需的物质。本人从事实验小试多年,总结经验如下:

1、重结晶技术:

重结晶是提纯固体有机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

众所周知,固体有机物在任何一溶剂中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所以将一个有机化合物在某溶剂中,在较高温度时制备成饱和溶液,然后使其冷却到室温或降至室温一下,即会有部分成结晶析出。利用溶剂与被提纯物和杂质的溶解度不同,让杂质全部留在溶液或大部分留在溶液;当然,有时一开始析出的结晶也可能是杂质,而需要的组分则在溶液中。通过,上述我们知道影响重结晶纯化的重要因素是:溶剂的选择;热溶液的制备;冷却析晶

(1)溶剂的选择

溶剂选择的条件:

a不与被提纯物发生化学反应;

b溶剂沸点较低,易除去(常压、减压蒸馏除去);

c对所需组分在高温和低温条件下溶解度差异尽量大,而对杂质的溶解度要么很大,要么很小;

d溶剂价格便宜、毒性小,容易回收,操作安全。(2)热溶液的制备

很多人认为,制备热溶液就是将溶液加热至一定温度,然后将要结晶的混合物溶解其中。其实,热溶液的制备还是有很多的讲究的。根据经验我认为首先,必须先了解选用的溶剂的沸点,热溶液的温度应同其沸点有一段距离,否则溶剂挥发量太大,不仅影响重结晶效果,还会危害身体健康;其次,热溶并不是一口气加入混合物使其溶解,最好的操作应该是在升温的过程中不断的搅拌加入混合物,使其饱和。

(3)冷却析晶

通常可分为常温(室温)、低温析晶两种。至于采用哪种方法则决定于结晶速度的快慢,晶形要求等因素。如果结晶速度快,一般采用常温(室温,自然冷却)结晶,而对于一些有特殊要求(如,不易结晶,结晶慢等)可采用低温结晶方式(先自然冷却至室温,至于冰箱保鲜层缓慢降温)。一般来说,我们希望在最短的时间里得到结晶,常采用非常手段(如,至于冷水中,冷却过程中加以振摇),这要是可以加快结晶速度,但是它也带来很大的弊端。因为,快速冷却,振摇得到的结晶大多较细,表面积大,吸附母液多,且容易夹有杂质(快速结晶中杂质包裹在晶体中)。

所以,最好是采用自然冷却。当然,加快结晶的办法也是有的:用玻璃棒摩擦瓶壁;加入少量晶种引晶。

(4)结晶的过滤和洗涤

将析出的结晶的冷溶液和结晶的混合物,用抽滤法分出结晶;瓶中残留的结晶,可用少量滤液冲洗几次,一并转移至布氏漏斗,把母液尽量抽干;用刮刀、空心塞把结晶压紧,以便抽干结晶吸附的含杂质的母液;用适量的洗涤液清洗2~3次,可用玻璃棒或刮刀轻轻搅动。

(5)结晶的干燥

若重结晶的溶剂是石油醚等低沸点溶剂可放于通风厨中自然凉干(不吸水的前提下),如果是乙醇等沸点较高的溶剂一定要在高于其沸点10℃的烘箱中放置1~2小时(低于结晶熔点20℃以上)。干燥至恒重后,及时至于干燥器中保存待用。

(6)操作案例

取1.00g4-羟基脯氨酸,在升温条件下(升温至55~60℃)加入到乙醇(95%)中,边用玻棒搅拌溶解,室温放置,自然冷却(可用玻棒轻轻摩擦瓶壁),有结晶析出,冷却至室温,布氏漏斗抽滤,空心塞压紧,水少量洗涤,压紧抽干,烘箱升温至2、柱层析技术:

柱层析通常可分为:干柱色谱和湿柱色谱两种。

这里我将介绍最常用的湿柱色谱以下习惯称柱层析。

化学反应中得到的产物中通常混有反应物、副产物、溶剂(统称杂质)的,为进行数据测试或则杂质在对下一步反应有影响,这时我们就得尽量的除去这些杂质。固体结晶可通过上述的重结晶方法进行纯化,但对在要求较高时通过重结晶得到的纯度显然无法满足要求;而且对于液体(油状物)这一类产物时又不可能通过柱层析进行实现。这时,就需要采用柱层析的方法进行纯化处理以期获得合格的化合物。将白了,柱层析就是利用不同物质在洗脱剂中的展开速度不同(跑的快慢曾读)而进行分离。目前,我们最常用的就是以硅胶、氧化铝两种物质为填充剂的色谱柱,常称为:硅胶柱和氧化铝柱。这里我们重点介绍便宜且工业化应用广泛的硅胶柱。

首先,就是确定选用哪种直径的柱子进行柱层析操作。通常实验室采用直径在0.5~10cm的柱子,柱高50~70cm。这时就得根据你要过柱的量来选择了,通常<0.8g一般采用2.0左右的柱子;2.5cm的柱子用于0.8~2.5g样品的过柱;3.5、4cm的柱子用于2.5~5g;6cm的柱子一般用于>5g的混合物。其次,选择好要用的柱子后就得考虑采用的填料,一般实验室内都采用硅胶填料。硅胶用量差不多为分离物质量的40倍左右,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如果只是用来普通的过滤用用量就可以少下来。一般用度来算的话,就是装柱量在25~30cm为宜(纯属本人经过几百根柱子下来的经验),太长则分离时间太久,短了分离效果不好。接下来就是考虑如何装柱了,通常一般实验室内很少碰上无水、无氧柱,大家接触多的是普通柱。本人觉得湿装柱屡试不爽,具体操作就是,先往柱中放入少量棉花,加入少量沙子(普通,清洗干净)加入一定量的洗脱剂,把硅胶溶解于洗脱剂中装柱,用吸气球加快硅胶沉淀,再在硅胶上层加入少量沙子形成沙层(1cm左右),这样一根柱子就装好了。然后就是上样(你的样品需要先浓缩蒸掉大部分溶剂剩下少量刚好成溶液有一定的流动性,用胶头滴管上样),上样完就可以开始洗脱了,(如果你的样品是有荧光的那你可以先用薄层板展开,知道所要的产物点的Rf值及杂质点的Rf值这样就能够很好的配制洗脱剂的极性程度,因为薄层板跟硅胶色谱柱的原理一样可以在薄层板展开剂的基础上稍微的调整一下极性比例),刚开始洗脱时可以采用石油醚等极性小的溶剂先进行冲洗然后再用配好的洗脱剂进行洗脱,可以用吸气球进行人工加压,加快洗脱速度。

溶液接收及检测:一般采用几个三角瓶(锥形瓶)进行收集,通过薄层板(有荧光时,若没有荧光看一下有没有色带收集色带,如果二者都没有那你有点麻烦)判断要的产物下来没有,下来后开始可以少量收集,接下来收集量大一点,快没荧光时收集量小一些,对收集的几瓶子洗脱液进行薄层展开,合并同一高度的溶液,浓缩,经过这样的掐头去尾就可以得到符合要求的样品了。

再给大家一个本人操作的案例一个:

取某样品3.80g柱层析;柱子:φ35×260硅胶(300~400目)200ml,石油醚装柱,少量二氯甲烷溶解,上样。洗脱,石油醚150ml+洗脱剂(石油醚:丙酮=4:1)60ml×8。薄层板展开显示3、4、5样品为所需样品,合并,浓缩得黄色油状物1.22g。关于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

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

能有所帮助。

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

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

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

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

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

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

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

头了。

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

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

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

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

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

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

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

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也

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

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是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哪位做过可以提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

※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很多样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没关系。可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而样品本身又是比较好的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会随着溶剂一起走,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那说明有的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

溶剂的选择。

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文献中有写用

正己烷的,太贵了,除非特别需要不要用不然银子哗哗的,流的比淋洗剂还快,不过因

为极性很小,有时还是非它不可。乙醚也可以用,但是就是容易睡觉,注意保持清醒别

让溶剂流干了,那样柱子也就不爽了。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要知道,它和硅胶的吸

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的时候会好一些

。甲醇,据说能溶解部分的硅胶,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素分析的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

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其他的溶剂用的相对较少,要依个人的不同需要选择了。由于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剂多是大包装的(便宜嘛),我们这里是用10升或25升的塑料桶装的,就要注意这些工业品的纯度是较低的。经常能够从送来的大桶底部看见有色的杂质,其他的杂质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比较严格的柱分时就要对溶剂重蒸。当然过原料时就可以免去这一步了,反正下面还有提纯的方法。

另外溶剂在过柱子后最好也回收使用,一方面环保,另一方面也能节省部分经费,缺点

是要消耗一定的人工。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在过柱同时进行的是减压旋蒸,石油醚和

乙酸乙酯的比例由于挥发度的不同会导致极性的变化,一般会使得极性变大,在梯度淋

洗时比较合适,正好极性越来越大了。在过完柱子后,溶剂最后回收要采用常压,因为

在减压旋蒸时会有部分低沸点的杂质一起出来,常压时就会减少这种现象,如果杂质和

你下面要过的样品有反应那就惨了。

关于操作问题。

1装柱。

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品中的,可以采用四氟节门的。

干法和湿法装柱觉得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

密(太密了淋洗剂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书中写

的都是不能见到气泡,我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些小气泡没太大的影响,一加压气泡就

全下来了。当然如果你装的柱子总是有气泡就说明需要多练习了。但是柱子更忌讳的是

开裂,甭管竖的还是横的,都会影响分离效果,甚至作废!

2加样。

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

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

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就够了)

,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3淋洗剂的选择。

感觉上要使所需点在rf0.2~0.3左右的比较好。不要认为在板上爬高了分的比较开,过

柱子就用那种极性,如果rf在0.6,即使相差0.2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

个多次爬板的状态,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0.6/0.8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

)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

4样品的收集。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

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这时可以

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另外,收集的试管大小要以样品量而定,特别是小量样品,如果用大试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wuwu。如果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大。

5最后的处理。

柱分后的产品,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溶剂,其中的杂质也会累积到产品中,所以如果想送

分析,最好用少量的溶剂洗涤一下,因为大部分的杂质是溶在溶剂里的,一洗基本就没

了,必要时进行重结晶。另外,再过柱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气泡,一是和使用的溶剂有关,如果是易挥发的溶剂,如乙醚、二氯甲烷等,在室温稍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在室温高的时候,可以选择沸点较高,挥发相对小的溶剂。还有,使用混合溶剂时,使用的两种溶剂的沸点应该相差不大,如: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而乙醚却要选择30-60的石油醚。二是:不论是用带砂板的还是塞棉花的,在装柱之前,都要将空气用加压的方法将空气排干,这样就可避免柱中有空气!过柱子需要耐心,不要着急.

萃取水溶液常用溶剂

B.P.(℃)可燃性**毒性**

80.1

3

3

易成乳浊液***;很适宜从缓冲液中提取生物碱及酚类

2-丁醇99.5

1

3

高沸点;很适宜从缓冲液中提取水溶性物质

正丁醇118.0

1

3

水饱和后使用,为常用从水中萃取中等极性物质的浓剂.

四氯化碳76.5

0

4

易干燥;很适宜非极性物质

氯仿

61.7

0

4

能形成乳浊液易干燥

二乙醚34.5

4

2

吸收大量水;优良的通用溶剂

二异丙醚69

5

2

长期储存后能形成爆炸性过氧化物;很适宜从磷酸盐缓冲的溶液中提取羧酸

乙酸乙酯77.1

3

1

吸附大量水;很适宜极性物质

二氯甲烷40

0

1

会形成乳浊液,易干燥

正戊烷36.1

4

1

烃类易于干燥

正己烷69

4

1

对于极性物质均为不良溶剂

正庚烷98.4

3

1

用于有机液体较强的去水剂

试剂*

与水形成的化合物注

Na**

NaOH,H2

用于烃和醚的去水很出色;不得用于人和卤代烃

CaH2

Ca(OH)2,H2

最佳去水剂之一;比LiALH4缓慢但效率高相对较安全.用于烃,醚,胺,酯,C4和更高级的醇

(勿用于C1,C2,C3醇),不得用于醛和活泼羧基化合物

LiALH4***LiOH,AL(OH)3,H2只使用于惰性溶剂[烃基,芳基卤(不能用于烷基卤),醚];能与任何酸性氢和大多数功能团

(卤,?基,硝基,等等)反应.使用时要小心;多余者可慢慢加入乙酸乙酯加以破坏.

BaO或CaoBa(OH)2或Ca(OH)2慢而有效;主要适用于醇类和醚类,但不易用于对强碱敏感的化合物

P2O5HPO3,H3PO4,H4P2O7非常快而且效率高,高度耐酸,建议先预干燥.仅用于惰性化合物(尤其适用于烃,醚,卤代烃

,酸,酐)

用于有机溶剂的中等强度的干燥剂

干燥剂

容量

速率

CaSO4

1/2H2O

极快(1)

以商品名Drieritt出售,加或不加颜色指示剂;非常有效,干时,指示剂(CoCL2)呈兰

色,吸水后变成粉红色(容量CoCL2.6H2O);适用的温度范围为-50~+86度。某些有机

溶剂能使CoCL2沥出或改变颜色(如丙酮,醇类,吡啶等)

CaCL2

6H2O

极快(2)

不是很有效;只用于烃或卤代烃(与含氮和含氮化合物形成溶剂化物,络合物,或发生反

应)。

MgSO4

7H2O

极快(4)

出色的通用干燥剂;非常惰性单可能呈弱酸性(避免用于对酸极敏感的化合物),可能溶于

某些有机溶剂.

4A分子筛

块(30)

非常有效;建议先用普通干燥剂后用此物(见下述有关分子筛的详情)3A分子筛也是出色的

干燥剂

NaSO4

10H2O

慢(290)

非常温和,非常有效,便宜,高容量;很适于初步干燥,但不可以使溶剂受热.

K2CO3

2H2O

对于酯腈酮,特别是醇,是良好的干燥剂,不可以用于酸性化合物.

NaOH,KOH

极高

高效但只适用于不会使他们溶解的惰性溶液;特别适用于胺.

H2SO4

极高

极快

极为有效,但只限于用来干燥饱和烃或芳香烃或卤代烃(硫酸会与烯或其他碱性化合物作用

二使之损失)

氧化铝或硅胶(SiO2)极高极快

特别适用于烃,应该研细;用过后加热(SiO2为300度,Al2O3为500度)就可以重新活化。TLC铺板经验大全!!!薄层色谱(TLC)的使用指南

综述:

薄层色谱(TLC)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跟踪反应的手段,还可以用于柱色谱分离中合适溶剂的选择。薄层色谱常用的固定相有氧化铝或硅胶,它们是极性很大(标准)或者是非极性的(反相)。流动相则是一种极性待选的溶剂。在5.301中以及大多数实验室实验中,都将使用标准硅胶板。将溶液中的反应混合物点在薄板上,然后利用毛细作用使溶剂(或混合溶剂)沿板向上移动进行展开。根据混合物中组分的极性,不同化合物将会在薄板上移动不同的距离。极性强的化合物会“粘”在极性的硅胶上,在薄板上移动的距离比较短。而非极性的物质将会在流动的溶剂相中保留较长的时间从而在板上移动较大的距离。化合物移动的距离大小用Rf值来表达。这是一个位于0~1之间的数值,它的定义为:化合物距离基线(最先点样时已经确定)的距离除以溶剂的前锋距离基线的距离。

薄层色谱(TLC)实验步骤:

1)切割薄板。通常,买来的硅胶板都是方形的玻璃板,必需用钻石头玻璃刀按照模板的形状进行切割。在切割玻璃之前,用尺子和铅笔在薄板的硅胶面上轻轻地标出基线的位置(注意不要损坏硅胶面)。借助锋利的玻璃切割刀和一把引导尺,你便可方便地进行玻璃切割。当整块玻璃被切割后,你就可以进一步将其分成若干独立的小块了。(开始的时候,也许你会感到有一些难度,但经过一些训练以后,你便会熟练地掌握该项技术。)

2)选取合适的溶剂体系。化合物在薄板上移动距离的多少取决于所选取的溶剂不同。在戊烷和己烷等非极性溶剂中,大多数极性物质不会移动,但是非极性化合物会在薄板上移动一定距离。相反,极性溶剂通常会将非极性的化合物推到溶剂的前段而将极性化合物推离基线。一个好的溶剂体系应该使混合物中所有的化合物都离开基线,但并不使所有化合物都到达溶剂前端,Rf值最好在0.15~0.85之间。虽然这个条件不一定都能满足,但这应该作为薄层色谱分析的目标(在柱色谱中,合适的溶剂应该满足Rf在0.2~0.3之间)。那么,应该选取哪些溶剂呢?一些标准溶剂和他们的相对极性(从LLP中摘录)列于如下:

强极性溶剂:

甲醇〉乙醇〉异丙醇

中等极性溶剂:

乙氰〉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乙醚〉甲苯

非极性溶剂:

环己烷,石油醚,己烷,戊烷

常用混合溶剂:

乙酸乙酯/己烷:常用浓度0~30%。但有时较难在旋转蒸发仪上完全除去溶剂。

乙醚/戊烷体系:浓度为0~40%的比较常用。在旋转蒸发器上非常容易除去。

乙醇/己烷或戊烷:对强极性化合物5~30%比较合适。

二氯甲烷/己烷或戊烷:5~30%,当其他混合溶剂失败时可以考虑使用。

3)将1~2mL选定的溶剂体系倒入展开池中,在展开池中放置一大块滤纸。

4)将化合物在标记过的基线处进行点样。我们用的点样器是买来的,此外,点样器也可从加热过的Pasteur吸管上拔下(你可以参照UROP)。在跟踪反应进行时,一定要点上起始反应物、反应混合物以及两者的混合物。

5)展开:让溶剂向上展开约90%的薄板长度。

6)从展开池中取出薄板并且马上用铅笔标注出溶剂到达的前沿位置。根据这个算Rf的数值。

7)让薄板上的溶剂挥发掉。

8)用非破坏性技术观察薄板。最好的非破坏性方法就是用紫外灯进行观察。将薄板放在紫外灯下,用铅笔标出所有有紫外活性的点。尽管在5.301中不用这种方法,但我们将采用另一常用的无损方法--用碘染色法。(你可以参看UROP)。

9)用破坏性方式观测薄板。当化合物没有紫外活性的时候,只能采用这种方法。在5.301中,提供了很多非常有用的染色剂。使用染色剂时,将干燥的薄板用镊子夹起并放入染色剂中,确保从基线到溶剂前沿都被浸没。用纸巾擦干薄板的背面。将薄板放在加热板上观察斑点的变化。在斑点变得可见而且背景颜色未能遮盖住斑点之前,将薄板从加热板上取下。

10)根据初始薄层色谱结果修改溶剂体系的选择。如果想让Rf变得更大一些,可使溶剂体系极性更强些;如果想让Rf变小,就应该使溶剂体系的极性减小些。如果在薄板上点样变成了条纹状而不是一个圆圈状,那么你的样品浓度可能太高了。稀释样品后再进行一次薄板层析,如果还是不能奏效,就应该考虑换一种溶剂体系。

11)做好TLC标记,计算每个斑点的Rf值,并且在笔记本中画出图样。

TLC显色试剂的选择显色试剂显色剂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检查一般有机化合物的通用显色剂;另一类是根据化合物分类或特殊官能团设计的专属性显色剂。显色剂种类繁多,本章只能列举一些常用的显色剂。l.通用显色剂

硫酸常用的有四种溶液:硫酸-水(1:1)溶液;硫酸-甲醇或乙醇(1:1)溶液;1.5mol/L硫酸溶液与0.5-1.5mol/L硫酸铵溶液,喷后110oC烤15min,不同有机化合物显不同颜色。

0.5%碘的氯仿溶液对很多化合物显黄棕色。

中性0.05%高锰酸钾溶液易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背景上显黄色。

碱性高锰酸钾试剂还原性化合物在淡红色背景上显黄色。溶液I:1%高锰酸钾溶液;溶液Ⅱ:5%碳酸钠溶液;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应用。

酸性高锰酸钾试剂喷1.6%高锰酸钾浓硫酸溶液(溶解时注意防止爆炸),喷后薄层于180oC加热15~20min。

酸性重铬酸钾试剂喷5%重铬酸钾浓硫酸溶液,必要时150oC烤薄层。

5%磷钼酸乙醇溶液喷后120oC烘烤,还原性化合物显蓝色,再用氨气薰,则背景变为无色。

⑧铁氰化钾-三氯化铁试剂还原性物质显蓝色,再喷2mol/L盐酸溶液,则蓝色加深。溶液I:1%铁氰化钾溶液;溶液Ⅱ:2%三氯化铁溶液;临用前将溶液I和溶液Ⅱ等量混合。

2.专属性显色剂由于化合物种类繁多,因此专属性显色剂也是很多的,现将在各类化合物中最常用的显色剂列举如下:

(1)烃类

①硝酸银/过氧化氢检出物:卤代烃类。溶液:硝酸银O.1g溶于水lml,加2-苯氧基乙醇lOOml,用丙酮稀释至200ml,再加30%过氧化氢1滴。方法:喷后置未过滤的紫外光下照射;结果:斑点呈暗黑色。

②荧光素/溴检出物:不饱和烃。溶液:I.荧光素0.1g溶于乙醇lOOml;Ⅱ.5%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方法:先喷(I),然后置含溴蒸气容器内,荧光素转变为四溴荧光素(曙红),荧光消失,不饱和烃斑点由于溴的加成,阻止生成曙红而保留荧光,多数不饱和烃在粉红色背景上呈黄色。

③四氯邻苯二甲酸酐检出物:芳香烃。溶液:2%四氯邻苯二甲酸酐的丙酮与氯代苯(10:1)的溶液。方法:喷后置紫外光下观察。

④甲醛/硫酸检出物:多环芳烃。溶液:37%甲醛溶液O.2ml溶于浓硫酸l0ml。

(2)醇类

3,5一二硝基苯酰氯检出物:醇类。溶液:I.2%本品甲苯溶液;Ⅱ.0.5%氢氧化钠溶液;Ⅲ.O.002%罗丹明溶液。方法:先喷(I),在空气中干燥过夜,用蒸气薰2min,将纸或薄层通过试液(Ⅱ)30s,喷水洗,趁湿通过(Ⅲ)15s,空气干燥,紫外灯下观察。

硝酸铈铵检出物:醇类。溶液:I.1%硝酸铈铵的0.2mol/L硝酸溶液;Ⅱ.N,N-二甲基-对苯二胺盐酸盐1.5g溶于甲醇、水与乙酸(128m1+25m1+1.5m1)混合液中,用前将(I)与(Ⅱ)等量混合。喷板后于105oC加热5min。

③香草醛/硫酸检出物:高级醇、酚、甾类及精油。溶液:香草醛1g溶于硫酸lOOml。方法:喷后于120oC加热至呈色最深。④二苯基苦基偕肼’检出物:醇类、萜烯、羰基、酯与醚类。溶液:本品15mg溶于氯仿25ml中。方法:喷后于110oC加热5~lOmin。结果:紫色背景呈黄色斑点。

(3)醛酮类

品红/亚硫酸检出物:醛基化合物。溶液:I.0.01%品红溶液,通入二氧化硫直至无色;Ⅱ.0.05mol/L氯化汞溶液;Ⅲ.O.05mol/L硫酸溶液。方法:将I、Ⅱ、Ⅲ以1:1:10混合,用水稀释至l00ml。

邻联茴香胺检出物:醛类、酮类。溶液:本品乙酸饱和溶液。

2,4-二硝基苯肼检出物:醛基、酮基及酮糖。溶液:I.0.4%本品的2mol/L盐酸溶液;Ⅱ.本品O.1g溶于乙醇l00ml中,加浓盐酸lml。方法:喷溶液I或Ⅱ后,立即喷铁氰化钾的2mol/L盐酸溶液。结果:饱和酮立即呈蓝色;饱和醛反应慢,呈橄榄绿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不显色。

绕丹宁检出物:类胡萝卜素醛类。溶液:I.1%~5%绕丹宁乙醇溶液;Ⅱ.25%氢氧化铵或27%氢氧化钠溶液。方法:先喷溶液I,再喷溶液Ⅱ,干燥。

(4)有机酸类

1溴甲酚绿检出物:有机酸类。溶液:溴甲酚绿0.1g溶于乙醇500ml和0.1mol/L氢氧化钠溶液5ml。方法:浸板。结果:蓝色背景产生黄色斑点。

2高锰酸钾/硫酸检出物:脂肪酸衍生物。溶液:见通用显色剂酸性高锰酸钾。

3过氧化氢检出物:芳香酸。溶液:0.3%过氧化氢溶液。方法:喷后置紫外光(365nm)下观察。结果:呈强蓝色荧光。

42,56-二氯苯酚-靛酚钠检出物:有机酸与酮酸。溶液:0.1%本品的乙醇溶液。方法:喷后微温。结果:蓝色背景呈红色。

(5)酚类

1Emerson试剂(4-氨基安替比林/铁氰化钾(Ⅲ))检出物:酚类、芳香胺类及挥发油。溶液:I.4-氨基安替比林1g溶于乙醇100ml;Ⅱ.铁氰化钾(Ⅲ)4g溶于水50ml,2用乙醇稀释至100ml。方法:先喷溶液I,3在热空气中干燥5min,4再喷溶液Ⅱ,5再于热空气中干燥5min,6然后将板置含有氨蒸气(25%氨溶液)的密闭容器中。结果:斑点呈橙-淡红色。挥发油在亮黄色背景下呈红色斑点。

7Boute反应检出物:酚类、氯、溴、烷基代酚。方法:将薄层置有NO2蒸气(含浓硝酸)的容器中3~10min,8再用NH2蒸气(浓氨液)处理。

9氯醌(四氯代对苯醌)检出物:酚类。溶液:1%本品的甲苯溶液。

10DDQ(二氯二氰基苯醌)试剂检出物:酚类。溶液:2%本品的甲苯溶液11TCNE(四氰基乙烯)试剂检出物:酚类、芳香碳氢化物、杂环类、芳香胺类。溶液:0.5%~1%本品的甲苯溶液。

12Gibb’s(2,136-二溴苯醌氯亚胺)试剂检出物:酚类。溶液:2%本品的甲醇溶液。⑦氯化铁检出物:酚类、羟酰胺酸。溶液:1%~5%氯化铁的0.5mol/L盐酸溶液。结果:酚类呈蓝色、羟酰胺酸呈红色。

(6)含氮化合物

①FCNP(硝普钠/铁氰化物)试剂检出物:脂肪族含氮化物,如氨基氰、胍、脲与硫脲及其衍生物,肌酸及肌酐。溶液:10%氢氧化钠溶液、10%硝普钠溶液、10%铁氰化钾溶液与水按1:1:1:3混合,在室温至少放置20min,冰箱保存数周,用前将混合液与丙酮等体积混合。

②Dragendorff(碘化铋钾试剂)试剂检出物:芳香族含氮化合物,如生物碱类、抗心律不齐药物。溶液:I.碱式硝酸铋0.85g溶于10ml冰醋酸及40ml水中;Ⅱ.碘化钾8g溶于水20ml中。将上述溶液I及Ⅱ等量混合,置棕色瓶中作为储备液,用前取储备液lml、冰醋酸2ml与水l0ml混合。结果:呈橘红色斑点。

4-甲基伞形酮检出物:含氮杂环化合物。溶液:本品0.02g溶于乙醇35ml,加水至100ml。方法:喷板后置25%氨水蒸气的容器中,取出后于紫外灯(365nm)下观察。

碘铂酸钾检出物:生物碱类及有机含氮化物。溶液:10%六氯铂酸溶液3ml与水97ml混合,加6%碘化钾溶液,混匀。临用前配制。

硫酸高铈铵/硫酸检出物:生物碱及含碘有机化物。溶液:硫酸铈1g混悬于4ml水中,加三氯乙酸1g,煮沸,逐滴加入浓硫酸直至混浊消失。方法:喷后薄层于1l0oC加热数分钟。结果:阿朴吗啡、马钱子碱、秋水仙碱、罂粟碱、毒扁豆碱与有机碘化物均能检出⑥Ehrlich(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盐酸)试剂检出物:吲哚衍生物及胺类。溶液:1%本品的浓盐酸溶液与甲醇按1:1混合。方法:喷后板于50oC加热20min。结果:呈不同颜色的斑点。

(7)胺类

①硝酸/乙醇检出物:脂肪族胺类。溶液:50滴65%硝酸于乙醇100ml中。方法:需要时120oC加热。

②2,6-二氯醌氯亚胺检出物:抗氧剂、酰胺(辣椒素)、伯、仲脂肪胺、仲、叔芳香胺、芳香碳氢化物、药物、苯氧基乙酸除草剂等。溶液:新鲜制备的0.5%~2%本品乙醇溶液。方法:喷后薄层于110oC加热10min,再用氨蒸气处理。

③茜素检出物:胺类。溶液:O.1%本品的乙醇溶液。

④丁二酮单肟/氯化镍检出物:胺类。溶液:I.丁二酮单肟1.2g溶于热水35ml中,加氯化镍0.95g,冷却后加浓氨水2ml;Ⅱ.盐酸羟胺0.12g溶于200ml水中。方法:将溶液I及Ⅱ混合,放置1天,过滤。

(5)Pauly(对氨基苯磺酸)试剂检出物:酚类、胺类和能偶合的杂环化合物。溶液:磺酸4.5g溶于温热的12mol/L盐酸45ml中,用水稀释至500ml,取lOml于冰中冷却,加4.5%亚硝酸钠冷溶液lOml,于OoC放置15min。用前加等体积10%碳酸钠溶液。

硫氰酸钴(Ⅱ).检出物:生物碱、伯、仲、叔胺类。溶液:硫氰酸铵3g与氯化钴1g溶于水20ml。结果:白色至粉红色背景上呈蓝色斑点,2h后颜色消退。若将薄层喷水或放入饱和水蒸气容器内,可重现色点。

1,2-萘醌-4-磺酸钠检出物:芳香胺类。溶液:本品0.5g溶于95ml水,加乙酸5ml,滤去不溶物即得。方法:喷后反应30min显色。

葡萄糖/磷酸检出物:芳香胺类。溶液:葡萄糖2g溶于85%磷酸l0ml与水40ml混合液中,再加乙醇与正丁醇各30ml。方法:喷后于115℃加热l0min。

8)硝基及亚硝基化合物

①α-萘胺检出物:3,5一二硝基苯甲酸酯、二硝基苯甲酰胺。溶液:I.O.5%α-萘胺乙醇溶液;Ⅱ.10%氢氧化钾甲醇溶液。方法:先喷溶液I,再喷溶液Ⅱ。结果:呈红褐色斑点。②二苯胺/氯化钯检出物:亚硝胺类。溶液:1.5%二苯胺乙醇溶液与0.1g氯化钯的0.2%氯化钠溶液lOOml,按5:1混合。方法:喷后置紫外光(254nm)下观察。结果:显紫色斑点。

(9)氨基酸及肽类

①茚三酮检出物:氨基酸、胺与氨基糖类。溶液:本品O.2g溶于乙醇l00ml中。方法:喷后于110oC加热。结果:呈红紫色斑点。

②茚三酮/乙酸镉检出物:氨基酸及杂环胺类。溶液:茚三酮1g及乙酸镉2.5g溶于l0ml冰醋酸中,用乙醇稀释至500ml。方法:喷后于120oC加热20min。

③1,2-萘醌-4-磺酸钠检出物:氨基酸。溶液:临用前将本品O.02g溶于5%碳酸钠l00ml中。方法:喷后室温干燥。结果:不同氨基酸呈不同色点。

④靛红/乙酸锌检出物:氨基酸与某些肽类。溶液:靛红1g与乙酸锌1g溶于95%异丙醇l00ml中,加热至80oC,冷却后加乙酸1ml,冰箱保存。方法:喷后于80~85"C加热30min。

⑤茚三酮/冰醋酸检出物:二肽及三肽。溶液:1%茚三酮吡啶溶液与冰醋酸按5:1混合。方法:喷后于l00oC加热5min。

⑥香草醛检出物:氨基酸及胺类。溶液:I.本品1g溶于丙醇50ml中;Ⅱ.1mol/L氢氧化钾溶液lml,用乙醇稀释至lOOml。方法:先喷溶液I后于110oC干燥l0min,再喷溶液Ⅱ,于110oC再干燥l0min,于紫外光(365nm)下观察。

(10)甾类

①香草醛/硫酸检出物:甾体激素。溶液:1%香草醛浓硫酸溶液。方法:喷后于105℃加热5min。

②氯化锰检出物:雌激素类。溶液:氯化锰0.2g溶于含硫酸2ml的甲醇60ml中。方法:喷后置紫外光(365nm)下观察。

③高氯酸检出物:甾体激素。溶液:5%高氯酸甲醇溶液。方法:喷后于110oC加热5min,置紫外光(365nm)下观察。

④三氯化锑/乙酸检出物:甾类与二萜类。溶液:三氯化锑20g溶于乙酸20ml与氯仿60ml混合液中。方法:喷后于100oC加热5min,紫外光长波下观察。结果:二萜类斑点呈红黄-蓝紫色。

⑤对甲苯磺酸检出物:甾族化合物、黄酮类与儿茶酸类。溶液:20%本品的氯仿溶液。方法:喷后于100oC加热数分钟,紫外光长波下观察。结果:斑点呈荧光。

⑥氯磺酸/乙酸检出物:三萜、甾醇与甾族化合物。溶液:氯磺酸5ml在冷却下加乙酸l0ml溶解。方法:喷后于130oC加热5~l0min,置紫外光长波下观察。结果;斑点显荧光。

(11)糖类

①茴香胺、邻苯二酸试剂检出物:碳氢化合物。溶液:1.23g茴香胺及1.66g邻苯二酸于l00ml95%乙醇中的溶液。方法:喷雾或浸渍。结果:己糖呈绿色、甲基戊糖呈黄绿色、戊糖呈紫色、糖醛酸呈棕色。

②四乙酸铅/2,7一二氯荧光素检出物:甙类、酚类、糖酸类溶液:I.2%四乙酸铅的冰醋酸溶液;Ⅱ.1%2,7一二氯荧光素乙醇溶液。取溶液I、Ⅱ各5ml混匀,用干燥的苯或甲苯稀释至200ml,试剂溶液只能稳定2h。方法:浸板。

③邻氨基联苯/磷酸检出物:糖类。溶液:O.3g邻氨基联苯加85%磷酸5ml与乙醇95ml。方法:喷板后llOoC加热15~20min。结果:斑点呈褐色。

④苯胺/二苯胺/磷酸检出物:还原糖。溶液:4g二苯胺、4ml苯胺与20ml85%磷酸共溶于200ml丙酮中。方法:喷后于85℃加热l0min。结果:产生各种颜色。1,4-己醛糖、低聚糖呈蓝色。

⑤双甲酮/磷酸检出物:酮糖。溶液:双甲酮(5,5-二甲基环己烷-1,3-二酮)10.3g溶于90ml乙醇与l0ml85%磷酸中。方法:喷板后于110oC加热15~20min。结果:日光下观察,白色背景上呈黄色斑点,紫外光长波下呈蓝色荧光。

⑥联苯胺/三氯乙酸检出物:糖类。溶液:0.5g联苯胺溶于l0ml乙酸,再加10ml40%三氯乙酸水溶液,用乙醇稀释至l00ml。方法:喷后置紫外光下照射15min。结果:斑点呈灰棕-红褐色。

⑦对二甲氨基苯甲醛/乙酰丙酮检出物:氨基糖类。溶液:I.5ml50%氢氧化钾溶液与20ml乙醇混匀,取此溶液0.5ml,加乙酰丙酮0.5ml与正丁醇50ml的混合液l0ml,此两种溶液均需新鲜配制,临用前混合;Ⅱ.1g对二甲氨基苯甲醛溶于30ml乙醇中,再加30ml浓盐酸,需要时此溶液可用正丁醇180ml稀释。方法:先喷I后于105oC加热5min,再喷Ⅱ,然后于90℃干燥5min。结果:斑点呈红色

论坛问答:

1在薄层层析中,展开剂的选择很重要,我从事合成时间不长,每次选展开剂的时候都不是很恰当,请各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赐教

一种简单的办法是根据你产的溶解性选择一种极性最强的溶剂学(如醇类,乙氰等),再根据你实际展开的情况慢慢加入极性弱的溶剂(如四氯化碳、石油醚、二氯甲烷等)调节体系的极性。以得到最好的展开效果。

把我的祖传秘方告诉你吧

PE(60-90)

EtAc/PE=1:2

EtAc/PE/AcOH=15:5:1

EtAc/AcOH/n-Butanol/H2O=2:1:1:1

8年来我用这四种体系,没有出现过什么问题.

我一直在用的是乙酸乙酯:环已烷,不断调节比例,直到有满意的Rf值,有拖尾时可能要加酸或碱,我一般乙酸和三乙胺。我用了好几年了,都还好。不妨一试

从展开的角度上来看,确实能行,如果是分离就不一定行了

分离的话只好调低一点Rf,还是可以的

氨基酸都有专用的展开剂,常用丁醇和水,再加酸碱

极性小的用乙酸乙酯:石油醚系统

极性较大的用甲醇:氯仿系统

极性大的用甲醇:水:正丁醇:醋酸系统

拖尾可以加入少量氨水或冰醋酸

2请问:制备薄层板子爬完后,东西怎么取下来?在不回流的条件下(20-30度)单用甲醇搅半个小时可不可以?还有就是我在另外一本书上看到说用乙醇好一些,因为甲醇回把硅胶里带的杂质也冲下来,实在不知该怎办好,请哪位高手帮忙解答解答吧。谢谢先!

如果你所要的东西与想要分离的东西在板子上分的很开,你可以把带有产品的一部分硅胶刮下来,用乙酸乙脂(参考2楼意见)浸泡,然后虑掉硅胶,把溶剂蒸干就可以了么!

谢谢您的指教,用乙酸乙酯的话,要不要回流啊?时间大概要多长?温度低的话硅胶上的东西会不会掉不下来呀?还有就是用乙酸乙酯的话,极性够吗?能彻底把东西从硅胶上交换下来吗?

我一般用丙酮。不要加热。用洗脱管洗脱,而不是浸泡后过滤。

乙酸乙酯的极性通常是足够的,不放心的话可多加点乙酸乙酯,但不要加热。刮下来的硅胶粉末加乙酸乙酯,室温搅拌2小时,我做过上百次从没遇到问题。只要在板上能分开,得到的样品去做400M核磁基本看不出杂质。

但我也有很多经验表明用甲醇也没问题。极性比较大的东东(比如用纯乙酸乙酯也不好爬起来的),还是需要用甲醇的,如果板好的的话,杂质是不会有的,但可能会有少量硅胶带下。我最推荐用二氯甲烷,容易蒸干,而且NMR简单,但可能洗脱能力较乙酸乙酯稍差,对一般的化合物还是够了。

请问chemie用二氯甲烷极性够吗?硅胶上的东西很难下来吧?还有请问lanthanum洗脱管是什么啊?我好像从没用到过呀!

你想想,你一般爬板或过柱用的洗脱剂极性有多大?既然能从硅胶柱上冲下来,又何愁不能从硅胶上洗下来呢?洗脱管我也没用过,愿闻其详。

洗脱管就是一个玻璃管,下面缩口,就像一个小柱子,没活塞罢了。使用时塞一小块脱脂棉,将从板上刮下的硅胶粉末倒进里面,加丙酮洗脱,下面用圆底烧瓶收集滴下来的洗脱液。既不必加热也不必搅拌。用纯丙酮作为洗脱剂,对于通常极性(氯仿:甲醇=4:1,硅胶H,CMC,Rf>0.2)的物质,均能完全洗脱。如果极性更大,请试用甲醇。特殊物质由于溶解性原因,请试用二氯甲烷,如三萜类。

我一直用砂板漏斗,更省心,硅胶粉末也不会冲下来。

砂芯漏斗不好洗,尤其对于不溶物如硅胶。用酒精或者洗液浸泡除去有机物,用水反冲可以除去大部分无机物和不溶物,可总会有些进入狭缝里的除不干净。感觉不爽。

请问,为什么不使用浸泡后过滤的方法呢?我为了方便起见一直用的是这种方法,可是发现对收率影响比较大,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道理呢?

制备薄层的问题就是收率比柱层析低很多,死吸附严重,因为柱子一直在用溶剂冲。但没有办法,不过适用于样品量较少的情况。我有很多核磁都是拿板分的。不推荐使用甲醇浸泡,会有硅胶峰,氢谱高场区不好看。我一般是用乙酸乙酯或THF浸泡,室温下振摇1~2小时,沙芯漏斗过滤后旋干即可。

3我要的是氨基酸甲酯,现在合成了它的盐酸盐,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调PH到弱碱性后,无法萃取出来(用过乙醚和乙酸乙酯萃取,大部分还在水里),请教各位大侠如何解决?

你不要用水,不要用碳酸氢钠,而是用有机溶剂加三乙胺调至pH=8-9左右,季铵盐析出,滤掉,剩余你的产品在溶剂中,但不要用乙腈、甲醇、丙酮、四氢呋喃等极性大的溶剂,会把季铵盐溶解,最好选用甲苯、乙酸乙酯、氯仿、二氯甲烷之类的中等极性的溶剂。

三乙胺的盐酸盐溶于二氯甲烷,而且我做过盐酸盐在二氯甲烷中加三乙胺,得不到酯在二氯甲烷中通入氨气后可得酯,氯化铵在二氯甲烷中基本不溶解

将你的盐酸盐分散在乙醚中,然后通氨气。过滤,滤饼是氯化铵,滤液蒸干,就是你要的氨基酸酯了。我以前做的丙氨酸乙酯,从酸到酯,收率80%以上。

3过极性大的物质用反柱法。用活性炭,价廉,效果如何?C18等价高,再生效果如何?

望作过这方面工作的老师指导心得。我分离的样品后两个点不易出来,加大极性时则托尾混在一起出来,打算用极性柱

C18价格高,但只要好好用,别用氯仿等溶剂洗,一根柱子可以反复用很多次的。活性碳除点量少的杂质还行,特别是脱色效果好。你的样品没说明性质,不好给你建议

c8,c18的柱子,用甲醇:水,梯度洗脱,效果好!

若是酸或胺可以加一点醋酸或三乙胺采用比点板极性小的展开剂慢慢过.

4最近需要用制备型的薄层,但是以前又没有接触过,请问制备型薄层的CMC黏合剂溶液的浓度多少是最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