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能力提升卷)(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f01b4127cff0dbdd1f5d4c3d48210f/caf01b4127cff0dbdd1f5d4c3d48210f1.gif)
![【精品】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能力提升卷)(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f01b4127cff0dbdd1f5d4c3d48210f/caf01b4127cff0dbdd1f5d4c3d48210f2.gif)
![【精品】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能力提升卷)(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f01b4127cff0dbdd1f5d4c3d48210f/caf01b4127cff0dbdd1f5d4c3d48210f3.gif)
![【精品】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能力提升卷)(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f01b4127cff0dbdd1f5d4c3d48210f/caf01b4127cff0dbdd1f5d4c3d48210f4.gif)
![【精品】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能力提升卷)(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f01b4127cff0dbdd1f5d4c3d48210f/caf01b4127cff0dbdd1f5d4c3d48210f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能力提升卷)班级:姓名:学号:分数:(考试时间:90分钟面卷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5小题,满分45分,每小题3分)1.(3分)(2019宓隹城区二模)如图1,拖车拉着小汽车从事故现场到达汽修厂(B点),全程中路程与时间图象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全程的平均速度是12m/sB.事故现场到汽修厂的距离是 3kmC.OA段的平均速度大于OB段的平均速度D.小汽车OA段受到的拉力大于其在OB段受到的拉力【答案】Co【解析】解:由图象知,A、全程距离为s=6km=6000m,运动时间为t=0.5h=1800s,所以全程的平均速度为丫=且=晒&曳=3.3m/st1800s故A错误;B、事故现场到汽修厂的距离是 6km。故B错误;C、OA段的距离是soa=3km=3000m,所用时间为toA=0.1h=360s,运动速度为voa=一空上甥黑■=10m/s。所以OA段的平均速度大于OB段的平均速度。故C正确;D、OA段和OB段拖车虽然速度不同,但都是在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 所以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于两种情况下的摩擦力不变(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 ,所以两种情况下的拉力相等。故D错误。”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3分)(2019沅锡二模)在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的运动规律
”实验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为了便于测量时间,要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B.以塞子为参照物,气泡在整个玻璃管中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C.为了让气泡运动慢一点,可以将玻璃管的倾斜程度变小D.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为了尽可能获得气泡真实的运动规律,理论上玻璃管划分的段越多越好【答案】Bo【解析】解:A、实验时,要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这是因为气泡刚开始的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故为了便于测量时间,要等气泡运动一段路程后才开始计时,故A正确;B、以塞子为参照物,气泡上升过程中,气泡刚开始的运动不是匀速运动;故 B错误;C、据速度的计算公式可知,该实验中应该测量气泡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为便于测量,应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慢一些,故C正确;D、由于匀速直线运动是任意时刻的速度都是相同的,所以,在设计实验方案时,为了尽可能获得气泡真实的运动规律,理论上玻璃管划分的段越多越好,故D正确。(3分)(2019溢阳)小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运动时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小汽车的运动情况是()A.在第一个10s()A.在第一个10s内以10m/s做匀速运动B.在第二个10s内速度大小不变C.在第三个C.在第三个10s内前进了300mD.在前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5m/s【答案】Ao【解析】解:由图象可知,
A、在第一个10s内汽车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其速度大小为vi二三11=1皿=10m/s,故A正确;10sB、在第二个10s内汽车的s-t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在第三个10s内汽车的s-t图象是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说明汽车静止,故C错误;D、在前30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为丫=旦=邺叵=I0m/s,故D错误。t30s(3分)(2019?乐山)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C.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 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答案】Co【解析】解:A、在0〜20sA、在0〜2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40m,则速度为:S1=2m/s,此过程中物体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30〜40s内物体也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30〜40s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80m-40m=40m,其速度为V2==4m/s。10s所以,物体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小;故A错误。B、由图象可知,物体在20〜30s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在 40s内不是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错误;C、整个40s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为 80m,则物体的平均速度为v=W"=g^=2m/s,故C正确;t40sD、由图象知,物体20〜30s内,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物体的速度为 0,故D错误;(3分)(2019宓隹坊一模)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
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丫乙B.两物体在A.两物体在0-1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丫乙B.两物体在20-30s内都做匀速运动,且v甲〉v乙C.甲物体在30s内的平均速度为10m/sD.两物体在20s末相遇,且甲乙在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相同【解析】解:A.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 0〜10s内的图象是一条斜直线,表示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且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所以v甲>丫乙,故A错误;B错误;C.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在30s内的路程为100m,其平均速度v=^
tlOOir30s〜3.33m/s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20s末的路程相等,则两物体相遇,此时两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相等, 由v可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B错误;C.由图象可知,甲物体在30s内的路程为100m,其平均速度v=^
tlOOir30s〜3.33m/s故C错误;D.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20s末的路程相等,则两物体相遇,此时两物体运动的时间和路程相等, 由v可知,它们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6.(3分)(2019?惠城区一模)汽车以4m/s的速度匀速驶上长为60m的斜坡,到达坡顶后接着又以 6m/s的速度从坡顶沿原路匀速返回,该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8m/sC.4.25m/sD.2.75m/s【解析】解:汽车上下坡通过的总路程:s=2X60m=120m;得,上坡时所用的时间:t1=V1下坡所用的时间:t2=60mv2Sm/s=10s;B.甲物体在20〜30s内的图象是一条和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甲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故全程所用的总时间:t总=t1+t2=15s+10s=25s;则汽车在上下坡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120m25s120m25s=4.8m/s。(3分)(2019?阳新县校级模拟) 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一个同学距离地面 1.5m处竖直向上抛一个乒乓球,乒乓球向上运动 3m后,又落到地面上,则()A.乒乓球的位移为 1.5m,路程为7.5m B.乒乓球的位移为 1.5m,路程为4.5mC.乒乓球的位移为 7.5m,路程为7.5m D.乒乓球的位移为 7.5m,路程为1.5m【答案】A。【解析】解:由题知,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而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根据题意可知,乒乓球的位移为1.5m,路程为3m+3m+1.5m=7.5m。故A正确,BCD错误。(3分)(2019?广饶县模拟) 火车站并列停着两列客车,突然,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则下列判断中一定错误的是( )A.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B.甲乙两车都在前进,且乙车运动的快C.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D.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答案】B。【解析】解:由“坐在甲车上的小明看到乙车正在后退”可知,此题研究的是乙车的运动状态,根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欲判断乙车是向后运动的,首先应考虑到乙车与所选参照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肯定发生了变化,并存在以下几种情况:甲车静止不动,乙车正在后退;甲车正在前进,乙车静止不动;甲车正在前进,乙车正在后退;甲乙两车都在后退,但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的速度;甲乙两车都在前进,但乙车的速度小于甲车的速度。故 ACD正确,B错误。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3分) (2019?s-t图象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秒时两线相交,则由图象可知( )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答案】Do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解析】解:A、s-t图象中两线相交表示两物体通过的路程相等,题中没有说明出发时间和方向,则 B.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B、由图象可知,两物体在5秒内通过的路程甲等于乙。故B错误;C、s-t图象仅描述直线运动,甲物体的运动图象是曲线,表示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故 C错误;D、由图象看出甲物体的图象是一条曲线,表示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的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线,表示乙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D正确。(3分)(2019?上海)甲、乙两车分别在同一直线上的 M、N两点(M、N间距为20米),同时相向做乙相距10米。则( )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图象分别如图( a)和(b)所示。若甲、乙的速度分别为 v甲、v八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则( )B.v甲vv乙,t可能为30秒D.B.v甲vv乙,t可能为30秒D.丫甲=丫乙,t可能为30秒C.v甲=v乙,t可能为10秒【答案】Bo【解析】解:(1)由图象可得:、三甲24m甲的速度v甲= =-4=0.4m/s;1甲6s
乙的速度v乙= 迎l=0.6m/s,七乙6s故v乙>v甲;(2)根据题意可知,经过t秒,甲、乙相距10米时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甲乙两车未相遇时相距 10m,二是相遇以后相距10m。故可得:v甲t+v乙t=10m或v甲t+v乙t=10m+20m=30m,代入数值可得:0.4m/sX+0.6m/s米=10m或0.4m/sX+0.6m/sK=20m+10m,解得t=10s或t=30s,即t可能为10s,也可能为30s。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CD错误,B正确。(3分)(2019泡州)流速为5千米/时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 1小时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水流方向甲船速度 乙船速度A.甲船A.甲船25千米,乙船35千米C.甲船35千米,乙船30千米【答案】B。B.甲船30千米,乙船30千米D.无法确定【解析】解:由图可知,v【解析】解:由图可知,v甲船=v乙船=30km/h,甲船逆流而行,乙船顺流而行,木桶自由漂浮,则甲船的实际速度 v甲实=v甲船―v水=30km/h—5km/h=25km/h,乙船的实际速度v乙实=v乙船+v水=30km/h+5km/h=35km/h,木桶的速度v木桶=v水=5km/h,根据v=g_可得,甲船、乙船和木桶 1h通过的距离分别为:ts甲船=v甲实t=25km/hMh=25km,s乙船=v乙实t=35km/hMh=35km,s木桶=v木桶t=5km/hMh=5km,所以,1小时后甲、乙船离木桶的距离分别为:s甲船+s木桶=25km+5km=30km=s乙船一ss甲船+s木桶=25km+5km=30km(3分)(2019?眉山)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 0.4s。若测速仪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TOC\o"1-5"\h\z隔是0.9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测速仪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 34mC.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 18.9m/s D.在该测速区内,汽车的速度是 20m/s【答案】Do【解析】解:(1)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5s,所以第一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5s,由v=j可得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1=v声t〔=340m/s私25s=85m,故A错;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信号用时 0.4s,所以第二次信号到达汽车的时间为 0.2s,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汽车距测速仪:s2=v声t2=340m/s私2s=68m;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时位置相距(即汽车行驶的距离) :s=s1-s2=85m-68m=17m,故B错;(2)汽车行驶这17m共用的时间:t=At-t1+t2=0.9s-0.25s+0.2s=0.85s,所以汽车的车速为:v'=ml=17nl=20m/s,故C错、D正确。t工SSs(3分)(2019建贤区二模)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 s-t图象如图所示,t=0时甲、乙分别在同一直线的A、B两点处,t=2秒时甲也经过B点处,若甲从B点到C点正好追上乙,A、B两点和B、C两点的距离为( )①10米②6米③15米④25米
A小米甲乙A.①和② B.②和④ A小米甲乙A.①和② B.②和④ C.①和③【答案】Co【解析】解:由图象可知, 2s时甲运动了10m,甲的速度:田S甲110mv 5m/s,七甲2sD.③和④4s时乙运动了12m,乙的速度: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t=0时即,甲、乙分别在同一直线的 A、B两点处,t=2秒时甲也经过B点处,sab=v甲t=5m/s>2s=10m;设甲从B点到C点正好追上乙,所用的时间为t;由v=j可得甲、乙通过的路程:s甲'=s乙'+s,v甲t=v乙t'+vt,代入数据,5m/sxt='3m/sxt'+3m/§x2s解得,t=3s,B、C两点的距离等于s甲',sbc=s甲'=v甲t=5m/s>3s=15m。故①③正确。(3分)(2019修江区二模)P、Q是同一直线上相距6米的两点,甲、乙两小车同时从P点出发向Q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 12秒,甲车到达Q点,此时乙车离Q点距离大于2米。它们的s-t图象分别为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则(
,朱C.乙的图象一定为图线a,朱【答案】DoB.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D.乙的图象可能为图线 c【解析】解:B.甲的速度一定小于乙D.乙的图象可能为图线 ct||12s由题知,两车同时从P点出发向Q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经过 12秒时乙车离Q点距离大于2米,则乙车可能在甲车之后,也可能在甲车之前,所以,乙车通过的距离可能为 s乙i<6m-2m=4m,也可能为s乙2>6m+2m=8m,由图可知,1m/s,sbt:b=0.5m/sVc2m
10^=0.2m/s,故乙车的速度可能为v乙i〈之'L='^L=0.33m/s也可能为v乙2>三里=-^L=0.67m/st由图可知,1m/s,sbt:b=0.5m/sVc2m
10^=0.2m/s,比较可知,Vb=V甲,Va>V乙2,VcVV乙1,所以甲的图象一定是图线b,甲的速度可能大于乙,也可能小于乙,乙的图象可能为图线 a,也可能为图线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BC错误,D正确。(3分)(2018秋?1都区校级月考)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U^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图( 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白超声波信号, m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8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 340米/秒,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被测汽车第一次接收到信号和第二次接收到信号之间行驶了多少米( )
17米34米17米34米68米136米【答案】Bo【解析】解:图b中Pi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8s,每小格表示的时间为 1.8s工=0.2s;可由图b可知,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超声波)到被测汽车,用的时间 t1=l-X0.2s3=0.3s,由于v=J_可得:t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0.2sX=0.2s,s1=vt1=340m/s)0.3s=102m;>0.2sX=0.2s,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用的时间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s2=vt2=340m/s私2s=68m;汽车在两次与信号相遇的过程中,行驶的距离:s=s1—s2=102m—68m=34m。5填空题(共5小题,满分15分,每小题3分)(3分)(2019春冻莞市期末)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3: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 甲、丙则甲和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3:2_。图2_。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所表示的物理量是 路程【答案】甲、丙;3:2;路程。::W@H=4m/s,在第5M【解析】解:(1)在第一个s-t图象中,t=5s时,s=20m,所以甲车的速度v甲二个v-t图象中,乙车的速度v乙=6m/s,丙车的速度v丙=4m/s,所以,甲车和丙车的速度相同。(2)已知甲和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 1:1,由丫=且可得,甲和乙所运动的时间之比:(3)图B中阴影部分的面积=速度X间,所以阴影面积表示小车运动的路程。(3分)(2019?泰州一模)小华和几位同学利用频闪照相的方法细致观察纸锥竖直下落的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拍得的照片如图所示。测量发现,其中AB=BC=3.20cm。那么,纸锥在整个下落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是 速度一直变大。经计算可知,纸锥从点 A到点C的平均速度是 0.16m/s。D【答案】速度一直变大; 0.16。【解析】解:(1)由纸锥照片可知:纸锥在相等的时间 t内路程s越来越大,由v=学知,纸锥的速度一直变大。(2)由题意知AB=BC=3.20cm,贝USac=sab+sbc=3.20cm+3.20cm=6.40cm;tAc=2X0.2s=0.4s,纸锥的速度6.40tAc=2X0.2s=0.4s,纸锥的速度6.40cm0.4s=16cm/s=0.16m/s。(3分)(2019?白云区二模)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的频闪照片 (从最左端开始),在四张长纸条上只记录真实距离而不记录运动轨迹。甲球 乙球 丙球 丁球(1)运动速度不断加快的是 丙球:(2)对甲球运动场境的描述合理的是 CA.小球竖直抛上空中 B.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C.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3)若对运动的乙球增加一对平衡力作用,小球乙会 BA.保持运动一会儿后静止 B.不受影响C.速度会越来越快【答案】(1)丙;(2)C;(3)Bo【解析】解:(1)由图可知:甲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离先增大后减小,速度先变大后变小;乙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不变,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丙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离逐渐变大,速度逐渐变大;丁球频闪照片中两点间距离逐渐变小,速度逐渐变小;(2)由(1)知,甲球的速度先变大后变小。A.小球竖直抛上空中,速度在上升过程中速度不断变小, 到达最高点后向下降落的过程中, 速度不断变大,与甲球运动场境的描述不一致;B.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不变,与甲球运动场境的描述不一致;C.小球从碗边释放,速度增大,再沿碗壁上升,速度减小,与甲球运动场境的描述一致。故应选Co(3)由(1)知,乙球做的是匀速直线运动,所以若对运动的乙球增加一对平衡力作用,小球乙的运动状态不受影响,即还做匀速直线运动。(3分)(2019陆州二模)小明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用实验设备记录了物体的位置。图中A、B、C……是物体每隔0.5s经过的位置。由图可知,物体经过位置D点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速度大小为2.40cm/s。物体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是1.00cm/s。TOC\o"1-5"\h\z4JC£>EFGH丁I~Jpi用帅吊W咖【甲1【甲日|in甲nfn甲ni|吊i|iii甲坤II甲川他1|“1甲吊0 1 2 3 4 5 6 7E9 10【答案】D;2.40; 1.00。【解析】解:(1)由图可知,物体经过 D点后,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物体经过 D点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2)由图可知,刻度尺的最小分度值是 1mm,则从D点运动到E点的距离为s1=3.20cm-2.00cm=1.20cm,时间t〔=0.5s,从A点运动到D点的距离为S2=2.00cm-0.50cm=1.50cm,时间t2=3X0.5s=1.5s,则从D点运动到E点的速度V1=3-=±2?5=2.40cm/s。tl0.5s因为物体经过D点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其速度大小为 2.40cm/s。
物体从A点运动到D点的平均速度V2=ZL=L50二m=i.oocm/s。士21.5s(3分)(2019??波模拟)如图所示,两棒A、B相交成60°,棒A沿垂直自身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vi,棒B沿两棒所成钝角的角平分线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vi,棒B沿两棒所成钝角的角平分线方向匀速运动,速度为V2表不)【解析】解:由图可知,棒A测垂直自身的方向运动,交点的竖直移动速度为v水平=v2com60°由题可知,棒v水平=v2com60°三.实验探究题(共3小题,满分22分)(7分)小明了解到用刻度尺测物体长度时会有一些因素引起测量误差,其中刻度尺的温度变化也是引起误差的原因之一,他想通过实验研究刻度尺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1)小明找来两把完全相同,长为20厘米的钢尺,一把放在冰箱中充分冷冻,一把放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再将两把钢尺互相测量,结果发现两把钢尺的长度几乎没有差异,请写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 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一般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2)他重新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物体长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装置中AB式粗细均匀的铜棒,COD是可绕O点转动的指针。装置中指针设计成CO段比OD段短,这时实验现象起到了放大作用。如图所示当铜棒受热长度增加时,指针如何变化?逆时针转动。(逆时针转动”、顺时针转动”或向右移动")
【答案】(1)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一般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2)放大;逆时针转动。【解析】解:(1)由于两把钢尺长度变化太小,而一般刻度尺的分度值太大,因此简单的测量工具无法测量出微小的变化;(2)由于物体因热胀冷缩出现的微小变化无法测量,通过本题实验的改进,将微小的变化放大,通过指针示数变化分析金属棒受热时长度的变化,所以小奕的研究方案运用了微小放大法;当铜棒受热长度增加时,带动指针沿逆时针转动。(7分)(2019班顺二模)小月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 AC长为1m,B点为AC中点,她让小车从斜面最顶端 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 B点和C点的时间(1)实验前,小月先练习使用停表测时间,某次读数如图乙所示,为 100s;(2)实验测得通过路程&所用时间为6s,通过路程S2所用时间为4s,则通过路程S3的平均速度为 0.5m/s。由此她得出小车在斜面上做的是 变速(选填匀速”或变速”)运动。(3)小月发现,由于实验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小车的长度,将会导致路程 一和路程s2(选填'”或"3”)测量的速度 偏大。(选填偏大”或褊小”)(4)小月又利用了刻度尺测量出了小车的长度如图丙所示为 4.00cm,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准确值应为0.16m/s。【答案】(1)100; (2) 0.25;变速;(3) s2;偏大;(4) 4.00; 0.16。【解析】解:(1)测量时间时,根据分钟盘,指针位置在 1到2分钟中间,靠近2分钟,读取秒钟盘示数时超过30秒,结合秒钟指针位置为 10秒,时间为60s+40s=100s;(2)通过路程s3所用时间:t3=6s-4s=2s,s3=77s1=—X1m=0.5m,
通过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s30.5m通过路程S通过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s30.5m通过路程S2速度:V230.25m/s;0.125m/s为y可得小车在斜面上做变速运动;(3)实验中没有考虑车长,会导致路程比实际通过的路程大,由v=—可知,测得的速度会偏大,由图可T知,小车是自A向C移动,所以主要影响S2和全程的平均速度。(4)由图可知,小车的长度为4.00cm,故车实际通过的路程为: s=si-4.00cm=100cm-4.00cm=96cm=0.96m,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准确值: v=且=°。96m=0.i6m/s。H6s(8分)(20194平区一模)在测量运动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某小组采用了一带有刻度尺的长木板,搭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中为了测量AB段的平均速度,在B点放置了一金属片,其好处是: 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如图所示,小车从A到B经过的路程为 45.0cm,若AB段用时0.9s,则小车AB段的平均速度为0.5m/so(4)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则小车在AC段的速度大于(选填大于"小于“等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5)小组的成员分别画出小车从 A到C的s-t图象的大致情况。其中与事实相符的是
【答案】(1)v=亘;(2)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3)45.0;0.5;(4)大t|于;(5)Co【解析】解:(1)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基本原理是 v=巨;t(2)为了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需要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故实验中金属片的作用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便于准确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2)由表图知,刻度尺分度值为厘米, AB点对应的刻度分别为0.0cm、45.0cm,AB段的路程:Sab=45.0cm-0.0cm=45.0cm,测得AB前半段用时0.9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AB0,45niVAB0,45ni0.9s=0.5m/s;(3)将金属片放到C点,测量出小车从A到C用时1.6s,Sac=100.0cm,则AC段的平均速度:sacImcc”,vac ----=0.625m/s;寸耻|1.Bs小车在AC段的速度大于小车在AB段的速度;(5)根据小车做加速直线运动分析小车从 A到C的s-t图象的大致情况应是速度越来越大,故C符合题忌。四.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18分,每小题9分)(9分)(2019?!西模拟)小亮同学家住南昌,五一假期爸爸开车送小亮和爷爷去南昌西站乘坐高铁前往厦门游玩,汽车行驶途中小亮看到路旁的交通标志牌如图甲所示,汽车的速度表如图乙所示,小亮和爷爷所坐列车的运行时刻表的一部分如下表所示。求:车次发车时间到达时间路程G1692南昌西(10:13)厦门北(15:07)826km(1)按汽车速度表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从标志牌到南昌西站的行驶时间是多少?(2)G1692次列车从南昌西到厦门北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结果保留整数)(3)若在列车行驶途中,列车以144km/h的速度完全通过长1km的隧道用时30s,则该列车的长度是多少?
【解析】解:(1)如图甲所示,汽车从标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白鹭》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 2025技术咨询合同书
- 2025大连市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委托合同
-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同是炎黄子孙》说课稿 山东版001
- 5《玲玲的画》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3二年级数学下册 6 有余数的除法第5课时 解决问题(1)说课稿 新人教版
- 27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说课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语文统编版001
- 2024-2025学年高中地理下学期第4周说课稿(世界的自然资源)
- 2023三年级数学上册 一 动物趣闻-克、千克、吨的认识 信息窗2吨的认识说课稿 青岛版六三制
- 芜湖厂房推拉棚施工方案
- 运动技能学习与控制课件第五章运动中的中枢控制
- 财务部规范化管理 流程图
- 苏教版2023年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教学进度表
- 小学作文指导《难忘的一件事》课件
- 断绝关系协议书范文参考(5篇)
- 量子力学课件1-2章-波函数-定态薛定谔方程
- 最新变态心理学课件
- 工程洽商记录表格
- 【自考练习题】石家庄学院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真题汇总(附答案解析)
- 农村集体“三资”管理流程图
- 高中英语 牛津译林版必修第三册 Unit 2词汇全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