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报告制度11篇_第1页
社区报告制度11篇_第2页
社区报告制度11篇_第3页
社区报告制度11篇_第4页
社区报告制度11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社区报告制度11篇名目第1篇社区卫生中心感染病例报告制度第2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第3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报告制度第4篇北城社区社会组织重大活动报告制度第5篇社区卫生中心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第6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产儿死亡报告制度第7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第8篇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质量监督报告制度第9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诞生缺陷监测报告制度第10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第11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第1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传染病登记报告制度

1、仔细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大事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方法》,执行职务的医护人员均为责任疫情报告人。

2、责任疫情报告人必需熟识国家规定的法定传染病病种和报告方法。发觉法定传染病或疑似传染病患者时,要马上按规定的程序进行网络直报,特别疫情依据要求马上电话报告,不迟报、不漏报、不错报,并要做到早发觉、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人员配备及要求

(1)有一名分管主任详细抓传染病报告工作。建立中心传染病报告自查小组,每月定期对中心该项工作进行检查和质量掌握。

(2)设有至少一名专职人员负责该项工作。负责传染病疫情报告卡的收集、审核、登记、报告及相关传染病管理工作;并专册登记传报的病例,督促有关科室做好传报工作。

(3)定期组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学习传染病防治学问和相关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新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上岗之前,必需进行传染病报告工作的培训。

(4)对不执行本制度或因违反规定造成危害的,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进行处理。

4、传染病报告卡填报要求

(1)做好门诊登记工作,定期检查填写门诊工作日志,凡发觉确诊为传染病时,要在门诊工作日志表上登记患者的具体家庭地址和病名。

(2)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马上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发病卡、专归卡、死亡卡的报告。

(3)传报卡要求填写精确     、完整,要做到字迹清晰,项目齐全。

(4)具备网络直报条件的单位,按要求进行网络直报工作;无直报条件的单位疫情管理人员收到报告卡后,按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的要求先将卡片内容电话报告所在辖市(区)疾控中心,再将传染病报告卡寄出。

(5)卡片的保存。传染病报告卡由录卡单位保留三年。

5、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1)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预防掌握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小时内进行报告。

(2)对其它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如伤寒、副伤寒、痢疾、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进行报告。

(3)对丙类传染病和其它传染病,应当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

(4)一旦消失甲类及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肺炭疽、传染性非典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及疑似病人、或罕见疾病、新发疾病及其它属于突发公共卫生大事的疾病的传染病疫情,需马上电话告知所在辖区疾病预防掌握中心。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①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试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②甲类传染病及根据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试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③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试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5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已报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状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解,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生的未报告病例,要准时补充录入。

【第2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报告制度

1、为防范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和医疗事故的发生,正确处理医疗事故,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依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制定本制度。

2、发生或发觉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后,应于12小时内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医院名称;

(二)当事医务人员的姓名、性别、科室、专业、职务和/或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国籍、就诊或入院时间、简要诊疗经过、目前状况;

(四)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发生的时间、经过;

(五)实行的医疗救治措施;

(六)患方的要求;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3、重大医疗过失行为导致3名以上患者死亡、10名以上患者消失人身损害的,医院应当马上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地方卫生行政部门应当马上逐级报告至卫生部。

4、医疗事故争议未经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协商解决之日起7日内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双方当事人签定的协议书,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状况和医疗事故的缘由、双方当事人共同认定的医疗事故等级、医疗过失行为责任程度以及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等;

(二)协议执行方案或执行状况;

(三)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状况;

(四)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五)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5、医疗事故争议经医疗技术鉴定确定为医疗事故,双方当事人协商或卫生行政部门调解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在协商(调解)解决后7日内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书;

(二)双方当事人签定的协议书或行政调解书,载明协商确定的赔偿数额;

(三)双方当事人签定的或行政调解达成的协议执行方案或执行状况

(四)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状况;

(五)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六)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七)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6、医疗事故争议经人民法院调解或判决解决的,医疗机构应当自收到生效的人民法院调解书或者判决书之日起7日内向县级卫生行政部门作出书面报告。报告的内容包括:

(一)人民法院的调解书或者判决书;

(二)人民法院调解书或判决书执行方案或执行状况;

(三)医疗机构对当事医务人员的处理状况;

(四)医疗机构整改措施;

(五)对当事医务人员的行政处理建议;

(六)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其他内容。

7、医疗机构违反《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本制度的,根据《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处理,并予以通报。

【第3篇】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质量监督报告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质量监督报告制度

1.药品质量掌握小组负责全院药品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2.通过对本院使用药品的监督检查,积累资料,提出改进看法和淘汰品种,作为调整本院基本用药名目的依据。

3.药品质量监督报告的内容

(1)药品的外观变化状况。

(2)药品的不良反应。

(3)其他意外事故。

4.当发觉某药消失特别状况时,马上停止使用,实行相应的补救措施,同时从各个环节查找缘由,予以改正,并填报好药品质量监督报告卡,逐级上报。

5.由专人定期收集药品监督报告卡,汇总后交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

【第4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一、依据《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方法》规定'医疗机构应按规定报告所发觉的药品不良反应'制定我院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二、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纳入科室质控管理。在医院药事会下分设'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管理小组',由药剂科负责日常工作。

三、医院工作人员负有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责任和义务。

四、医院工作人员发觉药品新的不良反应或严峻不良反应,应准时具体填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报药剂科。填报'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时,应具体填写不良反应表现(有临床检验数据的也应填写),及其临床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五、医院指定药剂科由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医院使用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工作,发觉可能与用药有关的不良反应,应具体记录、调查、分析、评价、处理,并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表》,每季度集中向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其中新的或严峻的药品不良反应应于发觉之日起15日内报告,死亡病例须准时报告。

六、医院定期组织对所使用的药品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评价,并实行有效措施削减和防止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发觉群体不良反应,马上向卫生主管部门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

七、医院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员,视情节严峻程度,予以惩罚。

(一)未按要求报告药品不良反应的;

(二)发觉药品不良反应匿而不报告;

(三)隐瞒药品不良反应资料的。

八、本制度所列用语释义:

(一)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消失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

(二)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

(三)药品严峻不良反应是指因服用药品引起以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

1、引起死亡;

2、致癌、致畸、致诞生缺陷;

3、对生命有危急并能够导致人体永久或显着的伤残;

4、对器官功能产生永久损害;

5、导致住院或住院时间延长。

【第5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制度

1、了解辖区内5岁以下儿童生存状况,把握5岁以下儿童死亡状况,为儿童保健工作决策供应科学依据。

2、监测对象为辖区内(不管其户口所在地),妊娠满28周(或诞生体重达1000克及以上),娩出后有心跳、呼吸、脐带搏动、随便肌缩动四项生命指征之一,而后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但不包括外省来本中心就医而死于本中心者。

3、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以实足年龄计算,计算方法是用儿童死亡时间减去诞生时间即为其实足年龄。5岁以下儿童死亡是指刚诞生至5岁差1天的死亡儿童,其中不足28天为新生儿死亡,不足1岁为婴儿死亡,满1岁到差1天满5周岁的为1-4岁儿童死亡。

4、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年度,每年10月15日以后补漏的死亡数放到下一年度统计。

5、建立完善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网络,落实专人负责管理。

对辖区内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或自动出院的危重儿童进行入户调查核实,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5岁以下儿童,由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填写《四川省儿童死亡报告卡》,于每月5日前上报辖市(区)妇幼保健所;准时将辖区外的或无法追踪的儿童状况或资料反馈到辖市(区)妇幼保健所。

6、参与相关的工作例会和培训;负责对基层儿保医生进行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7、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5岁以下儿童死亡补漏、活产儿补漏和质控工作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做到有记录可查。质控重点是流淌人口中活产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漏报,同时对监测的表、卡、册进行质量检查。

【第6篇】社区卫生中心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感染病例报告制度

1、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负责本科的医院内感染监控工作。

2、每日交班时应将本科发生医院感染的病人做为交班内容之一,在查房或护理病人时,应对易感病人进行重点观看,消失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应马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

3、医院感染管理科应依据流行趋势实行相应的措施,并准时上报院领导及有关部门。

4、发生医院感染病例后,管床医生应仔细填写《医院内感染病人上报卡》,报感染管理科。

5、感染管理科的专职人员应准时对感染病例进行个例调查,保存好有关资料,每月底进行统计。

6、医院感染管理科的专职人员应对各科上报卡(原始资料)进行登记、核实、统计分析,准时发觉漏报病例,将信息反馈到各科室,并帮助临床科室查找漏报缘由,实行有效的掌握措施。

7、对于发生医院感染不准时上报的将列入医疗质量考核。

【第7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产儿死亡报告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围产儿死亡报告制度

1、围产儿死亡是指妊娠满28周(或诞生体重≥1000克)至诞生后7天的胎儿及新生儿死亡,包括死胎、死产、新生儿死亡,但不包括方案外引产。

2、发生围产儿死亡的医院负责填写《围产儿死亡缘由调查表》,于每月5日前报所在辖市(区)妇幼保健所。

3、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围产儿,由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填写《围产儿死亡缘由调查表》,于每月5日前报辖市(区)妇幼保健所。

4、以上年10月1日-当年9月30日为一个统计年度,每年10月15日补漏的上年死亡数放到下一年度统计。

5、参与相关的工作例会和培训;负责对基层妇幼保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6、加强围产儿死亡补漏和质控工作的管理,围产儿死亡需经过医院、辖市(区)级围产保健协作组评审,质控和死亡评审做到有记录可查。

【第8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孕产妇死亡报告制度

1、了解辖区内妇女健康状况,把握孕产妇死亡状况,分析死亡缘由,制订有效的干预措施。

2、监测对象为辖区内(不管其户口所在地)死亡的孕产妇。孕产妇死亡是指从妊娠期开头至产后42天内死亡者,包括妊娠各期和不同部位,凡与妊娠有关或因妊娠病情加重及治疗上的缘由造成的死亡。

3、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医院负责填写孕产妇死亡病历报告,并报所在辖市(区)妇幼保健所。辖市(区)妇幼保健所接到孕产妇死亡病历报告后,汇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妇保人员进行入户调查、到医院核实,将资料汇总后报妇幼保健院。在家死亡或途中死亡的孕产妇,由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填报孕产妇死亡病历报告。

4、凡发生孕产妇死亡的单位,应在24小时内以电话或书面材料形式报所在辖市(区)妇幼保健所;在一周内将孕产妇死亡病历报告上报辖县妇幼保健所。

5、通过查户籍档案、生命统计、疾控中心死亡报告单等方式,核对15-49岁育龄妇女死亡名单,填报育龄妇女死亡调查表,并报县妇幼保健所;从育龄妇女死亡名单中筛查孕产妇死亡名单,与上报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核对,避开漏报。

6、参与相关的工作例会和培训;负责对基层妇保医生进行孕产妇死亡监测的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

7、加强孕产妇死亡补漏、质控工作的管理,孕妇产妇死亡病例要经过医院、辖市(区)级围产保健协作组、市级围产保健协作组三级评审,质控和死亡评审做到有记录可查。

【第9篇】社区卫生中心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南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理差错事故登记报告处理制度

(一)各科室均应建立差错事故登记本。由本人准时登记所发生的差错事故的经过、缘由、后果。护士长常常检查,定期组织争论,总结阅历,吸取教训。

(二)发生严峻差错或事故后应马上实行补救措施,尽可能减轻病人苦痛或不良后果,并应马上向科主任、上级医师或护士长报告,同时应报告护理部、医务科、院领导,对重大事故、应做好善后工作。

(三)发生事故差错的有关各种记录、化验及造成事故的药品、器械均应妥当保管,不得擅自涂改、销毁,并保留病人的标本,以备鉴定、讨论之用。

(四)发生差错和事故,科内应准时组织争论、分析缘由,分清性质,明确责任,24小时内口头报告医务科或护理部,48小时交书面报告。

(五)对已发生的差错事故依据状况,应严厉 处理赐予惩罚。对发生差错事故的部门或个人,如不按规定报告,有意隐瞒,事后经领导或其他人发觉时,须按情节从重赐予惩罚。

(六)护理部应定期组织护士长分析事故差错发生的缘由,并提出防范措施。

【第10篇】社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