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伤仲永》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_第1页
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伤仲永》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_第2页
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伤仲永》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_第3页
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伤仲永》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一七年级下册语文第5课《伤仲永》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课件初一七班级下册语文第5课《伤仲永》教案教学设计反思、板书PPT课件【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2、把握常用文言词语,翻译课文。3、学习本文借事说理的方法,理解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把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熟悉到“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课前预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解决生字词。【教学内容】《伤仲永》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写的一篇谈论文。先叙述了方仲永由一个“神童”变化成一个一般人的经受,然后由此引发谈论,表达了对这位“神童”的惋惜之情。教学本文,除让同学娴熟地翻译课文外,还要重点引导同学理解方仲永变化的缘由,并从中吸取教训。【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叙述一些被人认为笨或不聪慧的人经过不懈努力而最终取得成就的故事导入新课。(也可让同学叙述)二、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2、朗读课文:第一遍,老师范读或放录音,同学在听的过程中:(1)划诞生字词。⑵留意句子的停顿,并用铅笔在课文中作出标记。其次遍,同学自由诵读,进一步感知课文内容。第三遍,同学齐读,留意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扳(pdn)环谒(y。)称(chBn)泯(min)三、疏通文意1、同学借助解释和工具书,将课文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并将不懂之处标出来,然后四人小组争论沟通,最终小组代表翻译课文。(其他成员可进行补充)2、全班同学争论沟通,解决四人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要擅长引导同学充分利用已学过的文言文学问解决问题,让同学领悟课文大意,最终强调本文重点文言词语:(1)未尝识书具(曾经)(2)即书诗四句(写)⑶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此)(完成)(4)其文理皆有可观着(文采和道理)(5)邑人奇之(对……感到惊异)(6)稍稍来宾其父(以来宾之礼相待;把……当作来宾)⑺父利其然也(认为……有利可图)(8)不能称前时之闻(相当)(9)贤于材人远矣(比)⑩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被)四、齐读课文,解决以下问题1、方仲永的变化经受了哪几个阶段?2、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缘由是什么?3、文章最终一段谈论讲了什么道理?4、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四人小组争论沟通,明确:1、方仲永的变化经受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方仲永天资过人,具有作诗才能;其次阶段:“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才能衰退,大不如前;第三阶段:“又七年……泯然众人矣J完全变成了一个平凡之人。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其受于人者不至也J3、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也”。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4、同学自由谈感想,可以从仲永自身的角度谈,也可以从仲永的父亲的角度谈,还可以联系实际来谈。只要观点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中心明确,语言流畅即可。五、小结1、借事说理的方法。本文采纳借事说理的方法,以方仲永为实例,说明白后天教育对成长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叙写了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到“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其次部分由此引发谈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