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一-七律-长征-课件5_第1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一-七律-长征-课件5_第2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一-七律-长征-课件5_第3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一-七律-长征-课件5_第4页
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一-七律-长征-课件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律

长征毛泽东

七律

长征毛泽东学习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4.学习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的手法。学习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思想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袖。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创作背景七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律诗的一种。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共四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第二、四、六、八句末一字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颔联、颈联要对偶。七律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pánɡbówēiyímín

七律长征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pánɡbówē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连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疏通诗意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了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个个笑逐颜开。疏通诗意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浊浪1.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合作交流1.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红军不怕远1.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句中,“远征难”有哪些具体的体现?感悟远征难1.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句中,感悟远征难2、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3、请你选其中的一幅,说说感受。感悟远征难2、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腾越五岭腾越五岭疾跨乌蒙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喜踏岷山雪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和“寒”应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

“寒”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寒”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突出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逶迤的五岭看成细浪,把磅礴的乌蒙视为泥丸,这说明了什么?体悟“长征精神”

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体悟“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那作者又为什么要在诗中说成是“三军过后”?“三军”一词的运用,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更表达了他对夺取长征全部胜利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体悟“长征精神”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935年10月,资料链接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进行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经过六天血战,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长征途中,红军平均三天就发生一次战斗,在漫漫二万五千里的征途中,平均每三百米就有红军战士牺牲。资料链接长征精神长征精神写作特点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二、夸张手法的巧用写作特点一、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性

这首诗生动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的光辉战斗历程,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险、英勇顽强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无比顽强的生命力和战斗力。苏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一-七律-长征-课件5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忆秦娥•娄山关》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沁园春•雪》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水调歌头•重上井岗山》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到韶山》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为女民兵题照》毛泽东诗词名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毛泽东诗词

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课外作业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和描绘长征的诗词。课外作业谢谢!谢谢!

七律

长征毛泽东

七律

长征毛泽东学习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2.掌握全诗关键字词的含义及其饱含的深情。3.了解红军长征的光辉业绩和伟大意义,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4.学习本诗高度的艺术概括性和夸张的手法。学习目标1.能流利的朗读全诗,了解全诗大意,并背诵。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思想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袖。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年-1976年),字润之,湖南湘潭人长征

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志正确路线指引下,红军取得了四次反“围剿”的胜利。以后由于王明的错误路线排斥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领导,造成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934年10月—1936年10月,共产党领导的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面军分别从各苏区向陕甘苏区的战略撤退和转移。1935年1月,党中央召开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红一方面军行程为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从1931年到1934年,在毛泽东同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1935年10月,当时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越过岷山,长征即将结束。回顾长征一年来红军所战胜的无数艰难险阻,他满怀喜悦的战斗豪情,以极其轻松的笔调写下了这首气壮山河的伟大诗篇。创作背景七律

七律是七言律诗的简称,是律诗的一种。一首八句,每句七个字。共四联,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第二、四、六、八句末一字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韵。颔联、颈联要对偶。七律

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把握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气势。整体感知请同学们自由大声朗读课文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pánɡbówēiyímín

七律长征

毛泽东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pánɡbówē

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整体感知请同学们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大意,不理解的地方做标记首联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颔联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

绵连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疏通诗意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不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尾联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热气腾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更加令人喜悦的是踏上了千里积雪的岷山,红军翻越过去个个笑逐颜开。疏通诗意颈联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金沙江浊浪1.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合作交流1.哪两句是全诗的总纲,它们体现了红军怎样的精神?红军不怕远1.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句中,“远征难”有哪些具体的体现?感悟远征难1.诗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一句中,感悟远征难2、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你能一一概括吗?用动词加地名的方式概括。3、请你选其中的一幅,说说感受。感悟远征难2、诗中展示了红军在长征途中克服困难的五幅雄壮图画腾越五岭腾越五岭疾跨乌蒙疾跨乌蒙巧渡金沙江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飞夺泸定桥喜踏岷山雪喜踏岷山雪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和“寒”应怎样理解?谈谈你的看法。“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金沙江风高浪急、暖气蒸腾的实景,烘托出红军战士渡江脱险的喜悦心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4.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暖”字写出了5月春暖的

“寒”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突出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大无畏精神。“寒”状写了红军征服“万水”途中所战胜的艰难险阻,突出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逶迤的五岭看成细浪,把磅礴的乌蒙视为泥丸,这说明了什么?体悟“长征精神”

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把体悟“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935年10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第四方面军正在行军途中,还没有越过岷山。那作者又为什么要在诗中说成是“三军过后”?“三军”一词的运用,充分表达了毛泽东对红军二、四方面军广大指战员的殷切希望和信任,更表达了他对夺取长征全部胜利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体悟“长征精神”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935年10月,资料链接湘江战役是红军有史以来进行的最为惨烈的一次战役。1934年11月27日至12月1日,中央红军在湘江上游广西境内与国民党军展开激战,经过六天血战,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的第四道封锁线,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但是,中央红军也为此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中央红军由长征出发时的8万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