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_第1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_第2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_第3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_第4页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目标: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能力目标: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分析北宋政治上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知识目标: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史学家汤因比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这2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这2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赵匡胤本是一街头浪子,后经一卖瓜老者点化,得以潜心学文习武,后追随柴荣,柴荣继后周位后,很快去世,把皇位留给六岁孩童,众人不满,拥戴赵匡胤陈桥兵变,他半推半就当了皇帝,建宋后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

他没有等待天上给他掉下馅饼,而是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从一个街头浪子一步步坚实地走上了帝王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通过自己努力和实力登上帝位皇帝之一。承上启下我最遗憾的是没有统一全国。赵匡胤本是一街头浪子,后经一卖瓜老者点化,得以潜心学文文本导入

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京师。960年初被派北上抵抗辽军。在陈桥驿时披上了黄袍,发动兵变,后来就当了北宋开国皇帝。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的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文本导入一、北宋的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都城:开封(东京)“千秋遗案陈桥驿,黄袍一着便罢兵”一、北宋的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都城:开北宋地图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影响:结束了(中原和南方)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并没有统一全国。北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部分统一,而非统一全国部分统一,而非统一全国3、中央集权的加强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宋太祖不知想了多少夜晚,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于是他把兵权、相权和地方的行政权和财权都牢牢的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

首先下手的便是兵权!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6后汉947-950后周950-960吴国892-937南唐937-975前蜀891-925后蜀925-965闽国893-9453、中央集权的加强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结论:五代十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这样做?答:原因: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

他自己本身也是通过兵变成了皇帝,从内心深怕自己身边的将领和地方官也会通过政变夺走他的帝位。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这样做?答:原因: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宋太祖是什么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呢?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动军队,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我不会领兵打仗啊,强人所难。枢密院官员我们只统兵,不能调兵,真悲剧!宋将领宋太祖是什么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呢?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相关史事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相关史事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2、政治方面(1)在中央

目的: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加强皇权。

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之下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构,分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我真心不愿意!副宰相们我们一起帮你分担哦!2、政治方面我真心不愿意!副宰相们我们一起帮你分担哦!

(2)在地方目的: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措施:①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

②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③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④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某知州某通判某转运使你来监督我,他来收财赋,我能干点啥呢?(2)在地方某知州某通判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相权大大被削弱)电视剧中的宋太祖:赵匡胤们!我们都很高兴!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电视剧中的宋太祖:赵匡胤们!我们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答:职权:通判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与知州共同掌管户口、钱粮、赋役和诉讼等行政事务,并且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作用:分化了知州的权力,与知州形成制衡。材料研读答:职权:通判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与知州共同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目的

措施军事政治经济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防止宰相权力过大;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目的措施军事政治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措施:(1)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1、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我们是个摆设?!真悲剧!宋将领二、重文轻武的政策2措施:1、目的:为了防止宋人科举考试图改革科举制的影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人科举考试图改革科举制的影响(2)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3、重武轻文的影响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影响:“三冗”:冗兵,冗官,冗费;“两积”:积贫,积弱。

长此以往,宋朝就成了软柿子,留下了很多的让人无奈的故事。看学检24页:拓展阅读:了解北宋政策弊端3、重武轻文的影响长此以往,宋朝就成了软柿子,留下了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答:宋朝为了防止武将跋扈,实施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地位高,待遇丰厚,掌握军政大权;武将则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地位和待遇都比较低。材料研读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课后活动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指的是:行政、财政和军队。

措施:拍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行任期制,并设置通判加以制衡;掌握地方部分税收,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将地方精兵收编到中央。课后活动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课后活动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宋太祖设通判来制衡知州。武将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课后活动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3.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B.开创进士科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AAC基础巩固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4、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宋太宗

B、宋徽宗

C、宋钦宗

D、宋高宗

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6、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

D、宰相制度

ABB基础巩固4、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BB基础巩固7、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宰相

8、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难以控制,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废除知州设置,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在各知州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D、地方设置转运使

9、下列不属于宋朝科举制发展的影响的是(

A、在宋朝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

B、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

C、造就了宋朝的文治局面

D、促使文人投入诗词创作之中

基础巩固CAD7、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基础巩固巩固提升1.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

答:西汉和唐朝是通过农民起义建立的,而北宋是通过兵变建立的。2.北宋的科举制有什么发展?科举制对教育有什么影响?答:宋改革和发展科举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而且升迁迅速。对教育的影响:科举制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巩固提升1.北宋建立的方式与西汉、唐朝有何不同?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1)材料中提到的“唐宗”、“宋祖”两位帝王的名字分别叫什么?

名字:李世民赵匡胤(2)唐宗宋祖两位相同历史贡献是什么?

答:维护国家统一,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3.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告诉大家好吗?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

定都开封强化集权(统一同时)重文轻武:文臣统兵,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军事:“杯酒释兵权”,统调分离,更戍法。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行政地方:文官任知州,知州三年一换,设通判。财政:将地方财税收归中央,设置转运使。北宋的政治北宋建立:960年,赵匡胤(陈桥兵变),强化集权重文轻武:文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重文轻武军事上:收回兵权在中央:分化相权在地方:设知州,通判,转运使;控制行政权、财权、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权抬文抑武,文臣统兵发展科举文教事业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定都开封采用“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板书设计北宋的政治北宋的建立与统一军事上:收回兵权重用文臣掌握军政大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司马法》教师寄语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教师寄语第6课北宋的政治第6课北宋的政治知识目标:知道北宋的建立,列举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能力目标: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分析北宋政治上重文轻武给北宋带来的影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总趋势通过分析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利与弊,客观认识历史问题,反思历史,汲取历史经验教训。知识目标: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史学家汤因比我最向往的朝代就是宋朝。

——余秋雨这2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这2位文人为何向往宋朝?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名将咸聚,却无法抵挡小国的进攻;才子云集,却热衷无休无止的内耗;经济富裕,却用于购买和平;文化昌盛,却不能扭转颓败的国运。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贤相辈出,却无力改变官场的腐败昏庸;

赵匡胤本是一街头浪子,后经一卖瓜老者点化,得以潜心学文习武,后追随柴荣,柴荣继后周位后,很快去世,把皇位留给六岁孩童,众人不满,拥戴赵匡胤陈桥兵变,他半推半就当了皇帝,建宋后统一了中原和南方地区。

他没有等待天上给他掉下馅饼,而是靠自强不息、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精神,从一个街头浪子一步步坚实地走上了帝王的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通过自己努力和实力登上帝位皇帝之一。承上启下我最遗憾的是没有统一全国。赵匡胤本是一街头浪子,后经一卖瓜老者点化,得以潜心学文文本导入

赵匡胤本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京师。960年初被派北上抵抗辽军。在陈桥驿时披上了黄袍,发动兵变,后来就当了北宋开国皇帝。

“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的典故,都与赵匡胤有关。他建立的北宋后,在政治、军事和经济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北宋的政治有什么突出的特点?宋初的皇帝为什么要采取重文轻武的政策?文本导入一、北宋的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都城:开封(东京)“千秋遗案陈桥驿,黄袍一着便罢兵”一、北宋的建立时间:960年建立者:赵匡胤(宋太祖)都城:开北宋地图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

宋朝建立时,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已出现统一的趋势。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依照先南后北的统一方针,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

影响:结束了(中原和南方)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但并没有统一全国。北2.北宋统一中原和南方部分统一,而非统一全国部分统一,而非统一全国3、中央集权的加强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思考一下,五代十国的政权特点?结论:五代十国时期,政局动荡不止,王朝个个短命。

宋太祖不知想了多少夜晚,想出了一个万全之计。于是他把兵权、相权和地方的行政权和财权都牢牢的控制到了自己的手里。

首先下手的便是兵权!后梁907-923后唐923-936后晋936-946后汉947-950后周950-960吴国892-937南唐937-975前蜀891-925后蜀925-965闽国893-9453、中央集权的加强观察五代十国部分政权更迭时间表结论:五代十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这样做?答:原因: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的积弊。

他自己本身也是通过兵变成了皇帝,从内心深怕自己身边的将领和地方官也会通过政变夺走他的帝位。

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要这样做?答:原因:他深知唐末以来武将专权宋太祖是什么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呢?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控制了军队。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动军队,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我不会领兵打仗啊,强人所难。枢密院官员我们只统兵,不能调兵,真悲剧!宋将领宋太祖是什么如何强化中央集权的呢?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相关史事

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正浓时,宋太祖说:“我当上皇帝全靠你们,可现在我整夜都睡不安宁。”众将忙问其故,宋太祖答道:“如果有一天,你们也被部下黄袍加身,你们也会身不由己啊。”众将知道受到猜疑,便请宋太祖指明一条生路。宋太祖让他们回家置产,享受清福。第二天,这些大将纷纷称病辞职,交出兵权。这就是“杯酒释兵权”故事的来历。相关史事宋太祖即位后的一天,与石守信等大将饮酒,酒兴2、政治方面(1)在中央

目的: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加强皇权。

措施: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之下设副宰相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还设多重机构,分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我真心不愿意!副宰相们我们一起帮你分担哦!2、政治方面我真心不愿意!副宰相们我们一起帮你分担哦!

(2)在地方目的: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措施:①在地方,派文臣担任知州;

②知州实行三年一换制度;③还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④在地方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某知州某通判某转运使你来监督我,他来收财赋,我能干点啥呢?(2)在地方某知州某通判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相权大大被削弱)电视剧中的宋太祖:赵匡胤们!我们都很高兴!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的影响:电视剧中的宋太祖:赵匡胤们!我们材料研读

《宋史·职官志》记载: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

根据材料,说说通判的的职权和作用。答:职权:通判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与知州共同掌管户口、钱粮、赋役和诉讼等行政事务,并且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作用:分化了知州的权力,与知州形成制衡。材料研读答:职权:通判相当于地方行政长官的副官,与知州共同掌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目的

措施军事政治经济消除武将专权的积弊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防止宰相权力过大;中央:分化事权,削弱相权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长官②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加强对地方的控制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目的措施军事政治二、重文轻武的政策

2措施:(1)继续采取拟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

1、目的:为了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的弊端重现。我们是个摆设?!真悲剧!宋将领二、重文轻武的政策2措施:1、目的:为了防止宋人科举考试图改革科举制的影响

在全国范围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扩大了统治基础,加强中央集权。

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宋人科举考试图改革科举制的影响(2)注重发展文教,改革和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单元第6课《北宋的政治》课件3、重武轻文的影响

积极影响: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消极影响:“三冗”:冗兵,冗官,冗费;“两积”:积贫,积弱。

长此以往,宋朝就成了软柿子,留下了很多的让人无奈的故事。看学检24页:拓展阅读:了解北宋政策弊端3、重武轻文的影响长此以往,宋朝就成了软柿子,留下了材料研读

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之句;当时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

武将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当时的人不以从军为荣?

答:宋朝为了防止武将跋扈,实施重文轻武的政策。文官地位高,待遇丰厚,掌握军政大权;武将则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地位和待遇都比较低。材料研读宋初的大将曹翰写下一首《退将诗》,有“曾因国课后活动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削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赵普所说的“权”“钱”“兵”,指的是什么?宋太祖对此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指的是:行政、财政和军队。

措施:拍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实行任期制,并设置通判加以制衡;掌握地方部分税收,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将地方精兵收编到中央。课后活动1.赵匡胤当皇帝的第二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课后活动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文臣主持国家的军事大权。派文人担任地方的知州。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扩大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武将只有调动军队的权力。√

×

×

宋太祖设通判来制衡知州。武将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课后活动2.对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作出正误判断。中央机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

A.宋太祖B.宋太宗C.宋真宗D.宋神宗2.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的原因是()

A.防止武将专政弊端

B.统治者是文臣出身,因此重视文臣

C.文臣才能突出,堪当大任

D.武将无能3.下列与科举有关的措施出现在宋朝的是()A.创立考试办法选拔官员B.开创进士科C.增加科举取士名额,提高进士地位D.增加科举考试科目AAC基础巩固1.“陈桥兵变”讲的是下列哪一个人的历史故事()4、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宋太宗

B、宋徽宗

C、宋钦宗

D、宋高宗

5、宋朝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而文臣担任中央和地方要职,体现了宋朝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武轻文政策

D、对外开放政策

6、北宋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

C、武将专权制

D、宰相制度

ABB基础巩固4、宋朝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于(

ABB基础巩固7、北宋为了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设置(

A、知州

B、通判

C、转运使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