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步行功能训练
蓝海之略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李晓亚1.步行功能训练
蓝海之略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李晓亚1.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步行训练基本条件第三节步行训练第四节步行能力训练第五节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2.内容:第一节概述2.第一节概述1.自然步态:指人在正常自然的条件下移动身体,
交替迈出脚步的定型的姿态称为自然
步态。2.基本要素:合理的步行周期、步长、步宽、步频、
足角;躯干平衡稳定;降低能量消耗
及省力等。3.生物力学因素:具有控制人体向前运动的肌力或
机械能;当足触地时能缓冲对下肢各
关节的撞击力;充分的廓清;髋膝踝
合理的关节运动等。3.第一节概述1.自然步态:指人在正常自然的条件下移动身体,3步行周期定义:步行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
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自一条腿向
前迈步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足跟再
次着地时止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步
行周期。在每个步行周期中,又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4.步行周期定义:步行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4.传统的步行周期
除了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外,每个时相又细分为若干个时期。1.支撑相分期足跟着地、全足底着地、支撑相中期、足跟离地、足趾离地。2.摆动相分期摆动初期(又称加速期)、摆动中期、摆动末期(又称减速期)。5.传统的步行周期除了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外,每个时相又肌肉活动
肌肉收缩是人体活动动力的基础因素。骨骼肌
的运动特点是受人的意志支配,所以运动时的主要
核心就是肌肉收缩,其它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围
绕并保证这一核心的活动而发生的。
步行控制与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具有复杂的关
联。肌肉活动具有步行速度及环境依赖性。步态异常与肌肉活动的异常通常有密切关联。6.肌肉活动肌肉收缩是人体活动动力的基础因素。骨骼肌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角度的变化7.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角度的变化7.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GaitAnalysisGA)是利用力学概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和(或)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进行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分析方法分为临床分析和实验室分析。8.步态分析步态分析(GaitAnalysisGA临床分析包括观察法和测量法。观察法为定性分析,一般采用目测的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经验进行分析。测量法是一种简单定量分析方法,常用足印法测定时间参数、距离参数。9.临床分析包括观察法和测量法。9.观察法定义:是采用肉眼观察并分析步行中人体
运动的形式与姿势情况。
10.观察法定义:是采用肉眼观察并分析步行中人体10.观察法--了解病史
病史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前提。步态分析前必须仔细询问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康复治疗措施等基本情况。同时要弄清诱发步态异常和改善步态的相关因素。11.观察法--了解病史病史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前提。步态观察法--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基础。体检的重点在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肌力和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感觉(触觉/痛觉/本体感觉)、压痛、肿胀、皮肤状况(溃疡/颜色)等。12.观察法--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基础。1观察法-步态观察一般采用自然步态,即最省力的步行姿态。观察包括前面观、侧面观和后面观。需要注意全身姿势和步态,包括步行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手臂摆动、诸关节姿态与角度、患者神态与表情、辅助装置(矫形器、助行器)的作用等。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步速、减少足接触面(踮足或足跟步行)或步宽(两足沿中线步行),以凸现异常;也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或给予支撑(足矫形垫或矫形器),以改善异常,从而协助评估。13.观察法-步态观察一般采用自然步态,即最省力的步行姿态。观察包观察法-观察评价步态观察分析表:包含47种常见异常表现。检查人员能够系统地对每一个关节或部位在步行周期的各个分期中的表现进行逐一分析。该表横行为步行周期的各个分期;纵列按躯干、骨盆、髋、膝、踝及足趾的顺序将47种异常表现依次列出。表中涂黑的格子无需观察;空白格和浅灰色格子则表示要对这一时间里是否存在某种异常运动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有异常存在的格中打“”。如为双侧运动则用“左”或者“右”表示。空白格表示最需要重点观察的情况。14.观察法-观察评价步态观察分析表:包含47种常见异观察法-观察分析顺序①应由远端至近端进行观察②按步行周期的顺序观察③目测观察后归纳分析出原因后果15.观察法-观察分析顺序①应由远端至近端进行观察15.观察法--注意事项①目测观察时,不仅要观察患侧下肢,亦要观察对
侧下肢。②行走时受试者衣着尽量要少,充分暴露下肢,以
便准确观察步态特征。③要注意疼痛对步态的影响。④目测观察属定性分析,必要时进一步采用定量分
析。⑤目测观察分析步态,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与
观察者的观察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直接相关。16.观察法--注意事项①目测观察时,不仅要观察患侧下肢,亦要观察测量法(足印法)即让受试者在足底涂上白色粉末,然后在步行通道上(一般为4~6m)行走,用秒表记录步行时间,通过足迹测量有关步行距离和时间参数,再进行运动学分析,并根据被检查者的步态特征,为治疗师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价治疗效果提供数据。17.测量法(足印法)即让受试者在足底涂上白色粉末,测量法-检测程序①在受试者足底涂上白色粉末;②受试者在行走若干步后,从一侧足跟着地时开始计时;走完全程后于同一侧足跟着地时停止计时;③记录及计算平均步行周期时间;④测量行走距离、左右步长、跨步长、步宽;⑤判断步态是否对称;⑥计算步频、步行速度。18.测量法-检测程序①在受试者足底涂上白色粉末;18.测量法--结果判定①步长②步长时间③步幅④步宽⑤步频⑥步行周期⑦步速⑧足偏角
19.测量法--结果判定①步长②步长时间③步幅测量法--注意事项①正式检查前,让患者试行至自然行走方式再测试;②受试者每一次行走至少要包含6个步行周期;③如受试者步态不稳,行走中要注意监护,防止跌倒。20.测量法--注意事项①正式检查前,让患者试行至自然行走方式再测临床观察的局限性⑴时间局限:单凭肉眼观察瞬间的变化情况,很难准确在短时间
内完成多部位、多环节分析。⑵空间局限:由于视觉的局限性,不可能对人的步态进行三维观
察。⑶记忆局限: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长期进行步
态训练的患者的变化情况进行客观和全面的对比分析。⑷思维局限:检查者的个人水平,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
确性。⑸患者的精力和体力也可能无法耐受反复的行走观察,直到检查
者完成对步态的分析。21.临床观察的局限性⑴时间局限:单凭肉眼观察瞬间的变化情况,很难实验室分析定义:三维步态分析是现代实验室所采用的数字
化的、高科技的步态分析系统,集运动学
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于一体,是现代步态评
定的必备手段。组成:①摄象机②反光标记点③测力台④表面肌电图⑤计算机分析系统22.实验室分析定义:三维步态分析是现代实验室所采用的数字22.第二节步行训练基本条件一、步行的条件1.肌力2.平衡能力3.协调能力及肌张力均衡4.感觉功能及空间认知功能5.中枢控制23.第二节步行训练基本条件一、步行的条件23.二、步行功能评定包括步态分析和步行能力的评定。1.步态分析主要是描述步态模式和步态参数,分析各种步态的产生原因和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详细内容参阅第一节。2.步行能力评定是一种相对精细的、半定量评定,通过对步
行能力进行宏观分级大致了解患者的步行水平。常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和Holdden步行功能分类。
24.二、步行功能评定包括步态分析和步行能力的评定。24.三、步态障碍的影响因素1.骨关节因素:由于运动损伤、骨关节疾病、先天畸形、截肢、手术、疼痛和关节松弛等对步态的影响。2.神经肌肉因素:
中枢神经损伤:原发性因素主要是肌肉张力失衡和肌肉痉挛;继发性因素包括关节和肌腱挛缩畸形、肌肉萎缩、代偿性步态改变等;外周神经损伤包括神经丛损伤、神经干损伤、外周神经病变等导致的特定肌肉无力性步态等;儿童患者可伴有激发性骨骼发育异常。25.三、步态障碍的影响因素1.骨关节因素:由于运动损伤、骨关四、常见异常步态㈠异常步态分类1.基础分类:支撑相障碍和摆动相障碍。⒉疾病原因分类:中枢性疾病、末梢性疾病、运动
系统疾病。⒊按肌紧张异常分类: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⒋按步行异常类型分类:中枢型异常、末梢型异常。⒌按畸形类型分类:动态畸形和静态畸形。26.四、常见异常步态㈠异常步态分类26.㈡
常见步态异常及分析
1.拮抗肌协调障碍:常见的有足下垂、拇趾背伸、膝僵直、膝过伸、
髋过屈、髋内收过分、髋屈曲不足等。2.中枢性损伤或病变:常见的有足内翻、足外翻、足趾卷曲、拇趾
背伸、膝僵直等。3.骨关节病变、发育障碍或畸形:包括膝屈曲、短腿步态、减痛
步态等。4.单纯肌无力步态:单纯外周神经损伤可导致特殊的肌无力步态。5.病变特征性步态:帕金森步态、偏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等。6.持拐步态。7.两点步、三点步、四点步、迈至步和迈过步。27.㈡常见步态异常及分析1.拮抗肌协调障碍:常见的有足下垂、第三节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是以矫治异常步态,促进步行
转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
的的训练方法之一。28.第三节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是以矫治异常步态,促进步一、常用措施1.基础训练2.辅助具使用3.手术矫治4.药物5.理疗29.一、常用措施1.基础训练29.二、基础步行训练-步行基础训练1.体位适应性训练2.肌力训练3.关节活动度训练4.平衡训练5.协调训练6.感觉训练7.疼痛的处理30.二、基础步行训练-步行基础训练1.体位适应性训练30.基础步行训练-步行分解训练1.单腿负重2.靠墙伸髋→离墙站立3.患腿上下台阶4.患腿支撑伸髋站立,健腿跨越障碍5.靠墙伸髋踏步6.侧方迈步、原地迈步
31.基础步行训练-步行分解训练1.单腿负重31.三、减重及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随着临床发展的需要,现代康复生物工程学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悬吊治疗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康复机器人也已介入临床,成为当今国际上的又一大研究热点。32.三、减重及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随着临床发展的需要
减重步行训练
33.减重步行训练33.减重步行训练--治疗作用⑴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减少步行中下肢相关肌群的收缩负荷;⑵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⑶减重状态下可以调节下肢的肌肉张力,输入正常的步行模式;⑷提高步行安全性,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34.减重步行训练--治疗作用⑴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减少减重步行训练--适用范围⑴神经系统疾病。⑵骨关节疾病和运动创伤恢复期。⑶假肢、矫形器穿戴前后的下肢步态训练、年老、体弱、久病卧床患者、体重过重、有严重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腰腿痛患者。⑷从功能训练的角度可以用于控制和协调姿势障碍的训练、步行训练、直立位作业训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等。35.减重步行训练--适用范围⑴神经系统疾病。35.减重步行训练--禁忌证×脊柱不稳定;×下肢骨折未充分愈合或关节损伤处于不稳定阶段;×患者不能主动配合;×运动时诱发过分肌肉痉挛;×体位性低血压;×严重骨质疏松症;×慎用于下肢主动收缩肌力小于2级,没有配置矫形器者,
以免发生关节损伤。36.减重步行训练--禁忌证×脊柱不稳定;36.减重步行训练--组成减重步行训练系统:减重悬吊系统步行系统37.减重步行训练--组成减重步行训练系统:37.减重步行训练--操作程序常规操作和常用治疗参数①减重程度:一般减重不超过体重的30%~40%。②减重步行速度:因平板的起始速度不同,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接近正常的步速训练中枢性损伤患者。③训练时间:20~40min/次,或根据患者情况分节进行。④训练频率:不低于3~5次/周。⑤疗程:8~12周。38.减重步行训练--操作程序常规操作和常用治疗参数38.
减重步行训练--注意事项⑴悬吊固定带要适当,不能诱发患者痉挛;⑵减重程度要适当;⑶悬吊装置必须可靠;⑷训练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和保护;⑸避免活动平板起始速度过快或加速过快,造成危险;⑹步行时患者可以佩带矫形器。39.减重步行训练--注意事项⑴悬吊固定带要适当,不能诱发机器人步行康复机器人旨在利用机器人的原理。辅助或者替代患者的功能运动,或者进行远程康复训练。这是康复工程与康复医疗结合最紧密的部分之一。可穿戴式机器人:上肢外置装置下肢外置装置40.机器人步行康复机器人旨在利用机器人的原理。辅助或
第四节步行能力训练--室内功能性步行训练⒈平行杠内训练⒉助行器步行训练⒊腋拐步行训练⒋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⒌驱动轮椅训练41.第四节步行能力训练--室内功能性步行训练⒈平行杠内训练室内功能性步行训练—注意事项⑴行走训练时,注意安全。⑵正确选择适当的行走辅助具和行走步态。⑶要根据患者的身高和手臂长度,正确选择和使用适合的助行架、腋拐或手杖。⑷当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的50%时,不宜使用单腋拐;患侧下肢支撑力<体重的90%时,不宜使用手杖;双下肢支撑力总和<体重的100%时,不宜使用助行架。42.室内功能性步行训练—注意事项⑴行走训练时,注意安全。42.社区性步行训练⒈环境适应性训练⒉过马路⒊超市购物⒋乘坐交通工具43.社区性步行训练⒈环境适应性训练43.社区性步行训练--注意事项⑴注意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⑵专人保护,治疗师应站在患者的患侧。⑶患者必须具有他动态平衡能力。⑷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逐步延长步行的距离和速度。⑸先选择较平整的路面,逐渐到较复杂的路面行走。⑹所有实用技术应先在治疗室内进行模拟训练,待熟练后再到实际环境中训练。44.社区性步行训练--注意事项⑴注意安全,严格遵守交通规则。44
第五节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45.第五节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45.剪刀步态矫治方法①采用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及牵伸手法,抑制内收肌痉挛;②对顽固性痉挛,局部可考虑神经肌肉阻滞治疗;全身性可给以口服中枢性解痉药;③强化拮抗肌;④温热敷或冷敷;⑤足够的步宽,易化臀中肌,促进两者协同运动;⑥严重者可行选择性脊神经根切断术。46.剪刀步态矫治方法①采用神经生理学治疗技术及牵伸手法,抑制内收偏瘫步态矫治方法①手法牵张股四头、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內收肌等②躯干肌肌力训练如半桥运动等③强化步行分解训练④靠墙蹲马步训练⑤退上退下台阶训练及侧方上下台阶训练⑥膝关节屈伸控制性训练等47.偏瘫步态矫治方法①手法牵张股四头、腘绳肌、小腿三头肌、內收肌足下垂步态矫治方法①胫前肌肌力训练②踝足矫形器(AFO)使用③小腿三头肌及胫后肌牵伸④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等⑤局部肌肉神经阻滞48.足下垂步态矫治方法①胫前肌肌力训练48.膝塌陷矫治方法①手法牵伸训练、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发功能性电刺激。②强化小腿三头肌肌力训练如踮脚步行、前脚掌踏楼梯上下训练等。③对痉挛严重的可行局部肌肉神经阻滞,必要时给以伸膝矫形器以辅助治疗。④加强拮抗肌肌力训练如靠墙马步蹲、功率自行车训练、登山器踏踩训练、直腿抬高训练、上下楼梯训练等。
49.膝塌陷矫治方法①手法牵伸训练、功能性电刺激(FES)或肌电触膝过伸矫治方法①股四头肌牵伸训练②股四头肌肌力训练③膝关节控制训练④臀大肌肌力训练。50.膝过伸矫治方法①股四头肌牵伸训练50.臀大肌步态矫治方法臀大肌肌力训练:伸膝后踢腿/抗阻后踢腿;
俯卧背飞;
靠墙伸髋踏步;
倒退步行,随患者能力的提高。活动平板训练:51.臀大肌步态矫治方法臀大肌肌力训练:伸膝后踢腿/抗阻后踢腿;臀中肌步态矫治方法⑴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阻侧踢腿等;
侧方上下楼梯训练,如为一侧肌无力,训练时
采用患侧腿先上楼梯,健侧腿先下楼梯的方法。⑵提降骨盆训练等⑶站立位姿势调整训练,应在矫正镜前训练调整
姿势。⑷活动平板上训练横行,并可逐步增加坡度和速
度。
52.臀中肌步态矫治方法⑴臀中肌肌力训练如侧踢腿、抗阻侧踢腿等;5谢谢53.谢谢53.步行功能训练
蓝海之略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李晓亚54.步行功能训练
蓝海之略医疗股份有限公司李晓亚1.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步行训练基本条件第三节步行训练第四节步行能力训练第五节常见异常步态的矫治训练55.内容:第一节概述2.第一节概述1.自然步态:指人在正常自然的条件下移动身体,
交替迈出脚步的定型的姿态称为自然
步态。2.基本要素:合理的步行周期、步长、步宽、步频、
足角;躯干平衡稳定;降低能量消耗
及省力等。3.生物力学因素:具有控制人体向前运动的肌力或
机械能;当足触地时能缓冲对下肢各
关节的撞击力;充分的廓清;髋膝踝
合理的关节运动等。56.第一节概述1.自然步态:指人在正常自然的条件下移动身体,3步行周期定义:步行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
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自一条腿向
前迈步该足跟着地时起,至该足跟再
次着地时止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步
行周期。在每个步行周期中,又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57.步行周期定义:步行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4.传统的步行周期
除了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外,每个时相又细分为若干个时期。1.支撑相分期足跟着地、全足底着地、支撑相中期、足跟离地、足趾离地。2.摆动相分期摆动初期(又称加速期)、摆动中期、摆动末期(又称减速期)。58.传统的步行周期除了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外,每个时相又肌肉活动
肌肉收缩是人体活动动力的基础因素。骨骼肌
的运动特点是受人的意志支配,所以运动时的主要
核心就是肌肉收缩,其它器官、系统的活动都是围
绕并保证这一核心的活动而发生的。
步行控制与肌肉收缩和关节运动具有复杂的关
联。肌肉活动具有步行速度及环境依赖性。步态异常与肌肉活动的异常通常有密切关联。59.肌肉活动肌肉收缩是人体活动动力的基础因素。骨骼肌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角度的变化60.正常步行周期中骨盆和下肢各关节角度的变化7.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GaitAnalysisGA)是利用力学概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的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分析和(或)定量分析,并为临床及康复治疗进行有益的指导和疗效评价。分析方法分为临床分析和实验室分析。61.步态分析步态分析(GaitAnalysisGA临床分析包括观察法和测量法。观察法为定性分析,一般采用目测的方法获得第一手资料,然后根据经验进行分析。测量法是一种简单定量分析方法,常用足印法测定时间参数、距离参数。62.临床分析包括观察法和测量法。9.观察法定义:是采用肉眼观察并分析步行中人体
运动的形式与姿势情况。
63.观察法定义:是采用肉眼观察并分析步行中人体10.观察法--了解病史
病史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前提。步态分析前必须仔细询问现病史、既往史、手术史、康复治疗措施等基本情况。同时要弄清诱发步态异常和改善步态的相关因素。64.观察法--了解病史病史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前提。步态观察法--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基础。体检的重点在生理反射和病理反射、肌力和肌张力、关节活动度、感觉(触觉/痛觉/本体感觉)、压痛、肿胀、皮肤状况(溃疡/颜色)等。65.观察法--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判断步态障碍的基础。1观察法-步态观察一般采用自然步态,即最省力的步行姿态。观察包括前面观、侧面观和后面观。需要注意全身姿势和步态,包括步行节律、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重心偏移、手臂摆动、诸关节姿态与角度、患者神态与表情、辅助装置(矫形器、助行器)的作用等。在自然步态观察的基础上,可以要求患者加快步速、减少足接触面(踮足或足跟步行)或步宽(两足沿中线步行),以凸现异常;也可以通过增大接触面或给予支撑(足矫形垫或矫形器),以改善异常,从而协助评估。66.观察法-步态观察一般采用自然步态,即最省力的步行姿态。观察包观察法-观察评价步态观察分析表:包含47种常见异常表现。检查人员能够系统地对每一个关节或部位在步行周期的各个分期中的表现进行逐一分析。该表横行为步行周期的各个分期;纵列按躯干、骨盆、髋、膝、踝及足趾的顺序将47种异常表现依次列出。表中涂黑的格子无需观察;空白格和浅灰色格子则表示要对这一时间里是否存在某种异常运动进行观察和记录。在有异常存在的格中打“”。如为双侧运动则用“左”或者“右”表示。空白格表示最需要重点观察的情况。67.观察法-观察评价步态观察分析表:包含47种常见异观察法-观察分析顺序①应由远端至近端进行观察②按步行周期的顺序观察③目测观察后归纳分析出原因后果68.观察法-观察分析顺序①应由远端至近端进行观察15.观察法--注意事项①目测观察时,不仅要观察患侧下肢,亦要观察对
侧下肢。②行走时受试者衣着尽量要少,充分暴露下肢,以
便准确观察步态特征。③要注意疼痛对步态的影响。④目测观察属定性分析,必要时进一步采用定量分
析。⑤目测观察分析步态,其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与
观察者的观察技术水平和临床经验直接相关。69.观察法--注意事项①目测观察时,不仅要观察患侧下肢,亦要观察测量法(足印法)即让受试者在足底涂上白色粉末,然后在步行通道上(一般为4~6m)行走,用秒表记录步行时间,通过足迹测量有关步行距离和时间参数,再进行运动学分析,并根据被检查者的步态特征,为治疗师制定治疗计划和评价治疗效果提供数据。70.测量法(足印法)即让受试者在足底涂上白色粉末,测量法-检测程序①在受试者足底涂上白色粉末;②受试者在行走若干步后,从一侧足跟着地时开始计时;走完全程后于同一侧足跟着地时停止计时;③记录及计算平均步行周期时间;④测量行走距离、左右步长、跨步长、步宽;⑤判断步态是否对称;⑥计算步频、步行速度。71.测量法-检测程序①在受试者足底涂上白色粉末;18.测量法--结果判定①步长②步长时间③步幅④步宽⑤步频⑥步行周期⑦步速⑧足偏角
72.测量法--结果判定①步长②步长时间③步幅测量法--注意事项①正式检查前,让患者试行至自然行走方式再测试;②受试者每一次行走至少要包含6个步行周期;③如受试者步态不稳,行走中要注意监护,防止跌倒。73.测量法--注意事项①正式检查前,让患者试行至自然行走方式再测临床观察的局限性⑴时间局限:单凭肉眼观察瞬间的变化情况,很难准确在短时间
内完成多部位、多环节分析。⑵空间局限:由于视觉的局限性,不可能对人的步态进行三维观
察。⑶记忆局限: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对所有长期进行步
态训练的患者的变化情况进行客观和全面的对比分析。⑷思维局限:检查者的个人水平,直接影响评估结果的客观性和准
确性。⑸患者的精力和体力也可能无法耐受反复的行走观察,直到检查
者完成对步态的分析。74.临床观察的局限性⑴时间局限:单凭肉眼观察瞬间的变化情况,很难实验室分析定义:三维步态分析是现代实验室所采用的数字
化的、高科技的步态分析系统,集运动学
分析和动力学分析于一体,是现代步态评
定的必备手段。组成:①摄象机②反光标记点③测力台④表面肌电图⑤计算机分析系统75.实验室分析定义:三维步态分析是现代实验室所采用的数字22.第二节步行训练基本条件一、步行的条件1.肌力2.平衡能力3.协调能力及肌张力均衡4.感觉功能及空间认知功能5.中枢控制76.第二节步行训练基本条件一、步行的条件23.二、步行功能评定包括步态分析和步行能力的评定。1.步态分析主要是描述步态模式和步态参数,分析各种步态的产生原因和机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详细内容参阅第一节。2.步行能力评定是一种相对精细的、半定量评定,通过对步
行能力进行宏观分级大致了解患者的步行水平。常用Hoffer步行能力分级和Holdden步行功能分类。
77.二、步行功能评定包括步态分析和步行能力的评定。24.三、步态障碍的影响因素1.骨关节因素:由于运动损伤、骨关节疾病、先天畸形、截肢、手术、疼痛和关节松弛等对步态的影响。2.神经肌肉因素:
中枢神经损伤:原发性因素主要是肌肉张力失衡和肌肉痉挛;继发性因素包括关节和肌腱挛缩畸形、肌肉萎缩、代偿性步态改变等;外周神经损伤包括神经丛损伤、神经干损伤、外周神经病变等导致的特定肌肉无力性步态等;儿童患者可伴有激发性骨骼发育异常。78.三、步态障碍的影响因素1.骨关节因素:由于运动损伤、骨关四、常见异常步态㈠异常步态分类1.基础分类:支撑相障碍和摆动相障碍。⒉疾病原因分类:中枢性疾病、末梢性疾病、运动
系统疾病。⒊按肌紧张异常分类:肌张力增高、肌张力低下。⒋按步行异常类型分类:中枢型异常、末梢型异常。⒌按畸形类型分类:动态畸形和静态畸形。79.四、常见异常步态㈠异常步态分类26.㈡
常见步态异常及分析
1.拮抗肌协调障碍:常见的有足下垂、拇趾背伸、膝僵直、膝过伸、
髋过屈、髋内收过分、髋屈曲不足等。2.中枢性损伤或病变:常见的有足内翻、足外翻、足趾卷曲、拇趾
背伸、膝僵直等。3.骨关节病变、发育障碍或畸形:包括膝屈曲、短腿步态、减痛
步态等。4.单纯肌无力步态:单纯外周神经损伤可导致特殊的肌无力步态。5.病变特征性步态:帕金森步态、偏瘫步态、小脑共济失调步态等。6.持拐步态。7.两点步、三点步、四点步、迈至步和迈过步。80.㈡常见步态异常及分析1.拮抗肌协调障碍:常见的有足下垂、第三节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是以矫治异常步态,促进步行
转移能力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目
的的训练方法之一。81.第三节步行训练步行训练是以矫治异常步态,促进步一、常用措施1.基础训练2.辅助具使用3.手术矫治4.药物5.理疗82.一、常用措施1.基础训练29.二、基础步行训练-步行基础训练1.体位适应性训练2.肌力训练3.关节活动度训练4.平衡训练5.协调训练6.感觉训练7.疼痛的处理83.二、基础步行训练-步行基础训练1.体位适应性训练30.基础步行训练-步行分解训练1.单腿负重2.靠墙伸髋→离墙站立3.患腿上下台阶4.患腿支撑伸髋站立,健腿跨越障碍5.靠墙伸髋踏步6.侧方迈步、原地迈步
84.基础步行训练-步行分解训练1.单腿负重31.三、减重及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随着临床发展的需要,现代康复生物工程学迅速发展,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悬吊治疗应用于临床,近年来,康复机器人也已介入临床,成为当今国际上的又一大研究热点。85.三、减重及机器人辅助步行训练随着临床发展的需要
减重步行训练
86.减重步行训练33.减重步行训练--治疗作用⑴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减少步行中下肢相关肌群的收缩负荷;⑵改善和加大下肢关节的活动范围;⑶减重状态下可以调节下肢的肌肉张力,输入正常的步行模式;⑷提高步行安全性,消除患者步行中的紧张和恐惧心理。87.减重步行训练--治疗作用⑴使患者身体重心的分布趋于对称,减少减重步行训练--适用范围⑴神经系统疾病。⑵骨关节疾病和运动创伤恢复期。⑶假肢、矫形器穿戴前后的下肢步态训练、年老、体弱、久病卧床患者、体重过重、有严重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腰腿痛患者。⑷从功能训练的角度可以用于控制和协调姿势障碍的训练、步行训练、直立位作业训练、平衡训练、转移训练等。88.减重步行训练--适用范围⑴神经系统疾病。35.减重步行训练--禁忌证×脊柱不稳定;×下肢骨折未充分愈合或关节损伤处于不稳定阶段;×患者不能主动配合;×运动时诱发过分肌肉痉挛;×体位性低血压;×严重骨质疏松症;×慎用于下肢主动收缩肌力小于2级,没有配置矫形器者,
以免发生关节损伤。89.减重步行训练--禁忌证×脊柱不稳定;36.减重步行训练--组成减重步行训练系统:减重悬吊系统步行系统90.减重步行训练--组成减重步行训练系统:37.减重步行训练--操作程序常规操作和常用治疗参数①减重程度:一般减重不超过体重的30%~40%。②减重步行速度:因平板的起始速度不同,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接近正常的步速训练中枢性损伤患者。③训练时间:20~40min/次,或根据患者情况分节进行。④训练频率:不低于3~5次/周。⑤疗程:8~12周。91.减重步行训练--操作程序常规操作和常用治疗参数38.
减重步行训练--注意事项⑴悬吊固定带要适当,不能诱发患者痉挛;⑵减重程度要适当;⑶悬吊装置必须可靠;⑷训练过程中必须有医务人员在场进行指导和保护;⑸避免活动平板起始速度过快或加速过快,造成危险;⑹步行时患者可以佩带矫形器。92.减重步行训练--注意事项⑴悬吊固定带要适当,不能诱发机器人步行康复机器人旨在利用机器人的原理。辅助或者替代患者的功能运动,或者进行远程康复训练。这是康复工程与康复医疗结合最紧密的部分之一。可穿戴式机器人:上肢外置装置下肢外置装置93.机器人步行康复机器人旨在利用机器人的原理。辅助或
第四节步行能力训练--室内功能性步行训练⒈平行杠内训练⒉助行器步行训练⒊腋拐步行训练⒋使用手杖的步行训练⒌驱动轮椅训练94.第四节步行能力训练--室内功能性步行训练⒈平行杠内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疫团队先进事迹(7篇)
- 《供配电技术》6.7 教案
- 实习总结范文汇编(32篇)
- 资产年终总结报告三篇
- 金工钳工实习报告10篇
- 店食品安全管理制度(31篇)
- 期限劳动合同
- 2022年新生军训个人小结800字(6篇)
- 2024年粮油加工机械项目投资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技师 大型零件的划线教案模板
- 三年级上册美术课件-第7课 三原色与三间色丨浙美版 (17张PPT)
- 体育主题酒店案例
- GB∕T 3452.4-2020 液压气动用O形橡胶密封圈 第4部分:抗挤压环(挡环)
- 培智学校各科课程标准
- 单位退费申请表
- 艾尼帕·阿力马洪
- 围堰拆除施工危险源辨识
- 婴幼儿伤害预防与处理习题库
- 百度投诉保证函
- 培训经理绩效考核表
- 三甲评审文件盒资料--终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