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琵琶行(并序)》课件_第1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琵琶行(并序)》课件_第2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琵琶行(并序)》课件_第3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琵琶行(并序)》课件_第4页
统编版高中语文上册《琵琶行(并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命在多彩的形象中绽放——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构想2020年秋高中语文同步教学课件★★生命在多彩的形象中绽放2020年秋高中语文同步教学课件★★1第六课时:中唐高峰新乐府代表——白居易

【教学要点】白居易新乐府《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形象的艺术匠心。唐诗新形式的创作:新乐府、边塞诗歌等发展纵览。白居易的创作和诗歌理论对中国诗歌的杰出贡献。第六课时:中唐高峰新乐府代表——白居易【教学要点】2教学过程一、白居易是将大唐精英文化,转向平民文化的开拓者

(一)白居易的身世(学生合作检索、记录、交流)1.白居易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学生搜集整理,老师指导提升。)白居易处在安史之乱的中唐以后。他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讽喻诗,以及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在中唐诗坛正统文学终结,向市民文学兴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长恨歌》等反映了市民对故事的普遍热爱,深入浅出的语言,成了叙事诗的千古绝唱。教学过程一、白居易是将大唐精英文化,转向平民文化的开拓者(32.白居易的事迹是非常伟大的。他不仅审时度势创新诗歌实践,在理论建树上也胜过前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白居易的事迹是非常伟大的。他不仅审时度势创新诗歌实4

(二)题目与小序3.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与《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学生搜集整理)(1)白居易中唐诗人。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①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②生卒年(772~846)③唐下邽人。④有《白氏长庆集》古代文人或诗人编辑文集的命名方式:第一、按姓名字号命名:《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第二、按籍贯或任职地命名:《昌黎先生集》《剑南诗稿》;第三、按作者生活年代或帝号命名:《白氏长庆集》《嘉祐集》。(二)题目与小序古代文人或诗人编辑文集的命名方式:5《琵琶行》题解《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主要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徐师曾《文体明辨》:“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古乐府诗题有六种命名体式:①歌:《长恨歌》《娥眉山月歌》;②谣:《楚人谣》《三秦记民谣》;③吟:《梁甫吟》《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引:《李凭箜篌引》;⑤行:《琵琶行》《短歌行》;⑥曲:《渭南曲》《大道曲》。《琵琶行》题解古乐府诗题有六种命名体式:6(一)白居易的身世(学生合作检索、记录、交流)“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如开闸之河水,一时俱出。2.以下是两首描写音乐的唐诗,请任选一首进行赏析。三、吟诵《琵琶行》,学习前人的批注,尝试对自己有感觉的诗句作一些批注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2)从音乐的角度,划分为三部分。他不仅审时度势创新诗歌实践,在理论建树上也胜过前人。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作者是如何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的?把你的阅读理解写出来,和同学分享,不少于600字。四、根据本班学情,选择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四、根据本班学情,选择完成其中一项任务二、诵读《琵琶行》,把握诗歌的结构思路(整体感知)第六课时:中唐高峰新乐府代表——白居易[参考:红的枫叶,白的荻花,来渲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参考:结合段落上下文以及整篇文章来思考;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④引:《李凭箜篌引》;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略写诗人自己,详写琵琶女。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词义,注意语气。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2)背景①学生朗读“小序”(厘清内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第一,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第二,概述琵琶女身世第三,点明写作动机第四,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一)白居易的身世(学生合作检索、记录、交流)(2)背景7②结合作者身世遭遇进一步了解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三日,河北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刺客刺杀了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说他不该越职言事,遂被贬九江。第二年写下此诗。②结合作者身世遭遇进一步了解背景81.配乐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词义,注意语气。2.理清思路,划分段落作者的思路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若干段落。(1)《琵琶行》全诗共分四节。(2)从音乐的角度,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浔阳江头夜送客——主人忘归客不发。送客闻琴。第二部分:寻声暗问弹者谁——梦啼妆泪红阑干。应邀弹琴。第三部分:我闻琵琶已叹息——江州司马青衫湿。感言弹琴。二、诵读《琵琶行》,把握诗歌的结构思路(整体感知)1.配乐朗读课文二、诵读《琵琶行》,把握诗歌的结构思路(9

(3)按诗的内容,划分为五节。第1节,写送客闻琵琶之声。(浔阳江头夜送客……别时茫茫江浸月。)设计四个问题: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这七个字好在哪里?[参考:“浔阳江头夜送客”,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

②作者选取了秋天哪两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作用是什么?[参考:红的枫叶,白的荻花,来渲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如同小说的环境描写一样,把人物置于特定的背景中,给人以真切感,可谓“境界全出”。](3)按诗的内容,划分为五节。②作者选取了秋天哪两种10

③中间四句的作用是什么?[参考:叙写离情别意,有景有情,情景相生。“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设伏,也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

④赏析“主人忘归客不发”与“主人下马客在船”句式如何理解?[参考:“主人忘归客不发”与“主人下马客在船”句式相同,一句之中兼写主客,前后映衬。]③中间四句的作用是什么?④赏析“主人忘归客不发”与“11

第2节,进入诗的主体部分,写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形。(忽闻水上琵琶声……唯见江心秋月白。)设计问题:分别找出描写诗人心情急切、琵琶女羞怯情态以及琵琶女精彩演奏的相关语句。[参考:从“寻声暗问”,到移船相见,到“千呼万唤”,寥寥数语,写出诗人急切的心情;从“欲语迟”,到“始出来”,到“半遮面”,轻轻几笔,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既然是知音,就无须更多的话语。琵琶女调弦校音,信手弹来,在诗人看来则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待正式演奏,“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时而高亢,时而幽咽,时而舒缓,时而激烈,时而间歇,或如铁骑驰骋,风雨骤至,或如珠玉落盘,莺语花间。此情此景,令诗人叹为观止。]第2节,进入诗的主体部分,写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形12

第3节,叙写琵琶女的身世。(沉吟放拨插弦中……梦啼妆泪红阑干)问题设计:①第一句有什么作用。②复述情节,提示关键词“先追忆”“继言”“复言”。[参考:以“沉吟放拨”两句肖像描写作为过渡,然后转入琵琶女“自言”的情境中。先追忆往昔繁华岁月,青春年少,貌美艺佳,倾国倾城,风光无限;继言时光流转,人事皆非,少年不再,容颜衰老,以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复言“商人重利轻别离”,只好在这秋江冷月之中独守空船,而每当“夜深忽梦少年事”,总是不知不觉地泪水纵横,梦断妆残。]第3节,叙写琵琶女的身世。(沉吟放拨插弦中……梦啼妆泪红13

第4节,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我闻琵琶已叹息……为君翻作《琵琶行》)问题设计:白居易曾说:“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结合上下文,理解本诗的诗眼(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参考:结合段落上下文以及整篇文章来思考;在这首诗中,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州、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两个人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词,合演了一曲千古绝唱。]第4节,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我闻琵琶已叹息……为君14第5节,写琵琶女应邀演奏,全场人听乐而动容。诗人泪洒青衫,无限伤感。(感我此言良久立……江州司马青衫湿)第5节,写琵琶女应邀演奏,全场人听乐而动容。诗人泪洒青衫,无15别时茫茫江浸月。此时无声胜有声。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相逢何必曾相识!江州司马青衫湿。以江月为文澜。(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小住复弹,此余声也。(同上)应江月。(同上)又应江月。(同上)二语通篇关键。(同上)结得住。写同病相怜之意,恻恻动人。(同上)三、吟诵《琵琶行》,学习前人的批注,尝试对自己有感觉的诗句作一些批注别时茫茫江浸月。以江月为文澜。(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小住16四、根据本班学情,选择完成其中一项任务(一)小组讨论:《琵琶行》是叙事诗,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①故事情节。②音乐描写。③景物描写。④情感描写。首先是送客,其次是听乐,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诗人的独白。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叙事详略处理非常恰当。略写送客,详写听乐;略写诗人自己,详写琵琶女。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了琵琶女和诗人相遇相知之情。如“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出了琵琶女初试才艺表现出的一段天然风韵;“梦啼妆泪红阑干”,写出了琵琶女感伤身世的悲苦之情;诗人的“叹息”和“唧唧”,写出了听乐的心领神会和听言的深深感慨;“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如开闸之河水,一时俱出。四、根据本班学情,选择完成其中一项任务(一)小组讨论:《琵琶17(二)《琵琶行》音乐描写有独到之处。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作者是如何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的?把你的阅读理解写出来,和同学分享,不少于600字。①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②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交流。③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满座重闻皆掩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二)《琵琶行》音乐描写有独到之处。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作18小结

白居易生长于社会动乱之中。因为关心民生疾苦,写诗上书,揭露社会黑暗,得罪权贵,被贬到蛮荒之地。所以,《琵琶行》一诗,借与“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了“沦落天涯”的悲慨。这首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当时就颇受人们喜爱,以至“胡儿能唱琵琶篇”。这首诗的叙事特色、音乐描写等艺术经验,都值得学习借鉴。小结白居易生长于社会动乱之中。因为关心民生19作业

1.背诵课文。2.以下是两首描写音乐的唐诗,请任选一首进行赏析。听颖师弹琴韩愈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jī)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作业1.背诵课文。听颖师弹琴20李凭箜篌引李贺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李凭箜篌引21(3)按诗的内容,划分为五节。第六课时:中唐高峰新乐府代表——白居易③吟:《梁甫吟》《梦游天姥吟留别》;③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第二,概述琵琶女身世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既然是知音,就无须更多的话语。第三部分:我闻琵琶已叹息——江州司马青衫湿。②生卒年(772~846)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一)白居易的身世(学生合作检索、记录、交流)第3节,叙写琵琶女的身世。[参考:以“沉吟放拨”两句肖像描写作为过渡,然后转入琵琶女“自言”的情境中。两个人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词,合演了一曲千古绝唱。略写诗人自己,详写琵琶女。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词义,注意语气。第一部分:浔阳江头夜送客——主人忘归客不发。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因为关心民生疾苦,写诗上书,揭露社会黑暗,得罪权贵,被贬到蛮荒之地。②谣:《楚人谣》《三秦记民谣》;(沉吟放拨插弦中……梦啼妆泪红阑干)[参考:“浔阳江头夜送客”,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1)白居易中唐诗人。琵琶女调弦校音,信手弹来,在诗人看来则是“未成曲调先有情”;(1)《琵琶行》全诗共分四节。既然是知音,就无须更多的话语。②生卒年(772~846)2020年秋高中语文同步教学课件★★他不仅审时度势创新诗歌实践,在理论建树上也胜过前人。写同病相怜之意,恻恻动人。“梦啼妆泪红阑干”,写出了琵琶女感伤身世的悲苦之情;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诗人泪洒青衫,无限伤感。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待正式演奏,“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时而高亢,时而幽咽,时而舒缓,时而激烈,时而间歇,或如铁骑驰骋,风雨骤至,或如珠玉落盘,莺语花间。(3)按诗的内容,划分为五节。第3节,叙写琵琶女的身世。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继言时光流转,人事皆非,少年不再,容颜衰老,以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板书(3)按诗的内容,划分为五节。②谣:《楚人谣》《三秦记民谣》22生命在多彩的形象中绽放——统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教学构想2020年秋高中语文同步教学课件★★生命在多彩的形象中绽放2020年秋高中语文同步教学课件★★23第六课时:中唐高峰新乐府代表——白居易

【教学要点】白居易新乐府《琵琶行》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化为具体可感形象的艺术匠心。唐诗新形式的创作:新乐府、边塞诗歌等发展纵览。白居易的创作和诗歌理论对中国诗歌的杰出贡献。第六课时:中唐高峰新乐府代表——白居易【教学要点】24教学过程一、白居易是将大唐精英文化,转向平民文化的开拓者

(一)白居易的身世(学生合作检索、记录、交流)1.白居易在唐诗发展中的地位(学生搜集整理,老师指导提升。)白居易处在安史之乱的中唐以后。他最具代表性的成就是讽喻诗,以及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白居易在中唐诗坛正统文学终结,向市民文学兴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长恨歌》等反映了市民对故事的普遍热爱,深入浅出的语言,成了叙事诗的千古绝唱。教学过程一、白居易是将大唐精英文化,转向平民文化的开拓者(252.白居易的事迹是非常伟大的。他不仅审时度势创新诗歌实践,在理论建树上也胜过前人。他把诗歌比作果树,提出了“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著名论点。情是诗的内容,言和声是诗的表现形式,义是诗的社会效果。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白居易的事迹是非常伟大的。他不仅审时度势创新诗歌实26

(二)题目与小序3.白居易的生平事迹与《琵琶行》的写作背景(学生搜集整理)(1)白居易中唐诗人。进士。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①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②生卒年(772~846)③唐下邽人。④有《白氏长庆集》古代文人或诗人编辑文集的命名方式:第一、按姓名字号命名:《李太白全集》《稼轩长短句》;第二、按籍贯或任职地命名:《昌黎先生集》《剑南诗稿》;第三、按作者生活年代或帝号命名:《白氏长庆集》《嘉祐集》。(二)题目与小序古代文人或诗人编辑文集的命名方式:27《琵琶行》题解《琵琶行》原作《琵琶引》。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主要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行”。(明)徐师曾《文体明辨》:“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古乐府诗题有六种命名体式:①歌:《长恨歌》《娥眉山月歌》;②谣:《楚人谣》《三秦记民谣》;③吟:《梁甫吟》《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引:《李凭箜篌引》;⑤行:《琵琶行》《短歌行》;⑥曲:《渭南曲》《大道曲》。《琵琶行》题解古乐府诗题有六种命名体式:28(一)白居易的身世(学生合作检索、记录、交流)“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如开闸之河水,一时俱出。2.以下是两首描写音乐的唐诗,请任选一首进行赏析。三、吟诵《琵琶行》,学习前人的批注,尝试对自己有感觉的诗句作一些批注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2)从音乐的角度,划分为三部分。他不仅审时度势创新诗歌实践,在理论建树上也胜过前人。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作者是如何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的?把你的阅读理解写出来,和同学分享,不少于600字。四、根据本班学情,选择完成其中一项任务四、根据本班学情,选择完成其中一项任务二、诵读《琵琶行》,把握诗歌的结构思路(整体感知)第六课时:中唐高峰新乐府代表——白居易[参考:红的枫叶,白的荻花,来渲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参考:结合段落上下文以及整篇文章来思考;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④引:《李凭箜篌引》;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略写诗人自己,详写琵琶女。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词义,注意语气。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2)背景①学生朗读“小序”(厘清内容):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明年秋,送客湓浦口,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问其人,本长安倡女,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年长色衰,委身为贾人妇。遂命酒,使快弹数曲。曲罢悯然,自叙少小时欢乐事,今漂沦憔悴,转徙于江湖间。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第一,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第二,概述琵琶女身世第三,点明写作动机第四,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一)白居易的身世(学生合作检索、记录、交流)(2)背景29②结合作者身世遭遇进一步了解背景唐宪宗元和十年六月三日,河北藩镇李师道、王承宗派刺客刺杀了主张用武力平息叛乱的宰相武元衡。白居易首先上书,请求朝廷缉捕凶犯,以雪国耻,遭到了一些朝臣的嫉恨。说他不该越职言事,遂被贬九江。第二年写下此诗。②结合作者身世遭遇进一步了解背景301.配乐朗读课文读准字音,结合注释理解词义,注意语气。2.理清思路,划分段落作者的思路呈现给学生,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划分为若干段落。(1)《琵琶行》全诗共分四节。(2)从音乐的角度,划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浔阳江头夜送客——主人忘归客不发。送客闻琴。第二部分:寻声暗问弹者谁——梦啼妆泪红阑干。应邀弹琴。第三部分:我闻琵琶已叹息——江州司马青衫湿。感言弹琴。二、诵读《琵琶行》,把握诗歌的结构思路(整体感知)1.配乐朗读课文二、诵读《琵琶行》,把握诗歌的结构思路(31

(3)按诗的内容,划分为五节。第1节,写送客闻琵琶之声。(浔阳江头夜送客……别时茫茫江浸月。)设计四个问题:

①“浔阳江头夜送客”,这七个字好在哪里?[参考:“浔阳江头夜送客”,仅用七个字,就点出地点、时间、人物,拉开故事的序幕,语言平易,如话家常,又高度凝练。]

②作者选取了秋天哪两种有代表性的植物,作用是什么?[参考:红的枫叶,白的荻花,来渲染环境,描绘出一幅萧瑟的清秋景象。如同小说的环境描写一样,把人物置于特定的背景中,给人以真切感,可谓“境界全出”。](3)按诗的内容,划分为五节。②作者选取了秋天哪两种32

③中间四句的作用是什么?[参考:叙写离情别意,有景有情,情景相生。“无管弦”,为琵琶女的出场设伏,也与下文“终岁不闻丝竹声”遥相呼应。]

④赏析“主人忘归客不发”与“主人下马客在船”句式如何理解?[参考:“主人忘归客不发”与“主人下马客在船”句式相同,一句之中兼写主客,前后映衬。]③中间四句的作用是什么?④赏析“主人忘归客不发”与“33

第2节,进入诗的主体部分,写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形。(忽闻水上琵琶声……唯见江心秋月白。)设计问题:分别找出描写诗人心情急切、琵琶女羞怯情态以及琵琶女精彩演奏的相关语句。[参考:从“寻声暗问”,到移船相见,到“千呼万唤”,寥寥数语,写出诗人急切的心情;从“欲语迟”,到“始出来”,到“半遮面”,轻轻几笔,绘出琵琶女羞怯的情态。既然是知音,就无须更多的话语。琵琶女调弦校音,信手弹来,在诗人看来则是“未成曲调先有情”;待正式演奏,“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时而高亢,时而幽咽,时而舒缓,时而激烈,时而间歇,或如铁骑驰骋,风雨骤至,或如珠玉落盘,莺语花间。此情此景,令诗人叹为观止。]第2节,进入诗的主体部分,写与琵琶女相见及听她演奏的情形34

第3节,叙写琵琶女的身世。(沉吟放拨插弦中……梦啼妆泪红阑干)问题设计:①第一句有什么作用。②复述情节,提示关键词“先追忆”“继言”“复言”。[参考:以“沉吟放拨”两句肖像描写作为过渡,然后转入琵琶女“自言”的情境中。先追忆往昔繁华岁月,青春年少,貌美艺佳,倾国倾城,风光无限;继言时光流转,人事皆非,少年不再,容颜衰老,以致“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复言“商人重利轻别离”,只好在这秋江冷月之中独守空船,而每当“夜深忽梦少年事”,总是不知不觉地泪水纵横,梦断妆残。]第3节,叙写琵琶女的身世。(沉吟放拨插弦中……梦啼妆泪红35

第4节,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我闻琵琶已叹息……为君翻作《琵琶行》)问题设计:白居易曾说:“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随感遇而形于叹咏者。”结合上下文,理解本诗的诗眼(主旨)(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诗的意蕴。[参考:结合段落上下文以及整篇文章来思考;在这首诗中,生动地刻画了两个“天涯沦落人”的形象,一个是历尽繁华、美人迟暮的琵琶女,一个是被贬江州、孤独苦闷的闲职司马。两个人同是从长安沦落天涯,一曲一词,合演了一曲千古绝唱。]第4节,写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感慨。(我闻琵琶已叹息……为君36第5节,写琵琶女应邀演奏,全场人听乐而动容。诗人泪洒青衫,无限伤感。(感我此言良久立……江州司马青衫湿)第5节,写琵琶女应邀演奏,全场人听乐而动容。诗人泪洒青衫,无37别时茫茫江浸月。此时无声胜有声。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相逢何必曾相识!江州司马青衫湿。以江月为文澜。(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小住复弹,此余声也。(同上)应江月。(同上)又应江月。(同上)二语通篇关键。(同上)结得住。写同病相怜之意,恻恻动人。(同上)三、吟诵《琵琶行》,学习前人的批注,尝试对自己有感觉的诗句作一些批注别时茫茫江浸月。以江月为文澜。(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上》)小住38四、根据本班学情,选择完成其中一项任务(一)小组讨论:《琵琶行》是叙事诗,可以从哪几个方面把握本诗的叙事脉络?①故事情节。②音乐描写。③景物描写。④情感描写。首先是送客,其次是听乐,然后是琵琶女的自述,最后是诗人的独白。需要注意的是,这首诗叙事详略处理非常恰当。略写送客,详写听乐;略写诗人自己,详写琵琶女。这样就突出了重点,深化了主题。全诗以送客的离别之情为序曲,重点写了琵琶女和诗人相遇相知之情。如“未成曲调先有情”,写出了琵琶女初试才艺表现出的一段天然风韵;“梦啼妆泪红阑干”,写出了琵琶女感伤身世的悲苦之情;诗人的“叹息”和“唧唧”,写出了听乐的心领神会和听言的深深感慨;“江州司马青衫湿”,则是诗人情感的总爆发,如开闸之河水,一时俱出。四、根据本班学情,选择完成其中一项任务(一)小组讨论:《琵琶39(二)《琵琶行》音乐描写有独到之处。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作者是如何借助语言把它变成读者易于感受的具体形象的?把你的阅读理解写出来,和同学分享,不少于600字。①一连串比喻反复形容。②弹者与听者的感情交流。③不但写有声,而且写无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未成曲调先有情。似诉平生不得志。说尽心中无限事。别有幽愁暗恨生。满座重闻皆掩泣。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二)《琵琶行》音乐描写有独到之处。音乐形象是难以捕捉的,作40小结

白居易生长于社会动乱之中。因为关心民生疾苦,写诗上书,揭露社会黑暗,得罪权贵,被贬到蛮荒之地。所以,《琵琶行》一诗,借与“歌女”的偶然相逢,唱出了“沦落天涯”的悲慨。这首诗情真意切,感人至深。在当时就颇受人们喜爱,以至“胡儿能唱琵琶篇”。这首诗的叙事特色、音乐描写等艺术经验,都值得学习借鉴。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