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核磁共振1第五章核磁共振第五章核磁共振
NuclearMagneticResonanceSpectrometry215.2基本原理5.1概述5.3NMR仪器第五章核磁共振
NuclearMagneticRes主要内容35.1概述
5.2基本原理5.3NMR仪器5.4NMR波谱与分子结构5.5自旋偶合与自旋分裂5.61HNMR谱图解析5.7谱图的简化方法5.81HNMR波谱法在分析中的其他应用主要内容35.1概述5.1概述45.1概述原子核核自旋核角动量和核磁矩如1H、13C、31P、18F等能级跃迁核磁共振外加磁场5.1概述45.1概述原子核核自旋核角动量和核磁矩如1H一.NMR发展史5
1.1920年
O.Stern&W.Gerlach使用原子通过不均匀磁场时发现,原子束按照电子磁矩相对于磁场的取向而偏转;
2.1924年
W.Pauli提出像电子具有自旋和磁矩那样,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可以用原子核具有核自旋和核磁矩来解释
3.1930年
I.Esterman&O.Stern改进了Stern-Gerlach的实验方法,测到了十分细小的核磁矩;
4.1939年
I.I.Rabi等人第一次观测到了核磁共振∶使氢分子束首先通过不均匀磁场,再通过均匀磁场,同时用一射频照射均匀磁场中的分子,在某一确定频率处,分子束吸收能量而发生细小的偏转5.1概述一.NMR发展史51.1920年5.1概述65.1946年
Harvard大学的E.M.Purcell
等测出了石蜡的核磁共振
Stanford
大学的F.Bloch
等用液体水进行了NMR
分析实验不需在高真空下使用分子束,而是用一般的液体和固体试样,使NMR
进入了固体和液体样品的测试,进入了实用阶段。随后NMR
得到迅速的发展。由于Purcell&Bloch将NMR引进到实用阶段,获得1952年的NoblePrice。
上述这些实验都是在高真空条件下用分子束进行的,尚未进入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中的应用阶段。65.1946年上述这些实验都是在高真空76.1949年
W.D.Knight等发现精细的NMR频率依赖于核所在的化学环境,引起了化学家对NMR的兴趣,逐渐发展成为化学家使用的结构鉴定工具;
7.1951年
J.T.Arnold等发现了乙醇的NMR谱的精细结构,即分子内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质子NMR分离谱线。这种化学位移的发现打开了使用NMR来测定分子结构的重要科学领域;5.1概述76.1949年5.1概述8
8.1953年第一台30MHz
高分辨1H
NMR
,连续波工作方式,无锁场,磁场受温度的影响;
ΔT=±1℃/24小时
9.1957年观察到13C
信号(自然丰度13C1.108%、1H99.984%),随后发现31P,19F
NMR信号,对有机化学家而言,最感兴趣的是1H
和13C信号。10.至1958年进行了大量有机化学的NMR分析工作,普遍使用的是60MHz
的仪器,88.1953年9.1957年9
11.60年代发展超导NMR装置,出现100、200、250MHz仪器
12.1963年发现脉冲NMR(PulseNMR),此前的NMR都是连续波工作方式的NMR。
13.1969年出现脉冲傅立叶变换
NMR-计算机联用仪器,仪器向更高磁场发展,随后出现300、400、500MHz甚至更高频率的NMR仪器。
14.1980年
NMR在下列四个方面得到发展∶5.1概述911.60年代5.1概述101)超导NMR仪
NMR对磁场的要求是∶强、稳定、均匀、能进行长时间信号累加。对液体样品,磁场强度升高,化学位移相互作用成比例增加,谱线分辨率增加。
NMR仪器采用的磁场有三种类型∶
①永久磁铁
②电磁铁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强度能够达到2.5Tesla,相应1H核的工作频率为100MHz。
③超导磁铁超导磁铁的强度可达到十几个Tesla,相应1H核的工作频率为600MHz。5.1概述101)超导NMR仪5.1概述11超导磁铁由超导线圈构成(铌-钛合金螺线圈)
进入超导状态后成为永久磁铁,不受断电的影响4.2K时
R=10-23Ωcm室温均匀场线圈超导线圈和低温匀场线圈液氮液氦磁孔体1.液氮导入管2.输入电流插座3.隔离层8.真空11.液氦导入管10.由贵金属制的外壳11超导磁铁由超导线圈构成(铌-钛合金螺线圈)12
2)二维NMR谱
化学位移δ和偶合常数J
分散到两个坐标上,可把重叠的峰分开,二维坐标的参数可任意选择。5.1概述122)二维NMR谱5.1概述132DNMR谱图常以轮廓图表示而不用三维的方式.相同情况同样使用在地图上1020304050602040600.511.52102030405060102030405060132DNMR谱图常以轮廓图表示而不用三维的方式.相同情143)固体NMR
液体分子有布朗运动,表现出来的一些性质如δ是平均化的,即δ各向同性。固体分子固定在晶格上,不同核的化学环境不同,δ是各向异性的,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消灭固体分子的δ各向异性
目前普遍采用的解决办法有多种,如∶①魔角旋转(MagicAngleSpinning,MAS)②交叉极化(CrossPolarization,CP)③高功率异核去偶(HighPowerDecoupling)④偶极相移(DipolarDephasing,DD)⑤边带全抑制(TotalSidebandSuppression,TOSS)⑥动态核极化(DynamicNuclearPolarization,DNP)143)固体NMR目前普遍采用的解决办法有多种,如∶15
固体13CNMR分析技术已应用于天然合成高分子研究、生物化学(如蛋白质等)、催化剂、燃料化学(如煤、油页岩等)、有机地球化学等领域。15固体13CNMR分析技术已应用于天然合成高分子164)NMR成像
我国第一台NMR成像仪在上海复旦大学,第二台在中科院武汉物理所。NMR成像分析主要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有机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目前主要用的是1HNMR成像仪。二维、三维NMR分析可直接用于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应用,如对人体作自旋密度扫描成像,代替X-衍射。100MHz以下的NMR对人体无害。能分析岩石中仅有十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液滴粒度,能够提供液态石油在固体岩石中的分布,因此NMR成像技术还可用于石油的运移研究。中国曾引进过美国Varian公司的生产线,生产60MHzNMR,和瑞士Brucker公司的生产线生产80MHzNMR仪。5.1概述164)NMR成像5.1概述Flowmeasurements17由于在梯度场中,分子扩散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所以随梯度场间时间增加而使回波强度减弱。如果迫使溶液流动,从被调制的回波便可测定流动的缩短zGzxyzGzxyflow此法可用在测量动脉血管中血的流动速度Flowmeasurements17由于在梯度场中,分子扩18二.NMR与其它三大谱的比较
目前仪器分析常用的主要有UV、IR、MS及NMR‘四大谱’
不同仪器的特点、优点、适用的范围、提供的信息类型和信息量有很大的不同。
仪器分析对象特征UV共轭体系价电子跃迁,λ=200~400nm5.1概述NMRH或C的类型、数目基团间H的配置原子核跃迁,λ>10cmMSMW、化合物结构用高能电子轰击产生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IR官能团化学键振动,λ=2.5~25μm18二.NMR与其它三大谱的比较目前仪器分析常用19
1.原子核的磁矩很多种同位素的原子核都具有磁矩(磁性核),是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原子核的磁矩取决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P: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普朗克常数5.2基本原理5.2基本原理一.核磁共振的产生191.原子核的磁矩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普朗克常数5.20原子核可按自旋量子数I的数值分为以下三类:I为整数:5.2基本原理I=1/2:1H、13C、15N、19F、31P、37Se等I=3/2:7Li、9Be、11B、33S、35Cl、37Cl等I=5/2:17O、25Mg、27Al、55Mn等I为半整数:(2)中子数与质子数其一为偶数,另一为奇数12C、16O、32S等。无核磁共振信号I=0(1)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偶数(3)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奇数I=1:
2H(D)、6Li、14N等I=2:58CoI=3:10B20原子核可按自旋量子数I的数值分为以下三类:I为整数:21I=1/2的原子核,其电荷均匀分布于原子核表面,其核磁共振的谱线窄,最宜于核磁共振检测。凡I值非零的原子核即具有自旋角动量P,也就具有磁矩μ:γ
称为磁旋比,是原子核的重要属性5.2基本原理21I=1/2的原子核,其电荷均匀分布于原子22
γ均与自旋量子数I有关。不同类型自旋核的核磁矩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别
1H
核2D13C核μ,()2.792680.429660.70216erg/guass1.40994×10-232.16923×10-243.545×10-24
γ,rad·T-1·s-12.675×10-80.41155×10-80.6721×10-85.2基本原理μDHoμ13CH0μ1HH022γ均与自旋量子数I有关。不同类型自旋核的核磁232.核动量矩及磁矩的空间量子比当空间存在着静磁场,且其磁力线沿z
轴方向时,根据量子力学原则,原子核自旋角动量在z
轴上的投影Pz只能取下列不连续的数值:m为原子核的磁量子数5.2基本原理m=I,I-1,…,-I232.核动量矩及磁矩的空间量子比m为原子核的磁量子数5.24与此相应,原子核磁矩在z
轴上的投影:磁矩μ和磁场H0的相互作用能:5.2基本原理由量子力学的选律可知,只有的跃迁才是允许的m=I,I-1,…,-I核磁矩共有2I+1个取向24与此相应,原子核磁矩在z轴上的投影:磁矩μ和磁场H025相邻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μz为μ在z轴上的最大投影5.2基本原理25相邻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μz为μ在z轴上的最大投影5二.在外磁场中核的自旋取向数26
I≠0的原子核置于恒定的磁场
H0
中,使核磁具有不同的排列,即自旋取向。
每个自旋取向代表原子核的某个特定的能量状态,用磁量子数m
表示,即外磁场对于I≠0的核所起的作用是把它们原来简并的(2I+1)个能级分裂开来,这些能级称为Zeeman能级。
5.2基本原理二.在外磁场中核的自旋取向数26I≠0的原子核1.自旋取向数N0=2I+1
27
每个自旋取向分别代表原子核的某个特定的能级状态,并可由一个磁量子数m
来表示
5.2基本原理ΔE=E2-E1=+μHH0-(-μHH0)=2μHH01H1的两种取向间的能级差在外磁场中的取向数N0=2×1/2+1=2对I=1的核则1H1
的I=1/2表示三种能级状态,N0=2I+1=3表示两种能级状态
N0=2I+1=2对I=1/2的核m
是量子化的,可取值
-I,……,0,……+Im=-1/2,1/2m=-1,0,11.自旋取向数N0=2I+127285.2基本原理
ΔE=E2-E1=+μHH0-(-μHH0)=2μHH0
285.2基本原理ΔE=E2-E1=+μHH29对于同一种核,ΔE∝H0。因此增加磁场强度可拉开峰的距离。
5.2基本原理14N7的I=1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自旋取向数N0=2I+1=3m=-1,0,1表示有
3种能级状态低能态与高能态的能级差:ΔE=E2-E1=μH0-(-μH0)=2μH0
核磁矩在磁场中出现不同取向的现象称为能级分裂。所分裂能级差的大小与磁场强度有关29对于同一种核,ΔE∝H0。5.2基本原理14N7的I305.2基本原理
ΔE=E2-E1=+μHH0-(-μHH0)=2μHH0
305.2基本原理ΔE=E2-E1=+μHH2.自旋核的能级31
即H0增加,核能级跃迁时所需的能量相应增大
对
I
相同的不同原子核,μ不同,跃迁所需的能量不同。
如μF<μH在同一外加磁场强度H0下,发生核跃迁时1H1核所需的能量高于19F9核。
5.2基本原理只有相邻两个能级之间,即Δm=±1可以产生跃迁ΔE∝μH对固定的核μH
一定ΔE∝H02.自旋核的能级31即H0增加,核能级跃迁三.核的进动325.2基本原理方向相反时,γ<0与方向一致时,γ>0与当
对一定的原子核,磁旋比γ一定,ν进
∝H0
,进动方向由γ的符号决定。
核磁矩的进动频率∶ν进
=γH0/2π(Hz),.........(2-5)
进动频率∶ω=2πν=γH0νω三.核的进动325.2基本原理方向相反时,γ<0与方四.核磁共振33
在H0的垂直方向上加一ν1的交变旋转磁场(射频场H1)
调节ν1使ν1=ν进,发生共振时,低能态的1H核能吸收射频场的能量ΔE,跃迁到高能态,即核磁共振。
5.2基本原理m=1/2m=-1/2ν进
∝H0
ΔE=2μHH0
ν1h=μHH0-(-μHH0)=2μHH0
磁矩-μ四.核磁共振33在H0的垂直方向上加一ν1的交变旋转34自旋核在外磁场中的两种取向34自旋核在外磁场中的两种取向3535核磁共振条件36
在外磁场中,原子核能级产生裂分,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需要吸收能量。能级量子化。射频振荡线圈产生电磁波。
对于氢核,能级差:E=2H0(磁矩)
产生共振需吸收的能量:E=2H0=h0
由拉莫进动方程:0=20=H0;
共振条件:0=
H0/(2)核磁共振条件36在外磁场中,原子核能级产生裂分,由低能共振条件37(1)核有自旋(磁性核)(2)外磁场,能级裂分;(3)照射频率与外磁场的比值0/H0=/(2)共振条件37(1)核有自旋(磁性核)38
即在ν1=ν进
时产生核磁共振,ΔE射
=hν1。由于核外电子的运动产生了对抗的感应磁场,使核的实受磁场强度H比外加磁场H0
小,即核受到屏蔽,屏蔽作用的大小以屏蔽常数σ表示。
ΔE跃迁
=hν0=2μHH=2μHH0
(1-σ)
共振时
ΔE射
=ΔE跃迁,即hν1=2μHH0(1-σ)
照射频率ν1=2μHH0(1-σ)/h
对不同的原子核,核磁矩不同,因此共振频率不同。
μH=1.41×10-23
,
μD=2.16923×10-24
,
μ13C=3.545×10-24erg/gauss5.2基本原理38即在ν1=ν进时产生核磁共振,ΔE射=hν1NMR实现共振的方式391)对一定的自旋核,μ一定。
当H0恒定的时,发生共振所需的ν1=ν进
也一定,
ν1∝H0。H0较强时,相应ν1也要增加才能发生共振,即供给能量也增加。
2)当H0恒定时,ν1∝μH,
不同核的μ值不同,要求共振的ν1不同。即某一特定的射频ν1只能观测到一种核,不存在其它核的干扰问题,即无其他核的能级跃迁。5.2基本原理NMR实现共振的方式391)对一定的自旋核,μ一40外磁场强度H0
高斯1H的进动频率ν进
MHz13C的进动频率ν进
MHz9,4004010.0514,0926015.08521,1389022.68223,48710025.143
表5.2.1.不同外磁场强度下1H、13C核的共振频率
40外磁场强度H01H的进动频率ν进13C的进动频41注∶一台60MHz的NMR仪器,指的是外磁场强度为14092高斯,这时1H在60MHz的射频照射下发生共振。同一台NMR仪用来进行13CNMR实验,则需要用15.085MHz的射频。因为ΔE=2μH0,ΔEH=2μHH0=2×2.79268H0=hνH
ΔEC=2μCH0=2×0.70261H0=hνC3)固定照射频率ν1,不同原子核发生共振时,共振峰将出现在不同强度的磁场(H0)区域。如μH/μC=3.97727,μH/μD
≈6.5,他们的共振区域不同。即特定的ν1=ν0条件只能照射一种核。
5.2基本原理41注∶5.2基本原理五.饱和与弛豫过程
1.波尔茨曼分布42
无外磁场时,1H核m=1/2,-1/2的分布是无序的在外磁场中,则低能态的占优势,在室温下平衡时,处于不同能级的数目服从Boltzman分布:按
展开得∶
5.2基本原理式中∶n1、n2----分别为高、低能态的H核数目五.饱和与弛豫过程1.波尔茨曼分布4243
当T=300K时,H0=104高斯=1Tesla
μH=1.41×10-23
尔格/高斯,k----1.4328571×10-16
n1/n2=0.999993=1000000/1000007,n2比n1大7ppm
当T=298K时,H0=1.4092Tesla
n1/n2=0.9999903
低能态的总数仅占极微弱的优势,由此NMR的灵敏度低,对样品量要求mg级43当T=300K时,H0=102.宏观磁化矢量44NMR是大量原子核的行为,因此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
NMR的能级差ΔE极小,但低能态粒子相对高能态的粒子稍多一些。所以,考虑原子核在内两个圆锥面上进动的总效果是一定数量的核磁矩(两个圆锥面上进动的核磁矩之差)沿H0方向的圆锥面进动。5.2基本原理M0B0yz2.宏观磁化矢量44NMR是大量原子核的行为,3.弛豫过程45弛豫: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方式回到低能态饱和:低能态的核等于高能态的核
在NMR波谱中,ΔE很小,自发辐射的几率实际上等于零。因此,若要能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持续检测到NMR信号,必须存在某种过程,使高能级的原子核能回到低能级,以保持低能级的粒子数始终略大于高能级粒子数,这就是弛豫过程。若无有效的弛豫过程,高、低能级的粒子数很快达到相等,此时不再有NMR吸收信号,这种现象称为饱和3.弛豫过程45弛豫: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方式回到低能态饱46
弛豫过程可以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
1)纵向弛豫用宏观磁化强度矢量M可以更好地讨论弛豫过程,这是核磁矩的高低能态粒子恢复到Boltzman分布的过程。宏观磁化强度M
从不平衡态恢复到与H0
同向的平衡态,Mz
达到最大值M0。由于M
从xy
平面向z
恢复,故称为纵向弛豫。5.2基本原理M0B0yzM0B0xyzν1照射弛豫46弛豫过程可以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5.2基本47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态的核必须把多余的能量传递给环境(晶格),所以也叫自旋--晶格弛豫,在这一弛豫过程中,自旋体系的总能量要下降。
纵向弛豫的速率
=1/T1
T1为自旋--晶格弛豫常数。
47在这个过程中,激发态的核必须把多余的能量传递给环2)横向弛豫
485.2基本原理
核磁矩在xy平面上的投影从集中到均匀消失的过程。
xy平面上能量的均匀消散,故称为横向弛豫,自旋体系内部核与核之间能量交换的过程(自旋体系总能量不变),所以也叫自旋--自旋弛豫。一般横向弛豫过程限于磁等价核之间的能量交换5.2基本原理M0B0xyzM0B0xyzM0B0xyz2)横向弛豫485.2基本原理核磁矩在xy平面49
弛豫时间大小∶>C=O>C>CH>CH2>CH3
3)弛豫规律∶①温度较高、粘度较小、分子本身较小时,运动速度快
T1
和T2
都较大,弛豫较慢②中等大小分子,在粘度不太大的溶液中运动不特别快
T1和T2都下降③温度低或粘度很高,液晶、凝胶或固体,运动严重受阻
T1再次增大,T1≥T25.2基本原理一般情况下,T1≥T2
固体物质的T1>T2
1H的T1
约0.1~1秒的数量级
13C的T1
常>1秒,有的甚至达100秒以上49弛豫时间大小∶>C=O>C>50不同原子核的γ不同,共振条件不同。ω0=2πν0=γH0ν0=5MHz水、玻璃、铜丝中的组分低分辨NMR谱
对于无机化合物的定性鉴定,只需在较低的和,对分辨率要求也不高。因此,NMR可对各种元素进行鉴定。由于仪器昂贵,应用收到限制。50不同原子核的γ不同,共振条件不同。ω0=2πν0=γ5.3NMR仪器515.3NMR仪器实现NMR,即满足核跃迁的条件是:
满足上式实现NMR的方法只能有以下两种∶①固定磁场H0,改变照射用电磁辐射的频率ν,直至引起共振-----扫频法②固定辐射频率ν,改变H0强度,实现共振
-----扫场法
(Fieldsweep)
通常的实验采用扫场法,因为不同原子核的μ不同,而ν∝μ,对应于某一特定的ν,只能有一种原子核发生共振,即只能观测到一种核,不存在其他不同类型原子核的干扰。
μ与h均为常数5.3NMR仪器515.3NMR仪器实现NMR,即满足一.仪器的原理结构52
核心部分为探头,置于磁铁两极之间,主要部件是环绕样品管座附近的Helmholtz线圈(扫描发生器),射频发射线圈和接收线圈,三者正交,互不干扰。5.3NMR仪器从横向环绕样品管从纵向环绕样品管图5.5一.仪器的原理结构52核心部分为探头,置二.仪器的分类1.按磁铁分类53
1)永久磁铁
H0
固定,磁铁置于35±0.002℃的恒温箱中,一般为1.4Tesla,一般用于常规分析。优点是:磁场较稳定,缺点:①受外界温度的影响较大,②恒温箱必须绝热、绝磁、连续运转,③只能分析1H
核,
④磁铁间隙不能调整,⑤最高磁场强度≤2.3Tesla,对1H核≤100MHz。5.3NMR仪器二.仪器的分类1.按磁铁分类531)永久磁542)电磁铁∶优点是∶①磁间隙较宽且可调,②磁场均匀区大,③对外界温度不敏感。缺点是∶①耗电量大,②需要冷却系统,③最高磁场强度≤2.3Tesla,对1H核,磁场强度≤100MHz。542)电磁铁∶553)超导磁铁5.3NMR仪器缺点是∶维持超导低温的费用高
核外电子的感应磁场强度(屏蔽效应)与外加磁场强度成正比,磁场强度增加使核组间化学位移增加,相互干扰下降,使谱图简化。②磁场强度可达十几个Tesla,相应1H工作频率达600~900MHz①进入超导状态后成为永久磁铁,不受断电的影响优点是∶553)超导磁铁5.3NMR仪器缺点是∶维持超导低温的56图5.6.Aspirin的250Mhz(A)和
60Mhz(B)的1HNMR图(芳环部分)
5.3NMR仪器56图5.6.Aspirin的250Mhz(A)575758582.按射频频率(质子共振所需的频率)分类59(1Tesla≈104
高斯)磁场强度Tesla0.941.411.902.112.351H共振频率MHz4060809010013C共振频率MHz10152022.2255.3NMR仪器磁场强度Tesla4.707.059.4014.101H共振频率MHz20030040060013C共振频率MHz50761001502.按射频频率(质子共振所需的频率)分类59(1Tes603.按扫描方式分类4.按所测原子核分类氢谱1HNMR、碳谱13CNMR、氮谱14NNMR……2)脉冲波(傅立叶变换,PFT)----同时在不同的地方扫描,灵敏度比连续波高10倍,常规分析样品量1~5mg。1)连续波(CW)----灵敏度低,需要样品量大,常规分析样品量20~80mg603.按扫描方式分类4.按所测原子核分类三.NMR分析的样品与溶剂1.NMR分析样品61
要求样品有较高的纯度,浑浊和粘稠的样品会严重影响分辨率。
1HNMR的样品管一般使用内径5mm的玻璃管,测试时样品管要高速运转(10~20Hz),因此样品管内径必须均匀,轴线方向不变,以免由于磁场不均匀造成谱峰加宽,降低分辨率。固体NMR要用内径均匀的磁样品管。5.3NMR仪器三.NMR分析的样品与溶剂1.NMR分析样品612.溶剂62
液体NMR谱分析中,配制试样所用的溶剂与其它光谱方法相似,需满足以下条件∶
1)对样品有较大的溶解度
2)与样品不发生化学反应
3)溶剂的共振峰对样品信号没有影响,最好用不含氢的溶剂,如CCl4、CS2等。
CF3COOH中的-OH吸收峰化学位移δ=12.5,对大多数样品无影响,也常采用。用含氢溶剂时,可选用重氢溶剂。商品重氢溶剂的纯度一般为99%左右,因此会有一些残余质子的信号。5.3NMR仪器2.溶剂62液体NMR谱分析中,配制试表6.3.1.部分重氢溶剂残余质子的化学位移(δ,ppm)63溶剂基团δ基团δ基团δ乙酸-d4CH32.05OH11.53*
丙酮-d6CH32.05
乙腈-d3CH31.95
苯-d6
7.20
氯仿-d
7.25
环己烷-d12
1.40
重水
4.75*
1,2-二氯乙烷-d4
3.69
乙醚-d10CH31.16CH23.36
二甲基甲酰胺-d7CH32.76CH32.94HC=O8.05二甲基亚砜-d6CH32.50
1,4-二氧六环-d8
3.55
乙醇-d6CH31.17CH23.59OH2.60*甲醇-d4CH33.35OH4.84*
二氯甲烷-d2
5.35
吡啶-d5α-118.70β-117.20γ-H7.58四氢呋喃-d8α-113.60β-110.75
5.3NMR仪器表6.3.1.部分重氢溶剂残余质子的化学位移(δ,pp3.标准物质64
作为标准物质,除应具有作为溶剂的有关条件外,还应具有化学惰性、性质稳定及磁各向同性的条件,在NMR谱中能给出一个尖锐的共振峰,易于识别。5.3NMR仪器
规定这个标准物质的吸收峰为δ=0,其它有机峰的δ大都为负值,记录过程中省略负号。TMS中H的化学环境相同,与许多有机溶剂混溶,在谱图中出现一个尖锐的单峰,与一般的有机化合物中质子的吸收峰相比处在较高场的位置。
最常用的标准物质是(CH3)4Si
b.p.26.5℃,是一个球体分布的分子3.标准物质64作为标准物质,除应具有65
有些极性大的有机化合物,只能用重水或其它极性大的溶剂,此时无法用不能相溶的TMS,可用其他内标:二氧六环乙腈
4,4-二甲基
-4-硅代戊磺酸钠
Sodium4,4-dimethyl-4-silapentanesulfonate65有些极性大的有机化合物,只能用重水或其它极性大的四.NMR的记录与积分66NMR中各组峰的峰面积与其相应质子的数目成正比,图中3组峰面积比为1:2:3。5.3NMR仪器局部放大图图5.7δ(ppm)四.NMR的记录与积分66NMR中各组峰的峰面676768第五章核磁共振1第五章核磁共振第五章核磁共振
NuclearMagneticResonanceSpectrometry6915.2基本原理5.1概述5.3NMR仪器第五章核磁共振
NuclearMagneticRes主要内容705.1概述
5.2基本原理5.3NMR仪器5.4NMR波谱与分子结构5.5自旋偶合与自旋分裂5.61HNMR谱图解析5.7谱图的简化方法5.81HNMR波谱法在分析中的其他应用主要内容35.1概述5.1概述715.1概述原子核核自旋核角动量和核磁矩如1H、13C、31P、18F等能级跃迁核磁共振外加磁场5.1概述45.1概述原子核核自旋核角动量和核磁矩如1H一.NMR发展史72
1.1920年
O.Stern&W.Gerlach使用原子通过不均匀磁场时发现,原子束按照电子磁矩相对于磁场的取向而偏转;
2.1924年
W.Pauli提出像电子具有自旋和磁矩那样,原子光谱的超精细结构可以用原子核具有核自旋和核磁矩来解释
3.1930年
I.Esterman&O.Stern改进了Stern-Gerlach的实验方法,测到了十分细小的核磁矩;
4.1939年
I.I.Rabi等人第一次观测到了核磁共振∶使氢分子束首先通过不均匀磁场,再通过均匀磁场,同时用一射频照射均匀磁场中的分子,在某一确定频率处,分子束吸收能量而发生细小的偏转5.1概述一.NMR发展史51.1920年5.1概述735.1946年
Harvard大学的E.M.Purcell
等测出了石蜡的核磁共振
Stanford
大学的F.Bloch
等用液体水进行了NMR
分析实验不需在高真空下使用分子束,而是用一般的液体和固体试样,使NMR
进入了固体和液体样品的测试,进入了实用阶段。随后NMR
得到迅速的发展。由于Purcell&Bloch将NMR引进到实用阶段,获得1952年的NoblePrice。
上述这些实验都是在高真空条件下用分子束进行的,尚未进入物理学和化学领域中的应用阶段。65.1946年上述这些实验都是在高真空746.1949年
W.D.Knight等发现精细的NMR频率依赖于核所在的化学环境,引起了化学家对NMR的兴趣,逐渐发展成为化学家使用的结构鉴定工具;
7.1951年
J.T.Arnold等发现了乙醇的NMR谱的精细结构,即分子内处于不同化学环境的质子NMR分离谱线。这种化学位移的发现打开了使用NMR来测定分子结构的重要科学领域;5.1概述76.1949年5.1概述75
8.1953年第一台30MHz
高分辨1H
NMR
,连续波工作方式,无锁场,磁场受温度的影响;
ΔT=±1℃/24小时
9.1957年观察到13C
信号(自然丰度13C1.108%、1H99.984%),随后发现31P,19F
NMR信号,对有机化学家而言,最感兴趣的是1H
和13C信号。10.至1958年进行了大量有机化学的NMR分析工作,普遍使用的是60MHz
的仪器,88.1953年9.1957年76
11.60年代发展超导NMR装置,出现100、200、250MHz仪器
12.1963年发现脉冲NMR(PulseNMR),此前的NMR都是连续波工作方式的NMR。
13.1969年出现脉冲傅立叶变换
NMR-计算机联用仪器,仪器向更高磁场发展,随后出现300、400、500MHz甚至更高频率的NMR仪器。
14.1980年
NMR在下列四个方面得到发展∶5.1概述911.60年代5.1概述771)超导NMR仪
NMR对磁场的要求是∶强、稳定、均匀、能进行长时间信号累加。对液体样品,磁场强度升高,化学位移相互作用成比例增加,谱线分辨率增加。
NMR仪器采用的磁场有三种类型∶
①永久磁铁
②电磁铁永久磁铁和电磁铁的强度能够达到2.5Tesla,相应1H核的工作频率为100MHz。
③超导磁铁超导磁铁的强度可达到十几个Tesla,相应1H核的工作频率为600MHz。5.1概述101)超导NMR仪5.1概述78超导磁铁由超导线圈构成(铌-钛合金螺线圈)
进入超导状态后成为永久磁铁,不受断电的影响4.2K时
R=10-23Ωcm室温均匀场线圈超导线圈和低温匀场线圈液氮液氦磁孔体1.液氮导入管2.输入电流插座3.隔离层8.真空11.液氦导入管10.由贵金属制的外壳11超导磁铁由超导线圈构成(铌-钛合金螺线圈)79
2)二维NMR谱
化学位移δ和偶合常数J
分散到两个坐标上,可把重叠的峰分开,二维坐标的参数可任意选择。5.1概述122)二维NMR谱5.1概述802DNMR谱图常以轮廓图表示而不用三维的方式.相同情况同样使用在地图上1020304050602040600.511.52102030405060102030405060132DNMR谱图常以轮廓图表示而不用三维的方式.相同情813)固体NMR
液体分子有布朗运动,表现出来的一些性质如δ是平均化的,即δ各向同性。固体分子固定在晶格上,不同核的化学环境不同,δ是各向异性的,必须采用一定的方法来消灭固体分子的δ各向异性
目前普遍采用的解决办法有多种,如∶①魔角旋转(MagicAngleSpinning,MAS)②交叉极化(CrossPolarization,CP)③高功率异核去偶(HighPowerDecoupling)④偶极相移(DipolarDephasing,DD)⑤边带全抑制(TotalSidebandSuppression,TOSS)⑥动态核极化(DynamicNuclearPolarization,DNP)143)固体NMR目前普遍采用的解决办法有多种,如∶82
固体13CNMR分析技术已应用于天然合成高分子研究、生物化学(如蛋白质等)、催化剂、燃料化学(如煤、油页岩等)、有机地球化学等领域。15固体13CNMR分析技术已应用于天然合成高分子834)NMR成像
我国第一台NMR成像仪在上海复旦大学,第二台在中科院武汉物理所。NMR成像分析主要应用于生物学、医学、有机地球化学等研究领域,目前主要用的是1HNMR成像仪。二维、三维NMR分析可直接用于生物学和医学方面的应用,如对人体作自旋密度扫描成像,代替X-衍射。100MHz以下的NMR对人体无害。能分析岩石中仅有十几微米到几百微米的液滴粒度,能够提供液态石油在固体岩石中的分布,因此NMR成像技术还可用于石油的运移研究。中国曾引进过美国Varian公司的生产线,生产60MHzNMR,和瑞士Brucker公司的生产线生产80MHzNMR仪。5.1概述164)NMR成像5.1概述Flowmeasurements84由于在梯度场中,分子扩散的运动是杂乱无章的,所以随梯度场间时间增加而使回波强度减弱。如果迫使溶液流动,从被调制的回波便可测定流动的缩短zGzxyzGzxyflow此法可用在测量动脉血管中血的流动速度Flowmeasurements17由于在梯度场中,分子扩85二.NMR与其它三大谱的比较
目前仪器分析常用的主要有UV、IR、MS及NMR‘四大谱’
不同仪器的特点、优点、适用的范围、提供的信息类型和信息量有很大的不同。
仪器分析对象特征UV共轭体系价电子跃迁,λ=200~400nm5.1概述NMRH或C的类型、数目基团间H的配置原子核跃迁,λ>10cmMSMW、化合物结构用高能电子轰击产生分子离子和碎片离子IR官能团化学键振动,λ=2.5~25μm18二.NMR与其它三大谱的比较目前仪器分析常用86
1.原子核的磁矩很多种同位素的原子核都具有磁矩(磁性核),是核磁共振的研究对象。原子核的磁矩取决于原子核的自旋角动量P: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普朗克常数5.2基本原理5.2基本原理一.核磁共振的产生191.原子核的磁矩原子核的自旋量子数普朗克常数5.87原子核可按自旋量子数I的数值分为以下三类:I为整数:5.2基本原理I=1/2:1H、13C、15N、19F、31P、37Se等I=3/2:7Li、9Be、11B、33S、35Cl、37Cl等I=5/2:17O、25Mg、27Al、55Mn等I为半整数:(2)中子数与质子数其一为偶数,另一为奇数12C、16O、32S等。无核磁共振信号I=0(1)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偶数(3)中子数、质子数均为奇数I=1:
2H(D)、6Li、14N等I=2:58CoI=3:10B20原子核可按自旋量子数I的数值分为以下三类:I为整数:88I=1/2的原子核,其电荷均匀分布于原子核表面,其核磁共振的谱线窄,最宜于核磁共振检测。凡I值非零的原子核即具有自旋角动量P,也就具有磁矩μ:γ
称为磁旋比,是原子核的重要属性5.2基本原理21I=1/2的原子核,其电荷均匀分布于原子89
γ均与自旋量子数I有关。不同类型自旋核的核磁矩不同,存在较大的差别
1H
核2D13C核μ,()2.792680.429660.70216erg/guass1.40994×10-232.16923×10-243.545×10-24
γ,rad·T-1·s-12.675×10-80.41155×10-80.6721×10-85.2基本原理μDHoμ13CH0μ1HH022γ均与自旋量子数I有关。不同类型自旋核的核磁902.核动量矩及磁矩的空间量子比当空间存在着静磁场,且其磁力线沿z
轴方向时,根据量子力学原则,原子核自旋角动量在z
轴上的投影Pz只能取下列不连续的数值:m为原子核的磁量子数5.2基本原理m=I,I-1,…,-I232.核动量矩及磁矩的空间量子比m为原子核的磁量子数5.91与此相应,原子核磁矩在z
轴上的投影:磁矩μ和磁场H0的相互作用能:5.2基本原理由量子力学的选律可知,只有的跃迁才是允许的m=I,I-1,…,-I核磁矩共有2I+1个取向24与此相应,原子核磁矩在z轴上的投影:磁矩μ和磁场H092相邻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μz为μ在z轴上的最大投影5.2基本原理25相邻能级之间的能量差为:μz为μ在z轴上的最大投影5二.在外磁场中核的自旋取向数93
I≠0的原子核置于恒定的磁场
H0
中,使核磁具有不同的排列,即自旋取向。
每个自旋取向代表原子核的某个特定的能量状态,用磁量子数m
表示,即外磁场对于I≠0的核所起的作用是把它们原来简并的(2I+1)个能级分裂开来,这些能级称为Zeeman能级。
5.2基本原理二.在外磁场中核的自旋取向数26I≠0的原子核1.自旋取向数N0=2I+1
94
每个自旋取向分别代表原子核的某个特定的能级状态,并可由一个磁量子数m
来表示
5.2基本原理ΔE=E2-E1=+μHH0-(-μHH0)=2μHH01H1的两种取向间的能级差在外磁场中的取向数N0=2×1/2+1=2对I=1的核则1H1
的I=1/2表示三种能级状态,N0=2I+1=3表示两种能级状态
N0=2I+1=2对I=1/2的核m
是量子化的,可取值
-I,……,0,……+Im=-1/2,1/2m=-1,0,11.自旋取向数N0=2I+127955.2基本原理
ΔE=E2-E1=+μHH0-(-μHH0)=2μHH0
285.2基本原理ΔE=E2-E1=+μHH96对于同一种核,ΔE∝H0。因此增加磁场强度可拉开峰的距离。
5.2基本原理14N7的I=1原子核在外磁场中的自旋取向数N0=2I+1=3m=-1,0,1表示有
3种能级状态低能态与高能态的能级差:ΔE=E2-E1=μH0-(-μH0)=2μH0
核磁矩在磁场中出现不同取向的现象称为能级分裂。所分裂能级差的大小与磁场强度有关29对于同一种核,ΔE∝H0。5.2基本原理14N7的I975.2基本原理
ΔE=E2-E1=+μHH0-(-μHH0)=2μHH0
305.2基本原理ΔE=E2-E1=+μHH2.自旋核的能级98
即H0增加,核能级跃迁时所需的能量相应增大
对
I
相同的不同原子核,μ不同,跃迁所需的能量不同。
如μF<μH在同一外加磁场强度H0下,发生核跃迁时1H1核所需的能量高于19F9核。
5.2基本原理只有相邻两个能级之间,即Δm=±1可以产生跃迁ΔE∝μH对固定的核μH
一定ΔE∝H02.自旋核的能级31即H0增加,核能级跃迁三.核的进动995.2基本原理方向相反时,γ<0与方向一致时,γ>0与当
对一定的原子核,磁旋比γ一定,ν进
∝H0
,进动方向由γ的符号决定。
核磁矩的进动频率∶ν进
=γH0/2π(Hz),.........(2-5)
进动频率∶ω=2πν=γH0νω三.核的进动325.2基本原理方向相反时,γ<0与方四.核磁共振100
在H0的垂直方向上加一ν1的交变旋转磁场(射频场H1)
调节ν1使ν1=ν进,发生共振时,低能态的1H核能吸收射频场的能量ΔE,跃迁到高能态,即核磁共振。
5.2基本原理m=1/2m=-1/2ν进
∝H0
ΔE=2μHH0
ν1h=μHH0-(-μHH0)=2μHH0
磁矩-μ四.核磁共振33在H0的垂直方向上加一ν1的交变旋转101自旋核在外磁场中的两种取向34自旋核在外磁场中的两种取向10235核磁共振条件103
在外磁场中,原子核能级产生裂分,由低能级向高能级跃迁,需要吸收能量。能级量子化。射频振荡线圈产生电磁波。
对于氢核,能级差:E=2H0(磁矩)
产生共振需吸收的能量:E=2H0=h0
由拉莫进动方程:0=20=H0;
共振条件:0=
H0/(2)核磁共振条件36在外磁场中,原子核能级产生裂分,由低能共振条件104(1)核有自旋(磁性核)(2)外磁场,能级裂分;(3)照射频率与外磁场的比值0/H0=/(2)共振条件37(1)核有自旋(磁性核)105
即在ν1=ν进
时产生核磁共振,ΔE射
=hν1。由于核外电子的运动产生了对抗的感应磁场,使核的实受磁场强度H比外加磁场H0
小,即核受到屏蔽,屏蔽作用的大小以屏蔽常数σ表示。
ΔE跃迁
=hν0=2μHH=2μHH0
(1-σ)
共振时
ΔE射
=ΔE跃迁,即hν1=2μHH0(1-σ)
照射频率ν1=2μHH0(1-σ)/h
对不同的原子核,核磁矩不同,因此共振频率不同。
μH=1.41×10-23
,
μD=2.16923×10-24
,
μ13C=3.545×10-24erg/gauss5.2基本原理38即在ν1=ν进时产生核磁共振,ΔE射=hν1NMR实现共振的方式1061)对一定的自旋核,μ一定。
当H0恒定的时,发生共振所需的ν1=ν进
也一定,
ν1∝H0。H0较强时,相应ν1也要增加才能发生共振,即供给能量也增加。
2)当H0恒定时,ν1∝μH,
不同核的μ值不同,要求共振的ν1不同。即某一特定的射频ν1只能观测到一种核,不存在其它核的干扰问题,即无其他核的能级跃迁。5.2基本原理NMR实现共振的方式391)对一定的自旋核,μ一107外磁场强度H0
高斯1H的进动频率ν进
MHz13C的进动频率ν进
MHz9,4004010.0514,0926015.08521,1389022.68223,48710025.143
表5.2.1.不同外磁场强度下1H、13C核的共振频率
40外磁场强度H01H的进动频率ν进13C的进动频108注∶一台60MHz的NMR仪器,指的是外磁场强度为14092高斯,这时1H在60MHz的射频照射下发生共振。同一台NMR仪用来进行13CNMR实验,则需要用15.085MHz的射频。因为ΔE=2μH0,ΔEH=2μHH0=2×2.79268H0=hνH
ΔEC=2μCH0=2×0.70261H0=hνC3)固定照射频率ν1,不同原子核发生共振时,共振峰将出现在不同强度的磁场(H0)区域。如μH/μC=3.97727,μH/μD
≈6.5,他们的共振区域不同。即特定的ν1=ν0条件只能照射一种核。
5.2基本原理41注∶5.2基本原理五.饱和与弛豫过程
1.波尔茨曼分布109
无外磁场时,1H核m=1/2,-1/2的分布是无序的在外磁场中,则低能态的占优势,在室温下平衡时,处于不同能级的数目服从Boltzman分布:按
展开得∶
5.2基本原理式中∶n1、n2----分别为高、低能态的H核数目五.饱和与弛豫过程1.波尔茨曼分布42110
当T=300K时,H0=104高斯=1Tesla
μH=1.41×10-23
尔格/高斯,k----1.4328571×10-16
n1/n2=0.999993=1000000/1000007,n2比n1大7ppm
当T=298K时,H0=1.4092Tesla
n1/n2=0.9999903
低能态的总数仅占极微弱的优势,由此NMR的灵敏度低,对样品量要求mg级43当T=300K时,H0=102.宏观磁化矢量111NMR是大量原子核的行为,因此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来讨论
NMR的能级差ΔE极小,但低能态粒子相对高能态的粒子稍多一些。所以,考虑原子核在内两个圆锥面上进动的总效果是一定数量的核磁矩(两个圆锥面上进动的核磁矩之差)沿H0方向的圆锥面进动。5.2基本原理M0B0yz2.宏观磁化矢量44NMR是大量原子核的行为,3.弛豫过程112弛豫: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方式回到低能态饱和:低能态的核等于高能态的核
在NMR波谱中,ΔE很小,自发辐射的几率实际上等于零。因此,若要能在一定时间间隔内持续检测到NMR信号,必须存在某种过程,使高能级的原子核能回到低能级,以保持低能级的粒子数始终略大于高能级粒子数,这就是弛豫过程。若无有效的弛豫过程,高、低能级的粒子数很快达到相等,此时不再有NMR吸收信号,这种现象称为饱和3.弛豫过程45弛豫:高能态的核以非辐射的方式回到低能态饱113
弛豫过程可以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
1)纵向弛豫用宏观磁化强度矢量M可以更好地讨论弛豫过程,这是核磁矩的高低能态粒子恢复到Boltzman分布的过程。宏观磁化强度M
从不平衡态恢复到与H0
同向的平衡态,Mz
达到最大值M0。由于M
从xy
平面向z
恢复,故称为纵向弛豫。5.2基本原理M0B0yzM0B0xyzν1照射弛豫46弛豫过程可以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5.2基本114
在这个过程中,激发态的核必须把多余的能量传递给环境(晶格),所以也叫自旋--晶格弛豫,在这一弛豫过程中,自旋体系的总能量要下降。
纵向弛豫的速率
=1/T1
T1为自旋--晶格弛豫常数。
47在这个过程中,激发态的核必须把多余的能量传递给环2)横向弛豫
1155.2基本原理
核磁矩在xy平面上的投影从集中到均匀消失的过程。
xy平面上能量的均匀消散,故称为横向弛豫,自旋体系内部核与核之间能量交换的过程(自旋体系总能量不变),所以也叫自旋--自旋弛豫。一般横向弛豫过程限于磁等价核之间的能量交换5.2基本原理M0B0xyzM0B0xyzM0B0xyz2)横向弛豫485.2基本原理核磁矩在xy平面116
弛豫时间大小∶>C=O>C>CH>CH2>CH3
3)弛豫规律∶①温度较高、粘度较小、分子本身较小时,运动速度快
T1
和T2
都较大,弛豫较慢②中等大小分子,在粘度不太大的溶液中运动不特别快
T1和T2都下降③温度低或粘度很高,液晶、凝胶或固体,运动严重受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BIM工程师-全国《BIM应用技能资格》押题密卷2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第三章光的世界》单元检测卷带答案
- 广州版小学五年级英语下册知识点和练习题
- 递推技术在信号处理中的使用
- 利用压缩空气实现大规模储能
- 2024高中地理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章末知识整合学案新人教版必修1
- 2024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与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1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训练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
- 2024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五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考法精练含解析
- 2024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5章物质结构与性质元素周期律第15讲原子结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学案
- 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方案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第7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教学案+练习人民版
- 2025年门诊部工作计划
- 2025福建中闽海上风电限公司招聘14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应用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工学一体化课程标准
- 政治-北京市朝阳区2024-2025学年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考试试题和答案
- 物业公司绩效考核与激励机制
-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专业素质真题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中建落地式卸料平台专项施工方案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教科版六年级上册期末考试科学试卷
- 2024北京初三(上)期末语文汇编:议论文阅读
- 锂电池应急处理培训
- 交通信号灯安装工程合同样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