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护队矿井灾害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_第1页
救护队矿井灾害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_第2页
救护队矿井灾害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_第3页
救护队矿井灾害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_第4页
救护队矿井灾害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矿井灾害事故处理应急救援预案(内部资料)贵州黔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青龙煤矿救护队编制二OO九年一月矿井灾害预防与处理应急救援预案贵州黔西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矿山救护队是一支中队建制的矿山救援队伍,全队31人,分为3个小队,每个小队9人。按照标准的中队建制进行配备,装备已经配备齐全。是一支装备精良、技术先进、高效精干、富有战斗力的一支准军事化矿山救护队伍。救护队安全技术装备比较齐全,配有正压氧气呼吸器及负压氧气呼吸器,一套惰气发生灭火装置,一套高倍数泡沫灭火装置以及快速密闭,AE102型氧气充填泵,多种气体检测仪等,配有先进的交通工具和完善的通讯设施。根据《煤矿救护规程》的要求并经上级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的达标验收,我队达到一级质量标准化标准和取得三级认证资质,获得对外技术服务和事故救援的资质,能够满足煤矿各种情况下的紧急抢险救灾需要。为确保服务矿井的安全生产,预防各类矿井灾害事故的发生,在矿井一旦发生灾害事故时能采取科学有效地救援方法控制事故的扩大和消灭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特编制本应急救援预案。目录第一章组织领导及事故处理中的有关规定1.1矿井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处理的组织领导(1)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2)事故电话通知顺序(3)救护队事故出动程序1.2应急救援的设施1.3现场指挥及现场管理者的职权(1)现场指挥员的职权(在总指挥部)(2)现场管理者的职权(在现场)1.4处理事故工作时的指挥原则1.5矿山救护队在灾区行动中应遵守的一般原则1.6矿山救护队灾区工作时的具体规定及要求第二章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2.1火灾的特点(1)矿井火灾的分类(2)矿井火灾的特点(3)矿井火灾的危害(4)矿井火灾发生前的预兆2.2矿井火灾事故的风流控制(1)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2)处理矿井火灾的组织与指挥(3)矿井火灾时的风流控制(4)矿井火灾时的风流选择2.3矿井火灾的扑灭方法与扑灭对策(1)矿井火灾的扑灭方法(2)矿井外因火灾的处理预案(3)矿井内因火灾的处理预案2.4矿井火灾现场的侦察(1)矿井火灾现场侦察的目的(2)矿井火灾现场侦察的方法(3)矿井火灾遇险人员的侦察和救助(4)矿井火灾现场侦察的高温防护措施2.5火区的封闭和启封(1)密闭墙的种类(2)密闭墙位置的选择(3)火区封闭的顺序(4)火区启封2.6矿山救护队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作业的措施2.7矿井火灾救护队伍的出动(1)问警出动(2)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携带的技术装备(3)矿山救护队处理矿井火灾时的行动原则(4)矿山救护队在灾区行动遵守的一般原则(5)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应遵循的原则(6)矿山救护队安全技术性工作的行动原则2.8发生火灾事故后,遇险人员的自救、互救要点第三章矿井瓦斯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3.1形成瓦斯爆炸的原因分析(1)瓦斯的生成及赋存状态(2)瓦斯爆炸的条件(3)易发生瓦斯爆炸的场所(4)能引起瓦斯爆炸的火源(5)预防瓦斯爆炸的措施3.2矿井瓦斯爆炸处理预案(1)接到调度室事故召请电话准备出动事项(2)处理爆炸事故的行动原则3.3矿井瓦斯突出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1)接到调度室事故召请电话准备出动事项(2)处理突出事故的行动原则3.4矿井瓦斯窒息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1)发生矿井瓦斯窒息事故的原因(2)矿井瓦斯窒息事故的类型(3)预防瓦斯窒息的措施(4)矿井瓦斯窒息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3.5矿井瓦斯燃烧事故救援处理预案3.6发生瓦斯爆炸、突出、窒息和燃烧事故后,遇险人员的自救、互救要点第四章矿井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4.1矿井煤尘爆炸事故的原因分析(1)煤尘生成存在状态(2)矿井煤尘爆炸事故的条件(3)矿井煤尘爆炸事故的原因(4)井下能引起矿井煤尘爆炸事故的火源(5)煤尘爆炸易发生的场所(6)预防煤尘爆炸的措施4.2矿井煤尘爆炸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1)接到调度室事故召请电话准备出动事项(2)处理煤尘爆炸事故的行动原则4.3发生煤尘爆炸事故后,遇险人员的自救、互救要点第五章矿井水灾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5.1发生水灾事故的原因分析(1)矿区内存在的水文地质条件(2)水害影响程度(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5.2矿井水害事故隐患(1)地面水引起的矿井水灾(2)地下水引起的矿井水灾(3)矿井水灾事故的预防5.3矿井水灾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1)接到调度室事故召请电话准备出动事项(2)行动原则(3)处理办法(4)遇险人员生存条件分析5.4发生溃浆、溃沙事故时的行动原则5.5发生水灾事故后,遇险人员的自救、互救要点第六章矿井冒顶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6.1发生冒顶事故的原因分析(1)概述(2)冒顶事故的类型及特征(3)冒顶事故易发生的区域及主要原因(4)冒顶事故发生前的预兆6.2矿井冒顶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1)接到调度室事故召请电话准备出动事项(2)处理冒顶事故的原则(3)有关行动规定6.3发生冒顶事故后,遇险人员的自救、互救要点第七章矿区地质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7.1矿区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危害(1)地质灾害的类型(2)地质灾害的危害7.2矿区内存在的地质条件分析(1)气象水文(2)地貌地形(3)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7.3矿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预测7.4矿区内地质灾害危险性现状评估7.5矿区地质灾害的预防7.6矿区发生地质灾害事故的应急救援处理预案第八章地面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8.1地面灾害的类型8.2地面灾害的预防8.3地面灾害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第九章矿井停风停电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9.1矿井停风停电的类型及危害9.2矿井停风停电事故应急救援处理预案第十章现场各类受伤人员应急救援处理预案10.1各类受伤人员包扎方法10.2创伤急救10.3创伤性休克的急救10.4人工呼吸10.5触电的溺水的抢救10.6瓦斯爆中毒和瓦斯爆炸伤员抢救第一章组织领导及事故处理中的有关规定1.1矿井灾害应急救援组织领导(1)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长:孔庆军、蒋元伟副组长:张恩瑞、周炜光、秦真平、许道德、黄文国成员:朱本斌、杨世敏、冯超、杨瑞泉、石运全、施凤刚、周栓柱、宋金龙、王永良、舒友海、李书敬、高忠良、李令新、高锋、王福新、程良、孙兆军、杜玉涛、武洪雷、聂敏、魏为芳。(2)发生事故后有关人员电话通知顺序序号通知单位或人员职务电话号码小灵通手机号码通知时间接电话人备注行政电话调度电话1矿调度监测中心469800646980256001600260255001门厅值班50076开头电话可直接按“92救护队46981196119602950303调度值班室60134驻矿医务所51205孔庆军董事长469816860684289918139845776066蒋元伟总经理469808860698846199138857946787周炜光总工程师469819960194289566131952765778张恩瑞安全副总经理469819860984289668135957978589秦真平副总经理4698189608942876891359579469810许道德副总经理4698166606642886881398456499911殷文秀副总经理46980381337125556612朱本斌副总工4698026605842893951398455495813杨世敏副总工4698078602842839351398475777714昃向岳副总经济师4698028603442887881388579868115冯超副总工兼调度室主任46980666006153290747771363819667716杨瑞泉副总工469809661671390857158117石运全副总工4698196616888756681359575598818王永良安监室主任46980226099158852566919黄文国救护队长4698119602942803991372158628820宋金龙机电室主任46980996022428225821周栓柱技术室主任4698021602188423511363941736822施凤刚地测室主任4698005615942893331388571146123程良通防区长51611370857249824王福新机电区长515542890701309682659825聂敏运搬区长515342897501593470585726李令新劳资主任469801251581309687736627李书敬供应室主任4698065515688463551398589478828高忠良综合办主任4698118518888468881398479988829马晶保卫室主任4698110514642818991363857410230舒友海后勤主任4698007517142897071363816570731高峰政工部4698018501642896061599873901732刘福全机厂51311590266420233杜玉涛综采区长5121884299334孙兆军综掘区长5126884293535魏为芳普掘区长51491398536438036通防工区603937机电工区601738运搬工区603139综采工区600340综掘工区6050普掘工区603341能化公司安全技术部(0851)8612886、861297742安监室4698017601243黔西县安监局值班电话办公室4231181424655044水城煤监分局值班电话(0858)8972415注:1、事故发生后严格按调度通知程序通知;2、上述电话发生变化时,由调度室及时重新调整,但顺序不变;3、调度室通知相关人员时,必须进行详细记录。黔西县人民医院:值班电话:(0857)4222539急救电话:120(0857)8842522救护队管理人员姓名和联系电话:黄文国职务:中队长联系电话学彦职务:副中队长联系电话庆海职务:副中队长联系电话3)救护队事故出动的出动程序:按照公司下发的“矿山救护队对外事故救援及技术服务的管理规定”的文件要求:“救护队出动处理事故,属于签订协议的服务矿井范围内的事故,向分管领导(总工程师)及矿调度室进行汇报,经分管领导(总工程师)同意后携带小队装备进行事故出动;当事故矿井属于没签订协议的矿井召集救护队出动事故救援时,必须经过公司总经理,总工程师同意后方可出动;处理非煤矿系统安全事故时,必须经总经理批准”。救护队出动时必须携带齐全小队装备,下井时按事故类别携带小队装备。当遇有火灾,瓦斯、煤尘爆炸和煤与瓦斯突出事故时必须要有两个小队同时出动。1.2应急救援的设施(1)救护大队应急救援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1救护大队应急救援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类别装备名称要求单位数量备注车辆装备车化验车指挥车能安设和操作化验设备120辆辆辆211面包车通讯录音电话灾区移动电话移动电话寻呼机部套部部215每人1部设备惰气灭火装置高倍数泡沫灭火机惰泡发射机高扬程灭火泵500m3/BGP400型套套套台11~212仪器气体分析仪便携式爆炸三角形测定仪套台11信息计算机传真机复印机摄像机录相机台台台台台11111(2)救护中队应急救援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2救护中队应急救援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类别装备名称要求单位数量备注车辆矿山救护车指挥车装备车100km120km辆辆辆111通讯程控电话灾区电话移动电话寻呼机部套部部144每人1部设备呼吸器呼吸器自动苏生器红外线测温仪氧气呼吸器校验仪台台台台台996264h、正压氧2h、正压氧仪器氧气充填泵高倍数泡沫灭火机防爆工具液压起重器工业冰箱BGP400型或BPG200型台台套台台21551(3)救护小队应急救援最低限度技术装备 表3救护小队应急救援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装备名称要求单位数量备注氧气呼吸器1h或2h台1自动苏生器台1呼吸器校验仪台1瓦斯检定器10%100%台2各1台一氧化碳检定器台1氧气检定器台1温度计0~100支1增加测温仪1台采气样工具套1其中球胆4个灾区电话套1引路绳金属芯m1000担架副1保温毯条1铜顶斧把2矿工斧把2刀锯把2氧气瓶2L个2备用氧气瓶1L个1起钉器防爆把2小锹两用防爆把1小镐防爆把1帆布水桶个2帆布风障4m×4m块1瓦工工具套1电工工具套1急救箱个1含药品和负压夹板备件袋只1装鼻夹及呼吸器易损件等记录本本2圆珠笔支2信号喇叭个2皮尺10m把1卷尺2m把1钉子长50、100mmkg1装在包内(4)救护指战员应急救援个人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4救护指战员应急救援个人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装备名称要求单位数量备注氧气呼吸器4h台1自救器压缩氧台1战斗服套1胶鞋或胶靴双1线手套双1毛巾条1安全帽顶1矿灯盏1灯带条2背包个1装战斗服联络绳条1两端带弹簧钩氧气呼吸器工具套1粉笔支2(5)辅助救护队应急救援个人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5辅助救护队应急救援个人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装备名称要求单位数量备注自救器台每人1台自动苏生器台2干粉灭火器只20风障4m×4m块1风障6m×6m块1呼吸器校验仪台2一氧化碳检定仪台2瓦斯检定器10%100%台2各1台防爆工具套1锤、锨、锹、镐等两用锹把2氧气充填泵台1氧气瓶40L个5备用氧气瓶2L个30氧气瓶1L个10大绳根1担架副2保温毯棉织条2绝缘手套双1氧气检定器台1温度计支2采气样工具套1包括球胆4个灾区电话套1引路绳m1000铜顶斧把2矿工斧把2刀锯把2起钉器防爆把2手表块队长每人1块电工工具套1氢氧化钙t0.5(6)救护小队值班车上应急救援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6救护小队值班车上应急救援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装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个人最低限度技术装备套每人1套矿灯盏2备用4h氧气呼吸器台1备用2h氧气呼吸器台1自动苏生器台1呼吸器校验仪台1瓦斯检定器台210%100%各1台一氧化碳检定器台1检定管不小于30支氧气检定器台1压缩氧自救器台10担架副1风障块14m﹡4m刀锯把2铜顶斧把2帆布水桶个2瓦工工具套1电工工具套1急救箱个1采气样工具套2包括球胆4个两用锹把1小镐把1矿工斧把2起钉器把2灾区电话套1引路绳m1000金属芯,可兼灾区电话线灾区指路器个10保温毯条12L氧气瓶个101L氧气瓶个2灭火器个2大绳条1直径30mm,长30m液压起重器套1或千斤顶清净罐个24h呼吸器备用绝缘手套副2温度计支2备件袋个1皮尺个110m卷尺个12m钉子包个2内装钉子个1kg充气夹板副1信号喇叭个1记录本个2圆珠笔支2(7)救护小队进入灾区侦察时所携带的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7救护小队进入灾区侦察时所携带的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装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个人最低限度技术装备套每人1套2h氧气呼吸器台1瓦斯检定器台210%100%各1台一氧化碳检定器台1氧气检定器台1自动苏生器台1可放在井下基地担架副1保温毯条1可放在井下基地2L氧气瓶个2刀锯把2铜顶斧把2两用锹把1灾区电话套1与井下基地联系引路绳m500温度计支10~200采气样工具套1包括球胆4个灾区指路器个10或冷光管卷尺个1急救箱个1记录本个1圆珠笔支2电工工具套1(8)救护小队处理火灾事故时救人和灭火工作所需的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8救护小队处理火灾事故时救人和灭火工作所需的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装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个人最低限度技术装备套1每人1套瓦斯检定器台210%100%各1台一氧化碳检定器台1干粉灭火器台2二小时氧气呼吸器台1自动苏生器台1风障块14m×4m温度计支1担架副12L氧气瓶个2采气样工具套1包括球胆4个氧气检定器台2帆布水桶个2铜顶斧把2防爆性刀锯把2钉子包个2内装钉子个1kg灾区电话套1(9)救护小队在有毒有害气体和贫氧条件下救人和侦察是所需的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9救护小队在有毒有害气体和贫氧条件下救人和侦察所需的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装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个人最低限度技术装备套1每人1套采气样工具套1包括球胆4个温度计支12h氧气呼吸器台1压缩氧自救器台10担架副1风障块14m﹡4m铜顶斧把2防爆性刀锯把2自动苏生器台1急救箱个12L氧气瓶个2灾区电话套1两用锹把1(10)救护小队在空气正常条件下处理冒顶事故时所需的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10救护小队在空气正常条件下处理冒顶事故所需的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装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个人最低限度技术装备套1每人1套担架副1两用锹把2防爆性矿工斧把2防爆性小镐把1防爆性液压起重器套1或千斤顶自动苏生器台12h氧气瓶个2大绳条1直径30mm,长30m瓦斯检定器台210%100%各1台(11)救护小队在水淹、透淤泥、粘溃沙情况下救人和侦察所需的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11救护小队在水淹、透淤泥、粘土、溃沙情况下救人和侦察所需的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装备名单位数量备注个人最低限度技术装备套1每人1套采气样工具套1包括球胆4个温度计支1瓦斯检定器台210%100%各1台担架副1两用锹把1防爆性小镐把1防爆性自动苏生器台12h氧气瓶个22h氧气呼吸器台1急救箱个1铜顶斧把2防爆性钉子包个2内装钉子个1kg大绳条1(12)救护小队在苏生工作中所需的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12救护小队在苏生工作中所需的最低限度技术装备表装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个人最低限度技术装备套1每人1套担架副1自动苏生器台12h氧气瓶个5急救箱个1保温毯条11.3现场指挥员及现场管理者的职责(1)现场指挥员的职权(现场指挥部即井下基地)1)受应急救援总指挥的委派全面负责事故现场的指挥;2)根据事故处理进展情况,提出救护队行动方案的变更,汇报总指挥研究同意后执行;3)保证与抢救指挥部的通讯联络,及时向抢救指挥部报告现场救护工作的进展情况。4)负责下达矿山救护队的行动命令(2)现场管理者的职权(事故现场)1)负责现场救护工作的全面指挥,带领指战员亲自参加战斗;2)负责救护队行动方案的现场实施;3)根据现场情况,预测事故的发展情况,决定救护行动的终止,确保现场人员的安全。1.4处理事故工作时的指挥原则(1)矿井发生重大事故后,必须立即成立抢救指挥部,矿长任总指挥,矿山救护队长为指挥部成员。(2)在处理事故时,矿山救护队长对救护队的行动具体负责,全面指挥。矿山救护队长与总指挥意见不一致时,可报告上级领导,根据有关安全法规进行处理。(3)矿井发生事故后,如果有外区域矿山救护队联合作战,应成立矿山救护联合作战指挥部,由事故矿所在区域的救护队长担任指挥,协调各救护队战斗行动。如所在区域的救护队长不能胜任指挥工作,则由指挥部总指挥另行委任。(4)为制定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必须详细了解下列基本要素:1)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类别、范围、尚在灾区的人员数量及位置、矿山救护队到达前所采取的措施。2)事故区域的通风、瓦斯、煤尘、温度、巷道支护及断面、机械设备及消防器材等情况。3)出动小队数量、佩带氧气呼吸器人数、其他矿山救护队可能到达的时间及技术装备情况。4)救护队指挥员领取任务后,应迅速制定救护队的行动计划、处理事故的安全措施,调动必要的人力、设备和材料。5)矿山救护队指挥员下达任务后,必须讲明事故情况、行动路线、行动计划和安全措施。在指挥中应尽量避免使用混合小队。6)遇有高温、塌冒、爆炸、水淹危险的灾区,指挥员只能在救人的情况下,才有权决定小队进入,但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小队在灾区的安全。7)在地面指挥部工作的救护指挥员应轮流值班和下井了解情况,并不断的与井下工作队、井下基地及特别服务部门联系,以便在事故处理中能合理安排,统一指挥。8)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应指派专人做好事故处理记录,其内容为:①事故地点的原始情况和变化情况;②事故处理的方案、计划、措施、图纸(示意图);③出动小队人数、到达矿井时间、领队指挥员及领取任务情况;④小队进入窒息区时间、返回时间及执行任务情况;⑤事故处理工作的进度、参战队次、设备材料消耗及气体分析化验结果;⑥指挥员交接班情况。1.5矿山救护队在灾区行动中应遵守的一般原则(1)进入灾区侦察和小队作业的小队人员不得少于6人,进入前,必须检查氧气呼吸器是否完好,并按规定佩带和使用。小队必须携带全面罩氧气呼吸器1台和不低于18Mpa压力的备用氧气瓶2个,以及氧气呼吸器工具及装有配件的备件袋。(2)如果不能确认井筒或井底车场有无有害气体,应在地面将氧气呼吸器佩带好。在任何情况下,禁止不佩带氧气呼吸器的小队下井。(3)小队在井下基地的新鲜空气地点时,只有经小队长同意才能将氧气呼吸器从肩上脱下。脱下的氧气呼吸器应放在附近的安全地点,离小队工作或休息的地点不超过5m,而且要有队员看守。(4)小队出发到窒息区时,佩带氧气呼吸器的地点有指挥员确定,并应在该地点设明显标志。如果小队乘电机车出发到窒息区时,其返回所需时间应按步行所需时间计算。(5)小队在窒息区工作时,小队长应使队员保持彼此能看到或听到音响信号的范围以内,队员之间的距离不得超过2米。如果窒息区工作地点离新鲜风流处很近,并且在这一地点不能以全小队进行工作时,小队长可派不少于2名队员进入窒息区工作,并与他们利用显示信号或音响信号保持直接联系。(6)在窒息区工作时,任何情况下都严禁指挥员单独行动,严禁通过口具讲话和摘掉口具讲话。(7)在窒息区工作时,小队长要经常观察队员的氧气压力,并根据氧气压力最低的一名队员来确定整个小队的返回时间。(8)佩带氧气呼吸器工作的小队经过一个呼吸器班后,应至少休息4h。但在抢救人员或后续小队未到达的紧急情况下需要连续作战时,指挥员应清点人数、了解队员体质情况,在补充氧气,更换药品后,可派小队重新进入灾区。(9)抢救遇险人员是矿山救护队的首要任务,要创造条件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路线,先将受伤、窒息的人员运送到新鲜空气地点进行急救。①在引导和搬运遇险人员通过窒息区时,要给遇险人员佩带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②对有外伤、骨折的伤员要作包扎、止血、固定等简单处理。③搬运伤员时要尽量避免震动,防止伤员精神失常时打掉队员的口具和鼻夹,而造成中毒。④在抢救长时间被困井下的遇险人员时,应有医生配合。⑤遇险人员不能一次全部搬运时,应给遇险者佩带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离式自救器;多名遇险人员待救时,矿山救护队应根据“先活后死、先重后轻、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抢救。(10)进入灾区侦察和从事救护工作时,在任何情况下只允许消耗13Mpa气压氧气,必须保留5Mpa气压氧气供返回途中万一发生故障时使用。在倾角小于15°的巷道中行进时,只许将二分之一允许消耗的氧气量消耗于前进途中,其余的二分之一用于返回途中;在倾角大于15°(等于15°)的巷道中行进时,将三分之二允许消耗的氧气量用于上行,三分之一用于下行。(11)矿山救护队撤出灾区时,不论工作疲劳程度如何,都必须将应携带出灾区的技术装备带出灾区,严禁任何指战员无故把装备丢在井下。1.6矿山救护队灾区侦察工作的具体规定及要求(1)为了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处理事故方案,必须进行侦察,准确探明事故类别、原因、遇险遇难人员数量及所在地,以及通风、瓦斯及有毒有害气体的情况。中队或以上指挥员应亲自组织和参加侦察工作。(2)在侦察前,要作好人力、物力的准备工作。侦察小队不得少于6人。(3)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在布置侦察任务时,必须讲明已了解的各种情况,并应该做到:①保证侦察小队所需要的器材。②说明执行侦察任务时的具体计划和注意事项。③给侦察小队以足够的准备工作时间④检查队员对侦察任务的理解程度。(4)负责侦察任务的领队指挥员应该做到:①问清主要侦察任务,如果任务不清及感到人力、物力、时间不足时,应提出自己的意见。②仔细研究行进路线及特征,在图纸上标明小队行进的方向标志、时间、并向小队讲清楚。③根据已经了解的情况,带领小队完成侦察任务工作。(5)侦察时必须做到:①井下要设待机小队,并用灾区电话与侦察小队保持不断联系。只有在抢救人员的情况下,才可不设待机小队。②进入灾区侦察,必须携带探险绳等必要的装备。在行进时要注意暗井、溜煤眼、淤泥和巷道支护等情况,视线不清时可用探险棍探测前进,队员之间要用联络绳连接。③侦察小队进入灾区时,要规定返回的时间,并用灾区电话与基地保持联络。如没有按时返回或通讯中断,待机小队应立即进入援救。④在进入灾区前,要考虑如果退路被堵时应采取的措施。小队返回时应按原路返回,如果不按原路返回,应经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同意。⑤侦察行进中,在巷道交叉口设明显的路标(如矿灯、灾区指路器或堆放煤块、矸石等),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⑥在进入时,小队长在队列之前,副小队长在队列之后。返回时与此相反。在搜索遇险、遇难人员时,小队队形应与巷道中线斜交式前进。⑦侦察小队人员要有明确分工,分别检查通风、气体含量、温度、顶板等情况,并做好记录,把侦察结果标记在图纸上。⑧在远距离或复杂巷道侦察时,可组织几个小队分区段进行侦察。在侦察中发现遇险人员要积极进行抢救。在发现遇险人员的地点要检查气体,并做好标记。⑨侦察工作要仔细认真,做到有巷必查,在走过的巷道要签字留名,并绘出侦察路线示意图。⑩侦察结束后,小队长应立即向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汇报侦察结果。(6)在紧急救人的情况下,应把侦察小队派往遇险人员最多的地点。(7)在灾区侦察时,发现遇险人员应立即救助,并将他们护送到进风巷道井下基地,然后继续完成侦察任务。(8)在侦察过程中,如果1名队员身体不适或氧气呼吸器发生故障难以排除时,全小队应立即撤出,由待机队进入。(9)前进中因冒顶受阻,应视扒开通道的时间,决定是否另选通路。如果是唯一通道,应立即进行清理,不得延误时间。第二章矿井火灾事故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2.1矿井火灾的类别凡发生在煤矿井下的火灾和发生在地面井口附近的地面火灾能够影响到井下生产、威胁到矿工安全者,统称为矿井火灾。矿井火灾的分类1)矿井火灾分外因火灾和内因火灾两种:外因火灾:由于外部热源如明火(吸烟或打火)、电器火花、放炮、机械冲击与摩擦、电源短路、静电等能引起可燃物燃烧造成的火灾。必须指出,外因火灾大多发生在井下风流畅通的工作地点,如果发现不及时或者灭火不当,火势发展很快,将造成严重后果。内因火灾:由于易燃物质(煤、坑木等)接触到空气,经氧化发热、升温、蓄热、干馏等过程使热量集聚而导致易燃物着火的火灾。2)发生矿井火灾的条件任何矿井火灾的发生与发展,都必须具备三个条件:①可燃物;②引火火源;③燃烧所需的氧气。从引起矿井外因火灾的三个条件来看,可燃物(煤炭、木材……)和氧气供给两个条件不能消除,所以防止外因火灾的发生,杜绝引火火源就能防止外因火灾的发生,当火灾发生后,燃烧所需要的氧气的供给条件成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减少和隔绝氧气的供给条件,外因火灾就可以逐渐熄灭。矿井内因火灾,煤炭自燃的条件,也就是煤炭自燃发展过程的三个必要因素:①煤的自燃倾向性;②有连续供氧的条件;③热量易于集聚。(2)矿井火灾的特点1)外因火灾的燃烧特点Ⅰ.煤矿井下外因火灾,大多发生在机械、电气设备和油类火灾比较集中,而且发生在风流比较畅通的地点。这类火灾的燃烧特点是:火灾一般发生的比较突然,发展速度快;它的变化常常会出乎人的预料。初起时,也许是一个很容易扑灭的小火源,但稍有疏忽,火势就可能蔓延扩大到很大范围。如果发现不及时,处理方法不当,或行动措施不果断,常常会给矿井带来严重损失以至发生惨痛的人生伤亡事故。Ⅱ.处理外因火灾应遵循的原则a电器设备着火时,应首先切断电源,在电源未切断前,只能用不导电的灭火器材灭火。b油类着火是,绝对不能用水直接灭火,应使用砂子,岩粉等灭火材料灭火。c机电硐室发生火灾时,要关闭防火门或是构筑临时密闭隔断风流。d火灾发生在井底车场、进风大巷、进风井筒时,可进行全矿反风。反风前,必须将进风侧的所以人员全部撤出。2)内因火灾的燃烧特点煤矿井下内因火灾,一般发生在人员难以到达的采空区和可燃煤柱(如煤矿井下的破碎煤柱)内。与外因火灾相比,它的燃烧特点是:发生、发展进程比较缓慢,火灾可能延续几个月、几年甚至几十年之久;火灾初期征兆不十分明显,一旦发展恶化,便会泄出有害烟气甚至突出火焰;不易确定火源的准确位置和范围,也难以直接扑灭。(3)矿井火灾的危害矿井火灾发生到明火阶段,就可能出现一些伴生现象,威胁煤矿井下人员的安全,矿井火灾的伴生现象主要有:1)产生大量高温火烟随着煤矿井下火灾的发展,火烟越来越浓,温度也越来越高。火源附近的温度往往超过1000℃,而火灾产生的热量在井下又不易散失,高温烟气也只能在井巷内蔓延。在火烟中,带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气体,在它流经的沿途会毒化矿井空气。同时,火灾会使井下严重缺氧,造成人员窒息伤亡。2)产生火风压煤矿井下的最初阶段,火烟沿着原来的风流方向移动。随着火势加大,由于温度的增高以及矿井大气成分的改变,在井下某些地段(垂直或倾斜巷道内)往往形成一个附加的自然风。因为它是在矿井发火时形成的,故称之为火风压。火风压的出现是矿井原有通风系统遭到破坏的主要根源。它可以使矿井风量增加或减少,可使井下局部地区风流方向逆转。一旦发生风流逆转,井下那些似乎安全的地区也会突然出现火烟,从而造成井下人员无法撤出甚至牺牲,并增加抢救和灭火工作的困难。3)再生火源煤矿井下发生火灾,在高温浓烟流经的路途上,如果渗入新鲜风流,增加氧量,将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若火烟中含有可燃性成分,它将在渗风地点重新发生燃烧,并引燃木支架、可燃矿物等;若火烟中不含有可燃成分,但它的温度足以使木支架、可燃矿物加热到着火温度,一旦新鲜风流流入,就会燃烧起来,会使煤矿井下火灾的抢救复杂化。4)火烟的逆退与回流煤矿井下火灾到达明火阶段后,还会出现火烟逆退与回流两种现象。火烟的逆退,是在发火的巷道断面内,底部新鲜风流继续向火源供风,其顶部的火烟则向相反的方向流动,最后导致不仅是逆着通风机的作用方向,而且也火风压的作用方向相反而运动。回流是在巷道的同一端面上,同时存在着一种物理化学物质相似的流体流动方向相反的现象。它们的区别:是回流是同一流体的运动,逆退则存在与两种流体的运动中。这两种现象,与风流逆转有着密切的联系,往往是风流逆转的前奏。(4)矿井火灾发生前预兆矿井外因火灾没有预兆,矿井内因火灾有以下预兆:1)巷道中出现雾气或巷道壁“挂汗”;2)风流中出现火灾气味,如有煤油味、松香味、臭味等;3)从煤炭自燃地点流出的水和空气较正常的温度高;4)空气中的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加时,人们有不舒服的感觉。如头痛、头晕、精神疲乏等;5)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出现,氧气减少。2.2矿井火灾事故的风流控制(1)发生火灾时的应急措施1)发现火灾的人员应采取的措施煤矿井下发生火灾后,最先发现火灾的人员,应立即向现场领导人汇报,并迅速通知在附近工作的人员。现场人员首先要设法弄清火情,如火势不大,应根据现场条件,立即组织力量将火直接扑灭,并向矿调度室汇报,请求矿山救护队援救。当火灾范围大或火势猛,现场人员无力抢救或人生安全受到威胁时,应及时有组织的撤离灾区或受火灾威胁区。2)矿井领导的应急措施矿井领导接到火警报警后,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应急措施:①组织力量抢救灾区人员,并将火势扩大后受威胁地区的人员撤离危险区。②采取各种措施迅速控制井下火灾蔓延扩大。③侦察火区,确定火源,组织人力、物力灭火。3)受火灾威胁人员的避灾自救措施①受火灾威胁人员撤离灾区的避灾措施a.现场人员要有组织的撤离灾区或受火灾威胁区。撤离前,要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撤退路线和避灾自救方法。b.撤退时,要服从命令、听从指挥,迅速果断、快而不乱,互相照应、互相帮忙。要靠巷道中有联通出口的一侧前进,注意观察风流的变化。c.位于火源进风侧的人员,应迎着新鲜风流撤退。位于回风侧的人员,应迅速佩用自救器通过捷径撤退到新鲜风流中;如距火源较近而且越过火源没有危险时,可迅速穿过火区撤退到火源的进风侧。d.如在自救器有效作用时间内不能安全撤出,或无法躲避火灾烟气的危害时,应迅速的进入躲避硐室或快速构筑临时避难所,进行避灾自救。②人员在烟雾巷道里的避灾措施a.一般不在无供风条件的烟雾巷道中停留避灾或建立临时避难所,应采取果断措施迅速脱离现场。b.一般情况下不要逆烟撤退。但只有逆烟撤退才有争取生存的希望时,可以采用这种撤退方法。c.在烟雾大、视线不清的情况下,应摸着巷道壁前进,以免错过通往新鲜风流的联通出口。d.烟雾不大时,也不要直立奔跑,应尽量躬身弯腰,低着头快速前进;烟雾大时,应贴着巷道底或巷壁,摸着铁道或管道快速爬行前进。e.无论在多危险的情况下,都不能惊慌失措、狂奔乱跑。应用巷道内的水浸湿毛巾、衣物或向身上淋水等办法降温,用随身物件遮挡面部,防止高温烟气的刺激。③人员在避难硐室的避灾措施a.进去前应在避难硐室外遗留衣物、矿灯等明显标志,以便矿山救护队营救时易于发现。b.进去后要将避难硐室出入口严密封堵,以防有害烟气侵入。要充分利用避难硐室的水、压风及各种仪器、材料等,改善和维持人员的生存条件,保证避难的安全。c.避难期间要团结互助,同甘苦共患难,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活动和体力消耗。食物、饮水、矿灯应集中,有控制的统一分配和使用。d.采用敲击钢轨、管道及岩石等方法,发出有规律的呼救信号,与外部营救人员取得联系。e.经常检查避难场所及其附近的烟气、温度、风流的变化,当发现危急人员安全情况时,需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排除。(2)处理矿井火灾的组织与指挥1)成立灭火抢险指挥部煤矿井下发生大型或复杂火灾事故,必须立即成立灭火抢险指挥部,由受灾矿井的矿长任总指挥,全权指挥矿井火灾的处理工作。矿山救护队长应为指挥部成员,协助总指挥调动或直接指挥矿山救护队。根据灾情,总指挥应指定专人负责火灾处理的技术、救护、后勤、保卫、医疗、事故调查等方面的工作。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总指挥要坚守岗位,需要离开指挥部时,应指定代理人。2)设立井下基地处理矿井火灾事故时,必须在灾区附近的新鲜风流中,选择安全地点设立井下基地。井下基地日夜三班,必须有指挥员人员值班,现场指挥员由总指挥指定。井下基地要有矿山救护队、医疗员(或医生)值班,设有通往地面指挥部、灾区的通讯电话,备有必要的装备和救护器材。当灾情突然发生变化,井下基地指挥来不及向地面指挥部请示时,可向井下基地当班矿山救护队下达行动命令,并及时向指挥部报告。3)灾区侦察为了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矿井火灾处理方案,指挥部必须指派佩用氧气呼吸器的矿山救护指战员对火灾进行侦察。4)制定矿井火灾事故处理方案在侦察的基础上,灭火抢救指挥部应制定事故处理方案。但是,在矿井火灾事故发展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无法估计的问题。而针对这些问题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方案和措施。在制定新方案时,总指挥应组织有关人员提出两个以上方案,然后从中选择一个自己认为可行的方案,作为正式方案。在安排事故处理方案和下达每个抢救任务时,总指挥都应在任务书上签字,并将任务书直接交给完成此次任务的负责人。5)灭火战斗行动在矿井火灾的初始阶段,灭火工作由现场人员进行。但火势发展、现场人员撤退后,井下灭火工作主要由佩带氧气呼吸器的矿山救护队进行,同时组织通风、机电、运输、医疗、器材供应、气体分析及生活管理部门协同作战。矿山救护队指挥员领取任务后,应迅速制定矿山救护队的行动计划及安全措施,计算和调动必要的人力、设备和材料,立即投入灭火战斗,安全、迅速、有效地扑灭煤矿井下火灾。(3)矿井火灾时的风流控制1)风流控制的目的扑灭煤矿井下火灾时,灭火抢救指挥部应根据火源位置、火灾波及范围、工作人员分布等情况,迅速而慎重地进行风流控制,并达到如下目的:①防止着火产生的烟雾沿井巷散布,特别是侵入人员集中的工作区。②防止煤矿井下火灾蔓延扩大。③保证救灾人员安全,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④创造有利的灭火条件。⑤在煤矿井下灭火时,要特别防止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2)风流控制的方法①保证正常通风,稳定风流;②调节风流,改变原有的通风状况。A)减风:维持原风向,减少进风量。减少矿井总风量的方法:减少轴流式通风机的叶片安装角度;减少通风机的回转数;增加矿井总风阻。减少发火点的供风量,最简单的方法是在风路中火源进风侧安装调节风门。由于风阻增加,通过的风量将减少。B)停风。其方法分为:①停止主要通风机工作。在煤矿井下发生火灾时,为防止火风压引起井下风流紊乱、反向,此法一般不用。②局部风流短路。这要根据矿井具体的巷道布置而定。有关使局部风流短路的具体措施、人员的避灾路线等,都应在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中有明确规定。③隔绝火区。C)反转风流a.全矿井反风在进风井口、进风井筒、井底车场、主要进风大巷等地点发生火灾时,可以进行全矿井反风。全矿井反风的注意事项是:①.灭火抢救指挥部必须在详细弄清矿井反风装置、事故准确地点、井下人员分布、通风系统的等情况后,放可作出全矿井反风的决定。②在反风的过程中,一定要建立高度统一的指挥系统,井上、下人员要坚决听从指挥,不能任意行动。井口和矿井关键部位要设专人把守,防止人员进入。矿山救护队要做好战斗准备,以便反风成功后遵照命令进入灾区抢救遇险人员和消灭事故。③反风时,要加强对通风机和反风装置的检查,要严格控制通风机临近处的漏风,应派有关干部和技术人员帮助风机司机解决反风中遇到的问题。④反风时一定要有灵敏可靠的通讯联络网路。向通风机房的司机下达反风等命令,声音要清晰、准确。b.局部反风煤矿井下某一地点发生火灾时,为了控制火势的发展,防止火灾烟气威胁井下人员安全,或者使矿山救护队员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接近火源灭火,可进行局部反风。有些矿井在进行开拓布置时,为顺利实现局部反风增掘了一些巷道,安设了一些风门。在处理井下火灾事故时,可根据灭火救灾的要求,只需将有些风门开启或关闭就可实现局部反风。如矿井在开拓布置时未考虑反风问题,就要根据现场的巷道布置和灾情,临时调整或设置构筑物(风门、临时密闭等),以达到反风救灾的目的。(4)矿井火灾时通风方式的选择扑灭井下火灾,选择通风方式应根据火源位置、火灾波及范围、井下工作人员的分布以及瓦斯涌出的情况来决定,所选择通风方式应达到以下效果:①.防止着火产生的烟雾沿井巷散布。②.防止火灾扩大,能抑制火源,有利于接近火区创造灭火条件,有利于人员撤退。③.防止引起瓦斯或煤尘爆炸。④.保证救灾人员的安全,并有利于抢救遇险人员。在瓦斯矿井应尽量采用正常通风方式,但特殊情况下必须反风或风流短路时,应根据反风或风流短路的时间和瓦斯涌出情况进行分析和加强瓦斯检查,防止引起爆炸。处理火灾采用反风方式时,反风前将原进风侧的人员撤出,并采取阻止火灾蔓延的措施,防止反风后火灾向进风侧蔓延,防止高浓度瓦斯通过火区。当在进风井口、进风井筒、井底车场、主要进风大巷等地点发生火灾、瓦斯和煤尘爆炸时为了防止烟气侵入采区,避免人员伤亡和灾情扩大,应采取全矿性反风措施。处理上述井巷火灾时,也可采取风流短路措施。如果不能反风,停风后风流能够逆转时,也可以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但要防止引起瓦斯积聚。井下局部地点发生火灾时,为了争取时间有效的救人和灭火,应尽可能采取调节风流,局部反风或区域反风等通风措施。2.3矿井火灾的扑灭方法与扑灭对策(1)矿井火灾的扑灭方法扑灭火灾的直接方法有:直接灭火、隔绝灭火、综合灭火。其中直接灭火有:用水灭火、用惰气灭火、用高倍数中倍数泡沫灭火、用灭火器灭火、用干粉灭火、用不燃性材料压灭火焰,挖除火焰,用水灌注火区等。隔绝灭火方法有封闭与地面连通裂缝及用密闭强隔绝火焰和发生区。综合灭火是先将火区封闭,在采用向火区内注水、灌浆、注惰气、氮气和均压灭火,待火区部分熄灭或温度降低时,在采用锁风的方法直接灭火。一般情况下,应尽量采用直接灭火。在缺乏灭火器材或人员难以接近火源时,直接灭火对人员有危险或不经济时,可采用隔绝方法和综合方法灭火。1)用水灭火用水灭火就是用强力水流直接喷射到火源,把火扑灭。因为水能侵湿燃烧物和附近物质的表面,可阻止这些物质燃烧和火势蔓延。由于水射流有一定的压力,可将一些燃烧物破碎,并能侵入到燃烧物内部,迅速地将或扑灭。①用水灭火的适用条件:a.火源明确,不是电器和油内火灾,而且能够接近火源。b.发火初期阶段,火势不大,范围较小,对其他区域无影响。c.有充足的水源,供水系统完善。d.火区瓦斯浓度低于2%。e.通风系统正常,有畅通的回风道。f.灭火地点顶板牢固,能在支架掩护下(或拆除支架后,不会冒顶)进行灭火作业。g.有充足的人力,能确保连续作战。②用水直接灭火的注意事项:a.用水灭火不要间断的喷射,所以要准备好充足的水量,不要把水直接喷射到火源的中心,应从火源外围逐渐向火源中心喷射。水蒸气在高温作用下可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要防止产生爆炸性混合气体发生爆炸。b.要有指派专人在现场随时检查瓦斯、一氧化碳、煤尘及其它有害气体和风流、风量变换情况。c.水能导电,不能用水直接扑灭电器火灾。d.保证正常通风,以便火烟和水蒸气能顺利的排到会风流中。回风巷应停止工作,撤除所有人员。e.灭火人员应站在进风侧,采取措施设置水幕,由远及进逐段进行,防止冒顶伤人。2)用砂子或岩粉灭火3)用干粉灭火4)用高、中倍数泡沫灭火5)用惰气灭火6)挖除火源7)隔绝灭火(2)矿井外因火灾处理预案1)井口建筑物火灾的扑救要点①关闭进风井口防火铁门盖住井口或安设临时密闭,主要通风机反风,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等,以防止井口燃烧烟气侵入井下。②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的规定,通知和引导井下人员出井。③在扑灭井口建筑物火灾时,矿山救护队应根据现场情况决定是否佩戴氧气呼吸器。2)井筒火灾的扑救要点①进风井筒发火时,立即使主要通风机反风;若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或,因火风压的作用,烟雾可能侵入井下,即可停止主要通风机运转。出风井筒发生火灾时,风流方向不应改变,一般应停止主要通风机,减少供风以利于控制火势。②进风井筒发生火灾,主要通风机无法反风时,可关闭井口防火铁门,以便减少供风,控制火势。出风井筒发生火灾时,在停转主要通风机的同时也可关闭井下的防火门,以减少通过井下的风量。③出风井发火时,引导井下人员经进风井筒出井;进风井发火时,引导人员经出风井筒撤回。出风井和进风井同时发火时,应利用一切通往地面的人行道、小井等,引导人员出井。3)井底车场火灾的扑救要点①当进风井底车场和毗连筒室发生火灾时,必须进行主要通风机反风或缩短风流,不使火灾气体侵入工作面;若主要通风机停止运转后能使矿井风流逆转,应停止主要通风机。②回风井底发生火灾时,应保持正常风向,在矿井可燃气体不会积聚到爆炸限度的前提下,可减少进入火区的风量。③利用通往火源的一切道路,集中人力和物力(特别要利用井底车场水源充足的条件)直接扑灭火灾或阻止火灾蔓延。④采用打临时密闭或挂风帐等办法,减少流向井底车场火源处的空气量,⑤井底车场火灾扑灭后,要加强对碹顶和巷道两帮的检查,发现温度异常,立即采取打钻或打开混凝土碹,掘探火道等,扑灭碹顶和两帮的高温和阴燃火源。4)硐室火灾的扑救要点①要使用硐室内存放的灭火器材(如灭火器、砂等),进行直接灭火。②硐室火灾难以直接扑灭时,应立即关闭硐室防火门,如无防火门时,先用风帐、临时密闭墙隔绝,然后采用直接灭火。③火药库着火时,首先将雷管运出,然后将其他爆炸材料运出。如因高温运不出时,则关闭防火门,退往安全地点。④绞车房着火后,为防止烧断钢丝绳造成跑车伤人,可将火源以下的钢丝绳固定。⑤蓄电池机车车库着火后,为防止氢气爆炸,应立即停止充电,切断电源,加强通风,并及时把蓄电池运出。5)巷道火灾的扑救要点①利用现场条件积极进行直接灭火。为防止火势扩大,在火源的上风侧一般可以悬挂风帐和安设风门等方法,减小巷道中的风量。此时,要防止灾区的贫氧和可燃气体的聚集。②在火源的下风利用水幕阻止火灾的蔓延。③如果巷道顶板岩石完整,可采取拆除木支架阻断燃烧防止火灾蔓延的方法。④在倾斜巷道上行风流中发生火灾时,本风流不会逆转,但旁侧风流可能逆转;在倾斜巷道下行风流中发生火灾时,本风流可能逆转。因此,在扑灭倾斜巷道火灾时,要根据上述规律,注意防止火风压引起的风流紊乱现象。6)独头巷道火灾扑救的要点独头巷道的火灾,一般要在维持局部通风机正常通风的情况下,进行积极灭火。关键是要掌握好灭火时防止发生爆炸的问题:①独头平巷迎头发生火灾,瓦斯不超过2%时,要在通风的情况下直接灭火。灭火后,必须仔细清查阴燃火点,防止复燃引起爆炸。②火灾发生在独头巷道中段时,灭火中必须注意火源以里的瓦斯,严禁用局部通风机风筒把以积聚的瓦斯通过火点排出。如情况不清应远距离封闭。③独头上山迎头着火,在瓦斯不超过2%时,灭火中要加强通风。如瓦斯超过2%并仍在继续上升,要撤出人员,远距离进行封闭。若火灾发生在独头上山中段,不得直接灭火,要在安全地点进行封闭。④独头下山迎头着火,在瓦斯不超过2%时,可在通风的情况下直接灭火。若发生在巷道中段,不得直接灭火,要远距离封闭。7)采面火灾的扑救要点①能够接近火源时,一般在通风的情况下从进风侧用压力水等直接灭火。②无法接近火源时,常用高泡灭火机、惰气发生装置等远距火源扑灭火灾。③着火范围较大不具备直接灭火条件时,要采取隔绝方法和综合方法灭火。(3)矿井内因火灾的处理预案煤炭自燃发火,多发生在采空区、压坏的煤柱、巷道冒落的高顶处和浮煤堆积等处。这些地点通风不良,人员难以到达。煤炭自燃发火的特点是发火过程缓慢,有预兆,有外在特征,如出现煤油味、炭类气体、温度升高,有时出现烟雾、水蒸气等。因此,应注意监测,及时发现,尽早处理,避免酿成大害。对不同地点、不同规模、不同阶段的自燃,其灭火方法也不同。1)如火源范围不大,譬如煤柱着火,分层开采说下分层掘进时顶板煤皮自燃等,可直接灭火,可挖出燃烧的煤炭,就地浇灭运出;或通过打钻、开挖小巷、包围火源,直接灭火。然后用不燃物进行充填或注浆。2)如遇巷道高冒处,或煤与瓦斯突出孔洞内煤炭自燃,首先应控制火势,防止发现瓦斯爆炸,然后采用泡沫灭火或高压水等方法灭火,待火源熄灭后,视情况,采用包帮包顶或是钉沙子门,用不燃物(如河沙等)进行充填或注浆。3)碹顶后浮煤着火不易发现,待发现时,往往以进入燃烧阶段,火势凶猛,直接灭火,人员难以靠近,此时应首先采取措施。控制火势,防止火烟伤人。从火源上游破碹插入水管或打钻插入水管,在火源下方打风障,待受危及人员撤出后,用水灭火或注惰气灭火,如无效时,应用不燃材料充填或注浆灭火。4)火灾发生在采空区,面积大,直接灭火难以接近时,可按如下原则进行处理:①利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准确判断火源位置:a.查阅采掘工程图纸和召开熟悉该区的干部、工人和检查人员座谈会,回忆、了解采掘期间的情况。如冒顶、断层、老巷、丢煤过多等地点、老火区,找出隐患与可疑点。b.根据CO出流地点和风向加以判断,通常从裂缝、密闭等漏风出口流出。c.根据增温地点。火源地点气温往往增高,煤体内发红,火源大多在巷道顶和上帮的内部,在下帮者很少。可用红外测温仪、预埋在易发火地区的测温探头进行测温。d.根据漏风状况判断。火源肯定在漏风通路上,可用SF6气体示踪技术,查明漏风通路和火源点。e.根据压能关系,结合漏风状况,判断火源。为搞清压能关系,可进行火区有关风路通风阻力测定。根据上述诸因素和有关参数,互相结合,不难判断火源点。②根据火灾状况,可首先考虑均压灭火。通过调节风压,使火区两端压力平衡,停止或减少火区漏风,使火区因失去供风条件而窒息。采用均压可迅速控制火灾,可考虑的均压措施有:a.安设调节风门;b.改变工作面通风系统;c.采用风门与局扇联合均压;d.开放并联风路;e.利用角联风路风向可变的特性,调节其进风侧的风阻比;f.调压风机;g.联通管均压;h.均压硐室均压;i.联合均压。采用均压技术灭火时,必须先绘制通风系统图、通风网路图和通风压能图,并查明均压区域、风流分布和漏风状况。在此基础上制定“均压方案和措施”,经批准后付诸实施。在实施中应进行均压效果实测。发现有不符合均压技术要求时,要采取风压调节措施,以保证达到均压灭火的目的。采用均压技术,应注意下列要求:a.实行区域性均压时,应顾及邻区通风压能的变化,不得使邻区老塘、采煤工作面、采空区或护巷煤柱的漏风量有所增加,严防火灾气体涌入生产井巷和作业空间。b.回采工作面采用开放式均压时,必须保证均压风机持续、稳定的运转,并有均压风机突然停止运转时应保证人员安全撤出的措施。c.利用均压灭火技术时,必须查明火源位置、瓦斯流向、并采取措施防止积聚瓦斯流向火源引起爆炸。d.限于条件,难予均压或效果不佳时,可采用隔绝方法,封闭火区,然后注入泥浆和惰气扑灭火灾。2.4矿井火灾现场的侦察(1)矿井火灾现场的侦察的目的矿井火灾发生后,必须组织配用氧气呼吸器的矿山救护队侦察火灾情况。应查明火灾地点和范围,火灾蔓延的方向,接近火源的道路、烟雾、温度、瓦斯及巷道情况,遇难遇险人员的所在地,现场有无灭火器材,通风系统和通风设施状况,有无电话通讯设备等,并采取气样。矿山救护队接近或到达火灾现场侦察的目的,是为了使受灾矿井的抢救指挥部能制定住符合实际情况的火灾事故处理计划,以及采取正确的灭火和营救人员的措施。也可为今后的火灾事故原因调查和必要时进行技术鉴定提供证据。(2)矿井火灾现场的侦察的方法1)在侦察前,要做好人力和物力的准备,选拔熟悉情况、有经验的矿山救护指战员担负侦察工作。侦察小队不得少于6人。2)矿山救护队指挥员在布置侦察任务时,必须讲明了解的各种情况,并应该做到:①保证侦察小队所需要的器材;②说明执行侦察任务时的具体计划和注意事项;③给侦察小队以足够的准备时间;④检查队员对侦察任务的理解程度。3)进入灾区侦察前。井下必须设救护基地。井下基地要有待机小队,并用灾区电话与侦察小队保持不断联系。只有在抢救人员的情况下,才可不设待机小队。4)进入受火灾威胁的区域侦察,必须携带探险绳等必要的技术装备,并用灾区电话与基地保持联络。如没有按时间返回或通讯中断,待机小队应立即进入援救。6)在进入火区前应考虑到如果退路被堵时应采取的措施。侦察小队在返回时要按原路返回,如果不按原路返回,必须经矿山救护队指挥远同意。7)侦察行进中,在巷道交叉口要设明显的标志(如矿灯、冷光管、灾区指路器或堆放煤块、矸石等),防止返回时走错路线。8)在进入灾区时,小队长在队列之前,副小队长在后。返回时与此相反。在搜寻遇险遇难人员时,小队队形应与巷道中线斜交式前进。9)侦察小队人员要有明确分工,分别检查通风、气体含量、温度、顶板等情况,并做好记录,把侦察结果标记在图纸上。在侦察火灾现场时,当灾区瓦斯浓度达到2%并仍在迅速上升,救护侦察小队要立即撤出灾区。10)在远距离或较复杂巷道侦察时,可组织几个小队波浪式前进或分区段进行侦察。在侦察中发现遇险人员要积极进行抢救,在发现遇险人员的地点要检查气体,并做好标记。11)侦察工作要仔细认真,做到有巷必查,在走过的巷道要签字留名,并绘出侦察路线示意图。在侦察过程中,如有一名队员不适或氧气呼吸器发生故障,全小队应立即撤出,由待机小队进入。12)侦察结束后,小队长应立即向布置侦察任务的指挥员汇报侦察结果。(3)矿井火灾遇险人员的侦察和抢救矿山救护队进行矿井火灾现场侦察时,除侦寻和确定发火地点外,另外一项任务就是发现和抢救遇险和遇难人员。在紧急救人的情况下,应把侦察人员派往遇险人员最多的地点。在灾区内侦察时,发现遇险人员应立即进行抢救,并将他们转移到进风巷道或送至井下基地。在通过窒息区时,要给遇险人员佩带全面罩氧气呼吸器或隔绝式自救器,然后再继续完成侦察任务。矿山救护队到达火灾事故矿井后,应根据火灾位置,至少派遣两个小队执行灭火和侦察救人的任务:1)进风井口建筑物发生火灾时,派一个小队去处理火灾、封闭井口;另一个小队去井下侦察救人和扑灭井底车场可能发生的火源。2)进风井筒和井底车场发生火灾时,在矿井反风或采取阻止由于火风压造成井筒风流逆转的措施后,派一个小队去灭火,派另一个小队从危险地点进入侦察,往外救人。3)当火灾发生在矿井的进风侧的硐室、石门、平巷、下山或上山。而燃烧的火灾气体可能扩散到一个采区时,派一个小队去灭火,派另一个小队进入最危险的采区侦察救人。4)当火灾发生在采区平巷、石门、和硐室、工作面、通风平巷、人行眼或联络眼中,而另一个采区充满瓦斯时,应派第一个小队以最短的路线进入回风道去侦察救人;第二个小队从进风侧进去灭火,并在必要时抢救灾区人员。5)当火灾发生在回风井口建筑物、回风井筒、回风井底车场及其毗连的巷道中时,应派一个小队去灭火,派另一个小队进入这些巷道中侦察救人,并对受伤人员进行急救。(4)矿井火灾现场侦察时的高温防护措施井下发生火灾时,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使井下空气温度急剧升高。矿山救护指战员在接近或到达火灾现场进行侦察时,身体受到了严重的烤灼,妨碍了人体的正常散热。因此,矿山救护队在火灾现场进行侦察时,除了要有高度的组织性和良好的战斗素质外,必须穿防热服(如在煤矿救护队推广使用的冰冷防热服等),否则要有切实可行的高温防护措施:1)井下巷道内气温在27℃和以上时,应限制救护指战员佩用氧气呼吸器持续作业的时间。在高温区,佩用氧气呼吸器进行侦察时作业或停留的时间应符合“规定”2)巷道内的温度超过40℃时,禁止救护小队佩用氧气呼吸器进入侦察。但在救人时可以例外,3)在沿很长距离的巷道前进时,如果温度逐渐增高,侦察小队应至空气温度达到40℃的地点,返回井下救护基地。在此情况下(温度由30℃增加到40℃4)侦察小队在离开高温巷道返回时,遇有一个或几个队员感觉不舒服时,既不能迅速行走,又不许使小队分散,而应采取一切措施来改善队员的感觉。如就地停下来休息,用氧气呼吸器手动补给增加供氧,利用巷道水沟处的水进行冷却。如果感觉不舒服的队员不能独立行走,则应组织搬运,中途定期停歇和替换。5)矿山救护指战员佩用氧气呼吸器接近或达到火灾现场侦察时,禁止喝冷水。井下基地应备有含0.75%食盐的温开水和其它饮料,供救护队指战员饮用。在高温地区侦察前后应喝一杯温盐开水。从高温区侦察出来的指战员要到新鲜风流处或地面休息,但不得到风速快的地点休息。在25℃以下的地点休息时,应穿棉衣以防着凉。在地面休息时,应至少进行15分钟的热水浴。休息地点由救护工作指挥员休息两小时后,小队才能返回高温去侦察,但一昼夜内仅能再侦察一次。休息两小时后,如果小队中有的队员血压、脉搏、体温和呼吸都未恢复正常,则不允许小队重返高温区侦察或从事其它救护工作。2.5火区的封闭与启封(1)密闭墙的种类1)临时密闭墙临时密闭墙的作用是暂时隔断风流,防止火势发展,以便采取灭火措施。要求构筑容易、迅速完成。我国煤矿目前建立临时密闭墙的常用方法是挂风障和建板闭。挂风障时,应选择支架完整的地点,先支2~3根立柱,用钉子把风障严密的钉在立柱和支架上,再在周围钉小板,底部用沙、石、泥土压紧在底板上。挂妥后,如有水源用水将帆布浇湿。如在发碹巷道挂风障,要首先架好木架,然后打立柱、钉风障。建立木板密闭时,首先在选好的巷道木棚上打4根立柱,然后从顶部开始把第一块木板钉在棚腿和立柱上,用第二块的上边缘压在第一块板的下边缘,这样一块一块的往下钉,形成台阶状,左右两边缘镶小板,然后有泥抹严缝隙和板面。2)半永久密闭墙这种密闭墙的使用时间比临时密闭墙要长,具有隔绝风流,封闭火区的作用。要求有严密的隔绝性能,又便于启封。常建的半永久密闭墙有木段密闭墙、黄土密闭墙等。木段密闭墙,一般用废旧坑木锯成0.8m长的木段,一层木段一层黄泥堆积起来,然后用黄泥掺水抹面。在围岩压力大,搬运材料困难,作业场所条件差,要求迅速封闭火区作业场所条件差,要求迅速封闭火区的情况下,常建造木段密闭墙。黄土密闭墙,一般在有木板密闭墙的基础上建造,在建造前要掏槽,然后打两排支柱,每排3—5根,柱子内侧钉木板,中间夹黄土,用木锤捣实。此密闭墙抗压力大,隔绝性好。在压力巷道较大,临时木板密闭墙容易压坏的情况下,常建造黄土密闭墙。3)永久密闭墙这种密闭墙比较严密,耐火性和抗压性比较强,能比较严密的隔绝火区。但使用工料多,工序复杂。常建的永久密闭其墙有砖密闭墙、料石密闭墙和混凝土密闭墙等。砖密闭墙,其厚度不少于0.5m。施工的工序是:四壁掏槽要掏到坚实处为止,然后打好基础,逐层砌筑。建造时泥浆要充满,封顶要严密,不可出现干缝,大缝和对缝砖等,最后抹面。砖密闭墙内外5~6m应加强支护。另外,根据需要在顶部留有取样孔,在中部留检查温度孔,在下部留排水孔。孔的外口要有螺栓,并严密关闭,防止漏风。建造混凝土密闭强墙时,也是先要在建造地点掏槽,其要求与砖密闭墙相同,然后立好模板,注入混凝土。待凝固后,即成为抗压性最好的密闭墙。4)防爆密闭墙在煤矿封闭有爆炸危险的火区时,必须在建造密闭墙之前,首先建造防爆墙。防爆墙的作用是阻挡爆炸冲击波和爆炸火焰对建筑密闭墙施工人员的伤害,减缓爆炸冲击波对密闭墙的作用,起到保护密闭墙,完成对火区封闭的作用。防爆墙主要有沙袋防爆墙和石膏防爆墙两种。①沙袋防爆墙沙袋防爆墙用沙袋垒筑,每个沙袋重20~50公斤(以人员便于搬动为准,在小浪费袋子)。每个沙袋不应装得太满,以增加沙袋之间的接触面积。装填材料最好是河沙或山沙。越重越大越好。无河沙或山沙时,也可装填泥土。袋子最好是麻袋,因为摩擦阻力大,利于增加防爆墙的稳定性。沙袋在垒筑时,要交错堆放,袋子要扎口,袋口背向火区。巷道支架不应拆除,以保持顶板和围岩稳定,垒筑沙袋密闭墙行动要迅速。防爆墙与密闭墙之间要大于2m,过小对保护密闭墙效果较差。防爆墙厚度一般不小于4.5~5m。②石膏防爆墙石膏防爆墙是一种特殊加强结构密闭,将防爆墙与密闭墙合二为一,即能起到密闭火区的作用,又能起到防爆的作用,因此是一种复合性密闭。建造石膏防爆墙的装备是石膏喷射机。石膏防爆墙的优点是:建造速度快、劳动强度小,可进行机械化施工,远距离(可达150m)作业,安全性好,气密性好,抗爆强度大,启封容易。石膏防爆墙的施工方法是:整理场地。在待建防爆墙10m范围内,将于营建密闭墙无关的器材、设备等一律清除;电缆、管路如不能清除,电缆输送端要断电,管路要断开并加塞。巷道要清除背板和浮石,见硬帮硬顶,并挖成锥形。建立板闭。在待建石膏防爆墙处,建两道木板密闭,其间距取决于密闭墙的厚度。靠火区的密闭墙要用板条全部钉满,石膏灌注错侧要有一个观察(调节)孔。两个板闭的内侧要全部用纤维布(不准用风筒布)钉满,并用板条封严。密闭墙的装配。无通孔的石膏防爆墙,应设有三根管子,长度超过密闭墙的厚度,以便取气样、测温度和排水。有通孔的石膏防爆墙,还要留设一导气管(直径一般为800mm,并带密封盖),其长度超过密闭墙厚度。灌注石膏。灌注时,石膏与水的体积比以1﹕0.6~0.7为宜。为防止远距离输送过早凝结,浆液中应加缓凝剂。要根据灌注石膏浆的情况,逐步钉死原预留的观察孔。当石膏浆从板闭与巷道顶板接口处流出时,说明密闭墙已封顶完工。灌注结束后,输送石膏的管路必须用水清出剩余石膏,以防止硬化结块。密闭时的安全技术措施:营建石膏密闭墙的全体人员,如不佩带呼吸器,必须用防尘面罩和防目镜;在火区回风侧作业的人员,要穿好耐高温服,戴好防护手套。在营建前和竣工后,要采用支撑加固措施,防止密闭位移。各类防爆墙的最小厚度表井巷断面(㎡)石膏墙沙袋墙水沙充填厚度(m)厚度(m)石膏粉(t)厚度(m)沙袋数量(袋)5.02.2115150057.52.519626005—810.5330742008—10143.5以上428640010—15(2)密闭墙位置的选择密闭墙位置的选择应遵循如下基本原则:1)在确保隔绝火区的情况下,尽量缩小火区封闭范围,减少密闭墙的建造数目;2)密闭墙建造地点前后5m范围内要求围岩稳定、无断层、无破脆带、巷道断面小。并且距巷道交叉口的距离不小于103)运送材料方便的地点,以保证密闭的迅速完成。(3)火区封闭顺序在煤矿建造密闭墙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必须根据火区范围、火势大小、瓦斯涌出量等情况,来决定火区封闭顺序。一般是将对火区影响不大的次要巷道首先封闭起来,然后在封闭火区的主要进回风巷。火区的进回风巷封闭顺序,有以下两种:1)首先考虑进回风口同时封闭。这种方法能迅速封闭火区,切断供氧,火区瓦斯也不容易达到爆炸界限。但是,封闭时必须统一指挥,密切配合,以最快的速度同时封堵。封闭后,工作人员应立即撤到安全地点。2)在同时封堵进回风口有困难时,先封闭进风口,后封闭回风口。采用这种方法可迅速减少火区的供氧,从而使火势大大的减弱,为封闭回风口提供条件。如果封闭顺序不当,在封口时可能发生爆炸事故,不仅影响火灾事故的处理,还会伤害工作人员。(4)火区启封火区启封是隔绝灭火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于封闭的火区,从完成封闭工作之后,就要定期取样化验,测量温度,为日后鉴定火区积累数据。经鉴定达到火区熄灭条件,方可编制启封火区的计划,提出火区的启封方法。启封火区应由矿山救护队佩用氧气呼吸器实施。启封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通风启封火区法这种方法是在通风的情况下,一次打开火区。采用此法的条件是:确信火区已经彻底的熄灭,启封后复燃的可能性较小,或者火区面积不大时。这种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①首先确定火区有害气体的排出路线,并切断此路上的所有电源,撤出人员。然后用局部通风机、风筒或沿巷道设顺风帐等设施,对防火密闭墙附近的区域进行通风。②打开密闭墙时,应先打开出风密闭墙,隔一段时间再打开进风密闭墙。为了使火区压力逐渐平衡,打开第一个密闭墙时,应先在密闭墙上打开一个小孔,然后逐渐扩大,严禁把防火密闭墙一下子全部拆除。③打开密闭墙时,应估计到丛火区上部出风密闭墙内可能有比重较轻的气体(如瓦斯等)涌出,容易被上行风流带走;而在火区下部进风密闭墙内可能有比重较大的二氧化碳积存,它可能逆风流动而造成预计不到的危害。④打开进、出风密闭墙后,应采取强风流向火区通风,冲洗积存在火区的有害气体。⑤封闭区积存的有害气体排出后,人员才能进入原发火点。如可燃温度还高,应进行喷水。只有温度降低至正常后,才可恢复生产。2)锁风启封火区法这种方法是在“锁”住风流(阻止空气流动)的情况下,分段打开火区。一般在火区范围较大,长久封闭,封闭区内可能积存大量可燃可爆气体,同时火区是否彻底熄灭尚难断定时采用此方法。图1锁风启封火区示意图①-防火密闭墙②、③-临时密闭墙④-风筒⑤-局部通风机锁风启封火区法如图1所示。先在火区入风侧原有防火密闭强①的外面56m处,构建带风门的临时密闭③。佩用氧气呼吸器的矿山救护队员进入风门后封闭风门,再打开防火密闭墙①,到火区进行侦察。起来允许时,即在适当地点构筑临时木板密闭②,然后打开后面的临时密闭③,用局部通风机⑤通风排出在火区的有害气体,如此分段接近火源。当确定火区彻底熄灭后,最后打开回风侧防火密闭墙,并恢复火区正常通风。在启封火区的过程中,如发现有复燃征兆时,必须停止向火区送风,并重新封闭火区。2.6矿山救护队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作业的措施在扑灭矿井火灾和营救遇险人员时,救护队要经常进入高温区(30℃以上,测点高1.6~1.8m)完成任务。由于目前缺少先进的防热救护服,因此,进行高温作业时要采取如下综合措施:①搞好个人防护。进入高温区作业时,救护指战员应穿着隔热、通风性能好的防护服(如铝箔隔热防护服、冰袋隔热服等),并佩带防护手套。有烟雾时,佩带装有保明片的防烟眼镜。②因地制宜采取多种降温措施。如:设置喷水水幕、用水冷却巷道的方法降温;用局扇、风管、临时性或固定的通风装置降温;用固体或者液体的二氧化碳降温;采用通风措施(如根据高温区现场情况:进行反风、停转扇风机、风流路线缩短、减少或增加进风量等),以达到降温的目的。③尽量缩短在高温区的工作时间。救护队在高温区工作时,要指派专人定时、定点检查温度和气体变化情况,并及时向井下基地指挥部报告,如发现巷道气温迅速增高,救护队员感到难以忍受时,应立即返回基地。在一般情况下,进入高温区作业的救护队员,要轮换作业,工作一段时间,便到温度低于35℃④队员在高温区有异常反应时,要立即撤出现场。队员在高温区作业时,虽尚未达到规定的允许时间,但只要有一个指战员发生头晕、耳鸣、胸闷、心慌、乏力口渴、恶心等症状时,都应采取降温措施。如果降温效果不明显,全体救护指战员都应立即撤离现场,返回基地。⑤要供给充足而又合理的降温饮料。在井下基地,要给进入高温区作业的队员备有8~12℃的0.75%⑥加强进入高温区进行作业的组织领导。在进行高温作业时,一般采用的组织措施是:a.井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