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牛猩猩的地狱小孩儿掉进了豹窝象的种族歧视犀牛与犀牛鸟_第1页
野牛猩猩的地狱小孩儿掉进了豹窝象的种族歧视犀牛与犀牛鸟_第2页
野牛猩猩的地狱小孩儿掉进了豹窝象的种族歧视犀牛与犀牛鸟_第3页
野牛猩猩的地狱小孩儿掉进了豹窝象的种族歧视犀牛与犀牛鸟_第4页
野牛猩猩的地狱小孩儿掉进了豹窝象的种族歧视犀牛与犀牛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野牛山上的野牛和寨子里的黄牛亘古时代同种同族,生理构造大同小异,因此,常有公野牛下山来串婚,也就是追求人类家养的母牛。有一天我到邻村看望一个朋友,深夜才回家。路过牛厩时,我发现栅栏的门大开着,便顺手将栅栏门]关上,并从外面用木棒闩牢了,以防万一野兽闯进牛厩去伤害我养的那头名叫黄袈裟的母牛。第二天早晨,我准备带母牛黄袈裟到山上去拉木料,意外地发现,牛厩里多出一头公牛来。这头牛煞是威风:肩高足足有两米,耳大头大,背脊肌肉暴突,长长的尾端有一束长毛,像拂尘似的在身上扫来扫去,金棕色的短毛粗实厚密,白唇白鼻白脸,尤其是四条牛腿,下半截的毛色雪白雪白,就像穿着白袜子。嘿,这不就是西双版纳有名的白袜子野牛吗?再仔细看它的鼻子,空荡荡的,没挂着牛绳,可以进一步断定,它不属于哪家豢养的家牛。我高兴得几乎要跳起来,做梦也没想到,我昨天夜里稀里糊涂地一闩栅栏,竟圈住了一头宝贝野牛!它看见我朝牛厩走来,沿着栅栏绕圈奔跑,想找缺口逃出去。我立即砍了许多野仙人掌和长满倒刺的紫荆条,挂在栅栏上,就像拉了一道土造铁丝网,以防止野牛撞栏逃走。野牛身强力壮,驯化后用来犁田耕地,一头顶普通的家牛三头;用来做种牛,繁殖的后代也具有明显的杂交优势,长得比普通家牛高大,且不易患病。县畜牧站多次出高价征收活野牛,以期改良当地的黄牛品种。看来,财神爷喜欢上我了。我想,先把它圈在牛厩里养几个月,慢慢磨灭它身上的野性,就可设法接近它,趁它不备时把它掀翻在地,用绳子捆牢牛腿,送往县畜牧站。这时,围观的人越来越多,站在栅栏外指指戳戳。公野牛越来越显得暴躁不安,瞪着两只布满血丝的牛眼,怒视着人群,哞--哞--不时朝远处的山野发出吼叫,然后,闷着头亮出那对琥珀色的长长的牛角,试探着来挑栅栏。仙人掌和紫荆条上的刺无情地划伤了它的脸颊,疼得它打着响鼻连连倒退。我养的母牛黄袈裟出于一种关怀,向公野牛靠拢去,伸出舌头要舔它脸上的伤口。也许还有一层用意,是在劝慰公野牛见着人不必那么紧张那么害怕。公野牛却把好心当做驴肝肺,粗鲁地朝靠到它身边的黄袈裟甩了一下脑袋,嘶的一声,黄袈裟脖颈上被锋利的牛角尖划出一道长长的血痕。我怕脾气暴躁已丧失了理智的公野牛会再度伤害黄袈裟,就瞅准时机,待公野牛不注意时,悄悄将栅栏门拉开一条缝,压低声音叫唤黄袈裟。嘚儿--黄袈裟,嘚儿--黄袈裟。黄袈裟是我从小养大的母牛,以往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只要我一叫它的名字,它都会摇动着耳朵跑到我身边来。可这一次,它只是抬头看了我一眼,一拧脖子,不但不再理睬我,还朝我怨恨地喷了个响鼻,仍紧贴着公野牛,好像誓死也要与公野牛同生死共患难。这家伙,有了爱情,就不要主人了。我不敢进到牛厩去拉黄袈裟,只好把栅栏门关紧,听天由命了。公野牛用蹄子抓刨着泥地,连连不断地打着响鼻。这套牛的形体语言明白无误地告诉我,它那可怕的牛脾气就要发作了。果然,它微微后倾庞大的身躯,平举着牛角,奋力朝栅栏撞来。这家伙,平日在山里野惯了,一刻也无法忍受被囚禁的生活,想冲出樊篱。嘿,你的野牛皮再厚,怕也受不住仙人掌和紫荆条的蜇刺吧?仙人掌和紫荆条的刺是有毒的,刺一下很快就会红肿疼痒,比被大黄蜂蜇一口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想,公野牛顶多撞那么一两次,就会因无法忍受奇痒剧痛而不敢再撞栅栏的。看来,我对野牛的了解还不够透彻。这家伙,简直就像头疯牛一样,撞了一下后,脑门上、脖子上、脸颊上、眼皮上沾满了仙人掌和紫荆条,像戴了一顶奇形怪状的头盔。它退后几步,狠狠甩了甩脑袋,将乱七八糟的仙人掌和紫荆条甩脱掉,可长长的已深深刺进皮肉里的毒刺仍扎在它的脑袋四周,此时的它活像一只刺猬。它怒吼一声,又不顾一切地朝栅栏撞去。砰,木栅栏不太牢固,在公野牛的猛烈撞击下。出现了裂口,摇摇欲坠。公野牛满脸是血,哞哞叫着,身体一阵阵颤抖,可以想象,它正经受着巨大的疼痛。它又撞了一下,这一次,大概眼睛被刺伤了,它前腿一屈,跪倒在地,挣扎了好一阵,这才又重新站立起来。在公野牛撞栅栏的过程中,母牛黄袈裟焦急地在公野牛身边转来转去,公野牛每发出一声痛苦的吼叫,它也跟着发出一声呻吟,公野牛被刺伤眼睛后疼得跪倒在地,它也哆哆嗦嗦地要跪卧下去。瞧它这样子,好像毒刺刺在公野牛身上,疼在它的心里!公野牛重新站寺起来后,又要向栅栏撞击了。这时,情迷心窍的黄袈裟好像受到了某种精神的鼓舞,突然蹿到前面,拦住了公野牛。然后,它学着公野牛的样子,钩着头闭着眼奋力向栅栏撞去。轰的一声,栅栏被撞出一个缺口来,黄袈裟甩掉牛头上挂着的仙人掌和紫荆条,高哞一声,从缺口冲了出去,满身血污的公野牛紧随其后,朝山上的树林奔去。没人敢阻拦两头眼睛燃烧着复仇火焰的疯牛。我高声叫喊黄袈裟的名字,喊哑了喉咙也等于零,它都不屑回头来望我一眼。野牛没捉到,还赔了一头母牛,这叫赔了夫人又折兵。我心里叫苦不迭,却又无计可施,只好眼睁睁看着它们消失在竹林深处。过了半个月,我到箐沟的小河边去采水蕨芨,看见我的母牛黄袈裟和那头公野牛并排躺在淤泥里,已经死了。它们的脑袋都肿得像簸箕大,毫无疑问,它们是因为无法清除满头满脸的毒刺,伤口发炎溃烂致死的。我算是领教了野牛暴烈的野性。猩猩的地狱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有句名言:他人即地狱。这句话套用在圆通山动物园那只名叫丹曼的猩猩身上,应改为它猩即地狱。揣摩萨特这句话的意思,大概是说在人际交往中,免不了有竞争和摩擦,他人的出现,将限制你的自由,给你的生活设置障碍,给你的心灵造成伤害和痛苦。丹曼的遭遇,为萨特这句名言提供了另一种注解。原先,圆通山动物园养着母女两只雌猩猩,母猩猩老死了,留下女儿丹曼。偌大的笼舍里,只有一只猩猩居住,形影相吊,茕茕孑立,未免冷清。丹曼常伫立在笼边,手抓住铁栏杆,用一种凄凉的表情遥望远方,那副愁眉不展的样子,分明是在提醒我们,它很寂寞,很苦闷,渴望有同伴。于是,我们从北京动物园又购来一只名叫山田的雄猩猩、一只名叫卡路的雄猩猩和一只名叫阿兰的雌猩猩。一方面热闹猩猩馆,为游客助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丹曼解除孤单和寂寞。谁也没有想到,丹曼并不欢迎新来的伙伴,一见到它们,便毛发耸起,发出恐怖的尖叫。山田、卡路和阿兰也都不喜欢和同类待在一起,各自占据笼舍的一个角落,面向笼网,那样子,似乎离同伴越远越好。喂食时,丹曼不再像过去那样迈着悠闲的步伐走向食槽了,它斜起眼,用高度警惕的目光窥望着其他三只猩猩,慢慢接近食物,抓到一只木瓜或一根胡萝卜后,逃也似的回到自己的角落,狼吞虎咽,生怕被其他猩猩抢了去。有时,丹曼和阿兰在小水池边相遇,双方立刻会摆出斗殴的姿势,龇牙咧嘴地相互咆哮。而山田和卡路两只雄猩猩,还时常大打出手,把个宁静的猩猩馆闹得乌烟瘴气。猩猩们彼此憎恶,没有任何团结友爱的表现。终于有一天,丹曼在和阿兰大吵一架后,指爪抓住笼网,奋力摇晃,朝熟识的饲养员发出如泣如诉的吼叫,意思很明显,是在央求我们把另外三只猩猩弄走!如此不合群的动物,还是不多见的。后来我们查阅了有关猩猩的研究资料,这才理解丹曼孤僻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原因。猩猩又称黄猩猩或红猩猩,和大猩猩、黑猩猩是同科异属的兄弟。虽然同为灵长类,习性却相差甚远。大猩猩、黑猩猩喜欢群居,每群有几十只,而猩猩生性孤独,从不群居,最多两三只暂时聚在一起,但也很快就会分道扬镳、各奔东西。有一种观点认为,猩猩之所以习惯单独生活,主要是因为猩猩的食物--无花果、红毛丹、芒果、蜂蜜等在山野分布得很分散,不适于集体采撷,而长期的单独觅食造成了罕见的孤僻心理。然而,在动物园里,没有食物紧张的问题,吃的是大锅饭,想吃多少有多少,但猩猩仍不愿与同类相处,这说明它们并非是受觅食压力而被迫单身独处的,很可能在它们的遗传细胞里就带着自私的基因。既然猩猩天生就是孤独者,既然它们彼此不能和睦相处,既然关在一起整天打打闹闹,那就干脆把它们分开算了。我们将山田、卡路和阿兰搬出猩猩馆。丹曼又恢复了单身猩猩的日子。开头两天,丹曼为其他三只猩猩的离去而深感高兴,自由地在笼舍里走来走去,绷紧的神经松弛了,见到熟识的饲养员,点头晃脑,发出“呜呜”亲切的叫声,好像在谢谢他们把它从地狱里解救出来。然而,-个星期后,丹曼的情绪开始低落,整天闷闷不乐地坐在笼舍中央,活动量减少,食量也锐减,见到熟识的饲养员,挺不高兴地板起脸,欧欧抱怨地吼叫,好像谁得罪了它似的。一天傍晚,顺风传来另一只雌猩猩阿兰的叫声,正在打瞌睡的丹曼突然间醒过来,神情专注地侧耳倾听,转而奔到笼网前,也咧开嘴哇哇大叫。它的声音、表情和姿态都说明它是在远距离与阿兰吵架,但精神抖擞,兴奋得浑身颤抖,让人感觉它很高兴有这么个与同类吵架的机会。这以后,丹曼没事就攀爬到笼网上,等待不远处传来山田、卡路或阿兰的叫声,一听到它们的叫声,便用响亮的訾骂声予以回敬,晃动笼网,好像要冲过去同它们打架一样。其他三只分开饲养的猩猩,表现也和丹曼大同小异。美国专门研究猩猩的古德尔博士访问圆通山动物园,看到我们把四只猩猩分笼饲养,十分惊讶,问我们这四只猩猩是否患了什么传染病,所以要把它们隔离开来?我们诉说了理由,古德尔博士摇着头说,任何生命,本质上都是害怕孤独的,都需要同类陪伴,哪怕两个冤家对头在一起,也比长期单独生活要有益于健康。我们听从古德尔博士的建议,重新将山田、卡路和阿兰搬回猩猩馆。它们仍经常吵架,动不动就互相龇牙咧嘴地咆哮,好像容不得其他猩猩的存在。然而,它们精神焕发,食欲大振,孤独的愁绪一扫而光,比分开单独饲养身体要健康得多了。分子生物学最新研究成果证明,猩猩是人类血缘关系最亲近的“兄弟”,猩猩身上百分之九十的基因人类身上都存在,因此人类许多生理现象和心理行为都能在猩猩身上找到渊源。有人说,人本质上是孤独的,只不过为了谋生,人和人才被迫凑合在一起。人和人在一起,钩心斗角,你算计我,我陷害你,散播无尽的痛苦,制造数不清的人间悲剧。说到底,人之所以会感觉痛苦,就是因为有他人存在。就像萨特所说的那样,他人即地狱。因此,有许多失意的人,离群索居,害怕与人交往,把自己封闭起来。然而,孤独的滋味,绝不比与人闹摩擦的滋味要好受些。生性孤独的猩猩也无法忍受长期的孤独和寂寞,更何况人呢?极度的孤独与寂寞,才是生命真正的地狱。在监狱里待过的人都有这样的切身体会,最难熬的不是沉重的苦役,不是**的呵斥,也不是狱头的欺凌,而是被关在单人号子里,许多天听不到人的声音看不到人的影子,长时间的孤寂,会把一个正常人逼疯。我们不会天真地认为,他人即天堂。理想中的人际关系,应该和睦友善,普天之下皆为兄弟姐妹,互助互爱,赤诚坦荡,亲密无间。然而,理想毕竟是理想,现实生活中存在许许多多矛盾,人和人的关系在看得到的将来很难达到理想境界。但我们不能因此而走向另一个极端,把他人看成是地狱。人间有欺诈,人间也有真情;人和人之间有排斥,人和人之间也有合作。人活在世界上,离不开人际交往,因为人需要友谊就像需要空气一样。四只猩猩在一个笼舍里相处久了,不再各自占据一个角落对谁也不理睬,有时候,它们也会聚在一起,背靠背互相蹭痒,或者并排站在水池边喝水。它们的关系远谈不上和谐,吵架斗殴是家常便饭,一天里听不到它们的咆哮声,简直就是该载入史册的和平日了。吵归吵,日子照样过。有一次,丹曼患猩红热,我们怕它会传染给其他三只猩猩,就把它隔离起来。半个月后,它痊愈了,当我们把它放还猩猩笼时,它两眼放光,激动得“呜呜”叫着,冲向阿兰,立刻和阿兰互相整饰起皮毛来。但仅仅过了十五分钟,这两只雌猩猩就又为了争夺一根香蕉,怒发冲冠地互相大吼大叫起来……日常生活中,你死我活的关系是不多见的,彼此好得不存在任何芥蒂的关系也是极少的。矛盾和摩擦总是免不了的。其实,人际关系中的常态,既非对立,也非黏合,而是磨合。我早已过了不惑之年,少时离家,历经沧桑,在工厂、农村、机关、学校、部队都待过,接触了许许多多人,有一个深切的体会,你要想在社会上立足,必须善于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群中,天使是少数,野兽也是少数,绝大部分都是既有私利又有公德、既会妒忌又会同情、既会背叛又会加盟、既会加害于人又会乐于助人的正常人。对人,不必期望过高,也无须悲观失望。别说朋友和同事了,即使夫妻、父子、兄弟、姐妹之间,也难免会有龃龉,会闹摩擦。只有认清了这一点,你才能风风雨雨曲曲折折坎坎坷坷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向成熟走向成功。磨合这个词,极其准确地道出了人际关系的精髓。磨合,不是一味地摩擦,也不是顺顺利利的合作,而是既有摩擦又有合作,摩擦与合作并存,在摩擦中求得合作。小孩儿掉进了豹窝在昆明圆通山动物园,这是绝无仅有的一次险些出了人命的事故,最终以喜剧收场。这对云豹原先是关养在双层铁丝网的兽笼中的,受超级市场开架售货的启示,也为了让游客更清晰地欣赏云豹色彩斑斓的皮毛,更好地领略有树栖猛兽之称的云豹矫健的身姿,管理人员把它们移居到一个盆形的小山谷,开放式展览。小山谷四周是四米多高陡峭的山壁,大大超过了云豹蹿高的极限,还围了一圈一米二高的铁栅栏,应该说是很安全的。星期天,游人如织,一位少妇带着一个三岁男孩伏在云豹谷的栏杆上兴高采烈地观赏在那棵大树上上蹿下跳的云豹。调皮的小男孩大概饮料喝多了,嚷着要撒尿,而且一定要撒给底下的大猫吃。溺爱孩子的妈妈便抓牢男孩的背,让他玩小小的恶作剧。小男孩穿的那件绿色外套质量太差了,两粒纽扣突然间断线崩裂。只听少妇一声尖叫,她手里只剩下那件绿色外套了,小男孩像坐滑梯似的,哧溜,从七十度左右光滑的岩壁上滑落下去。那位少妇顿时晕了过去,云豹谷乱成一团,有的抢救少妇,有的朝云豹吼叫,有的奔向公园管理处去搬救兵。却说那男孩,冬天衣服穿得厚,滑进四米深的谷底,倒没受什么伤,只是吓坏了,坐在地上发呆。两只云豹正在大树上戏耍,冷不丁见山上滑下个小人来,也吃了一惊,愣愣地望着男孩。短暂的静场,身材娇小、皮毛色彩也较淡雅的雌豹很快回过神来,头朝下顺着树干爬下地。雄豹也跟着跳下树来,两只云豹瞪着铜铃大眼,抻直脖子,平举尾巴,微蹲着身体,从左右两个方向,一步步向男孩逼近,那模样,一看就知道是猫科动物捕猎的前奏。云豹谷上围观的游客各个都紧张得凝神屏息,几百双眼睛盯着那两只云豹,一片寂静,只听见豹蹄踩碎枯叶的沙沙声。云豹是别名最多的动物,又叫乌云豹、龟壳豹、龟纹豹、荷叶豹等。名称虽多沾一个豹字,其实和豹没有血缘关系,在分类学中自成一属,为猫科云豹属。体积较山豹和雪豹小得多,只有十五公斤左右,活像一只大猫。别看云豹个头不大,却是地道的食肉猛兽,敢闯进象群袭击乳象。最要命的是,这两只云豹是三个月前用麻醉枪从西双版纳勐养自然保护区抓来的,也就是说,野性未泯,习惯于血腥的猎杀,说不定还因为身陷囹圄而对人类抱有刻骨的仇恨呢。更为恼火的是,饲养员还没有给它们喂食,豹腹空空,豹眼闪烁着贪婪的饥馑的光。我当时也在场,和其他人一样,为男孩捏了一把汗。雌豹伸出长长的血红的舌头,残忍地磨动着尖利的牙齿,令人想起磨刀霍霍这个凶险的成语;雄豹走到离男孩两米远的地方,后肢蹲,前肢曲,嘴吻上的银须像钢针一样刺挺,喉咙里发出呜呜低吼--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它很快就要扑跃撕咬了。这时候,男孩如果哇的一声哭起来,或者露出害怕的表情,或者转身逃跑,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面对危险,害怕是没有用的,眼泪更不能改变九死一生的局面,逃跑更不可能,不说无路可逃,就是有路可逃的话,一个三岁的小男孩,也绝对逃不脱两只云豹的追逐。事实上,许多野兽都有类似“痛打落水狗”的品性,你越是害怕,它越是得意;你转身逃跑,反而刺激它追咬的神经,更残忍、更猖狂、更舍不得放弃。男孩站了起来,顺手抓起地上的一根细树枝,挥舞着,迎着雄豹走过去,小脸蛋露出生气的表情,嘴里还叫道:“臭大猫,你敢吓唬我,我打死你!”事后我听说,小男孩家里养着一只花猫,他把云豹看成是大猫了,所以一点也不害怕。雄豹露出惊诧的表情,准备扑咬的姿势散了形,当树枝快落到它头上时,它一扭腰肢,倏地跳开了。小男孩更来劲了,迈着小腿,咚咚咚追上去,举起树枝抽打。雄豹绕着大树小跑着躲避。小男孩转身又去打雌豹,雌豹纵身一跃跳上树去。一个三岁男孩,像牧童赶羊似的赶得两只云豹躲的躲藏的藏,颇为滑稽,围观的人群禁不住笑出声来。这时,公园的警卫闻讯匆匆赶来,握着麻醉枪,提着电警棍,打开铁门,大呼小叫,将雄豹也撵上树去,然后万分小心地将小男孩抱出豹窝。一场惊心动魄的事故,化作饭后茶余的笑料。整个化险为夷的过程,关键的因素,是男孩还小,只有三岁,不懂事,把凶猛的云豹看成是家里的乖猫咪。假设一下,如果滑下豹窝的是个年长几岁已经懂事的孩子,知道云豹和家猫是两码子事,知道豹子会咬人,饥饿的恶豹还会吃人,是绝对不敢捡起细树枝像赶羊似的去赶两只云豹的,而肯定会吓得魂飞魄散,瘫倒在地,任豹宰割。即使换成一位男子汉,手无寸铁,突然面对两只企图袭击的云豹,也难免会恐惧觳觫,被动地抵抗两只云豹的扑咬,结局也肯定是十分悲惨的。一般情况下,人是越懂事越好,由幼稚走向成熟。知识就是力量,掌握的知识面广了,人就有能力改造世界,改善生存环境,实现自身价值。但一个人了解的事情多了,也可能会产生负面效应,多了一份谨慎,少了一份勇敢。尤其是在人生的转折关头、命运的重大抉择面前,老谋深算者往往瞻前顾后,患得患失,犹豫不决,让机会从身边白白溜走。因为人生的转折关头不可能没有风险,有得必有失;命运的重大抉择面前不可能没有阵痛,势必左右为难;风险看多了,难处想多了,难免彷徨动摇,踟蹰不前,最后趋向于保守。初生牛犊不怕虎,长大的牛儿都怕虎,是也。我有一位朋友,在一家效益极差的厂里当工人,一个月只发七十元生活费,生活困窘的他毅然辞职,下海做生意。开始在街上摆小摊卖豆浆油条,几番拼搏,几度沉浮,现在已成了拥有两家服装商店、两家高级餐馆的董事长。回顾往事,他感慨道:“我当时十分幼稚,以为只要做生意就能发财,遍地黄金,任我弯腰去捡。糊里糊涂辞了职,糊里糊涂下了海,涉足生意场这才知道,处处有陷阱,时时有风险,坑蒙拐骗,尔虞我诈,同行倾轧,生死竞争,好几次山穷水尽,我都动过要自杀的念头了。唉,要是当时就了解生意场是怎么回事,我绝对不敢越出雷池--办辞职手续的。”幸亏他当时十分幼稚,不然的话,他今天能开着自己的奔驰车昂首阔步进出五星级酒店吗?我也有类似的境遇,二十多年前脑子一发热,就想当作家,当时我的语文水平只及初中一年级,写一封普通家信能挑出二十几个错别字,根本不知道文学这条小路上有多少人在拥挤。写出一篇小说后,还净往《收获》、《解放军文艺》、《昆仑》、《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著名刊物投稿。要是我那时候就了解各个编辑部的自由来稿堆积如山,编辑处理业余作者的稿件一目十行,绝大部分熬灯守夜写出来的作品都由造纸厂还原为纸浆,我还敢如此胆大妄为吗?还敢拿文理欠通错别字连篇的小说去叩响文学殿堂的大门吗?成功需要奋斗,奋斗需要勇气,而要有足够的勇气,我想,在事业上迈出第一步去的时候,不妨来点儿鲁莽,来点儿二杆子精神。从字面上解释,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俗话,是含有贬义的。牛怕虎,天经地义,顺理成章;初生牛犊之所以不怕虎,是因为幼稚、不懂事、傻大胆、缺乏常识;初生牛犊犄角比成年牛嫩,力气比成年牛小,格斗技巧比成年牛差,经验和阅历比成年牛少,成年牛尚且不是老虎的对手,初生牛犊能斗得赢惯食牛肉的老虎吗?面对穷凶极恶的老虎,成年牛吓得撒开腿扭头奔逃,兴许还能捡回一条小命;初生牛犊举着稚嫩的牛角迈着细弱的四肢迎着老虎的血盆大口走过去,岂不是滑稽的勇士、悲惨的冒险、送上门去以身饲虎的傻蛋?但干百年来,人们都把初生牛犊这句俗话用来褒奖那些敢作敢为的青少年,其中反其意而用之的奥秘,仔细揣摩,不难领会个中滋味。象的种族歧视象是陆上最大的哺乳动物。现存的象分两种:亚洲象和非洲象。从生理构造上说,这两种象稍稍有些差异。印度象体形要小一些,成年象平均体重约五吨,非洲象身体要大一些,成年象平均体重约七吨;印度象只有雄象才长发达的象牙,非洲象雌雄都有长牙;印度象耳朵较小,呈方形,非洲象耳朵大,呈三角形;印度象鼻端只有一个指状突起,非洲象鼻端有两个指状突起;印度象额部两侧有一对鼓突,称“智慧瘤”,非洲象额部平塌;印度象背脊耸起,性格温驯,易于驯养,非洲象脊背挺拔,性格刚烈,不易驯服。昆明圆通山动物园设有两个象馆,一个叫印度象馆,一个,叫非洲象馆,各养着一对印度象和一对非洲象。那头印度雄象名叫阿凸,是抗战时中国远征军在缅甸伊洛瓦底江畔的森林里捡着的。那时阿凸才出生几个月,日寇的一发炮弹炸死了母象,我抗日将士看它可怜,收养了它。抗战胜利后远征军撤回昆明,把它带回国来,送给了圆通山动物园。那头印度雌象是五十年代在西双版纳逮着的,起名叫玉亮。那头非洲雄象名叫果桑,年事已高,那头非洲雌象名叫内雅,牙口只有三十多。西伯利亚寒流南下,春城下了一场罕见的鹅毛大雪,气温骤降。虽然员工在象馆的四个角落都烧起了熊熊炭炉,但体质本来就差的印度雌象玉亮和年老体衰的非洲雄象果桑还是未能抗住严寒的袭击,病死了。也就是说,两个毗邻的象馆,只剩下印度雄象阿凸和非洲雌象内雅。象是一种智商很高的动物,记忆力强,感情丰富。据说,除了人以外,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会因伤心而流泪,一种是大象,一种是海豚。失去了爱妻的阿凸,神情忧郁,整天面壁而立,垂头耷鼻,看得出来,它心里非常悲伤。没有了丈夫的内雅,两眼泪汪汪,整天在象馆里走来走去,睡不着觉,也吃不下料,境况凄凉。动物园里也有其他丧偶的动物,活着的一方也会表现出痛苦状,但一般几天后就能恢复正常。象的哀思和缅怀却绵绵不绝,半个月过去了,印度雄象阿凸和非洲雌象内雅仍陷在悲痛中不能自拔。阿凸神思恍惚,瘦了整整一圈;内雅无精打采,也比过去憔悴多了。大家都担心,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多长时间,它俩就会因悲伤过度而病倒的。心病须用心药医,要让阿凸和内雅振作起来,最好的办法,就是重新给阿凸许配一头印度雌象,使它生活不再孤独,重新替内雅物色一头非洲雄象,点燃它生命的火焰。但是,大象绝非普通动物,哪里是说弄就弄得到的!要到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逮一头印度雌象,谈何容易?要组织专业捕象队,还要动用当地驻军进行警戒,辛苦三五个月也未必能如愿以偿;要从非洲进口一头雄象,花费大笔外汇不说,繁杂的手续怕半年也难以办得下来。远水解不了近渴,得另想个能解燃眉之急的办法。何必舍近求远,让阿凸和内雅生活在一起,不就得了!一位刚从云南大学生物系毕业的年轻人提议道。这是一个既合理又荒谬的建议。说它合理,印度象和非洲象虽然产地不同,但属于同一种动物,从生物遗传学角度说,同一种动物是能婚配并产生后代的,例如猫,不管是波斯猫、金丝猫还是土猫,都能通婚;老虎也是这样,不管是东北虎、华南虎还是孟加拉虎,都能结成伴侣;甚至一些在分类学上同科不同属的动物,也能结秦晋之好,例如狗和狼、狗和豺、马和驴等等,美国一个国家动物园里甚至用老虎和豹子杂交出新的生命。让阿凸和内雅生活在一起,仅以生物学推测,不违反常规,应没有任何障碍。说它荒谬,世界上任何一家动物园都还没有过将印度象与非洲象关养在一起的报道,查阅几家动物研究所的文献也没发现这方面的实验报告,找不到实例和依据。“也许,这还是一项具有独创性的试验呢,能获得动物行为学方面有价值的资料!”那位异想天开的大学生兴致勃勃地说。这办法,或许能试一试的。根据印度象雄性不与雌性动武的禁忌,根据非洲象雌性对雄性一贯以礼相待的秉性,即便不成功,也不会引起流血杀戮。

印度象馆和非洲象馆实际上是一栋建筑,二一添作五,中间用砖墙隔开,才变成两个象馆。隔着墙是两家,拆了墙就是一家。工程不大,请了两个小工,一天时间就把那堵墙给拆了,两个象馆合并成了一个象馆。墙基在拆除时遭到破坏,用水泥进行了修补,补得不太平整,微微隆出地面,形成一条显眼的界线。在拆墙的过程中,我们怕大象受惊,分别把它们锁在后面的水泥房舍里。竣工后,这才同时打开两间房舍的铁门。印度雄象阿凸一见非洲雌象内雅,刷的一下翘起鼻子,撅起长牙,吼叫着奔了过来。这家伙,一定是把内雅看成是公象了。按照惯例,两头陌生的公象碰到一起,免不了会有一场格斗。也难怪阿凸会看花眼,大象的视力很差,是动物界有名的近视眼,静止的东西只能看到十米远,活动的东西也只能看三十来米远。它肯定模模糊糊只看到内雅翘在唇吻外那两支象牙,印度象的雌象是不长象牙的,由此而判定内雅是公象。内雅当然不会示弱,也撅起长牙相迎。两头象在原先砖墙的位置上相遇了。眼瞅着四支尖利的长牙就要叩碰相撞,突然,阿凸一下子停住了,目光死死盯住内雅的两支象牙,脸上露出惊诧的表情,高高扬起的鼻子软绵绵地垂落下来,鼻尖朝向内雅,一耸一耸做深呼吸状。不难猜测,它及时闻出了内雅身上所特有的雌象气味。象虽然视力较弱,嗅觉却是一流的,能和最好的猎狗媲美。它确认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头雌象后,“不对雌象动武”这条象群内普遍遵守的重要禁忌条件反射般地阻止它继续向对方攻击。两头大象站在那条界线边互相凝视了一会儿,各自后退了几步,便分开了。象皮虽厚,脸皮却很薄,刚开始认识嘛,大概都有点不好意思。我们相信,它们会和睦相处的。同是天涯沦落象,相逢何必曾相识。浊的心需要互相慰藉,两个备受煎熬的灵魂需要相濡以沫。然而,出乎我们的意料,好几天过去了,这两头大象有任何发展友谊的苗头。阿凸总是用一种诧异的眼光打量内雅那两支洁白的象牙,好像在看一个怪胎。内雅老用一种异样的神态望着阿凸前额那对鼓突的“智慧瘤”。阿凸之所以起名叫阿凸,就是因为它前额的“智慧瘤”特别发达,就像包着两只鸡蛋,内雅一面看阿凸的“智慧瘤”,一面用鼻尖抚摸自己平塌的额顶,好像在进行甄别鉴定,以此证明对方是和自己不一样的异类。有时候,受异性相吸规律的驱使,阿凸也会来到界线边,粉红色的鼻尖像吸盘似的抬起来,嗅闻内雅身上那股对于公象来说芬芳的体味。它半闭着眼,一副痴迷陶醉的模样。可当它睁开眼,看到内雅唇吻外翘挺的两支长牙,就像被兜头浇了一盆冰水,眼光冷漠,嫌弃地打个响鼻,转身悻悻离去。有一次,耐不住寂寞的内雅在沙池里卷了一鼻子沙土,表情羞怯,迈着轻快的步子,朝站立在界线边的阿凸奔去。我们在象馆外观察的人都眉开眼笑,大象喜泥浴,雌象帮雄象泥浴,是一种爱慕的表示,类似于女子给中意的男子送绣花荷包。内雅来到阿凸面前,鼻子像莲蓬头一样竖到阿凸脊背上方。撒呀,别害羞,旷男怨女,孤雄寡雌,萌发迟来的爱,那是很自然的事;撒呀,别犹豫,寡妇再醮,梅开二度,鳏夫续弦,来个夕阳不下山,如今已变成一种时髦;撒呀,撒出一片温馨,撒出一片爱恋,撒出一个崭新的生活!让我们失望的是,当内雅看到阿凸耸弓的脊背、相对于非洲雄象来说瘦小的身躯,和前额鼓突的“智慧瘤”时,它突然醒悟过来,嫌弃地打了个响鼻,收回鼻子,恶狠狠地一甩,把一团沙土全泼在我们头上,好像在对我们的乱点鸳鸯谱表示愤慨和抗议。四海之内皆兄弟,印度象非洲象都是大象,干吗关系弄得那么紧张呢?在我们看来,阿凸嫌弃内雅嘴里那两根长牙,是很不公平的。你不是也长着两根长牙吗,你怎么不嫌弃你自己?是的,印度雌象不长象牙,但你不能由此得出结论说,长象牙的雌象都是怪物。平心而论,雌象长象牙,有百利而无一害,既不影响美观,也不影响生儿育女,既能作为工具掘开板结的山土获取鲜嫩的竹笋,又能当做武器抗击虎豹豺狼。印度雌象不长象牙,是物种进化的一大遗憾。习惯与偏见蒙蔽了阿凸的眼睛,使它分不清美丑,看不到价值所在。内雅犯的是同样的错误,诚然,阿凸的体格不如如非洲雄象那般高大雄伟,也不像非洲雄象那样脊背挺拔走起路来威风凛凛,但毕竟是大象,力拔山兮气盖世,形象怎么说也是第一流的。至于说到阿凸前撕邢对“智慧瘤”,更是印度象的优点。解剖发现,印度象平均脑容量大于非洲象,智商比非洲象高,学习能力比非洲象强。有一次,几个年轻人在象馆外的草坪上用便携式录音机播放音乐,跳起迪斯科,阿凸看了一会儿,竟然就学会了,也跟着音乐扭摆起来,屁股一甩一甩的,还真像那么回事呢,把那几个年轻人都比了下去。要是让非洲象来学,恐怕要花几个月时间才能教得会。内雅厌恶阿凸前额上的“智慧瘤”,这实在是黑白不分,是非混淆。种族歧视,说到底,是传统偏见。如果阿凸和内雅能摈弃各自的成见,生活在一起,不仅不会再受孤独与寂寞的折磨,还能互相取长补短,互帮互衬,使日子过得更潇洒。一个星期过去了,阿凸和内雅始终以砖墙拆除后的那条痕迹为界线,不越雷池一步,真正的以邻为壑。互不来往,还奢谈什么增进感情啊!那个满脑子怪念头的大学生又出了个馊主意,说是并灶喂食,并池供水,还怕它们不串门?同吃一锅饭,共饮一池水,还怕它们不团结友爱?原来隔成两个象馆时,每个象馆都设有一个食槽和一个水池,这段时间虽然砖墙拆除了,但还按老习惯分槽投料分池供水。翌日,就按新规矩,将两头象的食料合并在一起,投到原印度象馆的食槽里,同时,只给原非洲象馆的水池里放水。这叫一石两鸟一箭双雕,阿凸吃了食,嘴干舌燥,必须越过界线去喝水,而内雅不可能光喝水不吃食的。互通有无,共同生活嘛。事情的发展与我们的愿望刚好背道而驰。当内雅饥饿难忍,眼睛盯着原印度象馆内食槽里那一串串香蕉,举起一只象蹄试图跨越界线时,阿凸突然从食槽边气势汹汹地奔过来,长鼻像鞭子似的在空中抽舞,闪着寒光的象牙直指内雅的胸脯,低声吼叫着,好像在警告内雅:虽然大象信奉雄不跟雌斗的信条,但对不同种族的雌象则另当别论,你若胆敢侵犯我的领地,我会白牙子进红牙子出把你捅成蜂窝煤的!内雅不得不在界线边痛苦徘徊。阿凸吃饱了,按习惯,要喝水消食,但水池早已干涸,一滴水也找不到,抬眼望去,内雅所在的那半壁象馆里,水管里滴淌着晶莹的泉水,水池里清波荡漾,飘散出一股水的清凉的气息。它举步朝水源走去,内雅撅挺着象牙挡住了它的路,身体绷得紧紧的,标准的抗击外侮捍卫主权的姿势,仿佛在下最后通牒:虽然雌象奉行对雄性以礼相待的准则,但对觊觎我领土的异族是不会讲客气的,你再敢往前走一步,我要和你血战到底!非洲雌象的体魄和力气都不在印度雄象之下,鼻子的长度和象牙的硬度也绝不比印度雄象逊色,真要打起来,阿凸未必能占上风,因此,阿凸不敢贸然越过界线。其实,阿凸这儿的食物吃不完,内雅那儿的水更用不尽。互相调剂,不仅不会造成任何损失,还能营造互助互爱的亲密氛围。等到夕阳下山,阿凸没能喝到一口水,内雅也没能吃到一口食。员工害怕这两头宝贵的大象会饥渴成病,只好又往原非洲象馆的食槽里妥食物,当然也同时给原印度象馆的水池里放水。这以后,阿凸和内雅的关系日益紧张,它们在象馆中央那根房柱上磨蹭身体,将唾液和象毛涂抹上去,又沿着那条界线撒尿。这是哺乳动物惯用的布置疆域的做法,留下自己的气味,宣布这块土地归我所有,任何僭越都是非法入侵!咫尺天涯,身体靠得很近很近,心却相距很远很远。种族歧视,是矛盾的根源,是战争的起因。怪不得世界上从未有过印度象和非洲象杂交的记录,它们根深蒂固的种族意识,阻碍了彼此融合。犬科动物、猫科动物、牛科动物中的部分品种,能突破种族的隔阂,生活在一起,有的甚至能冲破物种的局限,实现生命的融合与共生。但智力发达的高级物种,如大象和几乎所有的灵长类动物,却无法做到这一点。就像从没听说过印度象和非洲象能和睦相处一样,也从没听说过恒河猴与红面猴有过种族融合的实例,虽说这两种猴子在分类学上同科同属,血缘关系很近。也许是越高级的生命,种族意识就越强,就越有同种同族的认同感和异种异族的排斥心理,不晓得这算不算是一种进化的必然。我们担心紧张的对峙状态终将爆发你死我活的恶斗,便只好又把那堵砖墙给砌了起来,又分割成印度和非洲两个象馆。犀牛与犀牛鸟

非洲某国元首访问云南,送给圆通山动物园一对黑犀牛。犀牛是一种珍贵的热带巨兽,长约五米,高约两米,重达三吨,鼻吻上长着长短不齐的两支锐角,模样丑陋,但丑得很可爱。圆通山动物园还是头一次得到犀牛,格外珍惜,花费巨资盖了个犀牛馆,大理石围墙,有人工小瀑布,有棕榈树林,有一大片草地,还有一个大泥塘,以满足黑犀牛喜欢泥浴的习惯。食物方面,专门与黑龙潭植物园联系,采撷各种可口的热带树叶,悉心喂养,真正是贵宾级的待遇。遗憾的是,那对黑犀牛好像并不满意这种款待,整天闷闷不乐,除了进食,就是浸泡在泥塘里,只露出半张脸来,任凭游客们怎么起哄怎么逗引,一概不予理睬,还会无缘无故地发牛脾气。有一次饲养员隔着铁栏杆倒树叶,打了个喷嚏,正在吃草的雌黑犀牛竟恶狠狠地打了个响鼻,挺着鼻吻上的尖角像座黑色小山似的撞将过来,要不是铁栏杆阻挡,后果不堪设想。昆明四季如春,温暖干燥,按科学分析,黑犀牛是能适应这样的气候的。所喂的树叶全都是非洲树种上采撷来的,顿顿吃家乡饭菜,也不应有饮食吃不惯的问题。一雄一雌两头黑犀牛,终日相伴,也不应该感到寂寞和孤独。也许,是不习惯动物园人来人往的生活环境,我们想,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然而,两个月后,这对黑犀牛还是提不起精神来,食量一天比一天减少,身体一天比一天消瘦,给它们检查身体,也没发现患有什么疾病。刚巧,中科院生物所在昆明召开年会,各地专家汇集春城,圆通山动物园在美食城摆了几桌酒席,宴请那些专家,酒足饭饱后,便请这些专家给那对黑犀牛会诊。专家们给那对黑犀牛开了个奇怪的药方:犀牛鸟若干。动物园立刻通过中国驻赞比亚大使馆,进口了一大笼三十多只犀牛鸟。这是一种黑背白胸红嘴小鸟,体态玲珑,嘴喙尖细,模样有点像热带蜂鸟,又称啄牛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丛林。犀牛馆是半开放式馆舍,一米高的围墙,再加上一米高的铁栏杆,四周和上方没有笼网,我们担心这些犀牛鸟一出鸟笼就会逃得无影无踪,但专家们很肯定地告诉我们说,只要那对黑犀牛活着,这些犀牛鸟就不会飞走。当我们把鸟笼移到犀牛馆前,一听到犀牛鸟的啁啾声,那对黑犀牛条件反射般地兴奋起来,一骨碌从泥塘里爬起来,像迎接老朋友似的冲到铁栏杆前,短尾巴摇晃,小耳朵扑扇,嘴里还发出哞哞的欢呼声--我们从来没见它们这么高兴过。一打开鸟笼,犀牛鸟便纷纷飞落到那对黑犀牛的背上,又抓又啄,忙个不停。而那对黑犀牛生怕惊吓了这些小家伙,站着一动也不动,眼睛闭起,一副怡然自得的样子。原来,犀牛的皮肤有很多褶皱,花苍蝇、牛虻等昆虫经常钻在里面蜇吮血液,还在里头产子生蛆,发炎溃烂,又疼又痒。犀牛虽然凶猛,但对这些讨厌的昆虫却毫无办法,被折磨得寝食难安。犀牛鸟专食蛆虫,尖细的嘴喙探进犀牛皮肤褶皱,把躲藏在皮肉里的蛆虫消灭掉。犀牛鸟还很机敏,一有风吹草动,便会尖叫报警,是犀牛的义务警卫员。犀牛鸟爱停栖在犀牛背上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犀牛鸟娇小玲珑,常遭蛇、猫和各种食肉猛禽袭击,但当它们停栖在犀牛背上时,无论蛇、猫还是猛禽,都不敢靠近,从而获得了最可靠的安全保障。据说,在非洲,有犀牛的地方,就有犀牛鸟,看见了犀牛鸟,附近一定能找到犀牛。有一年,非洲大陆闹旱灾,大批犀牛死亡,结果累及犀牛鸟,犀牛鸟也因食源减少和失去庇护而数量锐减。还有一次,瘟疫流行,犀牛鸟急剧减少,殃及犀牛,结果许多犀牛都被寄生虫折磨死了。这是一种典型的共生共栖关系。在一般人的印象里,大自然像个血腥的竞技场,充满了爪牙相争你死我活的生存竞争。确实,猫捕鼠,鼠吃蛇,狼食羊,虎逮猪,蜘蛛吞昆虫,老鹰捉小鸡……动物界每时每刻都在上演流血杀戮的惨剐。然而,这只是大自然冷峻的一面,大自然还有温馨的另一面,那就是互相帮助,互相依赖,共同生存,共同发展的共生共栖现象。像犀牛与犀牛鸟这样的共生共栖关系,在自然界并非绝无仅有。蚂蚁和蚜虫,就是一对大家都熟悉的共生伙伴。蚂蚁酷爱蚜虫尾部分泌出来的甜汁液,遇到有敌害前来侵犯蚜虫,蚂蚁会奋力营救,尽心竭力保护蚜虫的安全。每有刮风下雨,蚂蚁还会小心翼翼将蚜虫背进自己的巢穴,不让蚜虫淋湿。还有寄居蟹和海葵,也是亲密无间的共栖兄弟。海葵色彩鲜艳,像海洋里的花朵,遇到敌害,触手里的泡囊就会喷射出毒汁,把敌害击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