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地理复习全国通用专题十-环境保课件_第1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全国通用专题十-环境保课件_第2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全国通用专题十-环境保课件_第3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全国通用专题十-环境保课件_第4页
高考二轮地理复习全国通用专题十-环境保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专题突破专题十环境保护地理核心专题专题十环境保护地理内容索引价值引领备考定向知识体系网络构建内容索引价值引领备考定向知识体系网络构建价值引领备考定向价值引领备考定向核心要求核心价值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提高资源统计图的判断能力以及分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措施;根据现实情境分析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对策;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有关资源开发、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实际问题学科素养强化对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观察,提升学科素养中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必备知识资源类型、开发区位、开发问题及其对策;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危害、保护措施等核核心价值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提高资源统计图的判断能力以及分析试题情境高考中本专题知识的“情境”有:以资源统计图、景观图等为载体,考查有关资源开发条件及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某热点环境污染事件、某生态问题事件为载体,考查区域环境污染的形成、影响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危害和保护措施等考查方式本专题考点在高考中多以综合题形式呈现,个别省区也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试题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中等难度为主,考查考生运用基本地理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向预测高考试题主要考查资源统计图的判读、水污染与垃圾处理以及新型污染的影响及治理、某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和保护等试题情境高考中本专题知识的“情境”有:以资源统计图、景观图等典型例题剖析指导考点一资源的枯竭和保护(2020江苏卷)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完成下列要求。典型例题剖析指导考点一资源的枯竭和保护(2020江苏卷)下(1)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3)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1)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试题情景

试题以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的特征和关系。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通过对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考查统计图的判读、某时段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特征差异、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人地关系等。人地协调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试题情景试题以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思路引导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第二步,调知识,求答答案

(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2)SO2排放先上升后下降。(3)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4)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答案(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知识整合技能提升1.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思路(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资源短缺问题要从需求和供应两方面分析。资源问题不仅仅包括资源短缺问题,还包括资源不合理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知识整合技能提升1.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思路高考二轮地理复习全国通用专题十-环境保课件(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提高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2.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退化为例

土地退化的概念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表

现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主要原因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2.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退化为例土地退化土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2)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以煤炭为例一般要从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保护好地表上层,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1)判断生态环境问题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在解题的时候要注意废水和垃圾处理两个角度。夏季成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雨量较少,太阳辐射强,因成都纬度较低,夏季白昼长,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强,相对湿度低,成都地处盆地,污染物不易散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使水质变差,在枯水期造成下游生活和生产用水短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河流的生态系统,使鱼类大量死亡。综合思维: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区域人口特征、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污染物排放量大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3)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2020广东广州一模)湄公河沿岸是东南亚各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区。(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农牧业措施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防生物因3.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石油资源的危机分析与应对措施理解石油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应从世界需求和资源属性两方面分析,其应对措施应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具体分析如下:3.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以煤炭为例

环境问题成

因环境保护措施沉陷问题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用碎石、沙、煤矸石等回填采空区土地破坏露天开采将矿体的上覆地层和表土剥离,剥离后土体或岩石堆放占用大量土地保护好地表上层,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污染空气、水、土壤,占用土地煤炭堆放、废渣自燃、矿山排水等加强管理,采取应对措施(2)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以煤炭为例环境问题成因环(3)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①环境问题:释放CO2和SO2,产生热污染等。②解决措施:优化用煤结构,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3)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对点训练迁移巩固(2020山东潍坊一模)浙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经过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完成了对浙江省不同地形类型区能源利用状况的统计(见下表)。据此完成1~2题。浙江省不同地形类型区能源利用状况统计表分组能源类型电力瓶装液化气管道天然气薪柴太阳能管道煤气太阳能电加热煤炭总占比内陆平原60.759.7718.467.260.311.461.440.55100山区52.7211.3816.4810.691.010.970.266.49100沿海54.0313.7824.972.773.120.690.210.43100海岛61.4414.1812.2110.010.740.530.820.07100对点训练迁移巩固(2020山东潍坊一模)浙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1.由表中数据可知(

)

A.煤炭比重最大

B.沿海能源结构更合理C.海岛用电最多

D.山区能源以薪柴为主1.由表中数据可知()2.为直观反映各地形类型区的能源利用状况,兴趣小组成员分别绘制了下列地理图表,其中最准确合理的是(

)2.为直观反映各地形类型区的能源利用状况,兴趣小组成员分别绘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从生态效益来看,草原牧鸡,牧鸡治蝗,治蝗能力强,有利于避免草原遭受蝗灾,从而保护草场资源;牧鸡治蝗可以减少农药治蝗对土地的污染;草原牧鸡,鸡粪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解题的时候要注意废水和垃圾处理两个角度。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污染物排放量大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答案原因:湄公河黄褐色主要是河水含沙量大而导致。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浙江省不同地形类型区能源利用状况统计表从生态效益来看,草原牧鸡,牧鸡治蝗,治蝗能力强,有利于避免草原遭受蝗灾,从而保护草场资源;牧鸡治蝗可以减少农药治蝗对土地的污染;草原牧鸡,鸡粪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危害身体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用柘沟陶土烧制的鲁柘澄泥砚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综合思维: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区域人口特征、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用柘沟陶土烧制的鲁柘澄泥砚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用碎石、沙、煤矸石等回填采空区本专题考点在高考中多以综合题形式呈现,个别省区也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试题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中等难度为主,考查考生运用基本地理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石油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应从世界需求和资源属性两方面分析,其应对措施应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就地处理可以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就地回用可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以及垃圾的资源化;处理之后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同时可以减少污染物进入河流,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改善流域内的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答案原因:湄公河黄褐色主要是河水含沙量大而导致。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湿地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答案

1.

B

2.

D

解析

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煤炭所占比重很低,A错;海岛电力所占比重更高,并不意味着用电量大,C错;山区能源以电力为主,D错;沿海地区新能源所占比重高于其他区域,薪柴、煤炭所占比重低于其他区域,能源结构更加合理,B正确。第2题,表格数据为不同能源类型所占比重,而不是具体的能源数量,故A、C错误;B折线图横坐标缺少能源类型,错误。而D柱状图较为完整,很好地体现了海岛地区的能源结构。答案1.B2.D3.(2020安徽十校联考)柘沟镇位于鲁中南山区,花岗岩和陶土质量上乘且储量丰富,形成了石材加工、陶土加工等特色产业,目前已有200多所石材加工厂。用柘沟陶土烧制的鲁柘澄泥砚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随着花岗岩和柘沟陶土的大规模露天开采,水资源被大量耗用,一些环境问题也显现了出来。简述柘沟镇花岗岩和陶土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3.(2020安徽十校联考)柘沟镇位于鲁中南山区,花岗岩和陶答案露天开采会剥离表土,破坏土地资源;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矿渣等大面积堆积,易引发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

柘沟镇花岗岩和陶土开采,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露天开采会剥离表土,破坏土地资源;随着花岗岩和柘沟陶土的大规模露天开采,水资源被大量耗用,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柘沟镇花岗岩和陶土开采,导致矿渣等大面积堆积,占用耕地,同时易引发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露天开采会剥离表土,破坏土地资源;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典型例题剖析指导考点二环境污染及防治(2020全国卷Ⅱ)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典型例题剖析指导考点二环境污染及防治(2020全国卷Ⅱ)竹试题情景

试题以南宁市当地政府对那考河污染流域综合治理为背景材料,考查对水污染治理意义的理解。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材料“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判断那考河的区域位置和水文特征。综合思维: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区域人口特征、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试题情景试题以南宁市当地政府对那考河污染流域综合治理为背景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文字材料,明设问。文字材料→20世纪90年代开始,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取“适度集中、就地处理”模式→实施河道截污与污水厂建设有效减少了污染物入河,降低了污染物对下游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同时节省了治污成本;“就地回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流域综合治理中注重加强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建设→能有效改善全流域的环境,使滨江公园成为水清岸绿的城市宜居环境。思路引导第一步,读文字材料,明设问。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在解题的时候要注意废水和垃圾处理两个角度。废水和垃圾适度集中、就地处理,有利于降低全部收集、集中处理导致的处理成本过高的问题。就地处理可以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就地回用可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以及垃圾的资源化;处理之后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同时可以减少污染物进入河流,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改善流域内的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答案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答案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1.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1)环境污染的成因一般情况下,环境污染多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因此要重点分析人为原因,同时也要分析自然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知识整合技能提升1.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思考角度规范术语自然原因地形条件地形封闭,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水域条件水域封闭、流速慢,水体交换周期长,更新慢、自净能力差气候条件逆温、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导致大气污染物堆积,不易扩散人为原因过排过量排放废弃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污染物排放量大技术生产工艺落后,对废弃物的处理能力低下管理、宣传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思考角度规范术语自然地形条件地形封闭,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水域(2)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危害主要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要根据具体的污染类型,结合区域特点综合分析。(3)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要对症下药,从污染形成的原因出发,结合区域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一般要从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具体如图所示:(2)环境污染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辅以针对性的措施,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限制污染企业的引进;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测;增加绿化面积,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辅以针对性的措施,如调整优化2.水污染及其防治(1)水污染形成及危害形

成水体污染物

水体

水体化学、物理、生物等特征改变→水质恶化危害饮用水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致癌等灌溉水使农作物物种发生变异,甚至导致大面积死亡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水生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2.水污染及其防治形成水体污染物水体(2)水污染防治

(2)水污染防治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

类型成

因危

害酸雨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类型成因危害酸雨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类型成

因危

害温室效应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可吸入颗粒物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工厂废气不达标排放及汽车尾气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危害身体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类型成因危害温室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4.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1)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与危害4.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常见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方

法优

势分类收集,密封运输有利于废品回收与资源利用,还可大幅度减少垃圾处理量。避免散落,减少运输污染破碎、压缩、焚烧体积减小,消除某些有害物质卫生填埋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土地可重新利用;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较轻(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优势分类收集,有利于废对点训练迁移巩固1.(2020广东广州一模)湄公河沿岸是东南亚各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区。2019年初,湄公河上游老挝段沙耶武里大坝开始投入运行。2019年12月,大坝下游的老挝和泰国河段河水由黄褐色变成蓝绿混合色(如下卫星图像所示)。对点训练迁移巩固1.(2020广东广州一模)湄公河沿岸是东南分析湄公河该段河水由黄褐色变成蓝绿混合色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原因:湄公河黄褐色主要是河水含沙量大而导致。由于旱季和大坝截留,下游水量和泥沙减少,河水变清;河岸农田和城市,排入大量富营养化污水;河流流量较小,污染物承载能力减弱,藻类大量繁殖,河水转为蓝绿色。影响:水质恶化,下游生活和生产用水短缺;水体富营养化,鱼类减少。分析湄公河该段河水由黄褐色变成蓝绿混合色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解析

本题考查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造成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河水呈黄褐色主要是由于湄公河水量大,含沙量大;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2月份为旱季,沙耶武里大坝修建以后,截留了下游的水和泥沙,使河水变清,呈现蓝色;沿岸是人口和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化肥、农药大量排入湄公河,产生水体富营养化;此时河流水量小,自净能力差,藻类大量繁殖使河水变成蓝绿色。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使水质变差,在枯水期造成下游生活和生产用水短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河流的生态系统,使鱼类大量死亡。解析本题考查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造成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2.(2020安徽合肥质检)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达到100

μg/m3即可能产生臭氧污染。臭氧污染易在夏季发生,常危害人类健康。下图示意成都市夏季臭氧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典型日变化。2.(2020安徽合肥质检)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简析成都市夏季易发生臭氧污染的气象条件。

答案成都市夏季易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云量少,光照强;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长,气温高;夏季风力较小(盆地地形风力小),臭氧不易扩散;夏季气温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强,相对湿度较低。解析

读图可知,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总辐射强度呈正相关。成都夏季易发生臭氧污染,应从相对湿度较低以及总辐射强度较大两个方面分析。夏季成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雨量较少,太阳辐射强,因成都纬度较低,夏季白昼长,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强,相对湿度低,成都地处盆地,污染物不易散失。简析成都市夏季易发生臭氧污染的气象条件。答案成都市夏季易受典型例题剖析指导考点三生态破坏及保护(2020全国卷Ⅰ)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典型例题剖析指导考点三生态破坏及保护(2020全国卷Ⅰ)高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试题情景

试题以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为背景材料,考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根据图文材料考查生物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人地协调观:根据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提出对策,维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平衡。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思路引导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据图可知,土壤全氮含量随有效洞口密度呈单峰变化,由此可锁定三个答题角度:密度过小时、密度过大时和密度适宜时。答案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知识整合技能提升1.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1)判断生态环境问题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知识整合技能提升1.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2)分析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有关)。(2)分析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3)掌握生态环境问题对策根据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掌握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具体采取工程、生物、技术、生活、经济、政策、环保等措施。(3)掌握生态环境问题对策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措

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森林火灾等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过度放牧、垦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措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措

施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沼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湿地生物多样性锐减林区、草原、近海海域人类的狩猎、采集、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的破坏生物有一定的寿命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生态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措施湿地三江低地、湖滨、海滨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措

施土壤侵蚀(水土流失)黄土高原、东南丘陵人口稠密、过垦严重降水季节变化大且多暴雨退田还林、植树种草、改坡为梯土地荒漠化西北、华北半干旱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降水少、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问题,严禁乱砍滥伐,合理放牧生态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措施土壤侵黄土高原、东南丘陵对点训练迁移巩固1.(2020广东韶关二模)蝗灾,是指蝗虫引起的灾变,蝗群过处,寸草不生。蝗虫喜欢在湿润、植被稀疏的土地产卵,而干旱又会导致卵易于孵化,有所谓“旱极而蝗”。内蒙古草原蝗灾一般发生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平均每隔3—5年就会爆发一次严重的蝗灾。华北柴鸡,动作矫健,奔跑能力强,是灭蝗的“专用鸡种”,被称为“战斗鸡”。2014年来,内蒙古引进华北柴鸡进行牧鸡治蝗,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简析内蒙古草原蝗灾发生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的原因,并指出牧鸡治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对点训练迁移巩固1.(2020广东韶关二模)蝗灾,是指蝗虫引为直观反映各地形类型区的能源利用状况,兴趣小组成员分别绘制了下列地理图表,其中最准确合理的是()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要对症下药,从污染形成的原因出发,结合区域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分析湄公河该段河水由黄褐色变成蓝绿混合色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答案成都市夏季易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云量少,光照强;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长,气温高;夏季风力较小(盆地地形风力小),臭氧不易扩散;夏季气温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强,相对湿度较低。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有关)。(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3)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扩大自然保护区,建立生态走廊、采育结合、合理放牧、实行禁渔期制度2019年12月,大坝下游的老挝和泰国河段河水由黄褐色变成蓝绿混合色(如下卫星图像所示)。(3)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材料信息表明,“蝗虫喜欢在湿润、植被稀疏的土地产卵,而干旱又会导致卵易于孵化,有所谓‘旱极而蝗’”。答案露天开采会剥离表土,破坏土地资源;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矿渣等大面积堆积,易引发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原因:湄公河黄褐色主要是河水含沙量大而导致。思路引导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水域封闭、流速慢,水体交换周期长,更新慢、自净能力差影响:水质恶化,下游生活和生产用水短缺;水体富营养化,鱼类减少。(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答案原因:冬季积雪,春季融化,土地比较湿润,有利蝗虫产卵;冬春季节,草类枯萎,植被覆盖率较低,适合蝗虫产卵的土地面积广;5月上旬至7月上旬,气温回升快,雨季尚未到达,蝗卵易于孵化。生态效益:草原牧鸡,鸡粪可以增加土壤肥力,牧鸡治蝗有利于保护草场资源。经济效益:降低了饲养成本,鸡的销售还可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为直观反映各地形类型区的能源利用状况,兴趣小组成员分别绘制了解析

内蒙古草原蝗灾发生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的原因应结合蝗虫的生活习性从土壤湿度、植被、气温等方面进行分析。材料信息表明,“蝗虫喜欢在湿润、植被稀疏的土地产卵,而干旱又会导致卵易于孵化,有所谓‘旱极而蝗’”。内蒙古草原冬季有一定积雪,5月上旬至7月上旬,积雪融化,使得土地比较湿润,有利蝗虫产卵;5月上旬至7月上旬,当地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草类枯萎,使得植被覆盖率较低,导致适合蝗虫产卵的土地面积广;5月上旬至7月上旬,气温回升快,雨季尚未到达,降水少,气候干旱,干旱又会导致卵易于孵化,从而导致蝗虫增多,容易发生蝗灾。题意表明,牧鸡治蝗的效益应从经济和生态效益两方面进行分析。从经济效益来看,蝗虫成为鸡的优质饲料,从而降低了饲养成本,蝗虫饲养出的鸡的产量大,品质优,市场广阔,解析内蒙古草原蝗灾发生在5月上旬至7月上旬的原因应结合蝗虫可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从生态效益来看,草原牧鸡,牧鸡治蝗,治蝗能力强,有利于避免草原遭受蝗灾,从而保护草场资源;牧鸡治蝗可以减少农药治蝗对土地的污染;草原牧鸡,鸡粪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可增加牧民的经济收入,带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从生态效益来看,2.(2019全国卷Ⅲ)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着使用年限增长,我国北方不少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逐渐显现,影响作物产量和品质。究其原因主要有:灌溉水含盐量高;过量施用化肥等。提出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合理建议。2.(2019全国卷Ⅲ)农用大棚长期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随答案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时去掉棚膜,利用雨水淋溶(洗);客土置换。解析

由材料可知,北方大棚内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包括灌溉水含盐量高和过量施用化肥等。故治理大棚土壤次生盐渍化可以减少化肥施用量(或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进行灌溉,从而防止土壤次生盐渍化进一步加重。此外,夏季时雨水淋洗土壤或者置换客土,也可以起到治理盐渍化的效果。答案减少化肥施用量、增施有机肥;利用淡水灌溉淋溶(洗);夏季知识体系网络构建知识体系网络构建可再生资源

石油危害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荒漠化可再生资源石油危害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荒漠化核心专题突破专题十环境保护地理核心专题专题十环境保护地理内容索引价值引领备考定向知识体系网络构建内容索引价值引领备考定向知识体系网络构建价值引领备考定向价值引领备考定向核心要求核心价值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提高资源统计图的判断能力以及分析资源开发的条件及措施;根据现实情境分析环境污染和生态问题的成因、危害及对策;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产生活中有关资源开发、污染治理与生态保护的实际问题学科素养强化对现实生产生活中地理问题的观察,提升学科素养中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关键能力综合思维能力、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必备知识资源类型、开发区位、开发问题及其对策;环境污染的类型、成因、影响及治理措施;生态环境问题、成因、危害、保护措施等核核心价值通过本专题的复习,提高资源统计图的判断能力以及分析试题情境高考中本专题知识的“情境”有:以资源统计图、景观图等为载体,考查有关资源开发条件及开发过程中产生的环境问题;以某热点环境污染事件、某生态问题事件为载体,考查区域环境污染的形成、影响和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条件、危害和保护措施等考查方式本专题考点在高考中多以综合题形式呈现,个别省区也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试题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中等难度为主,考查考生运用基本地理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考向预测高考试题主要考查资源统计图的判读、水污染与垃圾处理以及新型污染的影响及治理、某种生态环境问题的影响和保护等试题情境高考中本专题知识的“情境”有:以资源统计图、景观图等典型例题剖析指导考点一资源的枯竭和保护(2020江苏卷)下图为“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完成下列要求。典型例题剖析指导考点一资源的枯竭和保护(2020江苏卷)下(1)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2)说明2000—2018年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3)分析我国2006年以来SO2排放量变化趋势产生的主要原因。(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1)简述2000—2018年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相试题情景

试题以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为背景材料,考查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的特征和关系。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通过对我国GDP、能源消费、SO2排放量统计图考查统计图的判读、某时段我国GDP与能源消费量变化的特征差异、我国SO2排放量的变化特点及其原因、人地关系等。人地协调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分析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试题情景试题以2000—2018年我国GDP、能源消费、S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思路引导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第二步,调知识,求答答案

(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2)SO2排放先上升后下降。(3)节能减排技术推广;产业结构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环境管理力度增强;环保意识提高。(4)谋求人地协调发展思想。答案(1)相同点:不断增加。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知识整合技能提升1.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思路(1)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短缺、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人类不合理活动与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消耗激增。资源短缺问题要从需求和供应两方面分析。资源问题不仅仅包括资源短缺问题,还包括资源不合理利用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知识整合技能提升1.分析资源开发与保护的一般思路高考二轮地理复习全国通用专题十-环境保课件(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①“开源”的具体举措:不断增加资源的探明储量,扩展开发的范围和渠道,开发新的资源和能源。②“节流”的具体举措:加强节约,提高科技投入,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2)应对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开源”和“节流”2.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退化为例

土地退化的概念土地资源质量的降低,在农耕地上通常表现为农作物产量的下降或农产品品质的降低表

现土壤侵蚀(是一种分布较广、危害严重的土地退化现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土地荒漠化不合理灌溉引起土壤盐碱化和涝渍污染造成土地质量下降主要原因人类经济活动对土地施加的压力过大,使自然状态下较脆弱的环境被破坏2.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退化为例土地退化土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由表中数据可知()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2)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以煤炭为例一般要从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保护好地表上层,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1)判断生态环境问题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在解题的时候要注意废水和垃圾处理两个角度。夏季成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雨量较少,太阳辐射强,因成都纬度较低,夏季白昼长,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强,相对湿度低,成都地处盆地,污染物不易散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使水质变差,在枯水期造成下游生活和生产用水短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河流的生态系统,使鱼类大量死亡。综合思维: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区域人口特征、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污染物排放量大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3)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2020广东广州一模)湄公河沿岸是东南亚各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区。(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防治措施生物措施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恢复生态林,营造经济林,加强对植树种草的科学管理工程措施修建水库、灌渠等;修梯田、淤地坝等农牧业措施在突出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采用各种保护耕地、提高土壤肥力的措施;发展舍饲养畜、把牧草栽培纳入农田耕作范围环境污染、围湖(海)造田、引水灌溉以及河流的截流改向防生物因3.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1)石油资源的危机分析与应对措施理解石油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应从世界需求和资源属性两方面分析,其应对措施应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具体分析如下:3.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2)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以煤炭为例

环境问题成

因环境保护措施沉陷问题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用碎石、沙、煤矸石等回填采空区土地破坏露天开采将矿体的上覆地层和表土剥离,剥离后土体或岩石堆放占用大量土地保护好地表上层,用城市淤泥回填矿区,进行复垦污染空气、水、土壤,占用土地煤炭堆放、废渣自燃、矿山排水等加强管理,采取应对措施(2)采矿过程中的环境保护——以煤炭为例环境问题成因环(3)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①环境问题:释放CO2和SO2,产生热污染等。②解决措施:优化用煤结构,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3)煤炭资源利用的环境保护措施对点训练迁移巩固(2020山东潍坊一模)浙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经过搜集资料、调查研究,完成了对浙江省不同地形类型区能源利用状况的统计(见下表)。据此完成1~2题。浙江省不同地形类型区能源利用状况统计表分组能源类型电力瓶装液化气管道天然气薪柴太阳能管道煤气太阳能电加热煤炭总占比内陆平原60.759.7718.467.260.311.461.440.55100山区52.7211.3816.4810.691.010.970.266.49100沿海54.0313.7824.972.773.120.690.210.43100海岛61.4414.1812.2110.010.740.530.820.07100对点训练迁移巩固(2020山东潍坊一模)浙江某中学地理兴趣小1.由表中数据可知(

)

A.煤炭比重最大

B.沿海能源结构更合理C.海岛用电最多

D.山区能源以薪柴为主1.由表中数据可知()2.为直观反映各地形类型区的能源利用状况,兴趣小组成员分别绘制了下列地理图表,其中最准确合理的是(

)2.为直观反映各地形类型区的能源利用状况,兴趣小组成员分别绘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从生态效益来看,草原牧鸡,牧鸡治蝗,治蝗能力强,有利于避免草原遭受蝗灾,从而保护草场资源;牧鸡治蝗可以减少农药治蝗对土地的污染;草原牧鸡,鸡粪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在解题的时候要注意废水和垃圾处理两个角度。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污染物排放量大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答案原因:湄公河黄褐色主要是河水含沙量大而导致。地下开采导致采空区以上岩层变形、移动乃至被破坏浙江省不同地形类型区能源利用状况统计表从生态效益来看,草原牧鸡,牧鸡治蝗,治蝗能力强,有利于避免草原遭受蝗灾,从而保护草场资源;牧鸡治蝗可以减少农药治蝗对土地的污染;草原牧鸡,鸡粪还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从而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危害身体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用柘沟陶土烧制的鲁柘澄泥砚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综合思维: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区域人口特征、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4)依据我国经济发展、能源消费和污染物排放之间的关系,说出其中体现的人地关系思想。用柘沟陶土烧制的鲁柘澄泥砚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用碎石、沙、煤矸石等回填采空区本专题考点在高考中多以综合题形式呈现,个别省区也以选择题形式呈现,试题与生产生活联系密切,中等难度为主,考查考生运用基本地理原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理解石油资源危机产生的原因应从世界需求和资源属性两方面分析,其应对措施应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分析。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就地处理可以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就地回用可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以及垃圾的资源化;处理之后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同时可以减少污染物进入河流,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改善流域内的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答案原因:湄公河黄褐色主要是河水含沙量大而导致。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停止围垦、退田还湿地不同点:目前能源消费总量的增速放缓;GDP的增长速度加快。答案

1.

B

2.

D

解析

第1题,由表中数据可知,煤炭所占比重很低,A错;海岛电力所占比重更高,并不意味着用电量大,C错;山区能源以电力为主,D错;沿海地区新能源所占比重高于其他区域,薪柴、煤炭所占比重低于其他区域,能源结构更加合理,B正确。第2题,表格数据为不同能源类型所占比重,而不是具体的能源数量,故A、C错误;B折线图横坐标缺少能源类型,错误。而D柱状图较为完整,很好地体现了海岛地区的能源结构。答案1.B2.D3.(2020安徽十校联考)柘沟镇位于鲁中南山区,花岗岩和陶土质量上乘且储量丰富,形成了石材加工、陶土加工等特色产业,目前已有200多所石材加工厂。用柘沟陶土烧制的鲁柘澄泥砚被认为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随着花岗岩和柘沟陶土的大规模露天开采,水资源被大量耗用,一些环境问题也显现了出来。简述柘沟镇花岗岩和陶土开采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3.(2020安徽十校联考)柘沟镇位于鲁中南山区,花岗岩和陶答案露天开采会剥离表土,破坏土地资源;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矿渣等大面积堆积,易引发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解析

柘沟镇花岗岩和陶土开采,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露天开采会剥离表土,破坏土地资源;随着花岗岩和柘沟陶土的大规模露天开采,水资源被大量耗用,过度用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柘沟镇花岗岩和陶土开采,导致矿渣等大面积堆积,占用耕地,同时易引发水体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破坏地表植被,造成水土流失,生态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答案露天开采会剥离表土,破坏土地资源;会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典型例题剖析指导考点二环境污染及防治(2020全国卷Ⅱ)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20世纪90年代开始,沿河养殖业兴起,大量污水和垃圾进入那考河,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从2015年起,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实施了河道截污、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以及污水厂建设等,由“点源治理”转变为“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的流域综合治理。如今那考河沿岸成为水清岸绿的滨江公园。简述采用“适度集中、就地处理、就地回用”模式治理那考河污染的意义。典型例题剖析指导考点二环境污染及防治(2020全国卷Ⅱ)竹试题情景

试题以南宁市当地政府对那考河污染流域综合治理为背景材料,考查对水污染治理意义的理解。学科素养

区域认知:通过材料“竹排江是南宁市主要的内河之一,由北向南贯穿市区,其上游河段叫那考河”判断那考河的区域位置和水文特征。综合思维:通过文字材料考查区域人口特征、人口增长、人口迁移等。试题情景试题以南宁市当地政府对那考河污染流域综合治理为背景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文字材料,明设问。文字材料→20世纪90年代开始,那考河一度变成“纳污河”→当地政府按照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取“适度集中、就地处理”模式→实施河道截污与污水厂建设有效减少了污染物入河,降低了污染物对下游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同时节省了治污成本;“就地回用”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流域综合治理中注重加强河道生态、沿岸景观工程建设→能有效改善全流域的环境,使滨江公园成为水清岸绿的城市宜居环境。思路引导第一步,读文字材料,明设问。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在解题的时候要注意废水和垃圾处理两个角度。废水和垃圾适度集中、就地处理,有利于降低全部收集、集中处理导致的处理成本过高的问题。就地处理可以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就地回用可以实现水的循环利用以及垃圾的资源化;处理之后实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同时可以减少污染物进入河流,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改善流域内的人居环境和自然环境。答案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实现垃圾的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有效减少污染物入河;降低污染物的影响范围和强度(对下游的影响);改善全流域的环境和城市人居环境。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答案节约治污成本;提高水的循环利用率知识整合技能提升1.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1)环境污染的成因一般情况下,环境污染多是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导致的,因此要重点分析人为原因,同时也要分析自然原因。具体如下表所示:知识整合技能提升1.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思路思考角度规范术语自然原因地形条件地形封闭,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水域条件水域封闭、流速慢,水体交换周期长,更新慢、自净能力差气候条件逆温、高气压,盛行下沉气流,导致大气污染物堆积,不易扩散人为原因过排过量排放废弃物,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污染物排放量大技术生产工艺落后,对废弃物的处理能力低下管理、宣传环保意识不强;环保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思考角度规范术语自然地形条件地形封闭,大气污染物难以扩散水域(2)环境污染的危害环境污染的危害主要从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等方面分析。要根据具体的污染类型,结合区域特点综合分析。(3)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环境污染的治理措施要对症下药,从污染形成的原因出发,结合区域特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一般要从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环境管理等方面分析。具体如图所示:(2)环境污染的危害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辅以针对性的措施,如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严格限制污染企业的引进;健全并严格执行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环境监测;增加绿化面积,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等。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特点因地制宜辅以针对性的措施,如调整优化2.水污染及其防治(1)水污染形成及危害形

成水体污染物

水体

水体化学、物理、生物等特征改变→水质恶化危害饮用水引起人体急性或慢性中毒、致癌等灌溉水使农作物物种发生变异,甚至导致大面积死亡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水生生物大量死亡,使水生生态系统变得简单和脆弱2.水污染及其防治形成水体污染物水体(2)水污染防治

(2)水污染防治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1)大气污染的主要类型、成因及其危害

类型成

因危

害酸雨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河湖水酸化,鱼类死亡;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森林;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危害人体健康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的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等,受太阳紫外线作用,产生刺激性的浅蓝色烟雾烟雾积聚不散,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体健康3.大气污染及其防治类型成因危害酸雨燃烧化石燃料排放类型成

因危

害温室效应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增加了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改变和自然灾害加剧等可吸入颗粒物降水量较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加剧;工厂废气不达标排放及汽车尾气吸入过多或颗粒物中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就可能出现免疫功能下降,危害身体健康,如传染病、“尘肺病”、恶性病变等类型成因危害温室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

(2)大气污染的防治措施4.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1)固体废弃物的来源与危害4.固体废弃物污染及其防治(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对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应实现“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常见的固体废弃物处理方法:方

法优

势分类收集,密封运输有利于废品回收与资源利用,还可大幅度减少垃圾处理量。避免散落,减少运输污染破碎、压缩、焚烧体积减小,消除某些有害物质卫生填埋占地面积小,土地利用率高;土地可重新利用;对水体和大气造成污染较轻(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和利用方法优势分类收集,有利于废对点训练迁移巩固1.(2020广东广州一模)湄公河沿岸是东南亚各国人口、农业主要分布区。2019年初,湄公河上游老挝段沙耶武里大坝开始投入运行。2019年12月,大坝下游的老挝和泰国河段河水由黄褐色变成蓝绿混合色(如下卫星图像所示)。对点训练迁移巩固1.(2020广东广州一模)湄公河沿岸是东南分析湄公河该段河水由黄褐色变成蓝绿混合色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原因:湄公河黄褐色主要是河水含沙量大而导致。由于旱季和大坝截留,下游水量和泥沙减少,河水变清;河岸农田和城市,排入大量富营养化污水;河流流量较小,污染物承载能力减弱,藻类大量繁殖,河水转为蓝绿色。影响:水质恶化,下游生活和生产用水短缺;水体富营养化,鱼类减少。分析湄公河该段河水由黄褐色变成蓝绿混合色的原因以及对生态环境解析

本题考查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造成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河水呈黄褐色主要是由于湄公河水量大,含沙量大;该地属于热带季风气候,12月份为旱季,沙耶武里大坝修建以后,截留了下游的水和泥沙,使河水变清,呈现蓝色;沿岸是人口和农业的主要分布区,大量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化肥、农药大量排入湄公河,产生水体富营养化;此时河流水量小,自净能力差,藻类大量繁殖使河水变成蓝绿色。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使水质变差,在枯水期造成下游生活和生产用水短缺;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破坏河流的生态系统,使鱼类大量死亡。解析本题考查水体富营养化的成因及造成的影响,结合材料和所学2.(2020安徽合肥质检)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太阳紫外线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可产生臭氧,臭氧浓度达到100

μg/m3即可能产生臭氧污染。臭氧污染易在夏季发生,常危害人类健康。下图示意成都市夏季臭氧浓度、空气相对湿度和太阳总辐射强度的典型日变化。2.(2020安徽合肥质检)近地面大气中氮氧化物和碳氢化物在简析成都市夏季易发生臭氧污染的气象条件。

答案成都市夏季易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云量少,光照强;正午太阳高度大,白昼长,气温高;夏季风力较小(盆地地形风力小),臭氧不易扩散;夏季气温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强,相对湿度较低。解析

读图可知,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与总辐射强度呈正相关。成都夏季易发生臭氧污染,应从相对湿度较低以及总辐射强度较大两个方面分析。夏季成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雨量较少,太阳辐射强,因成都纬度较低,夏季白昼长,正午太阳高度大,气温高,空气容纳水汽的能力强,相对湿度低,成都地处盆地,污染物不易散失。简析成都市夏季易发生臭氧污染的气象条件。答案成都市夏季易受典型例题剖析指导考点三生态破坏及保护(2020全国卷Ⅰ)高原鼠兔多穴居于植被低矮的高山草甸地区,因啃食植物曾被看作是引起高山草甸退化的有害动物而被大量灭杀。土壤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通常土壤肥力越高,植被生长越好,生态系统抗退化能力越强。下图示意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有效洞口(有鼠兔活动)密度与土壤全氮含量的关系。典型例题剖析指导考点三生态破坏及保护(2020全国卷Ⅰ)高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略。试题情景

试题以青藏高原某典型区域高原鼠兔为背景材料,考查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理解。学科素养

综合思维:根据图文材料考查生物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等。人地协调观:根据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提出对策,维持青藏高原生态环境平衡。分析高原鼠兔密度对高山草甸退化的影响,并提出防控高原鼠兔的策思路引导

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

思路引导第一步,读图文材料,明设问。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据图可知,土壤全氮含量随有效洞口密度呈单峰变化,由此可锁定三个答题角度:密度过小时、密度过大时和密度适宜时。答案合适的高原鼠兔密度,能够维系土壤肥力,促进高山草甸生长,使之不易退化;密度过大时,大量啃食植被,土壤肥力下降,引起高山草甸退化;密度过小时,高原鼠兔对维持高山草甸的氮循环贡献小,土壤肥力较低,高山草甸易退化。把高原鼠兔数量(密度)控制在合适范围之内,而不是全面灭杀。第二步,调知识,求答案:知识整合技能提升1.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1)判断生态环境问题每一种生态环境问题都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针对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可以判断该地区容易出现什么样的生态环境问题。知识整合技能提升1.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思路(2)分析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产生生态问题的原因有自然原因(多与区域特征有关),也有人为原因(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生活有关)。(2)分析产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3)掌握生态环境问题对策根据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掌握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措施,具体采取工程、生物、技术、生活、经济、政策、环保等措施。(3)掌握生态环境问题对策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措

施森林破坏东北、西南、华南滥垦滥伐,超出了森林抚育更新的能力森林火灾等封山育林、采育结合、退耕还林、改变林区经济结构草原退化内蒙古、青海、宁夏、新疆过度放牧、垦殖气候干旱、降水减少退牧还草、封育草场、舍饲养畜2.我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措生态问题主要分布区人为原因自然原因措

施湿地萎缩三江低地、湖滨、海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