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届高考复习最新6年高考4年模拟试题汇编:直线运动_第1页
【物理】届高考复习最新6年高考4年模拟试题汇编:直线运动_第2页
【物理】届高考复习最新6年高考4年模拟试题汇编:直线运动_第3页
【物理】届高考复习最新6年高考4年模拟试题汇编:直线运动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最新6年高考4年模拟(更新到 2010年高考)之直线运动第一部分 六年高考题荟萃2010年高考新题1.2010·天津·3质点做直线运动的 v-t图像如图所示,规定向右为正方向,则该质点在前 8s内平均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分别为A.0.25m/s 向右B.0.25m/s 向左C.1m/s 向右D.1m/s 向左答案:B2010·上海物理·12降落伞在匀速下降过程中遇到水平方向吹来的风,若风速越大,则降落伞(A)下落的时间越短(B)下落的时间越长(C)落地时速度越小(D)落地时速度越大【解析】根据H1gt2,下落的时间不变;2根据vvx2vy2,若风速越大,vy越大,则降落伞落地时速度越大;本题选D。本题考查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难度:中等。3.2010·全国卷Ⅰ·24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 0~60s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右图所示。⑴画出汽车在0~60s内的v-t图线;213060⑵求在这60s内汽车行驶的路程。0【答案】⑴速度图像为右图。-1⑵900mv/m·s-2【解析】由加速度图像可知前10s汽车匀加速,后20s汽车匀减速恰好停止,因为20图像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此两段的面积相等。最大速度为20m/s。所以速度图1060300像为右图。然后利用速度图像的面积求出位移。t/s1/61⑵汽车运动的面积为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段的位移之和。s s1 s2 s3 10 10 30 20 10 20 900m4.2010·新课标·24(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和200m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和l9.30s.假定他在100m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应时间是0.15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200m比赛时,反应时间及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比赛时相同,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时最大速率的96%.求:(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结果保留两位小数)解析:(1)加速所用时间t和达到的最大速率v,0vtv(9.690.15t)100,0vt96%v(19.300.15t)20022联立解得:t1.29s,v11.24m/s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a,v at,解得:a 8.71m/s22009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09·全国卷Ⅱ·15)两物体甲和乙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在 0~0.4s时间内的v-t 图象如图所示。若仅在两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则物体甲与乙的质量之比和图中时间t1分别为(B)A.1和0.30sB.3和0.30s3C.1和0.28sD.3和0.28s3解析:本题考查图象问题.根据速度图象的特点可知甲做匀加速,乙做匀减速.根据av3a甲a乙,F1F,得m甲,t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3m乙3由m甲m乙a410m/s21,得t=0.3s,B正确。乙0.40.4t(09·江苏物理·7)如图所示,以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 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2m/s2

,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C

).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2/61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如果距停车线 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解析:熟练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是处理问题的关键,对汽车运动的问题一定要注意所求解的问题是否与实际情况相符。如果立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1=2s内的位移xv0t11a1t12=20m>18m,此时汽车的速度2为v1v0a1t112m/s<12.5m/s,汽车没有超速,A项正确;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速度减为零需要时间t2v01.6s,此过程通过的位移为x21a2t226.4m,C项正确、D项错误。a22(09·江苏物理·9)如图所示,两质量相等的物块A、B通过一轻质弹簧连接,B足够长、放置在水平面上,所有接触面均光滑。弹簧开始时处于原长,运动过程中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在物块A、B从静止开始运动到第一次速度相等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

上施加一个水平恒力,( BCD )A.当A、B加速度相等时,系统的机械能最大B.当A、B加速度相等时, A、B的速度差最大C.当A、B的速度相等时, A的速度达到最大D.当A、B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解析:处理本题的关键是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和运动过程分析,使用图象处理则可以使问题大大简化。对A、B在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如图,F1为弹簧的拉力;当加速度大小相同为a时,对A有FF1ma,对B有F1ma,得F1F,在整个过程中A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减小而B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增大,在达到共同加速度2之前A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大于B的合力(加速度),之后A的合力(加速度)一直小于B的合力(加速度)。两物体运动的v-t图象如图,tl时刻,两物体加速度相等,斜率相同,速度差最大,t2时刻两物体的速度相等,A速度达到最大值,两实线之间围成的面积有最大值即两物体的相对位移最大,弹簧被拉到最长;除重力和弹簧弹力外其它力对系统正功,系统机械能增加, tl时刻之后拉力依然做正功,即加速度相等时,系统机械能并非最大值。4.(09·广东物理· 3)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知 ( AC )3/61A.0-2s内的加速度为 1m/s2B.0-5s内的位移为 10mC.第1s末与第3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D.第1s末与第5s末加速度方向相同解析:v-t图像反映的是速度 v随时t的变化规律,其斜率表示的是加速度, A正确;图中图像与坐标轴所围成的梯形面积表示的是 0-5s内的位移为 7m,在前5s内物体的速度都大于零,即运动方向相同, C正确;0-2s加速度为正,4-5s加速度为负,方向不同。(09·海南物理·7)一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合外力方向不变,大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设该物体在 t0和2t0时刻相对于出发点的位移分别是x1和x2,速度分别是 v1和v2,合外力从开始至 to时刻做的功是W1,从t0至2t0时刻做的功是W2,则 ( AC )A.x2 5x1 v2 3v1 B.x1 9x2 v2 5v1C.x2 5x1 W2 8W1 D.v2 3v1 W2 9W16.(09·海南物理·8)甲乙两车在一平直道路上同向运动,其 v t图像如图所示,图中 OPQ和 OQT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 s2 s1.初始时,甲车在乙车前方 s0处。 ( ABC )A.若s0 s1 s2,两车不会相遇B.若s0s1,两车相遇2次C.若s0s1,两车相遇1次D.若s0s2,两车相遇1次7.(09·广东理科基础·3)图1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一t图象。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0一ls内甲和乙的位移相等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解析:甲乙两物体在速度图象里的4/61图形都是倾斜的直线表明两物体都是匀变速直线

,乙是匀加速,甲是匀减速

,加速度方向不同

A对

C错;根据在速度图象里面积表示位移的方法可知在

0一

ls内甲通过的位移大于乙通过的位移

.B

错;根据斜率表示加速度可知甲的加速度大于乙的加速度,

D错。8.(09·广东理科基础·

9)物体在合外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的

v一

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 )A.在0—1s内,合外力做正功B.在0—2s内,合外力总是做负功 C.在1—2s内,合外力不做功 D.在0—3s内,合外力总是做正功解析:根据物体的速度图象可知, 物体0-1s内做匀加速合外力做正功, A正确;1-3s内做匀减速合外力做负功。根据动能定理 0到3s内,1—2s内合外力做功为零。9.(09·山东·

17)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

v-t

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

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

x表示物体的位移)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

( B )解析:由图甲可知前两秒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前两秒受力恒定, 2s-4s做正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且恒定, 4s-6s做负方向匀加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负,恒定, 6s-8s做负方向匀减速直线运动,所以受力为正,恒定,综上分析 B正确。考点:v-t图象、牛顿第二定律提示:在 v-t图象中倾斜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恒定,受力恒定。速度——时间图象特点:①因速度是矢量,故速度——时间图象上只能表示物体运动的两个方向, t轴上方代表的“正方向” ,t轴下方代表的是“负方向”,所以“速度——时间”图象只能描述物体做“直线运动”的情况,如果做曲线运动,则画不出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②“速度——时间”图象没有时间t的“负轴”,因时间没有负值,画图要注意这一点;③“速度——时间”图象上图线上每一点的斜率代表的该点的加速度,斜率的大小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④“速度——时间”图象上表示速度的图线与时间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5/6110.(09·广东文科基础· 56)下列运动图象中表示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C )二、非选择题11.(09年福建卷)21.如图甲,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为θ的光滑绝缘斜面,斜面处于电场强度大小为 E、方向沿斜面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劲度系数为 k的绝缘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斜面底端,整根弹簧处于自然状态。一质量为 m、带电量为 q(q>0)的滑块从距离弹簧上端为 s0处静止释放,滑块在运动过程中电量保持不变,设滑块与弹簧接触过程没有机械能损失,弹簧始终处在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大小为 g。(1)求滑块从静止释放到与弹簧上端接触瞬间所经历的时间 t1(2)若滑块在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最大速度大小为 vm,求滑块从静止释放到速度大小为 vm过程中弹簧的弹力所做的功 W;(3)从滑块静止释放瞬间开始计时,请在乙图中画出滑块在沿斜面向下运动的整个过程中速度与时间关系v-t图象。图中横坐标轴上的t1、t2及t3分别表示滑块第一次与弹簧上端接触、第一次速度达到最大值及第一次速度减为零的时刻,纵坐标轴上的v1为滑块在t1时刻的速度大小,vm是题中所指的物理量。(本小题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答案:(1)t12ms0;(2)W1mvm2(mgsinqE)?(s0mgsinqE);qEmgsin2k(3)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电场中斜面上的弹簧类问题。涉及到匀变速直线运动、运用动能定理处理变力功问题、最大速度问题和运动过程分析。(1)滑块从静止释放到与弹簧刚接触的过程中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设加速度大小为 a,则有qE+mgsin =ma ①6/61s01at12②2联立①②可得t12ms0③qEmgsin(2)滑块速度最大时受力平衡,设此时弹簧压缩量为 x0,则有mgsin qE kx0 ④从静止释放到速度达到最大的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mgsinqE)?(xmx0)W1mvm20⑤2联立④⑤可得W1mvm2(mgsinqE)?(s0mgsinqE)s2k(3)如图12.(09·江苏·13)(15分)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2㎏,动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28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2。(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8s时到达高度H=64m。求飞行器所阻力f的大小;(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6s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解析:(1)第一次飞行中,设加速度为a1匀加速运动H1a1t122由牛顿第二定律Fmgfma1解得f4(N)(2)第二次飞行中,设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 v1,上升的高度为 s1s112匀加速运动2a1t2设失去升力后的速度为a2,上升的高度为s27/61由牛顿第二定律 mg f ma2v1 a1t2s2

v122a2解得h s1 s2 42(m)(3)设失去升力下降阶段加速度为 a3;恢复升力后加速度为 a4,恢复升力时速度为 v3由牛顿第二定律 mg f ma3F+f-mg=ma4且v32 v32 h2a3 2a4V3=a3t332解得t3=(s)(或2.1s)213.(09·海南物理·15)(9分)一卡车拖挂一相同质量的车厢,在水平直道上以v0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其所受阻力可视为与车重成正比,与速度无关。某时刻,车厢脱落,并以大小为a2m/s2的加速度减速滑行。在车厢脱落t3s后,司机才发觉并紧急刹车,刹车时阻力为正常行驶时的3倍。假设刹车前牵引力不变,求卡车和车厢都停下后两者之间的距离。解析:设卡车的质量为M,车所受阻力与车重之比为;刹车前卡车牵引力的大小为F,卡车刹车前后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牛顿第二定律有f2Mg0①FMgMa1②MgMa③3MgMa2④设车厢脱落后,t3s内卡车行驶的路程为s1,末速度为v1,根据运动学公式有s1v0t1at12⑤2v1v0a1t⑥v122a2s2⑦8/61式中,s2是卡车在刹车后减速行驶的路程。设车厢脱落后滑行的路程为s,,有v022as⑧卡车和车厢都停下来后相距ss1s2s⑨由①至⑨式得sv024vt2at103a3032○带入题给数据得s36m○11评分参考:本题○式1分9分。①至⑧式各1分,1114.(09·上海物理·24)(14分)如图,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水平放置,电阻不计,导轨间距为l,左侧接一阻值为R的电阻。区域cdef内存在垂直轨道平面向下的有界匀强磁场,磁场宽度为s。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MN置于导轨上,与导轨垂直且接触良好,受到F=0.5v+0.4(N)(v为金属棒运动速度)的水平力作用,从磁场的左边界由静止开始运动,测得电阻两端电压随时间均匀增大。(已知l=1m,m=1kg,R=0.3,r=0.2,s=1m)1)分析并说明该金属棒在磁场中做何种运动;2)求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3)若撤去外力后棒的速度v随位移x的变化规律满足v=v0-B2l2x,且棒在运动到ef处时恰好静m(R+r)止,则外力 F作用的时间为多少?4)若在棒未出磁场区域时撤去外力,画出棒在整个运动过程中速度随位移的变化所对应的各种可能的图线。解析:(1)金属棒做匀加速运动, R两端电压 U I v,U随时间均匀增大,即 v随时间均匀增大,加速度为恒量;B2l2v(2)F-R+r=ma,以F=0.5v+0.4B2l2代入得(0.5- )v+0.4=a9/61a与v无关,所以a=0.4m/s2,(0.5-B2l2)=0R+r得B=0.5T(3)x1at2,vB2l22m(R+r)得:0.2t2+0.8t-1=0,t=1s,(4)可能图线如下:

x2=at,x1+x2=s,所以1at2+m(R+r)22at=s2Bl2008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08宁夏理综17)甲、乙两车在公路上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两图象在t=t时相交1于P点,P在横轴上的投影为Q,△OPQ的面积为S.在t=0时刻,乙车在甲车前面,相距为d.已知此后两车相遇两次,且第一次相遇的时刻为t′,则下面四组t′和d的组合可能的是()A.tt1,dSB.t1t1,d1S24t1t1,d1D.t1t1,d3C.22S24S答案D解析假设t′=t1,由v-t图象可知在t1时刻v甲=v乙,由于甲做匀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则若在t1时刻第一次相遇,也就不会存在第二次相遇的问题,与已知条件两次相遇相矛盾.当t′=1t1时,v乙<v甲,发生两次相遇是可能的.2对于乙:v乙t1v乙t1vt1vt1,x乙282210/61对于甲:x甲=v·t1dx乙2所以:vtv31dt1,d288vt1因为Sv,所以d3S.t1242.(08广东10)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图象,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t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在0~t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在t1~t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在t3~t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答案BD解析如右图所示,t1时刻,实线上A点的切线为AB,实际加速度为AB的斜率,由图可知虚线反映的加速度小于实际加速度,故选项A错误;在v-t图象中,位移等于所对应图线与坐标轴所包围的面积,0~t1时间内,虚线所对应的位移大于实线所对应的位移,由vs,故选项B正确;在t1~t2时间内,虚线计知,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t算出的位移比实际小,故选项C错误;t~t时间内虚线为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此线反映的运动为匀速直线运34动,故选项D正确.3.(08山东理综17)质量为15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求()A.前2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B.前l0 s内汽车的加速度C.前l0 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D.15~25s内合外力对汽车所做的功答案 ABD解析 由v-t图象的斜率表示加速度大小 ,这样由牛顿第二定律可求出合力 ,由v-t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表11/61示位移大小,位移除以相应时间就求出平均速度大小 ,由力和位移可求出合外力的功 .4.(08 全国Ⅰ15)如图,一辆有动力驱动的小车上有一水平放置的弹簧 ,其左端固定在小车上 ,右端与一小球相连 .设在某一段时间内小球与小车相对静止且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若忽略小球与小车间的摩擦力 ,则在此段时间内小车可能是( )A.向右做加速运动B.向右做减速运动C.向左做加速运动D.向左做减速运动答案AD解析研究对象小球所受的合外力等于弹簧对小球的弹力,方向水平向右,由牛顿第二定律的同向性可知,小球的加速度方向水平向右.由于小球的速度方向可能向左,也可能向右,则小球及小车的运动性质为:向右的加速运动或向左的减速运动.5.(08广东理科基础10)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得到的正确结果是()A.t=1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1.0m/s2B.t=5s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0.752m/sC.第3s内物体的位移为1.5mD.物体在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大答案 B解析 t=1s时物体加速度大小为 1.5 m/s2;t=5s时物体加速度大小为 0.75m/s2;第3s内的位移为 3m;物体加速过程的位移比减速过程的位移小 .二、非选择题6.(08 四川理综 23)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 ,当B车在A车前84m处时,B车速度为 4m/s,且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 ,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 .A车一直以 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 ?答案 6s解析 设A车的速度为 vA,B车加速行驶时间为 t,两车在t0时相遇.则有sA vAt0 ①12/61sBvBt1at2(vBat)(t0t)②2式中,t0=12s,sA、sB分别为A、B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依题意有sAsBs③式中 s=84m,由①②③式得t2tt2(vBvA)t0s0④20a代入题给数据得vA=20m/s,vB=4m/s,a=2m/s2有t2-24t+108=0 ⑤式中t的单位为 s.解得t1=6s,t2=18s⑥t=18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s27.(08全国Ⅰ23)已知O、A、B、C为同一直线上的四点.AB间的距离为l,BC间的距离为l,一物体自O点由12静止出发,沿此直线做匀加速运动,依次经过A、B、C三点,已知物体通过AB段与BC段所用的时间相等.求O与A的距离.答案(3l1l2)28(l2l1)解析设物体的加速度为a,到达A点的速度为v,通过AB段和BC段所用的时间为t,则有0l1v0t1at2①2l1l22v0t2at2②联立①②式得l2l1at2③3l1l22v0t④v02设O与A的距离为l,则有l⑤2a联立③④⑤式得 l (3l1l2)28(l2 l1)13/618.(08山东理综 38)一个物体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 ,外面扣一质量为 M的盒子,如图1所示.现给盒子一初速度v0,此后,盒子运动的 v-t图象呈周期性变化 ,如图2所示.请据此求盒内物体的质量 .答案 M解析 设物体的质量为 m,t0时刻受盒子碰撞获得速度 v,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v0=mv ①3t0时刻物体与盒子右壁碰撞使盒子速度又变为 v0,说明碰撞是弹性碰撞1mv021mv2②22联立①②解得m=M③(也可通过图象分析得出v0=v,结合动量守恒,得出正确结果)2004-2007 年高考题一、选择题1.(07北京理综 18)图示为高速摄影机拍摄到的子弹穿透苹果瞬间的照片 .该照片经放大后分析出 ,在曝光时间内,子弹影像前后错开的距离约为子弹长度的 1%~2%.已知子弹飞行速度约为 500m/s,由此可估算出这幅照片的曝光时间最接近()A.10-3sB.10-6sC.10-9sD.10-12s答案B解析子弹的长度约为5cm,则曝光时间内子弹移动的距离为s=5×1%cm=0.05cm=5×10-4m,曝光时间s5104106sst=v5002.(07广东理科基础1)下列物理量为标量的是()A.平均速度B.加速度C.位移D.功14/61答案 D解析 平均速度、加速度、位移是矢量 ,功是标量,选项D正确.3.(07 广东理科基础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体竖直向下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的运动就是自由落体运动在自由落体运动过程中,不同质量的物体运动规律相同D.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位移与时间成反比答案 C解析 由静止开始只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是自由落体运动 ,在自由落体运动中 ,由于加速a=g,所以其运动规律与质量无关,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s1222gt,s与t成正比.4.(06四川理综14)2006年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04架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为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A.vtB.vt2C.2vtD.不能确定答案B解析战机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的平均速度vv,则其运动距离svtvt.225.(06广东2)a、b两物体从同一位置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加速时,物体a的加速度大于物体b的加速度B.20秒时,a、b两物体相距最远C.60秒时,物体a在物体b的前方D.40秒时,a、b两物体速度相等 ,相距200m答案 C解析 从v-t图象可以看出 ,b的加速度大于 a的加速度;20 s时,a的速度为 40m/s,而b的速度为零,故在继15/61续运动过程中,两者距离仍增大;v-t图线下包含的面积是位移,从图线与t轴的面积看,60秒时,a运动的位移比b大,故a在b的前方;t=40秒时,sa=1300m,sb=400m,两者相距s=900m.6.(07广东理科基础3)如图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A.前两秒加速度为5m/s2B.4 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C.6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D.8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答案 A解析从v-t图象可以看出,前2s物体运动的加速度v10m/s25m/s2;在v-t图像中,图线下面at2包含的面积是位移,4s末位移s41410m20m;末位移s61410m1210m10m;2228s末的位移为零,物体回到出发点.7.(07宁夏理综16)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t=0时刻同时经过公路旁的同一个路标.在描述两车运动的v-t图中(如图),直线a、b分别描述了甲乙两车在0~20秒的运动情况.关于两车之间的位置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在0~10秒内两车逐渐靠近在10~20秒内两车逐渐远离C.在5~15秒内两车的位移相等D.在t=10秒时两车在公路上相遇答案 C解析 从v-t图象可以看出,0~10秒内两物体距离越来越大 ,逐渐远离;10~20秒内两车距离越来越小 ,逐渐靠近;5~15秒内a、b的v-t图线下所包围面积相等 ,故位移相等;t=10秒时,两车速度相同 ,相距最远,故只有C项正确.8.(06 上海理综 7)如图是一娱乐场的喷水滑梯 .若忽略摩擦力,人从滑梯顶端滑下直到入水前 ,速度大小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最接近图 ( )16/61答案 B解析 从滑梯图可以看出 ,人从滑梯顶端滑下到入水前 ,可分为四个物理过程 ,即:斜面、水平面、斜面、水平面,在斜面上物体做加速运动 ,在水平面上物体做匀速运动 ,故B选项正确.9.(05 北京理综 19)一人看到闪电 12.3s后又听到雷声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约为 330~340m/s,光速为3×108m/s,于是他用 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 4.1km.根据所学的物理知识可以判断 ( )A.这种估算方法是错误的 ,不可采用B.这种估算方法可以比较准确地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与观察者的距离C.这种估算方法没有考虑光的传播时间 ,结果误差很大D.即使声速增大 2倍以上,本题的估算结果依然正确答案 B解析 在研究问题时 ,为了抓住主要矛盾 ,同时使问题得到简化 ,总是要忽略次要矛盾 .光速和声速相差很大 ,在传播 4.1km 的距离时,光运动的时间非常小 ,对于估算来说完全可以忽略 ,其运算方法是 :声速 v=340m/s=0.34 km/s∴s=vt=0.34t≈tkm,显然声速加倍后不再成立 .310.(06 上海13)如图所示,一足够长的固定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 37°,物体A以初速度 v1从斜面顶端水平抛出 ,物体B在斜面上距顶端 L=15m处同时以速度v2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 ,经历时间 t物体A和B在斜面上相遇,则下列17/61各组速度和时间中满足条件的是(sin37°=0.6,cos37°=0.8,g=10m/s2)()A.v=16m/s,v=15m/s,t=3sB.v=16m/s,v=16m/s,t=2s1212C.v=20m/s,v=20m/s,t=3sD.v=20m/s,v=16m/s,t=2s1212答案C1gt2,t=2v1tan373v1,时间t内平抛物体的水平解析设平抛物体落到斜面上的时间为t,则tan37°=2v1tg2g位移:xv1tv21gt2v2.时间t内B物体的位移sBv2tvv31,竖直位移y913212g28g2gA、B两物体相碰时,满足x2y2sBLv2vv1整理得:15.把各选项值代入得:v1=20m/s,v2=20m/s,t=3s符合上式,故C选项正确.1512g8g11.(04广东9)一杂技演员,用一只手抛球、接球.他每隔0.40s抛出一个球,接到球便立即把球抛出.已知除抛、接球的时刻外,空中总有4个球,将球的运动近似看作是竖直方向的运动,球到达的最大高度是(高度从抛球点算起,取g=10m/s2)() D.4.0 m答案

C解析

假设某时刻刚好有一球

A抛出手,由题意知空中有

4个球,过

0.4 s就有一个球落在手中

,那么

A球过1.6 s落入手中

,A

球上升到最高点只需

0.8 s,

h

1

gt2

3.2m

.212.(04

全国卷Ⅰ

15)如图所示,ad、bd、cd

是竖直面内三根固定的光滑细杆

,a、b、c、d位于同一圆周上

,a

点为圆周的最高点

,d

点为最低点

.每根杆上都套着一个小滑环(圆中未画出)

,三个滑环分别从

a、b、c

处释放(初速为

0),用

t1、t2、t3依次表示各滑环到达

d所用的时间

,则

(

)A.t1<t2<t3

B.t1>t2>t3

C.t3>t1>t2

D.t1=t2=t3答案

D解析 设圆环直径为 d,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 ,则杆长可表示为 dsin α,下滑加速度 a=gsinα.据18/611s=2

at2知dsin α=1gsinα·t22由于t与α无关,故下滑时间相同 .二、非选择题13.(06 全国卷Ⅰ23)天空有近似等高的浓云层 .为了测量云层的高度 ,在水平地面上与观测者的距离 d=3.0 km处进行一次爆炸 ,观测者听到由空气直接传来的爆炸声和由云层反射来的爆炸声时间上相差 t=6.0 s.试估算云层下表面的高度 .已知空气中的声速 v=1 km/s.3答案 2.0×103m解析 如右图所示,A表示爆炸处,O表示观测者所在处 ,h表示地面与云层下表面的高度.用t1表示爆炸声直接传到 O处所经时间,则有d=vt1 ①用t2表示爆炸声经云层反射到达 O处所经时间,因为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故有2 (d)2 h2 vt2 ②2已知 t2-t1= t ③联立①、②、③式,可得h=1(vt)22dvt2代入数据得 h=2.0×103m14.(06上海20)要求摩托车由静止开始在尽量短的时间内走完一段直道,然后驶入一段半圆形的弯道,但在弯道上行驶时车速不能太快,以免因离心作用而偏出车道.求摩托车在直道上行驶所用的最短时间.有关数据见表格.启动加速度a14m/s2制动加速度a28m/s2直道最大速度v140m/s弯道最大速度v220m/s直道长度s218m19/61某同学是这样解的:要使摩托车所用时间最短,应先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1=40m/s,然后再减速到21v1=⋯;t2=v1v2=⋯;t=t1+t2a2a1你认为这位同学的解法是否合理?若合理,请完成计算;若不合理,请说明理由,并用你自己的方法算出正确结果.答案不合理11s解析v110s,减速时间vv22.5s,所以加速距离上述解法不合理,因为加速时间t1=t2=1a1a2s1=v1t1200m,减速距离s2=v1v2t275m,又因s1+s2>s,故解法不合理.22摩托车先以a1=4m/s2加速到最大速度vm,又以加速度22减速到v2=20m/s,恰完成直道s=218m的a=8m/svm2,减速距离vm2v22距离,这样用时最短.则:加速距离s=s2=2a22a1所以:vm2vm2v22s2a1 2a2代入数据得:vm=36 m/s加速时间t1vm36s9s=4a1减速时间tvmv236202a28故最短时间 t=t1+t2=9 s+2s=11s15.(04 广西14)一路灯距地面的高度为 h,身高为l的人以速度 v匀速行走,如图所示.(1)试证明人的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 .(2)求人影的长度随时间的变化率 .答案lv(1)见解析(2)hl解析(1)设t=0时刻,人位于路灯的正下方O处,在时刻t,人走到S处,根据题意有OS=vt①过路灯P和人头顶的直线与地面的交点M为t时刻人头顶影子的位置,如图所示,OM为人头顶影子到O点的距离,由几何关系,有20/61hl②OMOMOS联立①②得OM=hvt③hl因OM与时间t成正比,故人头顶的影子做匀速运动.(2)由图可知,在时刻t,人影的长度为SM,由几何关系,有SM=OM-OS④由①③④式得SM=lvthl可见影长SM与时间t成正比,所以影长随时间的变化率为k=lvhl16.(07全国卷Ⅰ23)甲乙两运动员在训练交接棒的过程中发现:甲经短距离加速后能保持9m/s的速度跑完全程;乙从起跑后到接棒前的运动是匀加速的.为了确定乙起跑的时机,需在接力区前适当的位置设置标记.在某次练习中,甲在接力区前s0=13.5m处作了标记,并以v=9m/s的速度跑到此标记时向乙发出起跑口令.乙在接力区的前端听到口令时起跑,并恰好在速度达到与甲相同时被甲追上,完成交接棒.已知接力区的长度为L=20m.求:此次练习中乙在接棒前的加速度a.(2)在完成交接棒时乙离接力区末端的距离 .答案2(1)3m/s(2)6.5m解析(1)在甲发出口令后,甲、乙达到共同速度所用时间为v①t1at2a设在这段时间内甲、乙的位移分别为s1和s2,则s2②2s1=vt③s=s+s0④12联立①、②、③、④式解得:av23m/s22s0(2)在这段时间内,乙在接力区的位移为s2v213.5m2a完成交接棒时,乙与接力区末端的距离为L-s2=20m-13.5m=6.5m17.(05全国卷Ⅰ23)原地起跳时,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从开始蹬地到离地是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加速过程中重心上升的距离称为“加速距离” .离地后重心继续上升 ,在此过程中重心上升的最大距离称为“竖直21/61高度”.现有下列数据:人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 d1=0.50m,“竖直高度” h1=1.0 m;跳蚤原地上跳的“加速距离”d2=0.00080 m,“竖直高度” h2=0.10 m.假想人具有与跳蚤相等的起跳加速度 ,而“加速距离”仍为0.50m,则人跳的“竖直高度”是多少?答案62.5m解析 用a表示跳蚤起跳的加速度 ,v表示离地时的速度 ,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v2=2ad2 ①v2=2gh2 ②若假想人具有和跳蚤相同的加速度 a,令v1表示在这种假想下人离地时的速度 ,H表示与此相应的竖直高度 ,则对加速过程和离地后上升过程分别有v122ad1③v122gH④由以上各式可得 H h2d1d2代入数值,得H=62.5m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2010届高三联考题 直线运动题组一一、选择题1.2010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 某玩具小车以初速度 v0沿足够长的斜面从底端向上滑去, 此后该小车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不可能 是 ( C )...2.2010年安徽省“江南十校”届高三联考 磕头虫是一种不用足跳但又善于跳高的小甲虫。当它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时,将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空22/61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背纵肌,使重心迅速向下加速,背部猛烈撞击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便将其弹向空中。弹射录像显示,磕头虫拱背后重心向下加速(视为匀加速)的距离大约为 0.8mm,弹射最大高度为 24cm。而人原地起跳方式是,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向上加速,假想加速度与磕头虫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重心上升高度为 0.5m,那么人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空气阻力不计,设磕头虫撞击地面和弹起的速率相等) ( A ).150m.75m.15m.7.5m3.福建省泉州市四校 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如图是一辆汽车做直线运动的 s-t 图像,对线段 OA、AB、BC、CD所表示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A.OA段运动速度最大B.AB段物体做匀速运动C.CD段的运动方向与初始运动方向相反D.运动4h汽车的位移大小为 30km4.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 2010届高三三月联考 在物理学的重大发现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方法,如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极限思想法、类比法和科学假说法、建立物理模型法等等.以下关于所用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假设法B.根据速度定义式

v

x

,当

t非常非常小时,

x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

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t

t限思想方法C.在探究加速度、力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时,先保持质量不变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再保持力不变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该实验应用了控制变量法D.在推导匀变速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5.2010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

一个小石子从离地某一高度处由静止自由落下,

某摄影爱好者恰好拍到了它下落的一段轨迹

AB。该爱好者用直尺量出轨迹的长度,如图所示,已知曝光时间为

1

s,则小石子1000出发点离

A点距离约为

(

C )A.6.5mB.10mC.20mD.45m23/616.河南省桐柏实验高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E被分成四个相等的部分,一物体由A点从静止释放,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D)A.物体到达各点的速率之比vB:vC:vD:vE=1:2:3:2A2CBB.物体到达各点经历的时间tE=2tB=tD2tC=D3EC.物体从A到E的平均速度v=vBD.物体通过每一部分时,其速度增量vB-vA=vC-vB=vD-vC=vE-vD7.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2010届高三三月联考在平直道路上,甲汽车以速度v匀速行驶。当甲车司机发现前方距离为d处的乙汽车时,立即以大小为a1的加速度匀减速行驶,与此同时,乙车司机也发现了甲,立即从静止开始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沿甲运动的方向匀加速运动。则(D).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减小.甲、乙两车之间的距离一定不断增大C.若v2(a1a2)d,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D.若v2(a1a2)d,则两车一定不会相撞8.湖南省长沙市一中·雅礼中学2010届高三三月联考2008年北F/N京奥运会上何雯娜夺得中国首枚奥运会女子蹦床金牌。为了测量运动员跃起的高度,可在弹性网上安装压力传感器,利用传感器O2.34.35.46.9t/s1.1记录运动员运动过程中对弹性网的压力,并由计算机作出压力-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运动员在空中运动时可视为质点,则可求运动员跃起的最大高度为(g取10m/s2)(B)A.7.2mB.5.0mC.1.8mD.1.5m二、非选择题9.河南省南召二高 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 水平传送带长 10m,以2m/s速度匀速运动。若被传送物体从静止开始放上其左端,则经 ____________s将过另一端,已知 0.1,取g=10m/s2。答案:624/61题组二一、选择题1.合肥一六八中学 2010届高三第二次段考 一个物体从 A点运动到 B点,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C )A.物体的位移一定等于路程B.物体的位移与路程的方向相同,都从 A指向BC.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总是小于或等于它的路程D.物体的位移是直线,而路程是曲线2.河南省开封高中 2010届高三上学期 1月月考如下图所示的水平传送带静止时,一个小物块 A以某一水平初速度从传送带左端冲上传送带, 然后从传送带右湍以一个较小的速度 v滑出传送带;若传送带在皮带轮带动下运动时,A物块仍相同的水平速度冲上传送带,且传送带的速度小于 A的初速度,则( AC )A.若皮带轮逆时针方向转动, A物块仍以速度 v离开传动带B.若皮带轮逆时针方向转动, A物块不可能到达传送带的右端C.若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 A物块离开传送带的速度仍可能为 vD.若皮带轮顺时针方向转动, A物块离开传送带右端的速度一定大于 v3.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 如图为一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根据此图象说法中不正确的是:(D)v/ms-1A.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2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20B.t=2s物体离出发点最远0C.t=4s物体回到出发点1234t/s-2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4.浙江省金华一中 2010届高三12月联考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甲所示,河水的流速随与河岸的距离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若要使船以最短时间渡河,则( B)A.船渡河的最短时间是 60s25/61.船在行驶过程中,船头始终与河岸垂直C.船在河水中航行的轨迹是一条直线D.船在航行中相对于河水的最大速度是 5m/s天津市五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直线运动的两个物体Ⅰ、Ⅱ的速度图象如图4所示。在0-t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vv2ⅠA.Ⅰ、Ⅱ两个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都在不断减小B.Ⅰ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增大,Ⅱ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不断减小v1ⅡC.Ⅰ物体的位移不断增大,Ⅱ物体的位移不断减小ott图4D.Ⅰ、Ⅱ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v1+v2)/2贵州省遵义一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 .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为负方向时,则速度一定变小 B.物体的速度变化越快,则加速度就越大C.物体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则速度方向也保持不变 D.物体加速度的大小不断变小,则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7. 贵州省开阳三中 2010届高三10月月考物体从O点出发,沿水平直线运动,取向右的方向为运动的正方向,其v-t图如右图所示,则物体在最初的 4s内(C)A.物体始终向右运动B.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方向始终向右C.前2s物体在O点的左边,后 2s在O点的右边D.t=2s时刻,物体与 O点距离最远8.北京市昌平一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某人欲估算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他假设飞机停止运动前在平直跑道上做匀减速运动,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的距离为s,从着陆到停下来所用的时间为t,则飞机着陆时的速度为(B)A.sB.2sC.sD.s到2s之间的某个值tt2ttt9.上海市六校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一质点自x轴原点O出发,沿正方向以加速度a运动,经过to时间速度变为v0,接着以–a加速度运动,当速度变为–vo时,加速度又变为a,直至速度变为vo时,加速度再变为–a,24直至速度变为–voC)8⋯⋯,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质点一直沿x轴正方向运动B)质点将在x轴上—直运动,永远不会停止C)质点运动过程中离原点的最大距离为votoD)质点最终静止时离开原点的距离一定大于voto10.福建省季延中学 09-10 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 在交通事故的分析中,刹车线的长度是很重要的依据,刹车线是汽车刹车后,停止转动的轮胎在地面上滑动时留下的痕迹.在某次交通事故中,汽车的刹车线长度是 14m26/61设汽车轮胎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0.7,取g=10m/s2,则汽车开始刹车时的速度大小为(C)A .7m/s B .10m/s C .14m/s D .20m/s11. 湖南省同升湖实验学校 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一个小孩在绷床上做游戏,从高处落到绷床上后又被弹回到原高度。在他从高处开始下落到弹回至原高度的整个过程中,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图中Oa段和de段为直线,则根据此图可知(AC)A.小孩和绷床接触的时间段为t1~t5B.小孩和绷床接触的时间段为t2~t4C.在运动过程中小孩加速度最大的时刻是t3D.在运动过程中小孩加速度最大的时刻是t2、t412.合肥一六八中学复读年级第二次段考物体A、B的s-t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A)A.从第3s起,两物体运动方向相同,且vA>vBB.两物体由同一位置开始运动,但物体A比B迟3s才开始运动C.在5s内物体的位移相同,5s末A、B相遇D.5s内A、B的平均速度相等13.北京市昌平一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在军事演习中,某空降兵从飞机上跳下,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在t1时刻,速度达较大值v1时打开降落伞,做减速运动,在t2时刻以较小速度v2着地。他的速度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空降兵在0~t1或t1~t2时间内的的平均速度v的结论正确的是(A)A.0~t1v1B.0~t1v1vv22C.t1~t2vv1v2Dv1v22.t1~t2,v214.福建省季延中学09-10学年高三上学期阶段考试两个质点甲与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B)A.第4s末甲、乙将会相遇B.在第2s末甲、乙速度相等C.在第4s末甲、乙速度相等D.第2s末甲、乙将会相遇15.合肥一六八中学 2010届高三第二次段考 如图示①②是两个物体甲、乙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象,它们的加速度分别是 a1、a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反D.甲的加速度数值比较大v/(ms-1)16. 湖南省同升湖实验学校 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质量为1500kg的汽车在平直的 30公路上运动, v-t 图像如图所示,由此可求得 ( B)A. 前25s内汽车的平均速度27/61

2010O 5 10 15 20 t/sB.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 C.前10s内汽车所受的阻力 D.15~25s内合外力对汽车做的功 17.北京市昌平一中vt-v0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 现在的物理学中加速度的定义式为a=,而历史上有些科学家曾把相等位移内速度变化t相等的单向直线运动称为“匀变速直线运动”(现称“另类匀变速直线运动”),“另类加速度”定义为A=t00和t分别表示某段位移内的初速度和末速度。>0表示物体做加速运动,<0表示物体做减速运v-v,其中vvssAA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A.若A不变,则a也不变B.若A不变,则物体在位移中点处的速度比v0+vt大2v0+vtC.若a不变,则物体在中间时刻的速度为D.若a>0且保持不变,则 A逐渐变小

218. 合肥一六八中学复读年级第二次段考 在下面所说的物体运动情况中,不可能出现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大,而加速度为零。 (D)物体在某时刻运动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C.运动的物体在某时刻速度为零,而其加速度不为零。D.作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当物体加速度减小时,它的速度也减小。19.广西桂林十八中 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物理试卷 在如图所示的位移 x一时间 t 图象和速度 v一时间图象中,给出的四条图线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四辆车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运动的情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 ).甲车做曲线运动,乙车做直线运动.0~t1时间内,甲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车通过的路程C.丙、丁两车在 t2时刻相距最远D.0~t2,时间内. 丙、丁两车的平均速度相等20. 湖南省同升湖实验学校 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 如图所示,斜面的倾角为 ,人以速度v跨过定滑轮匀速拉动绳子,当拉小车的绳子与斜面斜边的夹角为 时,小车沿斜面上升的速度为(B)A.vvC.vcosB.coscos()D.v贵州省开阳三中2010届高三10月月考某人横渡一河流,船划行速度和水流动速度一定,21.cos( )28/61此人过河最短时间为

t1;若此船用最短的位移过河,则需时间为

t2,若船速大于水速, 则船速与水速之比为A)A.t2B.t2C.t1D.t1t1t2t22t12t12t2222.天津市五校201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如图6所示,小球沿足够长的斜面向上做匀变速运动,依次经a、b、c、d到达最高点e.已知ab=bd=6m,bc=1m,小球从a到c和从c到d所用的时间都是2s,设小球经b、c时的速度分别为vb、vc,则(BD)A.vb8m/sB.vc=3m/sbcdeaC.de=3mD.从d到e所用时间为4s图623.合肥一六八中学复读年级第二次段考一个从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从开始运动起,连续通过三段位移的时间分别是 1s、2s、3s,这三段位移的长度之比和这三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之比分别是(B)A.1:22:32,1:2:3B.1:23:33,1:22:32C.1:2:3,1:1:1D.1:3:5,1:2:324.安徽省利辛二中2010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如图甲所示,据此判断图乙F-t图像(F表示物体所受合力),四个选项中正确的是(B)湖南省同升湖实验学校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轿车的加速度大小是衡量轿车加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近来,一些高级轿车的设计师在关注轿车加速度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做“加速度的变化率”,用“加速度的变化率”这一新的概念来描述轿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并认为,轿车的加速度变化率越小,乘坐轿车的人感觉越舒适。下面四个单位中,适合做加速度的变化率单位的是 ( C) A.m/s29/61B.m/s2C.m/s3D.m/s426.合肥一六八中学2010届高三第二次段考在某高处A点,以v0的速度同时竖直向上与向下抛出a、b两球,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B)A.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v/gB.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为2v0/g0C.两球落地的时间差与高度有关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27.湖北省黄冈中学2010届高三10月月考如图所示,在倾角θ=37的固定斜面上放置一质量 M=1kg、长度L=3m的薄平板 AB.平板的上表面光滑,其下端 B与斜面底端 C的距离为 7m.在平板的上端 A处放一

ABθC质量m=0.6kg的滑块,开始时使平板和滑块都静止,之后将它们无初速释放.设平板与斜面间、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0.5,求滑块与平板下端 B到达斜面底端 C的时间差t.(sin370=0.6,cos370=0.8,g=10m/s2)解:对薄板,由于 Mgsin37o<(M+m)gcos37o,故滑块在薄板上滑动时,薄板静止不动.对滑块:在薄板上滑行时加速度 a1=gsin37o=6m/s2,到达B点时速度v2a1L6m/s(3分)滑块由B至C时的加速度a2=gsin37-°gcos37o=2m/s2,设滑块由B至C所用时间为t,则LBCvt1(3a2t2,解得t=1s分)2对薄板,滑块滑离后才开始运动,加速度a=gsin37°-gcos37o=2m/s2,滑至C端所用时间为t',则LBC1at2,解得t7s(3分)2滑块与平板下端B到达斜面底端C的时间差为ttt(71)s1.65s(1分)28.江西省吉水中学高三第二次月考物理试卷如图所示,一质点沿半径为r=20cm的圆周自A点出发,逆时针运动2s,运动3圆周到达B点,求:B4(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2)质点的平均速度大小和平均速率。A解:(1)质点的位移是由A点指向B点的有向线段,位移大小为线段AB的长度,由图中几何关系可知sr2r22r28.3cm位移方向由A点指向B点.质点的路程为质点绕3圆周的轨迹长度,则l32r322094.2cm44430/61(2)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s位移得ts 28.3v cm/s=14.2cm/st 2平均速度方向是由 A指向B.质点的平均速率为vl位移94.2cm/s=47.1cm/st229.贵州省开阳三中2010届高三10月月考A、B两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当B车在A车前84m处时,B车速度为4m/s,且正以2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B车加速度突然变为零。A车一直以20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12s后两车相遇。问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是多少?解:设A车的速度为vA,B车加速行驶时间为t,两车在t0时相遇。则有sAvAt0①sBvBt1at2(vBat)(t0t)②2式中,t0=12s,s、s分别为A、B两车相遇前行驶的路程。依题意有ABsAsBs③式中s=84m。由①②③式得t22t0t2(vBvA)t0s0④a代入题给数据vA=20m/s,vB=4m/s,a=2m/s2,有224t1080⑤t式中矿的单位为s。解得t1=6s,t2=18s⑥t2=18s不合题意,舍去。因此,B车加速行驶的时间为6s。30.湖南省同升湖实验学校2010届高三第三次月考猎狗能以最大速度v110m/s持续地奔跑,野兔只能以最大速度v28m/s的速度持续奔跑。一只野兔在离洞窟s1200m处的草地上玩耍,被猎狗发现后径直朝野兔追来。兔子发现猎狗时,与猎狗相距s260m,兔子立即掉头跑向洞窟。设猎狗、野兔、洞窟总在同一直线上,求:野兔的加速度至少要多大才能保证安全回到洞窟。解析:设野兔的加速度至少为a才能安全回洞窟,时间为t对猎狗s1s2v1t(2分)得t26s(1分)对野兔31/612s1200m/s>v2,不符合题设若一直加速,则到达洞窟的速度v13t故野兔应先加速后以v2匀速(判断2分)设加速时间为t0,则有s11v1t0v1(tt0)(4分)2得t02s(1分)故av14m/s2(2分)t0题组三一、选择题1.安徽省两地 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检测 以速度 v0水平抛出一小球,如果从抛出到某时刻小球的竖直分位移与水平分位移大小相等,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C ).此时小球的竖直分速度大小等于水平分速度大小B.此时小球的速度大小为 2 v0C.小球运动的时间为 2v0/g.此时小球速度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同2.湖北省襄樊四中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某人横渡一河流,船划行速度和水流动速度一定,此人过河最短时间为t1;若此船用最短的位移过河,则需时间为t2,若船速大于水速,则船速与水速之比为(A)t2B.t2C.t1t1A.D.t22t12t1t12t22t23.贵州省兴义市清华实验学校 2010届高三 9月月考甲、乙两物体都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甲物体的加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加速度,则在某一段时间内 ( C ).甲的位移一定比乙的大.甲的平均速度一定比乙的大C.甲的速度变化一定比乙的大.甲受到的合外力一定比乙的大4.河南省武陟一中 201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如图所示,以 8m/s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绿灯还有 2s将熄灭,此时汽车距离停车线 18m。该车加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2m/s2,减速时最大加速度大小为 5m/s2。此路段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为 12.5m/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C)停A.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可能通过停车线车线32/6118m.如果立即做匀加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通过停车线汽车一定超速C.如果立即做匀减速运动,在绿灯熄灭前汽车一定不能通过停车线D.如果距停车线5m处减速,汽车能停在停车线处5.山东省兖州市 2010届高三上学期模块检测 一遥控玩具小车在平直路上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 B )A.15s末汽车的位移为 300mB.20s末汽车的速度为一 lm/sC.前10s内汽车的加速度为D.前25s内汽车做单方向直线运动6.广东省蓝田中学 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 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的正确说法(BD)①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②高速公路上沿直线高速行驶的轿车为避免事故紧急刹车③运动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④太空的空间站在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A.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B.轿车紧急刹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因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D.尽管空间站做匀速圆周运动,加速度也不为零7.湖南省长沙市一中2010届上学期高三第二次月考电梯内的地板上竖直放置一根轻质弹簧,弹簧上方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当电梯静止时弹簧被压缩了x1;当电梯运动时弹簧被压缩了x2,且有x2>x1,试判断电梯运动的可能情况是(AD)A.匀加速上升B.匀加速下降C.匀减速上升D.匀减速下降8.福建省龙岩二中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已知心电图记录仪的出纸速度(纸带移动的速度)是2.5cm/s,如图所示是仪器记录下来的某人的心电图,图中每个小方格的边长为0.5cm,由此可知(A)A.此人的心率约为75次/分B.此人的心率约为125次/分C.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75sD.此人心脏每跳动一次所需时间约为0.60s9.江苏省淮阴中学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如图所示,小球从竖直砖墙某位置静止释放,用频1闪照相机在同一底片上多次曝光,得到了图中1、2、3、4、5⋯所示小球运动过程中每次曝光2的位置.连续两次曝光的时间间隔均为T,每块砖的厚度为d。根据图中的信息,下列判断错3.33/6145误的是 ( A ).A.位置“1”是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小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小球下落的加速度为dT2D.小球在位置“3”的速度为7d2T10.上海市建平中学2010届高三摸底测试我国著名的田径运动员刘翔多次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在奥运会的110m栏的决赛中,终点处有一站在跑道侧面..的摄影记者用照相机给他拍摄最后冲刺的身影,摄影记者使用的照相机的光圈(控制进光量的多少)是16,快门(曝光时间)是1s,得到照片后测得照片中刘翔的身高为h,胸60部模糊部分的宽度为L,已知刘翔的身高为H。由以上数据可以知道刘翔的(B)A、110m栏成绩B、冲线速度C、110m内的平均速度D、110m栏比赛过程加速度的大小11.湖北省襄樊四中2010届高三摸底考试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依次通过A、B、C三点,位移SAB=SBC.已知物体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3m/s,在B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为6m/s,那么物体在B点时的即时速度的大小为(C)A.4m/sB.4.5m/sC.5m/sD.5.5m/s12.安徽省两地 2010届高三第一次联考检测 一个质点正在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用固定在地面上的照相机对该质点进行闪光照相,由闪光照片得到的数据,发现质点在第一次、第二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 2m;在第三次、第四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移动了 8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