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某炼轧厂2014年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第16页共16页某炼轧厂2014年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评价机构: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二О一四年四月二十七日某炼轧厂2014年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报告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五条和第二十四条之规定,某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病防治所于2014年3月26日-28日对某炼轧厂工作场所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职业卫生学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检测评价目的1、了解生产工艺流程,识别生产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评定其作业环境是否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的要求。2、评价分析职业卫生防护措施的合理性及有效性,为企业制定职业卫生工作计划提供科学依据。3、为评价作业人员接触毒物的程度及对健康的影响提供依据。二、检测评价依据及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60号,2001)2、《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352号,2002)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GBZ159-2004)4、《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6、《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7部分:高温》(GBZ/T189.7-2007)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第8部分:噪声》(GBZ/T189.8-2007)8、《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GBZ/T192.1-2007)9、《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GBZ/T192.3-2007)10、《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GBZ/T192.4-2007)三、检测内容与方法1、检测内容与方法根据该厂的生产工艺流程、职业卫生学调查和生产实际情况,确定本次检测内容。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确定测定点、采样频次与方法,采样同时记录各测定点的气象条件。详见表1。表1检测内容与方法检测内容采样器分析方法粉尘浓度DFC-3BT粉尘采样器AKFC-92G型个体粉尘采样器滤膜质量法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采集沉降尘焦磷酸质量法粉尘分散度DFC-3BT粉尘采样器滤膜溶解涂片法一氧化碳浓度直读法二氧化硫浓度SQC-1000大气采样器盐酸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苯浓度TMP-1500B型多功能采样器气相色谱法辐射热强度MR-3型辐射热计直读法噪声强度HS5660A型精密脉冲声级计直读法气温、气湿通风式干湿球温度计直读法气压气压表直读法风速QDF型热球式电风速计直读法2、测定点(定点)的设置1)工作场所有毒物质测定点的设置原则测试点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触地点,尽可能靠近劳动者,但不影响劳动者的正常操作,且避免生产过程中待测物质直接飞溅入收集器内。选择的测试点包括空气中有毒浓度最高、工人接触时间最长的作业点,并引作为重点测试点。在测试点上设置的收集器在劳动者的呼吸带,距地面1.5米。2)工作场所粉尘测定点的设置原则测尘点设在有代表性的劳动者接尘地点。测尘位置应选择在劳动者经常活动的范围内,且粉尘分布较均匀处的呼吸带,有气流影响时,-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的下风侧或回风侧,移动式产尘点的采样位置,位于生产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将采样器架设于移动设备上。3)工作场所噪声测试点设置原则a.将工作场所分成几个区域,任意两个区域的声级差大于或等于3分贝,每个区域内的声级波动小于3分贝,每个区域取8个测点。这些区域包括所有工人为巡视或管理生产过程而经常工作、活动的地点和范围。b.测量时,将传声器放置在工人的耳朵位置(检测人员离开)。c.噪声测量时,要注意避免或减少气流、电磁场、温度和湿度等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根据以上原则,结合本厂特点,设置采样点。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每种工作岗位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按表2。表2个体采样对象数一览表劳动者数采样对象数3~526~103>1044)定点采样点设置见表3。表3定点采样点设置一览表3、个体采样对象设置1)粉尘个体采样对象设置见表4。2)噪声个体采样对象设置见表5。表4粉尘个体采样对象设置一览表车间工种劳动者数采样对象数524252104表5噪声个体采样对象设置一览表车间工种劳动者数采样对象数5242524、测定方法:按《工作场所有害物质监测方法》的规定执行。5、现场测试:检测与评价范围:某炼轧厂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作场所;测试条件:在正常工作条件下进行;测试频率:采样时间和采样数量根据工人活动写实记录,采集有代表性的样品,以满足评价分析最高浓度、短时间接触浓度和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需要。四、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一)粉尘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的化学成份和浓度是直接决定其对人体危害性质和程度的重要因素。根据化学成份不同,粉尘对人体可有致纤维化、刺激、中毒和致敏作用。粉尘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越高,作业环境空气中浓度越大,暴露时间越长,对人体的危害就越严重。另外粉尘对人体的危害还与其被粉碎的程度即分散度有关,粒径较小的颗粒越多,分散度愈高,在空气中浮游的时间愈长,被人体吸入的机会就愈多,其危害程度就愈大。随着生产性粉尘的理化性质和作用特点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疾病。在生产条件下,长期吸入高浓度的粉尘,可引起下列几种疾病:(1)尘肺(2)粉尘沉着症(3)呼吸系统肿瘤(4)粉尘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哮喘等。(二)噪声生产性噪声危害的发生和程度主要决定于噪声强度、接触噪声时间、噪声的频率及频谱特性、接触者的敏感性等因素。噪声对人体的影响是全身的,既可引起听觉系统的变化,也可以对神经、心血管、消化及生殖等系统产生影响。听觉系统:噪声对听觉系统的影响主要与噪声的强度和接触的时间有关。早期主要引起暂时性听阈位移,脱离噪声环境一段时间后听力可恢复,属生理性改变;长期接触比较强烈的噪声,可引起永久性听阈位移,听力损伤不能完全或完全不能恢复,属病理性变化。职业性噪声聋是人们在工作过程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进行性的感音性听觉损伤。噪声性耳聋是噪声对听觉器官的长期影响的结果,是法定职业病。神经系统:长期接触强噪声后,可出现头痛、头晕、耳鸣、心悸及睡眠障碍等神经衰弱综合症。植物神经中枢调节功能减弱,表现为皮肤划痕试验反应迟钝,血压不稳,血管张力有改变。心血管系统:在噪声作用下,心率表现出加快或减缓,血压不稳定,血管紧张度增加,弹性降低。消化系统:在噪声影响下,可以出现胃肠系统得分泌和蠕动功能改变,引起代谢过程的变化,出现维生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和无机盐类的代谢失调,造成胃液分泌减少、蠕动减慢,食欲下降,恶心呕吐等症状。其他:对心理产生不良影响,主要表现为使人烦恼、易激动、易怒,甚至失去理智等。(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为无色、无味、无臭、无刺激性的化学性窒息性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人体,在体内与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碳氧血红蛋白,阻碍血液输氧,造成低血氧症使组织缺氧。表现为头痛、头昏、四肢乏力、恶心、呕吐,或中度意识障碍(轻度中毒);除上述症状外,出现浅至中度昏迷;出现深昏迷或去大脑皮层状态(中度中毒)。可并发脑水肿、休克或严重的心肌损害、肺水肿、呼吸衰竭、上消化道出血(重度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的一氧化碳可出现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昏、耳鸣、无力、记忆力减退和睡眠障碍等。(四)苯苯在常温下为带特殊芳香味的无色液体,极易挥发,微溶于水,易与乙醇、氯仿、汽油等有机溶剂互溶。苯在生产环境中以蒸气形式由呼吸道进入人体,经皮肤吸收量很少,虽经消化道吸收完全,但实际意义不大。苯进入体内后,主要分布在含类脂质较多的组织和器官中。苯代谢产物被转运至骨髓或其它器官,可能表现为骨髓毒性和致白血病作用。急性中毒:短时间吸入大量苯蒸气可引起急性苯中毒,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的麻醉作用。轻者出现兴奋、欣快感、步态不稳,以及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轻度意识模糊等。重者神智模糊加重,严重者导致呼吸、心跳停止。慢性中毒:长期接触低浓度苯可引起慢性中毒,主要表现为:1、神经系统:多数表现为头痛、头昏、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类神经症,有的伴有植物神经系统功能紊乱。2、造血系统:慢性苯中毒主要损害造血系统。最早和最常见的血象异常表现是持续性白细胞计数减少,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苯可引起各种类型的白血病。3、其它:经常接触苯,皮肤可脱脂,变干燥、脱屑以至皲裂,有的出现过敏性湿疹、脱脂性皮炎。苯还可损害生殖系统,对免疫系统也有影响。五、检测结果(一)粉尘测定结果1、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结果本次在该厂共采集降尘样品46个,测定粉尘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最高为5.8%(白灰上料皮带),最低为3.5%(1#150转炉炉前)。2、粉尘分散度测定结果(详见表6)表6工作场所粉尘分散度测定结果<2μ~5μ~10μ>10μ1#353421102#37332193#38302574#37282695#40332256#41302277#35292888#403218109#393320810#3833191011#3932171212#3729221213#3537181014#3231251215#352928816#373322817#3534211018#363520919#3728241120#333722821#3634191122#403122723#36312583、各工种接触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详见表7)表7各工种接触粉尘浓度检测结果(mg/m3)车间工种粉尘种类CTWA范围评价使用值PC-TWA判定结果其他尘0.7~1.91.98符合标准其他尘0.5~3.33.38符合标准4、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在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检测结果符合PC-TWA的前提下,粉尘最高接触浓度的超限倍数是PC-TWA的2倍。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检测结果见表8。表8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测定结果编号粉尘种类超限倍数判定结果1#0.5~6.06.00.8符合标准2#1.0~9.59.51.2符合标准3#其他尘1.0~16.516.52.1不符合标准4#其他尘2.0~27.527.53.4不符合标准5#其他尘1.0~9.59.51.2符合标准6#其他尘1.0~8.08.01.0符合标准7#其他尘1.0~14.514.51.8符合标准8#其他尘1.0~11.011.01.4符合标准9#其他尘3.5~12.012.01.5符合标准10#其他尘5.0~12.512.51.6符合标准11#其他尘0.5~8.08.01.0符合标准12#其他尘0.5~6.56.50.8符合标准13#其他尘0.5~10.010.01.3符合标准14#其他尘1.0~6.56.50.8符合标准15#其他尘0.5~5.05.00.6符合标准编号粉尘种类检测浓度范围评价使用值超限倍数判定结果16#其他尘1.0~13.513.51.7符合标准17#其他尘2.5~13.013.01.6符合标准18#其他尘3.5~12.012.01.5符合标准19#其他尘1.0~4.54.50.6符合标准20#其他尘0.5~11.011.01.4符合标准21#其他尘0.5~17.017.02.1不符合标准22#其他尘1.0~10.010.01.3符合标准23#其他尘1.5~6.06.00.8符合标准注:石灰石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8、游离二氧化硅含量<10%的其他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8(二)一氧化碳浓度测定结果(详见表9)表9工作场所一氧化碳浓度测定结果(mg/m3)编号工作地点检测浓度范围评价使用值PC-STEL判定结果1#1.8~2.52.530符合标准2#1.8~2.12.130符合标准3#1.9~2.12.130符合标准4#0.4~0.50.530符合标准5#1.1~1.41.430符合标准6#1.4~1.61.630符合标准7#1.4~1.91.930符合标准8#1.8~1.91.930符合标准(三)噪声强度测定结果(详见表10)表10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测定结果编号工作地点接触时间(h)噪声强度职业限值判定结果1#183.994未超标2#1.581.791未超标3#188.994未超标编号工作地点接触时间(h)噪声强度职业限值判定结果4#1.585.791未超标5#182.794未超标6#1.582.391未超标7#760.575未超标8#185.794未超标9#762.375未超标10#0.592.397未超标11#7.568.575未超标12#0.591.497未超标13#185.094未超标14#191.294未超标15#192.394未超标16#192.694未超标17#771.775未超标18#0.593.797未超标19#7.570.975未超标20#0.585.197未超标21#0.599.097超标22#0.594.497未超标23#0.581.497未超标表11各工种工作人员接触噪声检测结果车间工种噪声强度dB(A)职业限值dB(A)判定结果64.185符合标准64.685符合标准63.385符合标准(四)辐射热强度测定结果(见表12)表12辐射热强度测定结果*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特殊高温作业工作场所定向辐射热强度<700w/m2(五)工作场所苯浓度测定结果(详见表13)表13工作场所空气中苯浓度测定结果(mg/m3)采样地点检测浓度范围评价使用值PC-STEL判定结果炉卷喷号机<0.03<0.0310符合标准炉卷喷号机操作室<0.03<0.0310符合标准150喷号机<0.03<0.0310符合标准150喷号操作室<0.03<0.0310符合标准(六)二氧化硫测定结果(见表14)表14工作场所二氧化硫浓度测定结果(mg/m3)采样地点检测浓度范围评价使用值PC-STEL判定结果炉卷脱硫<0.6<0.610符合标准炉卷脱硫控制室<0.6<0.610符合标准六、检测结果分析与评价表6测定结果显示,本次测定原料车间上料、转炉、混铁炉、炉卷精炼炉、炉卷连铸、炉卷加热炉〈5μ的呼吸性粉尘颗粒分别占70%、69%、71%、69%、68%、70%;测定1780精炼炉、1780连铸、轧二车间〈5μ的呼吸性粉尘颗粒平均占69%。表7测定结果显示,本次测定2个工种作业工人接触粉尘浓度均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4865-2024物联网基于物联网和传感网技术的动产监管集成平台系统要求
- 物流车行驶规范演练
- 配电装置最小安全净距
- 气道肿物鉴别与治疗
- 智能银行解决方案
- 第五章 万有引力定律宇宙航行 2025年高考物理基础专项复习
- 2.3.1物质的量 课件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公司七夕团建活动
- 初中中秋节教案
- 彩色世界教案反思
- 西学中试题答案在后(已排版)
- 皮肤牵引护理技术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 医患沟通特殊问题处理课件
- 小学数学说课课件
- 剑桥英语PET真题校园版
- Python程序设计分支结构
- AMZ123-电商行业:2023年跨境电商职场现状调研报告
- 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柯柯盐矿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
- 安全操作规程评审报告
- 起重电磁吸盘安全操作规程
- 监理检测与试验仪器设备一览表实用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