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重庆师范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重庆师范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重庆师范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重庆师范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重庆师范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重庆师范大学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下列情形中,成立不作为犯罪的是()。

A.某县法院院长甲目睹身为县财政局局长的妻子收受其下属的巨额贿赂,不予阻止

B.乙见室友在门口遭遇持刀抢劫,因害怕将房门反锁导致室友无处躲藏被刺成重伤

C.收养人丙发现所收养的两岁小孩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将孩子独自留在家中致其饿死

D.丁在妻子难产时拒绝在剖腹产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妻子难忍疼痛从病房楼跳下身亡

答案:C

本题解析:

不作为构成犯罪,需要具备以下前提条件:①行为人负有某种特定的义务。即,法律上的明文规定;行为人职务上、业务上的要求;行为人的法律地位或法律行为所产生的义务;行为人自己先前行为具有发生一定危害结果的危险的,负有防止其发生的义务。②行为人能够履行义务。③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危害结果。

A项,甲作为丈夫,不负有法律上明文规定的阻止妻子收受贿赂的义务,因此其行为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B项,乙不负有救室友的特定义务,室友的死亡也并非行为人先前行为所致。因此,乙的行为不成立不作为犯罪。

C项,丙在收养两岁小孩后,便与其形成父母子女关系,丙具有法定的抚养照顾小孩的义务。但是丙没有履行其法定义务,造成小孩饿死,其行为构成不作为犯罪。

D项,妻子跳楼身亡与丁拒绝签字之间不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因此丁拒绝签字的行为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2.秦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是()。

A.大理寺

B.廷尉

C.司寇

D.刑部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秦朝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称为廷尉,故选B项。大理寺是北齐至宋代的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司寇是商、西周和春秋时期中央司法机关的称谓。刑部是元、明、清时期的中央审判机关。

3.李某于2012年7月将户籍由甲市迁往乙市,因遗失户籍迁移证而未能落户,后李某因工作需要,自2013年8月起租住在丙市,并在2014年9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因病重在丁市某医院住院治疗。2015年10月时李某的住所是()。

A.甲市

B.乙市

C.丙市

D.丁市

答案:C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25条规定,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4条规定,公民的经常居住地是指公民离开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公民住院就医的地方除外。李某从2013年8月到2014年9月租住在丙市,丙市为李某的经常居住地。因此,李某的住所为丙市。

4.下列选项中,形成相对法律关系的是()。

A.甲将房屋出典给乙而在甲、乙之间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

B.债权入与担保人签订动产质押合同取得质权而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

C.因人身伤害向侵权行为人要求支付赔偿金而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

D.因创作作品而取得著作权而在作者与他人之间形成的民事法律关系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因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继承权而与他人之间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绝对法律关系。因债权而与他人形成的法律关系属于相对法律关系。本题中,典权关系、动产质押关系和著作权关系都是绝对法律关系,而人身伤害损害赔偿请求权属于债权法律关系,故C项正确。

5.甲、乙二人因口角发生争斗,甲将乙打伤,此时甲未满18周岁,而乙则已成年。对此,下列关于责任承担的表述,正确的是()。

A.如果甲、乙发生口角系丙(成年)挑唆所致,则由丙承担将乙打伤的民事责任

B.如果甲、乙发生口角系乙的过错所致,则甲、乙按照各自的过错承担责任、

C.如果甲、乙发生口角系乙的过错所致,则甲的监护人和乙各自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D.如果甲、乙发生口角系甲寻衅滋事所致,则甲的父母应当承担的责任原则属于无过错责任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A项错在:对于教唆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属于共同侵权,但教唆人承担主要责任,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承担次要责任,不能仅由教唆人一人承担责任。B项错在:对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侵权行为的,应当由其监护人承担侵权责任。C项错在:本题中,甲的监护人不承担责任,因为乙的伤害系乙本人的过错所致。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中,监护人应当承担的责任原则属于无过错责任,故D项正确。

6.多党合作制中,我国各民主党派的地位和性质是()

A.在野党

B.执政党

C.反对党

D.参政党

答案:D

本题解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宪政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主党派都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成为参政党。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7.我国《民法典》规定:当事人依法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结合法律规则的结构,该规则没有省略的是

A.假定

B.行为模式

C.法律概念

D.法律后果

答案:B

本题解析:

法律规则由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部分构成。法律概念不属于法律规则的要素,C项不当选。该条文中省略了当事人须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这一前提条件和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有效的法律后果,AD项不当选。该条文表述了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订立合同这一行为模式,未省略,故B项当选。

8.甲、乙、丙、丁共同出资购买一辆挖掘机,出资比例分别为55%、30%、10%、5%。对该挖掘机的转让()。

A.甲一人即可决定

B.甲、乙二人同意即可

C.经任意三人同意即可

D.必须经四人一致同意

答案:B

本题解析:

《物权法》第97条规定:“处分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以及对共有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作重大修缮的,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按份共有人或者全体共同共有人同意,但共有人之间另有约定的除外。”本题中,甲、乙、丙、丁共同出资购买挖掘机,甲、乙、丙、丁是按份共有人。对于处分该挖掘机的行为,应当经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人同意。甲、乙二人的份额之和是85%,A已经超过三分之二,因此甲乙二人同意即可,B项正确。

9.关于权利能力,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法律关系的主体不一定拥有权利能力

B.享有具体权利的人一定具有权利能力

C.有权利能力的人一定实际享有具体权利

D.权利能力只体现享有权利的资格而不包括承担义务的资格

答案:B

本题解析:

权利能力是每个人从出生到死亡一直都具有的,法律关系主体必然拥有权利能力,A错误。权利能力只是一种资格,享有权利能力的人不一定实际享有具体权利,但享有具体权利的人一定享有权利能力。B正确,C错误;权利能力也可以叫作权利义务能力,既包括享有权利的资格,也包括承担义务的资格。D错误。

10.因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而不成立正当防卫的行为有()。

A.假想防卫

B.事前防卫

C.防卫过当

D.相互的非法侵害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正当防卫的主观要件是要求防卫人必须具有防卫目的,即是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不是出于上述目的,不能成立正当防卫。因此,下列三种行为,不是正当防卫:(1)防卫挑拨,是指行为人出于侵害的目的,以故意挑衅、引诱等方法促使对方进行不法侵害,尔后借口防卫加害对方的行为。(2)相互的非法侵害行为,是指双方都出于侵害对方的非法意图而发生的相互侵害行为。(3)为保护非法利益而实行的防卫。故选D项。假想防卫是不符合起因条件;事前防卫是不符合时间条件;防卫过当是不符合限度条件。

11.医生甲在医院外义诊时,当着众人的面大骂患者乙“白痴”,则甲侵犯了乙的()。

A.名誉权

B.姓名权

C.隐私权

D.贞操权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医生大骂患者“白痴”,属于捏造事实,导致他人社会评价降低,故构成对患者名誉权的侵害。

12.李某与王某发生口角后,王某声称要把李某杀死,并去商店买了一把匕首,李某怕王某杀死自己,就在王某从商店回来的路上,用猎枪打死了王某。李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假想防卫

D.故意犯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正当防卫要求不法侵害必须正在进行,李某在王某伤害行为实施之前就实施了防卫行为,是事前防卫。对于事前防卫的,应当追究防卫人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故选D项。

13.在我国,居民委员会是()。

A.由主任、副主任若干人组成

B.由主任、副主任3至7人组成

C.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3至7人组成

D.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至9人组成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第7条的规定,居民委员会由主任、副主任和委员共5至9人组成,具体成员人数由当地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根据居民委员会的规模和工作需要确定。故选D项。

14.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的首要特点是()。

A.内容的根本性

B.效力的最高性

C.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严格性

D.规范的纲领性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宪法具有内容的根本性、效力的最高性、制定和修改程序的特殊性等特点,但宪法的首要特点是内容的根本性,故选A项。

15.现行宪法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

A.人民民主国家

B.人民民主专政国家

C.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D.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本题是对我国国家性质,即我国的国体的考査。我国《宪法》第1条就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本题选择D。

16.依照唐律规定,对家长参与的家庭成员共同犯罪的处理原则是

A.以造意者为首犯,随从者减一等

B.以尊长为首犯,他人减一等

C.只坐尊长,卑幼无罪

D.不分首从,一体论罪

答案:C

本题解析:

唐律中把二人以上的共同犯罪,称为“共犯罪”。其中心环节是对共犯罪区分首犯和从犯:“以造意为首,随从者减一等”。造意是指“倡首先言”的行为,造意者为首犯,随从者是从犯,其罪减首犯一等。但是在家庭成员的共同犯罪中,不论谁是“造意者”,均以家长为首犯;在职官参与的共同犯罪中,不论谁是“造意者”,以长官为首犯。可见唐代的共犯原则体现了家族主义对刑法的影响,浸透了礼教和宗法观念。

17.下列情形中,属于牵连犯特征的是()。

A.实施某个犯罪,其手段行为又触犯其他罪名

B.实施一个犯罪行为触犯数个罪名

C.数个犯罪行为触犯同一罪名

D.犯罪既遂状态与犯罪造成的不法状态同时存在

答案:A

本题解析:

牵连犯是指实施某个犯罪,作为该犯罪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的情况。牵连犯具有如下特征:(1)一个最终犯罪目的;(2)两个以上犯罪行为;(3)触犯了两个以上罪名;(4)两个以上犯罪间有牵连关系,即一罪或数罪是他罪的手段行为或者结果行为。本题中,符合上述特征的只有A选项,故答案为A。B选项中是一个犯罪行为,不符合需要进行两个以上犯罪行为的要求。C不符合触犯两个以上罪名的要求。D选项中犯罪既遂状态与犯罪造成的不法状态同时存在是持续犯的特征,不是牵连犯的特征。

18.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受遗赠人必须在2个月内作出是否接受赠与的意思表示.到期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这2个月期间属于()。

A.诉讼时效

B.除斥期间

C.期日

D.取得时效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题干中提到的期间属于除斥期间,因为受遗赠权属于民事实体权利,且该期间不能中止、中断和延长。故选B项。一般而言,法律条文中没有指明是诉讼时效的,应当认定为除斥期间。

19.刑法禁止杀人的行为,并对故意杀人行为制订了严厉的刑罚,这体现出的刑法的机能提

A.规制机能

B.保护机能

C.保障机能

D.打击犯罪机能

答案:A

本题解析:

规制机能,是对人的行为进行规制或者约束的机能:其方式是将一定的行为当作犯罪,对其规定刑罚,向国民显示该行为为法律所不容许;或者要求国民不要实施特定的犯罪行为。刑法通过规定故意杀人罪来明确故意杀人行为是犯罪以及处以何种刑罚,来宣告国家禁止的行为,来实现对人的行为的规制或者约束,这是指刑法作为一种行为规范的作用。A选项正确:保护机能,即保护国家、社会和个人法益的机能:题目中给出的信息并没有体现保护法益的意思,B选项错误。保障机能,即保障公民不受国家刑罚权的非法侵害并保障犯罪人不受刑法规定之外的刑罚处罚的功能。题干中的信息没有说明刑法对公民的保障,因此C选项错误。打击犯罪不是刑法的机能,而是刑法的任务。D选项错误。

20.关于遗弃罪的表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遗弃罪是不作为犯罪

B.遗弃行为必须是情节恶劣才构成犯罪

C.遗弃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D.遗弃致人死亡是遗弃罪的结果加重犯

答案:D

本题解析:

遗弃行为必须是情节恶劣才构成犯罪,遗弃致人死亡属于情节恶劣的情形,构成遗弃罪,遗弃罪没有结果加重犯。

21.下列选项中,可以适用代理的情形是()。

A.代为出庭应诉

B.代为解除婚姻关系

C.代为收养子女

D.代为预约演出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对于本人必须亲自实施的民事行为,不得适用代理。本人必须亲自实施的民事行为包括立遗嘱、解除婚姻关系、婚姻登记、收养子女、预约演出等。故选A项。

22.清朝创立的刑罚是()。

A.发遣

B.充军

C.加役流

D.刺配

答案:A

本题解析:

发遣是清朝创立的一种仅次于死刑的重刑,即将罪犯发配到边疆地区给驻防八旗官兵当差为奴的刑罚,故A项正确。充军创立于明朝,故B项错误。加役流创立于唐朝,故C项错误。刺配刑创立于宋朝,故D项错误。

23.甲、乙、丙三人合伙开饭店,甲以门面房折价10万元出资,担任店长;乙出现金5万元,负责经营管理;丙以技术出资,作价3万元。三人约定盈余均分,亏损由乙承担。该饭店经营两年后,欠丁6万元。对此债务()

A.甲、乙、丙各承担2万元

B.按约定由乙全部承担

C.甲、乙、丙承担连带责任

D.由店长甲全部承担

答案:C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35条规定,合伙的债务由合伙人按照出资比例或者协议的约定,以各自的财产承担清偿责任。合伙人对合伙的债务承担连带责任,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偿还合伙债务超过自己应当承担数额的合伙人,有权向其他合伙人追偿。根据上述法条可知,本题中当由甲、乙、丙对外承担连带责任,答案为C。本题中考查合伙债务连带责任问题,即对外每个人都需要承担合伙债务,而不能以合伙内部约定对抗外部债务承担;而对内则按照合伙约定或者协议,各自承担。本题中约定由乙全部承担。

24.关于管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管制属于剥夺自由刑

B.被判处管制如未宣告禁止令,也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即可以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权利

C.禁止令的期限可以与管制期限相同,也可短于管制期限

D.管制的禁止令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

答案:C

本题解析:

管制是对罪犯不予关押,但限制其一定人身自由、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的刑罚方法:管制的特点是不将犯罪分子羁押于一定的设施或者场所内,因此管制并没有剥夺犯罪分子的人身自由,只是限制犯罪分子一定的自由,因此管制属于限制自由刑。A选项错误,根据《刑法》第39条,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应当遵守以下规定:(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二)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三)按照执行机关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四)遵守执行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五)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经执行机关批准。因此只要被判处管制,未经执行机关批准就不得行使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B选项错误。这一点应当与缓刑、假释相区分。禁止令是人民法院对犯罪分子宣判管制、宣告缓刑的同时,判令禁止其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人的命令。禁止令的期间,既可以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相同,也可以短于管制执行、缓刑考验的期限,但判处管制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3个月,宣告缓刑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得少于2个月。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在判决执行以前先行羁押以致管制执行的期限少于3个月的,禁止令的期限不受前款规定的最短期限的限制。c选项正确。《刑法修正案(八)》将刑法原来规定的管制由公安机关执行修改为依法对被判处管制的罪犯实行社区矫正。因此管制是由司法行政机关指导管理的社区矫正机构负责执行。D选项错误。

25.甲意图杀害乙,某日趁乙不备将乙从桥上推下企图将乙淹死,不料乙却因头部碰到石头而摔死,并不是被淹死的。甲的行为()。

A.是故意杀人罪(既遂)

B.是故意杀人罪(未遂)

C.是意外事件

D.是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理论,对于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一般不影响刑事责任。所以,对于甲的行为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既遂。故选A项。

26.《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条规定:婚姻法第3条、第32条、第46条规定的“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的情形,是指有配偶者与婚外异性,不以夫妻名义,持续、稳定地共同居住。该解释为()。

A.字面解释

B.限制解释

C.扩充解释

D.体系解释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限制解释是指当法律条文的字面含义广于立法原意时,对法律所作的比字面含义窄的解释。

27.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之日起计算。

A.判决确定

B.判决公布

C.死刑缓期执行期满

D.判决执行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死刑缓期执行期满之日起计算,即两年考验期期满了,就开始计算。故选C项。

28.依照唐律的规定,殴打或者谋杀祖父母的行为属于“十恶”罪中的()。

A.恶逆

B.不孝

C.大不敬

D.谋大逆

答案:A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29.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对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A.有影响

B.原则上是没有影响的,但是不排除有影响的可能性

C.原则上是有影响的,但是不排除没有影响的可能

D.一般的影响是从宽处理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法律认识错误原则上不影响刑事责任。但是,如果对法律认识错误造成了对社会危害性的认识错误,那么也会影响到刑事责任。故选B项。

30.关于单一制国家机构形武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全国只有一部宪法

B.每个公民具有地方国籍和国家国籍双重国籍

C.只有一个中央政权机关

D.国家整体在国际关系中是唯一的主体

答案:B

本题解析:

单一制是指由若干不具有独立性的行政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各组成单位都是国家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的一种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的特征有:全国只有一部宪法和一个统一的法律体系;只有一个中央政权机关,各地方的自治单位或行政单位受中央的统一领导;每个公民只有一个国籍;国家整体在国际关系中是唯一的主体。因此B选项认为单一制国家中公民具有双重国籍是不正确的。

31.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公民获得物质帮助的条件是()。

A.公民在年老时

B.公民在疾病时

C.公民在丧失劳动能力时

D.公民在失业时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45条的规定,我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国家发展为公民享受这些权利所需要的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医疗卫生事业。因此,公民获得物质帮助的条件有:在年老时;丧失劳动能力时;有疾病时。在失业时,国家可以创造条件提供帮助,故选D项。

32.甲公司在报纸上发布广告,称其有某品牌汽车待售。每辆价格10万元,广告有效期为7日。广告发布的第5天,乙公司派人带上支票前往甲公司购车,但车已全部售完,未能成交。乙公司遂诉至法院要求甲公司承担民事责任。下列判断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甲公司发布广告的行为属于要约邀请,乙公司的行为属于要约,甲公司无需对乙公司承担民事责任

B.甲公司发布广告的行为属于要约,乙公司的行为属于反要约,甲公司无需对乙公司承担民事责任

C.甲公司发布广告的行为属于要约,乙公司的行为属于承诺,甲公司应当对乙公司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D.甲公司发布广告的行为属于要约,乙公司的行为属于承诺,甲公司应当对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答案:D

本题解析:

根据《民法典》第15条的规定,商业广告等属于要约邀请,但商业广告的内容符合要约条件,即以订立合同为目的、内容具体明确的,视为要约。本题中,甲公司发布广告的行为属于要约,而乙公司的行为属于承诺,甲乙双方合同已经有效成立,故甲公司应当对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缔约过失责任属于基于诚实信用原则下的信赖利益损失责任,其往往发生于缔约之际,导致的是合同不能成立、合同无效等情况;而违约责任则发生在合同已经有效缔结之后,与其相联系的事实是履行不能。

33.下列关于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明知是赃物而购买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B.明知是赃物而予以隐匿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C.明知是赃物而居中介绍买卖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D.明知是自己盗窃获得的赃物而低价予以销售的,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犯罪分子销售自己的犯罪所得及其收益,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不构成犯罪。故选D项。

34.我国法律规定,需要申请的集会、游行、示威活动,其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

A.3

B.5

C.7

D.10

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我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第8条规定,需要申请的集会、游行、示威,其负责人必须在举行日期的5日前向主管机关递交书面申请。因此选择B。

35.甲向乙订购15万元货物,双方约定:“乙收到甲的5万元定金后,即应交付全部货物。”合同订立后,乙在约定时间内只收到甲的2万元定金。下列说法哪一个是正确的?

A.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不成立

B.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不生效

C.实际交付的定金少于约定数额的,视为定金合同的变更

D.当事人约定的定金数额超过合同标的额20%,定金合同无效

答案:C

本题解析:

实际交付的定金数额多于或者少于约定数额,视为变更定金合同,收受定金一方提出异议并拒绝接受定金的,定金合同不生效。本案中,甲乙双方本来约定的定金数额为5万元,后甲只给付2万元,乙已经收下,视为接受定金合同的数额变更,定金合同仍然有效。尽管定金额超过了主合同标的20%,但定金合同并非无效,只是法院对超出的部分不予支持。

36.下列不属于法的特征的是()。

A.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者认可的,具有国家意志性

B.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国家强制性

C.法是由原始社会的习惯演变而来的,具有历史性

D.法是由严格的程序规定的,具有程序性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法的特征有:规范性、国家意志性、国家强制性、普遍性、程序性。法具有历史性,但历史性不是其特征。

37.甲、乙签订房屋租赁合同,甲将房屋租给乙。在租赁期限内,甲、乙又达成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甲将房屋卖给乙,则房屋的交付方式属于()。

A.现实交付

B.简易交付

C.占有改定

D.指示交付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买卖合同中标的物的交付方式有四种:现实交付、简易交付、占有改定和返还请求权让与(指示交付)。现实交付指出卖人将标的物现实交付给买受人直接占有,使标的物处于买受人的实际控制之下。简易交付指在买卖合同订立时买受人已经实际占有标的物,自合同生效时标的物就为交付。该题中所述的情形就是简易交付,故选B项。占有改定指当事人在买卖合同中约定,出卖人继续占有标的物,而买受人取得问接占有,以代替标的物的现实交付。如甲向乙出售一台拖拉机,本应将拖拉机现实交付给乙才能使拖拉机所有权发生转移,但甲尚用之完成农事,于是可以将甲留用的这几天视为当事人之间又成立了租赁关系,这时乙取得间接占有,以此代替标的物的现实交付。指示交付指在出卖的标的物为第三人占有时,出卖人将对于第三人的返还请求权让与买受人,由买受人直接向第三人要求返还标的物。最常见的就是将提单、仓单、海运单等单证交给买受人,以代替标的物的现实交付。

38.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属于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简单客体

D.复杂客体

答案:B

本题解析:

同类客体,是指某一类犯罪共同侵害的社会利益。同类客体是一类犯罪所侵犯的社会利益的共同属性。犯罪的同类客体概括的是一类犯罪的共同属性,是对犯罪进行分类的基础。我国刑法分则,主要是按照同类客体把所有的犯罪分为十大类,并以此为基础构筑刑法分则体系的。刑法分则的章节名称,既是一类犯罪的名称,一般也反映出一类犯罪的共同客体即同类客体。

39.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下列关于合同变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债权人将合同权利转让给第三人的,须征得债务人的同意

B.债务人将合同义务转让给第三人的,须征得债权人的同意

C.债务人将合同债务转让给第三人后,第三人享有的对原债务人的抗辩权,可以向债权人主张

D.债权人将合同权利转让给第三人后,第三人取得与该合同有关的从权利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债权转让不同于债务转移,债权人转让债权的,须通知债务人,但不必征得债务人的同意,但债务人移转债务的,须征得债权人的同意,故选A项。

40.甲是乙的继承人,丙是乙的受遗赠人,则()

A.甲必须在乙死亡后两个月内作出是否接受继承的意思表示,否则视为放弃继承权

B.丙必须在丁死亡后两个月内作出是否放弃受遗赠的意思表示,否则视为接受遗赠

C.如果甲在乙之前死亡,则甲继承的遗产份额应当转由甲的继承人继承

D.如果丙在丁之前死亡,则丙的受遗赠权消灭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遗嘱继承和遗赠的差别之一就是作出接受或者放弃继承权和遗赠的方式不同。具体而言,被继承人死亡后,继承人接受继承既可以明示、也可以默示,但放弃继承只能明示,不能默示。故A项错误。被继承人死亡后,受遗赠人应当在两个月内作出是否接受遗赠的意思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放弃受遗赠。故接受遗赠,受遗赠人只能明示,不能默示,但放弃受遗赠,明示、默示均无不可。故B项错误。C项应当适用代位继承,而不是转继承,故C项错误。由于受遗赠人具有不可替代性,故D项正确。

41.下列选项中,可以以权利作为客体的是()。

A.占有

B.抵押

C.质押

D.留置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备选项中,只有质押可以以权利作为客体,故选c项。占有和抵押的客体为动产或者不动产,留置的客体仅限于动产,故排除A项、B项和D项。

42.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

A.二人以上故意犯罪

B.二人以上犯罪,包括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C.二人以上犯同一种罪

D.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成立共同犯罪要求犯罪人就犯罪进行沟通和联络从而形成犯罪的共同故意。故选D项。

43.下列选项中,属于孳息的是()。

A.树上的果实

B.银行存款的利息

C.未收割的庄稼

D.太阳能发电产生的电力

答案:B

本题解析:

孳息是指由原物所孳生之物,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孳息的特征主要是独立性和派生性,大前提为民法中的物。所以,树上的果实以及未收割的庄稼依附于原物,不能称之为孳息,AC错误,太阳能不是民法中的物,故D错误。银行的利息属于法定孳息。故选B项。

44.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包括()。

A.言论自由

B.平等权

C.宗教信仰自由

D.批评建议权

答案:A

本题解析:

【详解】

政治权利和自由是公民作为国家政治主体而享有的参与政治生活的权利和自由,包括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和言论自由。言论自由是公民表达自己政治意愿的自由。根据我国《宪法》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故本题只有A项符合题意。

45.甲于1995年2月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无期徒刑,1998年2月因在劳动改造生产中抗御自然灾害舍己救人有重大立功表现,被法院裁减为有期徒刑13年。如无再次减刑,甲将在()年2月刑满释放。

A.2010

B.2011

C.2008

D.2007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80条的规定,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的刑期,从裁定减刑之日起计算。所以,甲的有期徒刑的13年刑期应当从1998年2月起开始计算。所以,应当在2011年2月刑满释放。故选B项。

46.犯罪的法律特征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刑事违法性

C.应受刑罚处罚性

D.主观恶性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是从犯罪行为违反刑事法律规范的角度说明。犯罪的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具有刑事违法性的行为是不可能被认定为犯罪的。故选B项。

47.工休期间,建筑工人甲在工地上将与自己相互嬉闹的工友乙推倒,致乙跌落摔死。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意外事件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故意伤害罪

D.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要注意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和意外事件的界限。本题中,甲与工友相互嬉闹致其死亡,甲的主观方面是过失,因此甲的行为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

A项,要注意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因意外事件致人死亡的界限。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行为人能否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致人死亡和行为人能否防止他人死亡结果的发生。本题中甲与乙在工地上相互嬉戏并将乙推倒,甲应当注意到其行为可能会致乙死亡,因此甲的行为不应认定为意外事件。

B项,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本题中甲乙的相互嬉戏行为发生在工休期间,并非发生在生产、作业中,因此甲的行为不应认定为重大责任事故罪。

C项,要注意区分过失致人死亡罪与故意杀人罪的界限。二者区分的关键在于两种犯罪的主观方面不同。本题中,甲主观上是过失,并非是希望或放任乙的死亡,因此甲的行为不应认定为故意伤害罪。

4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相结合’

C.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D.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答案:A

本题解析:

我国宪法修正案第14条规定“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9.甲未经乙许可,将乙的摄影作品《晚年》临摹成一幅相同主题的油画。甲在临摹时,对背景作了细微改动,以之参加比赛并获奖。甲以该油画参赛的行为()。

A.属于合法行为,其油画具有独创性,受著作权法保护

B.属于合法行为,但其油画与他人作品实质相似,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C.构成侵权行为,但其油画具有独创性,受著作权法保护

D.构成侵权行为,其油画不具有独创性,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中甲临摹乙摄影作品的行为实际上已经侵犯了乙的著作权中的复制权。复制权,即以印刷、复印、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权利,虽然甲已构成了侵权,但其油画上仍有其智力成果的体现,因此也受到著作权的保护。

50.汉朝法律中规定的“群饮酒”罪中,“群”所限定的人数是()。

A.三人以上

B.五人以上

C.八人以上

D.十人以上

答案:A

本题解析:

“群饮酒”罪是指三人以上聚集在一起,无故饮酒。此题可以看出法律硕士命题十分细致。书本原文只是引号内引证的一句古文,所以考生在复习综合课特别是法制史时,需要注意文言文部分的内容。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某刑法教科书提出“盗窃行为并不限于秘密窃取”,这种解释属于()。

A.类推解释

B.论理解释

C.无权解释

D.文理解释

答案:B、C

本题解析:

A项,类推解释是指对于相类似的案件应作相同处理,其法理基础在于平等原则,是正义的要求。本题中并未体现类似案件的处理,不选。

BD两项,根据解释的方法,刑法解释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文理解释是根据条文的字面含义进行的说明。论理解释是根据立法的精神与目的对条文进行解释。一般认为,论理解释包括目的解释、扩大解释、缩小解释、当然解释、比较解释和历史解释等。本题中,“盗窃”的字面含义是“秘密窃取”,题干中的教科书进行解释时,认为“盗窃行为并不限于秘密窃取”,超过了“盗窃”的字面含义,不是文理解释,而是扩大解释,即论理解释。

C项,立法解释、司法解释有法律上的约束力,属于有权解释。但本题中,是学者的解释,而不是立法机关、司法机关的解释,因此是学理解释、无权解释。

2.下列属于基于事实行为的物权变动

A.通过设立物权的合同的物权变动

B.通过继承发生的物权变动

C.通过法院判决产生的物权变动

D.通过建造、拆除所发生的物权变动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物权变动的原因包括因法律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和非因法律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因法律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包括基于单方法律行为和双方法律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因法律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不动产须通过登记,动产须通过交付。A项属于因法律行为引起的物权变动。非因法律行为引发的物权变动包括因事件、公法、继承或接受遗赠、事实行为引发物权变动四个方面。

3.抗日民主政权时期,各边区刑事立法确定的主要罪名有哪些()

A.汉奸罪

B.破坏坚壁财物罪

C.贪污罪

D.赌博罪

答案:A、B、C

本题解析:

抗日民主政权时期各边区刑事立法的主要罪名有:汉奸罪、破坏坚壁财物罪、贪污罪。

4.关于法的国家强制性,表述正确的是()。

A.法在实施过程中,始终离不开国家强制力的介入

B.在法自觉得到遵守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运用国家强制力

C.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

D.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法制观念、伦理道德等多种手段来保证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国家强制力并不是保证法的实施的唯一力量,只是最终保障手段。法的实施也需要社会舆论、法制观念、伦理道德等多种手段来保证。

5.关于成文法与不成文法,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习惯法是不成文法的一种形式

B.判例是成文法的一种形式

C.不成文法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

D.成文法是国冢立法机关创制的法

答案:A、D

本题解析:

成文法是指由国家特定机关制定和公布,并以成文形式出现的法律,又称制定法。D正确;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又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习惯法和判例法都是不成文法的表现形式。所以A正确,B错误;不成文法也同样具有法律效力。C错误。因此选A、D项。

6.我国《刑法》第6条规定:“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这里的“特别规定”包括()。

A.民族自治地方的变通规定

B.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作出的例外规定

C.关于我国军人在国外犯罪的刑事责任的规定

D.关于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的规定

答案:A、B、D

本题解析:

题中为法律适用的属地原则,“特别规定”是其例外,主要包括:①享有外交特权和外交豁免权的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内犯罪的,通过外交途径解决;②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发生的犯罪由当地的司法机构适用当地的刑法;③民族自治地方制定的变通或补充的规定。C项,是我国《刑法》关于属人管辖权的特别规定,是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问题。

7.以大理寺作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的朝代有()。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北齐设置大理寺,使得大理寺成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隋、唐、宋沿用,故选A项、B项和C项,元朝撤销大理寺,以刑部取代,故不选D项。

8.下列官员中,曾经属于古代审判官员的有()。

A.刑部尚书

B.大理寺卿

C.左都御史

D.通政使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古代曾经出现的审判机关有大理、司寇、廷尉、大理寺、刑部等,相应的审判官员有大理、司寇、廷尉、大理寺卿、刑部尚书等,故选A项和B项。左都御史是明、清时期中央最高监察机关——都察院的最高长官,而通政使是明朝接受内外章奏,上达不法冤情的机构——通政使司的最高长官。

9.下列关于我国法的效力层次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的效力层次指法律文件之间的效力等级关系

B.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

C.特别法总是优先于普通法

D.在同一位阶的法律之间,新法优于旧法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法的效力层次是指在一个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各种法的渊源,由于制定主体、程序、时间、适用范围等不同,效力也不同,由此形成的法的效力等级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全国性法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上位法的效力高于下位法,在同一位阶的法律之间,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先于普通法,但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法律规定。

10.《刑法》第171条第1款规定:出售、购买伪造的货币或者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运输,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A.并处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金是指可以并处罚金,而不是应当并处罚金

B.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都是故意犯罪,但运输假币罪只能是直接故意,而出售、购买假币罪只能是间接故意

C.根据故意犯罪的刑法规定与刑法原理,出售、购买假币罪也以行为人明知是假币为前提

D.运输假币罪要求行为人明知是假币,但出售、购买假币罪不要求行为人明知是假币

答案:A、B、D

本题解析:

【详解】《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财产刑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刑法规定“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在对犯罪分子判处主刑的同时,必须依法判处相应的财产刑;刑法规定“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或者罚金的犯罪,人民法院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及犯罪分子的财产状况,决定是否适用财产刑。刑法没有限制故意犯罪的具体形式,运输假币罪也可以是间接故意的形式。出售、购买、运输假币罪是故意犯罪,行为人必须明知自己出售、购买、运输的物品是假币才能构成犯罪。

11.某法院在审理一行政案件中认为某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对地方性法规的合宪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查

B.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应当适用国家法律进行审判

C.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通过所在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由最高人民法院依法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要求

D.法官审理行政案件,如发现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相抵触,可以公民的名义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书面提出进行审查的建议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本题涉及地方性法规与国家法律规定相抵触时应如何处理的问题。按照一般法理,不同的法律规范之间具有一定的效力层次,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是一条基本原则。具体来说,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法律次之,法规和地方性规章等都不得违反法律的规定。《立法法》第79条规定: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因此,当某一行政法的规定违反法律规定时,应当审查该法规的效力,以保证国家法律体系的完整性和统一性。

12.下列民事行为不得附条件的有()。

A.通奸行为

B.结婚行为

C.对非婚生子女的否认

D.行使撤销权的行为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对于行使法定抵销权、撤销权、选择权的行为,票据行为,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公德的行为,都不得附条件。

13.能够影响法的遵守主体遵守法律的因素有()。

A.法律的本质

B.政体的性质

C.历史及文化传统

D.社会力量对比关系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的本质、政体的性质、历史及文化传统、社会力量对比关系等因素都会影响法的遵守主体遵守法律。

14.以下哪些属于理论法学

A.法理学

B.刑法学

C.民法学

D.法律史学

答案:A、D

本题解析:

法学调整的社会关系是多种多样的,因而研究社会的各种法律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法学所研究的范围也就十分广泛,从而形成若干分支科学。这些分支学科所构成的一个有机联系的知识体系就是法学体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来划分法学的分支学科,例如从认识论角度,法学可以分为理论法学和应用法学,理论法学又包括法理学、法律史学、法社会学等;应用法学包括民法、刑法、经济法、商法等。

15.提存的原因有()。

A.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

B.债权人下落不明

C.债权人丧失行为能力

D.债权人死亡

答案:A、B

本题解析:

【详解】依《民法典》第101条的规定,提存原因有以下几种:(1)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2)债权人下落不明。(3)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4)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债权人死亡而确定继承人的,则不能采取提存方式;债权人丧失行为能力而有监护人的也不能采取提存的方式。

16.我国的违宪审查机关是()。

A.全国人大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地方各级人大

D.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62条第2项的规定,全国人大有权监督宪法的实施,故选A项。根据《宪法》第67条第1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解释法律,监督宪法的实施。故选B项。根据《宪法》第99条第1款的规定,地方各级人大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遵守和执行,故选C项。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37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有权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交付的被认为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决议、命令、指示、规章、地方性法规、决定等,故选D项。

17.下列行为构成不当得利的是()。

A.赌博所赢之钱

B.受领未到期之给付

C.银行出纳计息错误

D.收银员多找给顾客的钱

答案:C、D

本题解析:

【详解】

18.下列选项中,属于唐律“十恶”罪中有关违反封建伦理性犯罪的有()。

A.不道

B.不孝

C.不义

D.不睦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唐律“十恶”中属于违反封建伦理的犯罪包括五类:恶逆、不孝、不睦、不义和内乱,故选B项、C项和D项,而不道属于严重危害封建秩序的犯罪。

19.放火罪与失火罪的区别是()。

A.放火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4周岁,而失火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

B.前者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是明知的,且持希望或者放任态度;后者对于危害结果的发生应当预见但是没有预见到,或者虽然已经预见到但是轻信能够避免

C.前者存在共同犯罪的可能性,后者不可能存在共同犯罪

D.前者有未遂,后者无未遂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放火罪的主体是14周岁以上的自然人,而失火罪的主体是16周岁以上的自然人;放火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而失火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故意犯罪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和共同犯罪的形态,而过失犯罪不存在犯罪的停止形态和共同犯罪的形态。故备选项应全选。

20.2012年至2018年,甲与其两名兄弟纠集数十名社会闲散人员,在某豌豆主产区要求农民低价出售豌豆给他们。多年来,数名不服从要求的农民被打成重伤,其他农民不得不将豌豆低价出售。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故意伤害罪

B.寻衅滋事罪

C.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D.强迫交易罪

答案:A、C、D

本题解析:

A项,甲等人将数名不服从的农民打成重伤,构成故意伤害罪。

B项,寻衅滋事罪是指行为人为寻求刺激、发泄情绪、逞强耍横等,无事生非,进行扰乱破坏,情节恶劣的行为。甲的行为不是无事生非,不构成寻衅滋事。

C项,甲与其两名兄弟纠集数十名社会闲散人员,多年来实施违法犯罪活动,在本地形成非法控制,严重破坏经济、社会生活秩序,成立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

D项,甲等人强迫农民低价出售豌豆给他们,构成强迫交易罪。

21.根据《民法典》规定,在期间的计算上,民法所称的包括“本数”在内的术语有()。

A.以上

B.以下

C.以内

D.以外

答案:A、B、C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205条规定,民法所称的“以上”“以下”“以内”“届满”,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超过”“以外”,不包括本数。

22.下列民事权益中,受我国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有()。

A.婚姻自主权

B.担保物权

C.股权

D.商业秘密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2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婚姻自主权、监护权、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股权、继承权等人身、财产权益。商业秘密属于广义的知识产权范畴,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也需要承担损害赔偿的责任。

23.下列诸项中不属于处断的一罪的有()。

A.继续犯

B.结果加重犯

C.连续犯

D.想象竞合犯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理论的通说,实质的一罪有想象竞合犯、继续犯、结果加重犯。连续犯是数个行为构成数个犯罪,是实质的数罪。故选A、B、D项。

24.下列财产不得用于抵押的是()。

A.土地所有权

B.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

C.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

D.一家大型企业附属医院的办公大楼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详解】

《担保法》第37条规定,下列财产不得抵押:(1)土地所有权;(2)耕地、宅基地、自留地、自留山等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但本法第34条第5项、第36条第3款规定的除外;(3)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和其他社会公益设施;(4)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5)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6)依法不得抵押的其他财产。一家大型企业附属医院的办公大楼仍然是该企业的财产,虽然作为附属医院的办公大楼,但并不属于上述法条第3项规定的以公益为目的的医疗卫生设施,可用于抵押。

25.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古代曾经出现的司法监察机关有()。

A.御史台

B.都察院

C.六科给事中

D.东厂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中央司法监察机关一般以御史台和都察院作为监察机关主体,但在不历史时期也出现了不同的监察机关,如汉朝的司隶校尉、州刺史、部刺史,宋朝的提典刑狱司,明朝的六科给事中、提刑按察司等,故选A项、B项和C项。东厂是明成祖朱棣设立的宦官特务机构,明朝锦衣卫、东厂、西厂、内行厂等特务机构专门从事侦缉、监视、逮捕等活动,甚至直接参与审判,加之明朝皇帝除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以及建文帝等几个皇帝外大多昏庸无能,导致厂卫插足司法,但这并不意味着厂卫属于司法监察机关,它只不过是封建专制主义极端发展的产物,厂卫干预司法加速了明朝的灭亡。

26.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法律行为的有()

A.赠与

B.保管

C.抵押

D.定金

答案:B、D

本题解析:

【精解】赠与属于诺成法律行为。抵押权的成立不以债务人交付抵押物为构成要件。此外,民间借款合同、质押等也属于实践民事法律行为。

27.下列选项中,可以列入选民名单的有()。

A.精神病患者甲

B.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的乙

C.被监视居住的丙

D.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丁

答案:B、C

本题解析:

根据《选举法》第3条和第26条的规定,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要注意有无选举权和是否列入选民名单是不同的,对于剥夺了政治权利的人是直接没有选举权,而精神病患者只是因为身体原因不列入选民名单。并且本题中应当注意B选项中的乙,虽然被判处了有期徒刑,但是并未说明其政治权利被剥夺,因此仍然被列入选民名单。

28.下列有关具体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具体法律制度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B.具体法律制度往往是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

C.一个具体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不同法律部门

D.所有权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宪法、民法等法律部门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具体法律制度是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往往是法律部门的组成部分。一个具体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不同法律部门,例如所有权法律制度可以从属于宪法、民法等法律部门。

29.下列选项所列的情形中,应当依法享有继承权的是()。

A.甲的妻子乙死亡后,甲再婚,但甲仍然承担了乙的父亲丙生活费的大部分。如果丙死亡,甲享有继承权

B.张某病危时立口头遗嘱,将5万元存款给其长子,在场有两位医生见证。几个月后,张某病愈。张某长子依此享有继承权

C.甲在其父乙死亡后遗产分割前也死亡,甲的妻子丙享有转继承权

D.曲某先于其母申某而死亡,曲某的妻子林某享有代位继承权

答案:A、C

本题解析:

【精解】A项属于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主要赡养义务的情形,此情形下,无论丧偶女婿是否再婚,不影响其作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B项中,张某所立口头遗嘱因危急情况解除而无效,其长子不能依据该口头遗嘱享有继承权。c项符合转继承的条件。D项中,曲某的妻子并非被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不能享有代位继承权。

30.“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该论断直接体现的法治理念有

A.程序正义理念

B.法律至上理念

C.权力受制约理念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念

答案:B、C、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31.正当程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

A.分化在正当程序中占据重要位置

B.有意识地思维阻隔

C.直观的公正

D.对立意见的交涉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A、B、C、D均是正当程序的特征。

32.在立法时,法律意识能够()。

A.产生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调整的要求

B.形成完善法律制度的愿望

C.提出进行法律调整的具体设想或方案

D.帮助立法者正确认识客观实际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意识在立法工作中的作用表现在:法律意识能够产生社会关系需要法律调整的要求,形成完善法律制度的愿望,提出进行法律调整的具体设想或方案,帮助立法者正确认识客观实际。

33.以下情况不能成立共同犯罪的有()。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的同时犯

C.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D.事前无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的构成特征为: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两人以上,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共同犯罪行为是指各犯罪人为追求同一危害社会结果,完成同一犯罪而实施相互联系、彼此配合的犯罪行为,且其行为均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形:(1)共同作为、共同不作为、作为与不作为的结合。(2)共同直接实施犯罪。在这种场合中,共同犯罪人没有分工,均直接实施犯罪的实行行为。(3)存在分工的共同犯罪行为。具体表现为组织行为、教唆行为、实行行为和帮助行为。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共同的犯罪故意,是指各共同犯罪人通过意思联络,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犯罪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决意参加共同犯罪,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其特征是:(1)共同的认识因素。包括三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认识到不是自己一个人单独实施犯罪,而是与他人互相配合共同实施犯罪。二是不仅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产生某种危害结果,而且认识到其他共同犯罪人的行为也会引起某种危害结果。三是各共同犯罪人都预见到共同犯罪行为与共同犯罪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2)共同的意志因素。故选ABCD。

34.以下哪些属于秦朝的刑法原则()

A.区分有无犯罪意识

B.区分故意与过失

C.自首减轻处罚

D.累犯加重处罚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秦朝刑事立法中定罪量刑的主要原则有:第一,规定刑事责任年龄;第二,区分故意与过失;第三,盗窃按赃值定罪;第四,共同犯罪加重处罚;第五,累犯和教唆犯加重处罚;第六,自首减轻处罚;第七,诬告反坐;第八,连坐原则。

35.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改革法令包括()

A.禁烟令

B.禁赌令

C.剪辫令

D.劝禁缠足令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在社会改革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法令,旨在革除社会陋习,移风易俗,振奋民族精神,提倡近代文明,改进社会风尚。法令主要内容涉及禁烟、禁赌、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称呼旧制等。

36.关于刑法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盗窃骨灰的行为认定为盗窃“尸体”,属于扩大解释

B.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类推解释

C.《刑法》第65条规定,不满18周岁的人不成立累犯;《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才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根据当然解释的原理,对不满18周岁的人不适用《刑法》第356条

D.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既然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可以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那么,立法解释也可以规定“携带凶器盗窃的,以抢劫罪论处”

答案:B、C

本题解析:

扩大解释,是指对刑法用语进行解释后的含义大于字面含义,但该含义仍处于该用语可能涉及的范围之内的解释。类推解释,是指通过同类事物间的类比将不符合刑法规定的情形解释为符合刑法规定的情形,这种解释超出了刑法用语本身可能具有的含义,明显超出了一般理性人的预测可能性,这种解释方法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刑法修正案(九)》将盗窃尸体罪修改为“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尸体”与“骨灰”是并列关系,“尸体”指的是人的躯体,“骨灰”是指躯体燃烧后的灰烬,两者含义的范围完全不能等同,因此将“骨灰”解释为“尸体”属于刑法禁止的类推解释,A选项错误。破坏交通工具罪是指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的行为。虽然破坏大型拖拉机也会发生危害公共安全的危害结果,但“汽车”一词的含义并不包含大型拖拉机,因此将“大型拖拉机”解释为“汽车”至少是扩大解释乃至是类推解释,B选项正确,究竟属于扩大解释还是类推解释在法硕考试中请考生们无需深究。当然解释,是指在入罪时“举轻以明重”,在出罪时“举重以明轻”,即法律规定更为严重的情形都不为罪时,较轻的情形当然不认为是犯罪。因为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不得缓刑、不得假释,而毒品犯罪中的再犯仅是从重处罚,因此相比较于毒品犯罪中的再犯制度,累犯属于更加严重的量刑情节。既然刑法明确规定累犯制度不适用于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那么毒品再犯制度也不能适用于不满18周岁的人,这也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原则,C选项正确。但需要提醒的是:在适用当然解释的人罪时“举轻以明重”的方法时,要注意该方法仅具有逻辑合理性,并不意味着结论当然合理,因为很有可能解释出来的结论违反了罪刑法定原则,因此不能简单地以社会危害性更为严重为由就认定为犯罪。立法解释,即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刑法条文的解释。解释法律与制定法律是不同层次的活动,即使是立法机关在解释法律的时候也必须立足于刑法的规定,不能创设新的规定。换句话说,禁止类推解释既针对司法机关,也针对立法机关。D选项错误。需注意:有的辅导材料认为2015年非法学第7题的答案证明法硕考试认为未成年人可以成为毒品犯罪的再犯,这种观点是错误的。2015年非法学第7题:“甲17周岁因运输毒品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刑满释放后不久,又因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贩卖毒品被逮捕。甲属于()”官方答案是A再犯,但2016年版考试分析对2015年试题的解析中明确说明本题是指一般再犯,并且与毒品犯罪的再犯进行了区分。毒品犯罪的再犯,是指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罚,又实施毒品犯罪的,一般意义上的再犯,是指再次犯罪的人,即两次或者两次以上实施犯罪的人。本题属于一般意义的再犯,所以本题并不能说明法硕考试认为未成年人可以构成毒品犯罪的再犯。不过这个问题并非是考试大纲的范围,所以不必纠结,笔者设计本题的目的主要在于使考生理解当然解释的含义。

3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A.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

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C.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D.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属地原则,即以地域为标准,主张凡是发生在本国领域内的犯罪,不论犯罪人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均适用本国刑法;反之,在本国领域外犯罪的,均不适用本国刑法。故选ABCD。

38.下列哪些属于法律原则

A.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

B.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

C.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

D.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答案:B、D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了法律原则和法律规则的概念。两者在内容、适用范围,适用方式和作用上存在区别。法律规则是采取一定的结构形式具体规定人们的法律权利、法律义务以及相应的法律后果的行为规范,它由三个要素组成:假定(条件)、行为模式、法律后果,这三者在逻辑上缺一不可。A选项中“承诺生效时合同成立”我们可以把“承诺生效”视为假定条件,“合同成立”视为法律后果;C选项中的“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我们可以把“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视为行为模式,把“犯罪预备”视为法律后果。所以选项AC都属于法律规则,都不选。而法律原则是指可以作为法律规则的基础或本源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和原则。其内容通常比较笼统、模糊,且具有宏观的指导性,适用范围比法律规则宽广。常见的法律原则包括:刑法中的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适用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民法中的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禁止权利滥用原则、公序良俗原则;因此BD正确,应选。本题考察了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别,在法硕联考中此处为重要考点,望考生在复习时熟练掌握。

3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

B.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第一次会议,由上届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或者乡、民族乡、镇的上届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主持

C.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举行会议时,选举主席团。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副主席为主席团成员

D.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每次会议举行预备会议,预备会议由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主持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