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西安培华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西安培华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西安培华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西安培华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西安培华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西安培华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根据商标法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商标注册基本原则的是()。

A.自愿注册为主,强制注册为辅原则

B.申请单一性原则

C.使用在先原则

D.优先权原则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商标注册原则包括自愿注册为主、强制注册为辅原则,申请在先原则,申请单一性原则和优先权原则四项,而使用在先原则仅仅是商标注册的申请在先原则的补充,其本身不能成为独立的原则。故选C项。

2.在罪数形态中,继续犯与状态犯区别的关键是()。

A.犯罪造成的不法状态是否继续

B.不法行为是否继续

C.犯罪是否侵害同一客体

D.主观上是否出于同一故意

答案:B

本题解析:

【详解】

所谓继续犯,亦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至其构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在我国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当中,除非法拘禁罪外,窝藏罪、窝藏赃物罪、遗弃罪等也是典型的继续犯。继续犯的特征在于:(1)继续犯必须是基于一个犯罪故意实施一个危害行为的犯罪。(2)继续犯是持续地侵犯同一或相同直接客体的犯罪。(3)继续犯是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4)继续犯必须以持续一定时间或一定时间的持续性为成立条件。继续犯与状态犯区别的关键在于:不法行为是否处于持续状态中,即是否继续。

3.下列表述,正确的说法是

A.村委委员会主任甲利用职务之便侵吞救济款物,构成贪污罪

B.普通公民乙利用受聘担任国有公司经理职务的便利条件,侵吞国有财物,不构成贪污罪

C.国家工作人员丙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向他人索取财物,但未为他人谋取利益,不构成受贿罪

D.丁采用暴力方法阻碍国家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并致使该工作人员重伤,以妨害公务罪从重处罚

答案:A

本题解析:

村委会成员在协助人民政府从事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款物的管理等行政管理工作时,属于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应认定为国家工作人员。村委会主任甲在协助从事救济款物管理时,利用职务便利,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吞公共款物的,构成贪污罪。A选项说法正确。根据刑法规定,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乙属于受托经营、管理国有财产的人员,可以成为贪污罪的主体。B选项说法错误。受贿罪有两种表现形式:第一,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第二,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物。丙利用职务之便,索取他人财物,不需要为他人谋取利益,也构成受贿罪。C选项说法错误。以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造成的人身伤害仅仅是轻伤,则按妨害公务罪定罪处罚,如果造成的伤害达到重伤程度或致使工作人员死亡,则按故意伤害罪或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丁采用暴力方法阻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执行公务,并致使该工作人员重伤,属于一行为侵犯数个法益的想象竞合犯,以故意伤害罪和妨害公务罪择一重罪处罚,定故意伤害罪。D选项说法错误。

4.“八议”是中国古代优遇官僚贵族的法律制度,其中“议宾”的对象是指()

A.皇亲国戚

B.贤人能臣

C.前朝皇室宗亲

D.三品以上职事官

答案:C

本题解析:

“八议”即议亲(皇亲国戚)、议故(皇帝故旧)、议贤(有封建德行与影响的人)、议能(有大才能的人)、议功(有大功勋的人)、议贵(贵族官僚)、议勤(为封建国家勤劳服务的人)、议宾(前朝皇室宗亲)。自曹魏以后,“八议”遂成为古代法律的重要原则。

5.下列关于债的提存的说法中,符合我国民法典规定的是

A.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标的物是提存的条件之一

B.提存物在提存期间产生的孳息归提存人所有

C.债权人超过法定期限不领取提存物,提存物归债务人所有

D.提存期间,提存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提存机关承担

答案:A

本题解析:

《合同法》第101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难以履行债务的,债务人可以将标的物提存:(一)债权人无正当理由拒绝受领;(二)债权人下落不明;(三)债权人死亡未确定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未确定监护人;(四)法律规定的其他情形。标的物不适于提存或者提存费用过高的,债务人依法可以拍卖或者变卖标的物,提存所得的价款。”A正确孳息归债权人所有。B不正确。第104条规定:“债权人可以随时领取提存物,但债权人对债务人负有到期债务的,在债权人未履行债务或者提供担保之前,提存部门根据债务人的要求应当拒绝其领取提存物。债权人领取提存物的权利,自提存之日起五年内不行使而消灭,提存物扣除提存费用后归国家所有。”可知,债权人领取提存物权利在5年内不行使方消灭。C不正确。在提存期间,一切发生的提存标的物毁损、灭失的风险由债权人承担。D错。

6.“明刑弼教”是()的立法指导原则。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明太祖朱元璋为了推行教化,实行“明刑弼教”的立法指导思想。所谓“明刑弼教”,就是要注重利用法律手段推行教化,明朝设置的“申明亭”就是该立法指导思想的体现。故选D项。

7.下列情况属于刑法理论上所称的结果加重犯的是()。

A.盗窃致人死亡

B.诈骗致人破产

C.敲诈勒索致人精神失常

D.非法拘禁他人致人重伤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结果加重犯具有法定性的特点,成立结果加重犯必须要求刑法就加重的结果和与加重的结果相对应的法定刑作出明确的规定。四个选项中只有非法拘禁罪就非法拘禁致人重伤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故选D项。

8.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有关抵押财产转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通知抵押权人

B.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告知受让人财产已经抵押情况

C.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经抵押权人同意

D.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书面通知抵押权人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物权法》第191条的规定,抵押期间,抵押人经抵押权人同意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务或者提存。转让的价款超过债权数额的部分归抵押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债务人清偿。抵押期问,抵押人未经抵押权人啊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但受让人代为清偿债务消灭抵押权的除外。可见,转让抵押财产应当注意两点:一是抵押期间,抵押人转让抵押财产的,应当经抵押权人同意,而不是如担保法规定的仅仅通知抵押权人并告知受让人;同时,要将转让所得的价款向抵押权人提前清偿债权或者提存。二是抵押期间,未经抵押权人同意,不得转让抵押财产。除非受让人替抵押人向抵押权人偿还了债务消灭了抵押权。故选C项。

9.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侵犯人格尊严的方法不包括()。

A.侮辱

B.打击报复

C.诬告陷害

D.诽谤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38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可见,从严格意义上解释,侵犯人格尊严的方法不包括打击报复,故选B项。

10.下列协议中,应由我国民法典调整的是

A.甲与乙签订的收养协议

B.甲与乙离婚时签订的子女抚养协议

C.甲行政机关与公务员签订的廉政协议

D.甲村委会与本村村民签订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协议

答案:D

本题解析:

《合同法》第2条规定:“本法所称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婚姻、收养、监护等有关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11.某小学课间休息期间,校外人员马某翻墙进入校内,将在操场上玩耍的8岁小学生高某打伤。高某的人身损害应当()。

A.由学校承担赔偿责任

B.由马某承担赔偿责任

C.由学校和马某承担连带责任

D.由学校和马某承担按份责任

答案:B

本题解析:

《侵权责任法》第40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学习、生活期间,受到幼儿园、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以外的人员人身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侵权责任;幼儿园、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未尽到管理职责的,承担相应的补充责任。

12.小王因打架斗殴,受到劳动教养的惩罚,这种惩罚是属于()。

A.刑事制裁

B.行政制裁

C.行政处分

D.纪律处分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行政制裁是指国家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所实施的强制性惩罚措施。根据行政违法的社会危害程度、实施制裁的方式等不同,行政制裁又可分为行政处罚和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是由特定行政机关依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的公民或社会组织所实施的惩罚措施,其处罚形式主要有:警告、罚款、拘留、吊销执照或许可证,等等。行政处分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组织依照行政隶属关系,对于违反行政法规的国家公务员或所属人员所实施的惩罚措施,主要形式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留用察看、开除等。

13.《九章律》指的是()。

A.《秦律》

B.《汉律》

C.《晋律》

D.《唐律》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汉律从广义上讲,指的是《汉律》六十篇,从狭义上讲,指的是《九章律》,共九篇,故选B项。

14.下列哪一种犯罪在既遂之后犯罪行为也随之而结束,但由犯罪行为造成的不法状态仍可能继续存在?()

A.诈骗罪

B.故意杀人罪

C.非法拘禁罪

D.非法持有枪支罪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所谓状态犯是指犯罪既遂后犯罪行为也就完成,但是犯罪行为所引起的不法状态仍然处于继续状态的一种犯罪形态。持续犯又称继续犯,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至其构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持续犯的典型特征是犯罪行为与违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状态。排除C项和D项。对于故意杀人罪而言,虽然犯罪行为既遂后其行为也会结束,但是故意杀人一旦既遂其所侵犯的利益就会消失,那么该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自然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应当排除B项。当诈骗犯罪既遂后,诈骗行为会随之结束,但是诈骗行为对他人财产造成侵害的不法状态会继续存在。故选A项。

15.甲觉得同事乙总和自己作对,想教训他一下,就偷走乙的手机埋在树下。甲的行为可能构成

A.盗窃罪

B.侵占罪

C.职务侵占罪

D.故意毁坏财物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侵犯财产罪可以分为取得型犯罪和毁坏型犯罪两大类。取得型犯罪主要包括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侵占罪、职务侵占罪、敲诈勒索罪,这一类犯罪的共同特点是必须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毁坏型犯罪主要是指故意毁坏财物罪,这一类犯罪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非法占有为目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排除占有的意思和利用的意思。如果仅具有排除占有的意思,而不具有利用的意思,属于毁坏型侵犯财产罪。甲没有利用意思,而仅仅是想排除乙对手机的占有,因此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只能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D选项说法正确,ABC选项说法错误。故意毁坏财物罪既包括物理上对财物的毁坏,也包括妨碍财物使用功能的实现。

16.下列选项中,属于精神性人格权的是()。

A.身体权

B.名誉权

C.生命权

D.健康权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在人格权体系中,有物质性人格权和精神性人格权之分。属于物质性人格权的有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三类;属于精神性人格权的有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贞操权、姓名权、名称权等。名誉权属于精神性人格权,故选B项。

17.清朝人关后制定的会典不包括()。

A.顺治会典

B.康熙会典

C.嘉庆会典

D.光绪会典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清朝制定的会典包括康熙会典、雍正会典、乾隆会典、嘉庆会典和光绪会典,没有顺治会典,故选A项。

18.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

A.犯罪地国家的刑法

B.犯罪人国籍国的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国际条约缔约地国家的刑法

答案:C

本题解析:

《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19.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本质特点()

A.依宪治国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党的领导

答案:B

本题解析: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中,党的领导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是本质特点,坚持依宪治国是根本途径二

20.在罪人面上或者额头刺刻后再涂上墨,留下痕迹作为受刑人的标志。这种刑被称作()

A.墨刑

B.劓刑

C.剕刑

D.宫刑

答案:A

本题解析:

奴隶制五刑为:墨、劓、剕、宫、大辟。其中墨刑指的是在罪人面上或额头刺刻后再涂上墨,留下痕迹作为受刑人的标志。劓刑即割掉受刑人的鼻子。剕刑,秦汉时称作斩趾,此刑或断人之足,或剔去膝盖骨。宫刑是破坏人的生殖器官的刑罚。大辟为死刑的总称,其执行方法主要是斩首。

21.清朝创立的刑罚是()。

A.发遣

B.充军

C.加役流

D.刺配

答案:A

本题解析:

发遣是清朝创立的一种仅次于死刑的重刑,即将罪犯发配到边疆地区给驻防八旗官兵当差为奴的刑罚,故A项正确。充军创立于明朝,故B项错误。加役流创立于唐朝,故C项错误。刺配刑创立于宋朝,故D项错误。

22.甲、乙签订合同,约定由丙向甲履行债务,如果丙履行债务不符合约定,则甲有权请求()承担违约责任。

A.丙

B.乙

C.乙和丙

D.乙或者丙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合同的相对性原则,选B项。

23.我国法律规定,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包括()。

A.未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

B.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C.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患者

D.在押的犯人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是指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和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

24.下列关于我国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的理解,正确的是

A.简单的罪状因缺乏明确性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B.将习惯法视为刑法的渊源不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法定原则不允许有利于被告人的新法溯及既往

D.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包括行政法规

答案:D

本题解析:

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是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法令,通常是行为当时有效的法律;对于已废止的法律,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犯罪行为发生之日起生效的法律,对其生效前发生的犯罪行为,只有在其处罚轻于犯罪行为发生时生效的法律的场合才能适用于该行为。因此D项正确,C项错误。简单罪状虽然简单,但也是明确的,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A项错误。根据法定化和明确化的要求,禁止采用习惯法,因此将习惯法视为刑法的渊源违反罪刑法定原则,B项错误。

25.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在自治范围内,依法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针对某一方面问题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属于()。

A.自治条例

B.单行条例

C.地方性法规

D.地方政府规章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单行条例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在自治权范围内,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针对某一方面的问题制定的规范性文件。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须报省或者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才能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故选B项。

26.行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

A.只能是合法行为

B.只能是民事法律行为

C.只能是表意行为

D.既可以是合法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

行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消灭的法律事实是民事主体基于其意志实施的,且能够产生一定的民事法律后果。行为不仅包括了合法行为即民事法律行为,也包括违法行为如侵权行为等。

27.我国《物权法》第5条规定:“物权的种类和内容,由法律规定。”请分析:(1)本条文规定的是物权法的哪项基本原则?其内涵和意义是什么?(2)本条文中“法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

答案:

本题解析:

(1)本条规定的是物权法定原则。物权法定原则的内涵包括:一是物权的种类由法律规定,不能由当事人自行创设;二是物权的内容法定,当事人不得设定与物权的法定内容相悖的物权内容。物权法定原则的意义在于限制当事人在物权领域的自治空间,维护交易安全。(2)本法条中的“法律”,其表现形式限于制定法,且仅限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法律。

28.甲欠乙5000元,乙多次催促,甲拖延不还。后乙告甲必须在半个月内还钱,否则起诉。甲立即将家中仅有的值钱物品九成新电冰箱和彩电各一台以150元价格卖给知情的丙,被乙发现。下列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A.乙可书面通知甲、丙,撤销该买卖合同

B.如乙发现之日为2010年5月1日,则自2011年5月2日起,乙不再享有撤销权

C.如乙向法院起诉,应以甲为被告,法院可以追加丙为第三人

D.如乙的撤销权成立,则乙为此支付的诉讼费、差旅费应由甲、丙承担

答案:B、C、D

本题解析:

根据《合同法》第74、75条规定,“因债务人放弃其到期债权或者无偿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的,债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债务人以明显不合理的低价转让财产,对债权人造成损害,并且受让人知道该情形的,债权人也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撤销债务人的行为。”“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以债权人的债权为限。债权人行使撤销权的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撤销权自债权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自债务人的行为发生之日起五年内没有行使撤销权的,该撤销权消灭。”合同法解释(一)第24条、第26条规定,债权人依照合同法第七十四条的规定提起撤销权诉讼时只以债务人为被告,未将受益人或者受让人列为第三人的,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该受益人或者受让人为第三人。债权人行使撤销权所支付的律师代理费、差旅费等必要费用,由债务人负担;第三人有过错的,应当适当分担。

29.以下关于法律责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律责任与其他社会责任的区别在于,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

B.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

C.法律责任的产生原因是违法行为或者违约行为两种

D.法律责任的目的是通过其惩罚、救济和预防三项功能的发挥来实现的

答案:C

本题解析:

法律责任是指行为人由于违法行为、违约行为或者由于法律规定而承受的某种不利的法律后果二法律责任是社会责任的一种,它与其他社会责任的区别在于,承担法律责任的最终依据是法律,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产生法律责任的原因主要有三类,即违约行为、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C选项仅仅指出了其中两个原因,不全面,因此错误。法律责任的目的在于保障法律上的权利、义务、权力得以生效,在它们受到阻碍,而使法律所保护的利益受到侵害时,适当的救济,使对侵害发生有责任的人承担责任,消除侵害并尽量减少未来发生侵害的可能性。法律责任的目的是通过其惩罚、救济和预防三个功能的发挥来实现的。

30.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构成()。

A.非法拘禁罪

B.绑架罪

C.敲诈勒索罪

D.抢劫罪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为索取债务非法扣押、拘禁他人的,由于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勒索财物的目的,所以不构成绑架罪。同时,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所以不构成敲诈勒索罪或者抢劫罪。但是其行为符合非法拘禁罪的构成要件,成立非法拘禁罪。故选A项。

31.如果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存在,则犯罪行为仍然存在,具备这一特征的是()。

A.连续犯

B.想象竞合犯

C.牵连犯

D.继续犯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所谓继续犯,亦称持续犯,是指犯罪行为自着手实行之时直至其构成既遂、且通常在既遂之后至犯罪行为终了的一定时间内,该犯罪行为及其所引起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过程中的犯罪形态。继续犯的根本特征在于犯罪行为与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同时处于持续状态之中。故选D项。

32.据《魏书·刑罚志》记载,北魏延昌三年,冀州阜城之民费羊皮为葬母而卖女为婢,按律当死。此案在朝野引起巨大争议,后经宣武帝权衡各方意见,做出最终裁决:“羊皮卖女葬母,孝诚可嘉,便可特原。”关于此案判决所遵循的法律原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亲属相犯,罪不至死

B.为伸张孝道,可特赦罪责

C.诏令与律条冲突时,须依律断案

D.子女的人格从属尊长,不受法律保护

答案:B

本题解析:

费羊皮卖女葬母案的情况如下:他因家境贫寒,无钱葬母,被迫出卖女儿为人奴隶。费羊皮行为虽然触犯法律,但是为行孝道,事出有因且主观并无恶性,反而符合儒家伦理精神,所以皇帝对其赦免:因此B项正确。

33.某国女间谍结识我国某官员甲后,谎称自己是留学生,需要一些资料写作毕业论文。甲为博取其芳心,便将自己掌握的国家秘密文件复印给她。甲的行为构成

A.间谍罪

B.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

C.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

D.过失泄露国家秘密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我国《刑法》规定:“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是指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窃取、刺探、收买、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行为。”本题中某甲的行为已经符合了上述构成,故选B项。由于其并不知道间谍的身份,故不成立间谍罪。

34.依法被关押的罪犯在脱逃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死亡的,属于

A.牵连犯

B.吸收犯

C.数罪并罚

D.想象竞合犯

答案:A

本题解析:

牵连犯,指实施某个犯罪,作为该犯罪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又触犯其他罪的情况。牵连犯的特征:(1)有一个最终的犯罪目的。(2)有两个以上的犯罪行为。(3)触犯了两个以上不同罪名。(4)所触犯的两个以上罪名之间有牵连关系,即一罪或数罪是他罪的手段行为或结果行为。脱逃过程中使用暴力致人重伤、死亡的,是牵连犯(手段和目的的牵连),应当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A选项正确。

35.甲离婚后嫌才3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甲5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甲属于()。

A.纯正的不作为犯

B.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C.纯正的作为犯

D.结果加重犯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刑法理论将不作为犯罪分为纯正的不作为犯和不纯正的不作为犯。刑法理论上不存在纯正的作为犯的提法,因此,排除C项。所谓纯正的不作为犯罪是该犯罪只能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遗弃罪是典型的纯正不作为犯罪。而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罪是指既可以以作为的方式,也可以以不作为的方式实施的犯罪,故意杀人罪就是典型的不纯正的不作为犯罪。故选B项。另外,结果加重犯具有法定性,结果加重犯存在的前提是刑法明确规定了加重结果和与之相应的加重刑罚。而故意杀人罪显然不符合该条件,排除D项。

36.甲因走私武器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5年;因组织他人偷越国境被判处14年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5万元,剥夺政治权利3年;因犯骗取出口退税罪被判处10年有期徒刑,并处罚金20万;因招摇撞骗罪被判处管制1年。关于数罪并罚,下列符合《刑法》规定的是

A.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40年,没收财产25万元,剥夺政治权利8年

B.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25年,管制1年,没收财产5万元,罚金20万元,剥夺政治权利6年

C.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23年,没收财产5万元,罚金20万元,剥夺政治权利8年

D.决定判处甲有期徒刑17年,管制1年,没收财产5万元,罚金20万元,剥夺政治权利8年

答案:D

本题解析:

甲的总和刑期为39年,所以应在15年以上25年以下决定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剥夺政治权利5年+3年),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没收财产5万、罚金20万)。

37.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

A.首长负责制

B.集体负责制

C.个人负责制

D.民主集中制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宪法》第3条第1款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民主集中制的原则,故选D项。

38.根据法律规定,因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的期限为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答案:D

本题解析:

《合同法》第129条规定因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期限为四年,自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

39.下列有关法的原则表述错误的是()。

A.法律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

B.法律原则是法律价值的基本承担者

C.法律原则不能调整社会关系

D.法律原则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从法律原则对法律创制的作用看法律原则直接决定了法律制度的基本性质、基本内容和基本价值倾向;从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的区分看法律原则不预先设定任何确定而具体的事实状态;但法律原则并非不能调整社会关系,在缺乏法律规则的情况下,法律原则可以直接调整社会关系,起到弥补法律漏洞的作用。

40.近代以来,人们把法治的核心归结为()。

A.司法独立

B.依法行政

C.保护人权

D.以法对国家权力的限制和制约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近代以来,法治的核心被归结为“保护人权”。

41.抗日民主政权时期,女性的法定最低结婚年龄为()

A.16周岁

B.18周岁

C.20周岁

D.22周岁

答案:B

本题解析:

各边区的抗日民主政府分别制定了若干地区性的婚姻条例,其中规定的法定最低婚龄为:基本上是男20周岁,女18周岁。

42.西周时期的中央司法官叫做()。

A.遂士

B.卿

C.乡士

D.大司寇

答案:D

本题解析:

【详解】

西周时期,大司寇为中央常设最高司法审判官,主要职责是“佐王刑邦国,诘四方”,即在周王领导下主管全国重大司法审判事务。对一些不能独立决定的案件,则需上报周王最后裁断,或由周王指派高级贵族进行议决。A项不正确,遂士是西周时期国都百里之外、三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B项不正确,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C项不正确,乡士是西周时期国都之外百里之内的司法官吏。

43.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法()。

A.转让

B.出租

C.买卖

D.占有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10条第4款的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故选A项。

44.在下列国家中,实行事后审查而不采用事前审查宪法监督方式的是()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宪法监督方式包括事先审查、事后审查、附带性审查和宪法控诉等,实施事后审查的违宪审查方式的典型国家是美国,故选C项。

45.甲潜入赵家客厅盗窃财物时,惊醒了在卧室里睡觉的赵某,甲逃跑时与过来查看的赵某相撞,致赵某倒地并受重伤。对甲应()。

A.按照盗窃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数罪并罚

B.按照盗窃罪的转化犯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C.按照抢夺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吸收犯择一重罪处罚

D.按照盗窃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想象竞合择一重罪处罚

答案:A

本题解析:

我国确定罪数通说上采取的是犯罪构成说,凡是行为人以一个犯罪故意,实施一个行为,符合一个犯罪构成的就是一罪;凡是以数个犯意,实施数个犯罪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就是数罪。本题中,甲盗窃的行为与逃跑撞伤过来查看的赵某的行为并不存在牵连,也并非一行为触犯数罪,因此不构成牵连犯或想象竞合犯。同时,甲的行为也不符合盗窃罪向抢劫罪转化的条件,不应以抢劫罪论处。因其是符合两个犯罪构成的两个单独行为,因此分别构成盗窃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数罪并罚。

46.侯某(15周岁)教唆赵某(17周岁)实施盗窃,价值5000元;又教唆张某(17周岁)实施绑架犯罪,同时还帮助卢某实施了抢劫犯罪。侯某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绑架罪、抢劫罪

B.盗窃罪、绑架罪

C.绑架罪、抢劫罪

D.抢劫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盗窃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6周岁,绑架罪的刑事责任年龄也是16周岁,而抢劫罪的刑事责任年龄是14周岁,所以侯某只能构成抢劫罪。故选D项。

47.刑法规定: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告诉的才处理。这一规定所包含的规范属于()。

A.委托性规范

B.准用性规范

C.强行性规范

D.任意性规范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规范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确定性规范、准用性规范和委任性规范。按照规范对人们行为规定和限定的范围或程度不同,法律规范可以分为强行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任意性规范,是指规定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人们自行选择或者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规范;强行性规范,是指内容规定具有强制性质,不允许人们随便加以更改的法律规范。刑法规定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由当事人自主决定是否起诉。法律授权人们自行选择或者协商确定为与不为、为的方式以及法律关系中的权利。

48.关于死刑缓期执行的正确说法包括()。

A.对于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得判处死刑,但是可以判处死刑缓期执行

B.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条件之一是罪行不是极其严重

C.只要犯罪分子死刑缓期执行期闻故意犯罪,无论何时都可以核准死刑

D.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2年执行期限,应当计算在减刑后的有期徒刑期限内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得判处死刑,既包括不得判处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得判处死刑缓期执行。死刑缓期执行的适用条件之一是该犯罪必须达到罪行极其严重的程要: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有期徒刑的,死刑缓期执行的2年执行期限,不得计算在减刑后的有期徒刑期限内,减刑后有期徒刑的刑期应当另外计算。

49.公路上虽然车辆很多,但是行人只要遵守交通规则,还是比较安全的。对于道路交通安全的认识,体现的是法的哪一项作用

A.指引作用

B.强制作用

C.评价作用

D.预测作用

答案:A

本题解析:

遵守交通规则会获得安全的出行,反映的是法对自己行为的预测,属于法的指引作用。

50.在唐代《斗讼律》的六杀制度中,在斗殴中出于激愤失手将人杀死被称作()

A.谋杀

B.故杀

C.斗杀

D.误杀

答案:C

本题解析:

对于杀人罪,唐代在《斗讼律》中区分了“六杀”,即所谓的“谋杀…‘故杀…‘斗杀…‘误杀”“过失杀”“戏杀”。“谋杀”指预谋杀人;“故杀”指事先虽无预谋,但情急杀人时已有杀人的意念;“斗杀”指在斗殴中出于激愤失手将人杀死;“误杀”指由于种种原因杀错了对象;“过失杀”指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而杀人;“戏杀”指以力共戏而导致杀人。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关于受贿罪的正确说法是()。

A.在直接受贿罪中,索贿构成受贿罪,需要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要件

B.斡旋受贿构成犯罪,以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要件

C.国家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构成受贿罪

D.国家工作人员成立受贿罪,与之相应,请托人必然构成行贿罪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在直接受贿罪中,索贿构成受贿罪,并不需要以为他人谋取利益为要件.只要索取贿赂的,就足以构成受贿罪。受贿罪和行贿罪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人构成受贿罪,但是并不意味着一定有人构成行贿罪。例如,我国《刑法》第389条第3款规定,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的,不是行贿。故选B、C项。

2.汉朝的法律形式包括()。

A.廷行事

B.决事比

C.科

D.格

答案:B、C

本题解析:

【精解】汉朝的法律形式包括律、令、科、比四种,故选B项和C项。廷行事是秦朝的法律形式,格是唐朝的法律形式。

3.下列有关主犯、从犯、胁从犯的说法,错误的有

A.胁从犯是指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

B.首要分子不一定是主犯

C.在共同犯罪中不可能只有从犯而没有主犯

D.对于从犯,应当比照主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A、D

本题解析:

胁从犯是指被胁迫参加犯罪的人,不包括被诱骗参加犯罪的人,A选项说法错误。首要分子分为两类:犯罪集团中的首要分子和聚众犯罪中的首要分子,聚众犯罪并不构成共同犯罪的情况下,不存在主犯、从犯之分,因此首要分子自然无所谓主犯。B选项说法正确。共同犯罪中可能没有从犯,但不可能没有主犯,C选项说法正确。对于从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没有应当比照主犯的修饰,D选项说法错误。

4.唐朝的官吏管理制度包括()。

A.科举制度

B.考课制度

C.致仕制度

D.轮换制度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详解】

唐朝的官吏管理制度包括科举制度、考课制度、致仕制度。科举制度是一种由朝廷开设科目,士人可以自由报考,主要以考试成绩决定取舍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制度创始于隋,确立于唐,完备于宋。唐代职官政绩的考课,统一由吏部考功司负责。时间分为岁课与定课。职官退休称为“致仕”,唐朝规定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

5.宋朝的折杖法中,折成脊杖的刑种有()。

A.笞刑

B.杖刑

C.徒刑

D.流刑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宋朝的折杖法中,折成臀杖的刑种有笞刑和杖刑,折成脊杖的刑种有徒刑和流刑,故选C项和D项。

6.公民甲娶妻乙,育有一子一女,女儿丙已经出嫁,儿子娶妻丁,生有一子戊,儿子于5年前不幸遇车祸死亡。甲、乙均年老,无固定生活来源,女儿出嫁后,拒不赡养老人,并曾数度虐待甲、乙,甲、乙主要依靠儿媳丁来供养。甲于2000年3月死亡,留下房屋4间。按照继承法,享有第一顺序继承权的人是()。

A.乙

B.丙

C.丁

D.戊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乙为甲的配偶,自然属于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丙数度虐待老人,情节恶劣,丧失继承权;丁承担了老人生活的大部分费用,尽了主要赡养义务,属于第一顺序法定继承人;戊代其父的地位享有代位继承权。

7.关于公示及公示方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用益物权的设定一般采取登记的公示方式

B.担保物权的设定须以登记作为公示方式

C.不动产登记制度具有公示公信力

D.动产都以交付为公示方式

答案:A、C

本题解析:

[详解]部分动产(如汽车)以登记作为公示方式。担保物权未必办理登记(如留置权和质权)。用益物权的设定须办理登记,因为用益物权的客体多为不动产。

8.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社会改革法令包括()

A.禁烟令

B.禁赌令

C.剪辫令

D.劝禁缠足令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南京临时政府在社会改革方面,颁布了一系列社会改革法令,旨在革除社会陋习,移风易俗,振奋民族精神,提倡近代文明,改进社会风尚。法令主要内容涉及禁烟、禁赌、剪辫、劝禁缠足、改革称呼旧制等。

9.我国刑法关于犯罪主体的规定有()。

A.自然人

B.法人

C.单位

D.自然人和法人

答案:A、C

本题解析:

【精解】在我国刑法中犯罪主体有两类,即自然人与单位。值得注意的是,单位与法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单位的外延要大于法人的外延,换言之,即使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组织也可以成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主体。故选A、C项。

10.德国法学家托马西斯认为,道德与法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旨在求得个人的内心和平,而法律则调整人们的外在活动,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旨在谋求外部世界的和平。对于此论述应作的理解是()。

A.这一观点被康德所重述,科学地划分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界限

B.事实上,无论道德还是法律都是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也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所以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C.这一观点将是否具有外界强制性作为区分道德和法律界限的标准是不能成立的

D.在托马西斯的观点的基础上,关于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差别,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一点补充:就对社会成员的要求而论,社会主义道德对于人们的要求比法律要高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托马西斯的观点在反对当时封建统治者,尤其是天主教会方面具有进步作用,但是他对于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界限的解释是不科学的。法律和道德具有一致性也有相互作用。二者都具有外界强制性,区别在于强制的形式,道德的强制性一般体现为社会舆论的谴责,法律则由国家强制力所保证。而对于二者的调整范围来讲,社会主义道德所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为广。就对社会成员的要求来讲,社会主义道德对人们的要求要比法律要高。

11.根据我国《宪法》和有关的法律规定,享有向全国人大提案权的主体包括()。

A.全国人大主席团

B.全国人大常委会

C.国家主席

D.国务院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第9条的规定,全国人大主席团、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国务院、中央军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全国人大提出属于全国人大职权范围内的议案,故选A、B、D项。

12.下列选项中有关我国宪法规定的特定主体受庇护权的说法错误的有()。

A.享有受庇护权的主体只能是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B.给予特定主体受庇护的权利必须遵循对等原则

C.出于政治原因,包括刑事犯罪

D.取得受庇护权的特定主体在取得受庇护权后,相应取得我国国籍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庇护权是指一国公民因为政治原因请求另一国准予其进入该国居留,或者已经进入该国而请求准予在该国居留,经该国政府批准而享受的受庇护的权利。我国规定的庇护权的内容包括:(1)庇护权只给予提出申请要求的外国人,不包括无国籍人,故A项错误。(2)外国人向我国政府提出避难要求,必须是由于政治原因,不包括一般刑事犯罪。注意:不是不包括“刑事犯罪”,而是不包括“一般刑事犯罪”,这里要注意措辞,故C项表述错误。(3)我国政府对提出的庇护要求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4)被给予庇护权的外国人,不被引渡或者驱逐,对他们在中国境内的居住、迁移和行动方面的管理,原则上按照一般外国侨民的待遇对待,但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按照政治避难人的身份地位给予区别对待。另外,是否享有受庇护的权利与对等原则没有任何关系,故B项表述错误。既然享有受庇护权利的主体只能是外国人,与国籍无关,故D项表述错误。

13.房产出卖时,在同等条件下,房产的()享有优先购买权。

A.按份共有人

B.共同共有人

C.抵押权人

D.承租人

答案:A、B、D

本题解析:

【详解】

优先购买权是指公民、法人在特定买卖关系中,依法享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于其他人购买出卖人的财产的权利。依我国法律规定,其适用的情况有:承租权人的优先购买权、承典人的优先购买权、按份共有人及共同共有人的优先购买权。

14.下列选项中属于法条竞合的是

A.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

B.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

C.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罪

D.协助组织卖淫罪与帮助犯的规定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法条竞合,指刑法中有一些条文之间存在重复或交叉的情况。例如诈骗罪与金融诈骗罪,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骗取出口退税罪,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罪与失职致使在押人员脱逃罪、商检失职罪,过失致人死亡罪与失火罪、交通肇事罪、重大责任事故罪,故意伤害罪与寻衅滋事、聚众斗殴、非法拘禁、刑讯逼供、虐待被监管人等侵犯人身的犯罪,妨害作证罪与教唆犯,协助组织卖淫罪与帮助犯。

15.清朝于1910年颁布的《法院编制法》对于中国传统司法体制和审判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该法确立的法律原则和制度包括()

A.审判独立

B.合议制

C.民刑分理

D.审检分立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沈家本组织修订《法院编织法》,1910年2月允准颁行,《法院编制法》引进了诸如审判独立,公开审判,合议制,民刑分理,审检分理等原则。

16.法的构成要素包括()。

A.法律概念

B.法律程序

C.法律原则

D.法律规则

答案:A、C、D

本题解析:

【详解】

法的构成要素为法律规则、法律原则、法律概念。

17.在实际的司法审判过程中,当规范性法律文件在某个问题上的规定发生冲突时,法官可以依据哪些原则进行审判()

A.新法优于旧法

B.特别法优于普通法

C.上位法优位于下位法

D.按照溯及既往的原则,适用旧法

答案:A、B、C

本题解析:

当不同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在适用中发生冲突时,可以考虑的原则是新法优于旧法、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上位法优于下位法。我国法律在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在刑法中有从旧兼从轻的例外。综上所述,本题应选ABC。

18.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的规定,美国实行()。

A.总统制

B.联邦制

C.三权分立

D.共和制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美国是民主共和制、总统制、联邦制并实行三权分立的资本主义国家,故备选项应全选。

19.德国法学家托马西斯认为,道德与法律的主要区别在于:前者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旨在求得个人的内心和平,而法律则调整人们的外在活动,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旨在谋求外部世界的和平。对于此论述应作的理解是()。

A.这一观点被康德所重述,科学地划分了法律和道德之间的界限

B.事实上,无论道德还是法律都是调整人们的内心活动,也调整人们的外部行为,所以这个观点是片面的

C.这一观点将是否具有外界强制性作为区分道德和法律界限的标准是不能成立的

D.在托马西斯的观点的基础上,关于社会主义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差别,我们可以提出以下一点补充:就对社会成员的要求而论,社会主义道德对于人们的要求比法律要高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托马西斯的观点在反对当时封建统治者,尤其是天主教会方面具有进步作用,但是他对于道德和法律之间的界限的解释是不科学的。法律和道德具有一致性也有相互作用。二者都具有外界强制性,区别在于强制的形式,道德的强制性一般体现为社会舆论的谴责,法律则由国家强制力所保证。而对于二者的调整范围来讲,社会主义道德所调整的范围要比法律为广。就对社会成员的要求来讲,社会主义道德对人们的要求要比法律要高。

20.下列有关法与社会关系的表述哪些正确?()

A.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道德的影响;而宗教信仰对于西方社会法律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为确立“法律至上”观念奠定了基础

B.“法的社会化”是西方现代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现象,表明法律是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手段

C.凡属道德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法律调整;凡属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则不一定为道德所调整

D.生命科学的发展、器官移植技术的成熟对法律具有积极影响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的本质最终体现为法的社会性,即由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中国固有的法律文化深受伦理道德的影响,中国古代的礼法合一、明德重法等思想都对法律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在西方,由于宗教的发达和宗教影响的广泛性,其法律制度更多地受到宗教信仰的影响,选项A正确。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手段,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法的社会化正表明了法律对社会经济的作用,选项B正确。法和道德是一对具有密切关系的概念,但是,二者的调整范围具有差异性,一般来说,道德的调整范围比法律的调整范围更广,法律调整的是那些要求并可能由国家评价和保证的社会关系,而属道德调整的领域几乎囊括一切社会关系。因此,凡属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必为道德所调整,而属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则有可能超出法律的调整范围。选项C颠倒了二者的关系,是错误的。科学技术对法律上层建筑的作用是全方位的,包括对法的内容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量的新的立法领域的出现等,因此,选项D正确。

21.根据我国现行《宪法》的规定,对宗教信仰自由的限制表现为()。

A.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的活动

B.不得利用宗教进行损害公民身体健康的活动

C.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D.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故答案为全选

22.某国政府决定在实验室进行人体器官克隆研究,用于攻克某种疑难疾病。由于该国并无相关法律规定,该决定引发了社会各界广泛争论。对此,下列表述能够成立的有

A.目前人体器官克隆问题在法律上尚未规定,这正是法律滞后性的体现

B.克隆人体器官所引发的法律问题,是科技、伦理与法律紧张关系的表现

C.由此项研究引发的民事纠纷,法院可以依据道德、习惯或正义标准等裁决

D.如该国民众对此问题在道德上无法形成共识,则应立法禁止此项研究

答案:A、B、C

本题解析:

法律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法律调整的范围是有限的;(2)法律特性与社会生活的现实之间存在着矛盾;(3)法的制定和实施受人的因素的制约;(4)法的实施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制约。社会生活具有具体性和多样性的特点,而法律则具有滞后性和稳定性的特点。A项所说的克隆行为未被纳入法律即意指此种情况,正确。B项表达出法律规定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也反映了法律局限性,正确。法律作为调整社会关系手段的一种,并不能调整所有的社会关系,对于法律无法调整的关系,需要由其他的规范来进行调整,故c项正确。D选项,道德上无共识不必然导致立法禁止,法具有原则性与滞后性,对于无定论的失误不宜马上立法禁止,以免阻碍科学的发展。

23.下列选项中,属于人民检察院职权的有

A.核准死刑案件

B.对刑事案件行使公诉权

C.受理公民的控告、检举和申诉

D.对诉讼活动进行监督

答案:B、C、D

本题解析:

根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以及三大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检察院享有以下职权:(1)检察权,即对于叛国案、分裂国家案以及严重破坏国家的政策、法律、法令、政令统一实施的重大犯罪案件,行使检察权;(2)侦查权,即对于直接受理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3)监督权,即对于公安机关侦查的案件,进行审查,决定是否逮捕、起诉等;对于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于人民法院的审判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对于刑事案件判决、裁定的执行和监狱、看守所、劳动改造机关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4)公诉权,即除自诉案件之外,其他刑事案件一律由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5)依法保障公民对于违法的国家工作人员提出控告、申诉的权利,追究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的人的法律责任,受理公民的控告、检举和申诉。故选项B、C、D项。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24.律责任构成要素中所指的损害结果,包含的含义有()。

A.损害结果表明法律所保护的合法权益遭受了侵害

B.损害结果必须具有确定性,是违法行为或者违约行为巳经实际造成的侵害事实

C.认定损害结果时一般根据法律、社会普遍认识、公众观念并结合社会影响、环境等因素进行

D.损害结果只能是对人身、财产的损害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详解】

损害结果包括对人身的、对财产的、对精神的或者三方面都有的损失和伤害。

25.按照民法理论,有限责任公司属于()。

A.私法人

B.营利法人

C.企业法人

D.社会团体法人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私法人是指由私人设立,内部关系平等,经营私法事业,可以由社员大会决定解散的法人。营利法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且将利益分配于其成员的法人。企业法人是指以营利为目的,独立从事商品生产和经营活动的法人。社会团体法人是指群众性人民团体,是自然人或法人自愿组成,从事社会公益、文学艺术、学术研究等非营利性活动的法人。有限责任公司,是指根据《公司登记管理条例》规定登记注册,由50个以下的股东出资设立,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经济组织,是私法人、营利法人、企业法人。

26.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下列选项中,属于业主对建筑物共有部分不履行义务行为的有()。

A.业主甲装修个人房屋时拆除承重墙的行为

B.业主乙以不乘坐电梯为由不交纳电梯维修费的行为

C.业主丙以冬季不在小区居住为由不交纳供暖费的行为

D.居住在建筑物顶层的业主丁在其居住的屋顶安装霓虹灯广告牌的行为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物权法的规定,建筑区划内的道路,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道路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但属于城镇公共绿地或者明示属于个人的除外。建筑区划内的其他公共场所、公用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属于业主共有。共有的范围包括:(1)建筑物的基本构造部分,如支柱、屋顶、外墙或地下室等。(2)建筑物的共有部分及附属物,如楼梯、消防设备、走廊、水塔、自来水管道等,以及仅为部分区分所有人所共有的部分,如各层楼之间的楼板,仅属于相邻部分的所有人共有。(3)建筑物所占有的地基使用权。(4)住宅小区的绿地、道路、公共设施、公益性活动场所、围墙、小区大门建筑、艺术装饰物以及公用配套设施和物业服务用房,除依法归属于国家或法人或个人所有外,原则上归住宅小区业主所有。A项属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个人所有部分故应排除选择。

27.清朝中央司法机构包括()。

A.刑部

B.大理寺

C.都察院

D.枢密院

答案:A、B、C

本题解析:

[详解]满清入关以后,参照明朝的司法体制,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了一套由中央到地方的完整司法体系。在中央,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共同构成皇帝之下的最高司法审级。这三大司法机构既有分工,又有配合制约,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中央司法体制。D项不正确,元朝设枢密院,兼掌军法审判。

28.某市电话局为推销其销售的劣质电话机,将电话机的价格计入其收取的电话安装费中,用户申请安装电话时必须一并购买其电话机,否则不予安装。则电话局的行为违反了()。

A.平等原则

B.自愿原则

C.诚实信用原则

D.公序良俗原则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电话局利用其垄断地位,违背用户的意志,将自己的意志凌驾于用户之上,违反了平等原则,故选A项。电话局违背用户的意愿强行要求其购买电话机,违反了自愿原则,故选B项。电话局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搭售劣质电话,损害了用户的利益,显然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故选C项。违反公序良俗原则的类型主要有十类:危害国家公序的行为,危害家庭关系的行为,违反性道德的行为,射幸行为,违反人权或者人格尊严的行为,限制经济自由的行为,违反公平竞争的行为,违反消费者保护的行为,违反劳动者保护的行为和暴力行为。其中,搭售行为属于暴力行为,故选D项。注意:公序良俗原则中提到的暴力行为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提到的暴力并不是一层含义。

29.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一种用益物权

A.承包人只能是农民

B.可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方式流转

C.承包人不得任意改变土地用途

D.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当事人必须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答案:A、B、C

本题解析:

本题考查土地承包经营权。土地承包经营权,是指承包人享有的在他人耕地、林地、草地等之上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等农业生产的用益物权。《农村土地承包法》第15条规定:“家庭承包的承包方是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A项正确。根据其第17条及21条的规定,土地承包人不得任意改变土地用途。第32条规定,通过家庭承包取得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可以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或者其他方式流转。第51条规定,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30.下列选项中,不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有

A.甲遭受乙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在防卫过程中一棒将乙打倒,致乙脑部跌在一块石头上而死亡。法院认为甲的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了重大损害,应以防卫过当追究刑事责任

B.甲对乙进行非法拘禁,在拘禁过程中,因长时间捆绑,致乙呼吸不畅窒息死亡

C.甲因对女儿乙的恋爱对象丙不满意,阻止乙、丙正常交往,乙对此十分不满,并偷偷与丙登记结婚,甲获知后对乙进行打骂,逼其离婚。乙、丙不从,遂相约自杀身亡

D.甲结婚以后,对丈夫与前妻所生之子乙十分不满,采取冻饿等方式进行虐待,后又发展到打骂,致乙多处伤口腐烂,乙因未能及时救治而不幸身亡

答案:B、C、D

本题解析:

防卫过当的基本特征是客观上造成了不应有的损害,具有社会危害性;主观上对造成的过分损害存在过失甚至故意,具有罪过性,属于滥用防卫权对不法侵害人造成过分损害的非法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一般情况下,防卫人是由于疏忽或判断失误才造成了不应有的危害结果。甲在进行防卫的时候没有预料到自己的行为会导致乙的死亡,但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乙死亡的危害后果,甲存在疏忽大意的过失,因此应认定为过失致人死亡罪。A选项不选。根据《刑法》第238条第2款的规定:“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甲在非法拘禁过程中,因拘禁行为本身不当致人死亡,可以直接认定为非法拘禁罪的结果加重犯,不需要再单独评价为过失致人死亡罪。B选项应当选。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是以暴力干涉他人婚姻自由的行为。本罪有两个特别之处:第一,如果没有造成被害人死亡的,本罪是告诉才处理的犯罪;第二,本罪致人死亡的结果加重犯包含被干涉婚姻自由人自杀的情形。甲暴力干涉婚姻自由,导致被害人自杀的,应认定为暴力干涉婚姻自由罪的结果加重犯,无需再单独评价为过失致人死亡罪。C选项应当选。虐待罪是指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行为。行为人主观上不具有侵害被害人健康或者剥夺被害人生命的故意,而是出于追求被害人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长期、多次实施虐待行为,逐渐造成被害人身体损害,过失导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或者因虐待致使被害人自残、自杀,导致重伤、死亡的,属于虐待罪的结果加重犯。甲长期虐待乙逐渐造成被害人身体损害,导致乙死亡的,直接评价为虐待罪的结果加重犯,无需单独评价为过失致人死亡罪,D选项应当选

31.根据继承法的有关规定,继承人必然丧失继承权的情形有()。

A.故意杀害被继承人的

B.虐待被继承人的

C.遗弃被继承人的

D.为争夺遗产而杀害其他继承人的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继承法》第7条的规定,在虐待被继承人情节严重时,继承人才丧失继承权,故不选B项,其余选项符合本条规定。

32.根据民法典的有关规定,当事人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的有()。

A.丧失商业信誉

B.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C.转移财产、抽逃资金

D.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民法典》第68条的规定,当事人如果:第一,经营状况严重恶化;第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第三,丧失商业信誉,则先履行方可以行使不安抗辩权。C项错在:没有说明转移财产、抽逃资金的目的,这里,转移财产、抽逃资金的目的必须是为了逃债。

33.下列选项所列的情形中,应当依法享有继承权的是()。

A.甲的妻子乙死亡后,甲再婚,但甲仍然承担了乙的父亲丙生活费的大部分。如果丙死亡,甲享有继承权

B.张某病危时立口头遗嘱,将5万元存款给其长子,在场有两位医生见证。几个月后,张某病愈。张某长子依此享有继承权

C.甲在其父乙死亡后遗产分割前也死亡,甲的妻子丙享有转继承权

D.曲某先于其母申某而死亡,曲某的妻子林某享有代位继承权

答案:A、C

本题解析:

【精解】A项属于丧偶女婿对岳父母尽主要赡养义务的情形,此情形下,无论丧偶女婿是否再婚,不影响其作为第一顺序的法定继承人继承遗产。B项中,张某所立口头遗嘱因危急情况解除而无效,其长子不能依据该口头遗嘱享有继承权。c项符合转继承的条件。D项中,曲某的妻子并非被继承人的晚辈直系血亲,不能享有代位继承权。

34.下列选项中,属于明朝首创的有()。

A.六部分篇的法典编纂体例

B.奸党罪

C.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体例

D.都察院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明太祖朱元璋制定《大明律》,首创六部分篇的法典编纂方式。明太祖首创奸党罪,以防范和打击臣下结党和内外官交结。明神宗万历皇帝时期首创律例合编的法典编纂方式,并影响了清朝。明太祖朱元璋将御史台改为都察院,作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

35.属于危险犯的犯罪有()。

A.破坏交通工具罪

B.爆炸罪

C.分裂国家罪

D.放火罪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不仅要求行为人实施完毕刑法分则规定的特定犯罪行为,而且要求犯罪行为足以造成某种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的危险状态,但不要求犯罪行为实际发生某种危害结果的犯罪形态是危险犯。破坏交通工具罪既遂要求有使得交通工具倾覆的危险。爆炸罪、放火罪也都是危险犯。而分裂国家罪是行为犯。故选A、B、D项

36.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下列人员中,在就职时应当进行宪法宣誓的有

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部长

B.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C.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会计

D.中华人民共和国驻外全权代表

答案:A、B、D

本题解析: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第2条规定,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者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以及各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应当公开进行宪法宣誓。根据《宪法》第62条第(五)项的规定,全国人大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各部部长人选,因此教育部部长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进行宪法宣誓,A项正确。《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22条第1款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和人民检察院分院检察长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和罢免,副检察长、检察委员会委员和检察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提请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任免。因此,北京市人民栓察院副检察长是北京市人大常委会任免的国家工作人员,应当进行宪法宣誓,B项正确。根据《宪法》第67条第(十三)项的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驻外全权代表的任免,因此驻外全权代表应当进行宪法宣誓,D项正确。C项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会计不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任命的,不需要进行宣誓。C项错误。

37.根据我国法律的有关规定,下列选项中,有关当事人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结婚手续,婚姻登记部门不予办理的是()。

A.甲代乙与乙的未婚妻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B.女方丙是在男方丁的胁迫下到婚姻登记部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C.戊、巳二人有亲属关系,且辈分不同,但二人属于四代旁系血亲

D.庚与辛系表兄妹关系

答案:A、D

本题解析:

【精解】婚姻登记属于本人亲自为之的事项,不能适用代理,故选A项。受胁迫结婚属于可撤销婚姻,对此,婚姻登记部门应当办理结婚登记手续,故不选B项。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旁系血亲是禁止通婚的,而表兄妹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