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安徽公安职业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1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安徽公安职业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2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安徽公安职业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3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安徽公安职业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4页
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安徽公安职业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I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住在富人区的她考研考博-法硕法学-安徽公安职业学院考研押题卷【3套】含答案详解(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卷I一.单项选择题(共50题)1.2017年8月,杭州互联网法院成立。互联网法院将涉及网络的案件从现有审判体系中剥离,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了“网上案件网上审”。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法院对网络新科技的运用并不影响司法效率

B.法院对网络新科技的运用必然提升司法公正

C.互联网法院是网络新科技在司法领域运用的产物

D.法院运用网络新科技审理案件体现了司法的能动性

答案:C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2.西周时期,买卖奴隶使用的契券被称为()

A.质

B.剂

C.傅

D.别

答案:A

本题解析:

西周有质剂和傅别两种契约形式,质剂是买卖契约,买卖奴隶、牛马等大宗交易须使用较长的契券,被称为“质”,买卖兵器、珍异等小件物品使用较短的契券,称为“剂”,傅别指的是借贷契约,“傅”即契券。一分为二称为“别”,债权人执左券,债务人执右券。

3.元朝统一中国后颁布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是()

A.《条画五章》

B.《大扎撒》

C.《至元新格》

D.《元典章》

答案:C

本题解析:

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元世祖于至元二十八年令右丞相何荣祖等“以公规、治民、御盗、理财等十事辑为一书,名日《至元新格》,令刻版颁行,使百司遵守。”《至元新格》是元朝统一中国后颁布的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4.明洪武三十一年,某省布政使上书皇帝,嘉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依照《大明律》的规定,该上书行为构成的罪名是()

A.内乱

B.左官

C.奸党

D.谋大逆

答案:C

本题解析:

鉴于历代臣下结党造成皇权削弱,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导致国亡民乱的教训,明严禁臣下结党,在《大明律》中增设“奸党罪”并罗列了该罪的种种表现:在朝官员交结朋党紊乱朝政者;大小官员巧言进谏,请求宽免死罪之人,暗中邀买人心者;司法官不执行法律,而听从上级命令出入人罪者;“奸邪进谗言,左使杀人者”,甚至“上言宰执大臣美政才德者”,均构成奸党罪,一律处以斩刑。因此C正确。

5.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保护国家利益实施的防卫行为,只有当防卫人是国家工作人员时,才成立正当防卫

B.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使用第三者的财物反击不法侵害人,导致该财物被毁坏的,对不法侵害人不可能成立正当防卫

C.为摆脱合法追捕而侵入他人住宅的,可认定为紧急避险

D.为保护个人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也可通过损害公共利益的方法进行紧急避险

答案:D

本题解析: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为保护国家利益的防卫行为,并未要求防卫人必须是国家工作人员。A选项错误。为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使用第三者的财物反击不法侵害人,防卫人对不法侵害人仍然成立正当防卫。B选项错误。摆脱的是合法追捕,既不能实施正当防卫,也不能紧急避险,C选项错误。若保护的个人利益大于所损害的公共利益,则可以紧急避险。D选项说法正确。

6.我国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

A.二人以上故意犯罪

B.二人以上犯罪,包括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

C.二人以上犯同一种罪

D.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两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成立共同犯罪要求犯罪人就犯罪进行沟通和联络从而形成犯罪的共同故意。故选D项。

7.甲欠乙15万元,甲的朋友丙与乙签订了保证合同,此时丙自有财产12万元,后甲不能清偿,乙诉至法院要求丙清偿15万元。根据我国有关的法律规定,下列选项表述正确的是()。

A.丙的保证范围为担保时的自有财产总额12万元

B.丙的保证范围仅为15万元主债权

C.丙的保证范围为15万元主债权以及因该债权而产生的相关债权

D.因提供保证时不具有代偿能力,因此丙不承担保证责任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对于不完全具有代偿能力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保证人身份订立保证合同后,又以不完全具有代偿能力要求免除保证责任的,法院不予支持,故D项错误。当事人对保证范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的,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故A项错误。保证担保的范围包括主债权及其利息、违约金、损害赔偿金和实现债权的费用,故C项正确。

8.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道德与法律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

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

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错误的

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

9.我国第一部成文法是由()公布的。

A.子产

B.邓析

C.赵鞅

D.商鞅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第一部成文法是春秋时期郑国执政子产公布的,故选A项。邓析是《竹刑》的制定者,赵鞅是我国第二次成文法的公布者,商鞅是战国时期秦国法律的制定者。

10.蔡某因为贩卖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4年,又开始吸毒。蔡某的行为()。

A.属于毒品犯罪的特别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B.属于毒品犯罪的惯犯,可以从重处罚

C.属于毒品犯罪的特别再犯,应当从重处罚

D.不是毒品犯罪的特别再犯,也不构成累犯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刑法没有将吸食毒品的行为规定为犯罪。根据罪刑法定原则,蔡某吸食毒品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此也就不可能成立特别再犯与累犯了。故选D项。

11.下列关于职务侵占罪的说法正确的有()。

A.该罪属于贪污贿赂犯罪一章

B.该罪属于渎职犯罪一章

C.该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

D.该罪的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职务侵占罪属于侵犯财产权利罪一章,而不属于贪污贿赂犯罪或渎职犯罪。另外职务侵占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

12.下列关于“法学”的表述,正确的是()。

A.人类社会自从有了法或法律现象,就有了研究这一社会现象的法学

B.法学在西方发源于古希腊,到古罗马共和国时期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C.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法家、儒家等许多专门研究法律问题的法学派别

D.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一个重要区别,在于前者承认法是永恒的和超历史的

答案:B

本题解析:

法学是在法发展到一定阶段时才产生的。法学产生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关于法律现象的材料的一定积累;二是要有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学者阶层的出现。故A项错误。在西方,法学最早起源于古希腊,到古罗马共和国时期,法学已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故B项正确。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儒家不是专门研究法律问题的学派,故C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且最终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消灭。同时,法是历史的,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制约。故D项错误。

13.根据我国《选举法》的规定,我国实行间接选举的范围包括()。

A.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B.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C.县、自治县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D.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答案:A

本题解析:

【精解】我国的选举制度是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并用。根据《选举法》第2条的规定,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镇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选民直接选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会选出。故选A项。

14.甲对乙说:如果你在三年内考上公务员,我愿将自己的一套住房或者一辆宝马轿车相赠。乙同意。两年后,乙考取某国家机关职位。关于甲与乙的约定,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属于种类之债

B.属于选择之债

C.属于连带之债

D.属于劳务之债

答案:B

本题解析:

种类之债是指以不特定而可特定的物为标的的债。本题中一套住房或者是一辆宝马轿车都是已经确定下来的标的物,故选项A错误。选择之债是指债的关系成立时有数个标的,享有选择权的当事人有权从数个标的中选择其一而为给付的债。本题中甲乙间债之标的由乙选择确定。故选项B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87条规定,连带之债指债权人或者债务人一方人数为二人以上的,依照法律的规定或者当事人的约定,享有连带权利的每个债权人,都有权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负有连带义务的每个债务人,都负有清偿全部债务的义务,履行了义务的人,有权要求其他负有连带义务的人偿付他应当承担的份额。本题中债权人、债务人均为一人,甲乙间债之关系并非连带之债。故选项C错误。劳务之债属于债的一种,是以劳务人提供的劳务为标的的债。本题中甲乙债之关系的标的为物,故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正确答案应当是B。

15.甲向乙借款100万元。为担保乙的债权,甲以一套价值50万元的房屋作抵押,丙以一套价值50万元的房屋作抵押,丁提供保证。现甲不能偿还到期债务。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应当先就甲的房屋实现抵押权

B.乙应当先就丙的房屋实现抵押权

C.乙应当先请求丁承担保证责任

D.乙可以同时请求甲、丙、丁承担按份担保责任

答案:A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392条规定,被担保的债权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债权人应当按照约定实现债权;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债务人自己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第三人提供物的担保的,债权人可以就物的担保实现债权,也可以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提供担保的第三人承担担保责任后,有权向债务人追偿。本题中,既有物的担保,又有人的担保,甲作为债务人,以自己的房屋作了抵押,乙应当先就该物的担保实现债权。

16.下列选项中,属于我国形式意义上民法的范畴的是()。

A.民法典

B.民通意见

C.民事法律规范

D.民法典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民法有形式意义上的民法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的划分。形式意义上的民法仅指民法典,而实质意义上的民法则包括民法典和除了民法典之外的一切民事法律规范。故本题四个选项都属于实质意义上的民法范畴,但只有D项属于形式意义上的民法。我国没有民法典。

17.下列关于无期徒刑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对不满16周岁的人不得适用无期徒刑

B.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判决执行以前的羁押时间不得折抵刑期

C.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适用假释

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0年以上

答案:B

本题解析:

无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的终身自由,强制其参加劳动并接受教育和改造的刑罚方法。未成年人犯罪只有罪行极其严重的才可适用无期徒刑,对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罪一般不判处无期徒刑,但并非对不满16周岁的人一律不能适用无期徒刑,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无期徒刑判决执行之前先行羁押的时间不存在折抵刑期的问题,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根据《刑法》第81条第1款的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3年以上,若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再犯罪危险的,可以假释。选项C是错误的。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18.尽管()并不是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法律,但它对英国宪法的发展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A.1701年《王位继承法》

B.1689年《权利法案》

C.1679年《人身保护法》

D.1215年《自由大宪章》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英国宪法实际上是由不同历史时期陆续颁布的宪法性文件和不同历史时期逐步形成的宪法惯例、判例构成的,主要包括1628年的《权利请愿书》、1679年的《人身保护法》、1689年的《权利法案》和1701年的《王位继承法》,《自由大宪章》并不是近代意义的宪法性法律,但它对英国宪法的发展与英国宪政体制的确立,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故选D项。

19.我国《继承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公民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从法的规范作用看,该项规定属于下列哪种情况?()

A.个别指引

B.确定指引

C.有选择指引

D.非规范性指引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个别指引指通过一个具体的指示形成对具体的人、具体的情况的指引。法的指引是一种规范指引,它又可分为确定指引和不确定指引,不确定指引又称为有选择的指引。确定指引明确要求人为或不得为一定行为,而有选择的指引则赋予人们选择的权利。故本题选C项。

20.携带凶器抢夺,但没有实际使用凶器的,应认定为()。

A.抢夺罪

B.抢劫罪

C.盗窃罪

D.以上说法都不对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携带凶器,并不要求行为人使用凶器。故选B项。

21.公民因飞机失事失踪的,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其死亡的时间要件是

A.飞机失事发生之日起满2年

B.政府公布失踪人员名单之日起满2年

C.飞机失事发生之日起满4年

D.政府公布失踪人员名单之日起满4年

答案:A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四十六条规定:自然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宣告该自然人死亡:(一)下落不明满四年;(二)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满二年。因意外事件下落不明,经有关机关证明该自然人不可能生存的,申请宣告死亡不受二年时间的限制。

22.汉朝高级主管官吏或地方郡守以上官吏将其辖内有名望和才德之士向中央推荐或自选为属吏,这种选官制度是()

A.察举

B.征召

C.辟举

D.任子

答案:C

本题解析:

汉朝选拔和任用官吏以荐举和考试为主要方法,包括察举、征召、辟举、任子和太学补官,考生应熟练掌握每个制度的具体内容。

23.按照刑法的规定,追诉时效中断的条件之一是在追诉期限内()。

A.犯罪分子还有其他的违法行为

B.犯罪分子又犯新罪

C.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

D.犯罪分子阻止被害人向公检法机关提出控告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第89条第2款的规定,在追诉期限以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计算。即只要犯罪分子在追诉期限内又犯罪,不论新罪的性质和刑罚轻重如何,前罪所经过的时效期间均归于无效,前罪的追诉期限从犯新罪之日起重新计算。故选B项,排除A项。而犯罪分子逃避侦查或者审判是时效延长制度的内容。另外,如果被害人在追诉期限内提出控告,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应当立案而不予立案的,也属于时效延长,而不属于时效中断。

24.关于立法解释,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广义上的立法解释,泛指有权制定法律、法规的国家机关或其授权机关对自己制定的法律、法规所作的解释

B.在我国,立法解释权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

C.立法解释是指立法机关对自己及下位机关立法的解释

D.严格意义上的立法解释是一种效力最高的法律解释

答案:C

本题解析:

立法解释,是一种法定的、有权的、正式的解释,严格意义上的立法解释就是指全国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在法律解释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但广义上的立法解释也包括地方人大常委会所进行的解释。因此ABD正确。C选项错误,立法解释不能对下位立法进行.因此选择C。

25.甲男(15岁)与乙女(13岁)在同一所中学上学,二人在参加校文体活动时相识并成为好友,关系日渐密切。某日二人在公园发生性关系时被发现。据甲交待,二人还曾在家中发生过一次性关系。甲、乙均表示是双方自愿。乙的家长要求追究甲的刑事责任。经调查二人确属自愿且未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甲的行为()。

A.构成奸淫幼女罪

B.构成强奸罪

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D.构成猥亵儿童罪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司法解释,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第17条、第236条第2款的规定,以强奸罪定罪处罚;对于与幼女发生性关系,情节轻微、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故选C项。

26.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拒不执行人民法院()。

A.判决或裁定的行为

B.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的行为

C.正确的判决或裁定的行为

D.合法的判决或裁定的行为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只有发生了法律效力,才会成为执行的依据。所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或裁定。

27.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

A.犯罪地国家的刑法

B.犯罪人国籍国的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国际条约缔约地国家的刑法

答案:C

本题解析:

《刑法》第9条规定,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

28.下列犯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的是()

A.贪污罪

B.非法行医罪

C.受贿罪

D.挪用公款罪

答案:B

本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罪、挪用公款罪、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都需要以国家工作人员作为特殊主体。而非法行医罪的主体是年满16周岁未取得医师职业资格的一般主体。故B项正确。

29.关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它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

B.以美国的国家制度为蓝本,确立了中华民国的基本政治体制

C.实行三权分立的原则

D.临时政府为责任内阁制

答案:D

本题解析: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第一次以法律形式宣告废除封建帝制,以美国的国家制度为蓝本,确立了中华民国的基本政治体制,实行三权分立原则,临时政府为总统制共和政体,临时大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统帅军队并行使行政权力。因此D选项不正确。

30.甲与乙投宿同一旅店时,甲得知乙身携巨款,于是甲利用聊天机会在乙的茶杯中偷放安眠药,待乙熟睡时将其巨款拿走。甲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诈骗罪

C.抢劫罪

D.抢夺罪

答案:C

本题解析:

甲用安眠药使他人陷入不能反抗的境地而窃取他人财物,属于抢劫罪中的其他方法。

31.关于法律的时间效力,下列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法的溯及力是指法律溯及既往的效力,研究新的法律颁布后,对其生效以前的事件和行为是否适用的问题

B.我国法律原则上不具有溯及力,但也存在例外

C.法律效力的终止是指通过明令废止或默示废止的形式而终止某一法律的效力

D.法律的生效时间即指法律制定的时间

答案:D

本题解析:

法律的生效是指法从何时开始起发生法律效力,它生效的时间主要有三种形式:自法律颁布之日起生效;由法律规定具体的生效时间;规定法律公布后符合一定条件时生效。D选项仅仅指出了一种法律的生效时间。

32.公司经理甲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本单位财物数额巨大。对此犯罪,我国刑法规定的法定刑是“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根据本条对甲量刑()。

A.最高可判处15年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B.最高可判处20年有期徒刑,并处没收财产

C.最高可判处25年有期徒刑,不并处没收财产

D.如果判处5年有期徒刑,则不能并处没收财产

答案:A

本题解析:

有期徒刑是剥夺犯罪分子一定期限的人身自由,强制其进行劳动并接受教育改造的刑罚方法。有期徒刑具有一定期限,为6个月以15年以下,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最高不能超过25年。本题中,“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表明最高刑期是15年;同时,结合“可以并处没收财产”的规定可知,对甲的量刑可以是最高刑期15年,并处没收财产。

33.法律体系是一个重要的法学概念,人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来理解、解释和适用这一概念,但必须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下列关于法律体系的表述中哪种说法未能准确地把握这一概念的基本特征?()

A.研究我国的法律体系必须以我国现行国内法为依据

B.在我国,近代意义上的法律体系的出现是在清代沈家本修订法律后

C.尽管香港的法律制度与大陆的法律制度有较大差异,但中国的法律体系是统一的

D.我国古代法律是“诸法合体”,没有部门法的划分,不存在法律体系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本题考查法律体系的特征。

34.关于抗日民主政权时期的婚姻立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实行一夫一妻制

B.规定了保护妇女儿童原则

C.确立了婚姻自由原则

D.明确了登记结婚以订婚为必经程序

答案:D

本题解析:

在抗日民主政权时期,订婚并非为登记结婚的必经程序,本题错误的为D选项。

35.我国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这一规定属于()。

A.法律规则

B.法律原则

C.法律术语

D.技术性规范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规则是对一定的事实状态赋予明确的法律意义,并确定具体法律后果的准则;法律原则是指能够作为法律规则本源或基础的综合性、稳定性的原理或准则;法律术语是指具有法律性质或专门法律意义的用语或概念;技术性规范是调整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社会规范.

36.甲在某企业财务室,将价值5万元保险柜破坏后,盗窃1万元现金。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应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B.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

C.应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数罪并罚

D.应以故意毁坏财物罪从重处罚

答案:B

本题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1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并造成财物损毁的,按照下列规定处理:(一)采用破坏性手段盗窃公私财物,造成其他财物损毁的,以盗窃罪从重处罚;同时构成盗窃罪和其他犯罪的,择一重罪从重处罚;(二)实施盗窃犯罪后,为掩盖罪行或者报复等,故意毁坏其他财物构成犯罪的,以盗窃罪和构成的其他犯罪数罪并罚;(三)盗窃行为未构成犯罪,但损毁财物构成其他犯罪的,以其他犯罪定罪处罚。”甲采用破坏保险柜的方式盗窃1万元现金,造成价值5万元的保险柜损坏,同时构成了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应适用上述司法解释(一)的规定,以盗窃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择一重罪从重处罚。B选项说法正确,ACD选项说法错误。

37.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吸收犯的形式的是

A.吸收必经阶段的行为

B.吸收组成部分的行为

C.吸收当然结果的行为

D.目的行为吸收手段行为

答案:D

本题解析:

吸收犯,指一个犯罪行为因为是另一个犯罪行为的必经阶段、组成部分、当然结果,而被另一个犯罪所吸收的情况。吸收犯包括三种形式:吸收必经阶段的行为;吸收组成部分的行为;吸收当然结果的行为。

38.划分一般法与特别法的标准是()。

A.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

B.法律创制主体的不同

C.法律制定程序的不同

D.法律规定内容的不同

答案:A

本题解析:

根据不同标准,法律可分为以下几类:(1)按照法律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法律分为一般法与特别法,故选A项;(2)根据法律创制方法和表达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3)按照规定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实体法和程序法;(4)按照法律的地位、效力内容和制定主体可以分为根本法和普通法;(5)根据制定主体不同可以分为国内法和国际法。

39.甲被宣告死亡后,其妻乙随即改嫁给丙。丙死亡后1年,甲父丁得知甲仍然在世,经过通讯联络后,遂向法院申请撤销死亡宣告。死亡宣告撤销后,乙的婚姻关系()。

A.自行恢复

B.并未自行恢复

C.视为自行恢复

D.经乙同意自行恢复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被宣告死亡的人与配偶的婚姻关系,自死亡宣告之日起消灭。死亡宣告被人民法院撤销,如果其配偶尚未再婚的,夫妻关系从撤销死亡宣告之日起自行恢复;如果其配偶再婚后又离婚或者再婚后配偶又死亡的,则不能认定夫妻关系自行恢复。

40.下列有关清末制定的刑事法典的表述正确的是()。

A.清末刑法典修订的成果是《大清律例》和《大清现行刑律》

B.《大清新刑律》结构分总则和分则两篇,后附《暂行章程》

C.《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过渡性法典为《暂行新刑律》

D.《大清现行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

答案:B

本题解析:

【精解】A项错在:清末刑法典修订的成果是《大清现行刑律》和《大清新刑律》,其中最主要的成果是《大清新刑律》,但没有《大清律例》。C项错在:《大清新刑律》完成前的过渡性法典为《大清现行刑律》,而不是《暂行新刑律》,《暂行新刑律》是北洋政府时期制定的。D项错在:《大清新刑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近代意义上的专门刑法典,而《大清现行刑律》不具有近代意义。

41.死缓犯二年期满后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

A.确有悔改表现

B.有立功表现

C.有重大立功表现

D.没有故意犯罪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判处死刑缓期执行的,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以后,减为元期徒刑;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2年期满以后,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故意犯罪,查证属实的,由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故选D项。

42.根据西哀耶士的观点,制宪权归属于()。

A.国民

B.立法机关

C.执政党

D.制宪机关

答案:A

本题解析:

法国的西耶斯指出只有国民拥有制宪权,国民是制宪权的主体。

43.《刑法》第202条规定:“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的,处……”该条文的罪状形式属于()。

A.简单罪状

B.叙明罪状

C.引证罪状

D.空白罪状

答案:B

本题解析:

简单罪状,即条文只简单地规定罪名或者简单描述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叙明罪状,即条文对具体犯罪的基本构成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引证罪状,即引用同一法律中的其他条款来说明和确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空白罪状,即条文不直接地具体规定某一犯罪构成的特征,但指明确定该罪构成特征需要参照的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刑法》第202条详细描述了抗税罪的基本特征,即以暴力、威胁方法拒不缴纳税款,因此属于叙明罪状。

44.在我国实行直接选举的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乡、民族乡,由()主持本地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选举。

A.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

B.本级人大常委会

C.选举委员会

D.本级行政机关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选举法》第7条的规定,全国人大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大代表的选举由本级人大常务委员会主持;不设区的市、市辖区、县、自治县、民族乡、镇设立选举委员会,主持本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可见,实行直接选举的地区由设立的选举委员会主持本选区内的选举,故选C项。

45.戴某委托某置业公司将其一套公寓出售,为此双方签订了合同。置业公司将戴某委托的内容登记在本公司房屋买卖的信息网上。王某看到该信息后,通过置业公司与戴某签订了买卖合同。根据民法典规定,戴某与置业公司签订的合同为

A.居间合同

B.委托合同

C.行纪台同

D.无名合同

答案:A

本题解析:

居间合同,是指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又称为中介合同,所以答案为A项。

46.对未成年人判处刑罚时,()。

A.绝对不适用无期徒刑

B.可以适用死刑

C.可以适用死刑缓刑执行

D.可以适用无期徒刑

答案:D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对于未成年人绝对不适用死刑,死刑缓期执行是死刑的一种执行方法,因此也不能适用死刑缓期执行。对于未成年人一般不适用无期徒刑,但是并没有完全排除适用无期徒刑的可能性。故选D项。

47.在我国,法律监督客体的重点是()。

A.中国共产党

B.中国共产党及各民主党派

C.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D.全体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法律监督的客体是:在民主政体下,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不允许有不受法律约束的特殊公民。所有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社会组织、大众传媒、公民既是监督的主体也是监督的客体。在我国,法律监督客体的重点,应当是国家司法机关和行政执法机关及其工作人员。

48.下列关于罚金的表述,符合我国《刑法》规定的是()。

A.对未成年人判处的罚金,不得由其监护人垫付

B.是否判处罚金,不应考虑犯罪人的经济条件

C.应根据犯罪情节,决定判处罚金的数额

D.对累犯应当并处罚金

答案:C

本题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5条第3款规定,对被判处罚金刑的未成年罪犯,其监护人或者其他人自愿代为垫付罚金的,人民法院应当允许。罚金数额应当根据犯罪情节决定。一般来说,非法获利的数额大、情节严重的,罚金数额应当多些,反之则应当少些。但是也要考虑犯罪分子的实际经济负担能力。《刑法》对于累犯的规定中,没有规定必须并处罚金。

49.关于法律文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法律文化由两个层面组成,其一是物质性的法律文化,其二是精神性的法律文化

B.法律文化与现行法、法律实践、法律意识等法律现实没有太多联系

C.法律文化是人们从事法律活动的行为模式和思维模式

D.法律文化具有多样性

答案:B

本题解析:

法律文化与现行法、法律实践、法律意识等法律现实有着密切的联系。法律文化的载体是法律现实,法律文化蕴含其中。但是法律文化并不等于现行法、法律实践以及法律意识,也非简单地等同于这些法律现象的总和。法律文化是这些法律现象中所包含的知识、智慧和经验,是其中一切有价值的、流传久远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是一种文化传统。它是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从事法律活动的过程中长期起作用的“定式”,是一种习惯。法律文化不包括现行法、法律实践、法律意识中一切因偶然因素、个别事件而变化的成分。

50.赵某因为涉嫌犯抢劫罪2005年1月1日被拘留,2005年4月1日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该判决2005年4月11日生效并被交付执行,赵某从什么时候开始将不享有政治权利?()

A.2005年1月1日

B.2005年4月1日

C.2005年4月11日

D.2017年1月1日

答案: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从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之日起计算,但是剥夺政治权利的效力当然适用于主刑执行期间。所以,从2005年4月11日被交付执行之日起赵某就不再享有政治权利。故选C项。

二.多项选择题(共45题)1.数行为在处理时作为一罪的情况有()。

A.连续犯

B.牵连犯

C.吸收犯

D.想象竞合犯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数行为在处理时作为一罪就是处断的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和吸收犯是处断的一罪。而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是实质的一罪。故选A、B、C项。

2.下列犯罪既可以以作为方式构成也可以以不作为方式构成的有()。

A.抢劫罪

B.遗弃罪

C.故意杀人罪

D.放火罪

答案:C、D

本题解析:

【详解】

放火罪和故意杀人罪既可以以作为的方式构成,也可以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遗弃罪是纯正的不作为犯罪,只能以不作为的方式构成。抢劫罪只能以作为的方式构成。

3.责任法定原则的要求是()。

A.没有法律授权的任何国家机关或者社会组织都不能向责任主体认定和归结法的责任

B.国家不能用今天的法要求人们昨天的行为

C.不允许任何法的类推适用

D.法律责任应该由法的规范预先规定

答案:A、B、D

本题解析:

【详解】

4.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有哪些权利()

A.立法权

B.任免权

C.监督权

D.财政权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立法会是特别行政区的立法机关,享有广泛的权利,包括立法权、财政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5.西周时期的五听制度中,包括()。

A.辞听

B.色听

C.气听

D.旁听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西周时期的五听制度包括辞听、色听、气听、耳听和目听,没有旁听,故选A项、B项和C项。

6.下列选项中,属于刑事责任的解决方式有

A.定罪判刑方式

B.定罪免刑方式

C.消灭处理方式

D.转移处理方式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定罪判刑方式,是指法院认定犯罪人有罪的同时宣告适用相应的刑罚。这种方式是解决刑事责任最常见、最基本的一种方式。A选项正确。定罪免刑方式,是指法院认定犯罪人有罪但免除刑罚。这种方式是解决刑事责任的辅助的、次要的方式。B选项正确i消灭处理方式,即行为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负刑事责任,但由于法律规定的阻却刑事责任事由的存在,使刑事责任归于消灭。例如,已过追诉时效、犯罪人死亡、经特赦予以释放等。C选项正确。转移处理方式,是指行为人的刑事责任不由我国司法机关解决,而通过外交途径解决。这主要是针对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解决方式。D选项正确。

7.国务院会议分为()。

A.国务院全体会议

B.国务院常务会议

C.国务委员会议

D.部务和委务会议

答案:A、B

本题解析:

【详解】由我国《国务院组织法》第4条的规定可知,国务院会议分为国务院全体会议和国务院常务会议。

8.甲在某酒店就餐,邻座乙、丙因喝酒发生争吵,继而动手打斗,酒店保安见状未出面制止。乙拿起酒瓶向丙砸去,丙躲闪,结果甲头部被砸伤。则()。

A.对于甲的损害,乙和酒店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B.甲的医药费由酒店承担,但酒店可向乙追偿

C.甲的医药费由乙承担,酒店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D.甲的医药费由乙和酒店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答案:A、C

本题解析:

【精解】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区分共同侵权和各自过错,在共同侵权的情形下,行为人的主体具有复合性,行为具有共同性,结果具有单一性。单从行为判断,酒店和乙没有共同行为,故不能认定为共同侵权,只能认定为各自过错,因此,酒店和乙也没有连带责任关系,故排除B项和D项。注意:在各自过错的情形下,要区分主要责任和补充责任。本题中,乙承担主要责任是显而易见的。

9.村民甲为修建房屋,盗伐了某林场木材若干。事发后,公安机关依法对甲的违法行为展开调查,并依据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条文对甲处以罚款。对此,下列分析正确的有

A.甲的盗伐行为引发了多个法律关系的产生

B.公安机关依法对甲进行处罚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

C.甲与林场之间的法律关系属于平权法律关系与相对法律关系

D.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决定书属于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法的效力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甲的盗伐行为引发了多个法律关系的产生,在甲与林场之间产生损害赔偿关系,在甲与公安机关之间产生行政处罚关系。损害赔偿关系是在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法律关系,是平权法律关系和相对法律关系,行政处罚关系是隶属性法律关系,A、C选项正确。公安机关依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条文对甲进行处罚,是在有法律规定的大前提下,对甲的盗伐行为这个小前提适用法律,运用了演绎推理的方法,B选项正确。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行为是具体行政行为,其处罚决定书是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只对甲的这一次盗伐行为有效,不具有法的普遍适用的效力,D选项错误。

10.女青年牛某因在一档电视相亲节目中言词犀利而受到观众关注,一时应者如云。有网民对其发动“人肉搜索”,在相关网站首次披露牛某的曾用名、儿时相片、家庭背景、恋爱史等信息,并有人在网站上捏造牛某曾与某明星有染的情节。关于网民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

A.侵害牛某的姓名权

B.侵害牛某的肖像权

C.侵害牛某的隐私权

D.侵害牛某的隐私权

答案:C、D

本题解析:

暂无解析11.下列关于司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A.司法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而不是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

B.司法是以法律规范为根据,使法律的一般规定具体化

C.司法需要遵守一定的程序

D.司法的对象极为广泛,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成为司法的对象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司法的主体是国家专门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而不是任何其他社会组织或个人,它是以法律规范为根据,使法律的一般规定具体化。司法需要遵守法定的权限和程序,其对象极为广泛,一切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成为司法的对象。

12.盗窃罪与侵占罪的主要区别是()。

A.主观目的不同

B.侵犯的客体不同

C.犯罪的客观方面不同

D.占有财物的方式不同

答案:C、D

本题解析:

【精解】盗窃罪与侵占罪主观上都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侵犯的客体都是财产权。所以应当排除A、B项。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多次窃取或者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侵占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或者将他人的遗忘物、埋藏物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或者拒不交出的行为。所以,两者的客观行为方式不同。盗窃罪是通过秘密窃取的方式将他人占有的财物变为自己占有,而侵占罪是将占有的财物变为自己所有,所以,在占有财物的方式上也不同。故选C、D项。

13.秦、汉时期的徒刑包括()。

A.鬼薪白粲

B.城旦舂

C.司寇

D.隶臣妾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秦、汉时期的徒刑包括四种,即城旦舂、鬼薪白粲、隶臣妾和司寇,注意:这里的司寇不是司法官的名称,故备选项都是正确答案。

14.依照唐律规定,下列行为中属于“不孝”罪的有

A.祖父母父母在,别籍异财

B.居父母丧,身自嫁娶

C.殴及谋杀祖父母父母

D.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

答案:A、B、D

本题解析:

唐律“十恶”中的“不孝”包括以下几种情况:(1)祖父母父母在世,而别籍异财;(2)告发或咒骂祖父母、父母;(3)居父母丧,身自嫁娶或服丧伪礼;(4)闻祖父母、父母丧匿不举哀或诈称祖父母、父母死。答案选A、B、D项。在这里考生应与“十恶”中的其他罪行相区别,比如殴打或谋杀祖父母、父母、伯叔父母等尊长的为“恶逆”;闻夫丧匿不举哀、作乐、释服从吉、改嫁的为“不义”。还应注意“十恶”与唐朝其他的法律制度的关系:(1)唐律规定,犯“十恶”的贵族官员不适用“八议”的规定;(2)犯谋反、谋大逆、谋叛的,不适用“同居相隐不为罪”的规定。

15.关于政党,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政党以夺取、控制或者影响国家政权运行作为目的

B.政党具有阶级性

C.政党内部比较松散,没有组织体系

D.政党靠成员的自觉行为,没有规范成员的组织纪律

答案:C、D

本题解析:

政党是指由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先进分子所组成的,以夺取、控制或影响国家政权运行为目的的,具有严格纪律和组织体系的政治组织。政党的特征有:第一,政党是一定阶级、阶层的政治组织,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第二,政党具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其目的是为了夺取或控制政权,以及影响政治权力的运用;第三,政党是以结社自由为法律基础建立起来的社会政治组织,具右一定的组织体系;第四,政党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用以规范和约束政党的组织和成员活动,以保证政党纲领的贯彻执行。

1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法不溯及既往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权利

B.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第一次将法律划分为公法和私法

C.正当防卫不属于法律责任减轻与免除的条件

D.法律条文是表示法律规则的形式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详解】

法不溯及既往的原因之一就是为了更好地保障公民的权利。正当防卫由于不产生法律责任,所以无所谓减免问题。

17.关于正当防卫,下列表述中,正确

A.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有不法侵害行为

B.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不法侵害行为即生或者正在进行。特殊情况下,对已经的侵害也可以正当防卫

C.防卫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合法权利免受侵害

D.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区别的关键在于是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答案:A、C、D

本题解析: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实施侵害的人所采取的合理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必须要有不法侵害行为的发生。A选项说法正确。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正当防卫。不法行为即将发生和已经结束都不能进行正当防卫。B选项说法错误。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是必须针对不法侵害人本人。不法侵害的主观条件是必须为了保护合法利益。C选项说法正确。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是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违反限度条件的构成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选项说法正确。

18.下列表述中,属于我国2004年《宪法修正案》内容的有()。

A.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宪法

B.规定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C.将县级人民代表大会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

D.规定国家建立和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答案:A、D

本题解析:

2004年宪法修正案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宪法,故A项正确。1988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故B项错误。1993年宪法修正案将县级人大的任期由3年改为5年,故C项错误。2004年宪法修正案规定国家建立和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故D项正确。历次宪法修正案都是考查的重点,尤其是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虽然已经考过,但是仍然有继续考查的可能性。所以需要掌握历次修正案中的变化内容。

19.下列行为构成窝藏、包庇罪的有

A.甲用手机向犯罪分子通报公安机关前来抓捕的消息

B.乙对侦查人员的询问沉默不语

C.丙系歌舞厅老板,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违法行为时为违法者通风报信,情节严重

D.丁经法院通知,无正当理由,拒绝出庭作证

答案:A、C

本题解析:

窝藏罪,是指明知是犯罪的人而为其提供隐蔽处所、财物,帮助其逃匿的行为。甲实施帮助犯罪人逃匿的行为,构成窝藏罪,A选项说法正确。窝藏、包庇是一种作为,知情不举是一种不作为,行为脱逃罪是指依法被关押的罪犯、被告人、犯罪嫌疑人脱逃司法机关的羁押和监管的行为:人只是单纯地知情不举不是犯罪,BD选项说法错误。根据《刑法》第362条:“旅馆业、饮食服务业、文化娱乐业、出租汽车业等单位的人员,在公安机关查处卖淫、嫖娼活动时,为违法犯罪分子通风报信,情节严重的,依照本法第三百一十条(包庇罪)的规定定罪处罚。”丙构成包庇罪,C选项说法正确

20.在我国古代,曾出现的著名注疏学家有()。

A.张斐

B.杜预

C.宋慈

D.长孙无忌

答案:A、B、D

本题解析:

【精解】张斐、杜预曾经为《晋律》作注,长孙无忌曾经为《永徽律》注疏,他们都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律学家,故选A项、B项和D项。宋慈不是律学家,而是宋朝的法医学家。

21.某县人民法院审理一民事案件过程中,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某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用户电话详单属于宪法保护的公民通信秘密的范围

B.县人民法院有权要求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提供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

C.县移动通信营业部有义务保护通信用户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D.县人民法院有权检查任何移动通信用户的电话详单

答案:A、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40条的规定,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追查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电话详单属于公民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范畴,故选A、C项。只有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检查,法院没有这项权力,故排除B、D项。

22.根据刑法的规定,关于教唆犯的处罚原则说法错误的是()。

A.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加重处罚

B.应当以主犯处罚

C.应当以从犯处罚

D.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教唆不满l8周岁的人犯罪的,应当从重处罚。从重处罚与加重处罚是不一样的。对于教唆犯应当根据其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处罚,起主要作用的,就认定为主犯,起次要作用的,就应当按照从犯处罚。故选A、B、C项。

23.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主要区别有()

A.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

B.承认经济以外因素对法律的影响

C.认为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D.否认新法与旧法之间的继承性

答案:A、C

本题解析:

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以往法学的主要区别有以下几点:(1)指导思想不同。马克思主义法学是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的,认为法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A项正确。(2)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在阶级社会中,法学是为一定阶级利益服务的,超阶级的法学是不存在的。(3)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法学是历史的,随着国家的消亡,阶级意义上的法律也将消亡。B项本身没有问题,但是这并非马克思主义法学和以往法学的区别。以往的法学也承认经济以外因素对法律的影响,而D项本身就是错误的表述。

24.下列哪几种行为,可以认定为犯罪未遂中的“着手”?()

A.盗窃犯将手伸进乘客的口袋

B.杀人犯掏出手枪即将扣动扳机

C.提刀在电影院中寻找仇人

D.守候在被害人必经之处意图杀害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认定“着手”要求行为必须对刑法所保护的利益造成现实的危险。提刀在电影院中寻找仇人只能是犯罪预备的行为,只有找到仇人的时候,才可能着手。守候在被害人必经之处意图杀害也是预备行为,只有被害人已经到达现场,才可能着手。故选A、B项。

25.甲指使乙重伤江某,乙同意后持钢管将江某打成轻伤,并在离开现场时,为防止江某报警,勒令江某交出手机。对此,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有

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C.乙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D.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答案:A、C

本题解析:

题目特别交代,乙拿走江某的手机是为了防止他报警,所以乙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6.在我国,公民行使选举权的条件包括()。

A.具有中国国籍

B.年满18周岁

C.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D.无精神障碍

答案:A、B、C

本题解析:

【精解】在我国,公民行使选举权的条件包括:(1)具有中国国籍;(2)年满18周岁;(3)未被剥夺政治权利。故选A、B、C项,至于是否有精神障碍、是否作风正派、是否是党员等都不涉及,故排除D项。

27.有期徒刑与拘役的主要区别是()。

A.法律后果不同

B.执行场所不同

C.期限不同

D.执行机关不同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被判有期徒刑后可能会成立累犯,被判拘役则不会构成累犯。有期徒刑一般在监狱执行,拘役一般在看守所执行。有期徒刑的期限是6个月以上15年以下,拘役的期限是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有期徒刑的执行机关是监狱,拘役的执行机关是公安机关。故备选项应全选。

28.下列机构属于宪政史上出现的或目前尚存的违宪审查机构的有()。

A.护法元老院

B.宪法法院

C.宪法委员会

D.普通法院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精解】在宪法史上存在过或目前存在的违宪审查机构有普通法院(如美国)、护法元老院(法国)、宪法法院(德国、奥地利等)、宪法委员会(法国)以及议会等,故备选项应全选。

29.以下哪些属于西周的刑法原则()

A.因地、因时制宜

B.老幼犯罪减免刑罚

C.宽严适中

D.同罪异罚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西周在总结夏商刑罚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系列较为成熟的刑罚适用原则,不仅丰富和完善了上古刑法理论和实践,而且对后世的刑法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西周的主要刑法原则有:老幼犯罪减免刑罚;区分故意与过失、惯犯与偶犯;罪疑从轻、罪疑从赦;宽严适中;因地、因时制宜;上下比罪;同罪异罚。

3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退休人员的生活受()。

A.国家的保障

B.社会的保障

C.社会团体的保障

D.原单位的保障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根据《宪法》第44条的有关规定,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故选A、B项。

31.具有法人资格的是()。

A.博物馆

B.股份有限公司的分公司

C.基金会

D.省政府采购办

答案:C、D

本题解析:

AC【详解】

按照大陆法系国家通行的观点,博物馆属于财团法人,在我国,博物馆属于事业单位法人。基金会的财产来源于捐助,属于财团法人。分公司既不是法人,也不是非法人组织,子公司是法人。省政府采购办是政府的职能部门,不具有法人资格。

32.我国婚姻法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时,未成年的或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有要求父母付给抚养费的权利。”其中,“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包括()。

A.在校接受高中学历教育的成年子女

B.在校接受大学本科学历教育的成年子女

C.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D.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答案:A、C、D

本题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第20条规定,“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是指尚在校接受高中及以下学历教育,或者丧失或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等非因主观原因而无法维持正常生活的成年子女。

33.下列有关宋朝法律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

A.《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采取“刑统”编纂方式的封建成文法典

B.宋朝建立了红契制度以确认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

C.《名公书判清明集》中记载了有关宋朝遗嘱继承方面的真实案例

D.宋朝制定的《盗贼重法》是重典惩治盗贼立法的顶峰

答案:B、C、D

本题解析:

【精解】《大中刑律统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采取“刑统”编纂体例的封建成文法典,而不是《宋刑统》,故A项表述错误。宋朝建立了红契制度,即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必须经官府加盖红契,交纳契税,故B项表述正确。《名公书判清明集》记载了宋朝的继承、婚姻、判决书和上下往来的官府公文等内容,故C项表述正确。宋朝盗贼问题严重,为此,宋仁宗制定了《窝藏重法》,宋英宗制定了《重法》,宋神宗制定了《盗贼重法》,其中,《盗贼重法》使宋朝的重典惩治盗贼立法达到顶峰,故D项表述正确。

34.根据我国宪法,下列自然资源既可属于国家所有,也可属于集体所有的有()

A.矿藏

B.水流

C.森林

D.草原

答案:C、D

本题解析:

《宪法》第9条规定,矿藏、水流、森林、山岭、草原、荒地、滩涂等自然资源,都属于国家所有,即全民所有;由法律规定属于集体所有的森林和山岭、草原、荒地、滩涂除外。因此矿藏和水流只能属于国家所有。对于以上几种特殊的自然资源的所有性质,考生在备考时还需要认真识记,以便于在考试中迅速做出正确答案。

35.下列关于《中华民国民法》内容与特点的表述,正确的有()

A.采取民商分立的编纂体例

B.采用个人本位的立法原则

C.婚姻家庭制度体现浓厚的固有法色彩

D.吸纳整合德、日等国民法最新学理与立法经验

答案:C、D

本题解析:

《中华民国民法》沿袭《大清民律草案》和北洋政府《民法草案》,采用德国民法编制体例结构,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正式颁行的民法典。采用社会本位的立法原则,在具体制度上,将外国民法之最新学理、最新立法例加以吸纳、整合,萃成本国民法。采取民商合一的编纂体例,即只编纂民法典,不单独编纂商法典,凡适合编入民法典的商事法律规范,一律订入民法债编;凡不宜于编入民法者,如公司、票据、海商、保险等,分别制定单行法。重在维护私有财产所有权及地主土地经营权。婚姻家庭制度体现浓厚封建色彩。因此,选项A、B描述错误,不选。

36.根据《民法典》规定,货物运输合同的免责事由有()。

A.货物的合理损耗

B.不可抗力导致的货物灭失

C.货物因自然性质形成的损耗

D.收货人过错造成的货物毁损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民法典》第311条规定,承运人对运输过程中货物的毁损、灭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承运人证明货物的毁损、灭失是因不可抗力、货物本身的自然性质或者合理损耗以及托运人、收货人的过错造成的,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37.下列属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的有()。

A.住宅不受侵犯的权利

B.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

C.休息权

D.物质帮助权

答案:A、B

本题解析:

【精解】人身自由权包括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权等,故选A、B项。C、D项属于社会经济文化权利。

38.下列有关《法经》的表述,正确的是()。

A.《法经》为李悝所制定

B.《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

C.《法经》开创了封建成文法典总则篇

D.《法经》中最能体现立法宗旨的是《盗法》和《贼法》两篇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解】B项错在:春秋时期郑国子产铸刑书于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而不是《法经》。

39.甲购买乙的房屋一套。签约当天,甲支付了全部房款,乙将房屋交付给甲。几天后甲开始装修房屋。在装修过程中,乙通知甲立即停止装修,因房屋已卖给丙并办理了过户登记手续。根据法律规定,乙向甲承担违约责任的方式包括()。

A.返还房款

B.继续履行

C.赔偿装修费用

D.赔偿因房价上涨造成的损失

答案:A、C、D

本题解析:

不动产的物权变动自记载于不动产登记簿时发生效力。《民法典》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丙已办理过户登记手续,已经取得房屋所有权,甲乙之间的合同已无法继续履行,乙应返还房款。乙为违约一方,还应承担违约责任,赔偿守约方甲的损失,包括装修费和因房价上涨造成的损失。

40.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中“传销活动”的特征包括

A.以销售商品、提供服务为名义

B.目的是骗取他人财物

C.参加者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开展活动

D.计酬或者返利以参加者发展的人员数量为依据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根据《刑法》224条之一:“组织、领导以推销商品、提供服务等经营活动为名,要求参加者以缴纳费用或者购买商品、服务等方式获得加入资格,并按照一定顺序组成层级,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展人员的数量作为计酬或者返利依据,引诱、胁迫参加者继续发展他人参加,骗取财物,扰乱经济社会秩序的传销活动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可以看出,ABCD四个选项说法都正确。

41.根据刑法规定,适用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有()。

A.中止犯

B.教唆未遂的教唆犯

C.犯罪以后自首的

D.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

答案:B、C、D

本题解析:

[详解]

从轻处罚,是指在法定刑幅度内选择判处比没有该情节的类似犯罪相对较轻的刑种或刑期。减轻处罚,是指必须判处低于法定最低刑的刑罚。自首是法定的从宽处罚情节,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选C。对于立功犯应分别依照以下不同情况予以从宽处罚:(1)犯罪分子有一般立功表现的,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犯罪分子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故选D。按照《刑法》第29条第2款的规定,如果被教唆的人没有犯被教唆的罪,对于教唆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故选B。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42.在唐代,市舶制度中规定的哪几种货物政府抽取十分之一的实物税()

A.龙香

B.沉香

C.丁香

D.白豆蔻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唐朝创建了市舶制度,贞观十七年诏令,对外国商船贩至中国的龙香、沉香、丁香、白豆蔻四种货物,政府抽取十分之一的实物税,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项外贸征税法令。由此可以确定答案选择ABCD。

43.没有财产内容的人身关系也可能与财产利益有密切关系的选项

A.名誉权

B.签订合同

C.健康权

D.肖像权

答案:A、C、D

本题解析:

精神性人格权包括名誉权、肖像权,物质性人格权为健康权。且都与财产利益相关。

44.下面有关职务侵占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的人员,且这些人员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

B.本罪在客观方面可以采用侵吞、盗窃、骗取等各种手段

C.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实施侵占行为的,不以本罪论处

D.主观上具有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目的

答案:A、B、C、D

本题解析:

根据我国《刑法》第271条的规定,职务侵占罪是指非国有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占为已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因此,本题应全选。

45.下列属于双务合同履行中的抗辩权的是

A.同时履行抗辩权

B.不安抗辩权

C.先诉抗辩权

答案:A、B

本题解析:

双务合同中的抗辩权,包括同时履行抗辩权、先履行抗辩权和不安抗辩权。

三.问答题(共5题)1.甲公司因生产经营需要,于2007年10月10日以自有的2号厂房作抵押向A银行借款200万元,双方于10月15日办理了抵押登记手续。同年10月30日,甲公司又以自有的专利权作质押与B银行签订了100万元的借款合同及专利权质押合同,但未办理质押登记。2008年1月7日,甲公司的2号厂房因意外事件被烧毁,保险公司为此赔付甲公司保险金260万元。根据上述案情请回答:(1)A银行对甲公司的2号厂房是否享有抵押权?请说明理由。(2)B银行对甲公司的专利权是否享有质权?请说明理由。(3)A银行对保险公司支付给甲公司的260万元保险金是否享有权利?请说明理由。

答案:

本题解析:

(1)A银行对甲公司的2号厂房享有抵押权。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抵押权设立的条件是:除抵押合同有效外,若以不动产等抵押的,还需办理登记手续。在本案中,甲公司与A银行之间的抵押完全符合上述条件,故有效。

(2)B银行对甲公司的专利权不享有质权。

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专利权质押需办理登记手续。在本案中,甲公司与B银行之间未办理质押登记手续,故B银行对甲公司的专利权不享有质权。

(3)A银行对保险公司支付给甲公司的保险金享有权利。

因为根据抵押权的物上代位性,抵押物因意外原因毁损灭失后,抵押权在赔偿金或保险金上继续存在。因此A银行可就保险金主张权利。

2.论述司法独立的含义及理由。

答案:

本题解析:

(1)司法独立的含义

1)司法独立可以从多个层面来理解,从独立的主体的角度来说,一般认为,包括法院整体的独立和法官个人的独立。法院整体的独立,是指法官职业群体作为一个整体,与行政机关、立法机关以及其他团体和个人之间,保持集体的独立。法官个人的独立,即法官作为个体的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